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开题报告

2022-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初中物理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初中物理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摘 要: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是历史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途径,是初中历史课堂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强调,“教育发展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指信息技术、资源方法等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改变知识呈现、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发展。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史料丰富,图文并茂,容量大,问题探究、知识拓展、课后活动多,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教学,创造图文音像仿真的教学情景,能够再现历史过程,活化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落实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实现历史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是学校课堂建设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3年,美国率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面向21 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强调加强信息教学技能培训,2007年开始推广“翻转课堂”。英国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共享,据统计,2000年,有65%的中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我国1986年开始网络建设,1994年与国际互联网接轨。起步晚,但发展速度惊人,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丰富资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应用更广泛,融合信息技术推进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建设成为现实。

深度融合教学成为各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热点问题。我国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在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方式”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教育结构性变革。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在线学习等成功深度融合模式。这些理论成果与实践范例,不可生搬硬套,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学习借鉴、实践研究和创新。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开拓历史课程资源,优化历史教育教学。2.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历史课堂变革。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4.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明辨是非智慧成长。5.带动历史信息建设,创设课程学习平台。6.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7.贴近学校教师学生的历史课堂和实际需求。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融合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教案学案、课堂教学等。2.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3.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4.实现课堂精讲点拨,科学引导。5.创设历史德育情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1.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能力。2.开发校本教材,拓展课程资源。3.探究教学内容环节呈现的基本模式和特点。4.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5.有效进行课堂评价的方法。6.反思深度融合实践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高效学习。

(三)研究假设

1.融合课堂优势与活力的表现。2.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激发师生思维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开放与交互的融合。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5.探索微课、希沃白板教学等的实践应用。6.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拟创新点

1.建构深度融合课堂,激活初中历史教学。2.形成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3.融合信息技术备课、设计课堂教学的日常化。4.归档记录、教学反思的智慧生成。5.探索有效的深度融合课堂,为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查阅了解信息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及时转变观念态度,改进教育教学手段。2.探索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建设的途径。3.搜集积累开拓教学资源。4.探索高效深度融合课堂模式,给历史课堂注入活力,插上智慧的翅膀。5.创设初中历史网络学习空间,丰富数字化学习平台。

(二)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学习分析进行提炼,找出新的生长点,确立课题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2.调查法:结合教学实践,调查融合课堂的现状,观察师生深度融合的表现与效果。

3.案例研究法:选取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为对象,进行深度融合课堂教学的实例探索研究。

4.理论联系实践法:分析概括教学实例的阶段或全过程,促进认识转化,用理论指导实践,充实丰富理论知识,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三)技术路线

合理应用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校园网等,搭建历史资源和学习平台。注重深度融合的资源运用建设、研发。如制作课件、微课,搜集、编辑影视资源,创设历史动画,开办个人网络空间,积极参与历史论坛研讨,归档整理案例反思。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20.04-2020.08)。

(1)加强培训学习,提高研究能力,制订课题计划。(2)明确课题研究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申请课题立项。(3)召开课题会议,讨论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细则。(4)明确课题研究的分工合作、任务方法。(5)撰写开题报告,制订实施计划,确保有计划、按步骤进行。

2.实践研究阶段:(2020.08-2021.08)。

(1)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2)開展课题研讨,及时纠正方案。(3)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做好阶段性成果档案。(4)反思对比研究成果和实践。(5)如期提交中期报告。(6)邀请专家评估指导,调整实施方案。

3.总结阶段:(2021.08-2022.04)。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发表论文,撰写研究报告等课题结题工作,推广课题的建设性研究成果。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专家指导

聘请教科所专家、教体局教研员定期研究指导。

(二)技术保障

加强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开展融合课堂教学。

(三)设施保障开展

学校要保证电脑、网络、希沃白板等,设施齐全。

(四)单位保障

学校重视鼓励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五)其他

研究时间(2年)充足。课题组建立微信、QQ群等,作为课题会议通知、理论学习、交流的平台。紧密结合学校历史教研组以深度融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和会议,开展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确保研究扎实有序开展,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玉娟.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历史高效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8).

作者:袁玉娟

第2篇: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经主管部门评审立项后,课题主持人会收到一份专门的“文件”——《课题立项通知书》。《通知书》除列明“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课题编号”等课题基本信息外,还会提出“及时组织开题(一般为接到立项通知书3个月内),并将开题报告电子稿发送到指定邮箱”等要求。不少教师就会问:什么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有何不同?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呢?这就需要对课题开题报告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责 编 子 君)

作者:徐万山

第3篇: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

[摘 要] 开题报告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监督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所做课题的前瞻性分析,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对开题报告的要求,探讨如何提高研究生开題报告质量。

[关键词] 开题报告;选题;文献综述;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 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浙中医大发[2014]132号)

[作者简介] 史晓林,男,博士学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创伤骨科主任;李春雯,女,博士学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

开题报告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环,还是最开始的一环,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作为一个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类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同临床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行的培养模式下,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是以大多数的医学研究生都在临床从事规培工作,又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的忙碌与繁杂,注定专业学位的同学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基础实验研究,因此就更应该着手于临床实践工作,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科研思维培养的一种模式[2]。此外开题报告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先决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研究生读研期间的科研思维,因此保证开题报告的质量从个人而言,是对研究生个人的青春负责,从学校而言,则是对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初衷负责。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笔者认为应当从选题,文献综述的写作,针对开题报告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达到目的。

一、选题

(一)选题应考虑的问题

在开始准备开题报告的过程中,许多研究生首当其冲的疑问便是我该开什么样的题?开题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所选的题一定是要能反映现实中尚且存在且待解决挖掘的问题[3],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呢?

1.选题要与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相关,且所选的题一定是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并且感兴趣,愿意继续研究下去。科研的道路通常都是孤身奋战的,面对未知的结果有时候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一定是要以自己感兴趣为前提,愿意为一个可能的发现而追踪下去。

2.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导师能够带学生,通常都是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还有不少导师有相关领域的课题及课题对应的经费,通常只要学生愿意投身于课题研究中,导师也是乐意之至的。而在开题的研究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需要与导师的探讨及研究。对于研究生而言,与导师的交流不单单能够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导师丰富的履历也能让研究生在开题时少走弯路。

(二)选题原则

在充分考虑好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包括研究平台之后,研究生们就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选题原则。

1.创新性。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区别于本科生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研究二字。所谓研究即是在已有问题上的进一步探讨,或者说对原有方向或内容的进一步延伸[4]。此外,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层面或角度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解读,也是创新的一种。千万避免为了毕业而千篇一律地重复研究已证实的成果,这对于研究生而言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因此研究生们更应该认识到创新性的重要性,以浙江中医药大学骨科研究生为例,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碰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如果一味地研究不同骨折患者内固定的固定方式,这种早已在临床形成共识的东西则毫无新颖和参考价值,但若是转而研究该类型骨折患者术前不明原因发热的因素,则很有可能在做出一个出色的临床课题的同时,获得杂志社的青睐。同时张凡帆[5]等认为批判性思维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同时他也是创新性的另一表现,在前人的认知和经验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于科学选题而言是一大助力。

2.可行性。以我校专业型研究生为例,他们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临床参与实践工作,如果学生开题报告是基础实验类,则很难保证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况且基础实验具有许多的客观条件存在,如仪器,课题经费,实验平台等硬件需求,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耐性等软件要求,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实验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校在开题时禁止了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做纯基础的课题实验,就是避免学生为了毕业而出现数据造假,论文质量低劣等情况。其次开题的选择应当“小题大作”,而非“大题小作”,即开题在于精,而不在广,大范围的跨学科或者跨年限[6],势必会对只有三年的研究生生涯造成冲击和碰撞,这也和研究生中的“研”字初衷相违背。

3.实用性。所有的研究最终的目的应当都是奔着实用性去的,如果不是,那么研究的价值就不存在了。作为医学研究生,无论是专业型还是学术型,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研究结果服务于临床。比如疾病基因位点的检测,癌细胞分裂生长的控制通路、基因等,一旦被找到,许多疾病就可以通过靶向药物行定点治疗。在这一方面,肿瘤学科走在世界的前沿,也正因为有了靶向治疗药物才使得许多肿瘤患者得以继续生存下去。因此肩负生命守护职责的医学研究生,就更应该在选题时注重课题的实用性,切忌避免选择偏、怪、奇的开题做研究[7]。一来容易耗费时间精力金钱不说,二来得出的结论通常还没有普适性。因此研究生开题一定要抓住选题实用性这一原则。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

文献综述作为开题报告中的一环,与选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没有充分阅读专业的文献之前,很难从中发现问题,自然此时提交的开题通常不会有太多的创新。因此在选题之前一定要对自己拟开题方向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不宜太难,太偏,一旦发现方向不理想就应该及时调整,不然结果只会是为难自己,影响毕业。选择好开题的方向后,首先做的应当是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在对于某一专业有了较多的认识及了解后,这时候再开始动笔书写文献综述。而在提高文献综述的写作水平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进行。

(一)鼓励论文写作

俗话说看不如做,做后不省则枉然。论文创作也是一样的道理,一百篇优秀的文献阅后即弃之不理,倒不如看三五篇精品自己再动手。完成论文后过一段时间再重新审阅自己的文章,我想多数研究生都会看到自己文章的不足,这即是“省”的一个过程[8]。以我校为例,许多导师都建立了一周一次的论文学习交流研讨会,这样就可以在客观层面上给学生施压,让学生去主动学习,毕竟如果平时不阅读文献,学生无法交流自己阅读文献的体会,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氛围。此外,从学校层面给予发表有质量文章的同学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我校规定的北大核心期刊给予1000元物质奖励,而被SCI收录则能获得更多物质上的回报。当然,奖励的目的是鼓励发表有质量的文章,而不是成为制造文章的机器。

(二)课题立项申请

身为一个医学类研究生,是必须经过一个或多个课题洗礼的,有的是以实验执行者,有的是以数据统计员或其他身份出现。医学类的研究通常需要经费的支持,在这一方面政府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因此研究生们不应该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导师的课题之中,在学校支持的前提下,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推出的项目争取实验资金。而一个课题要想真正立项,则要求申请人从选题到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再到实验设计都要清清楚楚,说白了,课题立项申请更像是开题报告书的演练,如果得以立项,那么相信开题报告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一点,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新苗人才”“创新人才”“创新工程孵化项目”为例,从中遴选的人才有相当一部分在毕业时都能入选优秀毕业生。这些项目也能够为学生们在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论文写作讲座与竞赛

在刚开始论文写作的时候,许多研究生会陷入迷惘,无从下笔,没有思绪。这时候除了阅读文献外,听听讲座是非常有必要的。论文写作没有捷径,但一定有方法,听听成功者的经验和教训,能够避免走许多的弯路。正所谓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才是一个人进步的捷径[9]。以我校为例,但凡能够开讲座的人,都是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的。听听他们讲述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经历,观点,对于我们是大有裨益的。而开展论文写作竞赛,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它给研究生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得研究生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10]。

三、针对开题报告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现有的条件和待解决的问题,预估的研究成果5个部分。

1.研究背景就是指问题的来源,举个例子,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人口急剧增加,但许多患者还尚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系统的治疗过,那么针对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国内外现状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研究背景的内容,交代清楚研究背景是证明研究有价值的充分必要条件。

2.医学研究生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动物、人或由人组成的群体,必须说明标本来源、样本数量及选择标准。此外医学研究问题通常具有针对性强,常常还包含需要检测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应与课题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使结果更为真实可信。医学课题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流行病学方法,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尤其要认真推敲,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是提高课题结果说服力和可信度的关键环节,一个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

3.技术路线是反应研究生临床科研设计能力的最直接体现,一个高效便捷的技术路线能在节约时间金钱的同时,让实验结果一目了然。合理的分组对照有助于排除对实验的干扰因素,直接探寻控制变量和结局变化之间的关系。此外,在设计路线中可以突出自身的想法,表明自己的创新之处,最优秀的技术路线就是单看实验设计路线,就能大概看到要做的内容。

4.现有的条件就是指完成课题所需要的条件,比如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足够的患者来源,课题资金来源等,待解决的问题指的是完成课题还缺乏的条件,准备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都应在开题报告书中交代清楚。

5.开题与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顺利完成论文撰写并达到毕业要求,所以在开题过程中预估所能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十分重要的,这体现了作者对所定课题的前期思考与研究。如果没有,可以视作不具备开题的条件。但是成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或者是相关的研究报告等,此外预计的研究成果要尽可能合理,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反而影响论文的研究进度。

针对以上几点内容,浙江中医药大学给出了量化评分表,除了对学生开题报告书中的以上内容做量化评分外,还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开题时演讲的PPT,在让评委专家们一目了然的情况下,督促学生对所研究的项目进一步熟悉,从而做到能够早期发现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充分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与此同时组织开题报告委员会,委员会由有关专业的专家3~5人组成,由专家们打分后取平均分,如有未通过者,在3个月内补做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则中止其学业,按退学处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重视开题报告,将开题报告纳入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是有必要的,它有利于增强研究生对所参加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并发掘其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以及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健,田宝鹏,叶玉梅,王拥军.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撰写与质量保证[J].西北医学教育,2008(6):1095,1106.

[2]张永祥,朱丹宸,赵磊.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开题的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29-30.

[3]周玲.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研究与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97-99.

[4]李英,杨竹,于超.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质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140-142.

[5]张凡帆,张少辉,刘宝清,等.批判性思维与外科仿真模拟训练技能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教育,2019,38(3):52-57.

[6]阿迪拉·艾山,秦潔.加强选题和开题报告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526-1528.

[7]辛逸,黄延敏.开题报告质量控制的程序与要素[J].中国高教研究,2010(5):30-32.

[8]龚向和,张颂昀.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3):56-64.

[9]张学炬.课题不能是“做”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19-04-04(007).

[10]关飞,刘文琪,雷家慧,等.基于立体化教学体系的高等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以基础医学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2):1-2.

作者:史晓林 李春雯

第4篇:初中物理实验开题报告

《关于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的组织的研究策略》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理解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学生分组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各种物理现象,验证物理规律,巩固理论知识,学会有关实验方法和使用仪器、工具的技能,学会测定物理和参数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理论应用实际工作的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中学物理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课改进程的加快,我们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途径,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不无失落地看到,有些学生似乎没有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持久的快乐。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鉴于此,我校物理教师力求从改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入手,师生共同开展物理实验,为全体学生提供感受成功的机会,增强每一个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自主活动的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一)基本内容:

(1)挖掘课本教材上的分组实验内容,因地制宜,开足所有实验。

对教材上每个实验进行细致研究,对实验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做到了如指掌;针对实验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改进实验模式;结合学校自身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实验效果更显著、更富趣味性,更加突出新课标要求,更具探究性和启发性。

(2)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积极组织小创作小实验展示竞赛活动。 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矛盾,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身边常用物品开发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物理实验。

家庭中的一些常见、常用物品或材料,有其不同的物理性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性能(如强度、脆性、弹性、柔性、硬度、延展性、隔热性,导热性和导电性等)有所了解,结合初中物理的知识,将物理课堂与日常生活二者有机结合,显现其内含的物理特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对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重点:

根据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该课题的一些优化策略或建议,并力求做到提供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三)难点:

很多实验存在现效果不明显,现象不直观的缺点,学生观察之后看不懂,我们要对这样的实验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努力做到由繁入简,使实验现象变得简单直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实验探究的准备工作。 无论是开展什么实验,学生在实验前教师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扫清障碍,同时教师必须课前为学生作好物质准备。特别是实验前学生必须通过实验预习报告单的填写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有清晰的认识。

2、加强实验完成之后的总结工作。 学生在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时,由于认知差距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度还相对较差,因此会导致时间的大量浪费。

3. 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积极组织小创作小实验展示竞赛活动。

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发扬校本精神,开发设计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或者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物理小实验。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积极组织小创作小实验展示竞赛活动。

四、本课题研究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和实验受关注的程度,及时发现问题。

2.实验法:不断地进行实验的改革,对一个实验要多次改进,达到知识和趣味的最有益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

3.调查法:通过学生的反馈(问卷和课后询问相结合),获得最直接和最真实的实验效果评价。

五、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保证

课题主持人2007年6月毕业于陇东学院物理系,之后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教学成绩突出,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现任我校九年级物理备课组组长。参与过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一线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强,对科研有活力,有热情,也有一定的科研经历。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整体物理组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也会推动整个物理组乃至整个学校教科研的发展。

六、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1.2016.3-2016.6,课题准备阶段,理论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落实方案。

2.2.2016.6——2016.7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 3.2016.7——2016.9针对学生分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策略。 4.2016.9——2016.11实施策略,记录策略实施情况。

5.2016.11——2016.12 成果总结,形成文字。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实验教学案例、器材等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部分课题组成员论文获奖或发表

第5篇:初中物理个人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引导的研究

研究人员

王先印

研究时间

2017.1---2018.9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引导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各科教师都一直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项重要的表现,也是教学是否有效落实的基本环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存在有这么几个困惑,部分班级上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是学生成绩并不理想;有些班级上课气氛沉闷,考试成绩还可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几乎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每一个问题,而有些学生从来没有主动回答教师的任何一个提问„„班级的上课气氛、学生的参与情况,固然与班级氛围、学生的个性有关,但是能不能使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是有效地参与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导学引导的效度,教师的导学引导必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引导,必须是有效的引导。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引导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得引导,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特别提倡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物理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物理知识,而只能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引导情景,一步步进行正确有效引导,化难为易。这是实施有效提问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理念依据

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堂导学引导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导学引导只要相对巧妙,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注意引导,给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出自身的体系,是充满了人文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而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贤哲思想中处处闪烁着赏识教育的光辉。在导学引导中尽可能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一)国外:

(1)凯洛夫加工改造的“三中心” 教学模式:“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杜威等人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

(3)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4)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

(5)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

(6)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二)我国:

(1)“指导——自学”教学模式;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3)“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5)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

(6)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

(7)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

三、课题概念的界说

课堂导学引导,可以具到是教师设计的某一次提问、有目的的某一个举止动作、某一个小小实验、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某一次活动等,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并能提出下一个问题、露出一个表情、课后想再一次实验等。从而达到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导学引导不再是一个的所谓的教学环节,而是伴随着在课堂中的每分每秒;导学引导,也不再是平时大多数老师口中所说的教学手段,而是聪明的老师所能够采用的教学智慧和艺术。所以,我们每一位想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应该好好研究与把握。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引导的研究是要尽可能地做到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引入最佳状态,研究导学引导的方法、导学引导的时机、导学引导的难度、提导学引导的方式等的适时性,及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任务与目标

课题研究的任务: (1)初中物理课堂导学案的状况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现行导学案的有效性,作用效果有多大,为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及采用高效引导模式奠定基础。

(2)初中学生在物理课堂诸多疑惑形成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物理课疑惑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要点对点地从教师导学引导方面寻找造成这种疑惑原因,从而分析提炼出更有效更犀利的导学引导方式方法,为构建效课堂中导学引导的框架和模式打牢基础。

(3)初步搞定初中物理课堂导学引导模式形式并付诸实践反复检验。 (4)导学引导中的评价导学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进一步明确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中所使用的导学案现状情况。 (2)构建效课堂中导学引导的框架和模式。 (3)拟定课堂导学引导的具体实施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积极向更优秀的同仁学习请教,取长补短。

3认真备课,及时反思每一节课的每一次导学引导,并进行总结提炼。 4组内公开课,实事求是认真分析研究。

5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边实践变完善。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准备阶段:2016年5月至6月:上报申报表,提交个人申报课题。 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实施阶段:2016年6月至7月:理论学习、准备开题。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实施方案、课堂实践、实验探究。 总结阶段:2017年9月:总结、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总结出更好用的课堂导学引导方式方法

2、汇总具有代表性的课堂导学引导案列

3、撰写相关论文

4、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研究人员的能力

本人长期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对课堂导学引导有长期性的思考与实践。 我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为这个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区的新课程改革活动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浓厚的氛围。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同事的支持,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2、制度保障

3、经费保障

第6篇: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虽然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习,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小组热闹一阵子后,常常却解决不了讨论的问题;有的小组成员互相埋怨,渐渐地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冷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更有甚者有好的思路,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探究。

针对上面的现象,更深入思考、探究,还会发现许多问题:

(1)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各自的任务不明白;

(3)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

因此,合作探究学习处于低效的学习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合当今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到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省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如《合作学习导论》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等。而本世纪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三、课题的提出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两年多了,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

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

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意义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减少差异,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五、研究对象

初三、四全体学生

六、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

(二)、研究内容

研究课上学生合作学习新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策略。

研究课后学生学习如何实现合作,巩固学习效果的策略。

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衡量和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物理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

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四)、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七、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初三、四学生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

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八、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

1、我们从新目标教材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性着手进行分析,认为新教材倡导合作探究。提偿在活动中学,由此得出结论合作学习更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确定课题

依据烟台差异教育课题,我们确定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互教优势全面提高探究、表达、交流技能及合作精神。

3、成立了课题实施小组

确立了xx为物理课题负责人。并确立研究对象为全体初三、四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员具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4、大量查阅了有关合作学习方面的书籍并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7月)

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详细给出小组合作评价,进行起步阶段的具体操作:

(一)进行小组合作分组,选拔组长及成员分工

(二)课上实施

(1)小组会话,互帮互助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2)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全班共享与互教。

(3)知识点互考,小卷互批,作业互相监督,形成组内互相制约,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4)课堂评价策略的有效运用为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习题随堂跟踪测评,取数次成绩之平均为其平时成绩,同时进行小组的捆绑评价。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

1、在总结前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并按新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2、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老师学习借鉴。

3、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向各级刊物推广。

九、课题组成员

组长:xx

组员:刘晓棠、王绍荣、张学波

十、保障措施

1、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刊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2、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上可收集到很多的信息,查阅到很多的资料,既快捷又方便。

3、课题主持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获得多次优质课,在省市发表过多篇教学设计和论文。

4、我校有较浓厚的科研氛围。

十一、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平时抽测的数据汇总、阶段总结、专题讲座、研讨会、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第7篇:物理实验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生活中保护听力小窍门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⑴ 噪声对听力的损伤。⑵ 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⑶ 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⑷ 噪声对动物的影响。⑸ 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害听力。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中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

结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中的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和

第四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研究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使学科知识的得到具体应用,而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对自己听力系统保护的意识。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噪声对人的影响和危害跟噪声的强弱程度有直接关系。在建筑物中,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隔声就是将声源隔离,防止声源产生的噪声向室内传播。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

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众多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出适合学生自己的小窍门。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的对象:校园、家庭以及生活里其他环境中噪音的主要来源,导致听力下降习惯 研究的问题:如何保护听力?

研究的方法:①调查研究法:: 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②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形成小窍门

可行性分析:

学生比较熟悉,能通过资料、网络、教材等搜集到信息,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感兴趣。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即可进行研究,增强了学生环保和保护自己的意识。 课题研究的步骤:

由2人负责资料搜集整理,2人负责调查噪音的主要来源和学生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2人负责统稿形成报告。主要工作是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防控噪音的方法、校园、家庭以及生活里其他环境中噪音的主要来源、我们哪些习惯导致听力下降。最后提出建议和对策,找出保护听力的小窍门。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形成分析报告,找到小窍门,总结形成文字。以电子稿形式提交研究成果。

课题导师:初二物理老师课题组成员:学生6人

第8篇:物理实验课题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

------初高中衔接(欧姆定律)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初中教学时,经常有已经毕业的学生谈到高中物理好难,物理听得懂但用不来,究竟初高中学习物理的区别在哪里呢?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台阶;其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其三,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助学生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仍是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畏难、成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衔接教材的制定有利于高一新生系统复习初中物理内容,查漏补缺;对高中物理重难点做铺垫,用好数学工具解决复杂物理问题。论依据

二、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工作目标:制定初高衔接地方教材---欧姆定律板块(包括习题;教学实践(课堂实录);初高中教法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襄阳东风中学

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初高中阶段欧姆定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方法、学生思维方式及接受能力、教学实验设计、习题设计

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 课题研究的步骤

2013.7--2014.7 初高中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衔接。 目标:论文

2014.8--2015.7初高中教学现状及学生学状调查。 目标:调查报告

2015.8--2016.7初高中教学方法研究 目标:课堂实录、论文 2016.8--2018.7编写初高衔接教材及习题(欧姆定律部分)

(一)、2013年5月——2013年7月准备阶段。

1、确定实验的学年和班级,对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进行摸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制订研究计划。

2、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理论水平,树立新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

3、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做好准备,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成果:调查问卷、开题报告、下一步研究计划。

(二)、2013年7月——2018年7月实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7月-----2014年7月

充分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查阅教学资料,对教材充分了解成果:撰写学习笔记,论文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5年7月

1、对实验班的学生定期反馈。通过谈话、调查等形式进行数据采集,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状态(包括态度、认识、兴趣及注意力持久性等)及学习成绩提高情况。

实验方法:理论学习、上实践课、讨论交流和调查对比等。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实验教学并进行课堂中的观察、记录和教后分析。 实验方法:上实践课、调查对比、写实验报告等。 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实验反思,实验课观察表 第三阶段时间:2015年8月 — 2016年7月

1、实验学科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做一节物理公开课,课题组成员分工监察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情况并及时全面地记录,课后进行整理和分析,所有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

2、实验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3、通过反复实践,完善、整理和分析逐渐摸索出应用物理课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 实验方法:理论学习、上实践课、调查对比、写实验报告和实验反思等。 成果:实验课观察表,撰写教法论文,形成物理课堂初步模式。 第四节段时间:2016年8月 — 2018年7月

1、课题组召开研讨会,拟定出初高中衔接教材及习题集

(三 )2018年8月——2018年12月总结验收阶段。

课题组将实验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经过讨论后形成研究报告。

成果:衔接教材

(1)论文 (2)结题报告。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共11人。其中负责人郑慧丽、李光富、张立志同志,主要负责整个课题的开题准备,资料收集,论文撰写,课堂实录工作;胡超、王宝生同志负责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实验论文的撰写;常召燕、时莉同志负责问卷调查工作和日常物理实验课程的收集整理;张文柱、宋仁俊、邵义林同志负责阶段论文的撰写以及协助完成课堂实录和学生实验实录工作

八、 预期成果:书面报告和光盘、教材

九、 研究经费: 对于课题研究的经费,如:资料购置、教师培训、研究活动费用等学校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第9篇:“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开题报告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台阶;其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其三,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助学生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仍是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基础与意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

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1960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不同学段教法、学法衔接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实践意义: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畏难、成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具体意义为:

1、明确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高中生具备的前科学概念及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方法等。

2、提出初中物理课与高中物理课衔接教学的一些策略,避免因教学难度把握不当而致使学生厌学,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充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台阶,做到引领和铺垫,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题基本内容

1、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

2、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

3、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

4、初、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探究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初

三、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3.15-----2012.4.15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以及研究相关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做到研究目的明确,研究依据可靠,研究方法恰当。4月中旬整理读书笔记和随笔。

第二阶段:2012.4.16---2012.12.16

主要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1.通过查阅、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完成物理初、高中教材差异,知识要求差异的研究。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了解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现状,查阅初中学生学习成长袋,了解学生在初中各科学习情况及探究其他学科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等。主要在初三学生和现高一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2次,对比表1份。(6月底完成调查问卷,7月中旬分析原因,形成书面材料。)

2. 研究高中学段物理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探索衔接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完成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研究,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研究,并加以实践,总结衔接手段。主要在高一学生中展开。分别对高一实验班和普通班调研和问卷调查,特别是女生中做好调研。分析对比。(8月中旬完成初高中知识对比,9月底做好高一调查问卷,12月中旬整理并形成书面材料)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2.12.17---2013.7.16

资料整理、讨论总结,呈现研究成果。各成员写出学生成长案例、感受、论文等,课题组长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程标准和内容的衔接状况。初中物理相关内容与高中物理必修1的知识对比表。( 8月15日左右完成)

2.初中物理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思维障碍(思维错误)。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8月15日左右完成)

3.高中物理课的教学现状及学习困难成因。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11月15日左右完成)

4.探索出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对策。具体的案例或形成的论文。(2013年4月中旬完成)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翟宇甲

组员:周保虎、侯月轩、彭海涛、陆青

上一篇:长沙旅游攻略三日游下一篇:hr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