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例案例

2023-0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理健康教育课例案例

一例校园心理案例:爱情魔咒

一、案例回放

许三强(化名),男,20岁,大二。三强大一一开学就喜欢他们班的学习委员,并展开猛烈的攻势,可始终感动不了这位同学。三强追得好辛苦,再加上舍友们的起哄、班上同学的宣传,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以至于他觉得特别没面子。回忆起来,三强觉得这是一段虽不十分惨痛但总归是挺没面子的事。从此,他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至于后来他一喝酒或做梦时会哭喊学习委员的名字,还撕心裂肺地说:“就是喜欢她!”让他郁闷的是,他后来交往了另一个女孩子,两人感情挺好的——只是他一喝醉酒喊的还是那位学习委员的名字,梦里喊的也是她的名字。因此,他现在的女朋友特别郁闷,两人的感情也闹起了危机。三强也觉得特别郁闷、苦恼,觉得自己已经对学习委员放下了,不明白怎么还会这样。他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中,尤其是酒醒或梦醒后,感到不愿意见同学,怕被他们嘲笑;不愿见现在的女朋友,并深深地自责,埋怨自己无能,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一种奇怪而不可救治的病,变得敏感、多疑。有时候上课,上着上着一下子就莫名地紧张、焦虑起来。

三强来咨询的主要原因是:他觉得特别郁闷和苦恼,觉得自己已经把学习委员放下了,可还反复出现上面描述的情况。他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担心咨询师会像学生一样嘲笑他;另一方面,他又希望通過心理咨询能够帮助他,缓解自己的压抑,帮助他解决困难,走出心理的阴影,同时他又怀疑咨询师能否真正解决他的问题。他自己描述为:抱着“痛苦不安”而来,就像抱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在偌大的校园里,竟无处把它安放。

二、咨询过程

我先后为三强进行了三次咨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收集个体资料、评估问题之后,第一次咨询时,我先向三强简单介绍了心理疏导疗法(TDP)的基本理论和心理疏导治疗模式“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等相关知识。我从心理基础认知开始,解析他上述一系列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原因,告诉他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人作为社会化的产物,不可能不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作用和刺激,着重跟他强调了每个人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这其中有积极的、正面的,也会有消极的、负面的,临床心理学把这种自然和社会的作用和刺激称之为“心理—社会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来消除这些消极的、负面的心理,保持主动、积极的心理过程和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

通过心理疏导,对三强当前身心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障碍进行疏通引导,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帮助三强分析这些症状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本质和特点,使其认清心理疾病的产生规律,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付心理应激反应的能力,最终使其在逐步认知中慢慢解压,缓解抑郁。

第一次咨询后,他逐渐对我信任起来,和我建立了咨访关系,并希望通过咨询能够达到以下目标:消除反复出现的喊一个人的现象,真正做到释怀;减少因沮丧造成的自闭、自责心理;消除自己的疑病心理;改掉紧张、焦虑的毛病。

这两次咨询主要通过谈话的方式,让三强自由、放心地宣泄自己沮丧、苦恼的情绪,并适时引导。在真诚的沟通中,三强的参与感和自信心有明显改善。然后,针对他表述出来的“反复出现喊一个人”的症状、人际交往、与女友的相处、减少因沮丧造成的自闭和自责心理等问题进行开导,并让他尝试从这些问题中找出相应的因果关系。

在每次咨询后,我都给三强布置了“作业”,作为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便让他可以看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使咨询效果更好。我还强调:咨询目标不是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自我感受与事件相符合,解除过度的心理反应。

在咨询初期,我将咨询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个是对大一追求学习委员遭拒绝,二是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以及同学的嘲笑等产生的沮丧、自闭等情绪,三是后来出现的紧张、焦虑情绪。我让三强思考:这三个问题是不是一个因果关系。三强进行了深入思考,找出了它们的前因后果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我从分析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讨论产生心理问题诸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制定如下咨询方案:

1.行为目标。(1)学会更坦然地看待失恋问题,认识到恋爱不是一件虚荣的事,不要认为“没有追到就是无能”。(2)真正做到释怀减压,正确看待二人的关系。(3)纠正因紧张、焦虑而产生的不良生理反应。

2.情绪目标。(1)降低因沮丧造成的自责情绪和自闭心理。(2)降低由上述一系列心理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3)消除自己的“疑病”心理。

3.认知目标。(1)我可以释怀的,不再想“关于学习委员”的这件事,这本身没什么。(2)我不是无能,感情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我努力了,结果如何都可以坦然面对。不用自责,很多潜意识的东西不代表我真实的想法,我可以更好地对待现在的女朋友,她一定会宽容我的。(3)我完全不用紧张和焦虑,因为我肯定没有病。

三、讨论

当三强暴露出主要问题时,我便把咨询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三强把失恋、同学的嘲笑、女友的郁闷和自己的行为不能得到他人认可这些问题都施加在自己身上,导致了即将让自己崩溃的一连串心理不适。他把这一系列的不合意变成了非理性的、有偏差的自责和抱怨。当这些情绪压抑了太久、积攒了太多的时候,超越了他的挫折阈限时,便失去了自我评价的理智。我正是抓住这一点,在三次咨询当中有意地对他进行一一疏导,重点集中在正确认知自我和提高挫折阈限上。

具体做法是:通过反复的引导、暗示,通过问卷、作业整理等方式促进三强深入自省,不断地强化训练,使其慢慢地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不断地帮三强减压、放松,整个谈话过程都有舒缓和谐的音乐作为伴奏,使其消除紧张和焦虑;鼓励三强重新开朗起来,多和同学交流,一起进行课外运动,在沟通交流中开朗起来,豁达起来;通过医学知识的介绍,让其认识到不必为自己身体极微小的变化而感到极大的不安,鼓励他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丰富课余生活,消除敏感多疑;针对性地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指导、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教给他处理好各种关系和改善社会生活环境的方法,提高战胜“心病”的信心。

每次会谈中,我会针对性地对比三强这一系列不合理信念争论的结果,使其看到自己心理和情绪的对立面。通过对比,让三强自己判断并选择自己愿意成为怎样的人,暗示、帮助三强摒弃消极、负面的心理和负担,鼓励他要向积极、正面的看齐。同时,要求他每天花10分钟时间来强化合理信念:

1.没有追到学习委员不是因为我太差劲、太无能,而是我们两个真的不合适,我可以找到真正适合我的。

2.跟现在女友的误会一定会随着我积极配合参与咨询而消除,或许这还是女友对我的考验。

3.我可以做到不沮丧,我可以多跟同学一起活动,我们可以融洽地沟通。

4.我完全不用紧张,不用焦虑,我完全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听课,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干扰。

5.我绝对没有任何病,纯粹是我胡思乱想的结果,如果我真的一直胡思乱想,那样我就真的得病了,所以我一定不要胡思乱想。

第三次咨询结束后,三强取得了很大进步,他说他上课已经不紧张了,能静下心来听课了。摆脱这些沉重的心理包袱后,他感觉很放松了,焦虑心理也好了很多。心情渐好之后,觉得饮食也好多了,发现自己一点都没有教师所说的病例症状和体征。他通过跟女友讲这几次咨询的内容和心得,女友也能原谅和宽容他了。他最后跟我说:“虽然最近没有做之前说的那样的梦,也没有喝酒,但他相信,即使做梦喝酒,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了。”我觉得他一定可以做到!

四、结论

在这一案例中,第一,来访者沮丧心的逐渐消除和自信心的逐渐增强是确保疏导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从而调动了戰胜心理问题的内在动力。咨询过程中疏导得当,引导有力,使咨询者在新的认知与实践中进行自我领悟,提高认知,在实践体验中产生欣慰和愉悦的情绪。咨询师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第二,在咨询过程中,对每个问题,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然后再与他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的不合理的信念的核心是什么,提高挫折阈限,使之能从更抽象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由来,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第三,整个心理疏导过程,是一个破坏旧心理不平衡、建立新心理平衡的过程。第四,通过相关案例,引导、暗示其建立自信,走出上述症状的阴影,这一点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反思

大学生恋爱早已是普遍的现象了,本案例虽不十分极端,但应该是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面对爱情,大学生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使他们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肯定,甚至有人为自己没有恋人感到自卑。面对恋爱挫折,如本文的单恋,由于不能有效排解心中强烈的爱,又欲爱不能,逐渐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

因此,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劝诫大学生,恋爱受挫要及时振作起来,不要因失恋而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也不要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失恋之后,不要沉湎于过去,要学会适度遗忘,卸下心中的包袱,缩短自己重新振作的时间。失恋后也可适时地转移注意力,调整重心。爱,并不是生活的唯一,除了爱情,等待我们做的事还有很多,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上,也许很快就能从失恋后的迷惘中找回自我,说不定还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参考文献:

[1]许雅青.一例失恋心理问题咨询的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01).

[2]刘明.赢得来访者的信任[J].心理与健康,2011,(05).

[3]叶华奇.其实很爱你——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07).

[4]潘柳燕.我该怎样挽回面子[J].大众心理学,2009,(02).

[5]严文华.倾听他人的生命故事——如何训练倾听能力?[J].大众心理学,2011,(08).

[6]王丽萍.她为何总是洗手[J].大众心理学,2006,(09).

作者:高仁甫

第2篇:一例高职院校大学生专升本考试焦虑心理案例分析

摘 要: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纷纷建立起心理问题应急处理预案。但是高校的心理相关工作重点大多放在危机事件的干预处理上,对于更好地调节学生不良情绪等一般性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不够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考试焦虑学生的案例,初步探索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干预学生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焦虑 案例分析

一 案例概述

1、成长经历

L,女,22岁。该生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异,她由父亲抚养,哥哥由母亲抚养。母亲自离婚后从未看望过她,父亲将她安排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自己在其他城市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且有了孩子,只给她少量生活费。该生经济比较困难,上大学后负担较重,平时生活很节俭。

刺激因素:

(1)从大三開学初该生就开始准备专升本考试,报了线上的培训班,但近期总是完不成自己制定的学习任务;

(2)该生最近发现她所认识的一些在名校读书的朋友在熬夜学习; (3)最近得知家里一直陪伴她的猫因病不治而亡,心里非常难过。

目前的困难

该生主动前来咨询,自述自己近期夜里常常睡不着,或者睡着了又频做噩梦。因为完不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感到非常焦虑,担心如果不能通过专升本考试,自己将要怎么办。同时,对在名校读书还在熬夜学习的朋友表示钦佩和羡慕,但自己如果熬夜就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导致学习效率低,所以晚上睡觉时内心很矛盾,造成既没有学习又无法睡好的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二 案例分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学习动机二者之间呈倒U关系,适度焦虑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发掘内在潜能。但实际中,考试焦虑往往会造成学生的睡眠质量差,学习专注力下降,非但不能让学生发挥出自身潜能,反而更多地影响着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本案例中,L因家庭、个人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对专升本考试太过看重,引起了焦虑情绪,导致睡眠、学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为:

1 心理因素

(1)认知方面:该生将专升本看作改变其人生轨迹的重要节点,对专升本成功带来的结果有过度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学校,向往更好的大学,如果不能专升本后继续读书,就不认为自己有踏入社会工作的能力。近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不够好,时间不够充裕,焦虑情绪的产生又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而其他人在熬夜学习,认为自己与他人差距越来越大,如此反复导致小李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2)原生家庭的影响:该生内心感觉自己是被父母抛弃、放任不管的,内心很孤独,缺乏依靠。家中一直陪伴自己的猫的死亡,让她非常难过,这似乎重现了自己被抛弃,孤独一人的恐惧感受。这也可能是其频做噩梦的诱因。该生自述高中时可以花钱去一所更好的学校读书,但是爸爸没有支持她,因此她想通过专升本来证明自己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好学校读书,同时迫切想要独立。

(3)个性方面:该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与室友和班级同学关系融洽但不亲近,遇到问题时无法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因此无法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情绪得不到释放和舒缓。

2 社会因素

(1)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高职院校学生初就业收入较低,达不到学生的心理预期,专升本成为很多同学的选择,导致竞争压力大。

(2)本校大三学生大多在外实习,同学之间心理和物理距离变大,朋辈间支持较少。

(3)家庭支持较少,与父母基本不联系,爷爷奶奶只能勉强照顾她的生活,对她的学习和心理上的压力无法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要一个人面对各方面的压力。

(4)其他支持体系未成功建立。该生主动去做心理咨询,但认为咨询师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而不愿意继续咨询;申请学费减免没有申请上,认为辅导员尽管了解她的处境,却没有帮她争取名额,而表现出对辅导员的疏离。由此早年的客体关系模式影响,对来访来说别人总是抛弃她的,不能帮助她的,所以在和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她会把这种客体类型投射给身边的人,认为别人都是帮不了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的。这给她建立支持系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 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

1 理解关怀,重新建立信任关系

L同学自小就生活在离异家庭,母爱缺失,父亲又将重心都放在新的家庭中,导致小李内心孤独、自卑。作为辅导员应该从心理上理解她,生活上关怀她,主动约谈,倾听她心里的想法,给她提供倾吐内心、排解不良情绪的通道。首先当面交流学费减免情况,说明这个名额是根据评选要求公平公正地给到了更需要帮助的同学。解开L与辅导员的心结,重新建立信任关系。建立起信任关系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2 纠正认知,树立正确考试观念

L同学焦虑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是对专升本结果的过分看重,即对考试失利带来的后果严重性的错误认知。另一方面是总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进度与别人有很大差距,即严重缺乏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专升本,从社会上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和统招专升本之外的升学渠道等方面,让L同学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 提升自信心。如该生能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能努力按照计划学习不拖延;能坚持学习;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有相对充足的学习时间,虽然学生自己认为时间不够用,但相对于边实习边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同学,该生有明显的时间和精力优势。正确看待与别人的差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比较意识,要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而不是专注于别人的学习。笔者:你知道国家现在高度重视高职扩招工作吗,说明社会对高职毕业的应用型人才有很大的需求。我们学校在高职类院校中排名靠前,你们如果毕业就出去工作的话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3 剖析需求,制定合理学习计划

L产生焦虑的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有时不能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剖析原因,有相对充裕的学习时间,但完不成学习任务,那么可能的原因就是两点:学习效率低和计划的学习任务较重。针对学习效率不高,建议学生调整自己的焦虑情绪,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与L一起根据考试时间和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在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家校联动,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L产生焦虑情绪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家庭,其对校园爱情的向往和觉得自己找不到另一半的矛盾来源于自卑和对家庭关系的不信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联系其父亲,向其父亲说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建议给予学生应有的关爱、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并保持及时沟通。

四 工作成果与案例启示

1、工作成果

通过以上措施,L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睡眠质量也恢复良好,并且其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度在逐步提高,自信心逐渐恢复,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而不是过度关注他人的學习方式。父亲和爷爷奶奶的关心,也让她在心理上感受到了支持。该生最终通过专升本考试,顺利进入本科学校学习。

案例启示

焦虑、暴躁、偏执等一般性心理问题在大学中是非常常见的,除了危机事件的处理,对于如何帮助学生舒缓不良情绪,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样需要足够的重视。

(1)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创建良性心理环境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健康心理,什么是心理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增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和危机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掌握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及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顺利开展,构建良性的心理环境。

(2) 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朋友及导师,作为辅导员应扎实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掌握相关工作方法,落实辅导员工作职责,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愿意倾诉的人,我们才能准确地干预,合理处置相关问题,达到好的效果。

(3) 构建心理健康关爱网络,发挥朋辈互助作用

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多级心理健康关爱网络,充分发挥各层级作用,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屏障。充分利用朋辈互助作用,提高班干部问题识别敏感度,培养朋辈辅导能力。同学之间共同上课甚至共同生活,最先发现问题的往往是同学,利用好朋辈互助作用,有利于心理问题的早发现及时干预。

(4)落实家校互联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合很多案例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往往在家庭,爆发往往在大学校园。只有家校联合,建立并贯彻落实家校互联机制,辅导员和家长相互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蔡莹.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J]. 决策探索(10):1.

林竹.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辅导员帮扶问题学生个案研究[J]. 高校辅导员, 2017, (004):76-79.

陈红义, 王波. 大学生考试焦虑所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34(011):17-18.

【作者简介】王倩(1990—),女,工学硕士,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倩 宋慧涛

第3篇:每个孩子都是家庭土壤培育出的花朵——一例心理案例分析

摘要:

儿童的问题首先和最后都应该落到家庭和家庭关系中进行治疗,无论是从效果和效率上来说都令人满意。单亲家庭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家庭组织形态,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无论是父母、学校、老师、社会都应该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帮助。父亲的人格教育意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替代的教育元素,母亲与孩子特有的依恋关系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中国自古有严父慈母之语,未尝不能理解为父亲严肃认真的性情和母亲慈爱温柔的语言形象综合起作用加之与受教育者-儿童身上。

关键词:

单亲;亲子依恋;积极言语和行为

一、案例描述

1.一般资料:小豪,男性,9岁,三年级学生。

2.个人成长史:父母在孩子1岁半的时候离异 ,孩子判给母亲,由于母亲对男方非常愤恨并阻止,父亲很少探望孩子。孩子母亲个性很强,对工作认真负责比较有成就。由于工作繁忙,孩子由母亲的姑姑等长辈在京郊乡下抚养,一直到6岁上小学才回到城里上学和妈妈俩人共同生活。

3.重要他人基本问题描述

母亲描述:孩子从小在老人身边长大,老人非常溺爱,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从来不加管制,导致孩子现在非常不听话,在家里不听她的话,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同时孩子也非常的懒,做作业如果没有人看着管着就不做,只要有时间就打开电脑玩游戏,平时玩游戏经常到11点才睡觉,周末会玩到凌晨大人不催不睡。

班主任描述:孩子性格拖沓,不做作业,基本不听讲课不守纪律,但是很聪明,成绩尚可。平时尽量避免体育运动,即使每天的课间操也是想方设法偷懒,几乎是班级里面最高最胖的男生,但是屡屡遭到体育老师投诉。

咨询师观察:我作为任课教师担任他们班级的教学工作,小豪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深刻,因为以小豪的身高体重坐在第一排,一定是由于是班级里面老师比较重点“关注”的对象。

4.量表结果:

母亲:SDS分数为56 分,SAS分数为60分

二、咨询过程

(一)心理分析过程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出现问题时可能无法明确说出自己的需要或者要求甚至受到的伤害,因此大多数咨询我都利用沙盘游戏作为背景,通过沙具来了解孩子的初步问题,这种方法受到孩子方面的阻抗非常小,因为几乎所有孩子都喜欢玩沙子、水等。

班主任推荐小豪来找我,孩子一方面对班主任比较信任,另一方面对于来咨询室做“沙盘游戏”也不抵触,因此初次见面气氛比较融洽。小豪具有和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感觉,语言方面条理很好但是不喜欢多谈什么,对于沙盘游戏非常喜爱。但是孩子在摆放沙具时所表现出来和母亲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我前期从班主任方面得到的一些了解,我和班主任建议下次由母亲和孩子一起来进行沙盘游戏。

小豪和母亲住的距离学校很近,所以第二天母亲放学母亲就和他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在意,孩子的父亲较早离婚,对于孩子的父亲怨言非常多,对于生活的观念也非常消极,认为什么都不可靠,所以觉得对于孩子和生活应该尽可能的多赚钱来获取未来的保障。母亲个性非常强势,原来就是由于前夫“特别懒特别不上进,不像个老爷们。”才离婚,没想到“儿子和他爸一个德行”因此感到非常灰心。经常数落孩子“别和你爸一样”,尤其不能忍受孩子日常生活的懒散,对于孩子管教非常严格,但是由于孩子6岁之前在乡下长大,基本没有上过幼儿园,老人也非常疼爱,所以规则意识较差。母亲也特别不喜欢孩子和他有任何亲密的举动,包括亲吻脸颊、拥抱、拉着手走路等等都非常不喜欢。

通过和孩子妈妈的交流,小豪的一些行为的根源就能够得以解释了,年纪非常小的时候就和母亲分开了(母亲自述有时候一个月都不能去乡下看一次孩子)所以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建立的非常不好,而且老人和母亲经常在他面前数落父亲的种种不是,造成小豪一方面缺少来自母亲的安全感,一方面缺少来自父亲的正向的模仿对象。孩子的问题通常都是家庭和父母深层问题的直观展现。小豪的情况也不例外,因此我先从小豪妈妈身上着手。

(二)重建依恋关系,修补安全感

0-3岁是亲子关系--依恋建立的第一关键期,依恋主要是存在于母婴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儿童的依恋类型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依恋的类型在外界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是很少会自行发生改变的,在儿童期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在早期所形成的依恋类型对其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依恋是儿童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帮助婴儿终生向更好地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依恋类型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更容易朝以下水平发展:能够积极探索外界环境,情绪稳定性强,情绪调节能力发展良好,社会认知能力发展良好,信任他人,未来发展会更自信、更合作、更友好、更热情、更乐观。形成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容易表现出:情感淡漠,胆小退缩、自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不能够信任他人,不能够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质量不高。形成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容易表现出:容易冲动,情绪稳定性差、易怒,容易发展出攻击行为等不良行为。回避型依恋与反抗型依恋均属于不安全依恋,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需要父母在教养方式方面作出调整。

小豪没有在这一时期没有形成安全性的依恋,因此才造成后期的诸多问题,因此母子二人共同生活的起点是重建依恋关系,修补安全感,而非母亲“孩子被惯坏了,太没规矩了,我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他立规矩……”所以我给母亲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充分表达母爱”以期“重建依恋关系,修补安全感”,母亲的第一反应是很困窘,她说小豪的确特别喜欢“黏”她,她觉得“一个小大老爷们,总是跟我黏黏糊糊的太讨厌了!”对于母亲来说孩子已经快到她的耳朵了,似乎是个大男子汉了。但是他其实不过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从小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下被溺爱成长,因此对于母亲的依恋应该是非常正常的。正是由于母亲给的爱不够多,至少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没有感受到足够多的母爱,他才会用种种方式来试探来索取来验证母亲的安全感。所以我建议母亲主动向孩子表述自己的爱意,主动拥抱亲吻孩子,多多微笑。母亲开始表示很难,因为自己不爱笑,但是为了孩子可以试一试。于是我跟妈妈共同制定了一个“亲爱的儿子”计划,每天早晨儿子出门之前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亲吻,对孩子微笑的说我爱你儿子。晚上睡觉之前和儿子也要拥抱,对于任何时候孩子想要搂抱妈妈的行为都给与回应而不是粗暴的推开。

(三)以积极语言为主线进行家庭治疗

小豪周围的成年人,包括各科老师和母亲,对于小豪评价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懒散、消极。在学校中我观察后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小豪与年纪不符合的“消极”表现。在与其目的谈话中我很快就得到了答案,经过当事人同意我将与其母咨询时的谈话录音拷贝给她,请其母完成一个作业,在我选取的30分钟录音中找出所有她认为消极的表达。在后此咨询中,母亲说自己非常惊讶居然在30分钟的时间里面就有30多次的消极表达,平均每分钟一次多,在本次咨询中我向其明确了消极表达和积极表达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同时也请她回去再听一遍录音找出所有的积极表达。其母没有按照约定时间而是在当天晚上就给我打电话说她反复听了3遍,只有一个词勉强够积极表达的含义。当时我问她你觉得小豪孝顺吗?她说“还不错”。在这个阶段我没有给出太多的建议和语言,几乎全部依靠当事人自我领悟式体验和改变。在第四次咨询中我向母亲和孩子解释了“盲行”活动,然后让孩子和母亲分别扮演盲人进行这个活动,母亲似有所悟。再解释“非暴力沟通”的亲子沟通方式时 ,她说以前我都是想着为孩子好,我怎么做都可以,但是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相问题,感受问题。现在想想他那么小就没和父母一起生活,我还经常数落他,他却从来不记仇,对我还是很孝顺,虽然懒但是我上次不舒服还给我煮方便面。母亲这时已经有所改变,从开始对于孩子的种种不满意开始,现在已经开始转向孩子的积极面了。于是我提到了最初,她和家里的老人经常会说孩子太懒像他爸爸一样,这样的语言对于孩子的恶大脑之间的连接建立是“我”和“懒”之间的建立,而不是他们的初衷,“你不要像你爸爸一样懒”。我向母亲介绍了“大象”的试验,让她感受到大脑连接的建立是2个实词之间,而不是虚词之间。如果她希望孩子变得勤奋,就应该使用“赞许技术”。对于他的每个好的行为都给与及时的鼓励赞许,对于他的不合适的行为给与漠视以利退化。

(四)寻找可模仿的正向男性形象以利于孩子性别角色的社会观察和社会学习

儿童的人格发展过程中,超我(道德化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儿童通过对父亲的自居作用而实现的。自居作用是指儿童往往追随仿效父亲,以期将来也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而其中以父亲的作用为突出。男孩在自居作用过程中通过克服亲母反父(恋母情结),女孩通过克服亲父反母(恋父情结)而度过人格成长的危机。简而言之,男孩子是通过对父亲形象的认同和模仿而认识周围世界的,此时,父亲对子女的热爱、责任心和适度的严格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父亲角色缺失,就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因此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男孩的意义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对于小豪来说,虽然目前实际情况只能是与母亲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但是迫切需要在他的生活中树立起来一个正向的男性形象。如果能够联系到父亲的话应该让父亲定期与孩子有相处的机会,让孩子生活中不缺这个“脚”。即使母亲不喜欢也需要试着接纳小豪父亲之为小豪父亲这个事实,从时间上来说,无论以前现在还是以后,生物学父亲这件事情都不能改变,小豪流淌着来自父亲身上的血。年龄越小孩子越需要父母,年龄越大亲情的缺失造成的后患越严重。(接纳的从时间和思维方式两方面扩大认知背景技术)另外,虽然在你的眼中看来,作为丈夫对方有很多令你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不能说明作为父亲他一定也是失败的。而且与很多从小失去父亲的人相比,虽然没有父亲共同生活,但是也好过从来没有父亲。对于孩子来说,多一个人爱他,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不是更好吗?

(五)后效

通过家长、班主任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孩子逐渐有了变化。根据母亲后来的反馈,她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其实儿子是这么需要母亲的拥抱、爱抚和赞许。她按照我们商定的计划那么做,开始还觉得有点别扭,可是不到一周就觉得习惯了。但是她没想到儿子那么快就开始有变化了,自己吃完晚饭居然主动要求妈妈帮忙考背诵。母亲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开始联系孩子父亲,考虑是否定期让父子见面。自述强行忍耐不在孩子面前负面评价其父,班主任反馈孩子在学校能够不许提醒完成部分作业,体育课表现较平,班级生活中最明显的进步是能够在规定其负责的日子主动完成值日工作,无需再三提醒。

(六)咨询师后记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是他携带终生的印记,就像文学作品中所言“幸福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幸福,从不幸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小豪从小不缺任何物质,但是一直到小学,从未得到过让他安全、满足的爱,这是他的不幸,但所幸他的母亲迷途知返,相信他的未来定有改观。

面对“问题”孩子的问题 ,过于关注表现,过早过快纠正偏差有时可能欲速则不达,问题后面的根本往往是被忽视、被遗忘、愤怒、不公平的对待……总之,深挖问题、找准原因才是问题获解的正途。

参考文献: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美)弗雷德里克森著.《积极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英)鲁迪·达洛斯//罗斯·德雷珀《家庭疗法--系统化理论与实践》上海社科院,2012;

阿德勒.《超越自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刘蓓丽

第4篇: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文章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河北省唐山市单位: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单位:姓名:

摘要:新升入初中住宿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是初中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来访者李磊,初一住校新生,因为不能适应学校严格的管理,感觉很不适应,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李磊(化名),男,初一住宿新生。因父母做生意,平时无暇照管,从小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直到小学毕业,现在市里一所重点中学学习。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新生入学体检时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病史,由母亲陪同前来就诊。

1.2个人成长史

李磊是家中独生子,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娇宠溺爱,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小学在本村小学学习,班里学生较少,老师要求不是很严,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该生比较聪明,学习成绩较好,是个比较受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学生,自己也比较自信。小学毕业后,父母为了能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托人把他送到城里的重点中学住校学习,新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又是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感觉很不适应。

1.3个人陈述

最进三周以来不想回宿舍,感觉宿舍的生活老师总是整顿他,比如批评他被子叠的不好,电话打的时间太长,洗漱太慢,要扣他的分数,还要停止他洗漱,每次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都觉得很没面子,担心同学会瞧不起他,不想住宿了,进而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和父母商量,父母不同意,感觉很苦恼,因此前来咨询。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语言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

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来访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2诊断

2.1诊断结果

根据该来访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2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80;抑郁2.10;人际关系2.63;焦虑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2.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者来访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来访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三个星期,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来访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来访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来访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生活老师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咨询方案的制定

4.1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生活老师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4.2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来访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5.咨询过程

5.1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5.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他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生活老师关系很糟糕,孤立无援。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1)晚上熄灯后前,我给妈妈打电话,生活老师说,没事别老打电话了,早点睡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生活老师批评我被子叠的不好,我想她肯定是在故意找我茬。2)回寝室发现室友几个在聊天,听到他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他们是在评论自己。3)经过几次和生活老师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4)因为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生活老师她就会冷淡我、疏远我,故意找我茬。那全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接下去,周围其他老师和同学也会不喜欢我。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1)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批评我的被子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生活老师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怕第二天早上又起得早,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找茬。每个人都会关心学生,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找茬。2)回寝室发现室友他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听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他们是在评论自己。难道一定是他们是在评论我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这并不说明他们对我存有特别的、瞧不起的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而且人们也不可能获得周围生活环境中每一位人物的喜爱和赞许。3)受过生活老师的几次批评,难道我在所有老师面前就都不是好学生了吗?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错误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几次错误——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犯了几次错——我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就不是好学生了”这样关注的就是错误本身,而不是来访者自己本身。

4)即使我做错了,令老师对我不满就一定会因此找我茬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瞧不起我吗?——我做错了,会令生活老她们对我不满,但那只是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找我茬。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瞧不起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小看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轻视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来访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来访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在小学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好学生形象被推翻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来访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来访者的生活老师,内容为

一次批评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来访者平时和老师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来访者扮演生活老师,咨询师扮演来访者),这样有助于来访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恰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5.3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来访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来访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来访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来访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和老师交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他到图书馆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6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已经到图书馆去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来访者情绪比较稳定了,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来访者身边同学,尤其是生活老师反映李磊变得比以遵守时间了,能快乐的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第5篇: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美妙的旋律不但没有给她带来愉悦,反而让她痛苦,使一个少女失去了自我,严重的心理矛盾冲突让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师通过分析、了解、观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系统脱敏法相结合,从求助者的认知入手,改变错误的认知想法,引领求助者摆脱紧张、害怕的心理,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一、 一般资料与主诉

苏某,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1.54米,体态正常,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去年下岗现做点小生意,经济不宽裕,无老人同住。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庭无精神病历史。

家住苏北某市,在幼儿园时老师夸奖有音乐天赋,上小学父母为其买了钢琴并请了老师学习,父母教育严格,希望她能考上名牌大学。小学成绩较好,并通过了钢琴六级考试,受到邻里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上初中转到一所较好的学校,自我感觉学习任务加重没精力再学钢琴,后听父母说钢琴考过十级,升重点高中时可优先入取,(当地学校规定有音、体、美特长的考生优先入取)如能考入重点高中才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为此就没再想不学钢琴的事。

近来学习成绩不很理想,自己特别着急,上钢琴课也不专心,受到钢琴老师的批评,事后很后悔、自责,每想到两年内要考过十级,心理就紧张、害怕,担心考不过去,不能优先入取重点高中,对不起下岗的父母,近4个多月来,心情一直很烦躁,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无心学习,不愿意上钢琴课,担心自己弹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想到考级,弹琴时手心冒汗,心里发慌,不能放松,文化课也受到影响,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不仅考重点高中没希望,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想到这些心理就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为此非常痛苦,不知道怎么办,特来求助。

二、观察了解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衣着整洁,说话时一直低着头,叙述时不停的流泪。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从小听父母老师的话,做事认真,非常懂事,要强,很体谅父母的难处,父母下岗后家里经济不宽裕,为了多赚钱让她学钢琴,起早贪黑的忙生意,无暇顾及她,只对他学钢琴和考试成绩过问较多,近来发现她钢琴练的比较少,问她也不说,再问就是哭。从老师同学处了解到:求助者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和同学来往,下课不喜欢活动,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胆量小,做事追求完美。

三、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总分179分,超出分界值160分。其中抑郁因子 2.4焦虑因子2.8 躯体症状2.3 人际关系2.2分,均大于因子分2分。

2、EPQ(幼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35 分, P:70 分 N:68 分。

四、评估与诊断 a、 症状鉴别

1、 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按照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并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与神经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紧张害怕,失眠等症状,但从时间持续短(4个多月),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明显的道德性质,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变形不同,按照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不够6分,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

3、据分析求助者有较强烈的现实刺激,要参加钢琴考

级,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的并具有现实意义,求助者有求助的愿望,想摆脱心理的痛苦,病程4个多月,已经出现泛化及回避,影响了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综合以上分析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b、主要表现:

1、对是否能考过钢琴十级过分担心、害怕,产生不良情绪。

2、想到钢琴考级就紧张、心慌,伴有一定的躯体反应。

3、对钢琴考级的过分害怕是表层出现的情绪反映,实 则是对未来升学的担心。

c、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女性,12岁,已来月经,刚 步入青春期。

2、社会因素:

(1)家庭经济不富裕,父母对其期望值过高(名牌大 学)。(2)父母对求助者关心、沟通不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未得到正确的指导。

3、心理因素:

(1)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考不过十级就不能优先入取 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不能上名牌大学。

(2)对学习钢琴缺乏正确的理解。

(3)求助者从小学到初中心理过度出现了断层,由“突

出” (受到邻里表扬,同学的羡慕)到“一般” (成绩不很理想、受到钢琴老师的批评等)造成不自信的心理。

(4)求助者的性格内项,缺少交往,做事追求完美也 是造成心理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本人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分析产生钢琴考级紧张的原因,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解决求助者的不合理想法。

(2)增进与父母、同学的交流沟通,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 (3)通过系统脱敏法帮助求助者治疗钢琴考级的紧张害怕心理。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求助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的咨询方法与适应原理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改变求助者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分析产生紧张的原因调整不良的情绪。

该求助者是以“钢琴考级”而产生紧张、害怕为中心的心理问题,心理负担太重造成的,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我认为采取这两种方法比较合适是可以达到预期的咨询效果的。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权利和义务权利: 权利:

(1)有权选择更换咨询师

(2)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方法、过程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咨询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资格相关的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果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心理咨询师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和收费

咨询时间:共7次左右,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30元人民币。

心理测量收费:《SCL—90》40元/次 《EPQ》5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三个阶段的咨询自2005年12月20日开始,前两次属于诊断阶段,其中四次为心理帮助阶段,后两次属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2005年12月20日) 主要包括: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咨询关系;

(3)初步探寻心理发生问题的原因; (4)进行心理测验《SCL-90》 《EPQ》

(5)介绍咨询涉及的相关事项,协商咨询时间。

第二次 (2005年12月27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继续查找引起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 (2)进行心理诊断 (3)确定并商讨咨询目标及实施方案,并调整求助者的学琴动机,帮助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

过程: (1)助者的父母交谈,对产生钢琴考级害怕心理等问题进行分析。 (2)求助者简单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让求助者自己分析认知方面出现了那些偏差。寻找不合理的思维观念,改变错误的认知。

(3)助者学会沟通交流,能借助社会系统的支持来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4)作业:每天要和父母交流10分钟,在校尽量主动和老师、同学一起参加活动

第三次 (2006年元月4日) 目的:

(1)过系统脱敏的训练解决对钢琴考级紧张、害怕的心理。 (2)实施系统脱敏治疗

过程:

(3)上次咨询后留的作业

(4)介绍放松的方法,并在咨询师的引领下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放松的技巧

(5) 系统脱敏治疗的原理方法,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建构焦虑等级。

苏某在第三次来访时,自诉通过两次的交谈,许多的道理已经想明白了,还是对钢琴考级一事不能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因此我们本次应用系统脱敏法来治疗。

放松指导: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的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放在沙发的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部、面部、颈、肩、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

反复练习三次求助者基本掌握了放松。

咨询师引导求助者把引发焦虑(钢琴考级)的情景归纳整理,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排一个顺序,并为每个情景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为0,最大为100。构成一个焦虑等级表。 (1)考试前的三天 10 (2)考试前一夜 20 (3)走在钢琴考级路上 30 (4)走向考级教室门外等候 40 (5)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10分钟 50 (6)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5分钟 60 (7)离自己钢琴考试还有2分钟 70 (8)听到老师在叫自己的名字 80 (9)走向钢琴,坐在琴凳上 90 (10)开始弹奏考试曲目 100 建立了这样一个等级表,准备开始脱敏。并鼓励她尽量忍耐治疗中产生的焦虑情绪体验,能和我密切配合。

这次咨询师为求助者只做了前两个等级的脱敏,因时间关系,其它等级的系统脱敏安排在下三次咨询时做。结束前安排求助者回家要反复练习放松。(将放松具体方法的材料给求助者按其要求来做)

第四次 (2006年元月11日)

继续实施系统脱敏治疗,咨询地点改在钢琴室进行。

目的:让求助者置身其中,感受到实际的刺激,在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时,通过放松达到不再焦虑紧张为止。

过程: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上次布置的放松作业你在家里练习了吗? 求助者(以下简称求):练习了,我每天放学后按您教的每次练20分钟

咨:效果怎么样?

求:还行,比这里练的差一些。

咨:现在开始放松,你觉得全身肌肉都放松了之后,举起右手食指,让我知道。(过了几秒钟,苏某举起了右手食指)

现在我们进行第三个等级的脱敏治疗,你闭上眼睛想象正走在参加考级去的路上,想象的画面尽量清晰,情景在脑海里出现时,举起你的右手食指告诉我,(过了十几秒钟,求助者:举起右手食指,咨询师:停顿了5秒)

咨:停止想象那个情景,告诉我你的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大约10分

咨:现在继续想象刚才那个情景。程序同上,(第二次的焦虑分数大约5分,反复训练,第三次分数降到0分。等级表第三项结束,可以进入下一项)程序同上,逐级脱敏。

经过三次,以后又进行了两次(元月18日,元月25日)的系统脱敏,苏某基本不在害怕钢琴考级了,虽然想起钢琴考级还会紧张不安10单位,但通过放松能自行解决。

结束:

1、求助者谈收获。

2、咨询师谈求助者前后的变化。

3、为求助者再次测试SCL-90 总分下降到正常,其他指数一切正常。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在求助者积极配合下治疗有了明显的效果,求助者学习钢琴参加考级不再感到是负担。在半学期后随访证实已无考级前的情绪反应,并顺利考过钢琴8级。咨询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

第6篇: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王 青

身份证号: 132525197801193111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王青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肌肉放松训练

一 、一般资料

小珊(化名),女,16岁,初三一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 、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至初中,其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 、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

个人自诉: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

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最好的高中。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读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中考?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物理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中考,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

四 、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

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五 、评估与诊断:

(一) 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

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a)心理测试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

b)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病因分析 1 生物原因:

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 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

(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 (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高中。

(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

(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 六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2 .方法: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

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

3.原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消除或减弱。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七 :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八 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2)费用:属于学校工作,打扫咨询室卫生一次。 九: 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

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 (二) 第二次咨询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

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

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 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 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

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高中?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博文中学的。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博文中学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要达到优秀,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物理又不能保证达到优秀,两门理科有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博文中学。)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博文中学,这是你自己的

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试博文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中考中杀出来的黑马,平时这些同学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博文中学。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博文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全市其它重点高中,每年的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呐。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 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 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高中。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还有: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

好的高中。

(2)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

1 、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

(三)第三次咨询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

装饰品,不要带眼镜,尤其不能带隐形眼镜,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

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

2.

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 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

曲颈皱眉: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

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

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

6.

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

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

8.

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9.

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 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

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

(四)第四次咨询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

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

过程: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

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第五次咨询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

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十、咨询效果的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 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

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

十一、咨询总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

第7篇:一例失恋抑郁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沈继良

【摘要】:本案例是求助者因失恋及对失恋的不合理认知导致抑郁情绪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了5次咨询,求助者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失恋 抑郁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28岁,汉族,安徽某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合肥某研究所工程师,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父、母都在银行工作,大专文化水平,对求助者教养方式民主,家庭和睦。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2011年1月12日,SCL-90测试结果:

总分157;总均分1.74;阳性项目数46;阳性症状均分2.46。

各项因子分:躯体化1.17;强迫症状1.90;人际关系敏感1.67;抑郁2.23;焦虑1.60;敌对1.67;恐怖1.00;偏执1.83;精神病性1.9;其他2.43。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

总粗分43,标准分54(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为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心情苦闷、抑郁,想哭,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约3公斤,伴有睡眠障碍一个半月,工作效率下降。

(二)个人陈述:

2006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时,我选择在本省一所重点高校读研,初恋女友为出国深造还是同我在一起犹豫不决,为了不耽误女友前途,我主动提出分手,之后失去联系。我努力学习,硕士毕业后工作很顺心,待遇较好。2008年初谈过一次恋爱,半年后分手。2010年12月中旬,同学聚会见到了女友,她却告诉我已经结婚,与我只是朋友,希望我幸福。我极度失望,这么多年很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配得上女朋友,期盼很多年的梦想破灭了,以后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我真后悔当时分手的决定,以为那样才是爱她的表现。 现在白天工作忙的时候还可以,独处时,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过去,非常想念女友,一闭上眼睛就是分手时她哭泣的表情,心里有很多话要对她说,很担心她过得好不好,经常想到

2、3点才能入睡,睡眠质量不好。不想让父母知道,在家不表露出来。除了一个好朋友之外,没有对人说过这件事情。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发现:求助者眼睛红肿,神情悲伤,愁眉不展,衣着整洁,体态匀称,外表较好,思维清晰,语速较缓慢常叹气,态度谦逊有礼,求助愿望较强烈。

其朋友表示求助者最近一个半月沉默寡言,经常叹气,平时喜欢的运动也不参加,喜欢独处,但工作仍能顺利完成,上班出勤准时。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异常三原则判断,可排除有重性精神病,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抑郁情绪的一般心理问题。其问题是由恋爱挫折引起的,为近期发生,反应强度可以理解,不良情绪持续一个半月,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有求治愿望,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主要表现为:

1、睡眠不好、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2、对未来的婚恋生活失去信心,工作效率下降;

3、情绪低落,消沉,想哭。

(二)诊断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行统一,自知心理问题,主动求治,逻辑清晰,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无家族精神病史,可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较强大,反应内容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月。该求助者的症状是近期发生的,强度并不太重,未出现内容泛化,对社会功能也未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根据CCMD-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不安,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并无此类反应,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具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是在近期发生,病程较短,程度不严重,语言流畅,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活动,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三)诊断依据

1、求助者的情绪反应以抑郁、自责、悲伤为主,有自知力。

2、排除了精神病、焦虑症、抑郁症、也排除了严重心理问题。

3、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为轻度抑郁心理问题。

4、病程未超过2个月。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的抑郁情绪。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无明显生物因素。

2、社会原因:失恋,倾诉对象少。

3、心理原因:(1)无法接受失恋的现实;

(2)不合理信念的困扰;

(3)情绪抑郁的困扰。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

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帮助求助者调整心情,接受失恋的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改善睡眠。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问题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技术

1、合理情绪疗法: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所造成的。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恋爱受挫才导致了抑郁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

求助者认为只有和女友在一起的人生才会幸福,努力学习、工作的是完全为了女友,因此失去了女友,一切失去意义。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喜欢其他女孩子等一些绝对化思维,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导致自我挫败感与抑郁情绪。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以合理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

2、厌恶疗法:

依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

在求助者手臂上缚上一圈粗橡皮筋,松紧适宜,要求求助者每当回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时,立即拉开橡皮筋,弹击手臂造成疼痛,提醒自己不再去想相关的内容,使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或当前所做的事情上,思维不转换弹击不止。

3、放松训练:

依据交互抑制原理,教求助者做放松训练。每晚睡前一次,30分钟左右。

4、运动:

让求助者每日都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一方面用以帮助求助者宣泄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可使其兴奋起来,调节内分泌,使体内多巴胺分泌趋于正常。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三)时间和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5次,每次100元。

七、咨询阶段与实施过程:

本案例咨询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分为四个阶段:

(一)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1、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2、过程:

⑴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⑵做心理测验;

⑶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⑷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确定咨询目标; ⑸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

对求助者介绍放松的方法;鼓励求助者每日进行适当运动。

3、布置咨询作业。

为了强化对ABC理论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按照所学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写出来。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二)咨询阶段——领悟(第2次咨询)

1、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2、过程:

求助者表示每日下班去游泳,睡前进行了放松训练,睡眠质量稍有改善,同时,求助者的抑郁情绪仍比较强烈,依旧非常思念女友,在独处时会不停的回忆过去,希望女友在自己身边。咨询师表示理解与接纳。但是求助者没有列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产生阻抗。

在本次咨询中,共同列出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如下: ①失去女友以后再也没有快乐可言;

②女友不和我重归于好是因为我不够优秀; ③我工作的动力和乐趣是为了得到女友的肯定;

④我是个失败者,以后不会有人喜欢我这样的失败者。 ①和②为其核心不合理信念。

通过思考,求助者认为自己对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业绩很好,受到领导

赏识,并不是完全失败。另外,求助者表示自己在母亲强烈要求下曾数次相亲,女方都对其比较满意,希望继续交往,只因自己态度冷淡而不了了之,说明自己还是有一定的魅力。

3、布置作业:请求助者在每日特定几个观察点进行记录,记下他每天想到对方的次数和时间长度;推荐其看《苏格拉底与失恋青年的对话》;继续思考自己的第

一、第二条不合理信念;坚持游泳及睡前做放松训练。

(三)咨询阶段——修通(第3、4次咨询)

1、目的: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2、过程:

⑴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震惊于自己的记录,在重复性的,循环而用无用的想法当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求助者:现在我还是很痛苦。

咨询师:你是什么时候与她正式结束恋爱关系的? 求助者:4年前。

咨询师:所以你并不是现在才失恋,对吗? 求助者:对。

咨询师:这4年当中你就一点快乐都没有吗? 求助者:不是。

咨询师:只是偶尔才会想她,对吗? 求助者:对。

咨询师:你这4年的生活过得也很好,对吗? 求助者:对。

咨询师:而且在这段时间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吗? 求助者:对。

咨询师:那你为什么认定没有她就没有快乐了?

求助者:是呀!只是重新看到她,又燃起了我当初的情感。

咨询师:你当初能够痊愈,现在你比以前成熟,肯定能够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求助者:应该是这样。

咨询师:你是一个对待感情很认真的人,她呢? 求助者:她也是。

咨询师:那你觉得她不与你重归于好,还是因为你不如她的丈夫优秀吗? 求助者:是因为她要对自己的婚姻负责。其实我也知道这么多年我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唉!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咨询师:错过的未必就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不合适的。无论如何,至少现在相遇的时间是最不合适的。

求助者:对,我应该振作起来。

咨询师:希望你向前看,相信时间会化解一切。

在第3次和第4次咨询之间要求咨询者每当回忆或幻想时运用橡皮筋阻断思维。

(四)巩固阶段——再教育(第5次):

1、目的: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2、过程:

⑴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鼓励求助者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婚恋事情,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⑵心理测验:2011年2月16日, SCL-90测试结果:

总分112;总均分1.24;阳性项目数21;阳性症状均分2.05。

各项因子分:躯体化1.08;强迫症状1.30;人际关系敏感1.44;抑郁1.38;焦虑1.00;敌对1.00;恐怖1.00;偏执1.67;精神病性1.30;其他1.29。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

总粗分28,标准分35(低于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 将测验分数反馈给求助者,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评估:

自述情绪稳定多了,可以在午夜之前入睡,9月初准备参加物业管理师考试,正在备考,偶尔会思念女友,但是不再像过去那样心痛,会按照女友希望的那样也要幸福,目前对其他女孩子确实没有热情,但是相信时间会带走所有伤痛。

(二)他人评估: 1、咨询师的评估

该求助者领悟能力较强,意志坚强,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得到了缓解,能恰当地评价自己,身体症状减轻。 2、心理测验评估

SCL-90与SDS测试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经明显缓解,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4】许燕.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第1版.

第8篇:一例焦虑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焦虑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一名刚步入职场工作的新人焦虑情绪的咨询,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和诊断等方法,发现其焦虑来源于新环境的不适应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让其能正确看待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问题。最终于某的心态得以改善,于某的情绪趋于平稳。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咨询案例。

关键词:焦虑情绪;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一、 一般资料

于某,女,26岁,未婚,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三个月,月收入2000元。身高1.65米,体重50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性格内倾,独生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是公务员。经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 成长经历:从小一直都很听父母话,对其要求严格。最近2个月,于某情绪变化较大,睡眠质量有所下降,到了单位就精神紧张,于某前来咨询。

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工作精力减退,注意力容易分散;能正常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思维活动正常,睡眠饮食正常。

二、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感觉注意力不像以前那样集中,容易走神;情绪低落,空虚;心情烦闷,自责,失眠;工作能力有所下降,对未来很迷茫。 个人陈述:一个月的前的一天早晨,因为疏忽大意把一份重要的会议文件忘在家中,导致了会议的延误。领导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由于平时不怎么会和领导打交道,被领导一批评更不知道怎么办了,当时脸特别红,情绪也紧张起来。事后自己非常后悔,担心就此得罪了领导。从此认为自己能力低,素质差。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走出困境。

三、 观察情况:

咨询师观察:于某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是低着头,有些拘谨,言谈羞怯,说话声音不大,语速快,自卑、言语思维逻辑正常。

四、 评估与诊断

收集临床资料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求助者进行测试。

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3分,(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0分)。

根据临床观察和心理测验的结果诊断为焦虑性一般心理问题。

(一) 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程度不强烈,只局限在工作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只有两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判断,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绪有波动,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心理异常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二)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困惑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人格及焦虑症鉴别: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史、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品行障碍。

3、严重心理问题鉴别:该情绪问题是有因而发,时间较短,强度并不严重,内容尚未泛化,有求治愿望,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消除求助者焦虑状态;帮助求助者正视其职场中遇到的困难;让求助者学会怎样处理和化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最终目标:求助者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处理各种工作问题的能力;恢复积极的工作态度。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使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歪曲认知和不合理信念,达到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求助者原本错误的认知模式,改善现有的心理状态。

(二)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1、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 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和协商权。

4、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5、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6、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 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 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 心理咨询师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6、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咨询收费:120元/小时。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 心理帮助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 2011年3月3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通过测验辅助评估诊断;

4、确定咨询目标;

5、用心理学原理解释于某问题存在的原因。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定。

2、让求助者做了焦虑自评量表(SAS),询问咨询的目的,询问于某对工作问题的看法。

3、收集临床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4、交谈后,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问题存在的原因。由于于某刚从大学校园步入职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咨询作业:回家后找出自己的10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10遍。从而帮助于某恢复自信心,为下次咨询做好基础。

第二阶段:第二次 2011年3月10日

目的:

1、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咨询作业反馈;

3、深入咨询。

方法:咨询性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通过会谈帮助于某认识到自己不自信的缺陷,加强于某对工作应激问题的处理能力。

于某如约来访,询问咨询作业的实施情况,于某讲述:“刚一开始,我想找出自己的10个优点很是困难。通过询问了家人、朋友和同事后,我发现自己的优点还是很多的。如果不是完成这次作业,我还停留在我自己的思维模式里,总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几天我才觉得自己还是很优秀的,”

我借势问道:“你说说为什么会产生对工作的自卑心理?。” 于某说道:“其实,我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没有吃过

什么苦。步入到社会以后,我发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主了,很多事情都让我搞砸了,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

封闭的心扉已经慢慢打开,于某通过交流变得更加自信和对工作更加积极的态度。

咨询作业:

1、尝试自己要经常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尽管有不成熟的观念和做法,可以询问家人、朋友和同事其正确的建议。告知于某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冲突和困难都是正常的,这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过程。重要是你该如何让问题化解。比如通过适当解释的方式私下找领导说明那天的情况。

2、继续朗读自己的优点并积极体会。

第三阶段:第三次 2011年3月17日

目的:建立积极的认知

方法:咨询性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于某认识到自己到焦虑情绪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致。

于某如约来访,询问这一周的表现,于某高兴地说:“现在状态好多了,工作也有活力了,同事之间和我说的话也多了,甚至主动和我说他们家里的事情了。领导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满意,那天晨会上还点名表扬了我。”

我说道:“于某,我们每个人都有工作,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顺心。假如一个领导对员工不闻不问,我们就会怀疑他是否在工作。与领导、朋友、家人发生从突,这是不能说明什么,我们既不要忌讳它,人际冲突经常会发生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只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够化解矛盾,并可能成为我们改善关系的一个契机。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你不认为更好吗?”

于某露出了笑容。

第四阶段:第四次 2011年3月24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于某主动说:“我现在工作效率高多了,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我指出,这种状态要继续保持下去。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你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要相信“我能行”。

八、咨询效果评估

在于某的主动配合下,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于某自述情绪稳定,工作状态不错,和领导、同事的关系很融洽。 会谈结束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求助者进行测试。 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45分,求助者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咨询是成功的,效果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增刊。

第9篇: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关键词

一、一般性资料(人口资料)

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主诉,医学和心理学中用语。是病人(来访者)自述自己的症状或(和)体征、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等内容。主诉是住院病历中第一项内容,好的主诉需精炼准确;可能用病人自己描述的症状,不用诊断用语;要与现病史一致;遵循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

(2)个人史

四心理测验的结果

1、

2、

3、

4、对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

(2)社会原因

(3)心理原因

五、评估与诊断

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为:

2、诊断依据如下:

3、鉴别诊断如下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八、咨询过程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主编.书名,地点.出版社,时间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关键词

一、一般资料

二、主诉几个人自述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道德情况

1、观察到的情况

2、了解到的情况

四、心理测评的结果

五、评估和诊断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八、咨询过程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估

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

3、求助者父母的评估

4、咨询师的评估

5、咨询测量的结果正常 参考文献

主编.书名.出版社,时间

上一篇:四川大学文献保护下一篇:中国饮食文化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