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科学课走进科技馆的新模式

2022-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996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部标准要求学校的科学课程把“学科学作为一种过程”, 并强调“学科学的中心环节就是探究”。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1]。

1 科学课走进科技馆的背景

中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近年来,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和主体教育的兴起, 越来越强调学习者作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作为学习主体所达到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课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学习主体性、主体参与性、参与科学性和实践性都较为欠缺;社会上虽然有许多科技场馆, 但远没有和学校科学课程结合起来, 大都停留在放羊式的参观阶段。这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青少年科学素养、科学技能、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为此, 提出探索中小学科学课走进科技场馆的一种新的探究学习模式, 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 提高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素养、科学技能、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并落实于行动。

2 科学科走进科技馆新模式

老师们通过参观教学, 对科技馆有了总体认识, 也便于他们安排开展相关课程教学。把教室搬进科技馆, 引领学生在参观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学习, 科技馆讲解员配合教室的课程进行现场辅助教学。学生们借助场馆内的文字介绍, 边听讲解、边提问题、边做笔记, 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解答预设的问题, 同时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知识, 同学们还可以边动手边思考的方法, 将难化简, 便于理解。

科技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来实施科学课程, 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初中科学《温室效应》这节课, 非常抽象, 但是如果放到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里来上, 结合温室效应这个大的展品, 切身体验温室效应造成感官上的刺激, 其教学效果一定胜过学校的课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弄懂展品科学原理, 开阔了视野, 打开了智慧的窗户, 更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志趣。在学生自己寻找展品原理的科学探索过程中, 还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 创造思维得到锻炼和升华。

通过开放和应用“让科学动起来, 让科学更好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资源包”, 促进校外科技资源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 摸索“走出去, 引进来, 长发展”、“两点一线、双向互动”的运作模式和活动模式。根据方案实施计划, 科技馆可以进行有关活动资源包的建设, 结合中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以“互动性好、探究性强”为筛选原则, 精心设计组合展品, 内容涉及力学、声学、光学、电磁学、数学、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 并专门组织科学课特级教师或名师遵循“趣”、“疑”、“动”、“思”四字原则编写相应的科学课走进科技馆展品科学探究指导。

“趣”是起点。学习的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

“疑”是焦点。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是对学生激活思维的一种手段。

“动”是特点。使学生在真实和未知的情景中动手动脚去探求真知, 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 认识科学知识的价值, 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

“思”是热点。学生经过多次探究加深对周围更多问题的思考, 这就是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

“探究指导”让每一个展品操作有明确目的, 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推荐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的参与活动时重点操作、体验、想明白几个展品的科学内涵, 渗透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注重科学知识点的拓展和外延。展品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游艺性于一体, 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科学奥秘的理想情境, “让科学动起来”, 就是要指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发生新、旧知识的碰撞, 产生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煎熬, 最后终于茅塞顿开, 这种顿悟时的美妙感受, 也是激励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强大动力。

但指导学生“玩”展品又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我们为每一件展品编写的不是“教案”, 而是“探究指导”, 指导人员重在启发、点拨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科学探究, 最后让学生“豁然开朗”, 享受探究科学的乐趣。

3 科学课走进科技馆的意义

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场所, 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它将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示出来, 能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解决学校课堂教育不易解决的问题[2]。而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学校的任务, 还需要校外教育机构的协同努力, 二者应该保持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我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科技场馆, 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场馆在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3]。

4 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训和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异曲同工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探究展品的科学内涵就是这样一个“躬行”的过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对科学方法的探索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结合起来,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科学技能、创新和实践能力。

摘要:针对学生在学校科学课堂学习中学习主体性、主体参与性、参与科学性和实践性都较为欠缺等情况, 提出探索中小学科学课走进科技场馆的一种新的探究学习模式, 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 提高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素养、科学技能、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并落实于行动。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指导,创新

参考文献

[1] 牛灵江.科技辅导员工作指南[M].科技辅导员工作案例, 2011, 5:80~81.

[2] 白宗新, 陈竞蓉.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3) :176~177.

[3] 谢娟, 尚修芹.关于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发的若干思考[J].科普研究, 2009, 4 (3) :39~42.

上一篇: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地区贩卖毒品案件实证调查研究下一篇: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