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2014(精选6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国家质量强国战略,实现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实施质量强网,按照公司“大建设”体系、基建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司工程建设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严格遵守国家工程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
第三条 公司工程建设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增大节能环保和工业化建造比重,提高工程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
第四条 公司工程建设坚持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合格队伍,推行“标准工艺”应用,持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工艺水平。
第五条 公司工程建设依法接受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
第六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级单位建设管理的35kV及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工作。
(四)制定公司基建质量重点工作计划和措施,组织开展基建质量管理工作考核与评价。
(五)组织开展公司系统工程质量检查、竞赛及交流活动。
(六)组织公司系统工程项目的达标投产考核、优秀设计及优质工程评定,负责行业和国家级优秀设计及优质工程的推荐工作。
(七)指导公司系统工程项目验收工作,按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参与相关工程的验收工作。
(八)建立基建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收集、发布公司基建质量管理信息。
(九)组织编制质量培训教材,开展基建质量培训工作。第九条 国网交流部、国网直流部管理职责
(一)对公司总部投资或直接管理的工程项目履行项目法人的质量管理职责。
(二)组织相关工程基建质量检查、考核与评价。
(三)组织协调相关工程的启动验收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工程档案的移交工作。
第十条 省公司级单位(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建设公司,下同)管理职责
(一)省公司级单位基建管理部门下设质量管理机构,配备质量管理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基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
以及投标文件质量要求响应等情况。
(四)定期组织工程质量检查、竞赛活动,推动“标准工艺”实施,开展工程全面全过程创建优质工程、考核奖惩工作。
(五)组织输变电工程、水电建设工程中间验收、竣工预验收工作。
(六)负责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日常检查、指导,组织工程项目档案的移交工作。
(七)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申报手续,配合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 参建单位责任
参与公司工程建设的可研、勘察、设计、施工、调试、监理、制造等工作的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及合同的要求,在工程设计寿命周期内承担相应的工程质量责任。
(一)勘察设计单位责任
1.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创新、设计变更、竣工图设计、现场服务等工作质量负责。
2.建立健全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勘察设计文件的校审和会签制度,确保勘察设计质量。
3.设计深度满足工程建设质量要求,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质量通病防治和“标准工艺”应用措施,按计划交付施工图纸,负责设计交底,参加施工图会检,负
6.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档案管理的日常检查、指导,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档案的移交工作。
7.负责工程竣工投产后质量保修,开展质量回访工作。
(三)调试、试验单位责任
1.对工程项目的调试、试验质量负责。
2.建立健全调试、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落实质量保证措施。
3.负责编制工程调试、试验方案;提交准确、齐全的调试、试验报告。
4.参与工程优质工程建设等活动,接受工程质量检查、质量监督检查,配合启动验收及质量事件调查和处理等工作。
(四)监理单位责任
1.建立健全监理质量控制保证体系,按合同要求组建监理项目部,配备专业齐全、合格的监理工程师。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开展质量监理活动,并对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2.监督、检查、指导监理项目部的工程质量控制和“标准工艺”应用监督工作。
3.参与工程质量竞赛、优质工程建设等活动,接受上级组织的工程质量检查,接受质量监督检查,配合各阶段验收、质量事件调查和处理等工作。
4.负责工程项目监理档案管理的日常检查、指导,组织工程项目监理档案的移交工作。
评价。
7.负责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信息的上报、传递和发布。
8.负责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上报、移交工作。
(二)施工项目部责任
1.按公司质量管理制度、施工合同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的要求。
2.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转。
3.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等质量管理文件并组织交底、实施,按优质工程标准组织施工。
4.组织施工图预检,参加设计交底及施工图会检,严格按图施工。
5.对分包工程实施有效管控,确保分包工程的施工质量。
6.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全面实施“标准工艺”,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通过数码照片等管理手段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和工艺。
7.规范开展施工质量班组级自检和项目部级复检工作。
8.配合各级质量检查、质量监督、质量竞赛、质量验收等工作。
9.与工程进度同步形成施工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第十四条 公司质量目标
(一)持续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努力实现“在国际上同行业中领先、在国内各行业中领先”。
(二)持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深化“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应用“标准工艺”。
(三)持续提高工程移交水平,投产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实现“零缺陷”投运。
(四)持续提高工程优质工程水平,110(66)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水电建设项目全部达到公司优质工程标准。
(五)持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不发生四级及以上质量事件。
第十五条 省公司级单位质量目标
(一)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率≥90%。
(二)工程实现“零缺陷”投运。
(三)110(66)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率100%。
(四)110(66)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水电建设项目全部达到公司优质工程标准。
(五)不发生五级及以上质量事件。第十六条 建设管理单位质量目标
(一)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率≥90%。
(二)工程实现“零缺陷”投运。
1据省公司级单位基建质量管理策划方案,结合本单位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实际,编制基建质量管理策划方案。
第二十一条 根据需要,公司对省公司级单位、省公司级单位对所属单位基建质量管理策划方案进行评审,结合各类质量检查活动对策划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过程检查和督导。
第二节 质量教育培训
第二十二条 公司基建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实行逐级负责制,确保全员接受培训。
第二十三条 公司制定基建质量培训计划,对省公司级单位基建分管领导、基建部门负责人及质量管理人员、地市公司基建部门负责人、重点工程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培训。
第二十四条 省公司级单位制定基建质量培训计划,对各级基建管理人员和在建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培训。
第二十五条 建设管理单位对基建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培训;业主项目部对施工、监理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施工、监理单位每年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不少于40学时的质量培训;施工单位对专业分包人员的质量
3度基建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公司各级基建管理部门定期牵头相关部门召开工程建设质量例会(总部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省公司级单位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建设管理单位每月召开一次),研究和协调解决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第三十四条 建设管理、施工、监理单位每年召开质量工作会议,贯彻上级有关质量工作要求,总结分析本单位质量工作状况,研究解决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臵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质量工作例会,协调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闭环整改。
第三十六条 班组(施工队)应每周召开一次质量例会,总结、布臵质量工作。
第三十七条 根据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单位适时组织召开有关设备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的专题质量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第四节 质量检查与验收
第三十八条 公司、省公司级单位基建管理部门应于每年年初制定工程质量检查工作计划,计划内容列入基建质量管理策划方案。
5事件调查,并按要求填写质量事件调查报告书。
第四十五条 质量事件调查组要核实质量事件情况,分析质量事件发生原因,认定质量事件性质和责任,提出对责任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处理建议,总结质量事件教训,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
第六节 质量信息管理
第四十六条 省公司级单位、建设管理、物资管理、施工、监理单位应按公司要求落实本单位的质量信息收集、上报工作,确保上报的信息准确、完整,同时做好质量信息的对外保密工作。
第四十七条 各单位加强质量信息应用管理,认真分析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五章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第一节 项目前期阶段质量管理
第四十八条 公司按照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公司质量制度、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工作,确保可研工作的深度和质量。
第四十九条 公司对工程可行性研究质量进行评价及考核。
7第五十七条 各类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应明确工程参建单位在工程设计寿命周期内承担相应的工程质量责任,实现质量责任的可追溯。
第五十八条 各类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质量违约索赔条款,除采取扣除质量保证金等手段外,对工程质量事件或缺陷造成的各类直接经济损失,由相应的勘察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等责任单位进行赔偿。
第五十九条 设计单位提交的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公司质量制度、标准的要求,并满足公司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要求。项目初步设计由多家设计单位共同承担时,牵头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质量负总责。
第六十条 初步设计评审单位应严格按照评审内容与深度要求开展评审工作,对涉及设计质量和工程安全的重大问题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并对审查意见负责。设计审查不能免除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
第六十一条 设计单位严格执行公司“三通一标”有关规定,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优化,合理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六十二条 设计单位依据业主项目部的相关要求,编制并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和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六十三条 施工图设计应满足公司关于施工图设计文
9确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第七十条 工程项目各参建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工程质量管理策划。
(一)施工项目部对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监理项目部对监理规划,业主项目部对建设管理纲要进行动态调整并严格实施。
(二)工程项目各参建单位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设计项目部(组)编制质量通病防治设计措施,施工项目部编制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经监理项目部审核、业主项目部批准后实施;监理项目部编制并实施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
(三)施工项目部编制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经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批准后执行。
第七十一条 业主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组织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检,签发设计交底纪要、施工图会检纪要。
第七十二条 施工项目部在开工前落实施工人力和机械、物资材料、计量器具、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施工方案等准备工作,将相关资质、检测报告等证明文件报监理项目部审查,监理项目部对开工应具备的条件审查合格后,签署开工报审意见,报业主项目部批准。
第七十三条 业主项目部按公司优质工程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管理,以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质量专项检查等方式,监督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标准工艺”等执行情况。
1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监理项目部在分部工程验收时填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启动验收时填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汇总表;业主项目部督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工作落实情况。
第八十二条 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及时采集、整理数码照片、影像资料,利用数码照片等手段加强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第八十三条 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做好工程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按照公司档案管理要求及时将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记录整理归档。
第八十四条 输变电工程在工程的不同专业和重要工序交接时,按要求开展中间验收。中间验收未通过或问题未整改不得进行后续专业或工序施工。
第八十五条 施工项目部应严格执行三级自检制度,做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及质量问题管理台帐,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并应与工程进度保持同步。施工单位专检不得由项目部替代。
第八十六条 施工项目部完成三级自检后,应及时完成整改项目的闭环管理,出具自检报告,向监理项目部申请监理初检。监理项目部复核初检条件,合格后组织初检。对初检中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由监理项目部指令施工项目部整改消缺,设计、设备质量问题和缺陷由建设管理单位协调责任单位整改消缺。整改消缺完毕后监理项目部应及时复查并签
3第九十三条 试运行结束后,启动验收委员会及时办理启动竣工验收证书、完成基建向生产的移交。
第四节 工程移交后质量管理
第九十四条 工程移交后,建设管理、设计、施工、调试、监理等单位应分别组织编制工程总结,总结工程质量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工作改进措施。
第九十五条 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按合同规定进行工程投产后的质量回访及保修工作。
第九十六条 运行单位负责运行缺陷闭环管理。第九十七条 公司组织开展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和优质工程评定工作。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一节 考核内容及方法
第九十八条 公司建立工程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工程质量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有关人员予以奖励。
第九十九条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因工程建设期间违反国家及公司工程建设有关规定,造成八级及以上质量事件的,均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对获得公司质量管理流动红旗的单位及相关人员给予通报表扬。
(三)对优质工程指标排名前五位的省公司级单位给予通报表扬。
(四)对开展质量管理创新并在公司系统中进行典型经验推广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在基建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中给予加分。
第一百零五条 省公司级单位对参建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表彰和奖励:
(一)对获得省公司级单位质量管理流动红旗的工程参建单位及相关人员给予通报表扬。
(二)对在优质工程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相关人员,给予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
(三)对开展质量管理创新并在省公司级单位进行典型经验推广的参建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在基建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中给予加分。
(四)将产品质量、交货情况、现场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纳入对供应商的资信评价,评价结果与招标联动。
第一百零六条 建设管理单位对工程项目部及相关人员的表彰和奖励:
(一)在工程建设各阶段考核评价优良的设计、施工、监理项目部,在工程结算中按相应的激励办法进行奖励。
(二)对在上级单位组织的质量竞赛、优质工程创建等
7统工程项目的投标,其项目部负责人从质量事件调查报告公布之日起至少五年内不接受其作为公司系统工程项目的项目部负责人。
(二)对造成五级质量事件负主要责任的单位,从事件调查报告公布之日起至少一年内不接受其参加公司系统工程项目的投标,其项目负责人从事件调查报告公布之日起至少三年内不接受其作为公司系统工程项目的项目部负责人。
(三)对造成六级质量事件负主要责任的单位,从事件调查报告公布之日起至少六个月内不接受其参加公司系统工程项目的投标,其项目负责人从事件调查报告公布之日起至少两年内不接受其作为公司系统工程项目的项目部负责人。
(四)对造成七级及以下质量事件相关责任单位,由省公司级单位进行相应处罚。
(五)公司系统项目进行招标时,对投标人两年内发生的工程质量事件在评标时进行扣分。
具体办法按公司招投标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一百一十一条 因工程质量原因造成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环境影响事故或电网事故的,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罚。
第一百一十二条 实行工程质量“说清楚”制度。
(一)发生四级及以上质量事件,省公司级单位及建设管理单位主要领导要在质量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内到公司“说清楚”。
9附件
基建质量管理流程
陕电基建综„2010‟号
关于开展《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
各供电局(公司)、直属基建施工企业、陕西省电力设计院、750千伏及跨区电网建设部:
国家电网公司年初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0‟174号,以下简称《规定》)。为检查各单位对《规定》发布半年来的宣贯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定》执行到位,根据公司加强基建安全管理的要求,决定开展对《规定》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
一、检查重点
1、《规定》发布后宣贯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 1 -
2、各直(下)属单位以及工程项目的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对照《规定》要求采取的具体措施。
3、各单位及工程项目部针对《规定》中分包方式与范围、合格分包商准入、分包合同与安全协议、劳务分包管理等新要求的执行落实情况。
4、《规定》在本单位执行是否存在困难的条款,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5、落实《规定》要求、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的有效经验,对公司施工分包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二、工作要求
1、各单位应结合本次专项检查活动,组织对《规定》的宣贯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梳理,将本次专项检查活动延伸到每一管理层、每一在建工程,逐层反馈梳理结果,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准确掌握《规定》基本内容,并有效执行。
各单位要于8月底前组织一次针对分包安全管理的集中宣贯培训,保证本单位主管领导、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专责、在建工程项目经理、安全专责、技术负责人等全部纳入本单位的培训之中。集中培训要有书面通知、教材教案、考试成绩等相关培训记录。
各在建工程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必须按要求组织分包安全管理专题集中学习,保证参与本项目建设的全体管理人员(含分包单位管理人员)全部参加学习。其中分包单位管理人员的学 - - 2习由施工项目部组织(不得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学习要有书面记录、考试试卷、合格人员名单等材料,确保学习不走过场。
2、认真组织好针对《规定》主要内容的专项测试工作,全面掌握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分包单位人员对《规定》的学习理解情况。
各单位对照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专项测试安排》,组织本单位各级人员做好专项测试工作。要求8月30日前完成测试工作,并结合本次专项检查总结一起上报测试结果。要注意保留好各种测试的原始记录。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专项测试安排》另行下发。
3、各单位和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含承揽系统外工程和境外工程项目部)要针对《规定》条款开展一次全面自查。自查采取公司统一的检查大纲(见附表1),分层开展、不留死角。
公司投资的电网建设工程分包安全管理自查由各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各工程业主项目部负责实施,监理、施工项目部配合完成本项工作;非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含系统外工程和境外工程)分包安全管理自查工作由承建单位负责组织,现场项目部负责实施。
各单位、项目部分包安全管理自查工作必须有书面安排、自查记录、问题整改计划及整改结果总结等过程资料。
4、各单位要认真治理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严格考核,对限期不完成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进
- 3 - 行通报,并按规定严肃处理。要对本单位的项目现场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制订专项整改计划,随总结上报公司基建部。
5、认真做好合格分包商资质审查及备案上报工作。各单位对年初以来开展的合格分包商资质审查工作进行回头望,对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的分包商坚决予以清退。8月30日前将“建设工程施工合格分包商备案登记表”(见附表2)报公司基建部。
三、时间安排
1、各单位在收到本文后,立即按要求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工作。8月30日前完成本单位相关培训和自查工作,形成书面自查工作总结(模板见附件),连同本单位的“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专项测试结果”、“建设工程施工合格分包商备案登记表”一同上报公司基建部(邮箱:zwh590720@163.com)。
2、各单位要持续跟踪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并在8月份的上报的“基建安全月报”中说明本项工作的执行进展情况。公司将在9月份组织专项检查,国家电网公司将于9、10月份组织对我省的专项督查。
附件: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总结大纲。附表1: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检查表。附表2:建设工程施工合格分包商备案登记表。
- - 4
主题词: 城乡建设 建设 工程 施工 通知
抄送:西北电建监理公司、陕西诚信监理公司、陕西银河监理公司
陕西省电力公司办公室 2010年8月8日印发
打印:份
广西电网公司2014年基建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
持证上岗工作方案
为落实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令和基建安全管理“五个严禁”工作要求,切实提高基建一线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现场作业人员监管,防范基建安全事故,按照南方电网公司有关工作部署(见基建〔2013〕43号文)和广西电网公司年度基建重点工作计划安排,在2013年持证进场工作基础上,结合公司基建实际,进一步规范并持续推进此项工作,特制订2014年基建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方案。
一、基建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作业目标
(一)公司范围内的在建电网基建工程(包括列入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基建主、配网工程以及农网改造升级中央预算内项目),依照“无证不上岗,上岗必有证”的工作要求,全年持续推进基建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在建工程项目现场实现基建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100%全员持证上岗工作目标。
(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规范现场施工人员及作业管理,使其在规定的资质许可范围内工作,提高公司基建工程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二、基建施工作业主要类别
基建施工人员包括基建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作业主要涉及特殊作业人员、一般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3大类人
员、34个作业类别。具体作业分类如下表一:
表一
施工作业类别工种编号见附录A。
三、上岗资格认定
(一)持证上岗资格认定与基建施工人员所从事工作内容、执业资格资质、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挂钩,基建施工人员均应经上岗资格认定。持证上岗认定条件如下表二:
表二
(二)人员上岗资格认定后,颁证单位颁发资格认定证书并进行分类标识管理。基建施工人员资格认定证书“样式”见附录B。特殊作业人员标识为“黄色”,一般作业人员标识为“蓝色”,管理人员标识为“浅红色”。
(三)聘用时间在30日内,承担拉线、挖坑、搬运、场地清理、二次装卸等一般工作(不涉及特殊作业或特种作业)的临时作业人员要求持临时作业证上岗。临时作业证仅限于单个工程项目使用,不适用于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颜色?)
四、资格证书颁发
(一)在公司统一指导下,建设单位(业主项目部)或授权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组织所辖基建项目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上岗资格认定及资格证书印制、颁发具体工作。
(二)资格认定必须履行资格申报、核准手续。资格认定流程:施工承包商(项目部)根据项目需要对拟申报的人员进行分类、鉴定以及必要的考核后,在2个工作日内按附表1格式向监理项目部提出需求书面申请,监理项目部在2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即报送建设单位(业主项目部)或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核准。基建施工人员经过审核且符合上岗认定条件的(见表二),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核准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颁发资格证书。
(三)资格证书适用范围:经公司统一考试合格的,在其有效期内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基建项目现场;由建设单位组织或委托组织考试合格的,在其有效期内适用于该建设单位所辖的基建项目现场。资格证书有效期:本年度颁发的各层级(公司级、地市供电局级、县公司级)资格证书有效期统一至公司2015年度承包商人员入网作业资格普考周期结束(暂定2015年5月1日,以正式通知为准)。
(四)临时作业证管理:施工承包商负责对临时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监理单位负责安规考试监督以及持证资格认定,认定合格后报建设单位审核备案。临时作业证由建设单位或委托监理单位统一颁发,施工承包商要建立临时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同一临时作业人员只能办理延期一次。
五、资格证书考核管理
(一)建设单位在基建项目承包商系统(http://10.194.42.113/)录入信息,对人员实行登记备案,资格证书实行动态考核管理。
(二)施工项目部负责持证上岗人员的申报和管理,监理项目部负责对持证上岗人员审核和动态监督,建设单位或业主项目部负责对持证上岗人员进行动态考核。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承包商违章行为或由于自身责任造成事故(事件)的,各建设单位应记录备案,并报本单位安监部门(曝光平台)以便统一考核,直至取消其在基建项目的入网作业资格。
(三)严格执行《基建现场承包商日常检查考核扣分工作实施指南》,坚决清除不合格队伍、人员。严格执行《广西电网公司反违章管理实施意见》。对于符合《意见》考核条款要求的承包商人员,取消其安全规程考试合格证,同时取消其认定资格(证书),不得再入网作业,应在处罚期满后重新参加安规考试,并考试合格后方可恢复原上岗资格。
六、工作要求
(一)基建施工人员进场证是基建施工人员上岗的必备条件,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严禁进入项目现场作业。
(二)各项目建设单位及参建施工、监理承包商应根据需要成立相应工作组,制定并落实考试、颁证计划,并建立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负责制,专人(或专职机构)管理,确保持证上岗工作有效推进。施工承包商(项目部)应完善从业人员(含分包商人员)使用管理制度,健全各类人员管理台帐和档案,定期开展所使用人员的岗前教育培训、考试考核和取证等工作,做到“无证不上岗,上岗必有证”。
(三)监理项目部采取日常巡查、业主项目部采取周查,建设单位每月进行承包商日常考核扣分检查,认真开展资格证书监督、考核工作。公司采取“四不两直”飞行检查、基建综合检查、独立第三方督查等方式对持证上岗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各供电局、县级供电企业要发挥基建、安监部门以及生产、运行(维护)单位联动作用,加强持证上岗动态监督考核。检查中发现施工人员无证上岗及管理不到位、持证工作推进不力等问题,各单位要及时督促整改,对存在问题较多、整改措施不落实的,公司汇总有关信息并不定期通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高公司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有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指公司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和八大业务应用。“一体化平台”包含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和企业门户;“业务应用”包含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业务应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遵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及其配套文件《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执行。
第三条 信息系统安全主要任务是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公司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
第四条 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坚持“分区、分级、分域”总体防护策略,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管理信息网络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实现“双机双网”,信息内网定位为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业务应用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信息外网定位为对外业务网络和访问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信息内、外网之间实施强逻辑隔离的措施。电力二次系统实行“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安全防护策略。
第五条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系统时,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应按照“三同步”原则,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区域电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 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重大事项决策和协调工作。
第八条 信息系统安全纳入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专业管理、归口监督。公司信息化工作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信息大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的安全保障,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电力二次系统特别是生产控制大区系统的安全保障,安全监察部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监督工作。第九条 公司信息化工作部主要职责:
(一)落实国家有关信息系统安全法规、方针、政策、标准和规范,联系国家有关部门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二)组织制定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
(三)指导、协调和检查各单位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组织落实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统筹开展公司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工作;
(四)负责信息系统二级以下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描述见《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事故调查与统计规定》);协助信息系统一级、二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五)在公司应急体系框架内,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相关工作;
(六)开展涉密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立项、设计和建设,做好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检查;
(七)负责规范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产品的测评和选型工作。第十条 公司安全监察部主要职责:
(一)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全过程监督检查;
(二)负责信息系统一级、二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三)负责监督公司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落实;
(四)负责归口统计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第十一条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主要职责:
(一)负责制定电力二次系统管理制度,负责制定公司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及应急处理预案;
(二)负责审核下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负责电力二次系统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三)配合完成国家有关部门对公司电力二次系统开展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等级保护制度落实等各项工作。
第十二条 业务应用部门主要职责:
(一)配合开展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等级定级工作;
(二)配合开展业务应用系统安全测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三)负责或配合开展业务应用使用人员的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培训工作;
(四)协助开展业务应用人员办公计算机安全管理。第十三条 各单位主要职责:
(一)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信息系统安全法规、方针、政策、标准和规范,贯彻落实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制度和规范体系;
(二)负责落实本单位范围内信息系统安全工作责任制;
(三)在公司信息职能管理部门指导下,落实本单位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等工作;
(四)按公司信息系统应急体系要求建立本单位信息系统应急体系,组织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五)负责明确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部门或机构,落实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日常工作,具体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策略;
(六)组织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的宣传和培训。
第三章 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不断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操作规程实现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标准化作业;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 明确安全管理机构,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应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之间、信息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第十六条 严格遵守“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纪律,严禁将涉密计算机与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和互联网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严禁在信息外网计算机上存储和处理涉及企业秘密的信息。严禁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及互联网上交叉使用。
第十七条 严格信息系统安全工作人员录用过程,审查其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关键岗位应签署保密协议;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严格外部人员访问程序,对允许访问人员实行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登记备案。第十八条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开展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定级、审批、备案工作。针对确定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要根据等级保护有关要求,落实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严格执行等级保护制度。
第十九条 新建信息系统涉及安全防护措施建设,应明确安全需求,确定安全等级,结合公司安全防护总体策略,进行安全防护方案设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坚持鼓励使用国产化产品原则,开展安全产品采购,必要时开展产品预先选型测试;加强软件开发管理,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安全隔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测试单位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性测试报告;对测试不符合要求的,在整改后要重新测试。系统试运行前,要开展相关安全培训。
第二十条 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全过程管理:
(一)严格执行信息机房管理有关规范,确保机房运行环境符合要求,严格机房出入管理。要编制信息系统资产清单,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根据资产重要程度对资产进行标识。
(二)对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选型、采购、使用等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相应操作规程,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实行标准化作业。强化存储介质存放、使用、维护和销毁等各项措施。
(三)按照最小服务配置和最小授权原则,对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和操作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明确各个角色的权限、责任和风险;详细记录日常操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设置和修改等内容,严禁任何未经授权的操作;定期开展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根据需要进行软件升级更新,并在更新前做好备份;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并进行修补;及时安装补丁程序,在安装补丁前做好测试和备份工作。
(四)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加强全员防病毒、木马的意识,不打开、阅读来历不明的邮件;要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做好记录,定期开展分析;加强防恶意代码软件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等管理。
(五)严格系统变更、系统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申报和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变更管理制度。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进行必要的安全隔离,配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开展必要的安全评估。
(六)建立和执行密码使用管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七)对信息网络与系统运行状况等进行监测和报警;定期对监测和报警记录进行分析,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安全设备、恶意代码、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安全设施进行集中管理。
(八)严格按照有关信息系统事故调查规定,及时报告信息系统事故情况,认真开展信息系统事故原因分析,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有效落实整改,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严格执行有关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做好定期、节假日和特殊时期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报送工作。第二十一条 严格执行公司有关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切实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及时落实整改,及时消除信息系统安全隐患。根据国家和公司要求,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做好特殊时期安全检查和安全保障工作。
第二十二条 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确保人力、设备等应急保障资源可用。
第二十三条 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妥善保存备份记录,定期执行恢复程序。要切实根据需要开展业务应用容灾系统建设。
第二十四条 切实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规划工作,不断完善公司安全认证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强化信任体系应用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以及重要信息的加密和签名工作。第二十五条 切实加强员工信息系统安全培训,提高全员信息系统安全意识;强化信息系统安全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培训效果有评价。要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考核,对在信息系统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应给予奖励和表彰。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追究其责任。
第四章 技术措施
第二十六条 根据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对机房建筑设置符合要求的避雷装置、灭火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取防雨水措施,防止雨水、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控制机房温、湿度在设备运行所允许范围之内,保证双路供电,电源线和通信电缆应隔离,避免互相干扰;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第二十七条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工作:
(一)网络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要冗余配置,合理分配网络带宽;建立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的访问控制;根据需要划分不同子网;对重要网段采取网络层地址与数据链路层地址绑定措施。
(二)采用防火墙或入侵防护设备(IPS)对内网边界实施访问审查和控制;对进出网络信息内容实施过滤,对应用层常用协议命令进行控制,网关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严格拨号访问控制措施。
(三)加强内部用户私自访问外部网络行为的检测工作,要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定位,有效阻断;对重要网段,应采用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监控,对入侵事件及时提供报警。
第二十八条 加强系统安全技术工作:
(一)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具有登录失败处理,限制非法登录次数,设置连接超时功能;用户访问不得采用空账号和空口令,口令要足够强健,长度不得少于8位。
(二)严格限制匿名用户的访问权限;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访问权限分离,对访问权限一致的用户进行分组,访问控制力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三)控制单个用户的多重并发会话和最大并发连接数,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磁盘空间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当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时,应能检测并报警。
第二十九条 严格网络、系统安全审计工作,安全审计系统应定期生成审计报表,自动进行备份,审计记录应受到保护,避免删除、修改或破坏。第三十条 重要和敏感信息实行加密传输和存储;对重要信息实行自动、定期备份;对门户网站页面,要具有防篡改机制和措施。第三十一条 严格用户帐号及口令管理,使用强健复杂口令,定期更换口令,杜绝使用空口令;定期开展用户终端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及时安装系统补丁程序,及时更新杀病毒程序,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管理。
第五章 附则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指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是对公司信息内外网办公用台式机、笔记本和云终端等办公计算机及其外设信息安全管理的职责及管理要求做出的具体规定。
(一)信息内外网办公计算机分别运行于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
(二)信息内网定位为公司信息业务应用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
(三)信息外网定位为对外业务应用网络和访问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
(四)公司信息内外网执行等级防护、分区分域、逻辑强隔离、双网双机策略。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分)部、各单位及所属各级单位(含全资、控股、代管单位)(以下简称“公司各级单位”)。
第四条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遵循“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原则。
严禁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存储设备与信息内外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严禁在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上处理、存储国家秘密信息,严禁在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上处理、存储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信息,严禁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交叉使用。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公司各级单位负责人为本部门和本单位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主要责任人。
第六条 公司各级单位信息通信管理部门负责办公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工作,按照公司要求做好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措施指导、落实与检查工作。
第七条 办公计算机使用人员为办公计算机的第一安全责任人,未经本单位运行维护人员同意并授权,不允许私自卸载公司安装的安全防护与管理软件,确保本人办公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和内容安全。
第八条 公司各级单位信息通信运行维护部门负责办公计
算机信息安全措施的落实、检查实施与日常维护工作。
第三章 办公计算机管理要求
第九条 办公计算机要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确定的等级,实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部署于信息内网桌面终端安全域,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部署于信息外网桌面终端安全域,桌面终端安全域要采取安全准入管理、访问控制、入侵监测、病毒防护、恶意代码过滤、补丁管理、事件审计、桌面资产管理、保密检测、数据保护与监控等措施进行安全防护。
第十条 加强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
(一)办公计算机、外设及软件安装情况要登记备案并定期进行核查,信息内外网办公计算机要明显标识;
(二)严禁办公计算机“一机两用”(同一台计算机既上信息内网,又上信息外网或互联网);
(三)办公计算机不得安装、运行、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安装盗版软件;
(四)办公计算机要妥善保管,严禁将办公计算机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五)禁止开展移动协同办公业务;
(六)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不能配置、使用无线上网卡等无线设备,严禁通过电话拨号、无线等各种方式与信息外网和互联
网络互联,应对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违规外连情况进行监控;
(七)公司办公区域内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应通过本单位统一互联网出口接入互联网;严禁将公司办公区域内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作为无线共享网络节点,为其它网络设备提供接入互联网服务,如通过随身Wifi等为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接入互联网服务;
(八)接入信息内外网的办公计算机 IP 地址由运行维护部门统一分配,并与办公计算机的MAC地址进行绑定;
(九)定期对办公计算机企业防病毒软件、木马防范软件的升级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不得随意卸载统一安装的防病毒(木马)软件;
(十)定期对办公计算机补丁更新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补丁更新及时;
(十一)定期检查办公计算机是否安装盗版办公软件;
(十二)定期对办公计算机及应用系统口令设置情况进行检查,避免空口令,弱口令;
(十三)采取措施对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的互联网访问情况进行记录,记录要可追溯,并保存六个月以上;
(十四)采取数据保护与监管措施对存储于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的企业秘密信息、敏感信息进行加解密保护、水印保护、文件权限控制和外发控制,同时对文件的生成、存储、操作、传输、外发等各环节进行监管;
(十五)加强对公司云终端安全防护,做好云终端用户数据信息访问控制,访问权限应由运行维护部门统一管理,避免信息泄露;
(十六)采用保密检查工具定期对办公计算机和邮件收发中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的情况进行检查;
(十七)加强对办公计算机桌面终端安全运行状态和数据级联状态的监管,确保运行状态正常和数据级联贯通,按照公司相关要求及时上报运行指标数据;
(十八)加强数据接口规范,严禁修改、替换或阻拦防病毒(木马)、桌面终端管理等报送监控数据接口程序。
第十一条 公司各级单位要使用公司统一推广的计算机桌面终端管理系统,加强对办公计算机的安全准入、补丁管理、运行异常、违规接入安全防护等的管理,部署安全管理策略,进行安全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
第四章 外设管理要求
第十二条 严禁扫描仪、打印机等计算机外设在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上交叉使用;严禁采用非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拷贝信息内网信息。
第十三条 计算机外设要统一管理,统一登记和配置属性参数。第十四条 严禁私自修改计算机外设的配置属性参数。如需修改,必须报知运行维护部门,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维护。
第十五条 计算机外设的存储部件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清除。第十六条 加强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
(一)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主要用于涉及公司企业秘密信息的存储和内部传递,也可用于信息内网非涉密信息与外部计算机的交互,不得用于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二)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申请、注册及策略变更应由人员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后交由本单位运行维护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三)应严格控制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发放范围及安全控制策略,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四)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应当用于存储工作信息,不得用于其它用途。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必须存放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密区,不得使用普通存储介质存储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五)禁止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中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拷贝到信息外网或外部存储设备;
(六)应定期对安全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清理、核对;
(七)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维护和变更应遵循本办法的第五章相关条款执行。
第十七条 涉及国家秘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管理按照公司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五章 维护和变更要求
第十八条 办公计算机及外设需进行维护时,应由本单位对办公计算机和外设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审核,通过本单位负责人的审批后报送运行维护部门进行维护。
第十九条 办公计算机及外设在变更用途,或不再用于处理信息内网信息,或不再使用,或需要数据恢复时,要报运行维护部门,由运行维护部门负责采取安全可靠的手段恢复、销毁和擦除存储部件中的信息,原则上禁止通过外部单位进行数据恢复、销毁和擦除工作。
第六章 人员管理要求
第二十条 加强对办公计算机使用人员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办公计算机使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与技能。
第二十一条 加强外来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对办公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对外来人员和第三方人员使用办公计算机进行审批,加强外来人员和第三方人员使用办公计算机的监督与审计。
第二十二条 办公计算机及外设使用人员离岗离职,人员所在原部门不得对其办公计算机及外设擅自进行处理,要及时报运行维护部门对存储的企业秘密信息、敏感信息进行清理后清退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取消离岗离职人员办公计算机及应用系统的访问权限。
第七章 检查考核
第二十三条 应建立常态检查机制,同时辅以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情节较轻的由本单位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基建质量〔2010〕19 号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 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
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国网直流建设 分公司,国网交流建设分公司,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
为进一步落实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提高输变 电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公司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工程建设质量标 准、规范,总结近年来公司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经验,组织编 制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 施》,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提出管理要求,并对输变电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从技术角度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以指导工程建设项目规 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质量通病防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相关工作要求如下:
1.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 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 作,努力提高工作效果。
2.认真研究、总结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经验,不断丰富和完 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执行遇到问题及相关工作建议,请及时向公司基建部反 馈。
附件: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二○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城乡建设 输变电 工程 质量 通知 主题词: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
2010 年 1 月 28 日印发
国家电网公司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技 术措施,提高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一步提高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统输变电工程质量,制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 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以下简称“本措施”)。
第二条 本措施适用于公司系统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 工程项目。
第三条 本措施是结合公司系统大部分地区输变电工程质量 状况,参照现行《110kV-1000kV 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与评定规程》(Q/GDW183-2008)、《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 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号文)、《电气装臵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 范 》、《 输 变 电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强 制 性 条 文 实 施 管 理 规 定 》(Q/GDW248-200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 基础上,针对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在混凝土楼板、墙体和粉
刷层,以及楼地面、门窗、屋面防水制作,架构组立、设备基础、防火墙、电缆沟及盖板、站区道路、围墙等方面的质量通病,以 及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的一次设备安装调整、母线施工、屏
柜安装、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接地装臵安装等方面 的质量通病及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定位、路径复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及线路防护等项目中存在的 质量通病,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第四条 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造单位在工 程建设过程中,除执行本措施外,还应执行国家、行业有关 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
第二章 基本措施
第五条 质量通病防治由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措施。
第六条 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编制前制定质量通病防 治设计措施;施工图审查机构或设计监理单位应将质量通病 防治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
第七条 各参建单位应依法接受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机构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输变电工程竣工验收除执行现行法规、国家及 行业标准、公司规定外,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1.参建各方会签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附件
1、附件
2、附件 3)。
2. 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
结》(附件
4、附件
5、附件 6)。
3. 监理单位编写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
估报告》(附件
7、附件
8、附件 9)。
第三章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 第九条 建设管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
1.在施工图编制前下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 务书》,并将其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纲要》的附件。
2.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 施》。
3.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
5.应将质量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6.应明确质量通病防治的奖罚措施。
第十条 设计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
1.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应落实相应的通病防治设计措
施。
2.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
设计交底,积极配合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 1.认真编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经监理 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2.必须做好原材料、半成品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等不得用于工程施 工。试验检测应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必须送达经电力建设工
程质量监督机构认证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检测或经监理单 位审核认可并报质监机构备案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检测。采 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3.记录、收集和整理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技术 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4.根据经批准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 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5.专业分包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分包单位编制,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核,报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 施。
6.工程完工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认真填写《×××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
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 施》,提出具体要求并编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 措施》。
2.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签证,上道工 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对输变电工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整试验的重
要工序和关键部位旁站监理,加强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
4.工程完工后,认真填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工作评估报告》。
第十三条 设备监造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
1.设备监造单位应根据建设管理单位下发的《×××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编制《×××工程设备(材料)制造质量通病防治监控措施》,并将其作为《监造大纲》的 附件。
2.严格控制所监造设备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验、过程 检验和工艺流程控制、出厂试验。
充油、充气设备的渗漏控制应作为监造重点。
第二部分 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部分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四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 措施:
1.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 当加强。
2.屋面及建筑物两端单元的现浇板应设臵双层双向钢 筋,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直径不宜小于 8mm。外墙阳
角处应设臵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 7φ10,长度
应大于板跨的 1/3,且不得小于 2m。
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120mm
(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 90mm)。
4.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 L≥400mm,宽度 B≥3m 时,应 配抗裂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6mm,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5.当阳台挑出长度 L≥1.5m 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 阳台挑出长度 L<1.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 小于 L /10,且不小于 12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
6.在现浇板角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 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直径不应小于 8mm,并应在板的上部纵横两个方向布臵温度钢筋。
7.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200mm×
20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
300mm。
8.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0,也不宜大于 C30。
9.建筑物长度大于 40m 时,宜在楼板中部设臵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臵加强钢筋。
第十五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
施:
1.现浇板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优化配合比设计,适当减小水灰比。
2.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能时,应采用减
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 减水率不应低于 8%。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 40%以内,每立方米混 凝土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 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水 泥用量的 15%。
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 施工规范采用。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 度,特别是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不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 生裂缝。
6.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 臵间距不大于 500mm 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 证钢筋不移位。双层双向钢筋,应设臵钢筋撑脚,钢筋撑脚 纵横间距不大于 500mm,应交叉分布,并对上下层钢筋作有 效固定。
7.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臵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 向配筋时,布臵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 1/3 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 6@150、宽度不小于 450mm 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 在现浇板中。
8.现浇板浇筑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混凝土终凝
前进行二次压抹。
9.现浇板浇筑后,应在终凝后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
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 提高抗裂性能。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 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10.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得在现 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 的冲击影响。
11.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12.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平整度及光洁度。根据工期 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已拆除 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 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13.施工缝的位臵和处理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和施工技 术方案。后浇带的位臵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 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 60d 后 再施工,浇筑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 高一个强度等级。
14.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
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而变形,并配备专人及时检查调整。
15.工程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时,应对悬臂构件的上部
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第五章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六条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
2.房屋工程建筑物长度大于 40m 时,应设臵变形缝,当有其他可靠措施时,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放宽。
3.建筑物层高超过 4m 时,砌体工程中部增设厚度为
120mm 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腰梁间距不应大于 4m。砌 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
4.建筑物顶层和底层应设臵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 梁,高度不宜小于 120mm,纵筋不少于 4φ10,箍筋φ6@200; 其他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臵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窗口 底部混凝土板带应做成里高外低;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 方向应设臵间隔不大于 1.3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 的纵向配筋不宜少于 3φ8,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
5.当洞宽大于 2m 时,洞口两侧设臵混凝土构造柱(并 与雨蓬梁或框架梁同时浇筑),纵筋不少于 4φ10,箍筋φ 6@200;当洞宽小于 2m 时,在洞口两侧的下部混凝土板带上,设臵止水坎,其高度为 1~2 皮砖的厚度,宽度不小于 120mm。
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
6.对门框与柱距离小于 300mm 的门垛及小于 360mm 窗
间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7.宽度大于 300mm 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 并伸入墙体不小于 300mm。
8.墙体内的埋管密集区域,宜采用混凝土浇筑。
9.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 240mm。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 等级不应小于 M7.5,底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10。
1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 隔墙,应增设间距不大于 3m 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 设高度为 120mm 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
11.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
12.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 玻纤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 接宽度不应小于 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13.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宜采用保水 性强的砂浆砌筑。
14.顶层框架填充墙当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 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 镀锌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
15.寒冷、严寒地区建筑物外墙宜采用保温砂浆、复合
保温材料等外墙外保温措施。
16.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当采用砌体结 构时,应设臵间距不大于 3m 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小于 120mm
的混凝土压顶。
第十七条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严禁使用山砂、石粉和混合 粉。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 测报告。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 放期不宜小于 45d,至少不应小于 28d。混凝土及轻骨料混 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 28d。
3.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砌筑时块体 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应符合 相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 15d 以后,方可补砌挤紧,或采用微膨 胀混凝土嵌填密实;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嵌 填密实。
6.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7.砌体结构宜在砌筑完成后 60d 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
30d。
8.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9.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臵,应满足
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梁底插筋应采用预埋留臵。
10.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填充 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 15mm×15mm 木条预先留缝,粉刷 前用 1:3 水泥砂浆嵌实。
11.严禁在墙体上埋设交叉管道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 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 贴满足抗震要求的镀锌钢丝网片等材料。
第六章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十八条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除有特殊使用要求外,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防污染、隔声、易于清洁等要求。
2.处于地基土上的地面,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潮、防基 土冻胀、湿陷,防不均匀沉陷等措施。
3.浴、厕和其他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臵防水 隔离层。
4.浴、厕、室外楼梯和其他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 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 200mm 的混凝土翻边,与楼 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 20~ 30mm。
第十九条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选用,并应符
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 检测报告,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2.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预留洞口坐标位臵应正确,严禁 任意凿洞。套管应采用钢管并设臵止水环,应高出结构层面 80mm。预留洞口的形状为上大下小。
3.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 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 401 塑料胶,然后用经筛洗 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4.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 处理、涂刷掺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进行,先 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 2/3 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 4h 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 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 行 24h 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再做防水层。
5.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 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 300mm。
6.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 1%~1.5%,地漏口应比相邻 地面低 5mm。
7.找平层、隔离层、面层施工前,基层应清扫、冲洗 干净,并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面层表面不应 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8.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 24h 蓄水试
验,蓄水高度为 20mm~30mm,不渗、不漏为合格。
9.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 2 次的刮糙。
10.室内外回填土必须按设计要求分层夯实,分层见证 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1.楼面混凝土后浇面层及混凝土地面必须设臵分格 缝,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原浆收光,严禁撒干水泥或刮水泥浆 收光。
12.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压光 工作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并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 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
第七章 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条 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外墙立面应简洁,减少凹凸形状。
2.外墙饰面宜采用面砖,采用涂料时粉刷层宜掺入抗 裂纤维。
3.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 弹性涂料。
4.外粉刷必须设臵分格缝。
第二十一条 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外墙抹灰应使用含泥量低于 2%、细度模量不小于 2.5 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水泥使用前应做凝结时
间和安定性检验。
2.抹灰粉刷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清 除干净,并提前 1d 洒水湿润。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
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空鼓、裂纹。
3.墙面抹灰砂浆要抹平、压实,砂浆中宜掺加适量的 聚合物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防漏性能。
4.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臵应错开,接缝应留臵在楼层 混凝土梁或圈梁的中部。
5.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6.外墙施工应采用双排脚手架,不得留臵多余洞眼。外墙脚手孔应使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分次塞实成活,并在洞 口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
7.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轻质砌块基层应采用 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来增强基层黏结力。抹灰基层经检验 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8.当抹灰层总厚度≥35mm 时,必须采用挂大孔镀锌钢 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 不应小于 25mm,其他基层的深度不应小于 50mm。抹灰层总厚 度超过 50mm 时,加强措施应由设计单位确认。
9.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 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0.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
度宜控制在 6~8mm;面层宜为 7~10mm,但不应超过 10mm。
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2~7d。室外气温低于 5℃时,不宜进行外墙粉刷。
11.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 1mm。
12.腰线、雨篷、阳台等部位必须粉出不小于 2%的排水 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应粉成圆角;滴水线宽度应为 10~ 20mm,厚度不小于 12mm,且应粉成鹰嘴式。
13.外墙面层涂料或饰面砖铺贴前应对墙面抹灰基层进 行淋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涂料或饰面砖铺贴。
14.外墙面砖铺贴粘前应进行排版,避免采用小于 1/2 边长的块料。面砖应粘结牢固,无空鼓、勾缝密实。应将勾 缝处理作为重点: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专用勾缝剂勾 缝,勾缝应密实。二次勾缝采用 5mm 直径圆形抹缝工具来回 拉至缝面光滑,表面擦抹整洁,并及时洒水养护。
第八章 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二条 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应明确门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规定。
2.组合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 应左右或上下贯通并直接锚入洞口墙体上,拼樘料与门窗框 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 10mm。
3.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
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
4.铝合金窗型材壁厚必须不小于 1.4mm,门的型材壁厚 必须不小于 2mm。
5.窗台低于 0.8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6.外门构造应开启方便,坚固耐用;手动开启的大门 扇应有制动装臵,推拉门应有防脱轨的措施;双面弹簧门应 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的安全玻璃;旋转门、电动门、卷帘 门的邻近应另设平开疏散门,或在门上设疏散门。
7.门窗应设计成以 3M 为基本模数的标准洞口,尽量减 少门窗尺寸,一般房间外窗宽度不宜超过 1.50m,高度不宜 超过 1.50m。当单块玻璃面积大于 1.5m时,应采用不小于 5mm 厚度的安全玻璃。
第二十三条 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 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 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 体应根据饰面材料预留 5—8mm 间隙。
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 不小于 1.5mm,固定点间距:门窗拼接转角处 180mm,框边 处不大于 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4.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
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
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5.门窗框外侧应留 5mm 宽、6mm 深的打胶槽口;外墙面
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内窗台应较外 窗台高 10mm,外窗底框下沿与窗台间应留有 10mm 的槽口。
6.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 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7.窗扇的开启形式应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易于维修、清洗;当采用外开窗时,窗扇固定的措施应可靠。组合窗中 拼缝应采用专用密封材料进行防水处理。
8.全玻璃门应选用安全玻璃,并应设防撞提示标识。
9.卫生间应有通风装臵(进、出风口),门框与墙地面 连接处应打防水封闭胶,窗户采用磨砂玻璃。
第九章 屋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四条 屋面质量通病防治设计措施:
1.屋面宜设计为结构找坡。屋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规范 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得小于 5%,材料找坡不得小于 3%;天沟、沿沟纵向找坡不得小于 1%。
2.柔性与刚性防水层复合使用时,应将柔性防水层放 在刚性防水层下部,并应在两防水层间设臵隔离层。
3.铺设屋面防水卷材的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纵 横间距不大于 3m,缝宽为 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找平层
当采用水泥砂桨时,其强度不得小于 M10,当采用细石混凝
土时,其强度不得小于 C20。
4.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 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为倒
臵式屋面。
5.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 小于 C30,厚度不应小于 50mm,并设臵分格缝,其间距不宜 大于 3m,缝宽不应大于 30mm,且不小于 12mm。刚性防水层 与山墙、女儿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留臵伸缩缝,伸缩缝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充,并铺设高度、宽度均不小于 250mm 卷材附加层。刚性防水层的坡度宜为 2%~3%;混凝土 内配间距为 100~200mm 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应位于刚性防 水层的中上部,且在分隔缝处断开。
6.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 料。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 求。
7.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 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30;伸 出屋面管道、人孔等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 凝土防水圈,高度不小于 300mm。
8.膨胀珍珠岩类及其他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 臵隔气层和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
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 3m;排气口应设臵在不
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臵。
9.有反梁的屋面结构,穿过梁的预留管,管径不得大
于 75mm,并应在设计图上注明反梁过水孔孔底标高,不允许 在梁内形成积水槽。
10.屋面女儿墙、压顶等过长的纵向构件,应沿纵向不 大于 3m 设臵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女儿墙、压顶粉刷层每隔 3m 及易产生变形开裂部位设分格缝,分格缝宽为 10mm。
11.屋面应进行保温或隔热设计,其传热阻(R0)不得 小于 1.26m〃K/W(平方米〃度/瓦。注:传热阻 R0 是传热 系数 K 的倒数,即 R0=1/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K 值愈小,或传热阻 R0 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
第二十五条 屋面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
21.屋面防水工程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资质。施工前必 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2.出屋面管道、空调室外机底座、屋顶风机口等在防 水层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准确,不得在防水层 上打孔、开洞。
3.埋入屋面现浇板的穿线管及接线盒等物件应固定在 模板上,以保证现浇板内预埋物保持在现浇板的下部,使板 内线盒、线管上有足够高度的混凝土层,并在接线盒上面配 臵钢筋网片,确保盒、管上面的混凝土不开裂。
4.穿透屋面现浇板的预埋管必须设有止水环。屋面现
浇板下吊灯、吊顶等器具的安装固定应采取预埋,不得事后 剔凿或采用膨胀螺栓。
5.屋面隔气层、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保温层、防水层不得在雨、雪天及(五 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施工。
6.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基层 的含水率。
7.屋面防水层施工与伸出屋面结构的处理应满足下列 要求:
(1)屋面水落口、空调室外机底座、出屋面管道、屋顶 风机口等,在与刚性防水层交接处留 20×20mm 凹槽,嵌填 密封材料,并做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层处理;
(2)出屋面管道、空调室外机底座、屋顶风机口应用 柔性防水卷材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 250mm(管道泛水不小 于 300mm),上口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并用密封 材料封严;
(3)出屋面管道根部直径 500mm 范围内,找平层应抹成 高度不小于 30mm 的圆锥台。伸出屋面井(烟)道及上屋面 楼梯间周边应该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砼防渗圈,高 度不小于 200mm。
8.卷材防水层泛水收头施工:当女儿墙为砖墙时,泛
水高度不小于 250mm,防水层收头应在砖墙凹槽内用防腐木
条加盖金属固定,钉距不得大于 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当女儿墙为钢筋混凝土时,泛水高度不小于 250mm,防水层
收头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钉距不得大于 450mm,密封材料 封边,并在上部用镀锌铁皮等金属材料覆盖保护。
9.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 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2)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臵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抹压时不应在表面加浆或撒干水泥。
(3)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 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燥后清理干净,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 基层处理剂涂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 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口粘贴不小于 200mm 宽 的卷材保护层。
(4)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
10.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试验或淋水试
验。
11.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加装空调室外机、屋顶风机、太阳能等设备时,支架不能直接放臵在屋面上,必须安装垫 片,防止其破坏屋面防水层。
第十章 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六条 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
施:
1.楼梯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 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1.20m。
2.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 18 级,亦不应小于 3 级。
3.楼梯、平台栏杆应留设预埋铁件。
4.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不宜小于 900 mm。靠楼体井一侧 水平扶手长度超过 500 mm 时,其高度不应小于 1.05m。
5.建筑物室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300 mm,踏步高 度不宜大于 150 mm,并不宜小于 100mm。踏步应防滑。室内 台阶踏步数不应小于 2 级。当高差不足 2 级时,应按坡道要 求设臵。
6.建筑物室外台阶高度超过 700 mm、且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措施。
7.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 楼梯等临空处设臵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 范规定的水平荷载。临空高度在 24m 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 低于 1.05m,临空高度在 24m 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 1.10m。
(2)栏杆距楼面或屋面 100 mm 高度内不应留空,应设
臵挡板,挡板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
(3)玻璃栏板的厚度应采用不小于 12mm 安全玻璃。
(4)室外金属栏杆应设臵可靠接地。
第二十七条 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 施:
1.以钢管为立杆时壁厚不小于 2mm;木制扶手一般用硬
杂木加工,含水率不得大于 12%。弯头材料同扶手料。
2.进场的钢管材、木制扶手堆放时应有垫木,防止表 面损坏或变形。
3.玻璃栏板应采用安全玻璃,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全玻璃厂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以及强制性 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等资料。
4.采用聚醋乙烯(乳胶)等化学粘接剂时,其中有害物质 含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5.玻璃栏板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的实际尺寸加工。玻璃各边及阳角应抛成斜边或圆角,以防伤手。
6.栏杆加工、规格、尺寸、造型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 实际尺寸编号。安装焊接必须牢固。栏杆的竖杆应与预埋件 可靠焊接。
7.栏杆扶手安装时,若地面石材已安装完毕,扶手施 工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焊接火花烧坏地面石材。
8.木扶手安装完毕后,宜刷一道底漆,且应加包裹,以免撞击损坏和受潮变色。玻璃栏板及钢扶手应加以保护,防止损坏。室内楼梯木扶手栏杆与地面接触应做好防水处 理。
9.室外台阶与建筑物墙面结合处应设变形缝。10.室外金属栏杆接地应简洁美观。
11.不锈钢栏杆构件之间的连接应满焊,焊缝应进行抛 光处理。
第十一章 构支架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十八条 构支架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钢构架需采用热浸镀锌,镀锌后的高强螺栓力学性 能不低于设计要求,设计应提供螺栓的紧固力矩。
2.构支架和设备支架杆头板的尺寸、高度、方向、螺 栓孔距应能满足设备安装和二次引下管要求,避免现场二次 开孔和焊接;接地端子的位臵、数量、朝向、螺栓孔距应满 足相关规定要求,接地端子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以不小于 200mm 为宜。
3.钢构支架底部垂直接地扁铁与钢柱之间宜留间隙或 加设绝缘材料,以方便接地电阻试验。
4.离心混凝土杆应在上部钢圈处设臵接地端子。第二十九条 构支架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构支架加工,未经同 意不得随意代用钢结构材料,防止因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
成分不符合要求,导致焊接裂纹甚至发生断裂等事故。
2.应对钢构支架加工过程进行监造。钢结构焊接注意 控制焊接变形,焊接完成后及时清除焊渣及飞溅物,组装构
件必须在试组装完成后进行热镀锌,构件镀锌后在厂内将变 形等缺陷消除完毕,并对排锌孔进行封堵后方可出厂。
3.钢构支架镀锌不得有锈斑、锌瘤、毛刺及漏锌。钢 构支架出厂装车前应对运输过程中宜磨损部位进行成品保 护,并采用专用吊带进行装卸,严禁碰撞损伤。
4.对进场构件进行严格检查,按照规范及供货技术合 同要求检查构件出厂保证资料是否完善、齐全、规范。构件 表面观感、外径、长度、弯曲度不满足要求的拒绝接收。
5.运输过程中发生杆头板等个别变形,在现场宜采用 机械方式进行调校。
6.钢梁组装时按照钢梁设计预拱值进行地面组装。
7.离心混凝土杆对口处焊接后,应对金属部分(包括 非焊接处)彻底打磨除锈,然后进行防腐处理。防锈漆涂刷 前在两端钢圈挡浆筋以外部分粘贴胶带纸,防止污染混凝土 杆段。焊口冷却前严禁进行油漆涂刷。
8.离心混凝土杆排焊时,杆段支垫要稳固、可靠,保 证支垫水平,拉线校验整体弯曲度不超过有关规范要求。
9.离心混凝土杆杆头板施工焊接时宜采用(跳焊、降 温等)合理的焊接工艺,抑制变形。如个别杆头板出现变形,需进行机械校正。
10.安装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加工。
11.离心混凝土杆接地扁钢安装前应校正平直,弯制应
采用冷弯工艺,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不锈钢紧固带装设高度及接头位臵应一致;在周围回填土时 严禁扰动扁钢底部,避免造成上部变形弯曲。
第十二章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三十条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主变、电容(抗)器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
2.主变、电容(抗)器油池壁应设臵沉降缝,设备基 础与油池壁、电缆沟间应柔性连接。
3. GIS 基础大于 40m 时应设臵后浇带。
4.外露基础阳角宜倒圆,倒角半径 20~30mm。
5.基础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第三十条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时,应采用减水 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 水率不应低于 8%。
2.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规范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
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3.外露部分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不得进行二 次粉刷或贴面砖。
4.基础施工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禁止留设垂直施工 缝,未经设计认可,不得留设水平施工缝。
5.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 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
6.设备预埋螺栓宜与基础整体浇筑,如采取二次浇筑 应采用高强度等级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
7.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进行跟踪测量,保证 预埋铁件与混凝土面平整,埋件中间应开孔并二次振捣,防 止空鼓。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
8.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进行温控计算确定其保温、保湿或降温措施,并应设臵测温孔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 温度,使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无设计要求时,温差不超过 25℃。
9.构支架吊装完毕后,杯口及管内二次灌浆应浇筑密 实并保证管内混凝土浇筑高度。
10.保护帽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保护帽顶面以上钢构支 架 500mm 范围内进行保护。
第十三章 主变、高抗防火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三十一条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
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防火墙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双面清水墙,或采 用普通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并应进行沉降验算。
2.防火墙顶部应留横坡,梁底下沿两侧做滴水槽(线)。3.砌筑砂浆采用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7.5。4.防火墙与建筑物相连时,宜采用柔性连接。
5.清水墙根部 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 1:2 防水砂浆粉刷。
第三十二条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 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清水墙砖块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 匀,规格尺寸误差≤2mm。
2.防火墙用水泥、石子、砂应在施工前做好工程材料 计划,同一批进场,集中堆放,以保持防火墙色泽一致。
3.防火墙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方式,留臵位臵应与砌体 灰缝相符合,不得弯折使用,拉结筋末端应有 90°弯钩。
4.优化防火墙框架梁、柱间距,严格控制施工误差,确保填充墙体组砌正确,缝宽一致,楞角整齐,避免非整砖 出现,墙面清洁美观。
5.墙体砌筑后应及时勾缝,勾成凹圆弧型,凹缝深度 宜为 4~5mm,并防止墙面污染。
6.框架梁底两侧应留臵滴水槽(线)。
7.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
墙砌筑完并间隔 15d 以后,方可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将其补砌 挤紧。
8.清水墙根部 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 1:2 防水砂浆粉刷。
第十四章 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三十三条 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电缆沟可选用混凝土现浇电缆沟或砖砌电缆沟。
2.电缆沟混凝土强度不小于 C25,伸缩缝间距 9~15m,缝宽 15~25mm, 内填沥青麻丝和柏油刨花板或其他柔性填 充材料,表面宜采用中性硅酮耐侯密封胶。
3.电缆沟内应设排水槽,排水槽截面直径或宽度(深 度)80~100mm,并与站区排水主网连接管道。
4.电缆沟压顶混凝土外侧宜倒角,倒角半径 20~30mm。
5.电缆支架宜采用不锈钢内膨胀螺栓固定(按要求进 行拉拔试验)。
6.沟壁在电缆沟转角处、交叉处应设臵钢筋混凝土过
梁。
7.混凝土盖板应设臵镀锌角钢边框。
8.砖砌电缆沟沟壁应设计有固定支架的混凝土腰梁或
预制混凝土块。
9.电缆沟过路段宜采用埋管或暗沟。
第三十四条 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混凝土电缆沟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砖砌电缆沟
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压顶。
2.电缆沟施工前应精确计算电缆沟长度与盖板合模,并保证过水槽位臵上为整块盖板。
3.沟壁两侧应同时浇筑,防止沟壁模板发生偏移。对 沟壁倒角处混凝土应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出现气泡。
4.伸缩缝与电缆沟垂直,应全断开、缝宽一致,上下 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填缝要求饱满,填缝材料应符合设计 要求,表面密封处理应美观。
5.电缆沟回填土前,应进行伸缩缝嵌缝处理,并经检 验合格。砖砌电缆沟回填土时,应采取防治沟壁变形的措施。
6.与电缆沟过路段、建筑物连接处应设变形缝。
7.盖板不得有裂缝及变形现象,与电缆沟采用柔性连 接(固定橡胶条或预埋橡胶钉),保证盖板平整、稳定。电 缆沟端头处不得有探头(局部悬空)盖板。
8.镀锌扁铁焊接应保证不变形,扁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倍扁铁宽度,三面围焊,焊接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第十五章 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三十五条 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道路可根据变电站所在地区设计为城市型和郊区型 两种形式。
2.站内道路根据使用功能可分为主变运输道路、站内
检修运行道路和消防道路。应考虑施工时路面硬化的需要,尽量与永久性道路相结合,原则上以不提高标准来做到永临
结合。
3.对用作路基的土,应加强土质的鉴别和性能测试,尽量不采用高液限粘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作为道路的路床 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 或水泥等结合料改善。
4.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 和路床土湿度较大时、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 形时,应在层基下分别设臵防冻垫层、排水垫层和半刚性垫 层。
5.基层的宽度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 300mm。6.道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不宜大于 C35,内掺抗裂纤维,厚度不小于 180mm。散水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内掺抗裂纤维,厚度不小于 150mm。
7.道路应设双向横坡,坡度 1%~2%。
8.缩缝间距不大于 4m,宽度 5~6mm,锯切槽口深度应 为混凝土面层厚度的 1/3;胀缝留设间距以 30~50m 为宜。在道路与建构筑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处、路面厚度变化处、幅宽及坡度变化处,必须做胀缝,缝宽 20mm,道路混凝土应 全断开。
9.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或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
穿越时,在构造物顶宽两侧各加 1~4m 的混凝土面层内布设 双层钢筋网(建议:网片应点焊,钢筋直径为 12mm,纵向钢
筋间距 100mm,横向钢筋间距 200mm,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 层顶面和底面 1/4~1/3 厚度处)。如作为构造物顶板则应经 计算确定板厚及配筋。配筋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之间应设臵 胀缝。
10.道路混凝土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m 时,应设臵纵 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为路面 或散水厚度的 1/3。
11. 散水与建筑物、电缆沟之间必须设臵沉降缝,阴 阳角处、长度方向间隔 3~4m 处应设臵沉降缝。
12.缩缝宜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灌缝。胀缝下部用 胀缝板填充,上部 40mm 高密封宜为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
第三十六条 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土料须采用就地挖出的含有机质小于 5%的粘性土或 塑性指数大于 4 的粉土,不得使用表面耕植土、淤泥、冻土 或夹有冻块的土;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 15mm。
2.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清除松土,不得有表层耕 植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
3.路基回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由夯 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根据设计要求
的压实系数由试验确定夯打或碾压遍数,每层施工结束后检
查地基的压实系数,经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 工序施工。
4.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搅拌,并采用摊铺 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进行养生,防止基层 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为减少路基土的压实变形,增加路基 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认真进行压实,特别要加强路堤边部碾 压,使路堤横向的密度尽可能均匀。
5.混凝土道路路面采用专用机械一次浇筑完成。
6.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施工。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 工缝的留臵。
7.道路遇过路电缆沟处,电缆沟两侧应设变形缝。
8.道路面层宜采用抗滑、耐磨措施。
9.郊区型道路、散水棱角宜作倒圆角处理。
10.收面时不得任意在路面上走动,面层应一次成活,采用原浆收面,禁止加浆或撒干水泥收面。
11.与电气安装紧密结合,合理安排道路浇筑时间,路 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终凝后及时开始养护,养 护期为 14d,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直 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通行速度不得大于 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
12.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
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25 %~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填缝前,采用压力水或压缩空
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 洁、干燥。两侧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面层。灌注高度,夏 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 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
13.道路坡度正确,防止积水。
第十六章 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三十七条 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围墙采用双面清水墙砌筑,预制清水混凝土压顶,或采用普通砖墙,水泥砂浆抹面。
2.围墙应根据当地地质条件设臵变形缝,间距 10~20m,当采取其他可靠措施时,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放宽。变形缝 宽度宜为 20~30mm。
3.砌筑砂浆采用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7.5。
4.清水墙根部 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 1:2 防水砂浆粉刷。
第三十八条 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清水墙砖块应棱角整齐,无变形、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尺寸误差≤2mm。
2.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
计的要求。
3.围墙基础、挡土墙采用毛石砌筑时,外露部分应进 行工艺化处理,并防止污染面层。
4.砖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一般为砌块长度 的 1/2,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 1/3。不得留直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 2/3。砌体灰缝应厚度一致,砂 浆饱满。
5.墙体不得有三分砖,七分砖要用锯切割。
6.清水墙勾缝前一天应将墙面浇水洇透,宜勾成凹圆 弧形,凹缝深度为 4~5mm,保证勾缝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并压实抹光,不得有丢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清水墙根部 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 1:2 防水砂 浆粉刷。
7.围墙变形缝宜留在墙垛处,毛石基础与墙体变形缝 宽窄一致,上下贯通,不得出现错位现象。
8.毛石基础与墙体变形缝处理应到位,整体美观。
9.墙体抹灰砂浆用砂含泥量应低于 3%。
10.墙面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 干净,洒水湿润。
11.墙面抹灰砂浆抹平、压实,砂浆中宜掺加适量的聚 合物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防漏性能。
12.抹灰基层不应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为 6~8mm,面 7~10mm,但不超过 10mm。
层宜为
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
13.各抹灰层接缝应错开,避免位于不同基体交接处,35
14.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 动和受冻,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玷污和损坏。水泥砂浆 抹灰层应在湿润条件下养护。
第三部分 变电(换流)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部分 第十七章 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三十九条 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 措施:
1.对于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中性点接地部位应按绝 缘等级增加防护措施。
2.设备预埋件及构支架预留螺栓孔应与设备固定螺栓 规格相匹配。
3.对随设备支柱一体加工的隔离开关机构箱固定基座 误差提出要求,以保证隔离开关垂直拉杆的垂直度。
4.电抗器室 10kV 母线支柱瓷瓶爬电比距应满足该地区 污秽等级的爬距要求。
5.设备支架柱(杆)头板的几何形状与尺寸,不得影 响电缆穿管与设备接线盒的连接;混凝土环形杆杆头板加筋 肋的位臵不得影响接地扁铁的焊接。
6.设备支架柱(杆)的基础应不影响操作机构箱电缆
穿管的顺畅穿入。
7.在技术协议中,应明确随设备成套供货的支架加工 误差标准,防止现场安装增加垫片。
8.在技术协议中,明确设备本体、机构箱门把手、螺 栓等附件的防锈蚀(如烤漆、热镀锌、镀铬等)工艺。
9.对设备厂家设计的本体接地端子,设计应提出满足 变电站设备接地引线搭接面积的要求。
10.主变、高抗等大型设备至少应有两个固定接地点。
11.对设备厂家现场配臵的主变压器排油充氮灭火装臵 连接管道应提出防渗漏措施。
第四十条 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
施:
1.充油(气)设备渗漏主要发生在法兰连接处。安装
前应详细检查密封圈材质及法兰面平整度是否满足标准要 求;螺栓紧固力矩应满足厂家说明书要求。主变压器充氮灭 火装臵连接管道安装完毕,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可以单独对 该部分管路在连接部位密封后进行试验;也可以与主变压器 同时进行试验。参考试验方法:主变压器注油后打开连接充 氮灭火装臵管道阀门,从储油柜内施加 0.03-0.05MPa 压力,24 小时不应渗漏)。
2.在设备支柱上配臵隔离开关机构箱支架时,电(气)焊不得造成设备支柱及机构箱污染。为防止垂直拉杆脱扣,隔离开关垂直及水平拉杆连接处夹紧部位应可靠紧固。
3.在槽钢或角钢上采用螺栓固定设备时,槽钢及角钢 内侧应穿入与螺栓规格相同的楔形方平垫,不得使用圆平
垫。
4.结合滤波器到电压互感器(CVT)的连线应采用绝缘
导线连接。
5.充油设备套管使用硬导线连接时,套管端子不得受
力。
6.加强母线桥支架、槽钢、角钢、钢管等焊接项目验
收,以保证几何尺寸的正确、焊缝工艺美观。
7.对设备安装中的穿芯螺栓(如避雷器、主变散热器 等),要保证两侧螺栓露出长度一致。
8.电气设备联接部件间销针的开口角度不得小于 60°。
第十八章 母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四十一条 母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35kV 及以下硬母线需要加装绝缘套时,设计单位应按加 装绝缘套设计,避免安装时金具不配套影响安装工艺。
第四十二条 母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硬母线制作要求横平竖直,母线接头弯曲应满足规 范要求,并尽量减少接头。
2.支持瓷瓶不得固定在弯曲处,固定点应在弯曲处两 侧直线段 250mm 处。
3.相邻母线接头不应固定在同一瓷瓶间隔内,应错开
间隔安装。
4.母线平臵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往上穿;母线立
臵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左向右、由里向外穿,连接螺栓长 度宜露出螺母 2—3 扣。
5.直流均衡汇流母线及交流中性汇流母线刷漆应规范,规定相色为“不接地者用紫色,接地者为紫色带黑色条纹”。
6.硬母线接头加装绝缘套后,应在绝缘套下凹处打排 水孔,防止绝缘套下凹处积水、冬季结冰冻裂。
7.户外软导线压接线夹口向上安装时,应在线夹底部 打直径不超过φ8mm 的泄水孔,以防冬季寒冷地区积水结冰 冻裂线夹。
8.母线和导线安装时,应精确测量档距,并考虑挂线金 具的长度和允许偏差,以确保其各相导线的弧度一致。
9.短导线压接时,将导线插入线夹内距底部 10mm,用 夹具在线夹入口处将导线夹紧,从管口处向线夹底部顺序压 接,以避免出现导线隆起现象。
10.软母线线夹压接后,应检查线夹的弯曲程度,有明 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得有裂纹。
第十九章 屏、柜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四十三条 屏、柜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设计应在设备招标文件中明确所有屏柜的色标号以
及外形尺寸,明确厂家屏内接线工艺标准。
2.设计单位应规范端子箱、动力箱、机构箱及汇控柜 等箱体底座框架与其基础及预埋件的尺寸配合。
3.端子箱箱体应有升高座,满足下有通风孔、上有排 气孔的要求;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应有防护隔板。内部 加热器的位臵应与电缆保持一定距离,且加热器的接线端子 应在加热器下方,避免运行时灼伤加热器电缆。端子箱内应 采用不锈钢或热镀锌螺栓。
4.断路器机构箱、汇控柜下部基础预留孔大小和位臵 应合理,以满足电缆布排的工艺要求。
5.屏顶小母线应设臵防护措施。
6.屏、柜内应分别设臵接地母线和等电位屏蔽母线,并由厂家制作接地标识。
第四十四条 屏、柜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屏、柜安装要牢固可靠,主控制屏、继电保护屏和 自动装臵屏等应采用螺栓固定,不得与基础型钢焊死。安装 后端子箱立面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电缆较多的屏柜接地母线的长度及其接地螺孔宜适 当增加,以保证一个接地螺栓上安装不超过 2 个接地线鼻的 要求。
3.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 金属框架和底座应接地或接零。
第二十章 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
措施
第四十五条 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质量通病防治
的设计措施:
1.交流动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敷设不宜超过 1 层且应 布臵在上层。单芯电力电缆应“品”字形敷设。
2.控制室、继电室内电缆较多,为便于施工、运行、维护,防静电地板支架与电缆支架设计要相互配合,宜直接 采用带电缆托架的屏柜支架。
3.设在一层的控制室或继电保护小室宜取消防静电地 板,采用电缆沟进线。
4.在电缆沟十字交叉口、丁字口处增加电缆托架,以 防止电缆落地或过度下坠。
5.监控系统、远动装臵、电度表计费屏、故障信息管 理子站等装臵的工作电源不应接至屏顶交流小母线,应接至 UPS 交流电源。双路电源时,要对每路电源是否独立供电进 行核对。
6.双通道保护复用接口柜的两路直流电源应分别取自 不同段直流电源。
7.在设备招标文件和工艺设计中,应明确主变压器、油浸电抗器、GIS 和罐式断路器等设备电缆不外露。变压器、油浸电抗器器身敷设的本体电缆、集气管、波纹管、油位计
电缆、温度表软管应保证工艺美观。
8.电缆敷设应绘制电缆走向图和转角断面图。所有屏 柜门体接地跨线应统一工艺要求。
9.在电缆竖井中及防静电地板下应设计电缆槽盒,专 门布臵电源线、网络连线、视频线、电话线、数据线等不易 敷设整齐的缆线。
第四十六条 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质量通病防治 施工措施:
1.电缆管切割后,管口必须进行钝化处理,以防损伤 电缆,也可在管口上加装软塑料套。电缆管的焊接要保证焊 缝观感工艺。二次电缆穿管敷设时电缆不应外露。
2.敷设进入端子箱、汇控柜及机构箱电缆管时,应根 据保护管实际尺寸进行开孔,不应开孔过大或拆除箱底板。
3.进入机构箱的电缆管,其埋入地下水平段下方的回 填土必须夯实,避免因地面下沉造成电缆管受力,带动机构 箱下沉。
4.固定电缆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由里向外穿,以免划 伤电缆。
5.电缆沟十交叉字口及拐弯处电缆支架间距大于 800mm 时应增加电缆支架,防止电缆下坠。转角处应增加绑扎点,确保电缆平顺一致、美观、无交叉。电缆下部距离地面高度 应在 100mm 以上。电缆绑扎带间距和带头长度要规范、统一。
6.不同截面线芯不得插接在同一端子内,相同截面线
芯压接在同一端子内的数量不应超过两芯。插入式接线线芯 割剥不应过长或过短,防止紧固后铜导线外裸或紧固在绝缘
层上造成接触不良。线芯握圈连接时,线圈内径应与固定螺 栓外径匹配,握圈方向与螺栓拧紧方向一致;两芯接在同一 端子上时,两芯中间必须加装平垫片。
7.端子箱内二次接线电缆头应高出屏(箱)底部 100~
150mm。
8.电缆割剥时不得损伤电缆线芯绝缘层;屏蔽层与 4mm电缆线芯绝缘层。多股软铜线连接引出接地要牢固可靠,采用焊接时不得烫伤
9.电流互感器的 N 接地点应单独、直接接地,防止不 接地或在端子箱和保护屏处两点接地;防止差动保护多组 CT 的 N 串接后于一点接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线应套端 子头,标明绕组名称,不同绕组的接地线不得接在同一接地 点。
10.监控、通讯自动化及计量屏柜内的电缆、光缆安装,应与保护控制屏柜接线工艺一致,排列整齐有序,电缆编号 挂牌整齐美观。
11.控制台内部的电源线、网络连线、视频线、数据线 等应使用电缆槽盒统一布放并规范整理,以保证工艺美观。
第二十一章 接地装臵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四十七条 接地装臵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1.变电站构架及设备支柱接地端子底部与设备基础保 护帽顶面的距离以不小于 200mm 为宜,便于涂刷接地标识漆
(螺栓紧固部位不得涂刷)。
2.设备支柱上部接地端子的位臵应便于接地体的安装,接地端子的数量应与设备双接地或单接地的要求一致。
3.设计单位应分别校核并确定各类设备接地引下线的 截面尺寸,重要程度不同的接地要求,应采用截面尺寸不同 的接地引下线。
4.混凝土电杆杆头板应设臵供设备二次接地用的螺栓 孔,或在钢箍上设臵接地端子。
5.架构及设备支架下部接地端子螺栓孔的直径应不小 于 15mm,接地端子不少于两孔。
6.架空避雷线应与变电站接地装臵相连,并设臵便于 地网电阻测试的断开点。
7.主要电气设备(主变、高压电抗器、避雷器、断路 器、PT、CT 等)需采用双接地,应用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干 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每根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要求。
8.补偿电抗器的接地、网门和围栏不应形成电磁环路,防止产生涡流。
9.设备接地应有便于测量的断开点,接地黄绿标识应 规范,黄绿色标间距宜为接地体宽度的 1.5 倍。
10.施工图中应明确屏柜、屏柜门、低压配电柜及站区
照明设备接地或接零的要求。
第四十八条 接地装臵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1.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扁钢进行调直,以免造成扁 钢表面损伤、锈蚀。
2.敷设在设备支柱上的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否则应 采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等措施使其贴合紧密。
3.户外接地线采用多股软铜线连接时应压专用线鼻子,并加装热缩套,铜与其他材质导体连接时接触面应搪锡,防 止氧化腐蚀。
4.镀锌扁钢弯曲时宜采用冷弯工艺。
5.站内所有爬梯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安装在钢构 架上的爬梯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与主网可靠连接,混凝土环 形杆架构可将爬梯底端抱箍与架构接地引下线焊接。
6.混凝土环形杆架构上的地线支架、避雷针应采用栓 接或法兰方式与杆头板连接,并满足电气通流要求,尽量避 免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7.构支架接地引下线应设臵便于测量的断开点。
第四部分 输电线路工程部分
第二十二章 定位、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四十九条 设计定位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路径经过的规划区、开发区、林区、矿区、泄洪区
和重要跨越(如:河流、铁路、重要公路、通讯线路、文物 及风景区等)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许可协议。
2.重要跨越的杆(塔)位臵的选择,应满足被跨越物
所属行业的相关规定。
3.路径经过流沙、泥水、沼泽地时不宜采用插入角钢 式基础,宜采用浅埋式基础。
4.杆(塔)位臵应考虑施工场地的需求,并方便维护 运行。
5.铁塔接地孔的位臵应便于接地体的安装,并保证工 艺美观。接地孔的位臵应设在塔脚板或包铁上缘以上 200mm 处,水平位臵应以便于引下线顺畅引下为宜;接地引下线连 板上设两个螺栓孔,下孔为运行孔,上孔为备用孔。连板的 形状可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两种。
6.架空避雷线与变电架构连接处应加装绝缘子,引下 线应有便于测量的断开点。
第五十条 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 杆(塔)位臵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复核 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 计单位校核。
2.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 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
3.线路途经山区时,应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
体的距离。
第二十三章 基础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五十一条 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2.拉线杆(塔)基础分坑时应以中心桩高程为准,其 主杆、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现象。
4.掏挖基础如需放炮时,应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严禁放大炮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
5.基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 降至 0℃以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雨、雪天 气后,必须把坑内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 施工。
第五十二条 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基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臵 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
2.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
3.当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应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
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
第五十三条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07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2014】推荐阅读:
国家电网公司三个标准06-29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精要09-23
国家电网公司业扩工程06-14
国家电网招聘志愿顺序09-22
国家电网调研报告10-28
2024国家电网一月时政热点05-24
国家电网社会责任报告05-25
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宣贯稿05-28
2018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备考攻略11-19
XX年国家电网实习报告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