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业管理收费标准

2022-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家物业管理收费标准

《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解读

由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牵头制定的《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20年11月9日发布,该标准结合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实际,充分借鉴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已有经验,对推动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背景及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对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2019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建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电商平台保护管理标准。”2020年4月,两办印发《2020-2021年贯彻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计划》,进一步提出“研究编制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标准,制定出台治理电商平台盗版、侵权与假冒现象的政策文件。” 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完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平台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复杂挑战。通过标准化手段加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有利于规范电子商务平台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回应全球治理体系的复杂变化对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提出的新形势、新挑战,也有助于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标准内容涵盖电子商务平台中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等多类型知识产权,涉及电子商务平台、平台经营者等相关主体责任和义务,可有效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管好和用好知识产权、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尊重和了解知识产权。

二、主要内容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平台要求、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一致性测试要求等七章。

第1章“范圍”、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7章“一致性测试要求”规定了本标准适用的电子商务相关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中相关术语的定义以及应满足的相应要求。

第4章“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明确电子商务各方主体责任和义务。包括信息管理、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三方面内容。重点从商户入驻平台的信息备案和商品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展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侵权通知发出、侵权通知受理、通知处置及结论等内容进行规范。

第5章“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平台要求”对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平台功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总体要求、功能要求、证据管理要求、监管协查、新技术应用等五方面内容。要求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平台应建立相关数据库,用于对相关信息进行存储、证据管理、追溯管理、协助核查等。

第6章“组织知识产权管理”包括总体要求、机构与职责、信息和知识资源等三部分内容,规范了参与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方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代为管理,提供宣传、培训、交流、指导等服务。

三、亮点

该标准是我国首个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是确立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佳实践,兼顾了创新激励发展和市场秩序的维护。标准严格遵照电子商务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细化了相关主体的责任义务。标准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提出了“中国方案”,也为国际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第2篇: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外贸跟单管理》课程改革

摘 要:职业院校课程开发应遵循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文章以外贸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外贸跟单管理》所对接的外贸跟单员岗位为例,阐述了职业标准中要求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针对现有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外贸跟单;课程改革

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结构趋于合理,效益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人才培养的若干举措。其中第五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中明确指出:“要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这表明国家积极提倡职业院校中的课程组成要素与职业标准进行衔接、沟通。

《国际贸易业务的職业分类与资质管理》(GB/T 28158-2011)文件是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起草,经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3)提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并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外贸行业中首个国家级的职业标准,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标准自实行至今将近5年时间,纵观各职业学院情况,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良莠不齐,特别是依据该国家职业标准进行的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都非常有限。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是国家职业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职业标准的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素质要求、技能要求融入课程,并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实现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化。因此,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具有代表性的《外贸跟单管理》课程为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一、《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GB/T 28158-2011)职业标准中跟单员职业要求

众所周知,我们一般谈到的外贸跟单员主要是指在进出口业务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或操作,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业务人员。外贸跟单员的工作几乎涉及的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从生产、销售、物料、财务、人事到总务都会有跟单员的身影出现。工作特点具有较大综合性和复杂性。

在《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的国家标准里面,将国际贸易人员职业类别细化为国际贸易业务运营类、单证类、财会类和翻译类四类,四个职业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其中外贸跟单员岗位与业务员、外贸秘书等同时归属到国际贸易业务运营类第四级,往上发展是第三级助理国际贸易师,即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策划、经营和管理并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

作为外贸跟单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了解分管贸易合同的相关条款;第二,协助业务主管选择出口商品和供货单位;第三,根据合同要求,协调监督商品生产过程;第四,履行定购合同并安排发货事宜。在资质要求方面,国家职业标准分别从基本条件、业务技能和业务知识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详见表1。

另外,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具有进一步的发展潜力,打通职业体系的上升通道,我们在进行课程开发研究的时候也应该参考职业标准第三级助理国际贸易师的职业要求,详见表2。

二、《外贸跟单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跟单管理》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目标以外贸跟单工作流程为主线,紧密围绕跟单员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设计课程内容,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及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目前该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考证,轻实操,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为落实国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双证书”政策要求,各学校要求在校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要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资格证书。在国际贸易专业领域,外贸跟单员证书与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由于考证通过率高而受到师生热烈追捧。从课程的教材选取,到课程内容的讲授,甚至学生的考核方式也是“以证代考”,即用考证的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因此,有学生甚至认为,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证,顺利拿到证书就完成学习任务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毕业生的“双证书”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考证通过的人不一定能真正胜任跟单员岗位工作。对照职业标准中所要求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考证只是非常单一、客观的测试方式而已,测试的内容和反馈的结果有限。作为操作性很强的外贸跟单岗位,应结合企业实际,尝试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

2.忽视国际贸易商品知识,与实际岗位要求甚远

成为外贸跟单员必须掌握相关的职业知识,同时需要把知识转换成工作技能。在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提到跟单员应熟悉相关国际贸易流程以及有关的商品知识。通过企业调研,我们也发现很多跟单员岗位的学生首先必须了解、认知产品,否则有关产品的采购、生产进度跟进、质检等跟单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国际贸易商品知识对跟单员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实际的教学领域,我们却发现受所选教材和教学课时等原因影响,商品知识经常忽略不讲,或只按照考证需要简单介绍有关纺织品的单一产品知识。当然,不可否认在市场上也存在少量以某一行业为中心开展业务的跟单教材,如茶叶、服装等,但学生获取的产品知识并不充分。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丰富有效的国际贸易商品知识,为跟单员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是我们课程改革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3.受教学观念所限,很少开展双语教学

外贸跟单员岗位具有涉外性,要求从业人员需具备跨文化交际基础能力以及基础的商务外语应用能力,要了解国际贸易单证相关标准,熟悉国际商务礼仪。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跟单工作技能,进行双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跟单岗位运用的商务英语沟通,各种英文单证的填制都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从目前高职院校授课情况来看,国际贸易专业的单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双语甚至全英文授课,但对于外贸跟单课程用双语讲授的凤毛麟角。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所谓跟单的双语课,就应该只需要专业术语使用英语,其他内容就还是使用中文解释,更利于学生理解。这是错误的。

4.教师跟单经验不足,授课方式与技巧有待提高

《外贸跟单管理》课程贴近企业实际工作,操作性和综合性强,这对我们所有的授课教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对于年轻教师而言,他们一般是研究生或博士生毕业直接到高校,也有的曾在企业短暂实习,但是对于跟单岗位的流程掌握不深。同时,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说,由于长期在学校授课而脱离了企业跟单实践,无法掌握最新的跟单工作动态和发展趋势。在授课方式上,一般以理论讲授为主,也会采用项目导入法、案例法等,但选取的素材多半以书本提供的资料为基础,解决岗位问题比较机械化、固定化。

三、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外贸跟单管理》课程改革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为了培养学生成为能胜任企业岗位需要的外贸跟单员,具备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我们认为《外贸跟单管理》课程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改革:

1.根据岗位任务设计教学内容,模拟岗位实训

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改革长期以来以通过考证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要求,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依据跟单员岗位的职业标准,选取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重塑工作流程,按项目分步骤地设计课程内容。比如,外贸跟单员接单后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分析订单,针对这个教学内容,如果单纯从考证的角度出发,一般只需对英文条款能够读懂并进行翻译即可。但在实际工作领域,跟单员还需要深入挖掘合同订立条款的相关背景以及条款规定对其他跟单任务的影响。教师应在课堂中通过正确引导,鼓励学生模拟岗位演练,通过分析不同企业的订单材料设计后续跟单流程,以真实岗位的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2.深入校企合作,强化国际贸易商品知识

对于所有从事进出口活动的人员来说,商品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跟单员也必须要熟悉。在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商品种类繁多,要对所有商品都有深入认识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在跟单管理课程上应该如何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商品知识呢?我们建议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讲授商品内容,特别是介绍国际市场对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品质要求、包装情况、商品标准及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为了掌握最新的商品信息和要求,我們还建议从企业引入授课教师,根据企业目前实际生产的情况,使用实物、视频等各种素材讲解产品知识;也可以在校企深入融合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地考察,提升有关国际贸易商品方面的认知。

3.提升教学理念,有效落实双语教学

在外贸跟单员的岗位中,有很多工作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英文技能才能实现。如在外贸合同履约过程中与国外客户的沟通,有可能是口语的交流,也存在以函电方式为主的书面用语。除此以外,全套英文单证的缮制与审核都考验了跟单员从业人员的英文综合应用能力。很显然,只用中文授课,或者只针对专业术语开展的跟单课程双语教学难以满足岗位实际要求。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从跟单员岗位工作任务出发,要兼顾学生的英文水平,以此为基础设计双语教学情景,强化外贸跟单员岗位的英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英文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以及对各种英文单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建全教师下企业轮岗机制,鼓励教学资源开发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高校的大部分青年教师和长期只在学校授课的老教师们都脱离了企业实践,那么他们所讲授的课程怎么能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呢?诚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也确实出台了教师下企业的一些规范,但效果却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实践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工作量补贴,有的学校仅仅以填表、企业盖章签名的文件就作为教师下企业的依据,缺乏检验企业实践成果的有效方法。所以,要真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须健全完善专任教师定期下企业轮岗制度,不能停留在表面,切实做好教师实践相关的质量保障工作;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包括呈现教学内容的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等,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呈现的教学资源,如案例、动画、企业资料,以及可供学生操作训练的教学资源,如岗位任务操作手段、仿真软件等。

总之,《外贸跟单管理》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核心必修课,该课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贸跟单员工作提供职前训练和准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吴 薇.外贸跟单实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丽莉.高职《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学刊,2015(17).

作者:蒋晶 谷少永

第3篇:衔接国贸资质管理国家标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探索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系统的国际贸易类的职业资质国家标准。2011年我国颁布了《国际贸易业务职业分类和资质管理》 国家标准,衔接该标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本科标准化建设的基石,对推动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贸资质标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应用型本科建设

[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系统的国际贸易类的职业资质体国家标准。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开展了《国际贸易业务职业分类和资质管理》(以下简称国贸资质标准)等国家级行业标准研究和起草工作。目前,国贸资质国家标准已颁布,该标准将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各项职业分为四个类别和四个职业等级共20个职业。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鼓励行业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的文件精神,及时衔接国贸资质标准,建设应用本科国贸专业,不仅必要,而且对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贸资质标准对国贸专业建设的作用机理

(一)国贸资质标准是国贸专业标准化建设的基石

国贸资质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国际贸易业务职业分类和资质管理的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二)衔接国贸资质标准是国贸专业建设的根本性规范

国贸资质标准是国际贸易行业对各层次应用型本科领域和具体教育活动所制订的客观规定,是根本性的教育规范。在行业协会指导下,建立国贸专业的教育标准可从根本上克服凭经验办教育的缺陷,对于应用型本科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基础作用和参考价值;不仅使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客观的尺度,而且教育标准的建立也将体现我国的教育主权。

(三)国贸资质标准将推动国贸专业各教育层次课程的衔接与分工

国贸专业应用本科教育同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教育乃至专业硕士教育相比较,虽然行业相同,课程详尽,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的规格不同、教学组织管理不同和教育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在没有行业标准时,课程体系的衔接往往带有盲目性。而客观上各层次教育的核心课程或职业技术技能需要由一个共同的标准组织起来,将各层次独立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国际贸易应用本科专业建设的重点

(一)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上述要求分析,国贸专业应用本科具有专业化、应用型、实践性的特征,构建国贸专业TBPC四模块课程体系,成为培养专业化、应用型、实践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

1.理论(Theory)模块

国贸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不能按照高职那样对理论知识只要求“必须、够用”;也不能按照普通学术型大学那样,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理论,强调理论基础知识的厚实度。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要求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侧重于这个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国贸资质标准规定国际贸易师应熟悉国际公约、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熟悉国际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经贸地理等知识。因此,理论模块的课程,主要应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环境与运营、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法、世界经济贸易地理等课程。

2.业务(Business)模块

国贸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强调跨文化交际的国际贸易业务的特性,学习不仅只是领会国际贸易的知识,还必须掌握一定国际贸易业务的心智技能。如学习国际贸易实务不能只领会商品编码和贸易术语,而是要使其转化为国际贸易业务订单的技能。国贸资质标准规定国际贸易师主要工作内容有:确定目标市场战略,发掘和培育国外客户,寻找国际贸易机会,组织项目的谈判、签约和项目实施。因此业务模块的课程应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贸易跟单实务、国际结算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报关与报检、国际货运代理、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运输与保险等课程。

3.实践(Practice)模块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指出:“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国贸资质标准规定国际贸易师应具有收集信息,分析并确定国内外目标市场战略的能力、策划国际贸易项目的能力、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商务外语业务谈判的能力、电子商务应用技能等等。因此国贸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校内应有外贸基本能力实训、外贸业务专项实训、电子口岸外贸综合实验和阿里巴巴外贸实验的实验实训基地。校外应有外贸企业调查、区域经济调查、社会活动和外贸SOHO创业四大实践课程;还须有外贸中小企业顶岗实习基地和外贸服务企业顶岗实习基地。

4.特色(Characteristics)模块

特色模块从地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角度,可选择加工贸易实务、外贸会计等特色课程;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上考虑,可选择国际网络营销、商务外语小语种等课程。

(二)建设与国贸资质标准相适应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有效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提高国贸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的迫切需要和有力保证。要根据国贸资质标准和国贸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运行规律和特点,建立和完善涵盖教师管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及就业指导等全过程的教学标准,这些专业教育标准包括以下的内容:(1)教学资源监控标准;(2)教学进程监控标准;(3)教学信息监控标准;(4)教学评价监督标准。

(三)推动国贸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的根本目标是保证和加强应用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促进高校通过修改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国际上,独立的第三方专业认证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其中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是拥有40多个专业/职业认证机构的负责全美高等教育评估与认证的非营利性的私立组织,负责对学校有关专业或一些专业性高校或单科高校进行认证。

教育部自2006年起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以来,专业认证工作的认同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欢迎;促进了被认证专业的建设与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国贸资质标准的颁布,为国贸专业发展和专业认证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专业人员的准备和文化萌生的制度环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证则通过规范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标准,为其进入国际贸易业务专业领域提供了前瞻性的引导。认证制度与国贸资质标准相连接,促进了国贸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四、结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应用型本科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国贸专业应用型本科要走内涵发展道路,加强质量建设就必须从专业化建设入手,衔接国贸资质标准,推进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 参 考 文 献 ]

[1] 韦永恒.理念 改革 创新:走内涵发展道路---新建本科高校加强质量建设的思考[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3).

[2] 赵金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影响[J].理论观察,2010,(4).

[3] 汪辉.美欧日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4] 潘懋元.三位一体:高等学校分类法新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6).

[5] 张陈玉祥.从标准的内涵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6] 张彦通,李茂国,张志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撬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支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7] UNESCO,The 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 2011) [DB/OL]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Pages/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education.aspxNovember 2011.

[责任编辑:雷 艳]

作者:罗明

第4篇:国家物业管理二级标准

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二级标准

依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关于印发〈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等级标准〉》(试行)的通知》(中物协[2004]1号)规定,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一级标准分别由基本要求、房屋管理、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协助维护公共秩序、保洁服务、绿化养护管理等六大项主要内容组成。本《标准》以外的其他服务项目、内容及标准,由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的双方协商约定。选用本《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住宅小区的建设标准、配套设施设备、服务功能及业主(使用人)的居住消费能力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服务等级。主要内容如下:

一、基本要求。

1、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签订规范的物业服务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2、承接项目时,对住宅小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认真查验,验收手续齐全。

3、管理人员、专业操作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岗位证书。

4、有完善的物业管理方案,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健全。

5、管理服务人员统一着装、佩戴标志,行为规范,服务主动、热情。

6、公示16小时服务电话。急修1小时内、其它报修按双方约定时间到达现场,有报修、维修和回访记录。

7、根据业主需求,提供物业服务合同之外的特约服务和代办服务的,公示服务项目与收费价目。

8、按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公布物业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的收支情况。

9、按合同约定规范使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

10、每年至少1次征询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意见,满意率75%以上。

二、房屋管理。

1、对房屋共用部位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检修记录和保养记录齐全。

2、根据房屋实际使用年限,适时检查房屋共用部位的使用状况,需要维修,属于小修范围的,及时组织修复;属于大、中修范围的,及时编制维修计划和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计划,向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提出报告与建议,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组织维修。

3、每3日巡查1次小区房屋单元门、楼梯通道以及其他共用部位的门窗、玻璃等,做好巡查记录,并及时维修养护。

4、按照住宅装饰装修管理有关规定和业主公约(业主临时公约)要求,建立完善的住宅装饰装修管理制度。装修前,依规定审核业主(使用人)的装修方案,告知装修人有关装饰装修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每3日巡查1次装修施工现场,发现影响房屋外观、危及房屋结构安全及拆改共用管线等损害公共利益现象的,及时劝阻并报告业主委员会和有关主管部门。

5、对违反规划私搭乱建和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的行为及时劝阻,并报告业主委员会和有关主管部门。

6、小区主出入口设有小区平面示意图,各组团、栋及单元(门)、户有明显标志。

三、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

1、对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依法应由专业部门负责的除外)。

2、建立共用设施设备档案(设备台帐),设施设备的运行、检查、维修、保养等记录齐全。

3、设施设备标志齐全、规范,责任人明确;操作维护人员严格执行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保养规范;设施设备运行正常。

4、对共用设施设备定期组织巡查,做好巡查记录,需要维修,属于小修范围的,及时组织修复;属于大、中修范围或者需要更新改造的,及时编制维修、更新改造计划和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计划,向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提出报告与建议,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组织维修或者更新改造。

5、载人电梯早6点至晚12点正常运行。

6、消防设施设备完好,可随时启用;消防通道畅通。

7、设备房保持整洁、通风,无跑、冒、滴、漏和鼠害现象。

8、小区主要道路及停车场交通标志齐全。

9、路灯、楼道灯完好率不低于90%。

10、容易危及人身安全的设施设备有明显警示标志和防范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设备故障有应急方案。

四、协助维护公共秩序。

1、小区主出入口24小时值勤。

2、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每2小时至少巡查1次。

3、对进出小区的车辆进行管理,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停放。

4、对进出小区的装修等劳务人员实行登记管理。

5、对火灾、治安、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有应急预案,事发时及时报告业主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并协助采取相应措施。

五、保洁服务。

1、按幢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每天清运1次。

2、小区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等每日清扫1次;电梯厅、楼道每日清扫1次,半月拖洗1次;楼梯扶手每周擦洗2次;共用部位玻璃每月清洁1次;路灯、楼道灯每季度清洁1次。及时清除区内主要道路积水、积雪。

3、区内公共雨、污水管道每年疏通1次;雨、污水井每季度检查1次,并视检查情况及时清掏;化粪池每2个月检查1次,每年清掏1次,发现异常及时清掏。

4、二次供水水箱按规定期清洗,定时巡查,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5、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虫除害。

六、绿化养护管理。

1、有专业人员实施绿化养护管理。

2、对草坪、花卉、绿篱、树木定期进行修剪、养护。

3、定期清除绿地杂草、杂物。

4、适时组织浇灌、施肥和松土,做好防涝、防冻。

5、适时喷洒药物,预防病虫害。

第5篇:国家义务教育管理标准

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标准既应考虑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强调学校内涵的提升。本标准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也是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推动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全面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义务教育管理标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提高办学水平,教好每一个学生,切实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安全和谐

充满活力

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开展以生活技能和自护、自救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和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依法办学 科学治理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校长依法科学治理能力,拓宽师生、家长和社会民众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本标准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鉴于全国各地区的差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标准和本地实际提出实施意见,细化标准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促进当地学校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本标准对学校治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校长和教师充分了解基本要求,掌握精神实质,指导具体工作。

(三)学校要将本标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依据,树立先进的学校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校长和教师要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规范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把标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四)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照本标准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开展督导评估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6篇:国家一级物业服务标准

房屋管理

1、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和业主公约约定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进行管理服务。

2、房屋外观(包括屋面、露台)完好、整洁;公共楼梯间墙面、地面无破损;外墙及公共空间无乱张贴、乱涂、乱画、乱悬挂现象;室外招牌、广告牌、霓虹灯按规定设置,整齐有序。

3、对违反规划私搭乱建及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现象及时劝告,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4、阳台封闭规格色调一致。

5、空调安装位置统一,有条件的组织实施冷凝水集中排放。

6、房屋装修符合规定,有装修管理服务制度;与业主、装修公司签订装修管理协议,查验装修申请方案及审批记录;对进出住宅区的装修车辆、装修人员实行出入证管理;对装修现场进行巡视与检查,有日常巡查记录及验收手续;对私拆乱改管线、破坏房屋结构和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及时劝告,问题严重的报告有关部门处理;督促装修垃圾及时清运。 设施设备维修养护

1、维修养护制度健全并在工作场所明示,工作标准及岗位责任制明确,执行良好。

2、公共设施设备按照项目配套建设管理责任分工运转正常,有设备台帐、运行记录、检查记录、维修记录、保养记录;对设备故障及重大或突发事件有应急方案和现场处理措施、处理记录。

3、实行24小时报修值班制度。急修报修半小时内到达现场,预约维修报修按双方约定时间到达现场,回访率90%以上。

4、水、电、电梯、监控等设备运行人员技能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保养规范。

5、道路、停车场平整畅通,交通标志齐全规范。

6、楼道灯,景观灯等公共照明设备完好率98%以上。

7、设备用房整洁,主要设施设备标示清楚齐全,危及人身安全隐患处有明 1 显标志和防范措施。

8、雨水井、化粪井每月检查一次,根据需要定期清理疏通,保持通畅,无堵塞外溢。

9、在接到相关部门停水、停电通知后,按规定时间提前通知用户。

公共秩序维护

1、门岗室美观整洁,人员统一着装。设专人24小时值勤,其中主出入口不少于12小时立岗值勤。对本区机动车出入验证;对外来机动车登记换证;有减速设施及禁鸣标志。

2、按照规定线路和时间进行巡逻,每天不少于12次,对住宅区重点部位每2小时巡查一次 ,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查过程中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发现火警或治安隐患、事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住宅区内公共娱乐设施、水池等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对出入住宅区的机动车辆进行引导,行驶有序并停放在指定位置。非机动车辆停放整齐。

5、设有中央监控室的实施24小时安全监控并记录及时。

6、管护好公共财物,包括消防器材及表井盖、雨篦子、小品、花、草、树木等。

7、对火灾、水浸等突发事件有应急处理预案。

8、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消防培训,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消防器材可随时启用。

保洁服务

1、住宅区内公共区域(硬化地面、主次干道)每天清扫1次,干净整洁;室外标识、宣传拦、信报箱等每周擦拭2次。

2、公共区域日常设专人保洁,保持公共区域干净整洁无杂物。

3、公共楼道每天清扫1次;楼梯扶手每天擦洗1次,保持干净整洁。

4、根据住宅区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桶、果皮箱,垃圾袋装。

5、每天定时收集垃圾,垃圾清运日产日清,无垃圾桶、果皮箱满溢现象。

6、垃圾设施每天清洁1次,无异味。

7、公共区域玻璃每周擦洗一次。

8、对区内主路、干路积水、积雪、烟花炮屑及时进行清扫。

9、进行保洁巡查,楼道内无乱悬挂、乱贴乱画、乱堆放等现象。

10、建立消杀工作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消杀工作,适时投放消杀药物,有效控制鼠、蟑、蚊、蝇等害虫孳生。

11、饲养宠物符合有关规定,对违反者进行劝告,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绿化养护管理

1、花草树木生长良好,无枯死、无树挂,适时修剪、疏密得当,有良好的观赏效果;树形符合自然特征,整形植物保持一定形状。发现死树应在一周内清除,并随时补种。

2、草坪生长整齐,按时进行修剪。及时清除杂草,有效控制杂草孳生;无垃圾、烟头、纸屑等。

3、绿篱枝叶较茂密,超过平齐线10公分时应进行修剪,绿篱根部无死枝枯叶及杂物,当天清除修剪废弃物。

5、根据气候状况和季节,适时组织浇灌、施肥和松土,花草树木长势良好.

6、适时组织防冻保暖,预防病虫害,病虫害无明显迹象。

7、园林建筑和辅助设施完好,整洁无损。

8、绿化地设有提示人们爱护绿化的宣传牌。

综合管理服务

1、建立物业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物业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2、按规范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公布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内容及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

3、服务人员统一着装、佩带标志、语言规范、文明服务。

4、管理人员80%持有物业管理上岗证书,特种作业员工应100%持有政府或专业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书上岗。

5、广泛运用计算机对业主资料、房屋档案、设备档案、收费 管理、日常办公等进行管理。

6、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物业竣工验收资料、设备管理档案、业主资料、日常管理档案等),各种基础资料,台帐报表、图册健全,保存完好。

7、设置“服务中心”,公示联系电话,24小时有管理人员接待住户,处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围内的公共性事务,受理住户的咨询和投诉,有效投诉处理率100%。

8、提供有偿特约服务和代办服务,公示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

9、采取入户走访、业主座谈会、电话沟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回访工作,回访率85%以上。并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10、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每半年公布一次物业管理服务费收支情况。

11、建立共用部位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台账,账目清楚、准确,按规定使用共用部位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定期公布维修基金缴存和使用情况。

第7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2007年修订)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1.2 职业定义

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各职能部门)和外部客户(劳动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客户服务指提供服务、帮助,或与之协同工作。)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40标准学时;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8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应当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培训四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三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二级的教师应具有本

职业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一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议室,室内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室内卫生、光线、通风条件良好。

1.8 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本职业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2)经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试点期间按试点方案规定的内容执行。)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9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的考评人员与考生的配比为 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3名。

1.8.5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专业能力考核时间不少于90分钟,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1.8.6鉴定场所设备

标准教室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议室,室内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室内卫生、光线、通风条件良好。

2.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诚实公正,严谨求是。

(2)遵章守法,恪尽职守。

(3)以人为本,量才适用。

(4)有效激励,促进和谐。

(5)勤勉好学,追求卓越。

2.2 基础知识

2.2.1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3)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4)就业与失业

2.2.2劳动法

(1)劳动法的体系

(2)劳动法律关系

2.2.3现代企业管理

(1)企业战略管理

(2)企业计划与决策

(3)市场营销

2.2.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1)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2)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3)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4)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2.2.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

(2)人力资源开发

(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和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能力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具体见“最新资讯”的各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能力)

第8篇:出版-国家标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2004年12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第26号令发布)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图书质量管理机制,规范图书出版秩序,促进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依法设立的图书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的质量管理。 出版时间超过十年且无再版或者重印的图书,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刷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合格。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不合格。

第四条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

六、二十七条规定的图书,其内容质量属合格。 不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

六、二十七条规定的图书,其内容质量属不合格。 第五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 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的判定以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制定的行业标准为依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

第六条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包括封

一、封

二、封

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插图等设计均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其设计质量属合格。

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包括封

一、封

二、封

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插图等设计中有一项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的,其设计质量属不合格。

第七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CY/T2-1999)规定的图书,其印制质量属合格。

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CY/T2-1999)规定的图书,其印制质量属不合格。

第八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图书质量管理工作,依照本规定实施图书质量检查,并向社会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图书质量管理工作,依照本规定实施图书质量检查,并向社会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第十条图书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机关应当履行其主办、主管职能,尽其责任,协助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实施图书质量管理,对不合格图书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图书出版单位应当设立图书质量管理机构,制定图书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图书质量合格。 第十二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图书质量实施的检查包括:图书的正文、封面(包括封

一、封

二、封

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版权页、前言(或序)、后记(或跋)、目录、插图及其文字说明等。正文部分的抽查必须内容(或页码)连续且不少于10万字,全书字数不足10万字的必须检查全书。

第十三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实施图书质量检查,须将审读记录和检查结果书面通知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提出申辩意见,请求复检。对复检结论仍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请求裁定。

第十四条对在图书质量检查中被认定为成绩突出的出版单位和个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第十五条对图书内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

六、二十七条规定的,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实施处罚。

第十六条对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可以根据情节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

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继续发行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对于印制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出版单位必须及时予以收回、调换。

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继续发行印制质量不合格图书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一年内造成三种以上图书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三年之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05年3月1日起实施。新闻出版署于1997年3月3日公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同时停止执行。

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第9篇: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国家一级质量标准化标准

支护材料:

1、有支护材料的基础台账(规格、型号、数量及合格证等),有检修记录,现场备用有一定数量的完好的支护材料和备件,其数量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持证上岗:

1.所有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证,并持证上岗; 规范作业:

1.现场作业人员操作规范,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无“三违”行为;零星工程及特殊作业有针对措施、有干部跟班;

2.管理和技术人员掌握专业技术,作业人员掌握熟知本岗位规程和技术措施内容;

顶板管理:

1.开展工作面顶板管理、规程落实和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现场安全确认工作,每班记录齐全;

2.支架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并且现场有检测手段(综放工作面检查前柱);

3.工作面支架端面距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伞檐长度大于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150mm,中厚以上煤层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最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200mm,中厚煤层不超过250mm;

4.支架要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mm(50M拉线)。架间空隙不超过200mm,中心距按作业规程要求,偏差不超过±100mm;

5. 支架顶梁紧贴顶板末端与顶板垂直,最大仰俯角小于7º,支架垂直顶底板,采面倾角超过15º时,歪斜不超过±5;

6. 相邻支架顶梁保持平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

7. 放顶煤工作面支架最小高度要保证作业规程规定的放煤要求,放煤口插板与尾溜间距离、高度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8. 支架全部编号管理,牌号清晰;

9. 采空区冒落高度不应小于1.5倍采高,悬顶面积大于或冒落高度小于作业规程规定时,要进行强制放顶。特殊情况下不能强制放顶时,必须加强矿压观测,并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

10. 机道梁端至煤壁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300mm;

11. 不准随意留顶底煤开采。必须留顶底煤、托夹矸开采时,必须有批准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2. 采高控制在作业规程规定范围内,支架立柱的活柱伸缩量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13. 人员靠近煤壁临时作业时,必须架设可靠的临时支护;

14. 工作面因顶板破碎或分层开采,需要铺设假顶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执行;

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护:

1. 上下出口支护齐全,特种支护要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使用端头支架或其他有效支护形式时,要在作业规程说明;放顶煤工作面机头(尾)必须保证在有效支护范围内,其移动步距及支护方式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2. 安全出口的高度不得低于1.8m,宽度不得小于0.8m,上、下出口超前支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3. 两帮及老塘挡矸有效;采空区悬顶不超规定,超规定时必须强制放顶;架棚巷道超前替回距离、锚杆(索)支护巷道退范围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4. 综采工作面上下出口控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进、回风巷与工作面放顶线放齐(运输顺槽机尾处可根据作业规程规定适当滞后);

5. 单体柱支设必须迎山有力、初撑力符合规定,柱体完好,并有可靠的防倒措施;无空载失效柱;底软时必须穿鞋支设;

安全管理:

1. 各转载点要有喷雾灭尘装置;胶带机头和机尾、乳化液泵站、配电点等按作业规程杞齐消防设施;

2. 设备转动外露部位、煤仓上口等必须有可靠的防护设施和安全措施,防止人员、物料、工具进入运行期间伤及人员;

3. 顺槽输送机机头机尾、两巷小绞车有牢固的压(戗)柱或地锚;行人通过的输送机机尾加盖板;输送机行人跨越处有过桥;安全间距符合规定;信号闭锁符合要求;

4.工作面倾角超过15°时,要有支架防倒、采煤机防滑措施;倾角在25°以上时,刮板输送机有防止煤(矸)串出刮板输送机伤人的措施。

设备管理:

1.液压系统完好,乳化液浓度3%-5%、泵站压力不低于30MPa,现场有乳化液浓度检测手段和定期清洗检修记录;支架立柱、阀组、胶管无漏、串液,部件不缺损;支柱、注液枪完好,控制阀有效,液压管路五挤压;

2.开关上架备用设备和材料要放在安全出口20m以外的安全地点。电气设备上方有淋水时,要有防水设施;

3.采煤机必须完好:有停止刮板输送机的闭锁装置,有机载瓦斯报警断电装置并灵敏可靠;截齿、喷雾装置、冷却系统符合规定,内外喷雾有效;工作面有通讯;电气保护齐全可靠;采煤机具有遥控控制功能;

4.刮板输送机(转载、破碎机)必须完好:工作面输送机机头必须与顺槽输送机搭接合理,底链不拉回头煤;倾角12°以上时必须装防滑装置;与电动机软连接的液力耦合器使用水(或难燃液)介质,使用合格的易熔塞和防爆片;采煤工作面的刮板输送机启动有预警装置;各种电气保护齐全可靠,破碎机入口前合适位置安设红外线拉线等急停闭锁装置;

5.胶带输送机必须完好:与电动机软连接,液力耦合器使用水(或难燃液)介质,使用合格的易熔塞和防爆片;使用阻燃胶带,防滑、堆煤、反跑偏、温度、烟雾保护,自动洒水装置防纵向撕裂等保护齐全、安设位置合理、运行正常,输送机机头有防护栏、机尾有护罩,行人跨越处设过桥,机头机尾固定牢靠;电气保护齐全可靠;

6.调度(回柱)绞车、无极绳绞车、卡轨车及单轨吊等运输装备设备完好,部件齐全,制动系统可靠,安设符合要求,声光信号齐全,安全措施全面。各种轨道符合铺设要求。钢丝绳符合规程的要求,检验合格;

7.(1)应符合《规程》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规定,采煤机应完好;(2)采煤机应有停止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行的闭锁装置;(3)有机载瓦斯报警断电装置并灵敏可靠;(4)内外喷雾、截齿、冷却系统应符合规定;(5)电气保护应齐全可靠;(6)综采工作面照明符合规定;(7)变电站、乳化液泵站以及机采工作面每隔50m应装设扩音通讯;(8)刨煤机工作面至少每隔30m应装设能随时停止刨头和刮板输送机的装置或向刨煤机司机发送信号的装置;(10)移动电缆应有吊挂、拖移装置;(9)应有刨头位置指示器;工作面内电缆不应冷补,工作面内动力电缆之间不应有接线盒;(11)采煤机应具备遥控控制功能;(12)采煤机宜采用先进的启动控制装置,采煤机宜放置2个灭火器。

综合防尘:

1.采煤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巷道的防尘管理上每隔50m设一个三通及阀门,其它地点每隔100设一个三通及阀门,阀门要完好、灵活不冒水,设在巷道行人侧,并编号管理;

2.采煤机必须使用内外喷雾装置,雾化程度好,能覆盖滚筒并正常使用。综采工作面移架、放顶煤作业时使用自动同步喷雾。采煤机、移架、放顶煤喷雾的压力和流量符合《AQ1020-2006》标准要求;破碎机必须安装使用防尘罩和喷雾装置或除尘器;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不注水条件除外),注水设计及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3.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都必须安装使用净化水幕。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距工作面30内必须至少设置两道净化水幕,水幕要封闭巷道全断面。喷雾、水幕灵敏可靠,雾化灭尘效果好。

文明生产: 面外环境

1.巷道断面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巷道净高不低于2.6米,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8m。断面必须满足通风、运输、设备安装、检修的需要,支护完好;安全距离符合规定,设备上方与顶板距离≥0.3m;

2.巷道及硐室底板平整,无浮碴及杂物、无淤泥、无积水,管路、设备无积尘;物料分类码放整齐,有标志牌,设备、物料放置地点与通风设施距离大于5m,不造成巷道风速超限;进回风巷安全设施齐全完好,其数量及位置符合作业规程规定,进出工作面要安设行人过桥和防护绳网;锚杆(索)支护巷道要有防止锚索破断伤人的措施;

3.泵站、休息地点、油脂库等场所有照明;各种图、牌板(工作面布置示意图、工作面生产系统图、设备布置示意图、供电系统示意图、通风系统及路线示意图、正规作业循环图表、工作面综合防尘示意图、工作面监测监控系统示意图等)齐全、清晰、规范;巷道交叉口有避灾标识牌;

面内环境

4.工作面支架、输送机头等场所有照明;

5.工作面温度超过26℃采取降温措施;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不超限。

上一篇:听觉注意力训练方法下一篇:教育扶贫解读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