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一、前言
氧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氧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而为我们日常所接触,它无毒无味,在氧气储罐的定期检验中,氧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从而留下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下面就以一次氧气储罐开罐定检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的例,阐述氧气储罐检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二、事故的经过与原因
2001年8月9日济南市某厂20M3氧气储罐在进行定检前的准备工作中突然发生爆燃,致使在罐体内作业的3个民工当场烧死,损失惨重。原因分析初步认定是氧气储罐内部留有部分残余气体,在民工进罐打磨时,产生了火花,由于氧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遇明火与可燃物质产生剧烈燃烧所致。因此对于氧的性质我们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氧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它在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无毒,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氧气是如此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容易忽视它在氧气储罐开罐定期检验过程中因浓度过高给人带来的危害:
(1)物理危害 在大于0.05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体所有的细胞都会受到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还可能发生“氧中毒”。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在0.3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中,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另外,液氧接触皮肤会引起严重冻伤,对细胞组织有严重破坏作用。
(2)化学危害 氧的化学性质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它不仅可以与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可与多种金属等无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在氧气储罐的开罐定期检验过程中,当氧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如果产生火花达到燃烧的条件,有可能引起可燃物猛烈的燃烧,从而引发伤亡事故。
针对氧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的危害,应从氧气储罐定期检验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可能引发燃烧的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在氧化储罐的检验过程中可能引发燃烧的几种情况
(1)储罐内存有油脂 在氧气生产过程中,压缩机的润滑油挥发后有可能在氧气储气罐内沉积;如果储罐在充装氧气之前充装过可带油气体(空气、氮气)也可能将油脂带入储气罐内;检验人员的手上、脸颊、头发及手套、衣服和工器具等也易带油脂。氧本身是强氧化剂,有资料表明,压力在2.94MPa以上的氧气与各类油脂接触,都能发生异常激烈的氧化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油脂迅速达到燃点而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在进罐定检的过程中,如果罐内有残余氧气,其压力虽为常压,但氧气在空气中的分子量较大,罐内残留氧气沉积在罐体的底部,如果打磨或静电放电产生火花点燃油脂则极易产生爆燃现象。
(2)粉尘 固体物质被粉碎成粉尘以后,其表面积成倍增大。假设原有一固体球形颗粒其半径为R,其体积为:,表面积为:。在分解为N个小颗粒以后其总体积不变:,得小颗粒的半径,总面积变为。可见一个小颗粒如果粉碎成27个小颗粒的话,其表面积将是原来的3倍。燃烧特性也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是不燃物质可能变成可燃物质,原来是难燃物质可能变成易燃物质。而在氧气储罐的开罐定检时,焊缝打磨是必须做的准备工作。如果打磨产生的粉尘浓度过高,与罐内残留的过高浓度的氧气充分接触,一遇明火就可能发生强烈爆炸。第一次爆炸所扬起的沉积粉尘,其浓度往往比第一次爆炸时的粉尘浓度还要大,再加上粉尘爆炸中心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稀,经过一个极短时间后形成负压区,新鲜空气向爆炸中心逆流,与新扬起的粉尘重新组成爆炸性粉尘而可能发生第二次爆炸。
(3)易燃的衣物 在检验前打磨焊缝等准备工作中,钢丝刷与焊缝剧烈摩擦,产生火花是不可避免的。产生的火花如果掉在较易燃烧的化纤类衣物上,在富氧浓度下会产生剧烈燃烧。
五、氧气储罐定期检验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根据氧可能存在的物理和化学危害及氧气储罐检验过程中可能引发燃烧的几种情况,在开罐定检之前,应采取以下措施。
(1)置换彻底 氧气储罐内残余氧气应置换干净。氧的分子量比氮分子量大,在空气中氧气比氮气重,罐内残留氧应在罐体的底部。所以进罐之间测氧含量时,取样部位应在罐体底部。
(2)盲板隔离 在检验之前氧气储罐应彻底与其他储罐、管线用盲板隔离。以防止连通阀门关闭不严发生向置换储罐内的渗漏。
(3)清除油脂 检验之前清除罐体内部可能存在和可能带入罐内的油脂,以防产生爆燃。
(4)强制通风 由于打磨焊缝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既不利于工作人员健康,也可能会发生爆燃事故,所以在氧气储罐的定检过程中,应采取强制通风。
(5)防止静电 特殊情况下,在氧气高浓度区作业时,鞋上最好套上鞋套,以防静电,不得穿带钉子的鞋,以免产生火花。
(6)劳保防护 进罐作业之前,穿着阻燃或不燃的工作服。
关键词:粮油质量,食品安全,质量检验
前言
粮食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粮油质量检验, 虽然是最基本, 但却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社会意义, 民以食为天, 一旦粮油质量出了问题, 会给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很多危险因素, 不但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 还可能会导致让人痛心的伤亡事件发生。因此, 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目前粮油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改进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人们在粮油食用中的安全, 以促进社会的安全、稳定。
1 粮油质量安全的含义与特征
1.1 粮油质量安全的含义
粮油质量安全, 就是要有效的消除粮油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各个流转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使粮油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制定的标准, 达到无公害, 从而保证人们食用时的安全, 同时也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1.2 粮油质量安全的特征
1.2.1 具有隐蔽性;
从科学的角度讲, 粮油的质量很难用人的感官或是物理方式去判断, 必须要经过专业人员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检验后才能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
1.2.2 具有慢作用性;
粮油中的大部分安全隐患对人体所起的副作用都呈现的较为缓慢, 很多时候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的身体健康形成威胁, 正是由于这样, 所以容易造成人们的忽视。
1.2.3 具有相对性;
所谓的相对性是说对粮油质量的安全评价是相对的, 对于粮油质量的检测结果一般可分为:不含有害物质、含有有害物质但是其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含有有害物质并且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对于中间的情况其实就是相对而论。
2 目前粮油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粮油质量检验的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 我国的很多地区, 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粮油质检机构所应用的设备都比较陈旧, 由于经济、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原因, 在更新检验设备上投入的非常少, 很多落后的地区还采用古老的感官检验方式和及其简单的物理检验方式, 对诸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核磁共振检测等现代检验技术完全不去了解, 也不采纳, 这种现象导致粮油的质量检验结果很难合人心意。
2.2 粮油质量检验部门的人员思想观念陈旧
在粮油质量检验工作人员中, 有一部分人对新时代的新观念、新技术完全持有排斥的态度, 对国家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视而不见, 依然持着陈旧的观念对待粮油质量检测的问题, 使得粮油质量监管方式难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2.3 不重视粮油质量检验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粮油检验机构建设可谓是众多机构建设中比较不受重视的, 其主要体现在政府及社会相关部门给予的资金补助不足、相关政策及技术支持都不到位等, 在检验人员及检测设备的配备上, 缺乏资金的投入, 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其缓慢, 甚至不更新换代设备, 这些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开展。
2.4 缺乏对粮油质量检验的投入
粮油质量检验的投入, 主要包括技术和设备的投入, 其根源也就是资金投入, 目前存在的大多数粮油质量检验机构, 其环境、技术、设备都达不到质量认证评审标准中的要求, 检验机构的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都十分薄弱, 粮油质量检验实验室的面积非常小, 检测应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 所谓的检验设备只有天平、容重器、水分测定仪等简单设备, 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室很难保证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实施。
2.5 粮油质量检验的抽样缺乏代表性
粮油在最初的种植到生产再到运输、存储、销售的整个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均匀性, 在粮油的抽样检验中, 难以做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而如果抽样检验的粮油不具代表性, 那么抽样检验工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为如果一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那么无论后续的工作怎么严格细致, 其检验结果都是存在问题的。
2.6 粮油质量检验体系权利和义务难以明分
目前我国的食品检验监督体系, 代表国家政府行使粮油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的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代表行业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有粮食部门的粮油质量检测和管理机构, 以及农业部门正在建立的绿色产品监测机构等, 对这些粮油质量检验监督机构, 国家虽设立但却没有明确其各自的职责范围, 使它们的所拥有的义务与权力都很不明确, 存在严重的职能重叠、权力与义务难分、各谋其政的现象。
2.7 缺乏对粮油质量检验人员的培养
目前市场中多是一些热门专业的培训机构, 对于粮油质量检验专业的培训机构非常少, 这也说明社会意识并不倾向与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粮油质量检验体系中, 主动深入学习先进检测技术的人也少之又少, 这对质量检验机构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不仅不能使检验体系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注入, 也不能提高粮油质量检验的水平。
3 改进粮油质量检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粮油质量检验体系
要对我国现有的粮油质量检验体系进行完善, 加大粮油质检体系对质量检验的执行力度, 确保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及制度化, 从根本上实现对粮油质量进行监管的目的。
3.2 加大检验设备投入资金, 加快粮油质量标准的制定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审时度势, 趋利避害, 切实将粮食质量检验工作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主抓, 在各级质检部门的检验设备上要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 制备技术先进的设备, 对国家给予的补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利用先进的质量分析仪, 进一步提高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效率。同时, 粮油质量检验工作也需要科学、完善、统一、权威的质量标准和操作体系, 因此, 对于粮油质检工作, 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粮油质量安全为中心, 加强粮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并做好推广和宣传工作。
3.3 对粮食质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粮油质量的好坏是关乎国家民生的大事, 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使得粮油质量的检验技术日新月异, 这就要求质检人员要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仅要准确掌握粮食质量检验标准、分级标准, 还要对新兴的检验技术及时的认识并熟练掌握。因此, 要做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 就要在质检人员的技术培训上花功夫、下力气, 提高质检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道德品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粮油质检队伍。
4 结束语
粮油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油的质量不仅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快慢, 而且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新时期赋予粮油质量检验的新定义是即要保证粮食安全流通, 又要为市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手段, 因此, 粮油质量的检验工作至关重要,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粮油质检中的问题给予解决。
参考文献
[1]冯倩, 褚小菊.浅谈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质量安全问题[J].中国食品工业, 2008 (6) .[1]冯倩, 褚小菊.浅谈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质量安全问题[J].中国食品工业, 2008 (6) .
[2]吴爱国.关于粮油质检验操作过程中两问题的探讨[J].安徽科技贸易学校, 2007 (1) .[2]吴爱国.关于粮油质检验操作过程中两问题的探讨[J].安徽科技贸易学校, 2007 (1) .
[3]高秀贤.粮油质量检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J].粮食加工, 2010 (3) .[3]高秀贤.粮油质量检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J].粮食加工, 2010 (3) .
关键词:锅炉使用;锅炉检验;常见问题
锅炉是一种在工业和民用领域常见的动力提供装置,它通过将锅炉燃料的化学能和热能转化为以高温水蒸气、高温液态水或者其他导热介质的为导热载体的形式为动力装置提供热量。锅炉工作环境恶劣,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因而在锅炉的使用和检验中存在许多的故障和问题。而且由于锅炉属于高能设备,一旦出现生产安全事故,将对锅炉企业甚至是周围的居民造成人身财产伤害。因此,为了确保锅炉正常安全的运行,必须在锅炉使用和锅炉检验上做足工作。锅炉工作前后,锅炉使用单位和锅炉监督部门要对锅炉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抽查,保障锅炉处于标准的工作状态;锅炉使用时,要定期做好锅炉运行监测工作,注意运行时出现的突发状况,防范于未然。本文将针对这两方面中对一些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锅炉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目前我国常见的锅炉主要有高温蒸汽锅炉和高温热水锅炉,分别在工业和民用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热水锅炉结构简单、运行安全系数高且能量转换效率高,在我国北方地区需要采暖的城镇使用频繁。高温蒸汽锅炉主要用于需要大功率动力的工业设备的运行。两种锅炉都属于高压封闭装置,炉膛外壁需要经受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炙烤,内部烟雾、水汽以及锅炉水中数量巨大的有毒杂质的腐蚀给炉壁造成严重的磨损,在运行时,一旦管理监测不当就会发生事故,纵览锅炉使用的整个流程,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典型问题:
1.1锅炉内部水位失常
锅炉的主要导热介质是水,锅炉运行时水以蒸汽或液态水的形式在锅炉内部循环使用。锅炉水位失常的主要形式有锅炉缺水和锅炉溢水。锅炉缺水是指锅炉内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刻度,溢水则超过最高安全水位。主要诱因有:(1)由于供水系统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不足或者供水过量;(2)排污处理系统故障或者压力阀门泄漏导致漏水和积水;(3)水位控制系统故障,导致水位实时控制混乱,错误估计水位;(4)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出现低级的操作失误和判断失误。一旦锅炉缺水和溢水的情况,首先可以考虑的是关闭燃烧装置,断掉供热来源,对于严重缺水时,切忌马上注水,这将会导致炉壁开裂,正确的操作应为慢慢注水。对于溢水情况则应当及时进行泄水,恢复正常锅炉水位。
1.2锅炉燃烧器工作异常
锅炉燃烧器是能量转换的发生装置,在锅炉尾部的烟道内容易发生燃烧介质(如油脂、炭等)的堆积,在高温环境之下发生二次燃烧,这将会是的燃烧室的排演管道异常升温,严重时甚至会直接烧坏空气预热器和鼓风机。发生二次燃烧的主要原因有:(1)注油阀门泄漏,导致喷油不均匀,进而在锅炉起停火时造成燃烧介质的堆积;(2)炉内开机时温度过低,导致气化燃烧介质燃烧不充分,在通风口堆积;(3)没有定期进行尾部烟道清理,使得尾部烟道杂物堆积过多。对于二次燃烧主要手段是及时灭掉明火,保障通风口畅通,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实时观测尾部烟道是否有杂物堆积。
1.3锅炉工作异常
锅炉工作异常情况主要包括锅炉内部压力异常、锅炉异常熄火和锅炉爆炸等情况、压力异常主要是指锅炉过压,即超过锅炉的工作许可压力,主要诱因有:(1)进气口异常,锅炉内部气压失常;(2)压力监测失察,操作不当;(3)安全气阀失灵,不能进行正常的气阀开闭。锅炉熄火主要是指在锅炉运行时的突然性的燃烧中断,主要诱因还是因为鼓风机停转和喷油系统失效。锅炉爆炸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锅炉使用故障,锅炉内部的压力值大大超过许可压力,就会在瞬间发生炉膛爆炸,需要注意的方面是燃烧介质的爆炸、散热器的工作失灵以及炉膛内的铁氢爆等等。
2.锅炉监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锅炉检测主要是对锅炉内工作仪器的检查、对锅炉配套设备工作工况的检查以及对锅炉零部件的更换升级。实际过程中主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2.1锅炉仪表仪器的检查
锅炉内部需要保持压力、水位、温度和通风状况的稳定,因此需要大量采用各种监测的仪表仪器,主要包括有水位计、安全气阀、温度计和压力表等等。水位计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水位计的实时校准,定时进行检测。安全气阀作用巨大,一定要定时检修,及时更换。温度计对于燃烧室和炉膛内部的温度控制十分重要,量程校准和量程选择是影响温度计工作效率的主要方面。压力表失灵或者失真都将导致极其严重的生产事故,主要注意的事项是压力表的最大许可压力测定以及压力表操作规范章程的制定,更为重要的是明确责任归属。
2.2锅炉炉体检查
锅炉炉膛常见问题主要为裂纹、腐蚀和积垢。裂纹将直接导致锅炉压力失稳,疲劳是裂纹产生的主要诱因。炉膛腐蚀主要由于腐蚀性物资和腐蚀性气体的侵袭。积垢主要是水体过硬或者过软导致无机物堆积过多所致,应当定时进行除垢处理,保持炉膛洁净。
总结:
锅炉在使用和检查中普遍存在许多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从锅炉的实际使用情况出发,分析问题诱因,为锅炉的有效使用和合理检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为锅炉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郝娟霞,梁庆军.锅炉检验常见问题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4):370-370
[2]刘军,《锅炉检验中安全附件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29)
[3]包贵林,锅炉及压力容器焊接接头外观质量检验浅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2(11)
1、船厂建造检验申请、办理证书材料不齐、重复错误、造成船检办证时间增长。
2、船厂各节点自查不到位报检,一增加验船师工作量、强度,二影响造船进度。船厂管理中质检与生产班组调协沟通未到位,船厂部分生产班组生产工人责任性不强,班组质量管理不到位,验船师各节点检验指出整改问题,船厂质检人员交待问题,不是认真对待,一步整改落实到位,承包生产班组追求造船进度、想蒙蒙过关。质检人员怕得罪人,检查整改问题不到位现象。而是验船师多次重复检验督促才整改到位。
3、船厂采购材料验收不严,出现错误,部分船用产品证书,不是船检真正船用产品证书。
4、部分未按图施工,实船尺寸、构件布置与图不符。船厂未及时设计部门沟通,设计部门对同一问题未及时纠正,造成多次重复补完工图,多次审图,造成船检办证时间增长。
个别船厂船舶修造企业质量诚信不够,未按图施工,现场验船师指出整改,船厂法人现场威吓、辱骂验船师。
5、船厂管理不严,材料加工人员随意性大,责任性不强,未按照要求认真操作,构件加工未到位,构件扭曲、变形、尺寸大小不一致,造成构件对接错位,一影响整体强度,二不美观(龙骨、实肋板、舷侧纵桁等)。
6、焊缝质量是确保船舶建造质量的关键。但船厂部分电焊工责任性不强、质量意识缺乏,追求造船进度,轻视焊缝质量。板缝、构件焊接有不按《焊接规格表》中规定施工,焊接运条快、焊缝咬边、不饱满、板缝错边现象。水火、冷弯工按工艺规定施工,追求进度,船艏舭部凹凸变形较大。
船厂普遍存在焊缝焊渣清除不干净,一影响现场验船师焊缝质量检验,二不美观。
7、油漆工责任性不强,油漆工未按船舶油漆工艺规定施工,喷涂施工未到位,除尘、除锈不净、油漆起皮,开裂等。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和道路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运输管理、运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作为运政执法工作的主体,各级运输管理机构在执法工作中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力度不够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道路运输行业起步较晚,运输市场结构仍处于调整阶段,与此对应,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导致运输市场经营行为不够规范,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存在着大量违法运营的车辆和行为,严重扰乱了运输市场秩序的稳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运输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运政执法取证难度大
虽然国家早已经出台了《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交通部门相继制定了《交通行政执法规范》。但是作为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唯一一部行政法规的《中华人民共和道路运输条例》在处罚违法行为时,规定的法律责任比较重,特别是对一些行为罚款数额巨大,加上运政执法手段有限,缺少强制措施,经常出现经营者和证人不配合调查取证工作。部分违法经营者想方设法干扰阻碍运输管理机构调查取证,影响了运政执法工作的效率。
4、处罚工作开展难度大 实施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执法人员进行处罚工作中,经常出现违法人员寻衅滋事、暴力抗法等事件,严重干扰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正常办公和生活。运政违法案件执行难、处罚文书送达难等现象成为运政执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此外,部分当事人承受力差,无钱交罚款,或者托人情、找关系,严重影响了执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5、违法行为具有极大的反弹性
虽然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大力整顿下,违法行为有所减少,运输市场目前相对稳定。但是受利益的驱动,违法行为仍具有极大的反弹性。给运输行业长期管理带来极大的隐患。
6、执法装备落后
目前,现有执法装备已不适应行业需求,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缺少高新技术和电子信息等新技术在运政执法取证工作中的应用比例。亟需配备先进的物质设施和技术手段。
7、执法队伍水平不高
摘要„„„„„„„„„„„„„„„„„„„„„„„„„„„„„„„„1
一、促销策略的含义和促销现状„„„„„„„„„„„„„„„„„„„„1
(一)促销策略的含义„„„„„„„„„„„„„„„„„„„„„„„„1
(二)促销现状„„„„„„„„„„„„„„„„„„„„„„„„„„„1
二、促销活动存在的问题„„„„„„„„„„„„„„„„„„„„„„„1
(一)促销创新存在误区,缺乏整合化和实情化„„„„„„„„„„„„„
1(二)执行过程中偏离营销目标的程度越来越大„„„„„„„„„„„„„1
(三)促销预算不科学,促销成本过高„„„„„„„„„„„„„„„„„1
(四)促销文化无特色,未形成核心竞争力„„„„„„„„„„„„„„„2
三、促销策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2(一)外部因素„„„„„„„„„„„„„„„„„„„„„„„„„„„2
(二)内部因素„„„„„„„„„„„„„„„„„„„„„„„„„„„2
四、面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3
(一)防范促销创新的误区,促销应立足企业实情„„„„„„„„„„„„
3(二)建立促销体系,实施促销激励,评估促销效果„„„„„„„„„„„4
(三)制定科学的促销预算,降低促销成本„„„„„„„„„„„„„„„6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特色的促销文化„„„„„„„„„„„„„„6 参考文献„„„„„„„„„„„„„„„„„„„„„„„„„„„„„„6
【文章摘要】
促销策略的合理运用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产销条件、获取经济利益的必要保证。但是一些企业在促销策略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致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正确运用各种促销方式开展有效的促销活动,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关键词】企业;促销策略;促销方式
一、促销策略的含义和促销现状
促销策略的含义
促销策略对企业来讲,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扩大商品销售目的。促销策略是企业营销组合中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的回笼速度, 而且也影响着利润水平的高低。因此, 可以说它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 不但要具备目标市场需求的产品、合适的价格、理想的销售渠道, 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促销手段。因此, 无论从市场的宏观角度来讲, 还是从企业的微观角度来讲,促销是现代企业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促销现状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沟通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促销决策成为营销决策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企业在促销策略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致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正确运用各种促销方式开展有效的促销活动,达不到实现稳定销售的目的,造成了企业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
二、促销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促销创新存在误区,缺乏整合化和实情化
从近年来企业促销的实践看,企业促销仍习惯于传统的模式,企业简单地认为别人成功的方式用在自己身上也会成功,盲目照抄国内外同行业的促销手段与方法,没有创造出企业特有的个性化,也没有突出产品的特点,脱离企业实情, 孤立于企业营销组合之外,效果颇低或创新失败,因此,不论在促销理念还是在促销策略和促销方式上普遍缺乏创新。
(二)执行过程中偏离营销目标的程度越来越大
促销目标的制定停留在营销计划上而未将其执行计划具体化,企业不是根据周边情况适时采取执行方案, 因此缺乏总体运作的规范、协调、合理性,这就是促销活动在总体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显得孤立无援。倘若不进行绩效审核跟踪执行过程,细化的具体子目标则与总体目标难以协调一致,这必然会导致执行误差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大,无形中瓦解企业优势。
(三)促销预算不科学,促销成本过高
多数企业认识到了促销预算的重要性,也在积极地做好促销预算。但也有一些企业促销预算策划与实施缺乏系统的控制,促销预算缺乏科学的事前预算与事后评估。企业在促销预算上简单地采用销售额百分比法,促销预算方法单一,能结合自身条件,量力而行,但不能灵活运用,结果是由于企业销售额较低,达不到促销与有效竞争的目的。这样就致使提取的促销预算费用较低,促销力自然就小,很难使企业促销活动步入良性的循环,导致促销成本 过高。
(四)促销文化无特色,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培育先进的消费文化,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是增强商业企业聚客能力、推动企业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企业为了争得市场一席之地,打起各种各样的促销大战。促销实质是从文化的功能上培育商场良好形象,增强对消费者心理竞争力,藉此带动商品销售和经营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从这个角度,企业促销文化只是几种文化功能的简单排列:(1)经济功能,促销直观表现出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物质文化汽(2)道德功能,道德消费的召唤力集中在促销承诺上(;3)知识功能,现代商场是展示知识产品的理想场所;(4)美学功能,促销的美学价值是在动静相宜环境中产生。这些文化功能的简单排列使商业企业缺乏应用的特色,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三、促销策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各企业面临这种“不促不销、促也难销“巨大困境的主要原因,既有来自于市场变化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于企业本身的内部因素。
1、外部原因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几个原因:(1)、零售终端数目快速的增长
(2)、生产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趋于同质化(3)、消费者消费心态日趋成熟(4)、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断的下降
(5)、促销活动过分泛滥,消费心理趋于麻木
2、内部原因
(1)、促销并没有带来使顾客满意的价值
①、促销所提供的顾客价值并非目标对象所需要 促销并非盲目鲁莽上马就可以促进销售,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策划,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抓不住消费者的心,导致钱也花了,销量却不能提升的后果。有些厂家虽然在广告、消费者促销和销售人员奖励上投入很大,但给消费者提供的核心价值却脱离了消费者的真正的需要。
②、促销的受益面太窄,消费者逐渐失去了参与的兴趣
例如:礼品有限,先到先得。消费者看到促销广告,到店铺购买的时候被告知礼品已经派发完毕,这将使消费者非常失望,这样就给品牌带来负面的影响。又如刮刮卡的中奖率太低,大部分消费者都刮不中礼品。到了促销活动的中后期,推动作用就越来越弱。甚至有消费者拿到了刮刮卡不去兑奖,认为是厂家的嘘头。
③、人海战术,过分强调终端“强销”
国产品牌曾经使用“人海战术’’,建立庞大的销售队伍,从几千人到上万人不等。他们直接深入终端向消费者推销企业的产品。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较低,通过“人海战术”来加大终端的执行力度,推动销售,这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不过,这种终端的建设,必须和产品开发、顾客的需要和利益等方面结合起来,才会确保企业有长久的生命力。
(2)、促销管理、执行出现问题,患上漏斗症
套用一句广告名言:促销中有一半的钱被浪费了,但厂家从不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稍不留神,促销就会变成企业资源的漏斗,不知有多少费用、多少礼品被装进漏斗,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掉,而且不会对企业的销售产生任何有益的帮助。
①、操作层面缺乏同步性与协调性
店内POP宣传、礼品还没到,但广告己经打出去了,消费者看了广告到店内却发现活动却还没有开始,给活动带来负面的影响。成功的促销要协调的环节很多,包括:广告的设计和制作;礼品及时保质保量的交货;物料和礼品及时地配送到各个城市;各城市的一线人员配送到终端零售店。以上各个环节无论是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终端消费者的体验。
②、促销活动设计本身存在难以监控和核实的问题 例如终端的提货奖励,容易出现诚信黑洞,代理商和零售商可能联手欺骗厂家的促销费用。
③、促销活动由于企业的层级较多,在实际执行上显得软弱无力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企业管理跨度很大,不可避免的在管理的层级上越来越多。架构越庞大,信息的传达沟通越容易出现脱节,执行越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在信息传达层面,市场部发通知到销售部,宣布第二天要举行一个促销活动。销售部分布各地,消息传达有快有慢,行动快的会立即安排销售人员与店家沟通协调,行动慢者可能耽搁一两天;到了店家的环节,信息也有一个消化处理的过程,快者会立即处理,慢者则会延后信息才能传达下去。而在具体操作层面,由于一线的团队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处理促销工作时也会有及时和不及时的区别。物料、礼品的到位,可能由于物流的原因而到的参差不齐;可能出现有的店没有礼品,有的店没有POP,有的店什么都没有的状况。另外能否与店家协调最佳的陈列位置,决定了信息能否及时有效的传达给终端消费者。
四、面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防范促销创新的误区,促销应立足企业实情,遵循三个结合原则
l、与企业的行业地位和企业的战略相结合
促销必须要立足于企业的战略层面,追求更好的实施企业的战略。要知道和了解促销,先要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出发,实现促销与企业战略的和谐统一。
①对外,研究所在的行业和本企业所在行业中的地位
只有更好地了解行业背景、企业竞争力、竞争格局等情况,才能审视企业的营销问题,指导企业的促销活动。随着生产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趋于同质化,研究行业竞争者,清醒认识企业的市场地位,并制订与之相适应的促销策略,就更加重要了。
对于在行业中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企业,其促销管理应采用跟随战略。这种战略可以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的风险,同时避免将竞争引入更加困难的局面,使弱势企业能够在相对平稳、相对保险的环境中积蓄力量,逐步稳健成长。不过,跟随战略并不意味着跟着竞争对手亦步亦趋,企业在具体促销机制的设计、促销技巧的选择、促销赠品的种类等方面,仍然可以推陈出新,争取主动。一定要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然后制订出具体的跟随计划。
而对于在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的企业,则应更多的采用引领策略。一方面,通过引领促销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来获取更强的行业地位、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对竞争对手的有力打击,不断压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②对内,从企业能力和品牌战略出发,把握创新特点,实施促销创新 市场竞争是基于企业能力的,促销管理也要与企业能力相适应 促销管理需要在促销费用的控制、促销目的地的选择、人力资源及促销效果评估等几方面,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能力问题。很多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容易头脑冲动,如熊猫亿元豪赌央视广告标王的失败,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企业管理者制订促销计划的时候,当然首先要考虑促销的效果,希望促销活动红红火火、效果明显,达到拉动销售和宣传的目的;但不能仅仅考虑促销的效果,还应该从企业能力角度进行审慎的思考,更多的考虑和重
视促销所带来的长远利益。此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和运营管理水平也是企业规划促销活动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促销要立足于长远,要和建立品牌以及整体营销策略有机的联系起来 促销应该是提升品牌的活动,应该和传播品牌的一揽予计划贯穿在一起。应该研究如何服务于公司的整体运营和品牌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促销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中,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实施有特色的促销,并确保企业的促销乃至营销有长远的生命力。
促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具有目的性、相关性与环境性等特点。企业的促销创新工作必须以实质性促进销售为目的,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状况,动用适合本企业产品特点的促销策略;对产品要适度宣传,重视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分析企业所处环境与社会文化对促销创新的认同性,结合市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创造迎合消费者心理的促销方式,使企业促销创新工作具备环境的适应性。
促销应在 “立足企业,突出特点”上创新,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产品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且差异难辩,企业必须通过促销创新向消费者宣传本企业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特点,使消费者充分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独特优势,方可促进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购买行为的发生。在促销创新时,可以借鉴的方式在本企业中的适用程度,在此基础上寻找差异,弥补缺陷,创造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促销组合。
2、与渠道的建设结合原则
促销作为营销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市场份额,巩固老客户,争取新客户。促销管理也要从为客户创造价值、深化与客户的关系等角度进行考虑。因此,业务人员在计划和执行促销策略的时候,要确保公司的利益和目标的实现,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以此来不断深化客户关系,这将确保企业对渠道的控制能力,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所以很多时候终端的促销活动同时也附带有渠道的促销奖励活动,这样还可以推动代理商、零售商多进货。
3、与操作执行的结合原则
任何宏观的思考都需要微观的落实。操作层面一般要做好目的选择、计划制订、项目管理及结果评价等几个环节的工作。人力的投入,一般而言,可以加强对终端的控制和影响,但是随着人力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增加和分工的细化,也容易产生沟通不畅、资源投入多但促销效果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操作层面,促销要有好的效果,要预防促销管理和执行的“漏斗症"。
(二)建立促销体系,实施促销激励,评估促销效果 l、对促销活动实行分级、分时段管理
①机动性促销。机动性促销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主要是应对市场偶然或突发事件的反应,如区域内短期突发性新闻焦点,因产品投诉或质量问题而可能引发的公众危机,竞争对手突如其来的强大进攻等。也可以是根据单个市场,例如某城市的具体情况建议和计划的促销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是某城市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或某省份渠道库存较大等等。一般而言,这些促销活动的计划周期为月,该类促销的关键是要快速、灵活和有效。
②区域型促销。区域型促销是配合区域市场营销所开展的一般性促销活动。公司提出整体方案要求,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和具体实施,也可由区域在公司整体预算的安排下进行建议、计划和执行。其目的也较为明确,一般集中在市场上经常性的问题处理,如增加零售点、打击竞争对手、增进与客户关系、帮助代理商扩大销售网络等。这类促销不仅在公司年度促销规划中统一考虑,而且作为对区域市场推广能力和业绩能力的重要的参考指标,列入区域市场的费用控制和工作计划之中。区域性促销需要兼顾计划性和灵活性,是
实现区域性市场策略,完成区域销售目标的有力手段。
③全局性促销。全局性促销是由公司统一规划的全局性大型促销,一般是年度性安排,在每年中的重大节日,确定不同的促销主题,并选定特定日期,在重点城市进行重点推广。其特征是:配合年度重大节日或新品上市时机,重兵投入广告资源,经常伴有较大规模的线上广告和线下推广等活动,促销的力度较大,时间跨度也较长。主要目的包括企业的品牌塑造、新产品上市和推广等。此类促销战略意图很明显,实施要求较高,投入资源多且声势大,而且很多时候是公司策划,分区域执行,而且相关的广告资源协调、物料物流的协调、执行细节的沟通等工作,对促销的效果影响很大,具体执行的时候也应该格外引以注意。
无论哪个促销等级,都应加强高层管理人员与促销方案执行人员之间协商和沟通, 以便促销方案协调一致的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应与促销方案执行人员之间共同制定促销活动,实施促销方案,并对促销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应从战略高度把握促销方案的执行;而促销执行人员应当在深谙市场信息的基础上, 提供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促销方案来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认同,并在营销方案的执行中不断获取决策支持, 保证促销方案有序地、协调性执行。
2、建立促销激励机制,实现促销努力与销售效益挂钩。现今企业的销售业务大多与销售业绩紧密相联,用以激励业务人员的销售积极性。因此企业促销也应当建立一个类似的促销激励机制, 让促销与企业效益挂钩,建立务实、可行的促销激励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让促销人员的薪水与销售业绩共同浮动,在报酬中融入经济利益驱动因素,从而促使方案执行人更为有效地执行方案,实现促销目标。
3、建立有效的促销效果评估机制
好的促销设想,如果在实际执行中,有小小偏差或者细节上的考虑不周,都可能让促销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用科学方法对促销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结合从渠道收集上来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促销机制和促销执行,在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一般而言,用于观察和分析促销效果的方法有三种:
①比较促销前后销售量的变化幅度
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销量在促销期间有一定程度上升,促销过后立刻下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升到促销前的状态。在品牌和产品质量较好,而促销前较多消费者不熟悉该品牌,或是熟悉该品牌却对其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这种结果;第二,品牌销量在促销期间有一定上升,促销过后立刻下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到促销前的状态,即促销后的销售量水平与促销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从促销效果角度分析,这种促销活动并没有改变消费者长期的购买数量,而只是提前了消费者的购买时间。但是,这种促销效果并非一定是不可取的,关键要看企业的销售促进目标如何。这种促销活动对于企业消化库存,回笼资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三,品牌销售量在促销期间上升很少,而促销期一过,销量就跌回或者停留在低于原来销量的水平上。这种情况说明该品牌处于销售衰退期,即将被市场所淘汰。促销只能使衰退速度减缓,但却无法改变其衰退趋势。这种促销,从长期效果上看,意义不大。从短期效果上看,还要根据促销活动所花的费用、促销前后的利润来具体分析。
②观察消费者对促销活动的反应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尤其当促销前后的销售量不易通过测量获得有效数据,而无法使用上述第一种方式时,可采取此方法来代替。当然,也可将此方法作为第一种方法的补充,二者并用。观察消费者对活动的反应,主要是对消费者参加竞赛和抽奖的人数、优惠券的使用率、赠品的偿付情况、消费者对促销方式和促销礼品的反应、现场的评论等加以观察和测量,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
③消费者抽样调查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评估促销活动的长期效果。具体做法是:在目标消费群中寻找一组消费者样本,和他们面谈,了解有多少消费者还记得促销活动,他们对促销活动的评价如何,如何看待该促销活动所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人从中获益,对他们今后的品牌选择有何影响等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了解到促销活动的效果,并为以后完善促销机制提供依据。
(三)制定科学的促销预算,降低促销成本
企业要开展促销活动,必然要开支一定的费用,费用开支需要预算。商业企业应力争用较少或一定数量的费用取得尽可能大的销售效果。
1、严格防止预算外费用的发生。上级一定要真正了解促销活动的真实情况,避免促销人员多次申请举行促销活动,而每次预算的成本都很低,但在活动进行中不断以各种借口要求追加投入,然后中饱私囊或挪做他用。所以企业必须向促销活动的执行者、一线销售人员灌输这样一种观点:严格防范、禁止预算外费用发生;除非是不可抗力,否则,造成的后果由促销人员全部承担。
2、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贯彻下去。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而且相当完善,但是不少企业还是在促销成本上栽了跟斗, 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并没有真正贯彻执行已经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这是成本失控的根源。企业可以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要求促销人员提供详细、真实的活动记录,包括各种票据、具体销售数据,并对商家和消费者进行抽查,企业如果能确实做到这一步,促销成本失控的现象也会得到基本的控制。
3、计算促销活动的投入与效益。上级部门不仅要检查促销活动的预算方案,更要将促销投入与预期收益、促销活动人员的业绩和收入联系起来,综合计算得失。这是控制促销成本中的最重要的一步,企业如果不考虑促销活动的投入与效益,盲目投资,那么企业促销成本就根本没法控制。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特色的促销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企业应特别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不断的向员工传递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营造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使他们在一个学习、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在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熟练业务水平的前提下,创新出更有利于企业竞争的促销方案。以文化为纽带,建立亲情感;提倡科学消费、健康消费,倡导科学观,赋予商业行为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灵性,可一举办一些行之有效的系列促销活动,培育了顾客的忠诚度,用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了企业的美誉度和形象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文钊等.市场营销心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2、吴晓云.市场营销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石文典等.市场营销心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4、(美)菲利普·科特勒等.市场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致 谢
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说是对大学现代企业管理本科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性检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自身对论文全局性考虑的不足、自身相关实践知识的缺乏和对问题的分析过于理想化等问题。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聂新军老师作为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聂老师针对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并且帮助我进行改正,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的进行解答,在这一过程中,聂老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
1 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1.1 电气伤害事故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会出现因电气伤害引发的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 目前常见的电气伤害事故包括漏电、电弧烧伤等。这些电气伤害事故直接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造成这些电气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梯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遇到的触电事故可能是因为电线外皮破损而引发的。部分电线在长时间使用之后, 其金属部分裸露在空气中, 容易造成人体与电线直接接触, 从而引发触电事故。 (2) 电梯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静电, 会因接地导通性不好而电麻检验人员。 (3) 检验门锁回路断开门锁电气保护开关引发火花或者电弧会造成烧伤事故。
1.2 机械伤害事故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梯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 由于没有规范作业程序而引起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检验人员站在轿厢与层门之间进行静载试验时, 如果静载试验失败, 会造成严重的剪切事故。 (2) 检验人员站在轿顶进行层门检验时, 如果不注意站位, 就可能被轿门门机的摆杆或者平衡器夹伤脚部。 (3) 进入井道上、轿顶前未按检验规范验证门锁电气保护的有效性, 也会造成剪切事故。 (4) 检验人员在井道检验中如果没有佩戴安全帽, 其头部很容易被井道中的井道灯、平层感应器隔板或者导轨架碰伤, 还会被机房里随意挪动的物品通过钢丝绳孔洞坠落到井道砸伤。 (5) 如果检验员在底坑检验站位不当, 则可能被护脚板碰伤。 (6) 检验人员从井道中出来时, 如果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层门锋利的边缘很容易割伤检验人员的手部。 (7) 在检验中接近旋转部件, 比如曳引轮, 反绳轮, 传动轴上突出的锁销和螺钉、钢带、链条等部位时, 可能会面临撞击、挤压、绞碾等危险。
1.3 坠落伤害事故
电梯检验人员主要是在底坑或者轿顶进行检验作业的, 由于电梯检验工作属于高空作业, 因而常发生的坠落事故主要是高空坠落伤害事故, 而造成高空坠落伤害事故发生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检验人员进入轿顶之前打开层门时, 如果轿厢不在安全位置, 检验员很容易失足跌入井道而引发高空坠落事故, 造成伤亡。 (2) 在检验安装电梯轿底下梁超载装置过程中, 如果手动操作超载装置开关作业程序不当或者超载失败, 电梯未被有效控制会导致电梯门关闭且启动上行, 容易造成拖挂的现象发生;下底坑时, 检验人员如果未抓紧爬梯, 也可能会导致其跌落底坑。
2 危险源的安全预防措施
2.1 针对电气伤害事故的措施
针对电气伤害的安全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梯检验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较强的安全意识, 在开始检验电梯之前要具备较好的责任意识, 应该认真检查配备的工具、仪器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避免因老化问题而出现安全隐患和危险。一旦发现仪器元件老化等质量问题时, 应及时采取维修或更换措施, 从而确保检验工具和仪器的安全使用。 (2) 对使用年限较长的电梯进行检验时, 检验人员应该严格规范检验程序, 在机房内检查曵引机、制动器等部件, 而且应该在总电源断开的情况下操作。 (3) 进行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检测时, 检验人员必须先切断总电源。 (4) 进行电压和平衡系数测量时, 检验人员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检查电源线路是否破损、裸露。如果发现有绝缘损坏或漏电现象, 应立即停止检验, 待处理好后再继续检验。 (5) 电梯检验人员应该做好自我安全防护措施, 穿上绝缘工作鞋, 这样可以避免触电, 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同时, 为了防止电弧烧伤, 应该佩戴防护眼镜或设置门锁电气保护开关的防护罩, 检验电梯接地通导性的可靠性, 应佩戴静电手套, 防止静电麻人, 保证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2.2 针对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
为了避免机械伤害事故发生, 需要检验人员增强作业安全意识, 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检验电梯之前, 应该认真了解电梯机房中的设备和仪器的结构、位置, 尤其要远离正在运转的设备和仪器, 避免与其接触; (2) 在操作盘车时, 检验人员应该佩戴手套, 防止在操作盘车轮时脱手, 避免被快速运转中的盘车轮给手部带来伤害; (3) 为了避免被轿门伤害, 应该在上轿顶时穿上坚硬的工作鞋, 严禁站在轿厢与层门之间进行检验操作; (4) 静载试验时, 检验人员不得站在层、轿门的过道处; (5) 当轿厢在最高层时, 严禁检验员在轿顶直接冲顶进行电梯顶部空间的测量; (6) 在底坑测量轿厢越程时, 不应快车平层; (7) 检验时必须佩戴安全帽; (8) 进入底坑后, 检验人员一定要选择安全的位置, 避免检验员与随行电缆、补偿链、护脚板等部件接触, 放置碰触伤害; (9) 检验员进入轿顶时, 机房人员不可随意挪动物品进出, 必须确保无物品坠落井道。
2.3 针对坠落伤害事故的措施
电梯检验人员应该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高效、安全地完成电梯检验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进入井道检验要确保井道灯有效, 打开层门时身体不能向井道倾斜和依靠层门, 认真确认轿厢是否在安全位置。 (2) 在轿顶上的防护栏处设置危险警示标示牌, 检验时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探出防护栏。 (3) 在电梯检验工作中做好自我安全防护措施, 应佩戴安全帽, 在爬梯时要穿上劳保工作鞋, 戴着防护手套。攀爬时要抓牢爬梯, 严格按照电梯检验工作程序进行, 避免危险和高空坠落伤害事故发生。 (4) 对于不符合电梯验收条件的, 检验人员应该拒绝验收, 电梯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梯检验是一项高度危险、技术要求高的工作, 为了避免检验过程中电气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危险源引起事故的发生, 就要求电梯检验人员应该严格规范检验作业程序,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充分了解电梯检验过程中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确保检验人员的自身安全, 保证整个电梯检验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郑佳卿.试论电梯检验中存在的危险源及防护对策[J].河南科技, 2013, 5 (5) :76.
[2]王肖.电梯检验中的危险源及安全保护措施[J].技术与市场, 2012, 15 (12) :186.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 存在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a)-0123-02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直接关系到当前食品的安全,没有通过食品检验检测就进入市场流通的食品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而食品检验检测的疏忽也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因此,应顺应当前食品安全的现实需要,认识到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着力发展食品检验检测,提高检验检测的标准,并严格要求,针对当前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具体的措施,以建设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
1 当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全面有效的科学检验检测方法
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针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发展相对应的食品检测检验的科学检测方法和技术。尤其对于现代生产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的污染问题、食品贮运中的质量问题等无法做到全面的检验检测,致使部分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质量标准的食品也进入到市场流通环节。另外,抽检或者免检的形式,也使得在对一些企业进行食品检验检测时放松了警惕性。因此,需要更加完善检验检测方法,并采用实用性强、全面覆盖的方式来加强食品检验检测。
1.2 缺乏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机制
当前由于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完善,因此,存在着行业规范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当前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缺乏权威的检验检测效力,也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行业壁垒,从而使得当前的食品检验检测的监督和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也影响了社会中介组织介入的可能,更加促使了检验检测问题的形成。
1.3 食品生产者缺乏必要的自检,带来了工作难度
食品生产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缺乏必要的行业自律,且存在部分食品生产者故意隐瞒、刻意规避、欺瞒执法检验等行为,造成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落实受到阻碍和困扰,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影响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配合和检验顺利的进行。这也是导致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的一大原因。
1.4 缺乏全面及时有效的检验检测监督工作
当前针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由于食品、保健品、药品等分类对应的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又存在质监系统、卫生系统、药监系统等权责系统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责划分不清、职能监管重叠等现象。这直接导致当前食品检验检测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直接对应且全面及时的有效监管。
2 解决当前食品检验检测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检验技术优化食品检验方法
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的技术还存在一定不足,应重点参照国际先进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完善我国当前较为落后的食品检验技术,并根据当前食品工业发展的具体变化,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提高针对食品添加剂、食品贮存储运、食品检疫等具体运用环境下的食品检验技术,实现重点开发和关键技术的突破。特别是针对我国国情,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本地环境适应和变化调整。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大对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食品检验技术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满足不断发展的食品检验市场的需要[1]。
2.2 建立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
建立健全我国食品检验检测的市场准入机制,建成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网络,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达到最理想的食品检验体系机制,是促使促进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发展的迫切需要。并且只有建立严格的行业标准和监督监管的执行标准,才能够实现食品的市场竞争达到规范性和合理性,促成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食品检验检测市场,形成良性发展。当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应实现全局化的统筹管理,建立建成食品检验检测的数据库,进行全面地动态监控。
2.3 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实现权责跟进
当前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职能有限,且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公开力度不够,食品检验检测监督监管机构跟进不及时,导致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和影响食品安全的不合格、不达标食品处理不够及时,因而影响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应加强各方面各职能机构的协同配合,加强执法力度,增加对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公开化、透明化,引入社会舆论、媒体监督、公示平台建设等,让公众了解食品检验检测的各个环节,并放心消费。同时推进食品生产者参与食品检验检测的过程,在这方面可以尝试做出硬性规定,实行强制标准。对于不符合食品检验检测标准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从而增加企业生产违规有害食品的成本,从而有效减少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监测工作还应该实现权责跟进,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同时,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食品检验检测,包括食品原材料、食品加工、食品添加剂、食品贮运等,在每个影响食品安全的环节实现针对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管理[2]。
2.4 建立功能完善的监督机构
食品检验检测应该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因此,应进一步落实完善权责明晰、垂直对应的食品检验检测监督机构,让各个监督部门和机构能够在自己权责范围内展开工作。且配合相关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条文,能够通过有效地监督来实现对食品检验检测的整个行业环境产生正确的管理和引导,从而促使食品检验检测的实际工作从上而下得到有效的管理、健康的引导,从而促使食品生产走上安全发展的道路,促使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取得更加积极的效果。
2.5 实现必要的行政管理
在当前食品市场形成的市场选择的情况下,也要借助一定的政府行政补助或者其他方式,实现对食品检验检测的调控。比如:增加对偏远地区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并为其提供食品检验检测的相关技术、提供相应的财政补助以及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其采用新技术等方式来提高这些地区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以通过支持食品企业建立自检机构和部门,或者委派专业的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援,形成有一定积极引导作用的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对各地区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促进作用[3]。
2.6 强化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教育
当前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食品生产者、食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各方面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而造成的。因此,应针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社会广泛深入的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强化食品安全信心,增强公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的社会效能,促进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必要的配合。也是稳定市场,强化食品市场的信心所必需的一项措施[4]。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是贴近具体生活、贴近社会民生的一项重要议题,相应的食品检验检测的工作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才能实现在食品生产制造源头到食品消费的各个环节上全面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麦学娟.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相关问题的要点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20):39.
[2]陳磊.食品质量安全检验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30):98.
[3]张旭秋.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4):106.
【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我国政府行政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07-20
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30
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7-18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07-18
劳务派遣运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1-14
销售过程中问题总结06-01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0-01
培训过程中常见问题12-08
财务分析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