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德育渗透

2022-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物理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德育渗透之我见

摘要:当今初中物理教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已引起各个领域的关注。本文笔者论述了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渗透;德育

前言

近几年,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物理教育中,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大多还停留在物理理论教育的层面,与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初中物理教育,不只是关注传授知识,更要重视人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教师要通过传授知识,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数理思维、理解科学本质等方面的浓厚兴趣。下面笔者将对初中物理课堂的德育渗透教学进行论述,希望能给广大教育者一些的启示和指引。

一、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1,德育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不能做到很好地以课本为依据。物理教师既要讲授物理专业知识,又要增加德育内容,但德育内容不完善。物理课在有些学生们的初中生涯中占据了整整两年,但有些教师讲解的物理知识很多都是冷冰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些枯燥,甚至会使他们对物理失去兴趣。

第2,物理教育与德育内容设置并不完全一致,在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注重对物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对于物理历史和物理思想深度的挖掘都不够,这样物理教学就不可能与德育有密切的联系。老师盲目地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灌输,不能起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学科应怎样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教学

1.初中物理学科辩证思维的培养

由于老师在讲课时能说明正反两种观点,学生就能看到并解决正反两种观点的问题。教导学生看问题不要偏激,要理性、全面地研究一切问题。如教师在讲到“惯性”相关知识点时,可通过公车行驶、行人行走等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让学生在这些好理解的话题下知道假如我们没有惯性,我们的生活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是,惯性并不会带来全部好处,正如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突然停车,如果翻车将可能会引起灾难,这一辨证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发展清晰的辩证思维。

2.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严谨学习的态度

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物理学的痕迹,一般情况下,老师会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通过一些物理实验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精神传达给学生。教学生实践真理,培养科研精神,勇于提问,勇于挑战权威。举个例子:关于“自由落体”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铁球和塑料球,以使其下落的高度相同,它能证明亚里士多德“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掉得快”的观点是错误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检验实际情况,避免实验数据在教学中出现错误。

3.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物理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内容,要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物理教育紧密结合。

例如:在初中学习“万有引力”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并进行运用,还学习了宇宙科学家们的伟大成就,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兴趣。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与研究章节有关的电影和电视资料,例如神舟载人航天发射、飞行轨道等。使学生学习航天飞行精神和科学家的精神,做一名有强烈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4.用物理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学

同学们之前学过的力学和热学,也是他们现在正在学习的物理学的其中之一。物理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比如牛顿等等为物理学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前辈们,他们的事迹都可以作为课堂德育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教学素材。讲授力学时,教师可从当时的“日心说”与“地心说”之论争讲起,当时哥白尼正在研究天体的运动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后世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以及伽利略对时钟摆动的研究,体现了他冲破人类思想束缚的勇气,探索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5.规划物理实践作业,提高实践能力

老师可开展实际调查工作,设计适合学生的物理实践作业。与书面作业不同的是,实践探究作业能帮助学生丰富物理知识的积累,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判断自己的理论知识是否正确并且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完成作業提供无穷的动力,使学生在作业中更加主动,在作业中成长。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根头发能承受多少力”的动手探究作业。学生随后完成动手探究工作,提出自己的设想,小组合作制定计划,进行研究,准备设备和材料,列出自己的方法和步骤。学生通过记录、比较资料,最后得出成果。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全过程中必须能进行实际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更全面、详细地掌握教科书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实践性作业能提高学生完成物理作业的效果,实现理想作业设计的目标。让学生知道生活充满了物理,可以将物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感受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魅力,使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动力。

结语

从总体上看,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至关重要。教育不只是简单的说教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解惑,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应遵循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认识学生的能力,找出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完成教学任务,然后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堰鲂.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4):71-72.

[2]司晋.新时代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4):57+59.

[3]郜建辉.摭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20(23):55-56.

[4]刘华.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4):91.

[5]刘宝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理工学院,2020.

作者:张目

第2篇:初中物理德育渗透的策略方式

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德育教育已经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教育目标。并且,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也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德育教育。但是,新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文化与道德的多元发展,在多样文化的冲突中,会造成道德观念的功利化,不利于初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初中阶段是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尤为必要且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渗透;策略方式

初中物理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一个学科,学习物理对学生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现象的实验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逻辑抽象思维新的起点,同样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在中考的应试影响下,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点在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上面,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的关注度低,这样无法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对此,本文就提出初中物理德育渗透的方式,希望能夠帮助到同行教师。

一、挖掘物理教材德育教育渗透资源

在各学科的学习中,教材是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可以从教材中记忆知识,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文化品质,为学生渗透德育。对于物理教材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在初中物理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物理教材德育教育渗透资源,以此作为道德情感的引入话题,并利用情境手段作为方式,顺利引出德育资源,让学生切身体会其中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物理教材中搜集与本知识点相关的科学家,并利用视频的方式,将生动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看、欣赏和学习他们的励志与精神。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先将牛顿的简介展示给学生。当学生了解之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用一段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伽利略坚持真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以及不断探究的精神。通过不断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有效提升,也强化了对知识的记忆效果,还能丰富学生的学科情感,有助于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加强物理德育教育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是教师按照一定人数比例,为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分配小组成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从而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会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不断碰撞思想火花,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同时,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间内容,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和提升,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部分物理知识的时候,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组建小组来说,首先一点,是要科学合理的分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小组分配。如,每个小组中至少有学习较好的学生,以及学习较弱的学生,方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其次,小组人数也需要确定。如果人数过多,不利于小组成员的管理,会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如果人数过少,每个小组成员需要承担的压力会增多。所以,每个小组4到6人即可。当小组组建好后,经过教师任务布置以及引导后,让学生明确合作任务,在共同努力下,完成合作目标。通过加强物理德育教育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合作精神的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

对于德育的渗透方式来说,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而学校环境是学生学习德育品质的重要场所,是培养正确道德思想的重要途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德育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在初中物理德育教学的渗透过程中,需要注重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建设校园德育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德育环境中,真正提升自己,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节、物理历史的展览、科技展览活动等内容;或者,运用各式各样的海报、张贴画等。当然,在德育环境中,教师要做到带头作用,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活动实践。通过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德育环境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德育品质,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德育的渗透过程是复杂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在初中物理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掌握科学方法和树立科学精神,才能将其运用到学生中。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品质、德育素养的提升,为社会提供一个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荣忠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3(20):58.

[2]南海波.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J].科技视界,2015(20):217.

招远市罗山初级中学

作者:路永辉

第3篇:初中物理课堂的德育渗透艺术

摘要:随着新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物理教师愈发重视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并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有效的促进了班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物理教师要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指引,不断的探索物理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进一步的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效能,促进中学生德智美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手段进行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渗透;策略;探索

目前在物理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重视程度低、榜样力量不突出、德育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理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效果,需要物理教师以问题为指引,不断的优化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改进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的激发德育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就初中物理课堂的德育渗透艺术进行探索。

一、提高重视,明确目标

虽然新课改明确强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积极的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物理教师仍然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对物理知识理论的教授上,忽略了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不利于班级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需要初中物理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改进。其一,物理教师要树立正确合理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的重视起物理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并有效的将德育渗透与教学水准的提升和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结合,积极的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之中,这是有效在物理课堂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最基础前提。其二,物理教师要设置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对物理课堂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的中长期目标规划和每一节课的具体渗透目标进行有效明确。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小节内容时,可以通过讲述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来鼓励学生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和勤于探索,在学习《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小知识,让学生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当然,在制定德育教育渗透目标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向有经验的物理教师进行学习,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精准的定位德育教育目标。

二、发挥示范,做好榜样

物理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要想有效的开展和顺畅的推进,则需既需要物理教师的言传,又需要物理教师的身教,只有做到言传和身教并行才可能让课堂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具有感染力和渗透力,从而不断的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中物理教师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像积极的进行精准全面化的备课、有效的探索课堂高效教学的方法、认真的对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教师的用心工作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又例如,教师要付出浓浓的爱心,尊重学生的合理诉求,积极的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学生指引有效的学习方向,真正的将学生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从而让教师的用心和负责为班级学生的提供良好的示范,促使学生自觉地的去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另外,物理教师还要积极的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与乐于助人的学生,让班级学生向他们学习,自觉地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学生A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的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他还拾金不昧,友爱同学,笔者对这位同学提出了表扬,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鼓励,让班级学生以该同学为行动的标准和学习的榜样,积极的向榜样看齐,有效的提升了物理课堂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效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挖掘素材,有效渗透

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我们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归纳,并按照某一主题将这些资源进行精准化的整合,则可以为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例如,可以将《电能》《太阳能》《核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归类到节约资源和绿色发展教育主题中,可以将一些物理科学家积极探索、不畏艰险的故事归类到理想信念教育中来,同时,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德育教育渗透实际来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如可以添加一些具有时代感的小发明故事、一些物理科学家名人名言以及我国物理科学家励志奋斗报国的故事,在课堂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应用,自然可以提升课堂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效能,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工作作为物理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对于班级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的提高对课堂的德育渗透工作的重视力度,并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发展示范作用、不断挖掘教材资源,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德育教育渗透的生机和活力,为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刘金刚.爱之润泽,无声无痕——初中物理德育渗透初探[J].华夏教师,2019(15):67.

[2]刘俊秀,胡青云,周谋远.浅谈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认识[J].教育现代化,2017,4(51):257-258.

作者:王科贞

第4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乡台头山中学 韩 明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职责。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对学生的世界观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素质教育从字面上看可以简单理解为“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

审美素质﹑人际交往与合作等素质,而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发展,又具有创新精神和主动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公民。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又是整个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不仅

给学生以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也给予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

向学生广泛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力学时,不妨先介绍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宋代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以及沈括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发展

的最高成果

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涵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运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和运用都有积极作用。

3.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调度

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讲给学生,促进学生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不良思想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讲授知识之后,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不同内容,德育方法迥

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

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样,我们祖先发明的指南针,也帮助西方殖民者依靠航海技术掠夺了大片的殖民地。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

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增强德育的趣味性、现实性和可接受性。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能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运用物理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

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

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以至于削弱主题,所以要把握好“度”。例如,讲电磁场只说明它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讲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作为解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定律,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反映了哲学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适宜再过多展开。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不是凭朝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广大物理老师根据物理

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课内外活动为途径,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渗透为主要形式,多摸索有效的渗透德育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道习题、一节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

第5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戴利华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下面我就谈谈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一直令人瞩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善于抓住每个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开篇的引入,我播放了《能源革命》这段视频,让学生如临其境,体验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智慧。在进行“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创设情境,展示能源储量及需求的图片,播放《能源利用与环境》的视频,然后引导他们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使他们明白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这是他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而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教学中,先展示图片,介绍了我国现在核能的利用情况,向学生介绍我国科技的重大成果;通过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了太阳能的利用,重点介绍了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和水立方,以及神州七号的发射,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通过把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也让学生明白,虽然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内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许多方面,我国一些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学生产生为中华崛起和祖国腾飞而勤奋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本课“能源的利用”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人类与能源》,让同学们了解到,能源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然后展示了几张图片:能源储量及需求,视频《能源利用和环境》,使同学们认识到,能源不断消耗也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这反过来又制约社会的发展,给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

3、渗透科学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开始的引入视频,不但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能源,而且通过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引导学生也要像前人那样由于探索,不断创新;学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时,我让大家讨论:如果你是新能源开发者,你设想的新能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家非常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仿佛自己真的就是新能源开发者。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兴趣,为国家发展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物理学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就能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第6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德育较少,教师容易把握,隐性德育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一些材料和知识点,表面上不能对学生直接起到德育作用,但通过深入分析、挖掘或通过介绍背景材料体现德育功能。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做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使德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自身特点,深情感染,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陶冶高雅情操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探究活动,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个人的感悟,深情感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教师就像一面镜子,用你的魅力、动作、言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并且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陶冶高雅情操如: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优美的景象,这动人的诗句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祖国这两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机械能;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时也会联想到“潭清疑水浅”等优美的诗句。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借此来丰富语言,听其言,寓于心,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从知识点中孕育德育教学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电和磁”这章内容的时候,学生普遍对电能产生磁,即奥斯特试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磁能否生电呢?”直接将学生带入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也可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在学习“摩擦”时,物体的摩擦有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之分,可渗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观点;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以渗透“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三、注重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1、通过实验树立世界观 物理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说明“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得到验证。因此,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这一节为例,学生在观察“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实验时,对棉花不点火就燃烧的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带领学生亲自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棉花不点自燃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从而使棉花燃烧的缘故,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类似的例子在初中物理课中还有很多,比如在学习地磁场后,让学生回忆电视里看到农村广泛流行的看风水现象,认识风水先生所用的罗盘其实就是一个小磁针,小磁针在不同的地方的指向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受地磁场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真正明白了这一迷信活动的实质。教师通过这些实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例如,在做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都知道乒乓球掉不下来这个结果,对教师做这个实验没有多大兴趣,这时教师不用自己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这样学生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实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认真作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最后教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许许多多的物理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时,强调他们俩一个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揭示真理,另一个凭“经验事实”妄下论断。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从,凡事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在分组试验时,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实验的同时,不忘融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思想教育,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讲“电磁感应、发电机”时,可以补充介绍“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按理科拉顿比法拉第早做这个实验,但与成功失之交臂,原因之一是没有同伴与他团结互助,否则科学史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充分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只要我们细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就可以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对整体教育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胜学校 刘波

第7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尤其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内容中每一位物理学家的奋斗经历,更能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执著追求的良好个性品质和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渗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博古论今,纵观物理学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较多地方提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1.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小故事。在学“声现象”时,习题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我国早在宋代就对声音有了研究,并且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而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

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又如在“磁场”一节中关于磁偏角的介绍中,学生可知比西方早400多年的宋代沈括已提出。这些足已使学生的爱国热情迸发出来。

2.增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

我国虽在一些方面赶上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但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迫害,监禁在孤岛上达五年,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意识。

二、在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每一个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教师,不仅要讲清楚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1.挖掘知识点中隐含的德育内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

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电和磁”这章内容的时候,学生普遍对电能产生磁,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磁能否生电呢?”直接将学生带入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法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抓住奇妙的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因此,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这一节为例,学生在观察“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实验时,对棉花不点火就燃烧的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带领学生亲自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棉花不点自燃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从而使棉花燃烧的缘故,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在课外活动中中,要注意渗透德育教育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指导阅读科普读物。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很容易被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所吸引,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积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诱发爱科学的萌芽。

2.指导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日光灯安装、电风扇检修、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等,在教到相关知识时不妨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在学习完“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调查社区或学校的噪声来源,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向社会提出倡议,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

总之,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同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使选择内容建立在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上,这样,教书、育人才能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第8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如 何 在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中 渗 透 德 育 教

学 2012。

09。20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江西上高田心中学:

赵邓明

内容摘要: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做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使德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三个切入点。

一、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结合课程的特点,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1、挖掘知识点中隐含的德育内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也可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在学习“摩擦”时,物体的摩擦有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之分,可渗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观点;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以渗透“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2、抓住奇妙的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说明“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得到验证。因此,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这一节为例,学生在观察“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实验时,对棉花不点火就燃烧的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带领学生亲自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棉花不点自燃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从而使棉花燃烧的缘故,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师通过这些实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真理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物理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自然科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精神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1、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实验让学生亲自去做,结果不一定能成功,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让学生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实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2、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翻开几千年的科学史不难看出,整个物理发展史包含着对前人物理研究成果的批判和继承。例如,伽利略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批判,焦耳对热质说的批判,科学家对自己思维结果的反思批判,等等,都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

三、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高尚的思想品质

1、结合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相当的距离。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中国的物理学成就,产生了盲目的崇洋媚外的心理。针对这种思想实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小故事。

我国古代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和科学家的爱国行为,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与实际国情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意识。

四、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教师除了注重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外,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体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很容易被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所吸引,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积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的课外书籍,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提倡科技活动。开展拟写物理科技小论文、办物理科技小报、物理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活动,从中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主题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指导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第9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八年级办公室 崔清国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言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此处“教育”就是“德育”)。中学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科德育目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它是学校德育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必须准确地把握各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目标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尤其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内容中每一位物理学家的奋斗经历,更能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执着追求的良好个性素质和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物理课程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三个切入点。

一、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如果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结合课程的特点,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一)挖掘知识点中隐含的德育内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电和磁”这章内容的时候,学生普遍对电能产生磁,即奥斯特试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

“磁能否生电呢?”直接将学生带入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也可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在学习“摩擦”时,物体的摩擦有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之分,可渗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观点;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以渗透“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抓住奇妙的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说明“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得到验证。因此,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这一节为例,学生在观察“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实验时,对棉花不点火就燃烧的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带领学生亲自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棉花不点自燃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从而使棉花燃烧的缘故,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类似的例子在初中物理课中还有很多,比如在学习地磁场后,让学生回忆电视里看到农村广泛流行的看风水现象,认识风水先生所用的罗盘其实就是一个小磁针,小磁针在不同的地方的指向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受地磁场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真正明白了这一迷信活动的实质。教师通过这些实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

(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真理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物理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自然科学,《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例如,在序言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习的方法“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时,教师先告诉学生: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物理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如没有电视、电话、汽车、人造卫星等等,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滥用,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问题,如能源的缺乏、空气质量和水质的变坏等,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社会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

二、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精神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一)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例如,在做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都知道乒乓球掉不下来这个结果,对教师做这个实验没有多大兴趣,这时教师不用自己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这样学生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实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二)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翻开几千年的科学史不难看出,整个物理发展史包含着对前人物理研究成果的批判和继承。例如,伽利略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批判,焦耳对热质说的批判,科学家对自己思维结果的反思批判,等等,都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高尚的思想品质

(一)结合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相当的距离。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中国的物理学成就,产生了盲目的崇洋媚外的心理。针对这种思想实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小故事。

例如,在学“声现象”时,习题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我国早在宋代就对声音有了研究,并且

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而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又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可以介绍东汉时成书的《春秋纬》中记载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闭窗而座,舟行而人不觉”,这说明早在公元1~2世纪,我国科学家对运动的相对性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比哥白尼、伽俐略大约早了1 400多年;在学习简单机械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杠杆的应用;在学习磁现象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平面镜”这节课提到“我国大约4 000多年前夏王朝时代就有了铜镜”,抒发爱国情感,再引导学生感悟从“以铜为镜”到“以人为镜”的做人道理。

总之,我国古代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和科学家的爱国行为,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二)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声的传播时,举一些抗战影片中的片断,如《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利用铁轨提前获得敌人火车到来的情报,在《地道战》中游击队员利用竹筒传递情报、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在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学习导体时,可以介绍我国对超导的研究成果;在讲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章时,补充讲述我国新建设的水力、火力发电站,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的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简述三峡工程等,另外也要提出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例如,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相当必要的,最后,讲述核能的开发、利用及前景。这样,通过与实际国情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意识。

(三)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教师除了注重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外,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体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1.指导阅读科普读物。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很容易被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所吸引,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积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推荐《趣味物理》《物理世界》《科学画报》等书籍,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诱发爱科学的萌芽。

2.提倡科技活动。开展拟写物理科技小论文、办物理科技小报、物理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活动,从中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主题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

3.指导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日光灯安装、电风扇检修、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等,在教到相关知识时不妨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4.通过举办物理讲座、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举行物理学史的讲座,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在学习完“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调查社区或学校的噪声来源,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向社会提出倡议,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

2014

上一篇:酒店员工仪容仪表要求下一篇:社区论坛审核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