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2-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 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 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和德育相互渗透, 实现和谐统一。因此, 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 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人生观, 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

1 教育学生形成智育和德育并重的思想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 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 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 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 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 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 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 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 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 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 真正做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在教学中突出德育功能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物理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把德育内容挖掘出来并与现实相结合, 使学生把知识与道德品质相结合, 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 做到德育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 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果。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室的建设, 长江截流, 葛州坝船闸的修建;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等等。所有的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勇于去探索, 去钻研, 将来为四化作贡献。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1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和方法论思想教育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 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 即“物”和“理”。“物”即物质, 是物理学研究对象, 物质存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结合教材内容, 使学生懂得判断物质客观存在的根据, 明确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就为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打下了基础。“理”是指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物理学中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因此只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 就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 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这一节为例, 学生在观察“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实验时, 对棉花不点火就燃烧的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 后是困惑不解。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抓住时机, 带领学生亲自实验, 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棉花不点自燃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使空气的内能增大, 温度升高, 达到棉花的燃点, 从而使棉花燃烧的缘故。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2 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精神教育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 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 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 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 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 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 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 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 认真实验, 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 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 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例如, 在做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的实验中, 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都知道乒乓球掉不下来这个结果, 对教师做这个实验没有多大兴趣, 这时教师不用自己做, 而是让学生亲自去做, 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 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 这样学生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 会使学生受到激励, 也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 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 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实验, 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2.3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高尚的思想品质的养成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教学中可结合教材, 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 结合中国物理学成就和当前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 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但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相当的距离。根据教学内容, 及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小故事, 或通过一些优秀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 以他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 发愤图强的工作精神。增强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例如, 在学“声现象”时, 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 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它们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讲授《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时, 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建设中的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三峡工程等。及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等历尽艰难险阻返回祖国的事迹, 他们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 与实际国情的结合, 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 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立志振兴中华。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 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 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既传授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共同思考, 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同学们在一起学习, 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 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大家一起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环境下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情景中, 学生就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 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从局部看是细微的, 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探究活动, 都能启发学生情感, 启迪学生思维。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 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在教学中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 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 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 把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使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 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摘要: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 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结合物理自身特点, 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德育因素, 捕捉契机, 加强德育渗透, 将德育与教学有机融合, 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 掌握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使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上一篇:浅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下一篇:运用情感教育优化美术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