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程设计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验课程设计(精选8篇)

实验课程设计 篇1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

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

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y/x=ω2x/2g.∴g=ω2x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

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

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

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psinθ

f

θ

t=pcosθ

p=mg

l

图2-1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

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2sin2+()2sin2+……]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实验课程设计 篇2

网络协议安全是网络安全中的重要领域,研究ARP协议及其在网络攻防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ARP攻击方式在不断变换,就连一些资深的网络管理员也为此感到十分头疼。更何况学校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套ARP攻击与防范实验方案,增强学生对ARP协议、ARP攻击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网络实际操作和故障解决的能力。

1 ARP协议工作原理

ARP协议,全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中文名是地址解析协议,它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用于将IP地址转化为网络接口的硬件地址(MAC地址)。无论是任何高层协议的通信,最终都将转换为数据链路层硬件地址的通讯。

当网络中一台主机要向另一台主机或者路由器发送数据时,会首先检查自己ARP列表中是否存在该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有,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该MAC地址;如无,就向本地网段发起一个ARP请求的广播包,查询此目的主机对应的MAC地址,此ARP请求数据包里包括源主机的IP地址、硬件地址、以及目的主机的IP地址。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收到该ARP请求后,会检查数据包中的目的IP是否和自己的IP地址一致。如果不相同就忽略此数据包;如果相同,该主机首先将发送端的MAC地址和IP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如果ARP表中已经存在该IP的信息,则将其覆盖,然后给源主机发送一个ARP响应数据包,告诉对方自己是它需要查找的MAC地址;源主机收到这个ARP响应数据包后,将得到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并以超时则删除的策略加以维护。

ARP协议是建立在信任局域网内所有结点的基础上的,它很高效,但却不安全。它不会检查自己是否发过请求包,也不管(其实也不知道)是否是合法的应答,只要收到目标MAC是自己的ARP Reply包或ARP广播包都会接受并缓存,这就为欺骗提供了可能。

2 ARP攻击原理

ARP欺骗的核心思想是向目标主机发送伪造的ARP应答,并使目标主机接收应答中伪造的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对,以此更新目标主机ARP缓存。

2.1 ARP攻击过程

设在同一网段的三台主机:A、B、C。其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

假设A与B是信任关系,A欲向B发送数据包。攻击方C通过前期准备,收集信息,发现B的漏洞,使B暂时无法工作。然后C发送一个源IP地址为192.168.0.3源MAC地址为BB:BB:BB;BB:BB:BB的包给A。由于大多数的操作系统在接收到ARP应答后会及时更新ARP缓存,而不考虑是否发出过真实的ARP请求,所以A接收到应答后,就更新它的ARP缓存,建立新的IP/MAC地址映射对,即192.168.0.2→CC:CC:CC:CC:CC:CC。这样,A就将发往B的数据包发向了C,这就是典型的ARP欺骗过程。

2.2 ARP攻击方式

根据影响网络连接的方式,ARP欺骗技术主要有:对路由器ARP表的欺骗、对局域网内的主机网关欺骗以及IP地址欺骗等等。其中伪造网关是一种典型的ARP欺骗。就是建立假网关,让被它欺骗的主机向假网关发数据,造成无法通过正常的路由器途径上网。虽与其它主机可以连接,就是上不了网了,“网络掉线了”。

3 ARP攻击与防范实验

利用WinArpAttacke的Send功能实现ARP攻击,主机1对主机2发动ARP攻击,导致主机2无法与外界通信,即主机2与主机3ping不同。实验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1)运行WinArpAttacke软件,在Opitions中选择IP地址192.168.10.0网段的网卡Adapter,确定。点击“Scan”能够扫描出这个网段中存活的主机及对应的MAC地址。也可以采用ipconfig/all和arp-a命令获得被攻击前各主机的Mac地址,各主机IP地址及Mac地址对应如表2所示。攻击前各主机均能ping通。

2)主机1发动ARP禁止上网攻击,告诉主机2网关的MAC地址是一个假的MAC地址(00-11-22-33-44-55),则主机2要发往网关的数据都发不到真正的网关上,在主机1上设置Dst Hardware Mac:00-15-58-E8-C2-7B,Src Hardware Mac:00-15-58-E9-0A-C0,Ds Protocol Mac:00-00-00-00-00-00,Scr Protocol Mac:00-11-22-33-44-55,Dst IP:192.168.10.20,Src IP:192.168.10.254。选中“Continuously”发送连续欺骗,点击“Send”发送,则主机2会认为网关192.168.10.254的MAC地址为00-11-22-33-44-55,所以主机2Ping不通主机3。

3)ARP禁止上网攻击的防御:

我们可以在交换机上打开Port Security Arp Check开防止ARP欺骗,配置步骤如下:

配置完毕之后,主机1和主机2打开Ethereal软件进行监听,主机1再对主机2发动ARP禁止上网攻击,通过监听可以看出,主机1发送了ARP数据包但得不到应答,而主机2根本没有收到主机发送过来的ARP数据包,主机2还是可以与主机3之间正常通信。原因在于交换机收到端口5的arp的数据包的地址不是设定的192.168.10.10,则将数据包丢弃,从而防止了ARP欺骗。

4 总结

ARP欺骗是一种典型的欺骗攻击类型,它利用了ARP协议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通过使用一些专门的攻击工具,使得这种攻击变得普及并有较高的成功率。笔者承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在讲到“ARP攻击与防范”课题时采用了这个实验,将抽象复杂的网络协议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极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积极性,学生反应良好,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任侠.ARP协议欺骗原理分析与抵御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3,29(9):1272128.

[2]傅军.基于ARP协议的欺骗及其预防[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1):55258.

[3]马宜兴.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2.

实验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 《专业综合设计实验》 汽车发动机 高压共轨柴油机 轨压控制

1.引言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基础。现今高校的重大使命就是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出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要求的创造型人才[1]。目前传统汽车发动机实验都是测量发动机的机械效率、速度特性、负荷特性等,单纯依靠传统教学实验根本达不到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人才的目的,并且传统教学实验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和企业对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的要求。本文以“柴油机共轨压力控制”实验为对象,阐述该课程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本实验课程的改革旨在改变汽车发动机专业实验课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工作原理后按照既定实验大纲操作,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后撰写实验报告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个部分介绍改革后的《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开展。

2.实验前教学

实验前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原理的认识、实验方案的制订及实验设备的准备三个部分,在每一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2.1实验原理的认识

该部分实验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及本学科发展情况提出一个实验主题,该实验主题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陌生,并且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能够满足实验需求。如本次实验课程改革中,根据实验室具有的条件提出的实验主题是“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共轨压力控制”。因为首先柴油机采用高压共轨系统,喷射定时、喷油量和喷射压力各自独立控制,可以实现灵活可控的喷油规律,不仅能够优化燃烧、降低排放,还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噪声,是满足欧Ⅲ、欧Ⅳ,甚至欧Ⅴ排放法规的柴油机的理想电控燃油喷射系统[2]。共轨压力不仅决定了喷油压力的高低,而且是喷油计量的重要参数,其稳定性和过渡响应直接影响发动机启动、怠速、加速等性能。共轨压力的精确控制是共轨系统优于传统供油系统的重要因素。该实验主题的前瞻性较强,并且对学生理解专业的发展状况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实验室具有油泵试验台,能够满足高压共轨压力的实验要求。

老师提出实验主题后,学生需要利用课后时间查阅书籍或文献深入了解该实验主题,在该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方向。如本实验主题中可以指导学生首先了解柴油机的发展历程、柴油高压共轨燃油供给系统的发展历程、柴油高压共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轨压控制的原理、轨压控制的方法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利用到所学的《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文献检索》、《发动机新技术》等课程知识,而了解的结果是利用所学《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写一篇关于本实验主题“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共轨压力控制”的论文,并且将此论文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必须了解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系统工作时燃油从邮箱经过集成在电控高压油泵中的低压油泵加压后流经燃油计量阀,燃油计量阀控制进入到高压油泵的燃油量,燃油经过高压油泵加压之后进入到共轨管中,共轨管中的燃油通过电控喷油器被喷入到气缸中。在此系统中发动机的电控系统通过检测共轨管中的燃油压力与目标压力的差值,从而改变燃油计量阀的控制信号的脉宽以控制进入到高压油泵的燃油量,达到控制共轨压力。在此控制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PID反馈控制原理。

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特别对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系统的参数经常发生变化,运用控制理论分析综合要耗费很大代价,却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因此人们往往采用PID控制器,根据经验进行在线整定,以便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常规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系统由模拟PID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简而言之,PID控制器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①比例环节:即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②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i,Ti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③微分环节:能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

2.2实验方案的制订

当学生对实验主题有充分认识之后,就要开始制订实验方案,在这一部分,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对实验原理部分的认识找到本实验中喷油泵转速、PID控制的参数、喷油器喷油量、轨压突变量等参量影响共轨压力稳定性。并且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所学的《汽车测试技术》知识找到这些参量的测量和控制方法,本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驱动喷油泵工作的变频电机控制和测量喷油泵的转速、PID控制参数和轨压突变量可以通过控制器的上位机直接控制和读取、喷油量可以利用示波器测量喷油器的驱动信号脉宽,再利用喷油器的流量特性曲线计算出循环喷油量、共轨压力可以通过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其次是必须知道判断轨压是否稳定的三个标准:波动范围、超调量、恢复时间。

表1是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制作的PID控制参数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方案,在这部分实验方案制定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充分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按照试验大纲要求制订实验方案,同时提供部分实验设备的参数及控制参数的范围,如此方案制订中老师要提供轨压控制器的基本参数、P、I、D等控制参数的范围,以及给出发动机常用的喷油脉宽和轨压突变量。只有在这些控制参数都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

表2是学生在表1中的实验方案完成之后,根据实验结果选出最优的P、I、D值后制订的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进一步认识的实验方案,从实验结果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如转速(油泵转速)、喷油量(喷油脉宽)、轨压突变量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更精确更稳定地控制柴油机的轨压提供依据。

3.实验的开展

在这部分,实验指导老师将根据实验设备详细介绍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将学生分组,一组学生进行实验设备的操作、一组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实验结果记录。两组学生必须紧密协调和配合才能完成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在正式开始前应该给学生演示一下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指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其他时间则在旁进行指导并且纠正学生可能有的不正当操作。

在实验完成之后,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收尾工作,如实验室水、电、气、油等的关闭工作,实验设备的规整工作,实验卫生的打扫工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实验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研实验过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

4.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传统实验报告机构一致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心得体会这五部分。但内容是有些差别的,如实验原理部分的内容就是在前文中提到的一篇关于“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共轨压力控制”的论文;实验设备部分主要介绍在实验中实验指导老师介绍的实验设备包括其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实验结果分析部分要求学生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画图分析,最后从中找到一般规律或者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且分析其原因。

本次实验中有部分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出了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的一般规律,得到了轨压调节的PID口诀: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

曲线漂浮绕大弯,比例度盘往小扳。

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

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

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

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

5.结语

以培养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营造创新型育人环境,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趋势,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实验内容、制订实验方案及动手完成实验,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晓红,温东东.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5,59.

油品分析实验课程设计运用论文 篇4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理论教学当中。对于实验课程,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优势,最大限度地辅助实验教学的实施。

1.1简化过程,便于理解

多媒体手段可充分利用视、听、说向学习者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这样更有利于学习者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特别是利用二维、三维动画及虚拟技术可以在多媒体中模拟出仪器设备的内部结构及虚拟出某些现象科学的规律原理等,可以帮助学习者显著提高认识、理解这些规律原理本质。

1.2节约课时,便于自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轮流学习和实验。多媒体的运用将解决学生围观可视性差的矛盾,将仪器内部结构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清晰地展示给所有学员,同时授课,学时可缩短几倍。另外,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了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随时自行查阅所学内容,避免了课上统一进度的弊端。

1.3节约试样,减少污染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实现电脑模拟操作环节,可一改传统的重复失败所造成的试样大量消耗和废液大量产生。一方面大大节约了实验用油,另一方面降低了废液处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浪费。鉴于此,将每一个实验项目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从试验所用仪器设备、操作过程到数据计算等各方面加以分析、诠释,使各个环节简单、直观、明了地展现出来,形成了一套可视性强、可读性好、适用面广,推广性强的学习软件。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变得简单容易,益于普及。

2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中,实验项目复杂多样,既有化学反应的实验,也有物理指标的检测,但课程设计思路可以统一为两大模块:一是学习模块;二是测验模块。各功能模块由不同的组件组成,课件具有结构合理、交互性强、界面友好等特点。

3课程设计方案

3.1项目的总体设计

首先进行项目分析,课件的目标分析,使用对象分析和开发成本估算。然后确定总体设计方案。课件要有较强的交互性,制作此课件的目的是普及方法,就应该适应各层次培训人员的需要。再次是详细确定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和功能。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做好课件内容设计。按照国家标准方法精编提纲,正确表达实验方法的知识内涵,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使结构内容设计达到巧妙新颖、信息适量、媒体和谐的要求。

3.2课件的程式设计

课件程式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脚本的编写,脚本是是教学目标的详细注解,是程序设计的蓝本。脚本包括多媒体教材内容的文字描述、解说词、整体框架设计、版面布局、各部分的具体表现方法等多方面内容。

3.3素材的准备和梳理

素材是一种课件制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决定着软件设计的生动性、观赏性和准确性。我们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和脚本设计进行素材的准备,收集所需的文本、图片、视频、配音、声音、动画素材等,然后进行梳理,将它们分别冠以一定意义的名称分类存入素材目录备用。

3.4课件的制作完成在课件的实现部分,最主要的就是制作动画和编制程序。动画的制作又包括界面的设计和内容动画的设计。设计界面,首先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制作出生动活泼,富于艺术效果,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的界面,但一定要注意要突出教学内容,不能喧宾夺主。

3.5课件的测试和试用

拔河游戏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5

课程名称:题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目:拔河游戏机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拔河游戏机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1.设计一个模拟拔河游戏比赛的逻辑电路。

2.电路使用15个发光二极管,开机后只有在拔河绳子中间的发光二极亮。

3.比赛双方各持一个按钮,快速不断地按动按钮,产生脉冲,谁按得快,发光的二极管就向谁的方向移动,每按一次,发光二极管移动一位。4.亮的发光二极管移到任一方的终点时,该方就获胜,此后双方的按钮都应无作用,状态保持,只有当裁判按动复位后,在拔河绳子中间的发光二极管重新亮。

5.用七段数码管显示双方的获胜盘数。

三、进度安排

1.认真思考和理解所选题目的有关要求,大致知道要求做什么。

2.根据实验的设计要求,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拔河游戏机的工作原理。3.学习数字电路中触发器、计数器、译码显示器等单元电路的设计及综合应用,掌握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等。

4.综合相关的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5.根据所设计方案,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6.根据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设计过程

一、设计任务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让拔河游戏机的电平指示灯由中点向我方延伸,而阻止其向对方延伸。可以设想用可预置的加/减计数器作主要器件,用计数器的输出状态通过译码器控制电平指示灯的显示状态。如当计数器进行加法计数时,发亮的电平指示灯向甲方延伸,相反,进行减法计数时,发亮的电平指示灯向相反方向移动。当移动到一方的终点就就把电路锁定,此时双方按键均无作用,只有裁判员按了复位按键双方才能继续下一盘的比赛,而计数器就记录双方的获胜的次数。

二、总体方案设计

2.1 设计思路:

(1)本课题所设计的拔河游戏机由15个电平指示灯排列成一行,开机之后只有中间一个电平指示灯亮,以此作为拔河的中心线,游戏双方各持一个按键,迅速地、不断地按动产生脉冲,谁按得快,亮点向谁方向移动,每按一次,亮点移动一次。移到任一方终端指示灯点亮,这一方就获胜,此时双方按键均无作用,输出保持,只有经裁判复位后才使亮点恢复到中心线。(2)当一局比赛结束后,由点亮该终点灯的信号使电路封锁加减脉冲信号的作用.即实现电路自锁,使加家减脉冲无效。同时,使计分电路自动加分。

(3)控制电路部分应能控制由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进入计数器的加减脉冲的输入端,其进入方向则由参赛双方的按键信号决定。2.2 电路原理图:

2.3 电路工作原理:

可逆计数器74LS193原始状态输出4位二进制数0000,经译码器输出使中间的一只电平指示灯Y0点亮。当按动A、B两个按键时,分别产生两个脉冲信号,经整形后分别加到可逆计数器上,可逆计数器输出的代码经译码器译码后驱动电平指示灯点亮并产生位移,当亮点移到任何一方终端后,由于控制电路的作用,使这一状态被锁定,而对输入脉冲不起作用。如按动复位键,亮点又回到中点位置,比赛又可重新开始。

将双方终端指示灯的正端分别经两个与非门后接到2个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的使能端EN,当任一方取胜,该方终端指示灯点亮,产生1个下降沿使其对应的计数器计数。这样,计数器的输出即显示了胜者取胜的盘数。2.4 各单元电路的设计: 1.编码电路的设计:

由双时钟二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74LS193构成,它有2个输入端,4个输出端,能进行加/减计数。通过编码器来控制电平指示灯的显示,加计数时向右移动,进行减计数时,向相反方向移动。电路图如下:

2.译码电路:

由2个38译码器组成4线-16线译码器。译码器的输出Y0~Y15中选15个接电平指示灯,电平指示灯的负端接地,而正端接译码器;这样,当输出为高电平时电平指示灯点亮。比赛准备,译码器输入为0000,Y0输出为1,中心处指示灯首先点亮,当编码器进行加法计数时,亮点向右移,进行减法计数时,亮点向左移。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3.胜负显示:

由计数器74ls160和译码显示器构成。将双方终端指示灯正极经与非门输出后分别接到2个74ls160计数器的EN端,74ls160的两组4位BCD码分别接到实验箱中的两组译码显示器的8、4、2、1插孔上。当一方取胜时,该方终端指示灯发亮,产生一个上升沿,使相应的计数器进行加一计数,于是就得到了双方取胜次数的显示,若1位数不够,则进行2位数的级连。电路图如下

4.复位控制:

74LS193的清零端CR接一个电平开关,作为一个开关控制,进行多次比赛而需要的复位操作,使亮点返回中心点。

74ls160的清零端RD也接一个电平开关,作为胜负显示器的复位来控制胜负计数器使其重新计数。其中74ls160功能表下表所示

5.仿真结果:

三、元器件的使用:

3.1元器件的选用:

74ls138 3线—8线译码器 2片 74ls160 同步十进制计数器 4片 74LS193 同步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1片 74LS04 六非门

1片 电阻:

若干

电容

若干 发光二极管

15个 LED显示器

4个 3个 开关

四、总结

4.1 实验评价:

本课题所设计的拔河游戏机由15个电平指示灯组成“电子绳”,由可逆计数器74LS193构成编码电路,由译码器74ls138构成译码器电路,由计数器74ls160作为胜负的显示。但不难想象,73LS193可以由两片的74LS192组成16进制计数器所代替,这一点是可以改进的。还有电路的主体部分还可以用移位寄存器所代替,由于时间紧张,留待以后思考。4.2 心得体会:

这次的课程设计虽然短暂,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那是课本上无法学到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我们加强了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了一般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培养了初步独立设计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资料,进一步熟悉了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进一步掌握了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记得在设计的时候曾经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设计计数器时计数器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计数,经过了很多次的更改和尝试,我们才逐渐一步一步的接近最终结果,比如;触发器的运用还不怎么熟悉,对73LS193计数器的逻辑功能还是不怎么了解,对于自己基础知识还是不够扎实,实践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待急需提高。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现在有些温故知新的感觉。

通过这次的课设,我觉得自己在数电的理论知识上,又成长了许多,也对芯片本身能与书本上的真正结合了起来,实验的成功让我收获了喜悦。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永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我们应该在课堂中与实验中学会总结,学会自我认知,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经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一方面加深了我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让我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与课程设计》 高吉祥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电子线路实验》(第二版)方建中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3、《数字电路 设计与制作》 彭军译主编 科学出版社

4、《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 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课程设计 篇6

英文名:Synthesis coursed design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会计系

课程编码:407207

学分学时:2学分,1周适用对象:财务管理、会计专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原理、证券市场

撰稿人:朱颐和编写日期:2009年10月

一、目的与任务

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的项目是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包括寻找投资项目、设计投资项目方案、设计投资项目的筹资方案、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编制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对论证结果进行讨论,并写出实验小结。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投资可行性论证掌握财务管理决策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理论解决实务的能力,以进一步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财务管理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实务基础。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对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的主要内容进行分工负责,但小组的每名成员都应参与各个实验内容,并记录实验过程、编写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讨论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提交实验小结。

三、内容与进度安排

成立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小组,一般由4-5人组成;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开始寻找投资项目;

第二天,设计投资项目方案;

第三天,设计投资项目的筹资方案

第四、五天,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编制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实验过程记录、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讨论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发言、实验小结。

2、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按以下四个方面评定: 寻找投资项目占10%

设计投资项目方案占10%

设计投资项目的筹资方案占10%

编制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占30%

实验小结40%

专业负责人:

信号类课程的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篇7

关键词:信号类课程,虚拟实验,MATLAB,Web

1 引言

实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目前, 实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 比如高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实验设备, 而且硬件仪器操作复杂易于损坏需要维护更新, 实验内容简单且可供选择的数量较少, 同时受到学校教学时数的限制, 致使实验教学的要求很难完全达到。为了解决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许多高校教师不断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建立软件仿真实验系统, 拓宽实验教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2,3,4]。

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为代表的信号类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推导繁琐, 以致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原理模糊不清, 感觉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距甚远, 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5]。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号类课程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克服实验内容的限制及实验设备的不足, 笔者设计了一个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就能让学生完成信号类课程实验的虚拟平台。该实验平台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环境, 通过网络进行实验操作, 不仅可以辅助学生进行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 还有效解决了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短缺的问题, 补充和完善了信号类课程的实验教学。

2 开发工具简介

MATLAB作为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数学软件, 集计算、数据可视化和程序设计于一体。Matlab Web Server是MATLAB软件具有网络计算功能的重要工具包之一, 利用它可以建立远程仿真系统, 避免安装MATLAB软件, 能够随时随地的利用Internet方便快捷的进行远程仿真实验, 给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Matlab Web Server的核心是可执行程序matweb.exe, 它负责解释客户机通过html页面发送的请求, 转换为运行MATLAB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参数;接着启动MATLAB进程, 并将参数传递给应用程序进行计算;计算完毕, MATLAB程序还负责将计算结果以html页面的方式, 通过matweb.exe输出给客户端的浏览器并显示出来[6]。根据matweb.exe的工作过程, 只要设计好输入、输出页面和MATLAB的应用程序就可以进行仿真实验。

信号类课程的虚拟实验平台采用Dreamwerver CS5进行输入输出页面的设计。Dreamwerver CS5是Adobe公司推出的网页设计制作软件, 是一款集网页制作和网站管理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 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7]。

3 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

3.1 虚拟实验平台的内容设计

信号类课程的虚拟实验平台是以信号与系统为基础, 同时涵盖了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内容。由于信号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 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围绕信号分析、系统分析和综合应用三个方面设计实验内容。每个方面设计若干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又有若干个实验构成, 层次清晰、简单明了。结合我院选用的信号类课程的教材, 信号分析设计了五个子系统, 分别是:连续信号的时域分析 (信号的平移、反褶、尺度变换以及两个信号的相加与相乘运算) 、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吉布斯现象、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图) 、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 (序列的平移、反褶、尺度变换以及两个序列的相加与相乘运算) 、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及离散傅里叶变换)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系统分析也设计了五个子系统, 分别是: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及s域分析,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和z域分析;综合应用设计了五个子系统, 分别是:无限脉冲响应 (IIR) 滤波器、有限脉冲响应 (FIR) 数字滤波器、语音加密器、语音合成系统和双音多频 (DTMF) 拨号音编解码系统。

3.2 虚拟实验平台的界面设计

虚拟实验平台的界面采用多级嵌套的形式, 自上而下进行设计。先设计平台的主界面, 再设计子系统的界面, 最后设计具体的实验界面。当所有界面都设计完成, 还需要将它们有序地链接在一起以方便学生做实验时使用。由于实验平台是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平台, 所有的界面均是网页形式, 实验结果也以网页的形式进行显示。如图1所示是设计好的实验平台主界面。

在实验平台的主界面上以分块、列表的形式显示其构成。点击列表中的名称即可进入对应的实验系统。比如点击“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 就会弹出相应的页面, 如图2所示。在实验系统的页面上包含所要操作实验的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

4 具体的实验演示

下面以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和双音多频 (DTMF) 拨号音编解码系统为例, 演示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

4.1 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

离散信号是指在时间上依次出现的数值序列, 常用波形表示。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主要是关于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运算, 包括信号的平移、反转、尺度变换等基本变换和两个信号的加减和乘法运算。为此, 我们设计了三个具体的实验, 分别是:序列的相加与相乘、序列的平移与反褶、序列的尺度变换。在图2所示的页面上点击相应实验的“单击进入”即可出现具体的实验页面, 如图3所示是“离散信号的尺度变换”实验页面。假设离散信号, 在页面上输入信号的频率ω及抽取或插入的数值a, 当a>1时f (n) 压缩, 当a<1时f (n) 扩展。若频率ω输入10, a输入3, 点击“运行”得到如图4所示的波形, 该波形验证了离散信号的尺度变换。

4.2 双音多频 (DTMF) 拨号音编解码系统

一个双音多频 (DTMF) 电话机可以对16个按键进行编码, 每个编码均是两个单频正弦信号之和, 这两个单频正弦信号分别来自两个频率组即低频组和高频组, 它们与每个按键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8]。在虚拟实验平台中设计的DTMF拨号音编解码系统只设计了12个按键, 舍去了表1中最右边A、B、C、D四个字母, 即高频组变为三个频率组成, 低频组不变。数字DTMF接收机通过接收的双音信号的频谱, 再现每个按键所对应的两个频率, 从而确认被发送的电话号码。

DTMF信号的编码采用查表的方式模拟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 解码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 计算N点频率处的频谱值, 然后估算出所拨的电话号码。在进行实验操作时, 先在主界面上点击“DTMF拨号音编解码系统”弹出如图5所示的实验页面, 然后在该页面上输入四位电话号码, 接着点击“运行”即可在输出页面上显示电话号码及其频域波形, 如图6所示。

5 结论

利用仿真软件开发的信号类课程的虚拟实验平台是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 它打破了学生学习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成了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络的作用, 进一步将电子化、信息化的校园建设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为进行网络化、个性化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实验平台内容全面, 可以直接用于实验教学, 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在实验界面上输入不同的参数即可观察产生的相应图形, 将抽象的原理进行形象地解释,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平台还可以辅助课堂教学, 教师将实验程序从系统中取出, 在讲授具体的概念或原理时对其进行实时仿真, 有助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达到了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新盛.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9, 16 (4) :52-56.

[2]黄琴, 熊大红.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虚拟实验系统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0, (12) :186-188.

[3]胡永生, 谭业武.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J].山西电子技术, 2012, (1) :92-94.

[4]陈真, 王延江.面向Web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多媒体交互系统开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21) :7-8.

[5]张学敏, 吕晓丽.信号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教育, 2014, (27) :181-183.

[6]何强, 何英.MATLAB扩展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7]唯美科技工作室编著.完全实例自学Dreamweaver CS5+ASP+Access动态网页制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实验课程设计 篇8

关键词:STEM;Scratch;探究实验;传感器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41-03

● 背景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带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在学校教育连接科学、技术、社会(STS)的中心纽带中,课程的作用是巨大的。美国华裔学者包雷在Science发表文章,调查显示虽然中国学生的物理考试水平显著优于美国学生,但分析和推理能力却与美国学生无明显差异,这不能不让我们对现有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已经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也就有了验证规律的渴望,但在传统的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或者知识的不全面,学生“求证”往往不能得到满足,而数字化信息系统(DIS)则为学生提供了“求证”的条件。如何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学校科技教育的特点,引导对科技活动感兴趣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验的研究?我们的做法是打造低成本的数字化探究平台,设计一系列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用这一探究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实验,同时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 研究平台

数字化信息系统是用传感器获取信息,经数据采集器由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数据和图形处理的数学技术平台,是为实现理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而开发的。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称为DIS实验(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在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数据,如距离、位移、力、速度、温度、压强、电压、电流、湿度,甚至二氧化碳、氧气浓度、化学PH值等,都可以用这类仪器进行测量。

我们选择了pcDuino作为DIS实验的软硬件平台。pcDuino是一种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迷你PC的平台,能够运行PC操作系统。pcDuino内置了Scratch软件。我们把Scratch作为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工具,用于数据探究(Dataquset)实验中。用Scratch编制的一个显示声音强度的示波器,通过非常简单的代码,就可以实现波形显示、数据采集和输出(如图1)。

● 课程设计

数字探究实验课程基于传感器技术,以数据探究为特色,选择了一些系列趣味实验组成。数据探究主要包含数据的获取(选定待研究的数据集、选择合适的信息源)、数据的存储(剔除冗余数据、选择易用的存储形式)、数据的分析(选定分析方法、知识发现、找到或修正研究问题)、数据的表达(选定表达形式、共享成果)等方面,蕴含了大量数据探究方法和技巧。学生还要善于选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科学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和研究。

参考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的“数字科学家”课程,数字探究实验课程选择了8个实验,从浅到深,每个实验安排2课时,加上最后的实验报告撰写,共18课时。在器材的选择方面,除了pcDuino外,还需要一系列的传感器,教学计划如下表所示。

● 案例展示

1.实验名称

PH值趣味实验(测定不同溶液的PH值、中和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PH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功能,并借助Scratch图形化编程功能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感受数字化实验的方法、原理。进一步认识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情况,加深理解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科学实验的直观过程。

2.实验器材

醋、自来水、食盐水、洗衣粉溶液、洁厕净溶液、橙汁、石灰浆、草木灰溶液、硫酸铜溶液。铁架台、50ml酸式和碱式滴定管、0.1mol/L盐酸溶液、0.1mol/LNaOH溶液。PH值传感器、烧杯。

3.课时

2课时。

4.实验过程

实验1:传统的PH值检测方式。

检验溶液酸碱度的常见“尺子”是广泛PH试纸(如图3)。这是一种现成的试纸,使用时撕下一条,放在表面皿中,用一支洁净的玻璃棒蘸取一滴溶液滴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十分方便,但精确度不高。

实验2:基于PH值传感器的检测。

①用蒸馏水冲洗传感器电极,校准传感器,分别放进待测样本溶液。②启动pcDuino上的Scratch,采集数据(如图4)。

实验结果:醋的PH值是2.97、自来水的PH值是7.52、食盐水的PH值是7.12、洗衣粉溶液的PH值是8.26、洁厕净溶液的PH值是1.31、橙汁的PH值是3.51、石灰浆的PH值是12.65、草木灰溶液的PH值是12.13、硫酸铜溶液的PH值是5.72。

在平常的酸碱中和反应中我们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到NaOH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会有稍微的酸过量,实际上此时溶液显弱酸性。溶液成红色时,可逐滴加入盐酸溶液,当红色恰好褪去,说明此时酸碱刚好发生了中和反应。

实验3: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PH值测定。

①如图5所示连接pcDuino迷你PC平台及实验装置,并用标准溶液校正PH传感器。②在洁净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放入PH传感器的电极。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溶液,在此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烧杯中溶液。④用Scratch进行描点绘图,得到中和反应过程中的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如图6)。⑤重复上述步骤用酸滴定碱,同样描出曲线。

实验结果参见图7。

● 课程展望

科学家需要两种品质:一种是创新,即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思考,数字化信息系统简化了实验工序,为创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另一种是钻研,即对结论的步步求证直至获得真理,而数字化信息系统则为这个过程提供了载体。数据探究作为一种信息时代应用计算机的探究教学模式,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利用传感器技术设计科学探究实验,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

选择pcDuino作为DIS实验的软硬件平台,建立数字化实验平台,使DIS实验室进入普通学校成为可能,如果配上小型的显示器,可以在普通的教室使用。学生通过数字探究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同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于动手能力较好,并且具备一定编程能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使用Arduino和Python研究精确度更高的复杂实验。我们深信,数字探究实验课程和数据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将为学校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cratch官方网站,[EB/OL].http://scratch.mit.edu.

[2]项华,梁森山,吴俊杰.Ledong Scratch互动教学平台的应用与研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

[3]谢作如.水流和船速的探究:Scratch用于教学[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11ddcf0101al0u.html.

[4]吴俊杰,项华,付雷.Scratch及其硬件在数据探究中的教学设计与尝试[C].第一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论文集,2010.

[5]吴俊杰.数字科学:一种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数据探究的STEM课程[C].第二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论文集,2011.

上一篇:医院财务会计工作计划下一篇:四城同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