国防教育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国防教育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近日,我读了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徐建军教授又一著作《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论》,深感这是研究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难得的力作。

第一篇:国防教育论文

韩国教育体制:公平教育,英才教育,文化教育

韩国首先从农村、渔村、岛屿等条件不利的地区实行免费教育,继而从边远农村逐步向中心城市扩展。韩国政府采取的这种“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相对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实现了教育均衡,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了教育福利。——毛建国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韩国有句古语:“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韩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程度,也是韩国民族长期以来兴办教育的一个原则。过去韩国人称大学生是“牛骨塔里的人”,因为在过去,即使是再贫苦的人家,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子女送到学堂读书,许多农民为了送孩子上学将耕地的牛卖掉也在所不惜。在韩国人看来,再苦再累送孩子读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韩国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韩国的教育部是中央政府机构,负责有关学术活动、科学及公众教育的政策方针的制订和执行。各道和广域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在各郡、市也有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专员,负责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活动。政府对委员会进行有关基本政策方面的指导并提供财政支援。

教育资金由中央统一筹措,政府拨款占学校预算的绝大一部分。教育部的预算虽然年年不同,但是通常占政府支出总额的23.9%,1997年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学前教育并非义务教育,但是从1953年起,6年小学教育已成为免费的义务教育。1992年,在乡村开始实行3年初中义务教育,其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将这套义务教育制度推广到全国各地。近年来,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已经制订了学龄前儿童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要求增加幼儿园的设施。

一、韩国别具特色的教育类别

(一)学校教育

韩国的学制分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学院旨在培养博士的研究生课程的大学4年,另外还有两年制的专科大学及职业大学。

韩国有5,721所小学,在校学生有378万名,教师总数则达到138,670名。小学的基础课程由8个主要科目组成:伦理学、国语、社会学、算术、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和实用美术。在一、二年级时,有些课程混合编排教授,从三年级起增设英语和实用美术。小学教师必须是4年制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小学毕业后,年龄在12岁至14岁的少年允许进入初级中学,学习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课程。在过去的30年中,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比率大幅度增加。

自1969年废除初中入学考试以来,韩国初级中学招生便改为按区域抽签分配的制度,不给学生选择学校的余地。这一改变旨在消除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之间的差别,从而使所有的初级中学都能给学生提供同等质量的教育,并免除学生入学考试的压力。初中课程包括11门基本的或必修的科目,若干选修科目以及课外活动。技术及职业课程包括在选修科目之内,以供那些毕业后准备谋职的学生学习。

高中入学制度也于1974年实行“平准化教育”,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经国家会考合格的学生可以按区域通过抽签办法决定自己就读的高中。这种修订废除了每个学校自己主持的考试,以使高中教育具有同等的质量。结果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比率也随之增加。有234万名学生在1,892所高级中学上学,在职教师总数为104,404名。高级中学大部分分为两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全国共有774所职业高中。申请进入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必须具备初中毕业条件,并须参加道一级的预试。职业高中的课程通常是普通课程占40~60%,职业课程占60~40%,而且理论与实践并重。

韩国高等院校分以下几类:4年制综合大学和单科大学(医学院和牙医学院为6年制);4年制的教育大学(师范学院);2年制的专科、广播函授大学和电视大学;以及2~4年制相当于大学的各类学校,如护士学校和神学院等。

韩国教育法及有关法令规定,所有公立或私立高等院校均须接受教育人力资源部的监督。教育人力资源部负责处理学校招生名额、师资审核、课程设置、学位审议以及规定统一课程等事务。大学校长和董事会董事的任命亦须经教育人力资源部批准。教育公务员法对教师基本资格也作了具体规定。并且,韩国政府于1998年制定《英才教育振兴法》,并先后修订和制定了这一法律和相关实施法令。2000年1月28日,韩国颁布了《英才教育振兴法》,正式确立了英才教育的国家法律体系和教育体系。2002年11月29日,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发表了由7部委联合制定的《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划》。2006年6月12日,以总统令第19513号颁布修订的《英才教育振兴实施令》。

(二)非正规教育

韩国于1961年颁布了《非正规教育促进法》,第四次修改后于1979年公布,使非正规教育制度化。韩国的非正规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那些没有受完正规教育的青年或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课程;另一种则是用来对那些在职人员或非正规学生提供短期的技术或进修课程的教育。初期,非正规教育多强调读写的普及、大龄儿童的教育、农业知识推广课程以及成人教育。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非正规教育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目前,技术训练成为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推动力。主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包括公民学校和商业学校。公民学校和高级公民学校为那些期望提高或恢复初中正规教育的人提供一至三年不等的相当于正规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商业学校和高级商业学校和高级学校则对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人传授一至三年的职业教育课程。广播和函授大学为在职青年和成年人提供高中之后的四年课程,包括家政学、商业管理、农业、教育学以及公共行政等课程。该大学播放14个30分钟的广播节目和1个30分钟的教育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此外,还通过开放大学网的有线电视频道每天自上午6时至午夜共播放18个小时的节目。修完了所要求的学分的学生可以获得正规高等院校毕业生同等的学位。另外,还有中学的广播函授节目。学校以外的非正规教育包括由政府机构与私人组织提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训练课程。设置的课程范围为特殊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各种技艺。在乡村地区,还开办各种青年班或妇女班,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这些班通常是在晚上利用学院的教室或村民活动中心进行授课。

作者:晓晓

第二篇: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辨

摘要: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才竞争成败与教育改革有直接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四种教育概念的内涵,着力引导现代教育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

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的基本概念有相似性特征,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本文在理清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对教育发展的启示。

1.基本概念辨析

1.1超常教育

我国超常教育的概念是1978年“少年班”这一事物发展而来的教育,超常教育对象是对某方面有超常能力学生的教育,超常教育为了适当教育对象的超常发展提出的教育。超常教育在本质上贯彻了差异化教学与分层教学的理念,强调在集体教育的理念下满足学生的特殊发展需要。首先,超常教育有加速教育的特征,以个别录取的方式进行某领域的快速教育,跳级学习、提前毕业是超常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次,超常教育有短期培训的特征,有时超常教育不脱离正常的集体授课制,把超常生集中起来进行短期培训。例如,我国风靡一时的奥林匹克数学班教学等。但是,超常儿童的鉴定仍然是制约超常教育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后天教育环境中有效的改变超常儿童的弱点是教育工作的难点。

1.2英才教育

英才教育由于地域不同,因此对英才的理解不同。一方面,英才教育是流于欧美的教育理念,英才教育主要指的是某方面获得高度评价的群体。英才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强调从受教育者的权力、财产和地位等构建教育类别,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是英才教育的主要倡导实施者。另一方面,英才教育的理念通常可以理解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能够完成高水平的任务,具有较好的创造性的教育对象。英才教育的概念是不断拓展的,英才主要指的是在某一领域有特殊能力的专才。英才教育是与大众教育相对应的理念,但其本意更多的指的是对有天赋才能的人的教育,现代英才教育理念更多的指向于对幼儿的某项专长进行培养,注重每个孩子都是专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为新时代英才教育理念的最好注解,注重培养幼儿的使命感和做人做事性格魅力。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德国在倡导优化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运用英才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专业性技能。

1.3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主要指的是针对高智商天才开展的教育,通常指的是对智商超过140的群体开展的教育。这些天才在某个特殊领域通常有独特的本领,天才即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也有一个根据天才特点进行独特培养发展的过程。历史上英国的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在天才教育理念下培养了牛顿、达尔文、英王伊丽沙白一世等科学、政治等精英。美国与前苏联也开展过天才教育。天才教育的理念不应理局限在天才儿童教育的观念里,天才教育本质上是特殊教育,是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优化资源配置而制定的独特培养策略,天才教育不是通过遗传因素来决定开展的教育。当前天才教育的范围还小众化,是对智力处于中上等且身心健康儿童开展的教育。天才教育主要培养儿童的特殊才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现代天才教育的理念逐步的转变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天才教育的内涵也由单一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价值,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合,达到从关注传统的自然禀赋到关注后天学习环境的目标,注重以多种方式推动幼儿智能多元发展。如果说天才教育是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那么超常教育则赋予天才教育以具体的形式,基本质上都是对幼儿某些特征的培养。

1.4资优教育

资优教育属于地域性的概念,资优教育主要指的是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的优质儿童的教育。泛指对有一定的思维力、能够进行思考、判断、推于是活动幼儿开展的教育。资优教育与天才教育从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资优教育也不是针对特定集团儿童开展的教育活动。但是,资优教育不会使人们像天才教育一样产生误解,资优教育的概念更有科学性,资优教育强调做好教育准备工作,注重集中教育工作的注意力,强调构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资优教育更注重满足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多种兴趣,注重在提高幼儿思维清晰性的基础上达到优质教育目标。资优教育的分类多样,包括智能资优教育、艺术资优教育、创造力资优教育等。资优教育更关注幼儿的特殊才能。港台地区的资优教育还是大众化的教育,不设置教育门槛。

2.指导启示价值

2.1尊重学生个性

无论是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还是资优教育,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供给,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在信息化、创新化的时代已经发展到新阶段,现代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层次进行教育资源的供给。首先,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与资优教育都有阶段性的特征,都注重个人潜能素质的开发。其次,四种教育方式教育注重对学生个体的鉴别,强调挖掘出学生身上最优势的资源,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第三,多维评价与以用为本成为新时期教学的指导理念。因此,超常教育、天才教育更注重向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的方向转换,我国更注重拓展英才教育的理念,强调在满足大众需要的基础上,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特长,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

2.2优化教育模式

无论是天才教育、超常教育、英才教育或资优教育,其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幼儿的性格特征和资源禀赋给开展才针对性教学活动。从本质上都强调在后天给优质幼儿以积极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目标,首先,应当设置弹性的教育机制,注重合理的调整优质幼儿的教学进度,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的教学形式来压缩减化教学内容,控制不利的教学因素,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目标。其次,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更注重分组教学,强调构建有效的班内分组或者自组教育群体。超常教育与天才教育更注重某些特别课程的供给,强调强化提供超越一般的教学内容,教师更注重运用个别指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特征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第三,现代教育更注重在微课、慕课机制下打造兴趣培训班,强调建立各种教学实验班,丰富各种类型的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相关知识的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提高个性化活动能力水平。

2.3强化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工作有效性,还要在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理念辨析的基础上优化学制,科学的设制课程,在优化知识供给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下功夫,注重以必修课为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活动内容。其次,实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更好的发挥班级授课制与个体指导的具体价值,从而形成完善的指导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结论: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概念在本质上有相近的特征,应当顺应每个人的具体教育需求,注重将天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在挖掘学生潜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曹原.美国英才教育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5.

[3]蔣明珊.普通班里的资优教育之一:我的研究经验与观点[J].资优教育季刊,2010(115):1-7.

作者:范静怡

第三篇: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全景透视

近日,我读了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徐建军教授又一著作《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论》,深感这是研究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难得的力作。作者把自己多年来对国防教育的观察、思考、实践聚焦到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围绕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逐一加以分析、解剖,形成相互分离又有机联系的逻辑整体,观点新颖,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既充分体现了一位教育研究者与教育管理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理论思维修养,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防教育问题研究的多维解析和全景式透视。

第一,守住高度。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渴望和平,但追求和平的道路从来不会一马平川,即便在今天这个愈加开放发达的年代,危机感同样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矢志奋进的巨大动力源泉。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间有大约20年的和平期。这个和平时期美国人的麻痹思想严重,50万大学生集体拒绝服兵役,结果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最后罗斯福总统签发动员令。全国总动员,动员不起来,谁都不愿意当兵,这边轰炸珍珠港,老百姓还以为军事演习。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相对的和平,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越是处在和平时期,越要加强国防教育”。我想这是作者透过此书最想传达的意义吧。

第二,选准角度。通过对历史上中外著名教育家、军事家等关于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论述的详尽梳理,作者认为当前要深入研究二者关系既不能简单地重复和沿袭,也不能全盘照搬,并且仅从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身来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作者立足于更广阔的思维背景,专题分析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创新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在不断的剖解与阐释中界定了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联系与区别,从而构建了本书别具一格的体系框架,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第三,挖掘深度。站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年为推动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特别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作者极富前瞻意识地洞察到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重点,以独有的教育智慧将国防教育纳入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的重点培养渠道考量,深入探究了高校国防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理论,推进了国防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

第四,把握尺度。国防教育是项社会活动,受众面广、对象庞大、层次较多,既有党政机关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又有广大青少年学生,以及其他众多的社会群体。为此作者根据教育方式的不同,将国防教育分为了职业型、专业型和修业型。为区别其他层次的国防教育,作者认为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高层性、教学安排的规范性、教育途径的广泛性等特征以及铸魂、精武、尚谋等基本价值功能。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书中强调对此一定要有清醒而非模糊的认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相互渗透而非孤立存在,著作在设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容时特别提出,结构要合理,结

收稿日期:2012?11?19;修回日期:2012?12?25

合要紧密。为解决高校国防教育普遍存在的集中教育强、分散教育弱的问题,作者认为必须树立长期而非暂时的实践观念、抓好集中强化、持续实施、多线渗透、网络育人等几个环节。无论是解析本质还是现状批判,无论是确立标准还是建构体系,作者既尊重学术理性,又遵从客观事实,彰显了学者识见。

第五,富有黏度。著作是作者潜心致力于国防教育问题研究的一次新的努力、新的尝试、新的成功。该书始终注重从宏观着眼,微观落笔,既有对高校国防教育鸟瞰式的审视,又有对高校素质教育全景式的述评。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作者在对二者关系系统分析和微观探究的基础上,一方面回顾作者多年来的实践探索路程,系统地总结带有普遍意义的国防教育操作规律,另一方面又置于中国古代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面向世界的社会政治及人文背景之中,上下钩连,纵横比较,一气贯通,从而使读者对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有着一种立体型的了解、认知和把握。邃密论证的同时,作者穿插了不少热点案例,犹如水流明月般启发人心,引人深思。在这字里行间,不时带出一些工作体味、品文哲理亦或是人生感悟,更是增强了理论著作活泼灵动的气韵,让读者回味深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工作研究相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长期主管学校国防教育,所在学校中南大学是全国第一所为军队培养现役指挥与技术合一型军官硕士研究生的中央高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之一。28万字的著作,反映了作者十余年来在大学生国防教育领域将经验凝聚为成果,将成果升华为理论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徐建军教授用理论观照实际所作的沉 思,与教育工作进行的真诚对话。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道路上,他的深悟与大哲令人敬仰。

(作者廖文科,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

[编辑:胡兴华]

作者:廖文科

第四篇:加强国防教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摘 要] 國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上具有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国防教育教学模式,对形成全面、系统、完整的国防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国防教育;大学生;军训

[

国防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防教育在高校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如何提高军训效果,围绕军训开展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的重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能够通过短时间的集中化训练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具有教育效果好、学习兴趣高、易于被学生接受等优点,因此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坚毅品质,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

国防教育对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有促进作用。通过军训中对组织纪律性的强制要求,使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大学,摆正心态,为大学生活的开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大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国防教育对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国防教育目前已成为各高校的必修内容,尤其是军训更是以法律的形式成为对在校大学生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统计发现,七成的学生对军训满意,两成的学生认为一般;五成的学生认为军训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改进;三成的学生认为军训的强度还可以再提高。由此可见,军训效果总体较为理想,对学生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军训不太满意,可能是这部分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对政治关注度不高、对一些社会现象难以明辨是非。究其原因:(1)高校国防教育的机制不健全,国防教育的资源较少;(2)国防教育的配套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缺乏实践机会,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教育。

(一)高校国防教育机制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的集中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没有形成一个长效机制。通过军训,大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意志品质的锻炼上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军训结束以后,由于没有长效机制,成效会逐渐淡化,学生在军训中所磨砺的意志难以得到环境的巩固而很容易丧失。

(二)国防教育配套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国防教育的配套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除《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学习外,几乎没有其他形式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课程内容也缺乏更新,这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为:(1)高校缺乏对国防教育的足够重视,教学资源配置稀缺;(2)高校缺乏专业的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从事教学创新研究的较少;(3)高校与军队未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教育资源未得到合理整合,大学军训尚未被列入国家的预备役训练管理体系。

三、关于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国防教育的重视力度,提高资源配备水平

师资队伍的配置:(1)为在校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等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教师;(3)邀请军队教研室的教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师,定期为学生教学。

教学资源的配置:(1)完善课程体系,从不同方面对国防教育进行解读,如《形势政策》《国家安全法》等,课程的开设要贯穿大学学习的始终;(2)丰富教学资源,开设不同专业性质的国防教育类选修课,如《孙子兵法》《世界先进武器研究》等;(3)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讲座。

(二)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当今国防教育的内容已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其研究内容已渗透到诸多领域。高校国防教育要不断更新内容与理念,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最新的时事内容和案例分析。除此之外,国防教育的教学模式也要进行创新,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1)在历史、文化、哲学类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世界历史和爱国传统方面的学习和教育;(2)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可借助视频、沙盘等进行战争案例分析和模拟实战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三)建立健全国防教育机制,保持国防教育的系统性

国防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课堂教学—集中性军事训练—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学校应从制度上确保国防教育的长效机制,围绕军训保持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贯穿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融入平时的生活和社会实践。

学校应将包括军训在内的国防教育制度化,将整个国防教育体系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计划,统一协调、统一评估,以课时的形式统一要求各专业、各年级都要接受规定课时的国防教育,军事教研室要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黄乐.浅谈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2):4-7.

[2]陈远.学生军训与高校素质教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31-132.

[3]刘志民.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35-38.

作者:郭琼

第五篇:国防教育是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意识,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做了战略性调整,国家做出了在学校开展学生军训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在2011年新修订的《兵役法》中明确规定,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开展国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2014年,国家又出台了学校国防教育的文件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在学生中实施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积极探索国防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对我们正确认识国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并把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重点提了出来。就人口素质结构而言,它是一个多要素的系统,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对其他因素起着统帅和总揽作用,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入手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考虑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把它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防教育是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意识和军事技能所进行的教育。我国《兵役法》和《国防法》都明确规定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保卫国家的意志、技能和体魄;而学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国防观念,根本上是培养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不限于国防建设本身。从教育的角度上讲,国防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从国防建设角度上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通过综合培养,实现“在军事上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转化为生产力,在政治上转化为凝聚力”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教育已纳入全民总体教育体系。《兵役法》《国防法》《教育法》以及《国防教育法》都对学校国防教育作了明确规定,这一切都表明国防教育具有为国防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双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二、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防教育的重大特征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形成了生动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纪律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实施国防教育,最基本和常用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理论学习。军事训练,突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军事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强化遵纪守法观念。通过介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为民服务的思想及作风;通过学习解放军共同条令,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意志品质、顽强作风的教育。国防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强化学生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引导他们树立以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为核心的群体意识。从国防教育的内容看,军事教育融军事、政治、经济于一体,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身,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密切相关,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它侧重于理想信念、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然这对于学生的智力提高与能力发展起到了必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从国防教育所涉及的知识面看,它既有广泛的相关性,又有自己特殊的领域和规律,还有着独特的实现手段,因而是其他课程所无法代替的。所以,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人的素质主要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而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尤为重要,从我国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其中又以中等教育阶段为最。而且,传统观念给人们带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这必然对素质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延误素质教育的进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青少年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组织纪律观念,缺乏集体意识,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而学生军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意义上有着特定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效果。首先,军训以其特有的军事化管理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多种能力的条件,军训成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极好机会,同时在军训期间,学生不但学习军事、政治,也学习生活必备的技能。其次,形象感染教育在军训中取得最佳效果。军训教官们热爱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感染。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以及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再次,军训体现了环境影响和教育主导作用在人的素质教育中的高度统一。军训之所以对学生素质教育有着显著的强化作用,一是因为我党我军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优良传统发挥了主导作用,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内容更具有特色。军训中开展的“比思想、比训练、比纪律、比团结、比作风、比成绩”的“六比”竞赛活动,既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造就学生时代所需要的高度责任感、危机感和荣誉感,也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由抽象变为具体,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从而迸发出催人向上的巨大力量。二是因为绿色军营特殊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具有人员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管理严格、政治气氛浓厚、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等特点。由于教育训练、实践一体化,使得教育和环境的作用在整个军训期间保持内在的统一。在军事化的育人环境中,学生要做到一日生活条令化、一切行动军事化,达到令行禁止、整齐化一。从作息时间、内务卫生、军容风纪、操练上课到请假销假,都有合理而又严格的规章制度。时间上的全天候,空间上的全方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三是因为高强度训练提高学生的承受力。军训中队列、射击、战术训练是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训练强度大,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能的严峻考验。因此,训练的过程成为磨炼意志、锻炼体魄、培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的过程。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军训给学生在知识上拓宽了边界,在素质上增进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四、军人素质,使人才素质内涵更加全面

《解放军报》曾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国三军仪仗队60多名复员军人,在复员名单出来后被数十家公司抢聘一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军人能有这样被抢聘的现象,恐怕各公司更看重的是他们的军事素质,这值得我们深思。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是一所具有20多年国防教育特色的学校,每年暑假都要接受几十家单位的训练任务。试想,他们花大力气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军事训练,其目的就是培养他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使员工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一句话,就是培养他们的军人作风。正因为如此,我校常年坚持军事化管理不放松,并提出了“一种素质”(军人素质)、“五种能力”(学习再学习能力、社会应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干事创业能力)、“八种技能”(驾驶技术、实用外语、计算机操作、实用写作、书法、普通话、轻武器的使用和体音美特长)。并通过常规教育教学与具体活动相结合,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新生入校都要进行一个月的封闭式军事训练,使之初步了解一个准军人的要求,初步掌握一个准军人的技能,并在日后工作学习中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和周六对外的“国防教育日”活动,都吸引了大批学生家长参观学习。再如,每年暑假进行的拉练活动,让同学们从郑州徒步到我校德育基地——革命老区庙子乡,使他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锻炼了他们的体魄,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随着学校国防教育特色的日益突出,国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地位也更加巩固。学校把国防教育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了国防教育课程化、技能化、生活化和校本化。

多年来,我校始终突出国防教育特色,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国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可见,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国防教育的素质教育是残缺不全的,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责编 王鹏飞)

作者:陈云雁

上一篇:个人投资与理财论文下一篇:公共气象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