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情报战略分析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竞争情报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规划阶段竞争情报需求及其服务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繁荣,企业经营也日趋复杂化。一个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经营目标,依赖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各服务系统分支能否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宜企业成长的环境。本文首先定义了竞争情报的概念及特点,并分析企业战略规划阶段对竞争情报的需求特征,最后就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提出两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战略规划;竞争情报;服务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而竞争情报作为为企业提供关于竞争环境的特征及变化趋向、竞争对手的拟采取战略措施和企业自身的竞争策略三方位信息的服务系统,日渐展现出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帮助企业做出各项决策的根基性地位。

一、竞争情报的含义、特征及功能

1.竞争情报的含义、特征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指一切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企业自身决策与发展有影响的信息。包括市场竞争环境及未来趋势分析预测信息、竞争对手规模数量、产品特征及其市场份额信息、竞争对手战略动向信息、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及决策建议等。

竞争情报与一般的经济信息相比,具有的以下特征:(1)保密性。企业获取的竞争情报关乎企业的切实利益,一旦被他人甚至竞争对手所知,就会损害企业的利益甚至给企业造成灭顶之灾。另外,竞争对手的信息也具有保密性,其战略动向不会明白地写在会计报表上或是公告上,这需要企业的情报人员自行去挖掘。(2)谋略性。竞争情报不像其他的经济信息那样浮于表面、易于获取,而是需要依靠情报人员非凡的情报嗅觉和分析能力,有时候甚至需要透过事件表象去发现其背后所隐藏的内容,对情报人员的洞察力、创新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竞争情报的功能

首先,竞争情报有助于企业对宏观市场状况、竞争对手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客观的了解和认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败”,对各种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能够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状况而猝不及防的状况,是对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保障。其次,当企业想自主地做出有关投融资、并购等决策时,参考竞争情报,能使企业对决策的可行性、实施决策后可能发生的状况有一个合理的预计,以便企业决定是否要实施某项决策。最后,大量搜集竞争对手企业和龙头企业的竞争情报可以使企业及时学习和借鉴先进技术和生产方法、经营策略,使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二、企业战略规划阶段竞争情报需求

1.对情报搜集模块的需求

该模块是企业情报信息流的入口,其主要工作是搜集各类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关的信息。包括外部媒体发布的信息、竞争对手内网发布的信息,以及科学地进行市场调研。情报搜集模块必须实时监控各种信息来源,建设并运行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以使电脑能够自动搜索相关情报、自动录入、自动储存。搜集情报后要对信息做初步的分类和整理,为情报分析系统的运作打好基础。

2.对情报分析模块的需求

情报分析模块是整个竞争情报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工作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剔除没有价值的虚假信息,提炼出与目标决策相关的信息,并对相关信息加以组合,形成全面的立体的决策情报。在分析情报信息时可以采用直观的图标法、回归线法及因素分析法,建立起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知,创造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性竞争情报。

3.对情报服务模块的需求

情报服务模块是与企业决策联系最紧密的模块。其主要工作是把加工出来的情报理论应用于具体企业的具体决策需求上,为企业提供专属的决策建议。情报服务模块的人员应该建立好与企业相关部门、企业管理人员的对接机制,承担起情报输送的责任。首先要撰写竞争情报分析报告,把所得情报加以整合,总结出初步的决策方向。并且,情报服务人员应该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会议,为公司决策提供精准的情报依据。

4.对情报反馈机制的需求

情报反馈模块在整个情报管理体系中,起着推动企业情报工作不断发展完善的作用。情报反馈模块应该做好各模块人员的绩效统计,包括信息采集量统计、信息采纳量统计,并依据企业采纳建议后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情报管理模式、情报搜集和分析方式、情报服务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从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建立出企业特有的强大的情报分析网。

5.对庞大的情报数据库的需求

情报数据库的构建起着对过去搜集到和分析出的全部信息的集合作用。公司内部的情报库应该遵循保密性原则,可以采用网络信息系统管理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纸质文件档案馆的形式,便于对后续的情报工作提供数据和方法上的借鉴。情报信息应该像企业的财务信息一样有专人看管档案、有专人管理系统,构筑出为公司战略决策服务的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三、发挥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1.管理层高度重视情报工作

情报部门的设立不应是“应景”或者“随大流”,也不应为完成某阶段性任务而设置临时性情报部门。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内心认同竞争情报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懂得任何决策都不是凭空做出的,都是需要大量情报信息做支撑的。

2.提高情报工作者对决策的参与度

情报部门不应是独立于公司整体的边缘部门,公司应该委派更多的情报人员代表参与到公司重大决策会议中来。情报人员须在决策会议上为公司决策提供即时的纠正与建议,并深入了解企业管理者对公司发展宏观目标的期许,以便后期搜集更有利于公司成长的竞争情报。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竞争情报作为为企业竞争环境的特征及变化趋向,对于企业的各项决策日益重要。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进行正确决策需要依赖专门的竞争情报搜集机构,从而提高企业的战略阶段的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如中,王立新,曹桂红.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系统功能构建与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04:48-52

作者:黄磊

第2篇:企业战略决策与竞争情报系统

企业战略决策与竞争情报系统是导向与基础的关系,企业战略决策要以竞争情报系统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竞争情报系统要以企业战略决策需求为导向。

图1简明地表述了制约企业决策特别是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战略决策的理性方法(强调对问题的系统分析,按照选择——实施的逻辑/顷序进行)在实际上并不完全现实。因此,高层决策者还应运用有限理性决策(在有限时间、信息、资源条件下处理复杂、多层面的问题)甚至直觉决策(使用经验和判断而不是J顷序的逻辑和清晰的推理作决策),综合考虑,把握时机,决胜未来。当今时代是战略制胜的时代,战略决策的关键是在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组织自身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并识别未来的机遇与威胁,分析和识别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形成自己的战略思想和目标,这一切正是竞争情报系统的重要任务。企业战略决策需要竞争情报系统,这一认识是基于表1所列原因得出的。

二、竞争情报系统要面向企业战略决策

从决策类型与信息系统的关系、竞争情报系统的特性两方面综合考虑,竞争情报系统可以而且应该面向企业战略决策。

1.决策类型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决策类型与信息系统的关系如图2所示。

决策按组织层次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知识决策和业务决策,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划分为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一般而言,操作层面对应的是结构化问题,相应的信息系统是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等;高层战略决策人员面对应的是高度非结构化的问题,相应的信息系统是竞争情报系统(CIS)等;知识层和管理人员也会遇到一些非结构化问题,但主要处理半结构化问题,其相应的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知识工作系统(KWS)等。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在组织的每个层次中,既有结构化问题,又有非结构化问题,只是所占比例不同。

2.竞争情报系统的特性

竞争情报系统是在面向竞争的信息战略指导下,体现信息资源管理(1BM)思想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是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传统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与传统的信息系统又有本质的区别。

(1)从对”信息资源”的认识上看。传统观念认为,信息系统是保证如何向决策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信息资源的作用仅局限于决策支持的辅助作用,而竞争情报系统的突出特点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战略认识和应用上,凡是从竞争战略决策需要出发,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抵消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竞争情报系统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战略发掘和应用,可以使企业生产率得到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得到增强,竞争优势得到持续发展。

(2)从”系统的目标”上看。EDPS的目标是通过电子信息处理来提高业务工作的效率,MIS的目标是通过满足信息需求来增强管理活动的效果;而CIS的目标是通过改变企业业务结构和经营特性来提高其竞争力。与DSS相比,CIS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指导思想上,竞争情报系统比传统的信息系统有了提高。

(3)从对”人的智能”因素认识上看。传统的信息系统对由“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贡献比较大,也涉及到了“信息”到”知识”的应用,但它们只是从技术角度考虑问题,忽视了人文和社会因素。CIS侧重于“知识”的运用,从”数据”到“信息”,直到产生作为一种”知识”的“情报”,人的智能作用得到了重视和发挥,使人在分析非结构化问题的作用展示出来,使CIS产品更好地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这充分体现了将技术因素和人文因素结合起来,在战略计划的高层次上充分发挥信息和信息系统及人的智能作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思想。所以,CIS是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更是企业管理信息思想和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资料来源:刘玉照,曹君祥.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情报学报,1998(4):303.本文有补充改动。

表2进一步说明了CIS、MIS、DSS等信息系统之间的详细区别。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竞争情报系统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它能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情报保障,因而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企业领导集团在经营战略和竞争决策过程中的‘中央情报局’”。[4]它是面向高层管理和竞争战略决策需要而开发出来的一类新型信息管理系统,所以企业战略决策需要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系统应该面向企业战略决策。

作者:马德辉

第3篇:面向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竞争情报

摘 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市场营销战略主要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为核心,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而竞争情报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中又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竞争情报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政略的制定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叙述,进而对面向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竞争情报的获取与分析进行具体的概述。

关键词:市场营销战略 竞争情报 企业竞争

对于各个企业而言,竞争情报的获取是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并有效的运用所获取的竞争情报就成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使命。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带来,竞争情报已成为了世界上最热门的一个竞争工具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了企业除技术、人才与资本三大因素以外的第四大生存因素,是各个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基础,也是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一、竞争情报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之前,需对市场动向、行业发展、对手能力、自身发展现状以及产品这五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对竞争对手的充分了解。因此,从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面来看,企业的相关人员需对竞争对手的历史发展战略、未来发展战略与目前的经营状况、市场地位、主营产品等方面的情报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将这些有效的情报信息汇入到MIS中进行相关的分析,进而将其作为本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的参考,最后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科学的营销战略。同时,由于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过程中,竞争情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收集并分析情报的时候须本着科学全面的原则,以避免战略制定的失误。

其次,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不仅需建立一支具有一流战略意识的执行团队,而且需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对于本企业所实施的营销战略有何反应,进而根据其所做出的反应适当的调整战略。一般来说,对于那些较为重要的竞争对手,企业必须关注其是否会在本企业营销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回击行动,并留意其对本企业战略实施是否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竞争对手,就需时刻关注其是否会从其他市场入手来与本企业的战略实施进行对抗,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出相应的反击措施。而从上面这些我们很明显的感知到竞争情报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本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需时刻留意竞争对手的发展变化,以此作为本企业调账战略计划的参照,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战略目标。

最后,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效果的评估。每个企业在实施各营销战略的后期,都需要对该战略的实施结果进行科学评估。然而由于企业在进行内部评估时,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因此,为对战略结果实施有效的评估,就需从战略实施前期与后期市场所发生的变化、企业竞争对手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市场营销人员的评价三方面为主要的切入点。其中,市场变化必须是客观、具体的,需有相关的量化评价指标,而对竞争对手的评价由于需要通过其评价对本企业未来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必须获得大量的竞争情报的支持,以充分了解其对本企业所制定的营销战略的总体看法后,帮助本企业在根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做出对战略实施的总结报告,并将其汇入到企业的营销信息系统中,为企业后期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面向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竞争情报的获取与分析

1.面向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竞争情报的主要内容

市场,是竞争情报获取的主要来源,通过对产品的竞争环境现状与后期发展的有效分析,竞争情报可对产品的目标市场进行明确,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因此,竞争情报的内容一般包括了以下两方面:第一,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阶段的情报需求。主要包括了企业的相关产品与新开发的产品的情报需求,了解竞争对手的相关产品与新开发的产品的特点,并对竞争对手对企业新开发产品的反应进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有关产品价格方面的情报需求;产品促销组合方面的情报需求等;第二,主要的市场参与者的反应与对其动态的监控。主要包括了对竞争对手、客户、厂商、营销合作伙伴等方面的人员的动态监控的情报需求。

2.竞争情报的获取与分析

在经营过程中,企业有效的开展对竞争情报的收集工作,主要就是为了不断地提高本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面向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竞争情报主要是从本企业的内部、竞争对手以及与竞争对手有联系的第三方人员三处有效的获取。其中,从本企业内部获取的情报主要是本企业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发展的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而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取情报主要是通过留意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交流、广告以及企业的员工这几方面的信息资源,从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现状。

在有效获取相关的竞争情报信息以后,企业就需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获取的竞争情报实施有效的分析,如SWOT法、专利分析法以及财务分析法等。其中SWOT法是最基本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且能够比较客观的显示真实的竞争态势。同时,企业在对竞争情报信息实施有效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还需建立科学的信息交流机制与有关竞争情报的分析支持系统,从而实现本企业内部相关信息资源的互动与共享,并实现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企业根据竞争情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竞争情报不仅可以积极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出科学、合理、民主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它还可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因此,企业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竞争情报看做是一项重要工程来实施,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来说,更是需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竞争情报系统,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吕莲.面向市场营销战略的竞争情报研究[J].中国商贸,2011(08):43-44.

[2]殷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程序与实施策略探讨[J].市场论坛,2011(01):40-41.

[3]陈加琳.竞争情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现代情报,2009,29(06):195-197.

作者简介:牛璠(1983.10-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学士,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作者:牛璠

第4篇:关于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企业在面对国内与国外竞争时不仅仅要靠实力说话,还要在竞争上赢得优势。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实力与地位的重要标志和象征,而竞争情报则是企业信息化的主流。企业只有依靠竞争情报才能不断更新企业面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要求。

【关键词】:企业发展、竞争情报、咨询公司、

【正文】:

竞争情报专家协会对竞争情报所下的定义:竞争情报(简称CI)是对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弱势和目的的信息。

竞争情报和资金、技术、人才并称为企业的四大竞争力。事实上,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仅仅需要通过资金、技术、人才来创造价值就可以提高企业的表现;但在充分竞争的领域里,就要求企业将经营的重点转移到改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上,竞争情报不得不成为其重要的绝招之一。否则,将难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环境。

一次和朋友聊天,她问我咨询公司是干什么的,我其实也不清楚,但凭着直觉,我回答她说就是做市场调查,弄个调查问卷,然后分析一下产品的可行消费群体。而当我搜集关于竞争情报资料时,我才开始关注这个出镜率很高的词汇——咨询公司。咨询公司主要是通过搜集有效信息,帮助企业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上的主要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帮助企业提升效益。可见,咨询公司也是竞争情报的一个中转站和加工环节。

在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公司本来是规避风险的一道闸门,但是在危机面前,信用缺失反而扩大了风险敞口,同理,对于咨询公司,在当代企业依赖于它获得竞争情报之时,又如何能规避由于情报泄漏造成的损失呢?可见,还是要走一条“对内发展,对外开放”的道路。企业内部,除了高高在上的CEO负责统帅整个公司的运作和目标之外,还应设有核心的竞争情报分析小组,核心小组的成员都应该是竞争情报领域内的专家,一般不超过四五个。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分析搜集的数据,进行前景预测竞争环境以及竞争者的变化,以及企业应该采取的相关手段,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可指导行动的建议。

又是一次聊天,朋友说她得了“选择恐惧症”,我百思不得其解,她说,“现

1在信息太多了,我都不知道该相信哪个了。”这就是所谓的手表效应,当你有一只手表时,你可以准确地说出时间,但是当你有两只手表而它们先是的时间不一致时,你就会困惑了。面对当今海量的信息,仿佛是海量的手表,每一只手表上的时间都不一样,那么,竞争者情报是把零散的竞争者的情报转化为竞争者对于其自身的竞争者、竞争定位、竞争行为、竞争能力和竞争目的的相关的、精确的、可用的战略性认知的分析过程。更重要的,竞争情报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它是企业真正做到以市场竞争为导向。

竞争情报主要通过公开的渠道,如报纸、杂志、政府报告、商情报道、各类统计年鉴及专利说明书、会议记录和展览会等,以一种合法、道德的手段获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战略竞争情报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导向作用。由于竞争的加剧,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在产品开发、行销等方面,不断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以求更好地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战略。战略竞争情报的导向作用正迫使企业把它作为制定营销计划和经营策略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应用于竞争情报分析的方法很多,如:

1·前景规划:通过分析勾勒出市场的前景,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2·SWOT分析("S"指Strength,优势;"W"指Weakness,弱势;"O"指Opportunity,机会;"T"指Thread,威胁。)顾名思义,SWOT分析就是通过对产业、竞争者和自身优势、弱势的分析,发现产业和自身所面临的威胁,找出产业和自身的发展机会。

3·竞争者档案:即通过掌握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美国著名市场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根据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将企业分为市场领先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四种不同的类型。企业在通过对竞争对手情报的分析,明确其竞争地位之后,就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竞争举措。属于市场领先者的企业,应通过良好的防御和进攻策略来保护现有市场份额,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扩大总需求的方法,以扩大市场份额。属于市场挑战者的企业,应集中优势向竞争对手发起攻击,以迅速达到自己的目标。属于市场追随者的企业,其营销目标是盈利而不是市场份额,因此,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仿效市场领先者,为消费者提供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高度稳定的市场份额,为向市场挑战者过渡创造条件。属于市场补缺者的企业,应根据实力寻找一个或者多个安全且有利可图的市场补缺基点,增强企业生存的机会,以便寻找时机向市场追随者过渡。

竞争情报分析应该是对战略的考虑,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数字计算练习,通过竞争情报分析应该得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计划和目标,并且通过长期监测来确保其实施的准确性。

举个例子,有两个推销员到非洲推销鞋子,第一个到非洲后看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回去后汇报说鞋子在非洲没有市场;第二个推销员看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回去后高兴地汇报说非洲的鞋子市场很大,并且研究制订了在非洲推销鞋子的详细计划。根据这一计划,非洲人很快都“穿上了鞋子”。这就是对竞争情报分析不同导致不同的发展策略,从而影响企业的规划和发展。

绍兴某酒厂曾经接待过一个某国参观团。这些外宾在参观时都要在每个酒缸前鞠一下躬,似乎是表示对酒的喜爱。参观团回国后不久,绍兴酒厂的酒开始被模仿生产。恍然大悟的绍兴人才发现原来这些“外宾”偷窃酒方的秘密就在领带里:他们以鞠躬做幌子,在弯腰的时候故意让领带掉进酒缸中,沾了酒的领带就成为他们偷窃酒方的工具。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竞争性情报取胜的例子。

扎伊尔发生武装叛乱时,叛军向赞比亚铜矿移动。日本三菱公司情报人员从卢萨卡得知信息后,分析认为这一局势将妨碍铜矿交通、影响铜矿开采,进而波及世界铜市场的产量和价格。信息反馈到公司最高决策层后,公司决定大批量购买铜。此时,世界最大的伦敦五金交易市场的铜价却一如既往。时隔不久,铜价果然猛涨,进出之间,三菱公司大发了一笔“铜”财。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VCD曾经在国内兴起一阵浪潮,然后是DVD,然后是更加方便快捷的数码产品。在我们看来,这些产品只不过是一次次科技进步的产物,我们争相购买它们,对于企业来说,每一次产品的更新换代背后都是对竞争情报的客观分析和研究。当VCD这个产品上市的时候,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那时对于我们来说还很陌生的企业。当DVD上市的时候,这种情况又出现了。也许中国家电的大牌制造商们并没有站在那里好奇地观望,但他们确实错过了很多机会。企业想要具备灵敏的反应,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竞争情报系统。美国有关部门曾经作了一项情报对企业的贡献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情报的贡献率不可小觑: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宝洁为8%、通用电气为7%、惠普也是7%、可口可乐和英特尔均为5%。

竞争情报不仅可以为企业指明发展道路,早日占得先机,取得市场优势,赚取利润,也可以为企业潜在危险预警。使企业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开威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2002年我国的海尔冰箱出口在土耳其受挫,原因是土耳其已经在半年前颁布了新的进口法规,而该企业对此并不知晓,试想,如果海尔掌握了正确的竞争情报,那么定可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韩国三星公司派驻在美国洛杉矶的员工通过报纸看到一则消息:由于廉价的韩国产品的进口,美国最后一家吉他工厂将要关闭。该员工把该消息送回汉城的公司总部,总部的竞争情报部门立刻对该信息进行了如下分析:吉他是美国独立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它的消失就像牛仔的消失一样会令美国人难以接受。美国可

能会对吉他进口采取限制措施,国会有可能会通过提高关税的手段来保护美国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产业。于是三星公司抓紧时间,尽可能地抢先将更多的吉他运往美国,存入仓库。结果正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国会提高了吉他进口的关税。由于三星已有大量的存货,因此尽管关税生效了,但它仍赚取了很高的利润。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曾进行这样一次调查,接受调查的3539位企业经营者认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中,“决策失误”以57.7%排在第一位,“用人不当”以50.8%名列第二,远远高于“经济问题”、“独断专行”、“生活腐败”、“弄虚作假”、“政治问题”等。中国企业多数偏重于市场调查,而对信息的分析和策略研究做得很少。另一方面,中国的咨询公司多数也只能提供市场调查服务,虽然都声称能提供市场策略咨询甚至管理咨询,但我们至今也很少见到成功的案例。

对于中国来说,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必须向全世界开放,将逐步降低关税和取消贸易壁垒,国内企业再也不能在政府的“保护伞”下生存,必须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求得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不完善阶段,无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还是企业家竞争意识等方面都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和进入我国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实力的跨国集团企业的挑战,积极开展全方位各层面的竞争情报活动,对于扭转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不利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因此,可以预计,在今后竞争情报研究和服务将作为信息服务业的新热点,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就目前的状况,多数的行业技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保密的,管理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是企业的唯一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是超竞争的时代。在超竞争环境下,要利用竞争情报赢得竞争优势。

第一,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自己的情报监测体系,建立定期的信息汇编上报制度。这个竞争情报体系可以包括很多的内容:竞争对手情报部分、竞争对手新闻、竞争对手简介、合作伙伴的主要信息。

第二,建立关键情报课题制度。高管层以及各职能部门定期地提出需要的研究课题。情报部门对课题进行筛选确定,然后根据确定的课题,收集情报,开展研究工作。

第三,让竞争情报很好的为战略管理服务。战略管理主要是加强了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要将收集到的情报切实的应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发展情报竞争力。特别要注意遵循WTO的规则,重视知识产权与标准,提高运用互联网功能的水平。企业竞争情报战略思路应当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组织健全,目标

明确、流程科学、技术先进、运行有效的竞争系统,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杨蜀,《情报探索》2005年第01期

2.《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吴晓伟,陶仁泉,核心期刊2004年第17期

3.《国外竞争情报发展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孙鑫,《情报探索》2008年第03期

4. 《新环境下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策略》龙雄,罗爱静,《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15期

5.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综述》陈丽,核心期刊,2005年第09期

6. 《用知识管理思想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李红,核心期刊,2004年第05期

7. 《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现状和对策》黄晓梅,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年第02期

8. 《竞争情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李娜,王奎峰,《科技和产业》,2005年第12期

9. 《浅析企业竞争情报》童怡,曾妮丽,《商业现代化》,2007年第11期

10. 《经济情报——企业竞争中的核武器》金声,蒋运茹,《现代情报》, 2005年第11期

第5篇: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最基本,有效而简明的分析方法,是竞争情报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方法。

不管是对企业本身或是对竞争对手的分析,SWOT分析法都能较客观地展现一种现实的竞争态势;在此基础上,指导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执行和检验;且对总的态势有所了解后,才有利于运用各种其他分析方法对竞争对手和企业本身进行更好的分析与规划。定标比超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涌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情报对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类企业无一例外地被推向了市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全凭自身的战略决策、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成本价格、营销手段是否优于竞争对手。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关注周围的竞争环境,全面掌握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各种情报。努力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地向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学习,以摆脱自己的弱势、迎头赶上。从而确保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争取赢得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定标比超正是这样一种帮助企业驰骋商场的重要且有效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定标比超方法,能很好地为企业树立自己的前进目标与方向,这样才能不断向最先进的企业靠拢,并最终走向企业的成功之路。

专利分析

专利是竞争情报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故专利分析自然成为竞争情报中信息分析的一部分。随着全球竞争的激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严密,跟踪、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发明,已成为获得超越竞争对手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分析法是通过各种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其经营状况、融资渠道以及投资方向等情报。财务情报的收集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一些独特的方式,如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市场调查公司、各种文献、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和报告以及新闻报道等。虽然利用财务分析能够对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以及其资金流动方向与数量等进行有效跟踪战争游戏

战略联盟

决策人员分析(管理人员分析)

企业使命声明分析

竞争对手言辞分析

专家预测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PEST分析:即从政治(法律)的、经济的社会文化的和技术的角度分析环境变化对本企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第6篇: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key success factors, KSF)是信息系统开发规划方法之一,由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Zani提出。

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 KSF),又称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关键成功因素是在探讨产业特性与企业战略之间关系时,常使用的观念,是在结合本身的特殊能力,对应环境中重要的要求条件,以获 得良好的绩效。

关键成功因素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MIS总体规划的方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关键成功因素的4个主要来源

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要性置于企业其它所有目标、策略和目的之上,寻求管理决策阶层所需的信息层级,并指出管理者应特别注意的范围。若能掌握少数几 项重要因素(一般关键成功因素有5~9 个),便能确保相当的竞争力,它是一组能力的组合。如果企业想要持续成长,就必须对这些少数的关键领域加以管理,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使同一个产 业中的个别企业会存在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有4个主要的来源:

个别产业的结构:不同产业因产业本身特质及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此因素是决定于产业本身的经营特性,该产业内的每一公司都必须注意这些因素。

竞争策略、产业中的地位及地理位置:企业的产业地位是由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竞争策略所决定,在产业中每一公司因其竞争地位的不 同,而关键成功因素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由一或二家大公司主导的产业而言,领导厂商的行动常为产业内小公司带来重大的问题,所以对小公司而言,大公司竞争者 的策略,可能就是其生存的竞争的关键成功因素。

环境因素:企业因外在因素(总体环境)的变动,都会影响每个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如在市场需求波动大时,存货控制可能就会被高阶主管视为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暂时因素:大部份是由组织内特殊的理由而来,这些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对组织的成功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领域。

关键成功因素的8种确认方法

环境分析法:包括将要影响或正在影响产业或企业绩效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外在环境的力量,换句话说,即重视外在环境的未来变化,比公司或产业的总体变化来得重要,惟实际应用到产业或公司上会产生困难。

产业结构分析法:应用Porter所提出的产业结构五力分析架构,作为此项分析的基础。此架构由五个要素构成。每一个要素和要素间关系的评估可提供分析者客观的数据,以确认及检验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产业结构分析的另一个优点是此架构提供一个很完整的分类,另一项优点就是以图形的方式找出产业结构要素及其间的主要关系。

产业/企业专家法:向产业专家、企业专家或具有知识与经验的专家请教,除可获得专家累积的智慧外,还可获得客观数据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惟因缺乏客观的数据导致实证或验证上的困难。

竞争分析法:分析公司在产业中应该如何竞争,以了解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和态势,研究焦点的集中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且深度的分析能够有更好的验证性,但其发展受到特定的限制。

产业领导厂商分析法:经由该产业领导厂商的行为模式,可当作产业关键成功因素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对于领导厂商进行分析,有助于确认关键成功因素,惟对于其成功的解释仍会受到限制。

企业本体分析法:此项技术乃针对特定企业,对某些构面进行分析,如优劣势评、资源组合、优势稽核及策略能力评估等。由于透过各功能的扫瞄,确实有助于关键成功因素的发展,但实在耗费时间且数据相当有限。

突发因素分析法:此项技术亦是针对特定企业,透过对企业相当熟悉的专家协助。虽然较主观,却常能揭露一些其它传统客观技术无法查觉到的关键成功因素,且不受功能别的限制,甚至可以获得一些短期的关键成功因素,惟难以验证这些短期的关键成功因素。

市场策略对获利影响的分析法(PIMS Results):针对特定企业,以PIMS(Profit Impact of Market Strategy)研究报告的结果进行分析。此技术的主要优点为其实验性基础,而缺点在于“一般性的本质”,即无法指出这些数据是否可直接应用于某一公司或某一产业,也无法得知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步骤

关键成功因素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

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分析影响战略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行业的组织,由于各自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差异和内部条件的不同,其关键成功因素也不尽相同;

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是能够使所开发的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较快地取得收益。应用关键成功因素法需要注意的是,当关键成功因素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关键成功因素,就必须再重新开发系统。

---------------------------------------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设计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方法,帮助企业确定其关键成功因素和信息需求。CSF法通过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交流,根 据企业战略决定的企业目标,识别出与这些目标成功相关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性能指标,CSF方法能够直观地引导高层管理者分析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和企 业流程之间的关系。CSF分析方法的缺点是它在应用于较低层的管理时,由于不容易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指标,效率可能会比较低.。

1、关键成功因素的特征

(1)内部CSF:针对机构内部的活动而言,如改良产品质量。

(2)外部CSF:与机构的对外活动有关,与其它公司联系或获得对方的信贷。

(3)监控型CSF:对现在情况的详细考察,如监测零件缺陷百分比。

(4)建立型CSF:与组织未来计划的变化有关,如改善产品组合。

2、关键成功因素的来源

(1)基于行业的因素:每个行业都有一套由自己特性所决定的CSF。

(2)竞争策略、行业地位及地理位置:同一行业中处于不同地位会有不同的CSF,同一行业中不同公司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或竞争策略也会有不同的CSF。

(3)环境因素:GDP的变化、经济的波动、不同政治势力升降、人口增减等等均会引起CSF的改变。

(4)临时因素:组织内部的变化常会出现暂时性的CSF。

(5)管理者的职别:不同的管理层级有各自关心的CSF。

3、CSF的层次

CDS的层次共分四层:行业的CSF、组织的CSF、部门的CSF、管理者的CSF,它们依次相互影响。

4、CSF的量度

(1)通过内外渠道收集的数据按一定方法来验证CSF。

(2)不容易量化的CSF则多由管理者做出主观判断。若要用客观方法来量度,需相当高的创意,则使用脑力激励法。

第7篇:竞争战略分析

近来,“手机定位”这个关键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几天前,全球知名的SiRF公司宣称,“5年内大多数手机将装上全球定位芯片。在未来5年内,它将成为大多数手机一个必备的原件,除了那些非常低端的,只能用来语音通话的手机之外。”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决定在北京、天津、辽宁、湖北四个省市进行“手机地图”业务的试点运行。

现在在美国和亚洲等通讯市场,许多手机都正在配备GPS定位器,因为它们可以为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带来方便。除了手机产业需求不断增长之外,GPS也将被使用在汽车甚至消费电子产品中。整个市场的潜在需求非常巨大,在中国将存在更大的潜在市场。

如今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竞争不断升级的原因。以中国手机市场为例,目前市场上总共有600多款产品,其中大部分型号的产品配置雷同、应用功能类似。只有出现新的杀手级应用,才能为整个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在短信、彩铃等业务趋于饱和的状态下,手机定位被视为无线增值新业务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不确定。 这种移动性和不确定性给手机定位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手机定位被业界认为是移动增值业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增长点。近几年来,手机定位在日本、韩国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手机定位业务也十分重视,相继推出了手机定位业务。

这套手机定位软件主要由GIS浏览器、引擎和电子地图三部分组成。现阶段,我国可选择的试用服务包括“我在哪里”、“城市搜索”、“行车探路”、“你在哪里”、“城市热点”、“特约商户”等。事实上,中国移动很早就对手机定位业务进行了探索。早在2001年5月,北京移动就基于移动梦网推出位置服务,随后各省陆续推出。

中国联通也早在2003年7月就推出了手机定位业务,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时,只要在手机上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就可以查到开车路线;如果用语音导航,还能得到实时提示,该项业务还能够实现5米到50米的连续、精确定位,并已经实现了全国漫游。为了能实现这一系列的功能,联通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从2003年开始,历时一年多针对定位模式的网络优化,对全国4万余个基站进行了测试、改造、优化和升级。目前,中国联通的网络已经能够全部满足手机导航的需求。

“国外手机定位已经发展成熟,尤其是韩、日在手机定位上有很多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缩小差距、弥补不足,使我国手机定位快速发展。产业合作将是手机定位发展及市场共赢发展的最快途径。”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研究专家王成虞表示。在目前国内的移动位置服务大环境下,手机定位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要想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提高定位精度。其次,联合SP建立移动位置门户,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为推动位置服务业务的发展,韩国和日本的运营商建立了门户网站,吸引众多SP,推出丰富的位置服务内容。如NTTDoCoMo推出的基于i-Mode品牌的定位服务"iArea",提供的内容包括WNI气象信息、iMapFan电子地图、美食家、ATIS交通信息、Zenrin携带式地图以及住宿信息6项服务;KDDI推出的定位业务已达100多种,如电子地图、餐馆指南、火车时刻表、城市指南、天气和紧急信息等。最后,应注重与终端的配合。日本KDDI很好地团结了终端制造商,甚至芯片制造商,为位置服务提供了丰富

的终端选择。截至去年6月,在KDDI发售的所有手机中,就有高达70%的手机支持GPSOne移动定位技术,而且价格普遍在200美元以内。

总之,手机定位产业链由移动运营商、系统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GIS开发商、应用提供商、中间件提供商等多个环节组成。而且,手机定位综合运用了移动通信、卫星导航、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技术和应用,是多个产业、多项技术融合的产物。在移动定位产业合作中,运营商应当解决好各环节的利益分配问题,确保产业各方在合作中获得共赢。

策略:

无论全球还是中国,诺基亚仍是2007年手机市场最大的赢家。2007年,诺基亚在全球销售了4.37亿部手机,销售额为510亿欧元,利润率15.6%,市场份额从去年的约34%上升到40%。与竞争对手相比,2007年三星电子销售1.61亿部手机,销售额约221亿美元;摩托罗拉手机全年销量为1.59亿部,销售额为190亿美元,亏损3.88亿美元;索尼爱立信销售1亿部;LG电子销售0.8亿部。2007年,诺基亚在中国地区(含香港和台湾)手机销量达7070万部,年增长率为38.6%。2007年,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出口总额超过120亿欧元,其中,销售额达64亿欧元(包括2007年4月1日成立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的收入和此前诺基亚网络业务集团的收入);出口额达62亿欧元,较2006年增长30%。诺基亚已连续4年居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中国成为诺基亚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售额占诺基亚全球的13%,员工数占诺基亚全球的12%。

诺基亚的成功没有秘诀,只是能够“做好自己”。手机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众多手机厂商处于困境,老牌劲旅摩托罗拉业务亏损,而诺基亚却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常胜将军表面看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创新,像当年摩托的V3或者今天苹果的iphon只是始终如一地奉行“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满足客户对于手机基本价值的诉求,扎扎实实做好产业链整合,做好研究、做好设计、做好产品、做好质量、做好供应链,做好渠道、做好品牌,这是诺基亚基业成功的根本,也是我们国内众多品牌手机要从诺基亚学习的精髓。中国手机企业困境在于其业务盈利能力降低,赢利空间大幅缩水。主要原因是产业链建设先天不足,忽视了手机的研发、设计、质量等核心环节的建设,上游利润被芯片、手机设计、模具等企业控制,下游的利润被渠道商剥夺。做低端,亏损;做高端,卖不出去;做大众化的,竞争又太激烈。当诺基亚高、中低手机档手机全线覆盖,当黑手机以更新快、价格低的产品充斥市场时,中国的品牌手机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加强产业链建设,提高盈利能力,不是一朝一息的事情,诺基亚在中国市场已经耕耘二十几年,而我们的企业呢?大多不超过十年,还因为各种短期利益的诱惑或者盲目的多元化,错过了做强产业的黄金期。

诺基亚在手机产业链上控制整机和关键核心环节。诺基亚自己做研发、芯片研究、设计、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诺基亚不自己做操作系统软件,但控股;诺基亚与手机芯片厂商和其他零部件厂商是供应链合作关系,但控制基带芯片的核心环节;诺基亚外包制造环节给富士康、伟力创、比亚迪等企业。

诺基亚核心价值观始终如一。诺基亚的核心价值观,妇孺皆知,“科技以人为本”,二十几年没有变过。

诺基亚业务单元紧紧围绕专业化战略。诺基亚原有业务单元包括移动电话、多媒体、企业解决方案和网络设备。诺基亚的网络设备业务部门和西门子的通信部门合二为一组成新公司,总部设在芬兰。2008年,诺基亚将加快向互联网公

司转型的步伐。从一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传统通信手机公司,向以增值和服务为主的全新互联网公司转型。为配合此次转型,诺基亚首先在公司组织架构上做了全面调整,将原有五大事业部——移动电话事业部、多媒体事业部、网络事业部、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客户及市场运营部,调整为终端部、服务与软件部、市场运营部3个部门,其中主要体现互联网增值部分的服务与软件部门史无前例地被提升为一个独立部门,并和终端部门成为并行重要的位置。

诺基亚的设计追求精益求精。诺基亚总部拥有设计部门,负责从概念化到产品开发各方面的设计工作,设计部有来自很多领域的人才,包括工业设计、用户界面与交互作用设计、人机工程学、通讯设备设计、包装设计、颜色与用料设计、传感技术、消费者透视以及设计管理等。诺基亚全球有6个设计中心,负责进行5-10年产品的设计。诺基亚设计追求的是对品牌核心、恒久价值的诉求,不跟风,不落俗。诺基亚是始终把设计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我们国内很多企业既无研发也无设计。

诺基亚的产品系列满足不同客户品味追求。诺基亚有四个产品类别,一是关于时尚类的Live (“至尚”)产品;第二是Connect (“乐享”)产品,即关于快乐分享,强调产品的易用性,给你一揽子简单实用而又刚好够用的功能;第三个是Achieve (“智成”)产品,通过这个智能手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让你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第四,多媒体事业部专注于一个叫Explore(“前锐”)的产品系列。

诺基亚的星网工业园模式打造手机产业生态体系。星网工业园已形成了目前全球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手机产业生态体系,诺基亚与星网工业园内合作伙伴一起在北京打造了集研发、销售、市场、服务、生产、物流和地区总部于一体,世界一流的通信产业基地。就近完成研发、设计、开模、采购零部件、产品组装。 诺基亚芯片供应抓高端放中间。从手机通信芯片来说,需要基带芯片、射频发送芯片、射频接收芯片与电源管理芯片等,芯片的集成是趋势。诺基亚芬兰总部调整芯片发展战略,以前的模式是在手机通信芯片上多由诺基亚自行开发设计再交由德州仪器(TI)定制的模式,现在采取的是“在其芯片战略中引入授权许可和芯片来源多样化模式”,其主要精力放在通信芯片中最核心的基带IP部分研发与授权,并与4家芯片供应商合作,德州仪器(TI)仍是涵盖所有协议技术的供应商,博通(Broadcom)成为诺基亚EDGE技术的供应商,英飞凌被指定为GSM技术的供应商,意法半导体是诺基亚3G技术的供应商。

诺基亚控制手机操作系统开发。诺基亚的智能手机采用Symbian系统,Symbian是专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的一家独立的盈利性合资公司,诺基亚既是Symbian公司最大的股东,同时也是Symbian公司的用户。目前,Symbian操作系统在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达7%。

诺基亚采取多元化渠道策略。诺基亚有全国分销商、省级直控分销商、全国和省级的直供商、运营商平台等多种渠道。对全国分销售策略是精简总代理的数量、改进对总代理商的管理,包括蜂星、中邮普泰、长远通信、神州数码、首信、爱施德等全国总代理;省级代理体系,有效地扩大在

二、三级城市的分销渠道和铺货面,增强了渠道渗透能力;直供模式利用直营店的销售网点、规模、售后服务、大量客流等,来迅速增加诺基亚手机销售量,直供的零售商包括手机专卖连锁店如迪信通,家电连锁商场如苏宁、国美等; "省级直控分销"混合渠道模式,目标指向是当时仍未完全渗透的三线以下的城镇市场,“省级直控分销”渠道中,诺基亚全权负责和零售终端接触,省级分销商只提供物流和资金流平台;运

营平台也是诺基亚重要渠道。

诺基亚向互联网公司战略转型。2008年,诺基亚将加快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步伐。在此进程中,塑造全新的互联网公司文化和互联网公司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有助于整合全体员工的力量、加速公司愿景的实现。诺基亚收购了数字媒体发行商Loudeye、媒体共享站点gate

5、数字地图供应商Navteq等,推出了一个名为Ovi互联网服务品牌,作为开启互联网的大门,它包括音乐商店、地图和N-Gage游戏,同时也是开启网络社区的大门,用户可由此从诺基亚手机或个人电脑直接接入互联网内容、社区和联系人。

未来手机市场的竞争可能发生在诺基亚、微软、谷歌、苹果这些厂商之间,但诺基亚一贯的竞争战略将使得诺基亚能够一直笑傲江湖!

第8篇:企业竞争模拟战略分析

鹏云组 企业战略 孙皓元 冯云鹤 孙欢 胡匀

企业竞争模拟战略分析

一:整体战略

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在投入生产之前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企业整体战略。公司战略分为两个层面,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是纵观模拟的全过程。如果模拟有8期的话,我们认为可以把第

1、2期作为第一阶段,第

3、

4、

5、6期作为第二阶段,剩下的

7、8期作为第三阶段。在各个极端企业经营的重点任务是不一样的。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决定发行多少债券,买入多少机器? 第二阶段的任务是决定生产多少产品,雇佣多少工人? 第三阶段的任务是决定怎样综合调整各项指标,提升综合排名

微观上,从公司内部控制的角度,生产哪些产品、如何向市场投放、如何控制财务状况、怎样确定企业规模即招聘多少工人,都是微观战略的组成部分。 产品篇

二:产品战略

模拟开始的第一件事是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而制定公司战略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生产什么产品。我们打算实施三产品战略,但是到底如何计划生产安排,就需要对于机器和人员如何安排,怎样安排第一班正班,第二班正班,第一班加班以及第二班加班。 1.产品研发升级

比赛规则规定: 企业要生产某种产品,需先投入基本的研发费用,其数量相当于下面的等级 它包括为生产该新产品需要的专利的获得、设施的购置和技术的培训等。为了提高该产品的等级,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投入研发费。它包括为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等。若产品等级高,可以增加客户的需求。 对于研发费用的控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研发会增加成本,增加对财务控制的压力,尤其是在前期资金极其紧张的阶段,过多的研发费用会影响企业的产能扩张,同时也会增加现金流的压力。其次,研发增加的产品需求是不确定的,对于销售收入的增加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也就决定了研发投入的风险性。无论是成本的增加,还是需求的增加,都与利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明鹏云组 企业战略 孙皓元 冯云鹤 孙欢 胡匀

确以下几个思路:

(1) 从研发的总量来讲,应该分散,研发成本要尽量均匀的分摊到各期,避免对四个产品进行连续的集中研发,造成成本压力过大和资金紧张。

(2) 第一期最佳的选择,是增加C或者D其中一种的研发,不要仍然只生产AB (3) 模拟的最后两期,尽量不要在进行研发的投入.

(4) 研发的时机把握.对各产品来说,当本期决定大量生产的时候,是研发的最合理时机. 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几个月模拟中我们队都未曾想到过这问题,只是感受到模拟过程中产品的需求与价格的某些微妙变化。在模拟前几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产品等级提高所带来的需求大幅提高,价格大幅上涨,而到最后两期,似乎不降价是卖不出产品的。根据对模拟的长时期感受与经验,这里的各种产品也应该具有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AB产品在模拟进行前就已经被模拟生产了六或八期,此时的AB已经被引入,在模拟开始后前两期处于成长阶段,模拟中期到达成熟,模拟后期衰退;而CD产品在模拟开始后才被引入,模拟中期成长,模拟后期走向成熟。 3.工资系数

工资系数是唯一与工人积极性有一定关联的指标。提高工资系数可以更有效的地提高产品等级(质量)、降低废品率(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关于工资系数到底定位在什么水平比较合适,更多的是经验做法。

二.生产战略

1.生产规模扩张

对现有生产能力的最大利用是让所有机器都运行20小时每天,不是迫不得已是不会用第一班加班的,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在扩张机器规模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工人规模的平稳增长,切勿使工人数的增加大起大落。机器的购买更是要平稳,切忌撑死一期,休息两期,这样的发展只会导致最终的落后。扩大生产规模时得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期的规模扩张原则是最大的工人规模决定合理的机器规模;公司运营中期的扩张原则是最大的合理的机器规模决定合理的工人规模;后期的扩大规模得结合累计分红、净资产、资本利润率、充分考虑企业的各项评分,企业的潜力以及是否博加赛一场等合理决策。 鹏云组 企业战略 孙皓元 冯云鹤 孙欢 胡匀

2.原材料采购

模拟规则中规定:本期购买的原材料只有75%可用于本期生产,这就产生一个原材料库存问题。为了保证一个合理的原材料剩余量,每期的现金流不至于受购买原材料数目影响太大,同时降低库存成本,应尽量使本期所购买的原材料数满足:本期末的库存原材料数≈0.25*下期生产所需原材料数:下期生产所需原材料数≈(本期原材料耗用数额/本期机器数)*下期机器数(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购买涉及到融资,预计下期资金紧张,可以本期适量多买原材料,可解现金断流的困扰。

三.市场战略

广告促销

模拟公司的运营规则:广告具有长期影响且针对产品,促销的作用只影响到本期且针对市场。

在整个模拟运营期间,广告应该是打得比较平稳的,促销应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特别是后两期促销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在最后一期可以适当考虑将一部分广告挪到促销中去。一般而言前期应该是广告>促销,后期应该是广告<促销。

四.价格策略

一般来说,价格水平最主要是受收成本费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模拟环境的理想化,属于完全竞争化的市场,所以对于价格的制定绝大多数情况下要考虑市场其他竞争者的价格趋势,结合企业的市场定位,最后确定适当的产品价格。

五.财务战略

我们首先得明白财务部门是干什么的。一般作为模拟公司的财务部门主要工作有: (1)、精确核算各个会计项目。

(2)、控制好现金流,至少预测三期的现金收支情况。

(3)、辅助并检验COO进行生产安排。 1.现金流

企业的现金流发生问题通常都是在取得销售收入的环节以前。在此之前企业基本鹏云组 企业战略 孙皓元 冯云鹤 孙欢 胡匀

上是没有收入只有支出的,收入的几项只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购买原材料优惠。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是模拟中仅有的融资渠道,到底是发债券还是贷款,又发多少贷多少,取决于各队的决策。因此现金在销售收入前的支出主要取决于累积的发债规模、本期安排的生产决策(工资、原材料、研发、管理费,机器维护费及新雇工人的培训费和辞退工人的安置费)和市场营销策略。这些安排好了,企业在现金流上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当然这是建立在一张计算完全精确的现金流(会计科目表)Excel表的基础上。 2. 融资

模拟过程中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是仅有的融资渠道,规则规定:累积银行贷款不得超过800万,债券规模不可超过期初净产规模的50%(实际公司法规定不得超过40%)。并且这儿的银行贷款只是短期贷款,本期末就得全额产还本息,而债券是长期债券,只是规定每期偿还5%尚未归还债券的本金及3%尚未归还债券的利息。由规则可以看出,银行贷款的规模是累计的,而债券的规模不是累计(还了还可以再贷),所以就性质来看,应该把债券作为主要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更多是作为每期调整现金使其在取得收入前非负以及弥补全额发债后所缺资金的手段。根据现金支出顺序,我们可以看到短期贷款根本买不了机器,要扩张规模从根本上只有发债券。一般而言如果企业最大程度且比较合理地发展了,在融资上应该表现为前几期最大限度地发了债券(除了第一期),并且银行贷款比较平稳地减少,到最后两三期银行贷款额度基本用光。理想的结束状态为银行贷款额度基全部用光且债券余额尽量低;中间阶段应为债券余额为满额。

第9篇:富士康竞争战略分析

富士康企业战略分析

写作日期:2012-4-25

班级:

姓名:学号

文章内容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1、 发展历史

2、 公司类型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 企业外部环境

2、 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为“科技的富士康”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3、 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一、 富士康公司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发展历史

1974年富士康在台湾肇基;1988年开始投资中国大陆;1996年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建,跨足电脑机壳、准系统领域;1997年高科技实验室完成建置;1998年入列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2000前宣告开启机光电整合计划;2003年收购芬兰艺模及摩托罗拉齐瓦瓦厂奠定手机eCMMS光机电垂直整合;2004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工厂;2005年跻身《财富》500强。如今富士康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至2011年富士康出口额占中国大陆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

2)公司类型

富士康如今是最大的EMS工厂。所谓EMS,即所谓的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EMS工厂因为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可能会遇到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引用:电子产品代工,学名叫电子制造服务业。这其实是一个利润微薄的的产业,如果整条产业链有10美元的价值,除加工制造外的6大环节产生了9美元的价值,中国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只不过占到了其中只有1美元价值的环节。而这1美元当中,抛去上游IC芯片原料、设计、制造的0.65%,生产价0.35%,真正的利润只有可怜的几美分。(“中国代工:产业链上利润被压榨殆尽的一环”,《阿里巴巴》资讯)

二、 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首先,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典型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向新兴和低成本市场转移。中国大陆以其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

其次,富士康的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全球大规模电子产品需求急剧膨胀,而富士康业已形成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具有高度的技术相关性,为富士康生产制造电子信息类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发展高速期正好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高潮不谋而合,从而为其迅速成长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再次,中国大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18载,正全力以赴迈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改革开放发展高潮,而富士康正好赶上了新中国的这一波发展浪潮。作为台资企业,富士康1996年大规模投资大陆建立龙华工业园,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使自己迅速成为了中国代工业的龙头。

最后,随着多年的发展,EMS已经从最初的电路板装配进化到全面系统制造、供应商与库存管理,并正在向设计、物流和售后(维修)服务等方向迈进。随着OEM公司努力实现差异化,EMS公司充当OEM供应链顾问的角色正在日益增强。EMS产业正在从多年来最佳的外包环境中受益。

2) 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首先,从90年代起,各大代工企业纷纷转战低成本新兴地区,中国大陆首当其冲,包括伟创力, 四海, 天虹, 捷普等全球各大EMS企业也出于同样的战略转移阶段。然而,成本控制、服务优化、质量保证已经成为所有EMS企业的标准,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富士康在郭台铭独创的「eCMMS」服务模式及严格的纪律与效率要求的领导下,透过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eCMMS为机光电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模具、治具、机构件、零元器件、整机、设计、生产、组装、维修、物流等服务均涵盖在内。在eCMMS的运作下,集团的华南厂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更是全球最短的3C供应链!这为富士康建立起巨大的经济规模,并为提供出色的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及实惠的价格和创造惊人的利润打好了基础,而这是其他EMS企业仍然缺乏的优势。再次,富士康通过自己强大的政府政策公关能力、对外营销能力、与客户争取订单的能力、以及将“速度、人才、弹性、品质、成本+附价值”融合的能力,充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通过超低成本富士康与其他代工生产企业展开了激烈的正面交锋。由于富士康将代工企业各个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其他企业根本无法与之全面抗衡和竞争。自2005年起,富士康便开始稳坐“世界代工之王”的宝座。

再者,富士康虽然大力参与共同研发并从事代工,但富士康坚持不开发自家品牌,行事低调。这为其IT雇主减少了隐患,也获得更多的信任。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1)供应方

产业链上游:富士康与供应商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原因是它为了追求低成本战略经常向供应商打价压价,甚至在打压情形下不按时付款以至最后供应方只能被富士康以大吃小来解救,这导致了供应商追求自身利润和高效率,提供劣质的原材料,从而导致富士康极高的产品返工率,达不到客户的提货要求,富士康不得不让员工返工。从一个角度看,这反而增加了富士康的成本。从另一角度看,这不但造成了富士康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张,也造成了与员工的关系紧张(因为超高的返工率,员工不得不经常紧急加班)。

2)购买方

产业链下游: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具有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产品加工制造上面,而目前中国代工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这几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消费萎缩,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受到全面冲击,购买方的订单自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物流成本的增加、出口

补贴减少、以及中国大陆因通货膨胀和汇率差异造成的人工成本优势减弱、土地价格上涨,代工企业的植根于中国大陆的低成本优势岌岌可危。与此同时,购买方对于EMS的运作能力和价格构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期待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提高自身的利益。

3)现有竞争者

富士康现有的竞争者是被富士康超越的创伟力、四海等国外企业和比亚迪、华为等新兴竞争者。相对而言,富士康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和最有实力的挑战者应该是同样植根中国大陆的比亚迪。虽然从总收入来看,富士康远远高于比亚迪,但比亚迪显然正处于高增长、高收益阶段。而且比亚迪的增长恰好是对富士康的蚕食,因为比亚迪所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富士康重叠的,两者此消彼长。许多富士康的客户都有连过比亚迪,比亚迪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与富士康同样的低价策略将是对富士康最大的威胁。

4)替代产品企业

由于富士康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几乎都是根据品牌商的设计进行指令性生产,即便富士康参与研发,其关键产权都属于客户所有,因此暂时不存在替代产品的影响。

5)潜在进入者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节节攀升,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将逐渐取代中国的全球代工工厂地位。因此,毫无疑问,东南亚与南亚等更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将成为富士康的潜在竞争者。富士康已然开始进军东南亚,但其植根于中国与政府的良好公关能力优势等将不再起到关键作用。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

富士康将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拉开与现有竞争者之间更大的差距。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郭台铭提出“万马奔腾”计划,万马奔腾电器超市门店遍及全国各地省份,提供一应俱全的电子商品购物服务, 主要以经营家电、通讯、数码产品为主的3C卖场,目前虽只是针对富士康内部员工,但这依然被认为是富士康从“代工王”转型为全业务链,试图摆脱代工困境完善自身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和铺垫。

3)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飞虎乐购”为一新兴成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定位于打造“3C家电网络商城”,富士康为其主要股东。该网站之前专为富士康内部员工服务,于2010年下旬正式对中国市场提供B2B服务。在这个属虎的企业家看来,他的公司就应该像老虎一样迅捷,扑捉猎物要以速度取胜。因此布局电子商务也要快,富士康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仍在调试的“飞虎乐购”短时间内就已建站完毕,产品主要是富士康代工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飞虎乐购商品目前涉及IT计算机、手机通讯、摄影摄像、影音、家电、日用百货等方面,并打出“飞虎乐购,放心齐GO”口号。

上一篇:财务部管理制度下一篇:历年中考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