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在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高校学生情绪特点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景符合主题的愿望和需要时, 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 反之, 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 引起情绪失调, 损坏身心健康。

大学生所处的青春晚期 (18-22岁) , 是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期, 也是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大多数个体已经“处于同一性获得状态”。此时期理性调控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都处于逐渐发展和完善阶段, 他们从基础教育进入高等教育, 从原来以家庭为核心辐射到学校的生活范围瞬间进入以大学为核心, 向原生家庭和社会辐射为主体的生活范围, 如此急剧、复杂的变化, 往往会造成各方面的不平衡和不协调, 常见内心矛盾冲突为:自我意识增强与认知发展不成熟的矛盾, 渴望人际交往与社交方式与能力的欠缺的矛盾, 努力付出与收获不对等间的矛盾, 焦灼于选择而不付出努力于幻想美好结果之间的矛盾, 在此阶段往往难免有着交织冗杂的各种情绪波动、情感矛盾和冲突。据最新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在校大学生, 尤其是民办高校中出现心理障碍的倾向者约占35%-43%, 其中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本课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 总结出高校学生情绪特点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 多元化的情绪体验

高校的学生在经历过高考的强压学习后, 思维较活跃, 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网络广泛接触, 更容易被新鲜环境所吸引, 对大学校园中及社会的体验感强烈, 社团活动、师生交往、舍友相处、学习、恋爱、就业等各种需要的不断增加, 不可避免地在学生身上有多元化的情绪体验。

(二) 极端性的情绪反应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期, 也是人生第二个心理断乳期, 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认知水平还有局限性, 往往会出现主观色彩严重的认知偏差, 同时由于错误家庭教养方式, 也逐渐养成骄纵任性的品行, 外界稍有不可控因素出现, 就会引发个体明显的情绪情感波动, 极易产生过度和极端性的体验, 形成不良情绪反映。

(三) 矛盾化的情绪表达

高校学生思想活跃, 对外界刺激敏感, 常常快速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情绪的表达上具有外显性;另一方面, 由于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发展, 他们渐渐把视线转向自我, 在某些特定情景和问题上, 他们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 会掩饰和隐藏自己的真情实感, 表现出含蓄而内隐。

二、合理情绪疗法

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 (A.ElliS) , 提出“理智疗法”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 随后为了区别于理性主义哲学思想, 强调情绪的重要性, 埃利斯和罗伯特.A.哈帕 (Robert.A.Harper) 将“理性情绪疗法”改名为“合理情绪疗法”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 也称“理性情绪疗法”。埃利斯于1962年出版《心理治疗中的理性和情绪》, 阐述了我们的情绪都是源于自身的信念、评价、解释以及生活情境的反应, 通过驳斥个体固有的非理性的认知, 以解除情绪困扰, 也称之为ABCDE治疗模式。C代表后果 (consequences) , A代表诱发事件 (activating event) , B代表信念 (beliefs) , D代表诘难 (disputing) , 即对非理性的信念进行干预和抵制;E代表效应 (effective) 即用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适当的情感和行为。

埃利斯等人认为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八个目标: (1) 自我关怀; (2) 自我指导; (3) 宽容; (4) 接受不确定性; (5) 变通性; (6) 参与; (7) 敢于尝试; (8) 自我接受。

本课题研究通过选取某高校在校大学生400名参与本次研究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 并发放《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本组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5% (382/400) , 在382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中, 经统计有324名大学生总症状指数在1.5--2.5之间, 即表明被试感觉有轻微症状, 占比84.82% (324/382) , 同时通过数据比对说明被调查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与自我认知之间存在相关性, 不良情绪与自我认知之间成反比关系。详细信息见表1。

三、合理情绪疗法在调节情绪中的运用

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操作过程为:第一步, 诊断阶段。通过与来访学生交谈, 明确到访学生情绪中的ABC, 一般认为, 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第二步, 领悟阶段, 向学生指出, 他们的情绪困扰是由于其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 对于这一点, 他们自己应当负责任;第三步, 修通阶段, 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摒弃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建立合理信念;第四步, 再教育阶段。

(一) 高校学生常见的ABC

1. 高校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诱发事件 (A) :

(1) 高考成绩不理想, 来到差强人意的大学;

(2) 遭到朋友的背叛;

(3) 自己的好朋友结交上了新的好朋友;

(4) 期末考试有挂科;

(5) 放在宿舍的物品突然丢失;

(6) 意外身体受伤:骨折、扭伤;

(7) 竞选班委落选;

(8) 考研和工作的抉择;

(9) 与老师起争执;

(10) 和父母冷战;

(11) 失恋。

2. 高校学生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B) :

(1) “上三本学校以后考研机会渺茫”“一定要有985或211的本科文凭才有前途”“我那么爱他她, 他她也应该一定像我爱他她那样爱我”等绝对化的要求。通过与到访学生交流, 发现学生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 忽视了客观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 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 个体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 从而产生情绪困扰。

(2) “我失恋了, 再没有别的男 (女) 生喜欢我”“好朋友没有陪我一起打水, 我们不是好朋友了!”等过分概括化的信念,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他们把“个别”当作“整体”, 学生常凭借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3) “我和老师顶嘴了, 我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了”“我来自工薪家庭, 父母没钱也没背景, 找工作成问题, 我完蛋了!”“我这次求职面试又没成功, 我再也找不到工作了!”等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学生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就会非常可怕和糟糕, 甚至是一场灭顶之灾。

3. 高校学生常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C)

通过对400名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通过数据收集, 对总症状指数在1.5--2.5之间的324名测试者经过数据分析, 其中焦虑情绪138人, 占42.60%;自卑情绪36人, 占11.11%;抑郁情绪6人, 占1.85%;冷漠35人, 占10.80%;孤独93人, 占26.60%;其他16人, 占4.94%。

(二) 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并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1. 辩论法

辅导者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 运用产婆术式的辩论方法,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指导, 与到访者不合理的信念进行对抗辩论,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于诸如“一定要上211或985的大学才有前途”等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证据证明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一定比普通本科生有前途?”对于“好朋友一次没有陪你打水, 就断定你们不是好朋友”等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 可以提问:“你能否保证你每件事情都陪好朋友一起做吗?”对于“考试某门功课不及格, 我的大学真失败”可以辩论:“成功和失败的含意是什么?如果你因为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那么你以前许多成功的经历表明你是个怎样的人?”通过对不合理信念的一步步推理, 最后引出谬误观点,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先前所依持的信念是不合理的, 并帮助他用合理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注意在辩论过程中, 当学生对合理信念有一定认识后, 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他意识到即使某些不好的, 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他自己也能以合理的信念来面对这些现实。

2.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大学生的很多情绪困扰, 有时因为不合理的信念而产生的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不断暗示强化产生的。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帮助来访者停止传播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其操作方法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 让学生想象进入到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景之中, 让其体验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 (自责、懊恼、怨恨、后悔等) ;第二步, 然后帮助学生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 并使他体验到适当的情绪反应;第三步, 停止想象。通过不同理念带来的不同情绪反应,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情绪变化的情况。

(三) 合理信念的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帮助学生进步, 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除可以继续运用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和各种家庭作业外, 还可以通过自我分析报告及各种实用技能训练, 例如, 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自信心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 帮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逐渐学会重塑合理认知的方法, 科学的培养了其崭新健康认知模式缓解负向情绪带来的情绪困扰, 摆脱心理困境, 减少以后生活中出现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综上所述, 在培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过程中,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模式, 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 学会与不合理认知进行对峙、剖析、辩论, 帮助其学会用理性认知代替非理性认知, 形成客观理性的新认知, 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心智面对挫折和挑战。

【相关链接】

情绪管理, 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 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 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现代工商管理教育如MBA、EMBA等均将情商及自我情绪管理视为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管理 (Emotion Management) 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

互动和控制, 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 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肖汉仕教授认为情绪管理是指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调适、缓解、激发情绪, 以保持适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反应, 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实践活动。包括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及时求助等方式。

6H4AS情绪管理方法, 是用以增加快乐, 减少烦恼, 保持合理的认知、适当的情绪、理智的意志与行为。

摘要:当今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诸多的情绪困扰, 其主要根源源于认知偏差, 本文通过结合高校学生的情绪特点,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 通过改变原有认知模式, 努力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系统, 从而科学有效的实现情绪调节与控制, 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情绪特点,合理情绪疗法,情绪管理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 :440-450.

[2]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技能 (三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5.

[3] 薛永平.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4) :75-76.

[4] 徐斌, 唐柏林.埃利斯ABC理论对大学生个体情绪调控系统构建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9 (02) :79-80.

[5] 张钰晗.ABC理论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17.

[6] 阳德华.青年焦虑情绪研究述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科版) , 2002 (5) :100-103.

上一篇:外伤性胸腔积液法医学鉴定分析下一篇:以3D打印技术为依托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