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宣传简报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防教育宣传简报(精选11篇)

国防教育宣传简报 篇1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使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深入人心,2022年7月5日至7月8日,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爱的传声筒”资助政策宣讲小分队分别在河南郑州、山东枣庄、四川乐山、广东东莞及天津等地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讲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成员为学生工作服务中心资助宣传大使。

7月5日,部分资助宣传大使前往郑州市中原区宏江瀚苑社区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活动过程中,资助宣传大使分别从“奖,贷,助,补,减”等五个方面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国家及我校针对高校大学生所设立的资助政策,并具体介绍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要求及申请流程。另外,资助宣传大使对于居民在“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相关政策和后期助学贷款的偿还流程等方面的疑惑进行了细致地解答。受疫情影响,7月6日至7月8日部分资助宣传大使于家乡相继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讲社会实践活动。在各地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举办,使广大居民了解了国家及我校资助体系的具体内容,消除了部分居民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顾虑,有利于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明确自己所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使其感受到国家对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所给予的帮助,让国家资助政策落在实处。

国防教育宣传简报 篇2

充分认识在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区开展普法教育是法制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不断深入, 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呈现多样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多种经济体制并存, 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经被打破, 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 这部分人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组织来管理, 法制教育状况非常薄弱;二是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使得社区治安存在很大的压力;三是随着劳教制度的改革, 社会服刑和安置帮教人员将逐步增加, 对加强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 大部分由社区来承接。同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 社区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社区居民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 参与社区的活动, 而且对社区的服务管理、居住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通过分析社区现状, 我们认为在社区进一步加大普法教育力度, 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文明程度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的法治环境, 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对于推进“文明城区”和“首善之区”建设, 保持社会稳定, 推动依法治区的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确保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城市社会的转型过程中, 相当数量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 社区的“社会人”的人数不断在增加。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社区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使社区法制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就要紧紧结合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研究新思想, 探索新途径, 解决新问题, 扎扎实实把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 在组织措施上要做到“两个到位”

一是要组织到位。作为以居委会为单位的社区主管部门要成立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并指派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班子干部负责此项工作。领导要亲自动员, 亲自部署, 亲自抓检查落实。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职能部门全力抓, 其他部门配合抓,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保障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的科学完善。

二是要制度到位。为保证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形势和工作实际, 社区要有社区法制教育考评制度, 要将社区法制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

(二) 在普法宣传对象上要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要突出社区居民骨干。特别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居住在社区内的党员和法律工作者以及离退休干部的作用, 因为他们是做好居民群众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二是要突出社区青少年。各社区要加强与辖区内中小学校的沟通, 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 使在校的学生出了校门走进社区同样感受教育氛围, 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 使社会每个环节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都不失控。

三是要突出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 人口流动越来越多, 外地人员来津务工经商的人员也随之增多, 在新兴居民小区购房居住和在老旧小区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员也越来越多。随着劳教制度的改革, 社会服刑和安置帮教人员将逐步增加。因此, 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相当艰巨的任务和重点。

(三) 在普法内容上要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所需

街道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应由两方面组成, 第一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学习内容, 这部分基本上要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以及涉及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第二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不同地区的实际, 有侧重、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社区要充分借助社会上大型的法制宣传活动的舞台, 如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4”宪法宣传日等, 对社区群众开展适宜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 在方式方法上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目前仍在采用的传统的宣传方式, 如法制橱窗、板报、法制图片展、印刷发放宣传资料等, 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要根据各社区的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 在创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下功夫。如利用网络开展法制动漫、利用播放广场电影时播放法制宣传短片、利用社区文艺宣传队开展法制文艺演出、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做普法公益广告等。要注意开拓普法教育与维权相结合, 普法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 普法教育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渠道, 使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朝更有益于群众接受的方向扩展, 通过好的形式进一步增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今年河西区司法局为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 为每个街道制作了一套与广大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展板, 由各街负责到各社区进行循回展览;还印制了普法凉扇和普法宣传彩页向社区居民发放;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国防教育宣传简报 篇3

摘 要: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传递职能,为学校管理决策、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信息,高校图书馆创办了教育信息简报。本文对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办信息简报的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开办教育信息简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简报;网络调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36-02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相继创办教育信息简报,旨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力图为学校管理决策、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提供最新、最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高校图书馆开办教育信息简报的意义

1.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传递职能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服务性的组织,也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型性机构,信息传递职能是其立足之本。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科研课题等,充分发挥信息传递职能[1],而教育信息简报正是围绕上述主题搜集整理报道相关信息,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信息传递职能的一种体现。

2.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分析服务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人们往往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不能只为读者提供简单的原始信息,而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2]。教育信息简报就是根据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收集相关信息,并对原始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加工,从而提供信息分析服务。

3.为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高校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在收集、整理、加工和报道信息时,会加大对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委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的关注,以便为学校各级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二、高校图书馆开办教育信息简报的现状

通过对东北地区63所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调查,共有6所高校图书馆在网站上设置了教育信息简报专栏,其中吉林省4所,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各1所,详细情况见表1。

1.创办时间

在6所高校图书馆中,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的创办时间最早,其余5所高校陆续创办了教育信息简报。

2.出版周期

除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外,其他5所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均有固定的出版周期,出版周期为季刊和月刊的各2所,1所出版周期为双月刊。

3.是否有栏目设置

有2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没有栏目设置,其余4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有栏目设置,每期的栏目不固定。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设有国内信息快讯、国际信息快讯、高端视点、热点探讨和观点交汇等栏目;北华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设有热点聚焦、教育基础、学科教育、师范技能和阅读拓展等栏目;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设有最新动态、谈经论道、校长论坛、院校扫描、教学改革和环球教育等栏目;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分为教育新闻和教育专题两大栏目,在教育新闻栏目下又下设教育政策、高校教改、国外教育热点、招生就业和专家论教等模块,教育专题主要是依据不同专题搜集学术论文。

4.每期信息量

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每期固定推送20条信息,而其余5所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每期推送的信息量不定,且有的简报每期相差的条数较多。

5.是否进行二次加工

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和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会进行简单的二次加工,根据信息内容和简报篇幅对原始信息进行摘录。其余4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没有进行二次加工,直接收录原始信息的全部内容。

6.格式

有4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采用的是PDF格式,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是直接以网页形式呈现,而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做成了iebook的电子期刊,还配有背景音乐,非常的生动直观。

7.位于网页位置

有4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位于图书馆主页的一级栏目,其余2所院校的教育信息简报位于二级栏目。

三、对高校图书馆开办教育信息简报的建议

1.形成固定出版周期

教育信息简报应有固定的出版周期,并明确告知读者,以便读者跟踪阅读,且出版周期不宜过短或过长。出版周期太短可能会影响内容的丰富性,同时也可能使读者产生阅读疲劳。出版周期太长会影响内容的时效性,从而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具体的出版周期可根据每期内容的多少和图书馆实际工作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出版周期为月刊、双月刊和季刊比较适合。

2.设置相对固定的栏目

出版教育信息简报如同出版专业期刊,应有相对固定的栏目设置。可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情况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求而设置栏目,使搜集信息时更有针对性,并将信息分门别类的放置在不同栏目下,更加清晰明了,方便读者阅读。通常可设置新闻聚焦、政策讯息、观点时评和教学改革等栏目。医学院校还可设置医学教育快讯等医学教育相关栏目。也可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事而设置1-2个灵活栏目,比如每年毕业季开设就业讯息栏目,招生季开设招生讯息栏目等。

3.报道信息量适宜

可根据出版周期、栏目设置和简报篇幅等因素每期收录报道相对固定的、数量适宜的、能够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信息,且每期每个栏目收录的信息条数应相对固定,从而使得每一期教育简报收录报道的信息条数相对固定。

4.进行一定程度的二次加工

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二次加工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使读者在有限的教育信息简报中获取最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可遵循信息最小化原则,在保持信息基本完整的同时,尽量使信息的文件长度最小,则可根据信息内容对篇幅进行删减,将最重要的部分留下来,以便读者阅读。也可根据不同来源信息之间的共同点将多条信息进行整合,使读者在一条信息中能获取更大的信息量。

5.采用清晰直观的电子版格式

如何将教育信息简报的内容完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目前,各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电子版多采用PDF格式,PDF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阅读器,界面清晰,操作简单,相比Word和网页格式更规范正式,且较为符合读者阅读电子文献的习惯。值得一提的是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将教育信息简报做成了iebook电子期刊的形式,并且配有背景音乐,使得简报的整体效果更加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让人耳目一新。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同时,也需要不断丰富简报的形式,从视觉上力求做到让读者赏心悦目,从而增强简报的审美价值。

6.位于图书馆主页醒目位置

教育信息简报可单独设立一个模块位于图书馆主页醒目的位置,并为简报设计一个彩色封面来吸引读者阅读。醒目的位置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促进读者阅读简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卫传荣.文献信息方法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0-71.

[2]王希萍.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J].林区教学,2008(2):103-104.

国防教育宣传简报 篇4

举办“诚实守信”学做人主题班会。由班主任、班干部精心准备,举办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号召学生做诚信人。

开展收集活动。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收集方式,收集诚实守信的故事、名人传记,名人名言、谚语、俗语。将收集的资料以展板、板报展览宣传。

开展读书活动。把收集的资料通读一遍,使学生明白讲诚信的人受人尊重,朋友多,能成就大事。而不讲诚信的人,没有朋友,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往往一事无成。

反邪教教育宣传活动简报 篇5

为了进一步深化反邪教工作,营造浓厚的反邪、防邪社会氛围,积极构建和谐平安校园,12月7日,如意湖办事处在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和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小学开展了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

办事处工作人员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宣传条幅和发放宣传页、宣传物品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向在校师生宣传了什么是邪教、邪教的种类、拉拢手段及影响危害,并现场组织师生签订了《拒绝邪教倡议书》,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认可。活动现场,大家争相领取宣传资料,观看宣传展板,跟工作人员认真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次活动共张贴反邪教知识挂图65张,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收回“拒绝邪教倡议书”余份。

此次反邪教宣传活动旨在引导广大师生认清邪教本质、正确掌握防范和抵御邪教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识别邪教、抵制邪教、远离邪教的能力,有效抵制了邪教对青少年一代的毒害,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营造了破除迷信、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的校园氛围。

大学章程的宣传教育机制探究 篇6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既没有事前的“思想启蒙”, 又缺乏事中、事后的有效宣传教育, 人们对章程的价值和功能缺乏认知和了解, 甚至一些大学成员根本不知章程为何物, 这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章程的制订和实施的效果。我国大学章程宣传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学界对国外大学章程研究成了圈内的“自娱自乐”。对我国大学来说, 章程是舶来品。“发端于欧洲中世纪的章程, 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是西方社会演化出来的产物, 也是西方制度的典范, 包含着西方文化一切的优点和矛盾”。[1]P1大学章程能否在我国教育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能否承担起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破冰”的重任, 许多专家学者心中是有疑虑的。为了借鉴大学章程建设的成功经验, 学界十分注重研究国外大学章程, 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是, 这些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学者们在圈内“自娱自乐”, 并没有将这些“有限的”理论成果应用到“火热”的大学章程建设实践中。

2.公众对国内大学章程的历史传统缺乏了解。从历史上看,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经历了一个萌芽、发展、间断到复兴的过程。早在清末时期, 我国大学章程开始萌芽, 出现了《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奏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等三个京师大学堂章程, 它们由最高学务当局主持制定, 具有全国教育法规的意义。[2]P1民国时期, 更多的大学制定了章程, 如《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国立东南大学大纲》等。新中国建立后, 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程》, 此后大学章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直到《高等教育法》颁布之前再无正式的大学章程出现。对于我国大学章程的发展历程, 文献资料较少, 研究成果还不丰富, 公众对我国大学章程历史传统了解有限, 不能很好地借鉴其中有益经验。

3.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章程理念推广成效有限。纵观我国大学章程的引入、制订和实施, 无论是清末, 还是民国时期, 都没有脱离教育行政力量的主导。现在,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依然是“自上而下”推动的, 相应地大学章程的宣传教育也是“自上而下”进行的。首先, 通过教育政策法规强力推进大学章程建设。从《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都明确指出, 要加强大学章程建设,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推动大学“依法治校”, 依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其次, 召开各种会议, 宣传章程理念, 推动章程建设。如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召开的“现代大学制度试点高校会议”, 旨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交流大学章程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但是, 由于教育法制教育未受到重视, 各种交流会的参加人数也受限制, 而且集中于少数行政人员, 因而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章程理念宣传的成效有限。

4.部分大学领导者章程意识不强。大学章程是“一把手”工程, “成也校长书记, 败也校长书记”。在现实环境下, 大学章程是“百年大计”, 还是“花瓶摆设”,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长、书记的觉悟和境界。但是, 一些大学领导的章程观念滞后, 根本不把章程作为大学治理的一种基本手段, 制订大学章程时“认认真真搞形式, 扎扎实实走过场”, 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5.教职工、学生、校友等利益相关主体缺乏章程知识。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相比, 无论是从业、研究人员数量、学生规模, 还是适用范围等来看, 教育法都是一个较小的法律部门, 属于比较“冷门”的法律。大学章程, 作为教育法律的一部分, 知道和懂得的人也会更少。特别是在当前高校管理体制下, 大学事务依靠行政管理模式运行, 没有“依章行事”的惯例, 大学章程显得“可有可无”。一些大学在章程制定期间, 没有发动教职员工、学生、校友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广泛参与, 不主动宣传大学章程知识, 教职员工、学生、校友等更没有学习章程、运用章程的积极性。

大学章程宣传教育滞后的原因

从《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历经近二十年风雨, 大学章程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却“犹抱琵琶半遮面”, 其进展极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

1.大学章程文化底蕴浅, 缺乏章程“知识储备”, 且研究氛围不浓厚。如果追溯到清末的三个“京师大学堂章程”, 我国现代大学章程也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 期间还中断了近五十年时间。与国外一些大学长达七八百年历史的章程建设历史相比, 如剑桥大学章程制定于1250年, 我国大学章程的文化底蕴非常单薄。

我国学者对大学章程的研究也只进行了十多年, 研究人员规模、相关专著、论文数量也都相对有限, 还远没有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然而, “起草或修订一部好的大学章程, 需要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认真的经验总结。”[3]P1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于1814年发表了《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强烈地反对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制定德国民法典, 随后德国学者对罗马法和日耳曼法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深入研究, 为后来德国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举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德国民法典。

2.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动滞后。对于大学章程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不仅需要倡导先进理念, 更需要积极地示范行动。如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空喊“依章治校”的口号, 不具体落实和贯彻章程规定, 那么大学章程建设只能沦为“一纸空文”。当前, 教育行政部门仍旧采用单向指令式的行政管理模式, 远未形成“依法管理、依章管理”的理念。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在大力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但同时又缺位于学校章程制订过程, 紧抓教育行政管理权, 无视大学自主权, 频繁地干涉学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活动。有道是,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4]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实质性扭转,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前景堪忧!

3.一些大学领导者消极应对章程宣传教育。大学章程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明确大学内部权力配置以完善治理结构, 而如何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当前高校体制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一些大学的书记、校长对大学章程“心有余悸”, 认为其“束缚手脚”, 限制自身权力;一些书记、校长把大学章程视为相互“角力”的工具, 争相限制对方权力。党委书记和校长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学校党政矛盾、多头指挥、相互推诿等问题,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效率的发挥,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突显了我国大学治理的官僚化特征。[5]P26-29在这些情况下, 大学领导者之间的“维权”与“争权”相互交织, 致使大学章程制定和实施的进程缓慢, 大学章程宣传教育也受到严重影响。

4.教职工、学生、校友等利益相关主体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意识淡漠。《教育法》规定, 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教育法》第42条仅列举了学生的五项受教育权利, 并没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规定。对于校友等其他利益相关主体, 则没有法律规定。长期以来, 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处于一种绝对支配地位, 教职员工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利参与渠道仅是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代表大会, 缺乏日常性参与途径;学生则更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校友等利益相关主体仅在“需要获得资助、捐款时才会被想起来”。相应地, 教师、学生和校友等利益相关群体对学校行政部门也很无奈, 对章程缺乏了解、认知不深, 对章程建设漠然视之, 不关心、不参与。

构建大学章程的宣传教育机制

大学章程被誉为“宪章”“根本法”, 但是“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离娄上》) [6]如果它不能被人们执行、适用和监督, 如果它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实践行动, 它的功能就难以发挥, 它的价值就难以体现。为此, 我们有必要建立大学章程的宣传教育机制, 具体包括宣传教育的目标、宣传教育的对象、宣传教育的方法等三个层面。

1.大学章程宣传教育的目标。大学章程宣传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人们认同章程价值, 了解章程内容、培养章程意识、树立章程权威。

首先, 认同大学章程价值追求。大学章程, 在理念上是一种价值追求, 在实践中是一套行为准则。大学章程的价值目标在于:形成活泼有序的大学教育秩序、提高大学教育效率、保障和促进学术自由、保障和促进大学教育平等、保障和促进大学教育民主。[7]P1-2大学章程宣传教育就是要将章程价值追求内化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大学负责人、教职工、学生、校友等主体自觉的价值判断, 外化于具体工作实践中, 使大学成员行为和大学运行机制逐步符合章程内在的价值标准。

其次, 培养章程意识、树立章程权威。2012年《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出,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形成浓厚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同时指出, “加强章程建设, 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为此, 大学必须积极宣传章程知识, 培养主体章程意识, 主体也应该知晓章程权利和义务, 自觉运用章程维护自身权利, 对“违章”行为进行抵制和斗争;应积极树立章程权威, 使章程真正成为教育行政管理的依据、学校权力运行的准则和学校主体行为的指南, 真正成为“大学宪章”。

2.大学章程宣传教育的对象。1999年《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指出, “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教育行政执法人员, 要首先带头学法, 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2012年教育部《依法治校纲要》指出, “切实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治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广大教师、学生中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可以看出, 大学法制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工作人员、学校负责人、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等, 这些主体同样也是大学章程宣传教育的主体。

首先, 教育行政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一是建立针对教育行政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 转换教育行政人员的管理观念, 普及“依法治校、依章治校”理念。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自身人员的观念和工作方式进行“革命性”变革, 转变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 采取“依法、依章”管理学校的模式。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制定者, 大学章程审核者, 负有积极解释章程理念、推广章程价值和宣传章程建设内容的责任。三是建立大学章程建设交流平台, 行政管理部门和大学共同解决大学章程制定和实施中的问题, 交流成功经验。

其次, 大学“一把手”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建立专门的章程教育轮训机制, 另一方面也可以把章程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其他现存的教育培训项目中, 如在校长出国考察项目中加入了解国外章程运行情况的内容。通过教育培训, 使大学领导认识到依章治校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减少学校管理压力;使遵循章程原则、运用章程思维、依章治校, 成为大学领导者必备能力。

最后, 利益相关主体的教育机制。一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微博、微信、QQ群等各种媒介, 建立以“教师、学生、校友、社区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常态化教育和宣传机制。新西兰的梅西大学将自己的大学章程刊登在《自治领邮报》、《新西兰先驱报》、《北岸时报》等多家报纸上;并且为了更好更广泛地宣传章程, 还用英语和毛利语两种语言进行公开发行。[8]P85-90斯坦福大学的官方行政管理指南 (即章程) 明确告知公众访问网址, 对任何可以访问网络的公众开放。并且每个季度上传修订版本, 并向通信列表发送电邮通知, 斯坦福社区成员均可以订阅电子邮件通信列表。[9]二是建立大学章程学习制度, 如教职员工入职学校章程、大学新生学习章程、教师或学生“依章”参与学校决策、参与“校内司法活动”———违纪处分、申诉维权等活动, 以此为载体, 深度宣传大学章程。三是各个大学内部的教育研究、发展规划等机构应该成为大学章程认知的先行者, 应该承担起校内有关大学章程理念、知识、运行等的“普法”责任。

3.大学章程宣传教育的方法。首先, 章程的制定或修订过程应该是一个“充分协商”的过程, 也是大学章程宣传教育的良好契机。英国著名教育家怀海特曾说, “教师的意见以及对大学办学目标的共同热情是办好大学的唯一有效保障”。东京大学21世纪学术经营战略会议曾经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们发布《关于制定东京大学宪章的公开意见征询稿》, 致力于章程宣传, 并征求大学成员意见。[10]P2852012年《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第16条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 成立专门起草组织开展章程起草工作。章程起草组织应当由学校党政领导、学术组织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相关专家, 以及学校举办者或者主管部门的代表组成, 可以邀请社会相关方面的代表、社会知名人士、退休教职工代表、校友代表等参加”。第17条规定, “高等学校起草章程, 应当深入研究、分析学校的特色与需求, 总结实践经验, 广泛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内部组织、师生员工的意见, 充分反映学校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 以及教职员工、学生的要求与意愿”。为此, 大学应该充分发动广大教职员工、学生、校友、社区公众等广泛参与, 增强章程建设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使章程制定或修订真正成为一个“凝聚共识、促进管理、增进和谐”的过程。

其次,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能够保障校务公开透明, 确保校内教职员工、学生以及校外相关部门、社会公众的知情权。2010年《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第7条明确规定, “学校章程以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属于高校应当主动公开信息的范围。2012年《依法治校纲要》提出, “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应当加以汇编并公布, 便于师生了解、查阅。有网络条件的, 应当在学校网页上予以公开。涉及师生利益的管理制度实施前要经过适当的公示程序和期限, 未经公示的, 不得施行”。建立对大学章程宣传教育机制, 必须建立类似于上市公司一样的信息披露机制, 并且这种机制必须是强制性的, 否则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追究责任的。高校信息公开应当是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信息披露机制, 除了法律规定、学校自定的信息公开范围, 还要建立依师生、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申请而公开信息内容与范围。

再次, 建立章程研究和专业人才培训的“智库”平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出, “到2015年, 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不仅需要更多的人、财、物等研究力量投入, 更需要研究人员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和天才的设想。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修订和制定相关教育法规, 为大学章程制定提供创新的空间;需要研究如何让国外大学章程的建设经验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实践相对接, 要摒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老祖宗”思维, 还要警惕“全盘西化, 生搬硬套”的偏激思维。对于一些专家学者来说, 更要放下对章程前景观望、迟疑的态度, 积极投入到章程建设实践中去, 不断加大研究深度、广度, 提升研究水平, 真正成为大学章程建设的专家、智囊。因此, 有必要整合现有的大学章程研究力量, 打造大学章程理论研究“智库”, 构建章程专业人才的培训平台。一方面, 加强大学章程研究和教育力量, 积极研究大学章程基础理论, 总结国内外大学章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 围绕“智库”, 积极教育和培训大学章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当然, 对“智库”的成效评价, 不仅要以文章、著作等为标准, 更要以与各高校章程建设合作项目、培训专业人才为主要指标。

最后, 典型案例宣传教育机制。章程实施的典型案例, 不仅使当事人受到特殊的章程教育, 而且通过宣传, 使大学相关主体受到普遍的章程教育。在司法裁判过程中, 司法机关援引章程对具体“违章行为”予以制裁, 对遵守章程行为予以保护, 使人们明白大学章程允许什么、支持什么、禁止什么。同样, 学校纪律委员会或职能部门对于大学成员违纪行为的处分或制裁也具有重要的宣传和教育意义。通过这些方式, 使大学章程对于相关主体的影响和教育更为深刻和直观, 从而使章程意识、章程观念和章程权威深深熔铸于人们心中。

参考文献

[1]胡国亨.法人的统治——迈向以公司为本的经济学[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1998:1.

[2][3]张国有.大学章程 (第一卷) [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01-002.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6:152.

[5]秦惠民.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力制衡与协调[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8) :26-29.

[6]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2:173.

[7]米俊魁.大学章程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2005, 10:1, 2.

[8]陈立鹏, 李娜.新西兰国立大学章程文本的要素分析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 :85-90.

[9]张国有.大学章程 (第三卷) [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01-002.

强化宣传教育 推进依法治校 篇7

一、明确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认真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责任制,调整充实教育系统“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和工作目标,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计划措施,及时部署教育系统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工作。将法治宣传教育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二是加大学校法治工作力度。各学校进一步调整充实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1至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检查。州、县属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聘请公、检、法、司等部门人员作为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目前乡镇以上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达100%。

二、扎实开展法治宣传,加强师生法治教育

一是积极组织各类普法培训。充分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分批分期对全州村以上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保证每周一节法治课或一项专题法治活动,保证基本法律常识教学工作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各乡(镇)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设施、远程教室及教育网、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组织师生收听收看法治讲座、法治节目、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使法治教育覆盖全州所有中小学师生。二是坚持开展形式多样、有声势、有效果的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每年“法治宣传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宣传周、6月安全生产月等时机,在城镇社区、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和集镇街天深入开展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各县(市)教育局和各学校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制作永久固定宣传牌等形式,广泛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如文山市学校累计开展安全法治教育讲座共149次,组织学生参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00余次。麻栗坡县开展法治课200余场次,出法治专栏260余期。

三、围绕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一是坚持依法决策。不断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依法管理的领导机制和议事决策机制,出台实施了《文山州直教育系统“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合法性审查、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及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合法审查后作出决定。二是梳理权责清单。共梳理出行政职权4类18项,行政职权对应的“责任事项”131项,“追责情形”共有168项。三是严格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执法责任制工作条例》和自身职能特点,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对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的考核,执法人员持证执法,近年来没有发生过违法执法事件,没有发生行政复议被撤销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行政执法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四是注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许可行为,在服务科室制定便民服务新举措,提高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通过教育网公开“教师资格认定”“民办教育机构审批”申报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理责任人等,切实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和民办学校审批等工作。

四、坚持依法治校,依法依规办学

学校教育扶贫宣传简报总结 篇8

为积极落实好上级扶贫攻坚精神,扎实做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工作,将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深入,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真正得到实惠,XX学校根据XX教育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在了解教育扶贫相关工作之初,校领导班子就高度重视,并多次召开了相关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党支部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各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扶贫办公室,由常务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教育扶贫工作日常事务,同时抽选青年骨干教师作为教育扶贫专干,补充教育扶贫工作力量。

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学校通过教师培训、主题班会、集合集会等方式,充分利用LED屏、宣传展板、班级板报等宣传渠道,以多角度、多举措的方式抓好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宣传工作,切实提升师生、家长、社会群众对教育扶贫相关政策的知晓率。严格执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免作业本费、免教科书本费,对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的“三免一补”政策,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做好档案收集,强化痕迹管理。根据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为每个学生分别建立了个人档案和工作手册,并制定相关工作台账。在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作业辅导、心理咨询、课程补习等一系列的帮扶措施。要求帮扶教师对学生的帮扶情况进行跟踪式记录,学校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帮扶记录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教师的教育扶贫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从管理上保证帮扶效果。

落实挂联制度,长期走村入户。全校教师均与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家庭建立了“一对一”的挂联制度,与贫困儿童家庭保持了经常性联系,并在其村委会显眼位置、贫困儿童家中张贴教育资助明白卡和挂联教师信息卡,同时保证一月至少一次的入户频率,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通过走访慰问等方式,各挂联教师与贫困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深入交流,重点解决贫困儿童的思想问题和孤残儿童的入学问题,全力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法制教育宣传工作简报 篇9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法制工作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的公民义务,自觉筑牢思想防线,日前,池店镇在桥南片区集中开展国家安全法制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通过设置宣传展牌、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接受现场群众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福建省国家安全工作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安全、反间反谍、保密等基本知识。由于此次集中宣传活动,内容广泛新颖,且具有互动性,吸引了不少群众踊跃参与,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观念,取得了良好效果。

决定教育宣传工作的两个因素 篇10

一、两个认识

(一)认识教育与宣传

教育对国家来说是希望工程,对民众来说是民生工程,对教育本身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前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作为这一时代的重要一员,教育也需要对外宣传,同时更需要接收外部信息,特别是信息量相对有限的县(区)教育尤为需要。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宣传媒介把我们好的经验、做法等宣传出去,使之成为“他山之石”,为别人提供借鉴;同时,也要通过宣传媒介了解借鉴外界的各种信息,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手段等的认识和掌握,推进本区域、本地方教育的发展。

(二)认识教育与报刊

优秀教育报刊是适应当前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引导教师、帮助教师、为教师服务的专业刊物,是中小学师生重要的精神食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不可替代的载体和阵地。教育报刊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传递教研、教改信息,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时政、把握教改动态、实施在岗培训的鲜活教材。

多年来,《云南教育》等教育报刊,在推進教育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做好教育报刊征订工作,用教育报刊营造对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舆论支持,运用教育报刊加强教师队伍的业务学习和指导,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支撑;用健康优质的精神产品占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优秀教育报刊进入校园,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两个落实

(一)落实征订

教育宣传和教育报刊的征订要实施统一归口、统一开会、统一布置、统一发文、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六个统一”,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落实到位“四个到位”。

负责教育报刊征订的同志,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宣传,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征订工作;二要争取领导关心支持,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具体要求;三要把征订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学校。征订过程中,及时掌握进度,了解和帮助协调出现的困难。四要做好征订报刊的服务工作。

(二)落实使用

统计电视宣传与教育的实践与探讨 篇11

统计开始利用电视手段进行统计宣传和教育培训, 有着中国改革开放、统计改革开放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随着统计宣传的深入开展, 统计电视宣传工作成为统计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统计教育培训工作, 电视统计教育为统计人才培训插上了翅膀。可以说, 利用电视形式开展统计宣传和教育培训, 在表达统计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统计宣传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统计要有自己的体系、自己的人马、自己的装备。基于这样的需求、认识和理念, 统计教育培训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末, 就开始发轫统计电视事业。几十年队伍不断壮大, 设备不断更新, 技术不断提高, 在统计宣传、统计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归纳近30年来利用电视形式宣传统计和开展统计教育培训的成果, 按电视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分类, 有反映统计业务工作、统计管理工作、统计文化活动和统计人物的电视片;有统计干部教育培训的专题片、教学片;有专事反映大型普查类的宣传片、培训片;有反映国际统计活动的宣传片、实况片;还有大量的统计新闻发布资料片等。这种分类并非绝对界限分明, 很多电视产品在实际运作、摄制和使用中, 其表达形式和表现手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的交叉与融合。

二、电视宣传的主体是统计专题片

国家统计局教育培训中心在统计宣传方面采取的主要电视表达形式是统计电视专题片, 因为专题片宣传性、主题性很明确。如果说很多电视媒体播出的专题片是用来宣传国家和政府意识的, 那么统计电视专题片的主体就是宣传统计意识、统计作为、统计服务和传播统计知识。这类电视片的主要用途就是反映和宣传国家统计系统如何为党政服务, 为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为社会为百姓服务。

近年来, 统计宣传类的专题电视片主要有:

1.4集电视专题片《国家数据》。

这部电视片摄制工作完成于1997年, 是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全面、详尽地向社会和公众介绍当代中国统计的专题片。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特为该片题写片名。这部电视片在央视播出后反响很好, 有专家评价该片:“揭示出统计数据与国家、百姓的关系, 而与数据打交道的统计人, 展示出新中国统计工作者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和感人精神。”

2.统计宣传片《与时俱进的新中国统计》。

该片于2002年为中国统计资料馆开馆特别制作。电视片浓墨重彩书写了新中国统计的历史进程, 为公众了解新中国统计起到积极作用。

3.统计科普片《漫话统计》。

该片于2009年摄制完成, 全片采用大量动画, 以增强可视性和趣味性, 对探索统计科普的电视表达很有推动作用。该片分上、下两集, 上集从中外统计的历史角度溯源, 讲述统计发展的故事;下集从生活出发, 融入概率的道理、恩格尔指数等统计知识, 讲述统计无处不在的故事。

4.统计宣传片《统计四大工程系列》。

该片为配合第三届中国统计开放日特别制作。电视片从统计数字的搜集、整理、传输和使用等多方面入手, 突出介绍了四大工程的创新和成果。

5.统计电视宣传片《当代中国统计》。

1995年4月, 该片为在北京首次举办的国际统计学会第50届会议特别制作。该片在大会播出和发行后, 得到很多国际统计同行的好评, 他们觉得通过这部电视片, 对中国统计有了初步但印象深刻的认识。

这些片子的一个共同点是受众基本是社会公众, 要向他们传达的统计知识, 正是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公民应该知道和了解的东西。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信息多元传播、文化相互撞击的时代, 充分发挥统计电视宣传的传播优势, 精心打造弘扬统计精神, 反映统计真实的统计电视宣传产品, 是这个时代、是统计事业赋予统计电视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国家数据》央视播出的预报说:“您想知道每一笔国家数据是怎样产生的吗?你想知道每一笔国家数据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吗?请走进中国统计的世界……”我们深感创作这样的电视片需要使命感, 需要激情, 需要开拓精神, 需要电视宣传所特有的表达欲望。

创作这类电视片, 要重视统计为大众服务, 重视统计知识普及;要站在大众的角度, 为他们喜闻乐见而努力, 才能收到实效。这一点创作《漫话统计》时感触很深。当时一位统计学家说:“把枯燥的东西搞得更枯燥或把简单的东西搞得更复杂不如不搞, 只有把艰深的东西通俗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有价值有用处。”创作统计科普片, 既要深入了解所要说明的统计道理, 还要从抽象中“抽”出形象, 找到生动贴切的语言和镜头, 再从二者的结合点入手,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比如片中涉及的“概率”知识, 一是制作了投掷色子和硬币看点数和正反面的动画, 二是捕捉最能说问题的镜头, 如蓝天白云, 万里长空, 一队大雁正在很正常地飞行, 突然其中一只跌落长空, 陡然直下。这个镜头对应概率的解说, 形象说明了概率的特性, 起到了声画统一的效果。总而言之, 统计科普片要善于和追求把统计的道理通俗化, 把数字的故事讲活了。

统计电视专题片的生产, 来源于客观形势, 来自于现实需要, 甚至来自各种关注或者质疑。这就使统计电视专题片首先有了“市场”。抓住这个“市场”, 为社会和公众更关注和了解统计提供一个机会, 打开一扇窗户, 对统计电视宣传来说是责无旁贷的。有一位统计领导说:“统计宣传, 就是统计要学会自己推销自己。这个推销没有任何贬义, 而是采取积极态度和措施, 努力让社会公众来接受统计、认可统计。因为统计是为公众服务的部门, 只有被公众接受, 才能更有作为, 才能更好发挥作用。”统计如何更有效地宣传统计?利用电视手段, 利用专题片的形式, 无疑是表达自己、推销自己的有力手段之一。统计电视专题片, 具有特殊的魅力和潜力, 应该努力开发这种电视艺术样式, 争取不断有新的突破和成功。

三、统计电视宣传与教育的作用

(一) 在统计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运用多种电视手段和形式, 对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范围和增强培训的生动性, 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这方面, 统计教育中心作了大量探索并成效可观。这些成果一部分是用于统计、经济、财会等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教学课程教学片;另一部分是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很强的各类教学培训电视片, 后者主要包括如下几部片子。

1.统计专题培训片《从数据到核算》。

2009年该片为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统计司联合举办的“从数据到核算”国际研讨会特别制作, 是利用电视手段服务统计业务工作的尝试。

2.统计培训系列电视片《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培训》。

该片为2011年国际比较 (ICP) 项目在我国展开而制作。该片共20讲, 对调查人员了解和掌握各项调查方法和规格品, 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对ICP在我国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统计培训系列电视片《一体化住户调查培训教程》。

2012年该片为配合国家统计局对现有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改革而摄制。该片采用形象直观的PPT教学模板, 从调查组织、样本抽选、现场访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讲解, 投入使用后, 培训效果显著。

4.统计电视教学片《国民经济核算2002》。

2002年该片为配合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推广和使用而摄制, 全片共12讲, 内容丰富、全面, 形式形象直观。

5.统计电视系列访谈片《统计为政启示录》。

从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每年推出一部。该片针对统计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的特点和需求, 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尝试。片中选取人物都是业绩突出、个性鲜明、较有影响的省统计局长。通过他们讲述亲历亲为的统计为政故事, 展示他们富有启示意义的工作特色和心路历程。该片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多期省 (区、市) 统计局长、总队长研究班播出后, 反响很好。

6.统计教育培训经验专题片《云南纪事———云南省乡镇统计培训启示录》。

2012年统计教育培训中心为反映和彰扬云南省统计局面向基层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培训的业绩和经验, 拍摄制作了这部电视片。电视片内容丰富, 从省局对乡镇统计培训重视的经验, 到地市县统计局配合培训开展的具体工作, 从基层统计员渴望学习、积极参加培训, 到全省统计教育培训人员不辞辛劳、默默奉献, 都有充分而细腻的表现。

7.18集统计电视教学片《调查技能培训》。

该片为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统计局联合开发的“统计信息管理项目”的核心子项目, 旨在提高中国统计系统的能力和实现统计改革与统计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摄制工作启动, 历时两年杀青。这部电视片是中国统计电视制作与国外同行合作的肇始, 它针对提高中国统计系统和全社会统计调查能力设计, 采用生动的电视艺术手段和全新的教学方式, 把加拿大在统计抽样调查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最新成果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融汇一炉, 为中国统计调查的技能培训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8.电视专题教学片《法国企业名录库》。

这是一部中法统计合作的电视片, 中法摄制人员在细致拍摄大量素材的基础上, 运用纪实与动画相结合等多种表现形式, 生动、详尽地介绍了法国企业名录库的诞生、建设和维护、发展情况。《法国企业名录库》是一种另类用途的电视片。它根据国家名录库建设的需要, 一方面介绍法国名录库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另一方面还承担着指导和启示中国这方面的工作人员如何建设名录库。所以这部片子的主要内容是在法国现场实拍的。片中还设计了很多现场模拟, 融进了很多动画镜头。这样的电视片可以集宣传、指导、培训三种功能为一体, 有助于集中力量促进工作。

上述这些统计教育培训片, 以其专业性、权威性、适用性和可视性,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培训和认识统计新生事物的作用。

电视教学和培训, 较之传统的单纯老师面授形式, 具有拓展教学空间、扩大教学范围的优势。在中加合作项目即将启动之际, 国外专家提出, 可以利用讲座等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调查技能培训。但当时我国的统计现状是, 需要了解和掌握这项调查技能的统计人员非常多, 单纯面对面授课显然是“杯水车薪”, 很难解决大量人员听课的问题。那么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无疑是利用电视教学。因此, 教育中心提出中加两国统计局联合摄制大型情景案例教学电视片。这个建议得到中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并投入实施。为此加拿大仅在电视摄像设备方面给予我们的支援就很可观。电视教学培训, 对解决我国统计人员多、分布广的问题很奏效、很给力。

“创新是灵魂”, 搞统计教学培训片同样离不开创新这个“灵魂”。要使统计内容生动、多彩起来, 需要充分运用电视手段, 把被视为枯燥、乏味的统计工作、统计知识、统计业务“活化”起来, 即增强生动性和趣味性。这就需要这类电视片创作, 打破以往那种只要一提教学片, 就是老师三尺讲台, 一本教案打开, 一讲就是一节课的模式。比如《统计为政启示录》就是一种电视教学培训的尝试和探索。片子通过省级统计领导的现身说法, 给同级受训者以真实的感受、有益的启示。摄制《统计为政启示录》的创新之要, 就是把人———统计的领导人, 表现充分、表现立体、表现真实。为此摄制人员近距离接触每个统计领导者, 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 深入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情感活动, “以人为本”讲述他们的故事, 把他们的实话实说、他们的思想火花, 用镜头表现出来。

综上可以看出, 电视手段在统计教育培训中天地广阔, 大有可为。

(二) 在大型普查宣传中的作用

运用电视手段全面、深入调研统计开展工作的实践和成果, 非常有成效。教育中心摄制电视片的历史就是从拍摄普查电视专题片开始的。随着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一部讲述普查的电视记录片———《为了明天更美好》诞生, 它以新的观念和表达方式, 为普查宣传、统计宣传开辟了一片天地。

1.电视记录片《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该片1991年完成并在央视播出, 首开统计电视专题片之先河, 通过镜头记录和讴歌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时任国务委员李铁映看后非常高兴地对国家统计局领导说:这部电视片很好!

2.系列电视片《农普试点宣传片 (英文) 》、《威县农普试点宣传片 (英文) 》、《中国农业概况 (英文) 》、《农普普查员试点培训片》、《农普基石》、《农普群英录》。

这一系列电视片全面记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最关键环节的工作, 其重大意义在于把电视片与统计普查业务工作更加紧密衔接和融合, 充分发挥了通过电视手段指导和促进工作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这一系列电视片, 是中国统计电视工作者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次成功的国际合作, 不仅在我国农业普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且获国际粮农组织的充分肯定。

3.18集系列电视片《新的崛起》。

在普查类电视片中, 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社会涉猎面最广的一部电视片。该片开拍于1994年8月, 历时8个月之久, 首次展示了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成果。特别是该片全方位反映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问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亲自为该片题写片名, 中央电视台不仅安排该片在黄金时段播出, 还编辑出版了该部电视片的创作专辑《新的崛起———电视创作经验谈》。

4.电视专题片《为了中国工业的腾飞》。

这部电视片真实记录了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整个试点工作, 并从中国工业起步与发展的角度结合普查试点, 总结出一整套详尽而生动的工业普查电视指南, 为促进此次全国工业普查起发挥了很大作用。

5.电视宣传片《情系普查摸清家底》。

2006年, 该片为强化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拍摄制作。该片贴近农村生活, 采用FLASH动画与实景拍摄相结合的手法, 可视性强。该片在央视和部分省级卫视都有播出。

6.电视宣传片《八闽春色》。

这是利用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 集中反映福建省工业发展与腾飞的一部电视片。为摄制这部电视片, 摄制组几乎走遍了福建的大小工业企业。片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有专家评说:该片将数字、实例很好融合在一起, 看起来既宏观也微观, 既抽象也具体。

7.电视专题片《经济普查进行时》。

2004年, 为了向众多来华参加统计专题会议的国际统计界人士介绍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情况, 特别制作了这部电视片。该片采用中、英文, 详尽、生动介绍了当时正在进行的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得到国际统计界人士的好评。

8.电视宣传片《小手拉大手, 普查人人有》。

该片为更生动地宣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特别制作。这部电视片针对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首次全部采用动画形式制作, 光盘发放全国中小学, 很好配合了全国中小学校统一开展的“人口普查一堂课”的宣传活动。

每一次普查都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 都需要千千万万人去共同努力。面对大型普查, 电视宣传和培训类电视片的作用非常及时而明显。特别是在社会和公众对各项普查的意义、作用不是很明了的背景下, 电视宣传无疑是最佳选择, 这方面的实践和成效充分见证了这一点。在新环境下, 如何在新的大型普查工作中改进和改善以往的电视表达方式, 是一个新的挑战。统计电视工作者和普查业务人员应在这方面大胆创新, 不断拿出符合普查需要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电视作品。

(三) 在统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统计各项工作的开展, 电视手段的应用面不断拓展, 特别是在统计文化建设上很有收获, 这类电视片主要有以下几部。

1.统计人物电视片《数海人生》。

该片摄制于2000年, 是全国统计系统第一部统计人物电视片, 片中主人公张彦生为大兴安岭行署统计局局长。他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 服从祖国需要, 从北京奔赴边疆、扎根边疆, 贡献卓著, 是全国统计系统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第一人。该片从重大事件入手, 从细微之处深化, 形象描绘了一个60年代大学生从北京到边疆扎根落户而后又献身统计的感人事迹, 展现了一位统计人壮丽的数海人生。

2.统计人物电视片《人在征途》 (共6集) 。

2002年, 为纪念和庆祝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50周年摄制该片。该片摄制组深入湖南、广东、福建, 深入采访拍摄统计先进人物, 充分展示了他们鲜活的个性和对事业、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 塑造了一组统计人的群像, 对激励更多统计人很有榜样意义。

3.统计人物电视片《统计大师刁锦寰》。

该片于2006年摄制。刁锦寰是国际著名统计学家, 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经济计量学与统计学教授, 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国际公认的贝叶斯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干预分析、环境统计学方面的学术权威。这部电视片从刁锦寰的学术成就切入, 把人物的生活经历与治学方法和精神结合起来, 描绘出一个一生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奋斗不止且成就显赫的统计大师级人物。

4.统计文艺电视片《风采统计人》。

该片于2005年制作。当年10月21日, 首届全国统计文化建设汇报演出《风采统计人》在北京举办。统计人演统计, 节目展示了统计人的风采, 该片即这一统计文化建设盛况的纪实。央视节选该片播出, 演出光盘发行全国统计系统。

5.电视歌曲MV《爱在数海》。

该歌曲于2003年制作, 为统计系统第一首行业歌曲MV。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首届形象歌曲音乐电视展播中, 荣获最佳行业歌曲奖。

6.统计文艺电视片《雪域高原携手奋进》。

该片是2007年为全国统计系统对口援藏工作启动和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揭牌成立特别制作。该片全景记录和展示了新中国西藏统计史上的两大标志性事件的盛况。片中有整个事件的介绍和描述, 有西藏美丽的风光风情, 有西藏统计人精彩文艺演出。统计文化和西藏特色的交相辉映, 使这部电视片既有史料性又有欣赏性。

这类反映统计文化的电视片, 在电视形式和统计内容的结合上找到了很好的契合处。长期以来, 统计的社会形象、公众形象、模范行为和精神世界比较单一, 主要宣传就是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无名英雄, 但时代变化使统计人的变化和成长多元起来, 这就需要统计宣传随之转型和深化。在弘扬默默奉献、无名英雄的同时, 还要倡导追求奉献价值、奉献效应和“无名英雄”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一位统计人说得好:统计人的形象自塑应宽容、多元, 应既有“老黄牛”的“俯首甘为”, 也有“百灵鸟”的“引颈高歌”, 统计人的形象才能更丰满、更有魅力, 统计家园才能更和谐、更快乐。

上一篇:“小简历”做好大文章下一篇:于冬天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