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卫生赞歌(通用9篇)
(为济宁市疾控中心成立六周年献礼)
():尊敬的领导,各位朋友:(合):大家好。
():我们是来自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朗诵的题目是:《疾控卫士赞歌》——为济宁市疾控中心成立六周年献礼,祝济宁市疾控中心(合)生日快乐!
():有这样一种责任,他与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血脉相牵;他与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紧密相连;他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息息相关。
(合):——这就是疾控人“保护生命,捍卫健康”的责任!():有这样一种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他是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职业道德;在关键时刻,他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操;在危险来临时,他是义无反顾、舍身忘我的英雄气概。
(合):——这就是疾控人“不畏艰险、科学防控、奉献社会”的疾控精神!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把为您的健康服务作为职业。():平安时,他们为老人提供科学的保健知识;他们为孩子实施安全的疫苗接种;他们倡导健康文明的卫生行为;他们用真情、用爱心、用真诚,呵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健康,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无言的践行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当病魔肆虐时,他们用身躯为您铸就一道道钢铁长城,用生命履行着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的神圣职责。():他们的工作岗位分布在大街小巷。():他们的笑脸灿烂在家家户户。():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城镇乡村。
(合):——这就是疾控人,是您健康的忠诚卫士!
():若要问世上最珍贵的是什么,您一定会说:是爱!是健康!是生命!
():若要问疾控人的志向是什么,那就是:用爱呵护您的健康,用心温暖您的生命!
():为了这句郑重的承诺,数以万计的疾控先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私的奉献,耗尽毕生的精力同艾滋病、禽流感等各类传染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50年代消灭了天花;():90年代消灭了婴儿瘫;
():已连续34年没有白喉病例发生;
():流脑、乙脑、新生儿破伤风、麻疹等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一个个辉煌的成就汇聚到今天,“疾病控制”已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而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因为正是有了他们无私的奉献,才有我们今天的水更清、天更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无数个疾控后来人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筑健康之完美,在疾病与健康、痛苦与快乐、危急与平安、新生与死亡中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洗礼。
():难忘2003年的那个春夏之交,“非典”来了。():紧张、恐惧,说没有,那是假的。
():由于防护设备不到位,他们有的只是背扣式白大褂和普通口罩。
():这种白大褂医院手术室里随处可见;这种口罩冬天取暖还行,但用来对付SARS病毒,谁心里也没底。():那么就此,他们就可以退缩了吗?
():不!不能!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无畏的健康卫士。():不!是战士,是白衣战士!面对死亡威胁,他们像战场上的战士一样,用铁一样的肩膀扛起了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什么零距离、什么空气传播、什么生命危险,统统抛在了脑后。
():和疑似病人有过接触的疾控队员首先被隔离了。():然后,全副武装的消杀队员披挂上阵了。():然后„„然后„„再然后„„
():当忙完无数个然后以后,疫情解除了,健康卫士们却累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20008,奥运之年,“手足口病”来了。():没有人退却,没有人掉队,更没有人放弃。
():关键之年,关键时刻,是他们用坚强的脊梁背起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托,以顽强的性格、无私的情怀抒写着“健康卫士”的赞歌。
():2009,甲流来袭。
():疫情犹如号角,疫情就是命令;
():从深夜,到天明,他们忘记了身上正背负着重达四十多斤的消毒药水,忘记了汗水已将他们的衣服浸湿„„
():又是他们用强壮的身躯,坚强的意志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撑起了一片蓝天。
():难忘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无数阳光下鲜活的生命在一瞬间永远的被带入了黑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疾控中心干部职工身体力行,纷纷解囊。
():你500,我1000,他1500,不等的捐款传递着一份爱心,一份责任,一种温暖,一种信心。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愿意接受党的考验!”():“我来自部队,身体素质好,再累、再苦,都挺得住!”():“我从事卫生防疫工作多年,工作经验丰富!”
():当灾区需要卫生救援时,无畏的疾控战士纷纷向中心领导递交请战书、自荐书,强烈要求赶赴一线,用自己的技术和爱心救助群众。
():大灾面前,验证了我们泱泱大国的凝聚力;():危难之时,显示出我们疾控人血浓于水的悲悯情怀;():滑坡、余震、泥石流,再次检验着我们疾控人的坚强风骨;():重创之下,无私的疾控人用大爱抒写着人间感人的诗篇。():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坚强?
():——是呵护健康,捍卫生命的神圣职责!():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无畏?
():——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是追求!():是尊严!():是理想!
():是“防治疾病,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合:是那自强不息的疾控精神在闪光!
():今天,济宁市疾控战线上的同志们相聚在这里;
():让我们十指相扣,心心相印,紧紧团结在济宁市疾控中心的周围:
传统的公共卫生领域, 传染病防治是最重要的内容, 其职能为健康教育、预防医学措施 (免疫接种、疾病筛查和治疗) 以及卫生执法, 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共卫生的范围和职能变得越来越广泛[1]。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渥太华宪章, 主要内容有健康促进、思维转变及卫生服务的重新定位。现代的公共卫生涉及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 它涵盖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等所有和公众健康有关的内容[2]。目前我国将公共卫生定义为组织社会共同努力,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 达到预防疾病, 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公共卫生人力指的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从事具有公共卫生性质工作的卫生专业人员、采用公共卫生方案的卫生管理干部和对公共卫生事业有所贡献的其他人员。现代公共卫生事业要求其资源配置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合理的配置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是保障群众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3]。
2 公共卫生及人力资源在其他国家的现状
2.1 美国
公共卫生协会 (APHA) 建议将公共卫生人员专业划分如下: (1) 流行病学家; (2) 环境工程师; (3) 环境工程技师 (4) 环境科学专家; (5) 环境科学技术人员; (6) 职业安全与卫生专家; (7) 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人员; (8) 健康教育者; (9) 公共卫生政策分析员; (10) 卫生服务事业管理人员; (11) 公共卫生与社区服务人员; (12) 精神卫生与防止药物滥用方面的社工; (13) 精神治疗医师、精神健康提供者; (14) 酒精与药物滥用的咨询顾问, 包括成隐性疾病的戒断; (15) 心理咨询顾问。美国公共卫生人员完成的工作任务包括:预防疾病的流行和传播;保护人们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危害;预防伤害;促进和塑造健康的行为, 防灾、抗灾和帮助社区重建;保证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5]。20多年前, 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中有30%~40%为非医学专家[6]。
2.2 澳大利亚
公共卫生的定义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而由全社会所组织的活动。该定义表明公共卫生是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公共卫生的作用和活动与众多不同的专业交织。但公共卫生专家所具有的核心技能包括公共卫生科学 (知识与技能) 、分析技能、交流技巧、政策与项目开发技能、财务计划与管理技能、跨文化技能等。以前的Victoria州卫生部 (Health Department Victoria) , 现在已经更名为Victoria州人类服务部 (Department of Human Services) , 服务内容也比以前要广泛得多。
2.3 英国
公共卫生是医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关注环境卫生和传染病问题, 独立于初级卫生保健。在美国公共卫生学院则须与医学院分开, 由公共资金所资助的卫生服务 (通常用于穷人和脆弱人群) 被视为公共卫生的范畴。
2.4 加拿大
人们采用了一个新的词汇——人群健康, 包涵健康促进和社会医学。
3 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将卫生资源过多地投放到疾病的治疗而不是预防上, 忽略了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以及卫生基础的建设。调查显示, 公共卫生经费只占总卫生经费的2%, 其余的钱都用于人们病后的补救措施了。
2003年, 全国有450万卫生技术人员,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仅占4.9%, 农村地区缺乏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现象更为突出[4]。重治疗轻预防的结果导致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大幅度上升及医疗负担的增加。目前, 建立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中心) 的建设成为中国卫生事业改革的重点之一。
3.2 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管理者对公共卫生的认识存在误区。调查发现, 对公共卫生职责范畴的看法中认为“意外损伤”和“贫困”属于公共卫生问题的分别为10.3%和17.2%。
2003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防病中心机构数为3 469个, 人员数为206 266人, 卫生技术人员157 738人[7], 专业背景几乎均为医学类专业。广东省疾控中心人员专业构成绝大多数为医学类专业, 卫生、医药、检验三个主导专业人员占64.97%[8], 基层传染病预防控制人员中, 所学专业为公共卫生、临床医学、护理学的共占76.7%[9]。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大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较大。单就学历来看,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 广东省明显高于吉林省。广东省省级机构中研究生所占比例为l2.84%, 吉林省相同级别机构的研究生比例为4.29%[7]。
4 思考及对策
4.1 疾控中心人员的专业不应该是单一的
新的公共卫生思路关注更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 而不仅仅是疾病。围绕如何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这一核心, 包括一些影响健康的因素, 如生活方式, 烟酒食品、体育运动等, 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食品、水、空气质量和洁净度, 环境还包括生活空间、社会和平安定等等因素, 所有这些影响健康的因素都将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因此, 公共卫生工作必须跨学科、跨机构, 还要得到社区组织机构的合作, 如公众和社区的参与等。同时, 卫生服务作为一种社会产品, 还需要营销策略, 尤其是在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时。所以, 从新的公共卫生发展思路出发, 疾控人员的专业不能是单一的医学类专业, 要多样化,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2 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精神疾病等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 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防治传染病、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4.3 减少消除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
澳大利亚及各州为鼓励卫生人员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给予更多的财务补贴和资助;2000年政府专门设立了一项奖学金, 用于资助申请者完成学业, 条件是申请者毕业后到农村工作的时间必须与其接受奖学金年限相当, 否则要向政府退回全部奖学金。我国卫生部制定的2009年卫生工作要点其中要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可以借鉴澳洲的经验, 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鼓励公共卫生人才积极参与和改善基层及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努力减少和消除疾控人力资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
4.4 改革公共卫生教育
根据在新情况下对公共卫生人力的新要求, 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修订, 改革以往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只重视专业人员培养, 忽略管理人才、政策研究人才培养的现象, 以适应“新公共卫生时代”, 使疾控机构有强劲的人力资源储备。
4.5 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我们应根据需要制定培训内容,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再教育, 对现有的公共卫生人员进行培训, 真正发挥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晓东, 彭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科概念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 (1) :121.
[2]夏国美.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挑战和对策[J].城市管理, 2003, 6 (3) :10-12.
[3]刘杰新, 翁书和.美国政府评定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短缺的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 29 (2) :46-48.
[4]陈莉, 樊立华, 宋喜林.提升疾病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地位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 20 (4) :296-298.
[5]罗春燕, 李敏, 张胜年, 等.美国公共卫生人力面临的挑战与启示[J].中国卫生资源, 2008, 11 (2) :99-100.
[6]梁浩材.新公共卫生与后医学时代[J].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 (1) :125-127.
[7]陈婷, 冯显威.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 2006, 19 (1) :49-53.
[8]李观明, 甘远洪.2004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现状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5, 31 (5) :75-76.
【关键词】疾控中心;应急工作;县级
【中图分类号】R1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91-02
近几年,政府越来越重视县级疾控中心的发展,对其应急工作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县级疾控中心与过去相比取得了较大进步,应急指挥系统已经设置,致力于最大限度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不过从整体情况上看,在应急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县级疾控中心在应急问题处理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市县级疾控中心为研究对象,疾控中心人员共40人,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2至45岁间,平均年龄(32.17±6.13)岁。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结果
在近5年内,共出现了6次突发应急事件,主要为传染病疫情、学校学生食物中毒。其中傳染病疫情包括甲型H1N1、手足口病、禽流感,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为亚硝酸盐中毒。
3 讨论
3.1 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过就目前县级疾控中心应急处理情况而言,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①缺乏专业人员。在本次研究的县级疾控中心中,发现疾控中心人员共40人,男性23例,女性17例,数量较少,难以合理实现人力资源的配置。
②资金投入较少。一般而言,县级疾控中心的财政拨款相对较少,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财力也非常有限,疾控中心不存在业务收入,工作开展过程中非常被动,常规性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例如消杀灭蝇、体检、检测、预防性药物等,均难以得到开展。
③应急处理效率较低。尽管目前很多县级疾控中心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应急意识,不过准备工作并不充分,在县级疾控中心中,传染性应急处理主要由流行病专业科进行管理,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由卫生监测部门管理,不过部分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该事件的性质难以明确,往往需经过多次检测,确定该事件的性质,然后以调查结果为依据,给予相应处理,这就导致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浪费,无法提高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
④难以收集预警信息。现阶段,尽管国家非常重视县级疾控中心网络建设工作,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提高网络建设水平,一旦发生疫情后,可通过网络系统将信息送至乡镇医院,不过该系统主要负责对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如果患者数量已经突破报告标准,便会错过最佳处理时机。这表明县级疾控中心在报告、收集、处理、识别预警信息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难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⑤难以处理大规模突发应急事件。当出现突发应急事件后,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查,并制定合理的处理计划方案,其余工作者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出现,无法应对大规模突发应急事件。
3.2 县级疾控中心应急处理对策
①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因县级疾控中心现有人力资源非常有限,这就要求疾控中心能够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每个部门与科室的设置必须符合应急事件的处理要求,便于使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作用[1]。疾控中心可以制定一个人才建设计划,使工作人员整体素养提升,做好技术力量储备工作[2]。
②加大资金投入。县级疾控中心需要有长效投入机制作为保障,财政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政府也需加大力度给予扶持,必要应急经费要得以保障,保证县级疾控中心可以正常开展日常工作[3]。
③提高应急处理效率。县级疾控中心可以对应急组织体系重新进行设置,坚持任务导向型原则,建立有效的应急队伍,专业包含范围要广,其中包括后勤保障、计划免疫、消毒、传染病、检验等部门[4]。除此之外,疾控中心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对应急知识有进一步了解,培训内容有专题研究、团队精神、管理学、实践操作、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所有人员均需做好应急准备。
④制定预警方案。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要强化对应急方案、应急预案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应急过程中,不可单纯依靠以往的经验,必须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科学进行处理[5]。
⑤提高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效率与水平。县级疾控中心突发事件处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处理计划方案的制定不合理,部分工作人员难以得到锻炼机会,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所有工作人员可享有相同的培训机会,并定期进行考核,提高应急事件处理水平。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本次调查的应急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学校学生食物中毒,县级疾控中心需意识到,学校属于卫生事件高发场所,一旦发现苗头,需尽早进行处理,防止事件蔓延。疾控中心要于教育部门进行沟通,使学校卫生状况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政府要做好食品监督工作,加大对县级疾控中心的资金投入,疾控中心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配合政府工作,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设置预警机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事件处理水平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减少资源浪费,确保县级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保国,刘光定,李长辉等.关于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的思考[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06):649-650.
[2]蒋江徽,朱海燕,孙思红.Kirkpatrick模型在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培训中的应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01):6-8.
[3]李兴泽.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处置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5):497.
[4]马跃新,刘怀玉,马瑞瑛.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初探[J].地方病通报,2009(01):71.
2012年全年疾控工作,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坚持以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为中心,传染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做好地方
病防治、健康人群体检、食品生活饮用水监测和重点疫苗通知单发放工作;提高疾病控制能
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
1、做好常规免疫工作,认真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对2010年出生的儿童实施甲肝疫苗接
种,免费使用无细胞百白破。增加接种服务频次,免疫,确保国这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
种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免疫保持在90%以上。切实解决流脑、甲肝等疫苗接种率低的问。
2、规范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与处理、高血压患者健康
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
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3、认真贯彻《消毒管理办法》,加强卫生室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好消
毒管理工作,、村卫生室进行一次消毒监测,覆盖率100%。
4、强化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和疫情信息建设。加强传染病报告和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和
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提高传染病诊断水平。
5、做好春季野外灭鼠的技术指导和灭前、灭后鼠密度调查。继续开展鼠疫监测,密切注
视鼠疫疫情动态。
6、加强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及创佳评差活
动,以“改进作风、加强纪律、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积极组织开展讲道德、讲文明、讲团结、讲奉献教育,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
识,切实转变和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在县卫生局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及时、有效地应对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高温中暑事件。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应急措施。
2.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加强与气象局的信息沟通,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卫生局和气象局报告,并提出防控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中心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3.加强管理,规范有序。本单位实行24小时网络监测和电话值班,所有应急队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电话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加强应急队员高温中暑相关防治知识培训,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4.依靠群众,依靠基层。通过电视滚动字幕和网络传媒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加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督导,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监测灵敏度,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制定依据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卫生部、中国气象局)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五)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全县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二、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领导组织及队伍建设
为有效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能力,中心成立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杨建红任组长,负责贯彻落实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工作指令,指挥和协调中心各应急小队行为,做好部门沟通。下设信息监测报告组、调查处置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
队
长: 副队长:(1)第一梯队: 组
长:
职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副组长:
职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成员:
职责:当疫情、灾情发生后,造成电子通讯联系中断时,联络员立即赶赴县卫生局设置的指挥部所在地,负责将指挥部的工作安排部署传递到我单位,并及时将本单位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信息等传递到指挥部,为卫生局的安排部署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2)第二梯队 组
长:
职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职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成员:
(3)后勤保障及卫生宣教信息组 组
长:
职
责:组织全组人员做好通讯联络,卫生知识宣传、信息报送和反馈,保证一线疫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副组长: 成员:
三、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预测、预警
1、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时限和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每年6月1日,全县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每年9月31 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可根据我县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至我中心,我中心进行网络报告。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一旦发生一般以上高温中暑事件,立即报县卫生局,并通知县气象局。
2、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
中心信息报告组每日将收集到中暑事件数据分析汇总,经调查处置组调查核实后报县卫生局和县气象局,县卫生局和县气象局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预警分四个级别:即一级预警(红色预警),二级预警(橙色预警),三级预警(黄色预警),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启动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卫生、气象部门或省市卫生、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二)应急响应措施
1、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与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健康教育组负责);
c.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卫生监督所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与指导(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2、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c.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与指导(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3、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c.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应急办、流调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共同参与)。
4、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信息报告组会同各责任报告单位);
b.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组负责)。
(三)应急响应终止
县疾控中心根据气象部门和卫生局共同发布的终止应急响应而终止相应的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
五、应急响应终止后
在应急响应终止后,中心应急办对应急响应事件做出总结报告;信息报告组继续加强网络监测,密切关注气象变化,直到监测期结束。
六、附则
(一)名词术语
中暑:在本预案中,中暑是指由高温气象条件直接引起人员出现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自6月份起,按照全区总体工作部署,我中心全力推进健康促进工作,联合区卫生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进入唐人中心、远望、乘风万达广场等周边繁华区域店铺和区域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开展禁烟教育并粘贴禁烟标识,累计进店2000余家,发放、粘贴禁烟标识1万余份。
一是主动进店。由健康教育科牵头,抽选其他科室工作人员,集中进店帮助粘贴,确保入店一家、培训一家、带动一家,将禁烟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见缝插针。在配合奋斗街道开展卫生城复审集中攻坚阶段,每日派出人员在协同街道做好集中工作的同时,利用工作间隙,积极向奋斗街道辖区内店铺宣传禁烟知识并粘贴禁烟标识。
1 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检测设备配置不足
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投入不足,致使基层疾控机构监测检验手段落后,设备配置不足。基层疾控机构中检测设备多是80、90年代初购置,停留在一般检测项目上,制约疾控机构对突发事件的处置。疾控购置设备靠有偿服务收入,购置检测设备用于有偿服务项目,未考虑突发卫生事件需要。
1.1.1 投入设备购置资金不足
国家加大了对省、市级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投入,但对基层疾控机构投入较少。比对《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1]建设标准,确定了疾控机构设备装备种类和设备数量,测定出县级疾控机构A类设备资产标准为206万元、B类设备410万元、C类设备368万元。2006年卫生部对2003~2005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投入建设调查显示:县级A类设备东部配置最高,为60.4%;西部为25.3%。B类设备县级为23.9%;C类设备县级西部为15.5%[1]。由此可见,设备配置A类中西部县级疾控机构均未达到标准配置的基本要求;B类设备资产配置县级均未超过30%;以中西部最为突出;C类设备配置县级都没有超过20%,与标准要求差距甚远。
1.1.2 设备配置种类少
从疾控机构检测能力上看,按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装备标准》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需要装备75种[2];调查显示,县级疾控机构的设备配置为17~27种。其中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设备配置数量县级缺口达到了53.1%[1]。这与县级实验室A类检测项目121项和B类检测项目61项严重不匹配。
1.2 人力资源配置较少,结构不合理
1.2.1 人力资源不足
基层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受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影响,人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2005年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大学及其以上学历只占15.6%,无卫生专业学历者有9.9%[3]。疾控机构在2002~2005年期间,全国疾控人员减少了3831人,下降了1.79%,西部市县级两级疾控机构分别减少了5.8%和4.68%;呈现出越是基层,人力配置降低幅度越大的特征。原因是现有卫生体制下传统的“重治轻防”,从事疾控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与医务人员相比,社会和经济地位低,对优秀人员缺乏吸引力。
1.2.2 应急管理人员缺
卫生应急管理人员是卫生应急指挥、协调、运转中枢,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响应、处置。各县级行政部门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但由于人力资源配置少,多数是兼职,素质不高,相应业务管理、质控、应急管理等业务管理专职人员全国县级平均只有2.65人[2]。县级疾控机构设置的专职卫生应急管理部门较少,多数是兼职和分专业承担。
1.3 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
由于各种原因,财政投入和创收政策逐年萎缩,有偿服务范围缩小,导致疾控机构提供公共产品变相沦落为准公共产品乃至个人消费品。必然使基层疾控机构公共职能难以有效落实。捉襟见肘的政府补偿,无法合理配置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设备和物资。经测算,2006年全国市、县疾控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仅工作仪器配置经费缺口16.9亿元,缺口比例达到了52.8%[4]。因此,导致基层疾控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上缺乏经费保障,工作经费的投入机制不健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往往是事件发生后,政府才给予一定处置经费,或事先由基层疾控机构垫支处置经费,事后再给予一定补助。致使应急资金补偿严重滞后,还有被挪用、挤占和蒸发的危险。
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预警体系不健全
基层疾控机构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突发事件的事前监测和风险评估没有开展或没有形成体系,预警机制由于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因素制约而未落实,对事件上报和分析产生了较大的时间迟滞;信息通路不畅,缺乏统一危机监测预警标准与共享机制,无法使已有的数据、信息为应急决策服务;没有建立科学的、连续的、系统的信息采集和有效的预测预警体系,无法满足突发事件的预警及应急处治需要。
1.5 缺乏有效的指挥与协调力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社会上都认为是卫生部门的事情,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理解和贯彻落实,法律意识淡薄。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出现多头领导,各自为政,职责不清,资源分散,未形成高效的运转机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不完善,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缺乏统一规划,无法有效衔接,往往是靠政府领导人的指挥调动起关键性作用,而不是依靠一套成熟的机制[5]。客观上造成了对各种危机事件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导致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往往是撞击—反射式的被动反应模式。
2 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转变观念,强化危机常在意识
危机时常可能发生,且不可回避。危机管理已在世界上形成共识,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危机管理制度。食物中毒、核辐射和新发传染性疾病、地震等灾害可随时发生成安全危机。突发危机事件从本质上来看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事件危机应对上的延误与效率低下导致的公众信心危机。这种危机一旦蔓延,会破坏国家、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基层疾控机构要转变观念,要有敏感的危机管理意识和预防为主工作理念,做到未“病”先防。
2.2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
2.2.1 重视仪器设备投入
要提高快速应急处理能力,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增加投入,为配置适合基层的较先进仪器设备,提高基层疾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和检测诊断能力。
2.2.2 强化工作经费保障
充足的工作经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费是疾病控制机构完成公共职能的基本条件。政府应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使其放弃有偿服务,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预警,更好地落实应对危机管理。
2.2.3 建立应急储备基金
突发事件种类多,所需的设备、药品、物资以及技术等不一样,有的事件目前还没有发生过,更没有相应的技术、物资、经验准备。因此,政府还应根据情况做好应对不同的、预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准备,建立常年的储备基金以弥补日常突发事件处置的不足和其它未预知事件发生时所用。
2.3 建立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培训机制
2.3.1 明确人力资源配置标准
落实人员编制。按照人力资源的配置原则:一是德才兼备原则;二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三是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原则[6],落实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参考标准,(1)服务人口>80万,机构编制数60~70人;(2)服务人口40~80万,编制40~60人;(3)服务人口10~40万,编制25~40人;(4)服务人口<10万,编制15~25人[7]。进行配置,可满足疾控工作需要。
2.3.2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人力资源能力
为了维持人力资源的价值,一个组织只有依据社会和环境发展要求,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资源,强化其知识、技能与态度,才能适应变革的压力,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8]。一是强化专业骨干专题培训,为基层培养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的指挥人员。二是加强卫生人员培训。鼓励新参加工作、低层次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素质。三是建立医防人员互派学习机制,使卫生工作者均能掌握疾病控制与临床医学知识。四是强化卫生应急专家作用,定期对专家进行培训、考核和充实。
2.3.3 建立激励机制
基层机构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运转新机制。结合绩效考核,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降,调动人员积极性,营造竞争氛围,为优秀人才创造空间。
2.4 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日常的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是控制事基础。建立各项应急监测数据库,开展日常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并通过对数据进行汇总,及时对信息作出研判、评估,形成事件预警报告,提供给政府决策。
2.5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和调配机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应急物资量大、质高、品种杂,以县区为单位储备易造成物力和财力巨大浪费,又难以把握储备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建立灵活的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有助于快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缓解事发地区物资紧张。省级要掌握市县的应急物资储备动态,实行省内区域储备或相互调配制度,有利于资金、物资的合理有效利用[9]。
2.6 建立应急信息共享平台
针对现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不同的应急信息应实现不同区域的联动共享,特别是同一地区上下级疾控机构和相关的军队、民航、铁路等专业机构,应实现应急信息共享。组建应急信息平台,明确分级责任,减少指挥层次,优化结构布局,动态使用应急信息平台,使共享应急技术组合成为能够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的需要,指挥灵活、响应迅速、区域联动一体的公共卫生安全屏障[10]。
2.7 强化媒体沟通
从现代政治传播学的角度说,信息就是一种权力。披露信息实际上等于是一种权力的社会分享过程。这种权利的分享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都需要制度来保障[11]。在公共危机的报道中,不要更多地从政治、社会经济角度进行报道,媒体对疾病或突发事件或疫情的报道政治化会加剧政府与市民的紧张关系甚至冲突[12]。过度信息公开也会妨碍突发事件的应对,注重媒体沟通和信息管理,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传授政府在应急过程中的态度,提高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配合政府及其疾控机构开展突发事件,真正做到群防群治。
3 讨论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党中央提出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给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事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公共卫生应急建设是国家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在公共卫生整体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科技实力的反映。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公众需求不相适应。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疾控机构能力的重要标志,是群众高度关注,政府考察和衡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能力的关键;以疾病预防控制为核心的卫生应急服务,成本-效益最佳、最值得政府全力投入。实验室检测是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支撑;适宜的人力资源的配置是突发事件处置的首要条件。在与媒体沟通方面,俄罗斯多部涉及应急的法律都对新闻媒体在紧急状态期间的职责做出了规定,以保证媒体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13]。主动与媒体交流沟通,建立权威公众信息发布渠道,强调专家对危机技术判断和政府的应对措施,掌握舆论主动权,通过媒体正面引导,公众知情,共同堵源,更好地配合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面对错综复杂的灾害风险,无论是远忧还是近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的能力建设和应急管理,努力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安全屏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现状,研究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 基层疾控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存在危机防范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设备配置不足;人力资源配置少,结构不合理;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备;缺乏有效的指挥与协调等薄弱环节。结论 基层疾控机构要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目前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投入,建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长效机制。
总 结
2009年我院在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的思想为指导,加强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坚持以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突出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现将我镇2009年工作总结如: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积极学习卫生体制改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学习,加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职业道德良好。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工作上齐心协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无违法违纪行为,工作秩序井然。加强业务培训,使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培训村级卫生人员多次,使乡村卫生人员的疾病控制、疫情报告、计划免疫知识等业务素质有了全面提高。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
1、计划免疫工作
1)常规接种:基础五苗1-11月运转疫苗180次,BCG应种315人,实种315人,接种率为100%、OPV应种727人,实种715人,接种率为98.3%、DPT应种710实种646人,接种率为90.9%、MV应种174人,实种164人,接种率为94.25%、HBV应种586实种586,接种率为100%、首剂及时接种率为98%。扩免疫苗,麻腮300人份、麻风180人份、A群流脑560人份、A+C群流脑疫疫216人份、乙脑疫苗190人份、甲肝疫苗380人份;二类疫苗水痘疫苗接种210人份,肺炎疫苗接种20
人份,HIB接种30人份、处理动物咬伤病人285人,接种狂犬疫苗250合、均接受了抗体检测。
2)群体、应急接种:4月份,根据《桂阳人民政府和桂阳县卫生局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通告,我镇制定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计划》如期开展并高效率完成了任务,此次强化应种儿童3566人,实种3564人,接种率达98%以上。6月份乙脑减毒群体性集中接种,应种1262人,实种 1127人,接种率95%以上,覆盖全镇;接5月份根据桂阳县卫生局及县疾控中心有关文件精神,我镇进行乙脑减毒活疫苗查漏补种,总共摸底人数1262人,实种1127人,接种率大于98%。
计免门诊严格按接种程序做到安全注射,各种帐目清楚,医疗垃圾按要求销毁,及时录入儿童接种信息并上传。
2、传染病控制管理
1-11月共报告传染病病种3种,其中乙类传染病22例、丙类传染病5例,水痘3例,共30例,乙类传染病发病5例,发病率为73.3/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5例,发病率为1.66/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最高的是流感,丙类传染病发病效高的是流行性腮腺炎和菌痢。撑握每季疫情动态,对传染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特别是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时处理上报。大力宣传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 切实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控与监测工作。本院制定了对甲型流感防控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排查小组,建立发热门诊,设置隔离区和隔离病房,实行24小时值班及零报制。
3、死亡监测工作
1-11月份录入死亡卡50张,对录入死亡卡都及时进行了登记。但由于此项工作未引起各科室及村医的重视,加之临床医生不了解,导致死
亡监测证明书填写不祥、不按时上报,对此影响了一定工作,应引起重视。
三、结核病防治管理
根据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要求及实施完成情况:1-11月接门诊人数3人,登记收治项目管理病人12人,其中初治涂阳8人,复治涂阴人4人。现病人正在接受治疗。半年来无完成疗程病例,及间断治疗。结核病专项管理与免费治疗覆盖全社区人口,知晓率达100%。应追踪人5,实追踪5人,追踪率100%,到位4人,到位率80%,未到位1人,占20%。原因是有的年龄过大,体质差,严重并发症等不能坚持服药治疗或外出打工联系不上而未到位。
四、健康教育
1~11月出健康教育宣传刊6期,组织乡村医生培训例会2次,发放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病、乙脑病、艾滋病及地方病,健教宣传资料8000余份,下乡面对面宣传100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群众防病、治病意识。“3.24”结核病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4.25”计划免疫宣传日在全镇开展了相关的计划免疫知识宣传,今年首次开展了防疟疾宣传和控烟宣传及60岁老年人健康普查工作。
五、冷链管理
1-11月完成疫苗运转99次,各种生物制品均有进、发登记、帐目清楚,做好冷柜、冰箱的保洁、温度调节等管理、计划好疫苗的进苗、发放、使用。
六、文件及资料工作
办公室做好各类文件、通知的传阅,完成档案的立卷归档,并力求做到规范、齐全,考勤登记、统计、档案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办公室工作。
总之,一年来各项工作总体趋势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继续按照管理年标准“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环境优美化、工作标准化”,将再接再厉,不断改进,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XX中心卫生院公卫办
阶段性工作总结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卫工作的要求,我中心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和任务,积极做好病媒生物防制、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公共场所与生活饮用水等项目的技术方案制定、培训与技术指导、监测与报告等方面工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前阶段我中心创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结合创卫任务,我中心重新调整了创卫办公室,从各专业科室抽调7名业务骨干组成创卫办公室成员,制定攻坚方案,精心部署,落实责任。通过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职能科室,责任到人,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系统有序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创卫工作的运行通畅、及时有效。
二、创卫项目进展情况
(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1、拟制订《电白区创卫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为我区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加强技术力量培训,邀请市疾控中心专家前来我中心作专题辅导。我中心先后10次对公园、车站、体育馆以及农贸市等公共场所进行除“四害”工作,收效明显。据统计,共喷洒面积达50万平方米,用药氯氰菊酯11万毫升, 溴敌隆850市斤。
(二)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
1、扎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一是逐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先后以寨卡疫情应急处理和茂名市重大动物疫情疫情应急处置为模拟对象,实战演练从个人防护到现场调查与处置的各个关键环节,从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密切接触者得追踪与管理、重点场所消毒到个人防护等反应能力都紧密结合实战,使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地掌握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能,全面提升了疾控队伍的整体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四是健全了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实现了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严格按照《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提高接种质量为重点,狠抓了以免疫规划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免疫规划规范化接种工作。五苗接种率95%以上,建卡建证率达95%以上。五是加强应急物资贮备,确保实战之需。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面。
1、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全区创建了38个“无烟医院”和11个“无烟学校”。
2、启动健康促进项目,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医院3家,健康促进示范社区1家以及健康促进示范社区服务中心1间。
3、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在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期间,以“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为主题,由联合区妇联、区卫计局等部门在校园进行艾滋病防控宣传活动,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全国疟疾日”、“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等全国健康宣传日期间,均举办大型宣传咨询活动,走进人口密集的闹市街道设点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帖海报、发放宣传小册子以及现场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卫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
4、开辟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利用宣传栏、LED屏、微信公众号横幅、以及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卫知识。刊登创卫和健康教育宣传栏共4期,LED显示屏不间断滚动播送创卫宣传标语口号,微信公众号推送健康教育信息2条。
5、加强与宣传媒体部门的合作,及时策划创卫健康教育点子,提供健康教育与促进新闻资讯,特别是加大了疾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报道,扩大广大市民对疾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
(四)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监测方面。
通过调查摸底、技术指导,建立用户基本情况及台账,制定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监测及技术指导,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率达到100%,生活饮用水监测合格率达85%以上。
(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情况。我中心已配备了一大批实验室仪器设备,并具备有省级“食品检验机构”、省级“检验检测机构”、省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可为社会提供公证性服务。同时,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实验室场所得到扩建,扩大了我中心实验室面积。
(六)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前期工作
我中心派出专业人员赴清新区学习,对创卫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规范开展各项创建工作。我中心负责的死因监测工作已按要求进行了资料分析,规范做好我区监测工作方案,督导方案,定期撰写各类报表,并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区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与下一步措施
在全国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中,我中心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创卫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针对创卫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实际情况,今后将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创卫工作的开展。
一是进一步出台及细化创卫方案。为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向深入,我中心将结合工作实际和创卫进度, 对照标准,找出差距, 进一步规范今后的工作,及时完善创卫工作方案,制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方案,确保创卫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是加强创卫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通过对创卫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全面熟识创卫标准的创卫队伍,加强创卫工 作人员对创卫工作的认识,确保各项创卫工作的贯彻落实。
三是解决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我中心负责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工作内容多,范围广。我中心创卫经费也不足,部分创卫工作无法开展。建议进一步落实创卫经费,解决在创卫工作中面临的经费紧缺问题,为今后创卫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四是灭“四害”工作,其工作量十分巨大,且我中心未具灭“四害”相关资质,无法胜任这项工作,必须由区爱卫办牵头,尽快落实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灭“四害”工作。
五是我中心实验室扩建工程迟迟未能竣工。主要是施工承建方严重违约,未按施工合同要求,造成实验室扩建工程未能按期竣工。建议相关责任部门牵头,尽快解决我中心实验室建设工程问题。
作为区疾控部门,我中心在全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承担着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和病媒生物防制等项目的技术方案制定、培训与技术指导、监测与报告等工作,疾控中心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着创卫工作的进程。接下来,我中心将统一思想、整合资源,上下联动,严格对照全国卫生城市标准,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创卫工作,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疾控卫生赞歌】推荐阅读:
疾控实习小结06-01
疾控中心自查报告07-16
无悔疾控人生作文09-21
疾控工作情况10-22
疾控中心先进个人事迹09-11
疾控中心绩效评估报告09-16
疾控中心慰问信10-03
省疾控中心实习报告06-29
疾控中心方案设计说明10-02
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