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精选13篇)
第一条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9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分为一等、二等。其中,一等每人每年资助2500元,二等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
第三条
国家助学金资助名额以云南省教育厅当年下达指标为准。学校据此结合各学院学生人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综合其他相关情况,等额向各学院下达指标。
第四条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含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无不良嗜好。第五条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不能申请国家助学金:
1、同一学年内获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的。
2、无故不缴纳学费或住宿费的。第六条
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审。第七条
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第八条
国家助学金的申请与评审:
1、学生本人自愿申请,并填写《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见附表)。
2、辅导员或班主任审查后向学院推荐。
3、学院审核,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
4、学校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审议,公示无异议后于每年11月15日前报云南省教育厅。
第九条
国家助学金原则上按月发放,一年中除七、八两月外,以十个月计发。其中,每年九月至评审结束当月的一次性发放,其后按月发放。
第十条
有关部门和学院在审查学生申请时,要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各类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社会捐赠一并考虑,在公平实效中突出效率,切实发挥各类助困资金的帮扶效益。
第十一条
有关部门和学院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国家助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学生资助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近日,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简称《办法》) 。这是我国政府加大力度推广高效照明产品, 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又一重要举措。
财政补贴重点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它低效照明产品, 主要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 (T8、T5型) 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 半导体 (LED) 照明产品, 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国家采取间接补贴方式进行推广, 即统一招标确定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企业及协议供货价格, 财政补贴资金补给中标企业, 再由中标企业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给终端用户, 最终受益人是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办法》规定, 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 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 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给予补贴。中标企业提供的高效照明产品必须保证质量达到照明产品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在产品外包装和本体上印制“政府补贴、绿照工程”字样。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分批下达高效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任务, 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组织中标企业落实推广任务, 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只, 可节电290亿千瓦时,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00万吨。
关键词:《国家旅游局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性质;基本原则;证据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53-01
一、《办法》的性质
国家旅游局研究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5年4月6日下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并正式施行,在5月14日旅游局发出了“关于修改《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该通知修改的内容包括把文件名修改为《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并修改了原《办法》中的两条内容。
(一)《办法》是否属于规章。
从形式上看,我们首先可能会判断该《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因为国家旅游局属于国务院的一个直属机构,根据《立法法》第八十条第一款规定“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作为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国家旅游局具有颁布规章的权力。然而该《办法》是否属于规章不能仅从其形式上判断,而要从其实质要求、程序要求上综合判断。同样是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部门规章应当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第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合法的部门规章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部门规章要经过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其次是对公布该规章的程序要求,要求公布该规章需要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依照法律规定来分析,不能看出该《办法》是否经过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其次该《办法》不是以旅游局长签署命令的形式公布的,而是以国家旅游局的名义在国家旅游局的网站上公布的,若是作为规章,其公布的程序也存在问题。由此,我们有理由质疑其并非是一个部门规章。
(二)《办法》是否属于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在《立法法》等法律缺乏对其应有的规范,而在实践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规范性文件”是法律中经常出现但又并不局限于法律领域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具有规范性(即规定权利和义务)的、适用于不特定对象的各种文件。在非法律领域,“规范性文件”主要被用来指对某一群体具有纪律约束力的文件。规范性文件的名称繁多,例如:法、条例、办法、规定等,旅游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有权发布规范性文件。所以从该《办法》的名称和颁发机构来看,其具有一个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但是,通过该《办法》的内容来看,可以知道《办法》的实施是以记录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方式并予以公布,甚至可能对不文明游客的信用系统产生影响,同时对游客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做法可以说是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一种处罚,而如何定义这种处罚又是一个问题。《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法律和行政法规新创设的行政处罚主要有劳动教养、通报批评、强制履行兵役、驱逐出境、撤销注册商标、注销城市户口等。警告是指国家对行政违法人员的告诫和谴责,警告的目的是形成社会舆论压力从而使被处罚者认识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但是警告的行政处罚并未对违法人员产生财产等实体权利的影响。而《办法》中的处罚已经不限于对其告诫和谴责,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记录将会涉及到游客的实体权利,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其不文明行为被通报后,可能降低银行贷款信用,影响其贷款。
对于规范性文件,在《行政处罚法》第十四条规定:“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可见该《办法》若作为一个规范性文件是不能设定新的处罚方式的。所以该《办法》的性质不属于规范性文件。
通过上述分析,该《办法》的性质不够清晰,我认为应把《办法》归入规章更为合法、合理。规章的效力要比规范性文件高,并且对于规章在《立法法》等法律中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对于规范性文件则缺失相关的规定。对于设定新的处罚种类也将有合法的解释。以规章的形式颁布更加表现出国家对提倡游客文明旅游的重视。若要定性《办法》为规章,还需要避免在上文中提到的实体和程序上的疏漏,完善制定程序,完善其内容。
二、《办法》相关内容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
我国行政处罚领域应该存在一事不再罚原则。一事指符合一个行政违法构成要件的行为;不再罚指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行政主体只能给予一个和一次处罚。例如《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便是对一事不再罚的体现。在《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游客不文明行为”是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等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说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被记录以前已经受到了行政处罚,再次,被记录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类似于受到羞辱罚的处罚,本人认为是对其第二次处罚,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以上是本人对《办法》的几点法律思考。《办法》的公布实施,在监督游客行为,保护景区环境、提高公民素质方面有积极影响。《办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能够完善,杜绝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能充分保护相对人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黄金荣.“规范性文件”的法律界定及其效力[J].法学,2014年第7期
[2]朱新力.论一事不再罚原则[J].法学,2011年第11期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帮助我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国办发[1999]58号)和《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国办发明电[2000]27号)、教育部内部明电(2000)教电7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暂行实施办法。
第二条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由国家商业银行向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发放贷款,无须担保,并由国家财政贴息50%。本项贷款我校确定由中国工商银行承办。
第三条凡在我校就读,家庭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均可申请此项贷款(称作借款人),贷款人是中国工商银行。
第四条国家助学贷款按用途可分为学费贷款和生活费贷款。学费贷款用于借款人支付学费,生活费贷款用于借款人支付日常基本生活费用。借款人应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借款。
第五条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商业贷款,纳入国家正常贷款管理。
第二章贷款的条件、额度
第六条在校大学生申请信用助学贷款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提供入学通知书或学生证;
(二)具有永久居留身份证;
(三)学习努力,品德优良;
(四)本、专科学生的贷款介绍人由学校负责助学贷款的部门指定,见证人由院系学生工作秘书、班主任或教师担任,研究生参照相应办法执行。
第七条每个学生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学费(按学校收费标准确定)和生活费(参照广州市基本生活费标准)的总和。
第三章贷款的申请、审批
第八条学生提出申请,填写《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附上本人的身份证和学生证(或入学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并提供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学生所在院系初审,学校审核确定,工商银行审查确认。
第十条学生与工商银行签定借贷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码、有效联系方式。
第十一条办理助学贷款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九、十月份。
第四章贷款的发放
第十二条借款的学生在工商银行开立活期储蓄帐户。
第十三条学费贷款由银行直接划入学校指定的学费收款帐号。
第十四条生活费贷款原则上每年按十个月逐月平均发放(二月和八月不发放贷款),每月5日前划入贷款人开立的活期储蓄帐户。
第五章贷款的终止、变更
第十五条借款学生的贷款确定后,在贷款期限内保持不变。借款人如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可申请终止或增加、减少贷款。
第十六条借款人有以下之一情形者,学校和银行可终止其贷款:
(一)违反国家的法律,受到制裁,或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受到记过以上处分者;
(二)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者。
第十七条学生休学、试读期间不提供贷款。休学期满复学或试读成功转入正式学籍可重新申请贷款。
第六章贷款的归还
第十八条助学贷款的期限视就读时间而定,全部贷款应在毕业(离校)后的四年内还清。贷款的专科学生毕业当年继续读本科或本科学生毕业当年继续读研究生或第二学位的,在读期间的贷款期限相应延长,贷款本息在最后学位毕业后四年内还清。四年后归还贷款的,国家不再给予贴息,并按银行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九条借款学生毕业或因转学、退学、被开除(勒退)等到原因离校时,必须与工商银行签定还款确认书,确定还款方式和还款时间,并保证按合同归还(不签合同的学校不予办理离校手续)。
第二十条出国留学、定居者,必须还清贷款,方予以办理手续。
第二十一条助学贷款采用灵活的偿还方式,可一次或分次或提前归还。如借款人未按合同偿还贷款,银行可向其发出催收通知,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并计收罚金。
第二十二条借款人毕业(离校)后到异地者,可采取通过异地工商银行分支机构汇款到贷款机构的方式归还贷款,也可与工作所在地工商银行分支机构协商办理贷款转移手续。
第二十三条借款人毕业(离校)后,须及时将其工作去向、变动地址、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等)通知银行。
第二十四条借款人蓄意逃避银行债务,不按承诺书的要求向银行提供其工作变动情况和联系地址,致使贷款形成风险的,银行可采取债权保护措施,依照法律途径和程序,向借款人追回贷款,必要时可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有与工商银行规定不一致的,由学校与工商银行参照有关精神,协商解决。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所涉及本、专科学生的工作由学生处负责组织实施,研究生由研究生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本暂行实施办法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暨 南 大 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教[2007]92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有关精神,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校)。
第三条第三条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央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名额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名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校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和生源结构等因素确定。在分配国家助学金名额时,对民族院校、以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予以适当倾斜。
第四条第四条 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地方所属高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国家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超出中央核定总额部分的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章 资助标准与申请条件
第五条第五条 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中央高校国家助学金分档及具体标准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国家助学金分档及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六条第六条 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第三章 名额分配与预算下达
第七条第七条 每年5月底前,中央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国家确定的有关原则和本办法第三条、第五条的规定,提出所属高校国家助学金名额分配建议方案,报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委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中央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国家助学金名额分配建议方案进行审核。
第八条第八条 每年7月31日前,财政部、教育部结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意见,将国家助学金分配名额和预算下达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教育部门。
第九条第九条 每年9月1日前,中央主管部门和省以下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将国家助学金预算下达所属各高校。
第四章 申请与评审
第十条第十条 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国家助学金申请与评审工作由高校组织实施。高校要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评审办法,并报中央主管部门或省级教育部门备案。高校在开展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中,要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学生予以适当倾斜。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每年9月30日前,学生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见附表)。
在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结合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情况,组织评审,提出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初步名单及资助档次,报学校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后,于每年11月15日前,将本校当年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落实情况按隶属关系报至中央主管部门或省级教育部门备案。
第五章 助学金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高校应按月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地方财政部门应按有关规定落实所负担的资金,及时拨付,加强管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各高校应切实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和高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国家助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央高校提取的具体比例由财政部商中央主管部门确定,地方高校提取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办学、举办者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其招收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申请条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具体评审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评审管理办法时,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学费标准、招生录取分数、一次性就业率、学科专业设置等因素。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5])75号)同时废止。
财教[2007]90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
为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有关精神,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附件: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校)。
第三条 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中央高校国家奖学金的名额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国家奖学金的名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校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专科生人数等因素确定。在分配国家奖学金名额时,对办学水平较高的高校、以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予以适当倾斜。第二章 奖励标准与基本条件
第四条 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第五条 国家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第三章 名额分配与预算下达
第六条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当年国家奖学金的总人数,按照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于每年5月底前,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国家奖学金名额分配建议方案,报财政部、教育部审批。
第七条 每年7月31日前,财政部、教育部将国家奖学金分配名额和预算下达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教育部门。
每年9月1日前,中央主管部门和省及省以下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将国家奖学金名额和预算下达所属各高校。第四章 评审
第八条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实行等额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九条 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为高校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学生。
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十条 高校要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评审办法,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评审工作,提出本校当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报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审定后,在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每年10月31日前,中央高校将评审结果报中央主管部门,地方高校将评审结果逐级报至省级教育部门。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教育部审批。教育部于每年11月15日前批复并公告。第五章 奖学金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 高校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三条 各高校要切实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和高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国家奖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办法时,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质量、学费标准、招生录取分数、一次性就业率、学科专业设置等因素。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规定和要求, 为加快节能低碳技术进步和推广普及, 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 促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并于近日发布了《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科研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边缘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实施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及国家基金培育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及国家基金培育项目面向国家和广东省科技创新规划,以及人才战略目标,通过在若干优先发展领域的有限主攻方向上,组织、培育和建设优秀学术群体,集聚核心创新资源。通过建设,创新团队具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争取获得广东省基础研究团队和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第二章 申请与评审
第三条 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及国家基金培育项目类别设A、B、C三类,申请的基本条件为:
1、A类(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A类创新团队应以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为依托,有相对集中且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问题,在主攻研究方向上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并已经取得突出的科研业绩;项目负责人应为本校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知名度,具有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团队核心成员3—5名,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团队成员中自然科学类近三年至少主持承担5项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或累计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25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近三年至少主持承担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累计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50万元以上。
2、B类(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B类创新团队应以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为依托,优先扶持边缘与新兴交叉学科。项目负责人应为本校学科带头人,在主攻研究方向上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具有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团队核心成员3—5名,原则上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其中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创新团队成员中自然科学类近三年至少主持承担3项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或累计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2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近三年至少主持承担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累计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30万元以上。
3、C类(国家基金培育项目)
国家基金培育项目旨在鼓励我校教师、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基金,以高层次科研项目带动学校科研的整体发展。对于未曾获国家基金资助的项目申请人,学校将择优进行资助与培育,支持其继续申报国家基金。C类项目的申报条件为:自然科学类申请人须在近三年内申请两次以上国家基金、且未获得立项,人文社科类申请人须以主持人身份获得过省部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在研的校内基金项目主持人不得申请。本基金为引导性基金,原则上不作重复资助,每人只限一次获得资助。
第四条 申请人按照各汕头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及国家基金培育项目申请通知的要求,填写《汕头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A类或B 类)或《汕头大学国家基金培育项目申请书》(C类),在通知规定的期限内通过依托单位向科研处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人应当充分说明申请资助项目研究内容对于获得其它后续资助的意义,并且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核心成员均视为申请人,申请人及所有团队成员只能申请或参加一个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申报,且其核心成员不得再申请国家基金培育项目。
第五条 科研处自资助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符合本管理办法规定的,予以受理。不符合本管理办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不予受理。
第六条 对已受理的项目申请,科研处在科研委员会指导下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书面通讯评议,科研委员会根据本管理办法的规定和专家评审组提出的评审意见,对初选立项名单进行答辩审议,以投票方式提出最终立项名单,同时提出建议资助额度,报请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并确认,确认后的名单由科研处发文公布。
第七条 批准立项的项目申请人在立项公布后的15个工作日内,按照评审意见和批准的资助额度向科研处提交项目计划书。申请人可依据评审意见和批准的资助额度对已提交的申请书内容进行调整,但不得变更预期成果形式或降低预期成果数量。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A类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专项经费自然科学类每年15万元,人文社科类每年9万元,周期三年,滚动支持;B类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专项经费自然科学类每年10万元,人文社科类每年6万元,周期三年,滚动支持;C类培育项目经费自然科学类3万元,人文社科类2万元,一次核定,分拨款。
该经费主要用于团队运行费和团队成员的科研经费,由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严格掌握。团队的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团队培育过程中必需的费用,如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和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费、材料费、科研业务费等,原则上不能用于购置通讯、影像设备及其它大型仪器设备,也不能用于开支招待费、电话费等。
第九条 本基金项目经费不提取管理费,也不得提取劳务酬金。创新团队及国家基金培育项目管理工作中,涉及项目组织、评审、实施管理、评估等而产生的费用,在汕头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或国家基金培育项目直接列支。
第四章 考核与管理
第十条 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每年11 月 30 日之前应向科研处提交上建设进展报告,接受考核,对建设进展不力的团队,学校有权终止。国家基金培育项目研究周期为两年,每年11 月 30 日之前应向科研处提交上进展报告,接受考核。
第十一条 在建设期内,各类项目的考核指标为: A类:
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成员,1)至少申请到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4项、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不少于300万元;或申请到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6项或广东省基础研究团队项目、国家级重点以上项目1项,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不少于200万元;2)作为通讯作者身份、以汕头大学作为第一单位(以下同)在中科院SCI收录期刊列表1-3区发表论文12篇或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3)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或申请6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转化成果1项; 人文社科类创新团队成员,至少申请到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并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不少于80万元;发表CSSCI收录论文/国外匿名评审期刊论文/专著20篇/部(《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中所规定的一类期刊按1:5计算,其二类期刊按1:3计算,下同),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若所申请到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5项以上,且所发表/出版前述论文/著作达25篇/部以上,所要求争取到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可放宽至50万元。
B类:
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成员,1)至少申请到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2项、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不少于200万元;或申请到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4项、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不少于100万元;2)在中科院SCI收录期刊列表1-3区发表论文8篇或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3)获得1项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或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
人文社科类创新团队成员,至少申请到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CSSCI收录论文/国外匿名评审期刊论文/专著15篇/部,并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不少于40万元;若所申请到的省部级科研项目达3项以上,且所发表/出版前述论文/著作达20篇/部以上,所要求争取到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可放宽至30万元。
C类:
自然科学类国家基金培育项目负责人每年必须申请国家基金,且每年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1篇;
人文社科类国家基金培育项目负责人每年必须申请国家基金,且每年发表CSSCI收录论文/国外匿名评审期刊论文/专著2篇/部。
第十二条 建设期结束后,学校按计划任务书进行验收。
第五章 责任
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应当予以撤项:
(一)项目负责人因工作变动或因健康原因不能继续在汕头大学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负责人或研究内容的项目;
(三)不提交进展报告或检查中发现执行情况不好的项目;
(四)到期未完成而无正当理由的项目;
(五)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或者有弄虚作假等学术不当行为的项目。
所撤销项目的剩余资助经费由学校收回,项目负责人与核心团队成员不得再次申请汕头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及国家基金培育项目资助或其它校内科学研究资助。造成严重影响的,将全额追回资助资金。
第十四条 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及国家基金培育项目的经费使用必须符合《汕头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学校相关财务管理规定。违反学校财务制度及相关管理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及国家基金培育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归学校所有,研究成果的鉴定、报奖、转让等根据学校有关办法执行。
(晋财大校〔2015〕51号)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激励我校普通本科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90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的通知》(教财〔2007〕2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评审与材料填报工作的通知》(教财厅函〔2010〕1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我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第三条
我校国家奖学金的奖励名额由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学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科人数等因素确定。
第四条
各学院国家奖学金的名额由我校按照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下达计划结合各学院学生人数情况等因素确定。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主要职责
第五条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负责学校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发放和管理工作。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学生处处长、校团委书记、教务处处长、财务处处长、审计处处长等组成。
第六条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做好获奖学生的资格审查,奖学金发放与管理工作,并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建档备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处,主任由学生处处长兼任。
第七条
各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本单位国家奖学金具体工作细则,开展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做好申请国家奖学金学生的资格审查,在本单位范围内开展初评、公示及发放的具体工作,做好受奖励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等工作。各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党委书记和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分团委书记、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八条
各学生班级学生资助工作评审推选小组负责本班国家奖学金的评审推选工作,通过民主推选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申报国家奖学金。学生班级学生资助工作评审推选小组成员由班委会、团支部相关学生干部及学生代表组成。第三章
奖励标准与申请条件
第九条
国家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第十条
国家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本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
(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四)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五)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无不合格科目,上一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和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均在全班排名的前10%。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没有进入前10%,但达到前30%的学生,必须在道德风尚、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体育竞赛、文艺比赛等某一方面表现特别优秀;具体标准如下: 1.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2.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SSCI全文收录,以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出版学术专著(须通过专家鉴定);
3.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国际和全国性专业学科竞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竞赛中获一等奖(或金奖)及以上奖励;
4.在创新发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国家专利(须通过专家鉴定);
5.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高水平运动员(特招生)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集体项目应为主力队员;
6.在重要文艺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参加国际和全国性比赛获得前三名,参加省级比赛获得第一名,为国家赢得荣誉。集体项目应为主要演员;
7.获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全国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全国性荣誉称号。第十一条
申请国家奖学金应提交的材料
(一)学生本人申请;
(二)个人事迹材料;
(三)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银行卡卡号;
(四)本人上一学年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成绩;
(五)学习成绩排名与综合测评成绩排名超出前10%,但位于前30%,符合突出表现要求,须提交本人在道德风尚、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体育竞赛、文艺比赛等某一方面有特别突出表现的证明材料;
(六)《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第四章
名额分配与预算下达 第十二条
每学年秋季开学后,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审核下发的我校国家奖学金的名额分配和预算额度,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将相应名额分配和预算额度分配至各学院。第五章
评审
第十三条
国家奖学金申请与评审工作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领导下,由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实行等额评审,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第十四条
评审程序
(一)各学生班级学生资助工作评审推选小组在五个工作日内开展推选工作,推选结果2/3以上本班成员无异议为通过,推选结果在本班级公示一天,无异议后报各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初审;
(二)各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国家奖学金的初评和档案整理工作,并在本单位范围内公示三天,无异议后报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复审;
(三)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在五个工作日内,对全校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资格进行复审、建档,并在全校范围内公示五天,无异议后上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审定;
(四)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在三个工作日内召开专题会议,对全校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进行审定,2/3以上成员无异议为通过,评审结果于每年10月31日前报省教育厅审批。第六章
奖学金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
学校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的档案。
第十六条
学校各级学生资助管理组织要加强对获奖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管理,对违反国家法律、学校纪律受到处分者,学校有权追回当年获评的全额奖学金及证书。第十七条
学校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对国家奖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6月26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十九条
为了帮助家庭困难、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体现全社会共同关注困难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打造温馨校园,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我校助奖学工作总体规划,经学校研究决定设立“南田奖学金”。为了规范奖学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学校成立“南田奖学金”管理委员会。
1、“南田奖学金”管理委员会由校长、分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副校长、政教处、组成,设主任1人(由校长担任),副主任3人(由分管学校财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副校长担任)。
2、管理委员会下设“南田奖学金”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政教处主任任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3、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改奖学金管理办法,负责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4、办公室负责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日常工作,负责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第二条“南田奖学金”的主要来源。
1、学校职工的捐助资金、家境较好的学生的爱心捐款;
2、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的捐赠及社会公益活动募捐所得。
第三条“南田奖学金”的使用与管理。
1、“南田奖学金”由管理委员会负责专门管理;
2、“南田奖学金”专款专用,本项工作相关人员不允许从中提取任何劳务费用;
3、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实施定期资助、奖励,每学年评审1次,每学期发放1次,受助受奖人数及每人次金额根据现有资金情况由管理委员会研究确定。
4、建立受资助、奖励学生管理档案。
5、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初根据受助奖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资格审查,重新调整。如遇特殊情况,经管理委员会研究后,进行专门处理。
6、建立专门帐户、账册,由学校会计室对资金实行专业代管。
第四条资助、奖励对象及申报条件。
1、凡具有我校学籍学生,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 1
感,家庭经济困难,成绩优异的学生均可申请资助。
2、凡我校当年毕业学生,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家庭困难的学生均可申请资助。
3、凡具有我校学籍学生,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专业训练刻苦,专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均可申请奖励。
4、凡具有我校学籍学生,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成绩或竞赛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均可申请奖励。
第五条申报、审批程序。
1、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提供学生的综合推荐材料,上交政教处。
2、政教处综合了解各班推荐情况,平衡申报类别,初步确定受资助、奖励学生名单,学生填写申请表。
3、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成立评审工作组,最终确定学校受资助、奖励学生的名单,上报学校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六条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资格,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第七条受资助、奖励的学生,要在接受资助、奖励后,每学期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反馈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并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用爱心回报学校和社会。
第八条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者,终止资助、奖励。
1、由于特殊原因,暂时休学或不能继续学习者;
2、家庭经济状况明显改善或通过其他途径能支付继续学习费用者;
3、违反校纪、校规及法律有关规定受到处分者;
4、受资助、奖励后,学习成绩明显退步或发现有不良嗜好者。
南田坪中学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我校依照财政部、教育部有关《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助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面向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中的贫困家庭学生。
二、组织机构
第三条 学生资助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助学金的评定工作;
(一)各院、系成立助学金评定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担任,组员包括各班的指导教师;
(二)各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7人助学金评议小组,具体负责各班助学金评审工作。
三、资助名额及额度
第四条 国家助学金名额:每年由上级主管单位根据上一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确定并下达名额。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
下达的名额,受理学生的申请,并组织评审工作。
第五条 国家助学金的资助额度:分为国家助学金(一等)和国家助学金(二等)。国家助学金(一等)为每人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二等)为每人每年1000元。
四、申报条件
第六条 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七条 申请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诚实守信,德行品质优良;
(三)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执行大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上一学年无处分记录;
(四)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五)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五、申报、评审及发放管理
第八条 国家助学金申请和评审:每学年一次,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连续申请。一般于每年10月(以校内通知为准)开始受理申请。
第九条 评定程序:
(一)学校学生资助中心统一部署评定工作,按人数确定各院、系奖学金名额;
(二)学生本人根据国家助学金申请条件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和《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三)经各院、系审批确定名单后,提交学校学生资助中心;
(四)由奖贷勤办公室汇总并公示名单。有质疑的,返回所在院、系重新审定。
第十条 名单及有关材料报送上级主管单位。
第十一条 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分两次发放。在接到上级主管单位划拨资金后一个月内发放给学生。
第十二条 资金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国家助学金专款专用,及时发放给获资助学生,不截留、挪用和挤占,同时接受财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六、其他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不含MBA、委培生、定向生)。我校为做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奖励标准与基本条件
第二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实行差额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别进行评审,奖励标准均为每生2万元。
第三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学习成绩优良,科研能力强,业绩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第四条符合基本申请条件的攻读硕士学位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1.所修课程1门以上(含1门)不及格;
2.考试违纪、考试作弊;
3.受到警告以上行政处分(含警告)或2次通报批评;
4.因病或因事处于休学期间。
第三章评审组织
第五条成立由校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监督本校评审工作;裁决学生对评审结果的申诉。邀请部分专家组成国家奖学金校级评审委员会,完成学校综合评审工作。
第六条 各专业学院(所)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院(所)长任主任委员,邀请部分研究生导师任委员(坚持回避原则),组成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组织评审等工作。
第四章 评审办法及程序
第七条评审办法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确定将以研究生在校期间业绩量化考核得分为主要参考,综合考虑品德、学习、科研、发展潜力等因素,由专家评审产生。业绩量化考核主要包括:课程成绩、参加社会工作获奖、科研业绩等方面,分值按照业绩量化考核细则(附件1)进行计算。
第八条评审程序
1.个人申请
申请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附表1)、课程成绩得分计算表(附表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业绩量化考核表(附表3)和个人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简介(1000字电子版)。
2.专业学院(所)评审
专业学院(所)评审委员会结合学科特点,负责计算、审核申请人的量化得分。根据量化得分,综合考虑品德、学习、科研、发展潜力等因素,按照学校下达的指标,完成评审工作,并将评议结果在单位内公示1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填写《201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初审名单》(附表4)报研究生学院。
3.学校评审
研究生学院整理各专业学院(所)上报的申请材料,并汇总填写《参评学生业绩得分汇总表》(附表5),在学校评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校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差额评审,评审结果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教育厅资助管理中心。
第五章奖学金名额、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九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名额由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教育厅下达。经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领导小组同意,给各学院(所)下达推荐名额。
第十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学校将
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
第十一条 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金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二条 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在专业学院(所)公示期间向所在专业学院(所)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诉,评审委员会应在接受申诉后1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学生对其做出的答复仍存在异议,可向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领导小组提请裁决,评审领导小组将在接受申诉后2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十三条 对于在参评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进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面向全国,重点面向全国民委系统及有关单位、高校、科研院所。招标项目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第三条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包括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鼓励联合攻关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应用研究项目。支持对民族工作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第四条 国家民委成立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科研项目的统一组织实施与管理。该机构由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和教育科技司组成,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负责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管理,教育科技司负责其他项目管理,对外统一使用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牌子。
第二章 项目申请与立项
第五条 项目类型、发布、委托与招标
1.科研项目分为资助经费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两类,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限,自然科学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重点项目不超过5年;社会科学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重点项目不超过3年;其中,民族问题研究项目一般应当年完成,最长不超过2年。
2.国家民委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征集选题,制定申报项目指南。
3.国家民委科研项目以委托与招标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4.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招标工作,将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筛选。
5.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实行合同制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
6.国家民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应急项目。应急项目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主要采取委托方式进行。
第六条 项目申请
1.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每年第一个季度在国家民委网站发布《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指南》,在规定的期限内受理项目申报。
2.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申请人一般应为有关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正式在职职工;如果是聘用职工应与单位签有正式协议,在聘用单位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主要申请人应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
(4)主要申请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特殊情况除外),扶持和鼓励中青年学者(39岁以下)申报;
(5)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从事民族工作的处级以下干部,须由两名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推荐。
(6)申请自筹经费项目,须有出资单位的经费资助证明。
3.项目申请:
(1)申请人需填写《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申请书》;
(2)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需按本办法中有关申请人资格的规定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并承诺提供相应的研究条件及信誉保证;
(3)申请人在规定的申请时间内,将本单位审查合格的申请书一式三份送交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核。
4.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具备申请资格:
(1)申请材料中有虚假内容者;
(2)有违反学术道德记录者;
(3)正在承担国家民委项目尚未结项者。
第七条 项目评审
1.实行专家匿名评审,每个学科评审小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
2.评审程序:
(1)形式审查:由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形式审查,审查合格者提交专家组评审;
(2)专家组评审:专家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方能通过,由主审专家签署建议立项或不予立项意见。
(3)初评: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初评意见,报分管委领导。
(4)终审:国家民委召开评审会议,审定是否立项及资助额度等事项。
3.评审标准:
(1)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2)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及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3)项目负责人的科研能力及项目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
(4)相关研究具备的科研条件和研究基础;
(5)项目研究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4.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须遵守下列评审纪律:
(1)评审组织者须对评审专家的人选、评审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严格保密。
(2)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查询或透露项目论证的相关背景材料;
(3)不得索取和收受礼金或礼品。
第八条 项目立项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国家民委的终审意见,下发立项通知。
第三章 管理与验收
第九条 进度管理
1.项目负责人接到项目立项通知后,应在规定期限内签署《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研究合同书》。逾期未签者视为自动放弃。
2.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实施中期检查和终结报告制度。
3.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如发现以下情况,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可终止项目进行,停止拨付经费:
(1)项目申请者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进行项目研究;
(2)项目申请者未经国家民委同意擅自公开发表和出版项目内容;
(3)中期验收不合格并在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6个月)后验收仍不合格。
4.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并经所在单位同意,报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批。
(1)变更项目负责人;
(2)变更项目名称;
(3)变更项目最终成果形式;
(4)变更项目研究内容;
(5)变更项目管理单位;
(6)申请项目延期;
(7)申请撤销项目。
第十条 项目鉴定
项目最终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后方可结项。成果鉴定由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聘请有关专家具体实施。
鉴定程序:
1.项目研究工作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鉴定申请表》,经所在单位科研和财务部门审核合格后,将5份最终成果报送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
2.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鉴定申请表》和最终成果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将最终成果和《项目鉴定申请表》送鉴定专家小组;
3.专家组成员进行鉴定,并在《项目鉴定申请表》上提出成果是否通过鉴定及鉴定等级意见;
4.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总专家鉴定意见,确定成果是否通过鉴定及等级;
5.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将鉴定结论通知项目组及所在单位。鉴定未能通过的,允许项目组在一年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第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年内不得申请国家民委科研项目:
1.成果鉴定未通过,并在12个月内进行修改仍未通过;
2.在规定时间内和6个月延长期限内没有完成项目;
3.第九条第3款规定情形的。
第十二条 验收与结项
1.最终成果鉴定通过后,由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办理验收结项,发给《国家民委科学研究项目结项证书》。
2.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结项:
(1)成果明显违反四项基本原则;(2)成果未通过专家鉴定;
(3)剽窃他人成果;(4)与计划任务不符;
(5)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申请到期仍不能完成;
(6)违反财务纪律。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经费管理原则
1.国家民委在民族工作经费中,单独设立科研项目专项经费,规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按财务制度要求对项目资助经费实施具体管理;项目经费不分拨给项目研究成员个人。
4.相关财务部门应妥善保存项目资助经费账单,并有义务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5.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直接管理的项目提取管理费,用于项目日常管理、检查和专家咨询、评审等专用支出。管理费提取标准为青年项目、应急项目和一般项目2000元,重点项目3000元。
6.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参照第5款标准只能提取一次管理费用,不能重复提取。
第十四条 经费拨付程序
1.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核准项目,将项目经费拨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的银行账户,由所在单位统一管理。
2.项目资助经费一次核定,一般分2期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首期拨付资助经费的80%;经验收合格后再拨付20%;未通过验收的,不予拨付。
第十五条 经费使用办法
1.项目负责人在本单位科研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计划自主支配项目经费,严禁挪用。
2.依据相关财务规定严格使用经费,在提交《项目鉴定申请表》时,应同时提交资助经费决算表。不提交者按撤项处理或不予鉴定。
第十六条 项目成果通过验收后,其资助经费有结余的,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继续用于开展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有优先使用权。
第五章 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
第十七条 项目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属国家民委,正式出版或向有关部门报送时,需在醒目位置标明“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字样。
第六章 出版与评奖
第十八条 项目一般须经鉴定通过后,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条件下,方可公开出版。
第十九条 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推荐符合要求的项目成果直接进入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的评奖程序。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的,可推荐参加国内外各类评奖活动。
第二十条 国家民委根据需要,择优资助部分科研项目成果出版。
第七章 保密条款
第二十一条 国家民委对研究项目规定密级的,项目申请人有义务保密。
第八章 附 则
【东南大学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推荐阅读: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06-21
郑州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10-16
吉林大学博士后招收管理暂行办法10-18
大学生获国家助学金感言07-13
大学国家助学金申请书500字格式06-15
东南大学现代管理学07-06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暂行09-28
贫困大学生获国家奖学金的感谢信09-26
东南大学哲学考试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