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卫生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卫生监督系统中卫生监督体系是当前我国整体卫生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提高现下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的有力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梦中国”的基础性战略构想,是成功完成四个服务指标的主要前提;同时建设与相应现代化卫生保障要求相符的新型城市,充分满足城市人民生活需求也是其中重点。

第一篇:卫生论文

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摘要:基于我国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镇卫生管理也受到了极大重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极大冲击,长时间以来乡镇卫生院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其管理观念陈旧、运营计划缺失以及功能定位模糊等诸多方面的缺陷也愈渐显露出来。为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要针对乡镇卫生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卫生事业;乡镇;卫生院;管理

乡镇卫生院属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关键,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逐渐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得到了极大化的加强,显著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乡镇卫生院一直积累的效率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是存在,直接阻碍到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1]。做好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对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乡镇卫生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功能定位模糊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应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并提供预防、保健以及基本的医疗服务,但其中未能明确的是:仅就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未能落实其具体的承担功能。加之乡镇卫生院在极大程度上依赖着财政拨款,还可能会有些乡镇卫生院分不到拨款的问题,这也促使乡镇卫生院为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功能定位要求打“擦边球”,愈渐模糊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

1.2落后的管理理念

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是由国家包干,统一由国家予以财政拨款,继而养成了乡镇卫生院坐享其成的习惯[2]。而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乡镇卫生院这种不思进取的传统思想仍然存在,不利于其竞争与发展。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存在着只一味实现医疗设备的更新而不注重对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卫生院的经营每况愈下。加之乡镇卫生院的领导都是医疗业务型人才,他们过多的将精力放在日常事务上,亲自门诊、主刀,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补充新知识,在卫生院的管理实践中也疲于应对。

1.3缺乏运营计划

乡镇卫生院于计划经济时期长时间养成的依附性导致其缺乏对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一,不具备在业务运营上的主动性,通常是被动的接受任务,而缺乏对竞争对手以及目标人群的需求分析,造成其无特色项目、无知名度;第二,未能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安排,导致卫生院有过多负债;第三,缺乏对工作者的培训在教育,无法接受新知识,不能及时紧跟时代的发展。

2乡镇卫生院管理的基本内容

2.1岗位管理

无论是任何组织机构的运行,都不能缺少其中各个岗位予以的基本支撑,尤其是对于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来说,其各个岗位的人员需求、人员基本素质以及人员的基本职责都是岗位管理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在基于乡镇卫生院定位明确的前提条件下,需实现对乡镇卫生院服务需求的准确评估,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及人才配置,落实对任职岗位的具体要求、技术工作者的考核标准等内容;同时还应借助于构建岗位职责,使在岗人员对自己岗位的发展方向加以明确,并在不断的发展同时提出完善要求。

2.2运行管理

乡镇卫生院实现运行管理的最根本在于满足其基本业务开展需求,首先完成基本医疗、预防等工作任务,促进服务活动效率、质量的提高;其次应大量借鉴本地企事业机构在长期运行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对周边居民医疗需求加以正确评估,制定完善的乡镇卫生院运营规划,并对竞争对手的各方面内容加以分析,对自我竞争优势予以明确、扩大;最后,乡镇卫生院应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主动走出去,深入到家庭、社区、学校,为需求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逐渐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探索有效的服务模式。

2.3发展管理

在基于當前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达、交通的改善、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推行,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性也变得愈来愈大,随之也就增大了乡镇卫生院的竞争[3]。现阶段基于国家还是未能大力度的投入到卫生院的实际发展中来,而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营情况。基于此,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管理内容必须要明确:卫生院的功能与规模定位、卫生院的服务范围与模式、如何争取外部有利支持以及如何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等诸多内容。

2.4业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业务管理内容是指对医疗、护理、康复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活动过程的组织、协调、计划与控制,从根本上确保乡镇卫生院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可以正常运行,使其业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现阶段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食品卫生的监督等等。

3乡镇卫生院管理举措

3.1促进院长管理水平的提高

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行政工作以及医疗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其综合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管理情况。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中,院长是最为核心也是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任务。针对于此,应落实院长公开招聘制度,制定并完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之与年薪制,在借助于丰厚的报酬下调动院长的工作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对院长进行管理知识的再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强化院长对乡镇医院卫生管理的认识,拓展、创新管理思路,做好卫生院的管理工作,彻底摒弃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

3.2规范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

由于存在着各个地区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其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也都不尽相同,基于此,落实对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的制定,必须要在各省、县级领导的指导下,依据卫生院功能服务内容及范围的实际,提出管理岗位的设置与职责要求[4]。在上级领导的宏观把控下,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市场的实践考察,并搜集居民的需求评价,继而在上述内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岗位职责、具体的工作描述等方面内容。同时,各个乡镇卫生院还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调整、扩大选择,尽量实现岗位职责的明确、更精细化,落实其可操作性强的最终目的。

3.3乡镇卫生院功能的准确定位

就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功能定位来说,关键在于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自主权定位,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人员的引进或者是辞退等權利都集中掌握在基层政府的手里,而乡镇卫生院的人事如同虚设,而由于政府对卫生工作缺乏认知,也就可能会造成卫生工作者缺乏就业指导,而实现乡镇卫生院的自主权定位也就是尽量削弱政府对卫生院业务的干涉;其二为业务范围定位,做好卫生院工作的评价考核方向,明确卫生院基本职能与职责,做好卫生院的精准功能定位。

3.4强化政府财政补偿基本政策

在当前大部分的卫生政策中,都包含很多规定了对基层卫生投入的内容,但又大多属于指导性的规定,并不具备对其职责主体的明确以及强直性的实施保障,这也导致投入主体,也就是地方财政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于实际中全面、深入落实。想要改善政府投入方向,促进其投入效益的极大提高,除了需要注重对硬件的改善,还需要对人才的待遇、技能培训、管理等各方面软件的投入。可建议在核算政府拨款的同时,保证下列经费的全额性,即卫生人员及管理工作者的基本工资待遇、公共卫生活动经费、人员培训费用等等。

3.5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及人事分级制度的改革

强化落实乡镇卫生院的县、乡两级管理,重点以县级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将乡镇的人员、业务以及经费都划归到县级管理中去。且院长的工资、福利待遇也都划归到县级管理。人事则实行编制控制,为优秀的认为提供可发展的平台;工资则实行总额管理,将工资发放档次拉开,着重偏向于技术岗位、业务骨干以及关键岗位,解决在岗位、不谋其职的问题;落实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力度,通过鼓励其自学、参加培训等,促进其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的提高,使之成为执业医师;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成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慕成.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5,(12):235-235,236.

[2]严莎.乡镇卫生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3):138-140.

[3]黎仲光.浅谈基层乡镇卫生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4,(2):316-317.

[4]李瑞民,王霞.浅谈现行卫生政策对乡镇卫生院管理道德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7):258-260.

作者:王树发

第二篇:卫生信访和卫生举报投诉的比较

2005年5月1日《信访条例》由国务院公布施行,2006年2月16日《卫生信访工作办法》由卫生部公布施行,对卫生信访事项的受理、处理和时效有了明确的规定。依据我国现有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卫生行政部门具有监督执法的职能,而举报投诉则是掌握违法行为、查办大案要案、维护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秩序的重要途径。但是对卫生举报投诉处理相关问题尚无明确规定,因此,许多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所一并纳入信访事项并按照《信访条例》有关规定办理。现就卫生信访和卫生举报投诉的界定、受理主体和内容、处理程序和时效进行比较。

1 卫生信访、卫生举报和卫生投诉的界定

1.1 卫生信访

《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书信、电子邮件、电话、 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情况。”从此规定看,“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是信访方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是信访内容;有关机关对信访的“依法处理”,处理的应该是信访的内容,是信访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卫生信访工作办法》第二条则更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卫生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卫生行政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情况。” 

1.2 卫生举报和投诉

从严格意义讲,举报一词作为法律用词出现在《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举报”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线索的行为;“报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包括被害人)将发现的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向司法机关报告的行为[1],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举报人不包括受害人。“投诉”一词作为法律用语,目前仅出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二条第四项“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可对其定义如下: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称为投诉。

据此可对卫生举报作如下定义: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来人、来信、来电方式向卫生行政机关检举、报告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经营者或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线索;卫生投诉则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来人、来信、来电方式向卫生行政机关就其接受的服务或购买的商品提出卫生安全的质疑,认为产品质量不符合相关卫生标准或服务行为违反了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并提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求,一般应以署名的方式。

2 卫生信访和卫生举报投诉的受理主体和内容

2.1 卫生信访的受理主体和内容

《信访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信访受理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卫生信访工作办法》第二条也明确规定,卫生信访的受理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也明确规定提出信访的对象和事宜,“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五)村民居委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按此规定,和卫生信访事项有关的只有(一)、(二)、(三)项。

第一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信访事项的受理主体为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虽然卫生监督所和卫生监督员进行卫生监督执法没有法律、法规授权,但是根据《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的规定和我国卫生监督执法现状,关于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员的信访事项也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第三项“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公共服务是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公共服务一定是公民所需的,能够使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得到满足的,使公民受益的和得到享受的。公共服务的种类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2]。我国与卫生有关的主要是公办医疗保健服务相关事宜,此类信访事项应该由卫生行政部门受理。按照《信访条例》及相关规定,主要包括因医患矛盾引发的医疗纠纷;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职业病鉴定和计划免疫不良反应鉴定引发的鉴定争议;因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工作不到位和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工作不力,群众健康受到损害而引发的矛盾纠纷等。

2.2 卫生举报投诉的受理主体和内容

按照《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举报投诉现由卫生监督部门受理并处理。主要包括因食(使)用食品、化妆品、生活饮用水、消毒药剂等造成健康损害的;食品、化妆品、生活饮用水、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问题;各类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放射事件;餐饮、住宿、洗浴、理发、娱乐等公共场所和服务行业无卫生许可证经营的行为;从事医疗服务活动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超范围行医的等其他违反各类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

在目前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框架下,卫生信访的受理单位应该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具体负责信访工作。卫生监督部门是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秩序、行使卫生监督职能的执行机构,具体实施传染病防治、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执业活动等各项监督工作,对违法行为提出行政处罚意见,对违反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行为的举报投诉受理单位是卫生监督部门。

3 卫生信访和卫生举报投诉的处理程序和时效

《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第三十三条规定:“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第三十四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第三十五条规定“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卫生举报投诉涉及类别较多,程序和时效目前尚无具体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举报投诉由专门科室首接负责,填写由省级卫生监督部门统一制订的受理表,一式三联 。第一联存档备查,第二联移交给相关处理科室,第三联交举报投诉人,交举报投诉人的可以写明受理单位、联系电话及举报投诉的基本情况和初步处理意见,但是举报投诉没有实质内容的,反映对象没有名称、地址且无法查证的,应不予受理。匿名来信来电的处理应认真分析,区别情况,慎重对待,对于内容清楚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对于举报投诉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来源可靠的事实依据、属于卫生行政处罚范围的,应依照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立案进行行政处罚,处理时间自立案之日起不能超过3个月,并在结案后15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投诉者。

举报投诉的违法行为超过2年的,不予受理。

4 参考文献

[1]陈桂明,宋英辉.诉讼法与律师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赵黎青.什么是公共服务[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710052.htm. 2008-04-24.

(收稿日期:2008-04-29)

作者:向 承 孙 勤 林丽丽

第三篇: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体系构建初探

【摘要】卫生监督系统中卫生监督体系是当前我国整体卫生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提高现下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的有力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梦中国”的基础性战略构想,是成功完成四个服务指标的主要前提;同时建设与相应现代化卫生保障要求相符的新型城市,充分满足城市人民生活需求也是其中重点。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管现状,对其卫生体系构建细则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体系;构建

适时进行卫生监督体系基础构建工作可使卫生行政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此项工作是卫生行政机构执政能力建设和卫生行政部门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应该了解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以重要课题形式出现且方针政策已贯彻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我国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卫生监督执法能力逐年增强,但瑕疵和弊端仍旧存在。我们应正视此类现状并予以适时处理,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体系构建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卫生监督工作水平。

1当前我国城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现状要点分析

1.1机构建设现状要素分析

《关于印发〈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强调了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依据编委批复细则,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已将各级卫生防疫站和卫生防病监督管理结构等进行整合,之后在此基础上成功组建了卫生监督机构。本世纪初,全国省市区各级卫生监督所机构相继成立且编制人数过万。为了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适应相关综合执法要求,我国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将血液卫生监督职能和医疗卫生监督职能以及妇幼卫生监督职能等均纳入到卫生监督机构当中,也适时调整了内设机构,将综合执法落到实处,卫生监督机构增设了医疗卫生执法专门科室。区县部门也对内设机构做出科学合理调整,以重心下移式策略手段对归属地进行具体监督管理,执法效能得到可观改变,试点工作也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予以顺利实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强有力根基。

1.2执法经费与办公设备的改善要点分析

卫生监督制度发展至今,卫生监督工作资金成本投入数额连年增加,政府拨款效率明显提升。根据数次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全国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中的卫生监督经费较往前相比,比率大幅度增加。市区县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费用投入有所改观,人员拨款量也持正增长态势。就实际效果而言,卫生监督体系执法工作经费得到全面有效保障。办公设备上,传真机设备和计算机设备以及打印机设备等均已达到原定配置标准,监督机构内部工作人员基本人手一台。还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执法装备更新,执法录音笔设备和执法车辆设备以及执法数码照相机设备已达到配置标准,上述调查取证工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着显著提升。

2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体系构建细则分析

2.1加强管理,稳妥过渡

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应按照国家公务员相关管理制度,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实行模式化管理;建立健全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开门考核评议制度,自觉接受群监督。征求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意见,对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职位调整;根据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及卫生监督管理这一职位设置规章制度,遵循内部选拔政策,即对现有卫生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择优录取。不足部分再对外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招聘。

2.2综合执法,落实责任

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主要包括监督管理健康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社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卫生,及对采血机构、卫生专业工作人员执业资格、执业行为监督管理和法律规定其他卫生相关执法工作等。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分级管理相关原则,依法对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执法能力构建,按照工作先后缓急、分步完成原则,避免急于求成。分两步达成目标,首先用两年时间完成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装备基础建设;卫生监督机构内部办公设备采取重建、改建等方法解决;市级和地区财政监管部门做好协商工作,按比例对执法装备进行购买及配备。

2.3财政支持,保障进度

2.3.1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经费根据相关部门核定人数及国家对其工资、补贴等相关规定由同级财政人员核对拨款;公务费用按同级财政年初制定的预算额度进行核对拨款;业务费用主要在于保障卫生监督机构执行卫生检查、抽查等多项业务工作需求;保证专款专用;保证遇到突发事件临时需要的费用等。

2.3.2改革重点责任人在于各级政府,政府最高领导者为改革第一责任人,政府中分管领导也是实施者为改革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要克服畏难、不自信等不良情绪,做到勇往直前,积极主动创造条件,以推动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部门应增加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投入,并加快对卫生监督机构基础建设,充实并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力量,改善监执法手段及其办公条件,使执法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内部应进行适时培训,为提高团队整体素质,首先要制定出理论学习大纲,根据提纲中的学习任务与培训要领,按进度学习,工作人员应加强基础知识培训和执法办案知识培训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等,不断组织军事化素质训练活动,加强工作人员体能训练,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内部进行严格将官,做到权责到位,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全社会中树立起卫生监督品牌和相关卫生监督形象,坚持开展执法成绩年度评比活动,组织一线卫生监督员开展执法文书评审活动,使卫生监督员的执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建华,王义,王亚东,李清秀.北京市卫生监督体系能力建设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08(03)

[2] 吴晓东,时福礼,王冀,陈超.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02)

[3] 陈超,吴晓东,时福礼,张嘉生.2006~2009年北京市海淀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研究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6)

[4] 詹初航.不断探索创新 争做卫生监督排头兵——访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时福礼[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03)

[5] 张宝马.基层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06)

作者:蔡剑华

第四篇: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分析

摘要:卫生统计工作是医疗卫生有关部门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科学分析与总结,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卫生事业的政策确定、发展规划以及卫生工作的评价总结。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的联系,卫生信息化与卫生统计信息化区别的分析,阐述了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卫生统计工作的协调发展,从而加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卫生工作的广泛性、有效性、准确性、完整性。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卫生统计;建设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医疗卫生有关部门不断提高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的覆盖范围、超强的时效性以及高度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改革效果,提高卫生工作的效率。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卫生统计工作信息化,加强对卫生统计数据的研究整理,从而更好地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卫生信息数据支持。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的有效融合,增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作用,提高医疗卫生改革效果。

一、 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的联系

卫生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就是建立国家、省级、地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保障、基本药物制度以及综合管理等四大项业务的应用,建设包括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共享系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网络报道系统、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免疫及妇幼保健等各项医疗卫生相关信息系统。卫生统计工作是社会发展统计工作与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掌握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情况。

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卫生信息化平台中,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方面的优势。而实现高效的卫生统计,需要利用信息化平台优势,实现卫生统计信息化,通过统计信息化平台,将不同部门、不同渠道的大量的、分散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统计,避免出现数据重复,同时实现全国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因此,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卫生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属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

具体来说,一是卫生统计信息化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部分,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全国卫生信息数据的统计,从而为掌握全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给予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社会卫生事业工作进展的监督和控制。二是实现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卫生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升数据统计的便捷性,进而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性前提。三是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与其他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传输、信息共享的基础,是解决统计信息数据共享的重要前提。

二、 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区别

(一)目标不同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对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共享系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网络报道系统、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免疫及妇幼保健等各项医疗卫生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我国建立起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目标。卫生统计信息化的目标主要是建立起能够实现准确高效的卫生数据信息收集、充分实现卫生数据共享、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统计数据库,规范统计业务流程,从而实现统计指标的总体性、规范性,进而建立起整体性、全面性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统计数据网络,实现医疗卫生数据信息的互联、共享。

(二)現阶段工作任务重点和面临的问题不同

现阶段,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快建设全国各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国卫生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全面共享。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有一些地区处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建设的“信息孤岛”,其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难以与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实现联网,导致卫生信息阻塞,医疗卫生事业得不到快速的发展。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建设,避免出现统计数据重复、数据采集范围过窄或遗漏等问题,从在充分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三)内涵不同

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实现医疗卫生系统整体业务处理和决策的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以及科学化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全面共享,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卫生统计信息化属于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统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以及对统计分析软件的开发来提高统计信息的加工程度,进而提高对统计信息数据的利用与开发,实现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掌握。

三、 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卫生统计信息化发展息息相关,在重视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卫生统计信息化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而保证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实现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当充分认识到其是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医疗卫生深化改革的发展要求,从而能够给予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充分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加大对其发展中的各项资源的投入力度以及医疗卫生相关部门的重视度,进而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明显的医疗改革难题。同时,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卫生统计信息化发展,实现各级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全面共享。基于此,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宗旨。

(一)为卫生信息化发展提供全面支持,提高发展水平

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投入。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离不开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相应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开发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应用要求的信息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当中,并且能够根据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未来发展要求,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卫生统计信息化发展工作提供方向。

(二)合理规划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

在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医疗卫生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应在技术、标准等方面对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同时,在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在总体建设中将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求考虑进去,从而实现高效的卫生统计工作,提高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的覆盖范围,将边远地区等信息化发展不高的地区纳入信息统计系统中,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三)建立符合我国卫生事业统一的信息标准

在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需制定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一信息标准。通过吸收借鉴我国当前优秀的信息标准以及国外优秀的医疗卫生制度,制定出符合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统一的信息标准;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标准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加强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及广泛性。

(四)建立统计数据采集上报制度,提高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的工作效率

建立健全统计数据采集上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将基层卫生数据信息逐级上报,加强我国卫生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工作效率。在对采集的数据信息逐级上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证目标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在逐级上报的过程中,充分保证信息数据的全面性,从而有效避免出现统计数据重复、遗漏等现象。除此之外,统计信息数据在卫生信息化平台传递过程中,需要明确在各级的传递路径,与之相关的医疗卫生部门和机构同样也需要明确对统计数据合理的上报节点,进而提高统计数据上报制度的規范性,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使卫生系统信息数据标准能够有效提高。

(五)提高卫生信息技术人员的待遇

作为提高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推动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人才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提高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就需要提升信息技术人员的待遇,尤其是在基层卫生信息技术人员的待遇应有相应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缺乏充足的信息技术人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福利待遇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待遇的提升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建立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同时,加强相关信息技术人员对我国有关医疗改革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以此来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 总结

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求实现卫生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而卫生统计信息化能够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覆盖范围广泛、时效性强、准确度高以及完整性高等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提高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有效避免信息重复录入、“信息孤岛”等现象的发生,从而通过高效的卫生统计工作,实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监督控制等工作,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秦亮.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J].管理观察,2018(35):184-185.

[2]杨永传.大数据时代做好卫生计生统计工作刍议[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7(09):61-62.

[3]陈艳丽.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186-188.

[4]陈艳丽.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7(08):127-128.

[5]张爱丽.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3):109-111.

作者简介:闫彦彦,深州市卫生健康局,河北衡水。

作者:闫彦彦

第五篇: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卫生监测的分析

摘要:公共场所在城市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群聚集场所而受到关注,其卫生状况和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大众的身体健康?在“非典”期间,国家卫生部门加强了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控制和消毒工作,对于阻断疾病的传播环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卫生监测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的质量?公共场所作为人们进行日常的社会交际?商业交易和旅游娱乐等活动的地方,更是备受人们的关注?怎样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我国根据社会现状修改颁布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国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所以应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了解我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卫生监督监测部门于2014年集中对本市4类公共场所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相关公用物品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如下:(注:以抽检4类公共场所物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为案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样品来源 于本市 4类公共场所(旅店?洗浴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相关公用物品,共计 215份?

1.2 检测项目?方法?监测依据与判定标准 :检测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按 GB/T18204.1.2.3.4 -2000操作,拖鞋检验方法按GB/T18204.7.8-2000操作 ;监测依据:GB/T18204《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663~9673~1996?

2 结果

2.1 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80份,检 测合格 69份,合 格率为87%? 其中床单 (19/20)?被套 (19/20)?空气 (17/20)?茶杯(14/20)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95%?95%?85%?70%?

2.2 洗浴行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 32份,检测 合格 25 份,合格率为79%?其中浴巾 (7/8)?修脚刀 (6/8)?拖鞋 (7/8)?茶杯(5/8)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88%?75%?88%?63%?

2.3 理发店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75份,检测合格 35份,合格率为 47%?其中空气(9/15)?毛巾(8/15)?剪刀(6/15)?围脖(6/15)?推子(6/15)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60%?54%?40%?40%?40%?

2.4 美容院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样品28份,检测合格16份,合格率为58%?其中空气(5/7)?被套(4/7)?床单(3/7)?毛巾(4/7)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2%?58%?52.5%?43%?58%?

3 讨论

由检测结果可见,公用物品的合格率(68%)还很低,顾客之间存在着致病微生物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公用物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分析其原因:?剪刀?围脖?推子?修脚刀?毛巾还不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理发店?美容院的一些用品基本不进行清洗消毒,而且还反复使用,如:理发推子?围脖?毛巾等?有些公共场所因卫生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对公用物品消毒不能严格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目前我市有许多家美容院为了自身方便,采用一次性塑料袋铺垫洗面盆的方式,为顾客洗面,故而对洗面盆根本不进行清洗消毒,造成同一洗面盆给顾客多次反复使用,细菌孳生,美容师裸手接触洗面盆,然后给顾客作脸,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增加公用物品的检测频次,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意见书,对问题严重的场所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时,在监督检查中要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经营者?从业者知法?守法,努力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为顾客提供一个卫生的消费环境?

4公共場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将新型的营业场所纳入监督检测的范围内?定时更新相关条例和相关细则的内容,使工作人员可以有法可依,公正执法?

4.2 组织强有力的专家,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讨论制定不同公共场所的不同检测指标,做到既没有重叠项,也不存在空白项?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层认识,普遍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发动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4.3 研究制定相关条例的处罚内容,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来使经营者重视卫生状况,做到规范经营?

4.4 合理划分上下级的职能范畴,充分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国家和省级监督机构可以侧重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市级?县级等单位可以实行划分地域的监督管理方式?同时要努力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我市的监督监测力度,做好地区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林党柒,陈娟,李旭东.玉溪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7):510-511.

[2] 陈绍运,韦翠玲.新闻舆论对改善游泳场所卫生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4,1(5):8.

[3] 王云萍,赵丽敏.哈尔滨香坊区2005年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J].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2006,5(4):76-77.

[4] 麻尚春,郑庆光.广东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现状及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9,1:3-4.

[5] 周丽君,吴传业.2003-2004年湖南省部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J].环境与健康,2006,23(2).

作者:龚琼 钟明会

上一篇:外文毕业论文下一篇:网站设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