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血样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应该注意的几个因素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目前,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 临床检验科除广泛应用大型自动化分析仪外, 还不断引起新技术、新项目, 显著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1]。血样标本采集及检验为较为重要的环节, 对标本的合格性有更高的要求, 对质量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 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确保血样检验的准确性的关键, 具体实施步骤综述如下。

1 血样采集前注意要点分析

1.1 生理及生物属性因素

(1) 受检者性别:不同性别的患者, 除在性别特异激素和体性特征上存在差异外, 在生化指标和血液学方面也有差异存在。如红细胞计数及胆红素、血红蛋白、转氨酶、胆固醇等指标女性均低于男性, 而网织红细胞、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女性高于男性[2]。 (2) 受检者年龄:实验室检验中,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检验结果上也存有较大差异。如与成年人比较, 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呈较高水平, 胆红素在出生后几日增加。尿酸接近于成人水平, 但又有突降表现。而碱性磷酸酶含量在青春期为一高峰, 由约500~750 U/L, 在18岁后, 约降至200 U/L。故医护人员需在行血样采集前, 对患者不同年龄的特性进行掌握, 以保证采样的准确性。 (3) 情绪因素:医护人员需在血样采集前对患者的情况充分观察, 因激动或紧张可对神经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 导致乳酸、白细胞、非酯化脂肪酸、血糖升高。故在血样采集前, 需就标本采集的方法、目的向患者讲明, 指导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紧张情况, 以提高采集依从性[3]。

1.2 运动因素影响

体内代谢水平在机体强烈运动的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使体内储存的三磷酸腺苷不断消耗, 乳酸及丙酮酸水平升高, 对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测定也会产生影响, 出现假性升高。故在血样采集前需避免患者行剧烈运动, 采血在运动后休息15 min后进行。

1.3 饮食因素影响

血样采集中受饮食的影响较大, 如甘油三酯在进食高脂肪食物后会大幅升高, 尿素氮值、尿酸、血氨值在给予高蛋白食物应用时也会呈升高表现。同时在对尿中儿茶酚胺代谢物进行测定过程中食物中的香料会对之造成一定干扰。故在标本采集中, 医护人员需就禁食的内容和禁食时间向患者讲明, 如采血前12 h内禁食空腹采血, 24 h禁食高脂肪饮[4]。

1.4 刺激物及药物因素的影响

血液成分受药物的影响较复杂, 需尽量在未应用药物前对血样进行采集, 如患者有药物长期服用史, 需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 对药物的影响进行考虑, 同时, 在血样采集前, 强调患者不宜喝咖啡、抽烟和饮酒。

2 血样采集中注意要点分析

2.1 血样采集时间因素影响

通常情况下, 早晨7∶00-8∶00为血样最佳的采集时间, 血培养标本需在发热高峰期或发热初期进行采集。同时与重视人体与周期性和线性时间的相关性。如月经、季节循环、昼夜为周期时间, 年龄为线性时间, 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受昼夜节奏周期时间的影响较大, 8∶00-14∶00有较大的波动。同时在采集血样前需嘱患者多休息, 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体位因素影响

血样采集时需选择正确的姿势和采血部位, 成人可选择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血管。小儿可选择颈外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等。血样量要求较少时, 成人可选择在左手无名指实施采集, 小儿可在足跟部及拇指处进行采集。行静脉输液的患者, 血标本采集时需避免应用同侧肢体。在对部分检验指标进行分析中, 不同的体位实施采血在结果上存在一定差异, 如患者取坐位采血时, 血浆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钙、红细胞压积、IgG、IgA、谷草转氨酶含量会出现一定水平的升高。在直立体位时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肾上腺素会有增高表现[5]。

2.3 采集工具因素

注射器针头需不能过细, 应保持干燥, 对血液标本进行分装时需将针头取下, 沿试管壁将血液向试管或其它容器缓慢推入。抗凝的标本, 需使抗凝剂与血液温和混匀, 避免摇动剧烈导致损伤细胞的情况发生。同时止血带的应用可使静脉压力改变, 如应用止血带的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 可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对组织性纤溶酶激活物的释放, 进而加快血小板的激活和增加了纤溶活性, 对检验指标的结果造成影响。

3 血样送检注意要点分析

在对血样标本进行采集后, 需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送检, 应将时间控制在2 h内, 测定血沉需在2 h内完成。在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时, 要求总周转时间需在1 h内。细菌培养标本、血气分析需在30 min内完成。测定血糖时送检时间也需在30 min内, 以最大限度的使对血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降低[6]。在检验不同快速的实施时, 护理人员需加强有效及科学的对血检标本的保存, 以确保质量。如由红细胞酵解后, 葡萄糖会转化为乳糖, 可用氟化物对这一转化过程进行抑制。红细胞内有机磷酸酯水解可增加血浆中无机磷水平, 故需及时将血清分离, 在对无机磷的标本进行检测。

4 结语

临床检验中血液检验较为常用, 除可为血液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外, 还可为鉴别其它系统疾病中提供重要依据。但从临床实践中得知, 血液标本检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易存在不合格情况发生, 故针对因素进行分析, 采取针对性的干预, 是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关键。采集标本前, 进行化验单和医嘱的详细核对, 对真空管进行正确选择, 明确不同的干扰因素对血液标本形成的影响, 以对患者行针对性的指导, 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生理状态、疾病类型等行详细了解, 采集血液标本前行相关知识介绍, 以使患者做好充分准备, 护理人员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以确保检验效果[7]。

综上, 目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 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加之人们维权意识增强, 对检验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故加强检验各环节的严格管理, 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临床血样检验中,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体质量控制需重视的首要环节, 对血样采集前、采集中、送检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进行分析, 并针对性实施预后措施, 可为检验结果的质量提供保障, 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准确的、及时的检测结果, 最大限度的提高疾病治愈率,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前,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高及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增强, 加之临床检验科检验技术、项目的拓宽, 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求更为严格。血样标本采集及检验为较为重要的环节, 对标本的合格性有更高的要求, 对质量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 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确保血样检验的准确性的关键, 临床血样检验中,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体质量控制需重视的首要环节, 对血样采集前、采集中、送检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进行分析, 并针对性实施预后措施, 可为检验结果的质量提供保障, 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准确的、及时的检测结果。对大限度的提高疾病治愈率,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样,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 黄衍锋, 邹焕荣, 叶晓涛, 等.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1) :37-38.

[2]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医学分会.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认可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4:146-147.

[3] 李良.血液标本样品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1, 32 (10) :6390.

[4] Schuhmann E, Gambihler S, Olgemoller B.Amiodarone and desethy-lamiodarone bind to barrier gels in serum separator blood collectiontubes[J].Clin Chem Lab Med, 2002, 40 (8) :846.

[5] 孙云霞.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 (外科版) .2009 (12) :1145-1147.

[6] Narayanan S.The preanalytic phase—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J].Am J Clin Pathol.2010 (113) , 429-451

[7] 胡长江, 漆家全, 蒋开龙, 等.检验与临床科室在做好检验分析前后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7) :1755.

上一篇:还原氧化石墨烯—Fe3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稳定性能测定下一篇:解数学应用题的句子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