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查报告(共9篇)
按着《x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精神,我院今年公共卫生科逐项认真的对我院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薛官屯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制定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考核实施方案。责任到科室,科室分解到人的管理机制。
二、项目资金安排方面按沧县财政局、卫生局下达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精神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
三、居民知晓率、满意率方面;通过卫生院宣传栏、健康办下乡体检,对慢性病随机走访、使广大群众对健康体检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居民知晓率还有待提高。
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我院通过门诊服务、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本乡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是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全乡居民建档率95%。和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近期必须加紧完成。
五、健康教育工作
定期向全乡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印刷材料。其中中医药内容健康教育印刷材料准备不足,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不及时,近期有待改进。
六、预防接种工作
为适龄儿童按规定全程接种一类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乙肝、卡介、脊灰、百白破、麻疹类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5%。其他一类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但查漏补种工作还需加强。
七、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
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至少2次,新生儿访视率≥60%。为辖区内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率达60%以上。但对30、36月龄的婴幼儿的免费体检还不到位。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健康指导等工作还不到位。
八、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
为我乡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孕期保健服务次数不达标,对辖区内产妇分娩产后访视不及时。
九、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
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进行1次体格检查,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
十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
今年我院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1次健康检查。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不到位。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4次面对面的随访不及时。
十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
为患者做一次全面评估,精神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填写不全。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检查次数不够。
十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方面
建立传染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完整填写符合要求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部门登记、影像部门登记、传染病登记及传染病报告等。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无漏报。报告卡填写等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执行。
十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1“十二五”成效评估
1.1 主要成效
1.1.1 观念意识不断转变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观念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参与转变,政府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责任感、主动性全面增强。乡镇卫生院完成了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从单纯的医疗功能转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指导、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功能。医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重医疗,轻预防”逐渐向“医疗与预防并重”转变,工作方式变过去的“坐堂等诊”为“主动问诊”,服务主动性明显增强。
1.1.2 财力投入不断增加
区、镇(街)两级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常住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从2011年的人均25元增加至2015年的41元,增长幅度为64%。其中,区本级财政五年累计投入9 718万元,达到74%。除2011年外,卫生事业费用占当年总GDP均大于0.3%,高于省内六个样本城市[2]。见表1。
1.1.3参与力量不断加强
公共卫生工作队伍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公卫人员由原来卫生院的“防保人员”扩展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护士和防保人员组成的家庭责任医生团队。实施机构增至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个服务站。区级专业机构由原来的防疫站扩展为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3个专业机构,技术指导全面加强。
1.1.4 服务项目不断扩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最初的9类22项扩展到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慢病管理、中医服务、卫生监督协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12类45项服务。服务对象覆盖户籍人口及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流动人口,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结核病和重性精神病人等,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通过五年来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健康水平有效提升。法定报告传染病控制在100/10万以下,连续多年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稳定在3‰,儿童死亡率5‰以下,20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5岁,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
1.2 存在的主要矛盾
1.2.1 工作提升“快”与观念转变“慢”的矛盾
近年来,各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之高、提升之快前所未有。从数量上看,工作量呈倍速增长;从质量上看,效果评价位列第一。面对工作的新形势,少数单位领导的观念转变滞后,重视程度参差不一。从政府层面看,有些还放在社区卫生中心这个平台上开展,主要依靠专业机构的力量推进,没有纳入政府的层面加以领导组织、统筹协调,造成工作动力不足。从各社区卫生中心来看,“重医疗、轻预防”的观念依然存在,不少单位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作副业被动应付,没有作为主职积极推进。
1.2.2 服务内容“多”与公卫人员“少”的矛盾
“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逐年增长。从服务对象看,户籍人口46万、流动人口近24万,总计70万。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有0.5万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超30万人次,服务内容多达12类45项。而目前全区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仅有298人,其中专职176人、兼职53人、乡村医生69人,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总数的36%,人均服务人口高达2 330人,且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较为突出,编外聘用人员多达163人,占51%。
1.2.3 群众需求的“高”与服务质量的“低”的矛盾
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像滨湖区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群众不但希望长寿,而且希望活得健康。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高。但从现实来看,国家现阶段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全国普惠性质,项目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只能满足基本保障,达不到群众需求。如老年人体检希望到大医院,并增加做CT等项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想要配进口药等。主观上,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高的问题确实存在,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造成业务不精、服务质量不高,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引发依从性和支持率较差。
1.2.4 服务覆盖“广”与防保网底“漏”的矛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全人群、覆盖全社会,面广量大的服务工作必须依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运作有序的工作网络才能有效开展。而目前滨湖区工作的主力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服务站、村卫生室防保力量薄弱,网底缺失现象严重。卫生服务站布点虽然到位,但人员匮乏、素质较低的情况较为突出。原有的乡村医生队伍逐渐萎缩,目前全区共有乡村医生69人,年龄45岁以上占50%,退休留用占25%。预计今后5~10年间,所有乡村医生都将退出。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村级没有卫生协管力量,造成社区卫生中心工作无法落实。
2 形势分析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建设“健康中国”新目标,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3],是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表现[4]。因此,以疾病预防、保障健康为目标的公共卫生服务将成为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和承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将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纵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政府主导和重视是这一事业发展的前提[5]。公共卫生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政策,其主角必然是政府[6]。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康中国”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提出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要切实转变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从原来的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向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转变。因此,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保障全民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必将成为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抓手,工作成效也将成为考核地区发展、考量干部政绩的新标准。
找准区域定位,建设“最美湖湾新城”,不仅有“显山、露水”的生态环境,还要有“高效、均衡”的社会保障,更要有“完善、便捷”的公共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公平理念在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体现[7]。如果没有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最美湖湾新城”的称号将名不符实。从现状看,滨湖区虽为经济发达地区,但每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较为突出。2015年,区慈善基金和红会救助病人达500余人次,这些疾病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只有健康才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最美湖湾新城”建设中,必须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滨湖健康水平的提高。
随着滨湖区城市化的推进,原有的村民迁入楼房变成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思想观念的改变,健康成为群众幸福的第一追求。滨湖区历史上乡镇工业发达,小化工、重工业等污染企业众多,遗留下来的潜在健康危害逐渐显现。同时,社会发展带来多重健康问题叠加的严峻形势,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慢性病、传染病、肿瘤、精神疾病等高发,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在公共卫生发展的历史经验中,中国公共卫生六十年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8]。因此,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健康危害因素干预,有效免除或缓解人民群众疾病,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满意度,是惠及当下、利及千秋的大事。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领导力和组织力
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职责,公共卫生服务属于纯公共物品,政府作为提供主体,应该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付费并进行管理[9,10],加快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组织、专业机构实施的工作格局。
3.1.1 领导有力
切实把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保障群众健康放到执政为民、考量发展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两级政府加快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总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把公共卫生工作发展列入当地社会事业同规划、同部署,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列出重点难点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从政府层面跟踪督办,确保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得到实惠。
3.1.2 保障到位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加快建立公共卫生资金使用预决算制度,区、镇(街)两级上年末根据服务总量编制经费预算,年初按照服务数量预拨,年底根据数量和质量严格考核后核算,确保专款专用、按劳付酬。通过预决算制度的实施,切实改变目前资金使用无序的状况。
3.1.3 职责清晰
进一步厘清政府和专业机构在公共卫生中的职责分工,确保领导有力、实施有序、结果有效。全面加强区、镇(街)两级政府领导主责,通过目标制订、任务下达、组织发动、考核管理等工作,确保工作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强化区级卫计部门考核主体责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的实施主责,准确掌握项目实施要求和技术标准,通过规范细致的工作,让群众享受到政府免费提供的优质服务。
3.2 提升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3.2.1 加快构建“大卫生”格局
围绕“老、孕、幼、残、病”等重点服务对象,由政府牵头,联合老龄、民政、妇联、工会、教育、残联、派出所等部门,加快建立“大卫生”格局,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建立各部门工作联系制度,针对当前工作中群众知晓率、依从性不高等难点,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利用专业部门的工作渠道和平台加大宣传组织力度,加强和群众的沟通,把公共服务的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同时,把群众的信息、需求及时反馈给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2.2 加快完成网底建设
坚持“重心前移、充实一线”的原则,全面加强村(社区)防保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基层防保网底缺失和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通过中心派驻、外聘和外调等多种途径配足配齐人员,建好一线专业队伍,开展网格化管理。
3.2.3 加快理顺管理机制
进一步强化区卫计部门和镇(街)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重管理机制。卫计部门加强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把业务考核成绩及时反馈给镇(街)。各镇(街)负责对各中心的全面管理,根据年初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有效改变目前“吃大锅饭”的现象,全面激发中心的工作积极性。
3.3 增强队伍的专业性和战斗力
3.3.1 完善激励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评价和绩效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吸引医护人员自愿投身公共卫生工作。加大对公卫工作岗位的政策倾斜和奖励力度,严格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引导广大公共卫生工作者爱岗敬业、专心工作。开展全员培训,促进全面提升,对公共卫生人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系统化培训,提升专业技能,适应岗位需要,提升他们的职业满足感。
3.3.2 健全用人机制
合理规划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计划地吸收、录用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和全科医生,着力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的承载能力。特别是针对公共卫生人员严重缺乏的岗位,从区级层面加快研究引进人才办法,适当降低招录标准,加大人才引进步伐,尽快解决“人才荒”问题。
3.3.3 定向培养机制
面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实际困难,由区级以上政府研究出台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政策。根据地方需求,委托高校“订单式”培养乡村医生,切实打造一支扎根基层、踏实工作、贴近群众的乡村医生队伍。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专业分布合理、人才梯队健全、年龄结构优化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3.4 提升群众满意度和依从性
3.4.1 规范服务
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教育,切实转变服务模式,主动进村入户、面对群众,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认真学习规范,强化业务培训,制定实施标准,完善服务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专业的公共服务。
3.4.2 优质服务
切实转变服务模式,主动进村入户、面对群众,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全科医生主体责任,组建全科医师责任团队,以人为本、防治并重、全程服务。发挥财政、医保、医药等综合政策杠杆引导作用,吸引居民自主签约服务。构建“三位一体”综合防治管理服务模式,实现预防、诊治和管理的有机结合。
3.4.3 特色服务
根据实际,开展特色服务、打造服务品牌,满足群众需求。遵循“费随事走”的原则,探索政府购买基本公卫服务新机制,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有序引导其他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服务,保证政府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有效转化为等量服务,全面提升服务实效,努力实现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楠.从均等化角度探析公共卫生支出结构问题[J].社会与政治,2008,1:98-99.
[2]宋俐,陈连生,王民生,等.江苏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购买现状实证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1):4-6.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7-38.
[4]李莉,樊立华,周浩,等.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4):9-11.
[5]王中华.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看政府职能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5):637-638.
[6]束军,沈耕耘.SARS战役后关于公共卫生的几点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4,17(6):27-29.
[7]刘梅.城市社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S1)152-153.
[8]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六十年的成就与展望[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1):3-4.
[9]严妮,沈晓.公共产品:我国卫生服务分类与服务生产和提供方式的理论分析[J].理论月刊,2014,(5):158-161.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成绩喜人
平江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山区、林区、边界县、贫困县、行政区域大县于一体的内陆县份。2011年以来,平江县按照国家、省、市财政和卫生部门要求部署,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大群众从中享受了改革红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居民健康体检和全面健康教育有序开展。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采取入户建档、就诊建档等形式,及时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1199份,建档率80.31%;录入电子档案714387份,录入率75.37%,其中动态管理档案143570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设置健康教育专栏827个,定期更新;发放健康宣教资料616500余份;举办知识讲座265次;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县健教所成为全省健康教育与促进“红旗单位”。
(二)卫生监督和预防接种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员网络机构,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员。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3年取缔无证行医39家,没收大型医疗器械28件,罚款8.84万元。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管理服务面为35%,0—3岁儿童中医药规范管理面为32%。同时,稳步推进预防接种体系建设。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比较扎实。一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制订相应的工作预案和实施方案。2013年排除疑似病例1例,全县未报告1例确诊病例。二是手足口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强手足口病的登记、报告、随访、病家消毒等管理、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工作,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88例,重症死亡病例1例,完成手足口病例监测采样66例,有效处置3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三是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严密。通过监测,未检测出内、外环境阳性标本,无霍乱病例报告。四是传染病报告得到落实。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92例,涉及乙、丙类传染病种18种。2013年未报告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妇儿和老年人保健管理得到加强。在儿童保健方面,2013年全县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81272人,健康管理率86.66%;0—3岁儿童系统管理34981人,健康管理率83.24%;新生儿访视12145人,访视率95.66%;开展新生儿筛查11139人,筛查率92.65%。婴儿死亡率为5.83‰,5岁以下死亡率为9.45‰,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听力筛查率85.94%。在孕产妇保健管理方面,2013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2630人,活产总数12696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7.25%,产前检查率为97.22%,产后访视率为95.57%,系统管理率为92.9%,住院分娩率为99.85%。2013年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在老年人保健管理方面,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健康指导。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档92140人,建档率98.6%;电子建档48925人,电子建档率46%;规范管理率98.6%。
(五)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逐步完善。乡乡建立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制度,为全县35357名高血压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在管高血压患者33272人,规范管理率92.6%。全县登记建档的糖尿病患者5221人,在管糖尿病患者4827人,规范管理糖尿病人3792人,规范管理率90%。为3152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录入国家管理系统3128人,在管患者3027人,规范管理率为70.4%。同时通过“686”和“癫痫防治”项目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给予用药康复、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约较多,问题不少
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不足。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和上级的要求越来越严,项目支出呈现水涨船高之势。2013 年,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需求达3954万元。平江县2013年在籍人口为109.28万人,但是,上级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是按常住人口95.75万人计算的,按每人30元计算,财政补助经费缺口达406万元。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部署、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经费保障太少,导致基层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
(二)乡镇卫生院能力不强。全县位于边远山区的乡镇卫生院超过50%,工作环境差,服务半径长,造成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难进,进难留”。全县50%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医疗器械,无法开展B超和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项目,只能请县人民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帮助解决。
(三)乡村医生素质不高。一是人数太少,覆盖不全。虹桥、福寿山、大坪、黄金洞、长寿等乡镇至今还有部分乡村没有医生,只能靠卫生院医生和邻近村的乡村医生兼职服务。二是人员老化,能力不强。全县35%的乡村医生是以前的“赤脚医生”,年龄都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新知识、新技术陌生,难以适应工作。三是资格不符,服务不优。部分村卫生室由跟师学徒、没有资质的人员担任乡村医生,不能按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有的由于不懂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认为上级补助经费是按人头拨的,不做事也可以拿钱,导致工作造假、敷衍了事等现象,造成不良影响。
(四)信息化水平与业务工作不匹配。平江是湖南省首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县,网络信息化管理比较好。但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省公开招投标后,新中标的公司责任心不够强,没有派人常驻管理,远程指导也不到位,致使全县多家卫生院输入的数据丢失或无法保存,电子建档与省卫生厅无法保持一致。此外,网络通讯条件仍然落后,南桥、咏生、黄金三家乡镇卫生院以及全县20%的村卫生室无电信光纤架入,加上市卫生局服务器容量有限,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
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一)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应实行差别化分配。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贫困地区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难度大、综合成本高,建议上级在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时,根据各地国土面积、地形地貌、人口、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实行分类分档补助,进一步将财力向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兼顾各地外来人口没有补助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布局,努力让群众就近就地享受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医卫队伍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引进力度,对自愿到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潜能。同时,全力抓好村一级医疗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乡村两级公卫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解决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进公卫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现场检查与第三方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力度,建立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体系,提高公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地方政府应适当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的工作经费,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整合信息网络平台。上级卫生部门应制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开发全国公卫信息平台系统,统一应用软件,避免地方各自为政,解决数据丢失、信息不能共享的弊端。同时,应加强对信息管理服务商的管理,监督其履行合同,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欣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均等化,我北王乡中心卫生院对本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我院就将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为重点工作来抓,并成立了公共卫生科专项开展此项工作,以确保此工作顺利实施。此次自查内容主要以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为主。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院通过集中建档、入户建档等方式来提高建档率,进一步提高了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截止6月份,我乡建立电子档案5523份。
2、健康教育:根据2012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截止6月份共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45次,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街头宣传等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传资料入户率、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
3、预防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我院为全乡适龄儿童全程接种一类疫苗,定期开展查漏补工作,为适龄儿童及时建证、建册、上卡,将接种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区疾控中心的组织下,开展了疫苗强化、查漏补种等接种工作,对重点人群进行了针对性接种。
4、传染病防治: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强化疫情的调查与处理。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我院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配备了专门的疫情报告员。按照传染病管理要求,建立了传染病门诊,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率100%。定期对院内人员和村防疫医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培训。根据卫生日的主题开展了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治知识的宣传。
5、儿童保健与孕产妇管理:通过对各村医的培训指导,在各村村医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每月村级上报制度,加强了我院妇幼保健管理率。
6、重点人群管理: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人实施规范管理和随访;掌握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建立管理档案。经自查核实,高血压规范管理1135人,糖尿病规范管理140人,随访2556次;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6人;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1499人。
二、存在问题
1、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不健全。由于我院人员不足,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较少,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工作需要。
2、项目执行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覆盖面存在不足,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偏低,已建档案存在诸如:缺项、漏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
3、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到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围产期保健、体弱儿筛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由于部分居民电话变更,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分档案无法核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我院工作的重点,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工作目标。
2、进一步明确负责人职责,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我乡疾控、妇幼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培训职能,扩大培训范围,规范居民建档技术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3、规范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流程,认真学习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规范,加强人员培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等基本知识,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确保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的完成。
2012年7月3日
北王乡中心卫生院
2012年上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自查报告
邹城市卫生局:
根据《邹城市卫生局转发<济宁市卫生局、济宁市财政局关于2012年上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情况的通报>的通知》(济卫妇社发[2012]15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
自公共卫生项目启动以来,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对公共卫生都高度重视,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按照市卫生局制定的各项目实施方案和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要求,卫生院和卫生室组织保障有力,工作措施到位,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扎实有序推进。2012年7-9月份我院加大了公共卫生工作规范管理力度,每月都制定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组织已建完档案的重点人群开展入院体检工作。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用药指导和生活干预,卫生室管理更加完善和规范,工作扎实细致,每月定期对村卫生室督导检查纳入常规管理,工作开展较为规范。
截止到8月底,我辖区总人口36000人,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8200人份,占辖区总人口的78%,电子档案25300人份,占总人口的70%。其中规范化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1500人、孕产妇471人、高血压450人、糖尿病98人、重性精神疾病49人、0-6岁儿童2157人;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规范有序,上半年开展健康知识讲座6次,咨询宣传活动6次,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了3次,发放宣传资料22800份。
2
我院“五苗”基础免疫苗合格接种率、及时率均达95%以上;建卡率达100%,加强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和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
二、存在问题
通过这次考核检查,大部分村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与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更新和补充不及时,慢病等重点人群管理资料不齐全。
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讲座不规范,有的无通知,照片上无时间。公众健康咨询记录不规范,照片无时间。宣传栏照片无时间标注,不能体现新旧更换。
3、慢病管理。主要表现在基本信息填写不全,体检表有漏项,随访无医生签字,慢病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主动上门服务不够。
4、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与计生部门衔接不紧密,不能及时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和新生儿基本情况,并填写在相关记录表上。
5、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表内容填写不规范,老年人管理率偏低。2012年查体进度较慢。
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尚未完全得到群众认可。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尚未完全了解,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效果尚不十分满意。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
落实公共卫生科职责任务,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及督导考核工作。学习和使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以下简称《规范》),确保人手一册。
3
(二)严格落实项目资金管理
要严格按照要求,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做到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项目经费要真正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服务项目所必须的人员劳务支出和耗材上,不得用于其他支出。确保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用于对村医的补助。要严格落实项目考核,将资金的拨付与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挂钩,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快推进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规范开展
我院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围绕重点人群开展项目工作,统一印制使用《规范》提供的标准信息表、管理卡等表单和记录。
1、健康档案。2011年7月以后新建档案一律使用《规范》的格式内容,停止使用与《规范》格式内容不一致的表单和记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管理数据底册,做到花名册完整,目录索引便捷,确保数据来源清晰,项目管理规范。
2、健康教育。完善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完好和正常使用,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记录和总结评价。健康教育活动和宣传材料要符合次数及种类要求,健康教育讲座等要有相关的通知、内容、签到和照片,照片上要有日期。3、0-6岁儿童健康管理。要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健康档案管理形式和内容符合《规范》要求,按《规范》要求完成相应的健康管理频次。“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和“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填写要规范,无漏项。
4、孕产妇健康管理。要及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产前随访和产后访视记录要符合《规范》要求,孕产妇产后应入户随访,并与新生儿随访同步进行。
4
5、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表单、记录和体检项目要与《规范》严格一致,健康体检中的辅助检查化验单要存档,体检表中血糖、血压项目必须规范真实填写。
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全年提供4次面对面随访和1次健康体检,随访记录表和健康体检表及记录符合《规范》要求。连续两次血压控制不满意的由建议转诊记录。年内完成医改责任书中规定的规范化管理人数。
7、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全年提供4次面对面随访和1次健康体检,随访记录表和健康体检表及记录符合《规范》要求。连续两次血糖控制不满意的由建议转诊记录。年内完成医改责任书中规定的规范化管理人数。
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对管理的患者提供一年4次随访并进行危险性评估,病情许可并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随访和体检记录符合《规范》要求。
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建立健全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处理的制度、工作记录、门诊日志、相关报告卡、转诊记录,掌握法定传染病病种。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有相关报告和处理记录,无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有报告管理制度。
10、卫生监督协管。要求由“报告时间/线索”、“协助巡查”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内容与记录,信息登记报告表和巡查登记表记录完整、内容齐全、书写规范。
(四)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
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一年四次的考核工作,做到有通知、有记录、有结果、有结果使用、有社会公开和有整改报告;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工和乡医核定绩效工资及奖励的依据。对考 4 5
核优秀的人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或发现有突出问题的,给予相应处罚。通过加强绩效考核,逐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及乡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
(五)做好宣传工作
采取印发资料、上门服务和广播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和优生优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的知晓率、认可度和满意度。
唐村镇卫生院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根据国家、自治区以及玉林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做好我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绩考核,特制定我院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要求,统筹兼顾,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坚持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这里提高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和满意率,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组织实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原则,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我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实施主体,免费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指标和任务
1、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全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其中电子建档率要达到65%以上。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患者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要进一步规范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加大检查力度,保证档案信息真实完整。加强电脑录入管理,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健康档案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衔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
一、建立正确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理念
作为农村基层卫生管理者,首先要建立正确的项目工作指导思想,即抓好项目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应付考核,为了得到项目资金,这是做好项目服务的基本前提。
其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服务原则。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各个服务项目内容与服务流程的设计中,蕴含了很强的防治结合的思想,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在对本机构服务功能的定位、机构内部服务流程的构建、医务人员服务理念的宣传灌输上,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点,这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
第三,将项目实施与服务模式改革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服务责任落实到人,是确保项目任务落到实处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管理要点
(一)居民健康档案
1. 紧紧把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功能属性。搞清楚健康档案的功能属性,应当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健康档案是居民接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过程、贯穿生命全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第二,居民健康档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服务的重要工具和信息载体。
2. 医务人员使用好居民健康档案,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如果只重视建档,不重视使用,就失去了这一项目的意义。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应当督促医务人员使用好健康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率,把健康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为实现上述目的,一个功能齐全、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逐步做到互联互通的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性信息平台是必要的条件。
3. 努力提高档案建立与管理的规范性。
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建档时未体检;档案的真实性;未使用17位编码;个人基本信息表中变化的信息未及时更新,如电话号码、疾病既往史、儿童年龄增长需要更新的项目等。
(二)健康教育
1. 做好基本质量管理。
(1)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和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力求宣传内容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季节性,做到资料制作的自主性,以符合当地居民健康维护的需要。
(2)健康咨询,讲究形式的多样性。
(3)健康教育讲座,讲究内容的针对性、通俗性、生动性。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授课能力,从内容的选择、讲座课件的制作、一次讲座过程的把握与处理,对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训练,提高讲座效果。
(4)结合服务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要解决如何落实、如何考核,把服务做实。
2. 积极创新健康教育形式。
创新的着力点:扩大受众面,提高教育效果。
创新的途径:传播途径创新,新媒体的运用;教育场地创新,充分利用好机构场地的各种空间,如门厅、过道、楼梯墙壁、健教宣传栏,扩大为健教长廊,营造浓厚的健康教育氛围;健康教育方式创新:知识竞赛、咨询与讲座相结合、特定人群的自我教育组织等。
(三)预防接种
1. 计免接种(包括强化接种)的组织与管理,尤其是流动人群中的儿童接种,提高接种率。
2. 严格执行预防接种的服务规范,杜绝接种差错。
3. 做好接种副反应的应急处置,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处置及时、规范。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 规范管理及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
2.建立合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专业人员队伍。从江苏省实施项目的经验教训来看,凡是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实施出现质量问题的,往往与儿保医生岗位人员不稳定有关。目前各地正在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些地方将儿保、妇保等服务也纳入家庭医生、乡镇卫生院健康团队的服务内容,实践证明这一做法问题比较多,服务难以落实,容易出现服务的疏漏。从确保服务质量的角度考虑,还是采用设置专职儿保、妇保医生承担服务比较妥当。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 规范管理及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
2.从基层早孕建册开始,建立扎口管理、基层与专业妇保机构、分娩医院分工合作的服务机制,确保服务不缺失。对多数乡镇卫生院来说,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是由卫生院与医院共同完成的,因此,明确卫生院与分娩医院的职责分工,建立分工协作的服务机制,对确保服务的落实和项目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1. 规范服务流程,把握重点服务环节的质量。
(1)体检的质量:医务人员问诊、查体的规范性,实验室及有关辅助检查的质量保证,是否有质控管理。
(2)体检结果及健康干预、指导措施向服务对象的告知,具体采用那种告知方式,确保体检后的后续服务能够落实。
(3)努力实现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与指导措施的量化与个性化,提高服务的科学性。
(4)处理好不同医保制度规定的各个体检途径服务的协调,防治服务缺失。
2.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容易疏漏的环节:没有进行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由于服务不细致,有的服务项目(如尿常规)缺失。
3.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创新:利用信息系统的深度开发,实现体检后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指导的个性化、量化(在使用信息系统产生的评估结果及指导措施时,医务人员要掌握主动性);在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医养结合服务。
(七)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 规范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强化管理率,努力提高控制率。
(1)患者筛查:恰当的筛查方法,努力提高管理率。
(2)对疑似患者明确诊断,制定规范的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方案。要有相应的措施解决村医诊断与治疗能力弱的问题。
(3)确保4次面对面的随访能够落实。
(4)非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个性化、量化的健康指导。
(5)并发症筛查与处置。
2. 机制与服务创新。
(1)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基层进行业务指导时,应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列入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加强临床专家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
(2)加强对有关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与两个慢病有关的临床知识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慢病随访管理的质量。
(3)以村医为主承担慢病管理服务的,可以在服务流程上规定,发现疑似患者必须转到乡镇卫生院或者上一级医院明确诊断,并由医生制定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再由乡村医生进行管理。要动员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团队等方式与乡村医生进行合理分工,参与慢病管理。
(4)有条件的地区,对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
(5)高危人群管理途径的探索。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 质量管理基本要求:规范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强化管理率,提高稳定率。
2. 主要措施:
(1)在乡镇卫生院选拔培训兼职精防医生、精防护士,提高专业能力。
(2)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认同,提高服务的依从性。
(3)做好与专业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建立必要的协调组织,形成服务协作机制。
(4)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自身防范意识,防治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乡镇卫生院从管理者到医务人员都要确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与指导思想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核,拿到项目资金。所有项目实施安排、实施方法、措施,都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将项目实施与服务模式改革相结合,将服务责任落实到人
与乡村医生签约、健康团队服务相结合。动员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护士积极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实健康团队服务。
(三)正确处理好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的关系
坚持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并重的指导思想,在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管理者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放松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既是乡镇卫生院的立身之本,也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从过程管理入手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有服务业的共有属性特征,即服务的产品具有不可接触性,服务的终末质量效应滞后。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应以服务流程与服务环节的规范性为主,通过抓服务流程的规范性,落实服务质量。
(五)建立质控机制,实现质量管理常态化
乡镇卫生院应当明确质量控制的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建立常态的质量监控制度,有专人对各服务项目实行不定期的抽查、复核,将服务的真实性、规范性核查常态化。
(六)努力提高基层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是根本措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靠基层医务人员来实施,服务流程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医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对有关疾病的认识与把握。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除了对疾病诊断、处置进行系统培训外,还要进行营养学、运动医学、医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七)激励机制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04-05
一、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证所有公众拥有最基本的健康生存权与发展权而作出的施政导向。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研究此问题的学界权威冯显威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从保障公民健康权方面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方面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例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有面向个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例如疫苗接种。农村是我国卫生服务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环节,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不协调、农村卫生服务严重滞后现象突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分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医疗服务资源约有80%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医疗服务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十分薄弱。因此通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来维护农民健康、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国外最早论述公共服务问题的是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提出并分析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问题,认为公平地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义务和职责;萨缪尔森在其著名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给出了纯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其中也体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蒂伯特的“用脚投票”理论不仅提供了一个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的理论模型,而且把消费者偏好引入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竞争机制中,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布坎南最早提出了财政剩余均等化概念,揭示了分权体制下财政不公平规律,认为应根据地区平均收入不同实施差别联邦税率,从而实现财政横向公平;罗纳德·哈里·科斯的灯塔理论从产权制度的角度出发,针对整个公共服务的供给,清晰地提出了解决公共服务的投资及管理方面的思路;肯尼斯·阿罗则基于效用主义的原则来设计和选择均等化财政制度。近年来更多的西方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具体公共服务领域的均等化问题,例如James E.Lyons对美国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Roy A.Carr-Hill对OECD国家医疗水平均等化的研究等。赫尔利认为,最需要医疗卫生资源的群体如果在医疗保健服务中获得收益最多,则在获得健康最大化的效率目标下,平等与效率就可兼顾。哈同则提出救治公平论,认为美国俄勒冈州依据优先原则提供医疗服务的做法违背了救治原则,提出对发生突发性生命威胁状况的人们应尽最大可能进行救治,而不论其优先性如何。阿瑟琳娜认为,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尽可能地倾向低收入者或者最需要医疗服务的群体,并且需要政府通过提供额外的财政补贴保障资源的供给。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张进、胡善联总结了新加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在我国应建立完善的逐级转诊网络和制度、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及加快卫生立法;何江江则介绍了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台湾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基本公共卫生筹资模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等状况,提出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的适应性差,并给出调整建议。刘宝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是测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工具,并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标进行省际均等化综合测量,从而对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省际分布情况进行考察。胡善联认为,重庆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券是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的一种创新,能保证居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机会的公平性。荆丽梅从财政分权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公共财政体制对均等化的影响。以上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本文在深入调查赤峰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赤峰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献计献策。
二、赤峰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七旗、二县、三区。截止2010年底,有苏木乡镇116个,街道办事处21个,全市户籍人口457.74万(常住人口约434.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9.52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010元。
构成我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为:⑴脑血管病;⑵心脏病;⑶恶性肿瘤;⑷呼吸系统疾病;⑸损伤中毒;⑹消化系统疾病;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⑻传染病;⑼内分泌病;⑽新生儿病。前五位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58%,是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2010年,全市住院分娩率99.9%,全市孕产妇死亡率43.5/10万,婴幼儿死亡率9.34‰,人均期望寿命73岁。2010年全年报告传染病19种、发病总数16440例,死亡23人,年总发病率353.71/10万,死亡率0.49/10万,病死率0.13%。疾病谱分析说明,我市居民总体的疾病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一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损伤、中毒导致住院的患者在农村牧区占了较大的比重。endprint
三、赤峰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方面存在城乡不公平
居民健康方面,从2010年患病死亡率分析,农村高于城市,城乡平均预期寿命相差5岁,从年龄组看,65岁以上和45-64岁人群的患病死亡率均比较高,农村居民和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其医疗服务需求较高。中国城乡的二元化结构使得城乡的生活水平、社会环境以及医疗保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上的患病死亡率和人口预期寿命分析都体现了这一点。
医疗服务利用方面,充分说明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在门诊就诊机构选择上,居民对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利用程度较高,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比例为41.4%;住院机构的选择向高层次集中的现象更为明显,在县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的病人占62.9%。2010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表明居民就诊流向不合理,基层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不合理分配,降低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明显不足。
(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关系松散效率低下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是以县为总体单位,县级医疗机构是指导中心,乡镇卫生院是枢纽,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种职能的延伸,村卫生室是基础。目前,在国家财力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市场化现象严重,各卫生机构收费高、争抢病人、机构重叠,由于受各自利益的制约,县、乡、村作为一个网络的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成为彼此孤立的点,形成了县级医疗机构中心膨胀、乡镇卫生院枢纽萧条而村卫生室基础松垮的局面。
(三)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合理现象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各级别医院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层级不清晰。调查显示:占全市人口约1/5的中心城区拥有全市1/3的医疗资源;我市北部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南部旗县相比差距较大;市区和部分旗县政府所在地仍存在医疗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现象,综合医院多、专科医院少,一级医院小而全,功能有待调整。
二是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市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超负荷运转,床位使用率超过规定标准,而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缓慢。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两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三是急诊急救指挥控制系统尚未有效建立。目前,我市120急救中心挂靠在赤峰市医院,单靠一家医疗机构难以承担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急诊急救工作需要,全市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各家医院,均在开展院前急诊急救工作,造成了急诊急救工作职责不清、职能分散、指挥和调度难以统一的不利局面。
四是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速度缓慢。由于近年来一直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低数量”的紧缩政策,加之举办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投入大、成本高、回报慢,致使我市医疗机构“一大二公”,民营医疗机构“小农经济”发展滞后,医疗市场缺乏合理有效的竞争。现有民营医疗机构大部分为一级医院和个体诊所,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和诊疗水平不高。建设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五是嘎查村卫生室设置和管理不够规范。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卫生工作的意见》(赤政发〔2003〕92号),规定在农区卫生室可以根据自然村情况合理布局,人口较多的村可按每千人口设置一个卫生室的比例进行设置;在牧区可以几个嘎查设置一个卫生室,并以卫生院设点举办为主。几年来,卫生室数量增长迅速,一村多室现象普遍,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松散。此外,大量城中村卫生室、厂矿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室代替个体行医充斥医疗市场,存在管理不规范和医疗安全隐患。
六是医疗机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上个世纪80年代我市医疗机构实施“断奶”政策,致使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处于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状态,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压力大、困难多,不但制约了自身的正常发展,也导致了趋利行为的发生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的乏力。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竞相扩大建设规模、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四)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
卫生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城区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农村牧区卫生基础薄弱,质量不高;公立医疗机构大而全,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滞后,缺少有效竞争;不同隶属关系的医疗机构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合力。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
(五)投入补偿机制不健全,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弱化
卫生投入达不到自治区要求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的幅度,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人员经费和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不足,加之卫生筹资渠道狭窄、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迫使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靠技术服务和药品差价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导致了公益性质弱化、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六)医疗卫生人才缺乏,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
在人员总量上,市区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相对偏多,农村牧区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护理人员、社区全科医生和预防保健人员数量达不到国家配置标准的要求。在人员结构上,卫生队伍数量与人才质量之间发展不协调,高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职业化医疗卫生管理人才匮乏,出现了学历结构偏低和职称结构失衡现象。加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了队伍不稳定。
(七)新农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新农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新农合一直实施县级统筹,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诸如统筹层次低,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弱;政策待遇不统一,参合农牧民实际受益有失公平;有效监管能力弱,存在监管空白和不到位的情况和问题,影响到基金的安全、经办水平和参合农牧民受益水平的提高。endprint
四、促进赤峰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牧区卫生资源配置的投入力度
每个苏木乡镇应设立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室,每个行政嘎查村应设置1所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甲级村卫生室,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年增加政府对苏木乡镇、嘎查卫生室的投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回归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共益性质,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和经济手段,对苏木乡镇、行政嘎查村卫生室进行现代化科学管理。
(二)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苏木乡镇、嘎查村的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必须由政府主导、与需求水平相适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首先对原有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形成规模优势,改变不合理的卫生资源结构,阻止卫生资源的浪费现象。二是对苏木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在职培训,采取措施并推动医学人才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三是继续加大对苏木乡镇卫生资源的资金投入,在资金筹集方面可采取多种形式,既要有政府投入资金,也要有公立卫生机构自身积累资金和民间资金。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赤峰市各级苏木乡镇政府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建设项目,使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得到进一步加强,使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功能更加完善,覆盖城乡。提高苏木乡镇一级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在全市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巩固和提高新农合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努力使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00元以上(全国水平)。进一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贫困家庭覆盖率,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完善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风险。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新农合信息化网络,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市级统筹。
(五)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建成县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和以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六)明确各级政府职责,重点提高苏木乡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明确政府举办公共卫生的职责,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水平,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11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公共卫生服务。
(七)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完善监督管理及激励机制
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加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度、规划、指导、监管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责。探索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积极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举办各类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有效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八)发挥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传帮带作用
继续实施“城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牧区卫生工作机制,采用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设备支援等方式,提高农村牧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苏木乡镇卫生院建设要规范化、标准化。加强苏木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苏木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他们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应急救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胡光宇.新健康革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乔俊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责任:基于我国分权化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
〔4〕苏健婷,付鸿鹏,邓瑛等.北京地区的健康差异和公平性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
〔5〕刘金伟.当代中国农村卫生公平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于树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探析[J].财政研究,2007,(7).
〔7〕张慧.医疗保障:缺口大且公平性不足[J].市场研究,2005,(3).
(高枧乡社区卫生中心)
县卫生局: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08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工作的通知》(三卫 [2008]62号)要求,现将我中心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为扎实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迎接省市、县检查考核评估,我中心邀请乡政府文教办人员,成立了考核小组,对全乡9个责任区块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此次检查严格按照《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采取看、查、问的形式,检查社区责任医生工作日志、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等相关基础档案和各类表册填写等建档资料和实地抽查责任医生责任区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情况表明,责任医生下村入户服务受到群众欢迎,且成效明显,农民群众反映较好。
一、组织机构健全,政策制定完善,工作措施得力。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落实。一是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建立了以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制定政策,规范运作。根据省市、县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出台了《高枧乡创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高枧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我中心出台的一些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等,保证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三是增加投入,保障运转。县卫生局及时足额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农民健康体检及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下拨到我中心,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宣传工作到位,卫生意识增强,工作氛围良好。
响应县局的“上下联动,贴近群众”的宣传方针,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家喻户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召开了全乡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会议,把精神传达到全体脱产干部、村级领导班子和公共卫生联络员;发放县农卫办编印的《健康教育专刊》2万余份,新农合宣传资料2.1万册;由社区责任医生和村公共卫生联络员每月刊出一期黑板报,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预防保健知识;建立了健康教育学校和村级“健康俱乐部”,组织学生家长、妇女、老年人上卫生、保健课,全县中小学校均开设了卫生课。在全乡上下形成了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服务网络健全,服务行为规范,服务功能完善。
一是建立了行政管理网络。乡、村两级分别建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并且将网络延伸到村,每村聘有农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全乡有42个行政村共聘任了43名联络员。二是业务管理网络。按照每1500—2000人口配备1名社区责任医生和1名协管医生,每三个责任区配备1名防保两线人员。每月到责任服务区域工作7天以上,进村入户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本上做到“医生识人人、人人识医生”。三是服务功能完善。共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6340份,个人健康档案21208份,筛选出高血压等重点慢病739人,累计农民健康体检1.4万人次,健康干预3596人次。儿童四苗覆盖率100%,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100%,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5%以上,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以上。门诊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基本医疗业务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47%。
四、工作职责明确,督查机制健全,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制定《高枧乡农村公共卫生督查制度》、《高枧乡农村公共卫生考核办法》、《高枧乡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分配方案》、《高枧乡社区责任医生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考核细则,并把考核结果同专项资金的发放、年终的评先及奖金发放等挂钩,明确责任医生的责、权、利。畅通监督渠道,在每个行政村挂设“公共卫生责任服务区,和“社区责任医生下村定期服务日”告示牌,标明责任医生服务项目,责任医生姓名、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五、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民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二是我中心卫技人员少,业务素质比较低,全科医生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三是服务成本较高。四是外出人口多,体检任务完成难度较大。五是疾病预防形势仍较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难免不发生。六是婚前检查率、妇女病查治率较低。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予以解决落实。
六、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对农民健康工程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程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乡人民的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努力提高全乡人民健康水平。一要按照《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继续抓好三大类十二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优良的成绩迎接省、市考核审评。二要继续扎实推进参保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60%体检任务。三要强化宣传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广大民众的卫生意识。六要强化督导督查,严格考核,全面落实农民健康工程各项工作任务,为全乡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
2008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十二项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1、2:开展健康教育与管理。全乡42个行政村基本上都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或黑板报),每月定期更新内容,并上门宣教或组织宣教,健教资料户覆盖率达到90%。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学校健教开课率达到100%。
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并开展健康随访,重点人群每季随访一次。
指标3: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便民服务,负责合作医疗相关问题的解答,协助做好政策宣传。及时了解本区域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就医情况。通知并协助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及时报销等。合作医疗群众满意度达85%以上。
指标4:认真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向全乡 名0—7岁的儿童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7种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计免建卡发证率达到98%;接种率达到100%,儿童入学入托计免证查验率达到 %。名0—3岁儿童在首次体检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42天建册率达 %,儿童系统管理达到 %以上。
指标5:开展妇女保健,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婚前保健咨询率达 %,产前检查率 %,产后访视率达 %,同时向育龄已婚妇女每三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半年共普查了 名妇女,年妇女病检查率达到 %。
指标6:开展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配备社区责任医生,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动态管理,60岁以上老人和困难群体体检率达到 %,建档率达到 %,每年随访次数大于4次。
指标7:加强对重点疾病社区管理。继续实施CIDA—WHO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发现病人及时登记报告并督导服药、复查,肺结核病项目规范管理合格率达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开展艾滋病咨询宣传,协助做好艾滋病自愿检测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对农村精神病人进行监护指导和治疗指导,精神病人综合管理覆盖率达 %。加强对主要慢性病的防治管理,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肝炎等疾病开展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
指标8: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建立完善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制度。按规定要求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集体中毒、职业危害及农村集体聚餐、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规范报告率达100%。指标9:开展环境卫生协管,配合做好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改水改厕工作,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和除“四害”工作,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 %,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达 %以上。
指标10:依照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积极卫生监督协查,配合县卫生监督所对农村学校、医疗机构、食品、化妆品、公共场所、有职业危害因素企业等相关企业和经营单位开展卫生检查,同时对农村家庭办酒(5桌以上)进行登记食品卫生指导。对全乡 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从业人员体检率达到 %,对 名患五病食品从业人员予以及时调离,五病调离率达到100%,学校、医疗机构每年每户检查次数达4次。
【乡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郭家镇20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查报告11-13
县卫生局下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07-2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查报告11-16
基本公共卫生自查表10-1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09-28
创建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查报告07-24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06-25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第一季度督导报告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