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工作制度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竞技场,持续规训着各类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等重要作用。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中医科工作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中医科工作制度

浅谈基层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长的工作体会

【摘 要】病房护士长,简称护士长,是在护理部领导下,科主任指导下的病房直接管理者和具体一线工作者,病房护理管理的好坏直接责任人。笔者自2007年至2011年在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担任护士长,5年来,在医院领导的关注、关心、支持,及本科室全体人员共同不断努力下,本科室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床位38张,实际开放床位45张,占医院床位总数8%,集有治疗室、煎药室、针灸室在内的中医病房。并在2011年2月获得全国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殊荣。经过5年的临床实践,谈谈在综合基层医院病房管理和实际工作中的体会。

【关键词】基层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长;工作体会

1 培养善于学习的护理团队,精益求精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广大患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最基本的治疗疾病,保全健康的要求上,安全要求、质量要求提高,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增高。只有善于不断学习,才能懂得如何满足患者不断提高的要求。除鼓励护理人员自学外,笔者每月组织病房护理人员集中学习2-4次,并善于将各种学习内容、信息针对性地贯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1.1 组织学习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尤其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值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等核心制度及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使护理人员明白职责所在,尽职尽责,护理工作有所依据,并有所约束。除组织学习理论,做到人人掌握外,护士长要检查各种制度具体落实情况。例如三查七对制度,人人都能熟背,而在具体临床工作中护士们是如何去体现呢?是否真正一丝不苟,做到“三查”呢?查对是否有效?明明是“核对”了床号、姓名,为何液体会接错?“请问您是叫XX吗?”和“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前者有可能因对方紧张等因素在尚未听清楚护士提问就应答而造成错误,而后者的提问方式才能得到真实答案。作为临床一线管理者,除组织学习外,更要监督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在具体的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将管理做到细处,对存在问题学会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使护理工作的落实真正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2 组织护理人员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治疗护理常规》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救死扶伤、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宗旨观念,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从事护理工作。

1.3 加强组织学习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及专科知识。对护理人员培训分层管理,大、中专毕业生3-5年内以“三基、三严”为主,巩固基本知识技能,逐渐掌握专科知识、各项急救技能、应急预案,对护师、主管护师以专科知识、急救技能为主。学习内容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湖南医科大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审的《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制的《中医护理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组织学习。除要求自学外,每月组织集中学习理论、技能训练、护理查房1-2次,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练掌握、个个过关。并且每月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各1次,考试成绩与奖金挂钩。巩固基本知识、扎实基本技能、急救技能,培养护理人员观察病情的能力、应变能力等。注意做好护士,尤其是新护士能力的培养,使她们顺利转换角色,适应工作需要。

1.4 多种渠道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科内人员每人每年必须订阅1-2份护理相关杂志,以及通过医院订购的中国知网等途径自觉学习,并由护士长主持小讲课,以读书心得为内容,每人每年主讲小讲课至少2次,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知识,提高护理水平。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人员院内进修、或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是保持与时俱进的直捷途径。自2007年来,根据能力考核结果,我科共安排5名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一名护士院内进修学习,护理骨干都能按要求完成学业,并将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带回,组织学习、开展。5年来,我中医科在科主任、护理部领导,护士长带领下,先后开展了艾灸、火罐、药物罐、药熨法、水针疗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等中医传统治疗,使我科护理专科治疗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步规范、提高。了解护理人员的能力、学历情况,鼓励本科护士自学护理大专、护理本科,并实行奖励,学习成绩、学历与绩效工资挂钩,激励护理人员积极进取。至2011年12月,13名护士中,除1名在读大专文凭外,其余12人拿到护理大专文凭,并有2人在攻读护理本科。

2 培养护理团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所有的医疗程序都是风险与效益并存。医嘱审核不仔细、医嘱转抄不正确、因工作忙碌而忽视病房巡视、对特殊饮食的患者忘记通知、特殊检查、治疗无交待注意事项、对患者病情变化无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交接班交接不清、打错针、发错药等,造成差错、事故发生而引起医疗纠纷。护理工作繁杂、强度大,且交错复杂,稍有不慎即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的培养,自迈入医院的第一步即开始,并必须贯穿在整个护理人员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强化,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把关的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才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尽职尽责,才能将医疗护理差错降到最低,杜绝事故的发生,不因护理工作带给患者伤害,真正做到“救死扶伤”。护理工作的交错复杂、甚至环环相扣,决定了仅靠个人主义是不够的,高风险、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必须要有护理团队团结协助。例如次日输液、口服药物的“三查七对”制度中的“三查”,不仅仅是某位护理人员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查对,还包含小夜、大夜、次日办公班三个排次的认真查对,才能将错误发生降到最低。事实证明护理工作差错不可能杜绝,在发生、发现时除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处理外,医护、 护护之间的互相配合、检查处理很关键,切不可幸灾乐祸、有不团结之心,这在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及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五年来,在病种杂乱的基层综合医院中医科,开放45张床位的繁忙护理工作中,我科没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伤害的护理差错,无医疗护理事故、纠纷发生,跟护理团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及由衷的良好服务意识密切相关,与护理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紧密相连。每位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以病区为单位,“我们”分工合作,分工旨在强调班次职责,合作才能更好完成整体工作,互相提醒注意环节、事项,协助完成未完成、遗漏工作,互相指导工作疑点、难点,工作中老带新、高年资指导低年资,毫不保留,不隱藏知识、技能,使最复杂的“人”,不断动态变化的护理工作及时、安全、有效、保证质量地顺利完成,真正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利提升到应有高度。

3 护士长自身素质的培养

护士长既要组织领导本病房的护理工作,又要管理病房的行政事务,掌管病房经济, 协调医护、护患以及科室之间的关系,故搞好病房管理,护士长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护士长自身的良好素质决定病房管理的好坏。

3.1 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吃苦耐劳、大公无私精神。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象一座高楼失去了根基,护士长在繁重的工作中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饮食、睡眠、运动与休息,劳逸结合,保证每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灿烂的面容呈现在护理人员、每一位患者的面前,才能调动大家的生活热情。护理工作脏、繁、重、苦,社会地位低、报酬相对低,要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护理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着“救死扶伤、守护健康”的牢固宗旨满足成就感才能真正不怕苦、不觉得苦。笔者一直谨记护理部主任的一句勉励语:“护士长不是一种荣耀,更多的是一份职责”,5年来,兢兢业业奋斗在病房一线工作,来得最早,走得最迟,并影响着每一位护理人员,再忙、再苦、再累,这群可敬的天使从来不怨、不退缩。护士长掌管科室经济,首先要心无杂念,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才能信服于人。

3.2 同化素质。病房护士长以病房为主要工作岗位,与其他护理人员一样,奋斗在临床一线工作。每日提前到达病房,了解当班护士工作情况,掌握病房病人病情,听取病室报告,带领护理人员护理查房,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监测重要生命体征,查看病情,分析存在问题,潜在风险,预见性地布置相应措施,与护理人员肩并肩进行具体的临床操作、护理病员。带领全体护士姐妹真诚地关爱每一位患者,与患者家属沟通,用热情友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向患者表达自己的关怀和重视,营造和谐关系。言传身教,带给护理人员良好的影响,并从中充分了解每位护士的能力和特点,做到合理分工、搭配好各级人员,做到知人善用。不可走入每天护士长只查查房、走走形式,自身脱离具体的临床病房工作的误区,得不到来自护理姐妹、患者、家属的真实情况反映。

3.3 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又称自然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不同,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它是以个人的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1]。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治风和高超的护理技术、诚恳的态度、细致的管理等都会影响着每一位护士,而使全体护士信服,积极支持自己的工作。关心、体贴护士,以诚相待,使护士心理信服,从而主观服从和尊敬、追随。

3.4 树立创新意识。当今社会,科学日新月异,患者、家属、社会、护理人员要求不断提高,因循守旧无法满足要求。护理工作领域的日益扩大,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管理技能以适应护理事业与社会的发展[2]。护士长要不断学习、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勤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了解国内外护理工作新动态,不断拓宽知识结构,善于观察、总结、使用,敢于创新。责任制护理进一步推行、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开展,APN排班方式的尝试、探讨,护理人员与床位配比的现实不足, 护士长要善于创新、改革管理模式,满足不断提高的要求。

3.5 善于沟通,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学习、掌握沟通技巧,正确处理好上级、同级、医护、护患关系。做好上传、下达,向上真实反映护、患心声,做好护士代言人,向下及时、准确、正面传达上级各项决议。对卫生部、卫生厅、卫生局下达的各种文件,如医院管理年要求、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服务细则等文件护士长要认真深入学习、正确理解,向护理人员传达、贯彻实施,保持与上級步调一致,才能踩紧时代脉搏,保持前进步伐。处理好与医生的协调工作,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间既要严格要求,又与宽容、民主、信任相结合,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尽量满足护理人员的要求,提高科室向心力和凝聚力。

3.6 良好的管理经济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是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品、器械、材料、药品的领取、使用、维护的好坏跟护士长的管理密切相关,不恰当的使用易使经济蒙受损失。做好收支预算,结合本科的特点,找准护理经济增长点,有计划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5年来,笔者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中医的号召,在科主任的指导下,带领全科护理人员积极多方面开展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使科室经济取得极大突破。做好病人住院期间的收费管理,杜绝少收费、漏收费、多收费、错收费现象,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科室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宁,梁永怡.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南宁护理学报,2005.13(3):85~86。

[2]李秋洁,刘芳,孔繁莹.护士长应具备的管理技能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3(10):153~154。

作者简介:

黄秀贤,女,1973年10月生,大专学历,广西横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管护士,护士长

作者:黄秀贤

第2篇: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摘要】在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当前,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

一、中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一名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是高等中医院校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校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工作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医文化教育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从专业教育和行业特色角度的分析

中医学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产生根源和学习过程与中医文化密不可分。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1]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中医文化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是伴随着他们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础。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中医学的和谐观体现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中。[2]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二)从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分析,中医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从对人的教育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医道不仅仅是治病之道,它关涉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关涉到我们对宇宙万物整体的认识。于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与其他医学的一种新型医学就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产生了。

2.中医文化倡导“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医德观的体现。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张仲景的医德[3]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

可见,中医文化的内涵与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二、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从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待中医学和中医文化的态度看,有的学生不热爱中医专业,不相信中医、学习不认真、缺乏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更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中医药事业,而已经走上中医业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中医文化知识和底蕴不能让人满意,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形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给中医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

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给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也给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现代中医大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再加上他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自然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离,甚至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2.此外,近代以来一直没有消除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带来了危机。近代百年曾有过三次关于中医废存的论争。在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近代以来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困境,同时,也给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中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偏差也是导致中医文化教育淡化的主要原因。面对强势西医的冲击,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应该遵循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在坚持中医传统理念、保留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培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等中医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强调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即“两条腿走路”,这种教育模式使得高等中医教育正在丧失中医特色。同时,因有限的教育时间变得更加有限,也就决定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1.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的教育模式,冲淡了中医传统理念的确立和中医特色思维方式的养成。由于就业压力和中医创新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医院校普遍开设西医课程,中西医课程开设比例普遍达到了6:4,有的甚至达到了5:5。[4]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中医思维模式养成的滞后性。

2.传统人文课程开设不足。从中医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结构来看,人文素质类除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某些院校也探索性的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一些医学人文课程,诸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但作为中医学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则普遍没有开设,或者也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中医学术研究“西医”化。近年来中医学术研究严重偏离中医传统,走上了西医化的研究道路,中医科研在中医现代化的光环下,被“异化”为采用西医的实验方法对中医的印证性研究,却放弃了经典著作的研读,忽视了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工作者不仅要从意识和理论上重视中医文化教育工作,也应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中医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文化教育,提高中医文化育人效果课程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重,形成对中医大学生进行多学科的中医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中医文化相关知识教育课及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中医文化思想。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突出中医文化主线

大力发展中医文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学习中医文化相关社团建设,定期组织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在校报、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医文化的精髓,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也得到品性的培养和锻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侧重进行医学人文与中医文化教育。

(三)在科研活动中重视中医文化研究

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突出中医文化研究的地位与作用。中医院校应注意培育中医文化科研队伍;在各类各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中,加大中医文化相关课题的申报力度;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中医文化研究论文;培育和建设中医文化研究与教育基地;指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医文化。

(四)在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医文化

鼓励中医院校大学生走出校园宣扬中医文化,引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容。

进一步发掘中医文化,结合时代特征,对中医文化进行扬弃,找出时代背景下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将中医文化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探讨中医文化与中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的联系,探索将中医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内化到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的手段、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中医文化精神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3]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

[2]夏露,刘忠华,洪青.中医文化模式中的和谐思想初探[J].光明中医,2007,22(4):12-13.

[4]李俊.传统文化教育与高等中医人才的培养[J].医学与社会,2008.21(12):58-60.

项目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苏省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8SJB8100003)。

作者简介:王曼(1973-),女,江苏徐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讲师。

作者:王曼

第3篇:浅议“中医翻译工作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大众对于提升自身能力的需求愈益增加,寻求更为高效、灵活的学习方式成为大势所趋,涉及各个领域的工作坊应运而生。同时,较长时期内有关中医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繁密,市场对于高素质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使得强调交际与自主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得以发展。本文通过浅谈翻译工作坊的发展历程,借以了解中医翻译教学模式的探索进程。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中医翻译;发展脉络;教学探索

【作者简介】郭文鹃,女,江西吉安人,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石文金,男,江西南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在读;(通讯作者)余静,女,湖北石首人,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创新创业项目:基于浸润式学习模式的“中医药翻译工作坊”(2151800704)基金项目支持(主持人:石文金)。

了解翻译工作坊的发展脉络有利于中医翻译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施行,对于中医院校教学中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借鉴意义,同时推动翻译工作坊教学在中医翻译学习中的普及,以期达到与不断发展着的市场接轨的需求。

一、翻译工作坊的定义

最初,根茨勒(Gentzler,1993:7)将翻译工作坊定义为“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基于对“工作坊”的认知,结合教学的实际,国内学者李明将“翻译工作坊”定义为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如何进行翻译发表见仁见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通过不断协商而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可的一种活动。

二、翻译工作坊的源起

工作坊在翻译领域中的引入发轫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4年,美国艾奥瓦大学的写作研讨班主任恩格尔(Engle)首次举办翻译工作坊,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德克萨斯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等一众名校也先后设立翻译工作坊。(方梦之,2011:27)翻译工作坊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则来自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其认为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的提供者,教学是以合作、探究方式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策略应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与情境的交互,以主动建构意义。

三、翻译工作坊的研究形势

1.国内翻译工作坊研究回顾。国内对于翻译工作坊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通过学术期刊以及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资料表明,出现较早的关于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研究有刊登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的《“翻译工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李明《翻译工作坊》的出版等。

2.国内翻译工作坊研究特征。根据牡丹江大学学报于2015年发表的对于2004-2013年这十年间翻译工作坊在中国的研究现状表明,国内在翻译工作坊研究方面主要呈现四个特征,首先研究逐步呈上升趨势,其次研究比例失衡,再次研究范围狭窄,最后研究成果较少。虽然国内翻译工作坊的研究充斥着如上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自2010年以来,翻译工作坊的研究已得到广泛关注,其研究领域涉及旅游、商贸、经贸、工程、中医等多个领域。

四、翻译工作坊在教学中的应用

1.翻译工作坊的教学要求。翻译工作坊的教学要求分为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于学生的要求。对于教师的要求包括: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协调学生达成合作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及时找出学生翻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及时加以指导、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以及深谙理论知识的研究等。对于学生的要求有:不断积累语言知识、依托语境准确把握词汇意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保持积极参与的热忱以及对于翻译中不断出现的实际差别改进自身的译文等。

2.传统翻译教学与翻译工作坊教学比对。传统的翻译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翻译的结果,授课形式通常是以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教师参照译文进行点评。与之相对应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授课形式通常是学生进行翻译与讨论,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3.中医翻译工作坊施行简析。中医文化历经上千年的淬炼,凝聚成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加之中西文化差异性,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化输出的困难;而由于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灵活性,使得适用于各大领域的这一教学模式在中医翻译教学模式探索引入中成为可能。翻译工作坊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翻译实际操作和大量接触以始源语和目的语写成的真实文本,让学生充分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步骤,掌握翻译策略,通过掌握一定领域(中医翻译)的专业知识并学会使用专业术语,培养自主性学习及其研究技能,把握翻译参考工具的运用,提升跨语言文化的交际能力及作为译者的综合素质。通过翻译工作坊教学在中医翻译领域的运用,学习者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熟悉中医知识在具体情况中的运用,为后续传播中医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4.课堂实际运用。结合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看,“翻译工作坊”教学分为课前搜集翻译材料,课中各自翻译,集中讨论,总结展示这几个步骤。首先,由老师在课前进行翻译材料的甄选,随后在以五人或六人为单位的小组内部进行成员各自的阅读与翻译,个人翻译之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最为理想的翻译结果,并在班级展示,最后由老师进行翻译评价。试举一例,在文章标题Family in China paid $6.5 million to college admissions fixer for a spot at Stanford, sources say中就fixer的意思进行讨论,同学A根据相关知识背景,认为单词意为两方之间沟通协调的人,同学B结合同学与老师的讨论和点评,给出更为准确的翻译“中介”。笔者的切身感受是通过翻译工作坊模式的运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调动,无论是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还是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其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5.复合型实际运用。由于单一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成为大势所趋。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结合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陶瓷专业背景和英语语言水平,对“陶瓷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与实践,培养“陶瓷+英语”复合型翻译人才。又比如江西中医药大学的英语专业(医药方向),其将英语语言文学与中医药基础知识相结合,培养有扎实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时又具备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学习翻译过程中,采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注重参与性与思考性的结合,结合具体的医药文章进行翻译,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吸收多角度思维成果,也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词汇与英语的对接。

五、翻译工作坊的发展前景

翻译工作坊的自主性,互动性,开放性以及灵活性,使得作为参与者的师生不仅成为有效的实践者和学习者,同时也成为翻译领域未来的倡导者与研究者。在该模式的指引下,未来关于翻译资源的运用也会愈加广泛。翻译评价机制将更加完善,并且趋于多元,提高单位时间内翻译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对翻译工作坊教学前景总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大势所趋。随着国家对于中医文化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以及社会对于其认可和接受度的提高,中医翻译工作坊模式的运用也将为中医翻译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六、结语

综上,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翻译工作坊是近几年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发展至新阶段的产物,是大众对于翻译教学新认知的果实。中医翻译工作坊教学的运用,不仅是对推动中医文化传承的主动寻求,更是对中医院校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作为参与者与引导者的师生双方,应当积极协调双方推动翻译工作的进行,为中医翻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红.“翻译工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

[2]李明.翻译工作坊(汉译英)[M].2010.

[3]刘娜.英汉笔译简明基础及翻译工作坊实训[M].2015(3).

[4]马莹.中医院校的特色英语教学探讨[J].海外英语,2017.

[5]曾丽馨.近十年翻译工作坊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综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5).

[6]邓宏春.复合型翻译人才导向的“陶瓷翻译工作坊”教學探究[J].2014.

[7]蒋红红.翻译工作坊研究述评[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

[8]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

[9]李怡然,李梦茹,翟书娟.基于翻译工作坊的中医文化翻译教学模式探讨[J].译林新意,2018.

作者:郭文鹃 石文金 余静

第4篇:中医科工作制度

一、中医应以健康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提高中医诊疗工作。

二、中医病员的诊断、治疗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突出中医的特点,按中医的理论辨症施治。

三、对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或饮食禁忌)医师要向患者功家属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处方签全名。

四、需要中医治疗的住院病人,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

五、 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六、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能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律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七、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中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实习进修人员。

八、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九、积极弘扬中医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

第5篇:中医科工作制度

一、 中医科是运用中医、中药诊治和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部门。中医科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

二、 中医的医疗工作必须以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并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要建立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病历,并把病历书写作为中医技术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 中医科患者的入院 、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医师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四、 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科研工作。

五、 加强门诊工作,坚持高年资医师上门诊,积极开展门诊的中西医结合新业务。

六、 中医门诊日均中药饮片处方数占本科室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70%,中医临床科室中药处方合格率≥90%。

七、 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85%,病房中医治疗率≥70%,甲级病案率≥90%。保证全院其他临床科室中医会诊次数≥6次/月。

八、 中医科病房除完成本科室医疗工作外,还担负全院各科中医会诊及中医教学任务。中医治疗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

九、 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十、 对于特殊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

十一、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定期(原则每月1次)或不定期实行病案讨论,提高各级医师诊治水平。

十二、 加强组织纪律性,按时上下班,严格交接班制度。

十三、 患者出院2周内,由主任医师(正副主任、科主任)带领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到病案室统一签署病案首页。签署首页时,对重点、疑难病例的病历进行复习,结合历代医家的著名论述及有关检查、病例报告,结合治疗效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提高辩证施治水平,确定最后诊断,由各级医师签字。讨论内容要认真记录,由主任医师签字,最后装订在病历内。

第6篇:中医科工作制度

1.各医院都要设立中医门诊,开设中医病房或中西医结合病房,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

2.医院中医科的病房,由中医负责管理。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3.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书。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及时书写中医或中西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4.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5.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6.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7.有条件的中医科要开展针灸、推拿、正骨等疗法。

第7篇: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

一、中医科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

二、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三、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四、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五、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管理制度《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

六、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七、积极弘扬中医的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设专科门诊方便群众就医。

八、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九、对于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

十、中医治疗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各科中医随诊的患者,出院前三天经治医师通知随诊医师停开中药,以免造成浪费。

十一、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应用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病的新路子。

第8篇: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

一、中医科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

二、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三、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四、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五、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六、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七、积极弘扬中医的特长,如针灸、推拿、拔罐、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设专科门诊方便群众就医。

八、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九、对于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

十、中医治疗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各科中医随诊的患者,出院前三天经治医师通知随诊医师停开中药,以免造成浪费。

十一、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应用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病的新路子。

中医师(医士)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运用中医理论。参加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和技术培训工作。

2.按时查房,随时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指导进行辩证论治。参加重危病人的抢救及死亡病员、医疗事故的讨论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3.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4.主持有关的临床病案讨论及会诊。检查,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案。

5.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应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与护士长共同负责搞好病房管理。

6.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并正确运用中医理论及先进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7.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第9篇:卫生院中医科工作制度

中医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

二、指定中医科业务发展远景规划(人才培养)、计划、质控标准、检查考核细则,做好中医科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及年终总结,认真填报中医工作各种统计报表。

三、每季度负责召开一次中医药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会议记录。

四、认真执行中医门诊登记、处方及住院病历书写的相关规定,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审,以保证医疗文书书写符合要求。

五、根据本院技术特长、开设专科(病)门诊,组织有经验的中医参加门诊工作并承担相应的病房和中医会诊工作。

六、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处理常见病、多法病、慢性病。为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配备助手,继承整理学术经验。积极采集民间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七、运用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利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适宜技术为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疾病。

八、积极开展并参加各种中医学术活动,了解掌握学术动态和先进经验,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完成继教学分。

九、认真诊治村卫生站转诊病员,在转回原地时要提出诊治意见。

十、负责对本区域村卫生站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做好培训记录。规范村卫生站的执业行为,即时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上一篇:原材料类供方评价下一篇:企业所得税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