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为了培养“新工科”卓越人才,各大高校纷纷从探索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角度着手,来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全新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与通识教育的理念相吻合,因此高校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实践途径在于实行通识教育改革,通识教育是通过通识课程来具体落实的,但纵观国内学者对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展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高校层面,较少针对某一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来进行探讨。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从界定工科专业和通识课程设置等概念入手,阐述了通识课程设置优化的理论基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H大学工科专业本科生的通识课程设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H大学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文本分析,接着在参考国内外关于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体部分分为三个调查维度,分别从通识课程目标设置满意度、通识课程结构设置满意度和通识课程内容设置满意度这三个维度展开调查。通过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到H大学工科专业通识课程设置的现状,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H大学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H大学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的对策。研究发现H大学工科专业本科生的通识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通识课程目标指导作用不明显、通识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比例明显失衡、课程开设顺序随意,缺乏理性分析、通识课程内容缺乏整合,人文教育作用较弱等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提高H大学工科专业本科生对通识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优化H大学工科专业本科生的通识课程设置的建议:加强通识课程顶层设计、细化通识课程教育目标、优化通识课程结构,调整通识课程比例、科学安排通识课程开设的顺序、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等。

关键词:工科专业;通识教育;通识课程设置;学生满意度

学科专业: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通识教育相关研究

1.2.2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相关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通识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目标与原则

2.1 概念界定

2.1.1 工科专业

2.1.2 通识教育

2.1.3 课程设置

2.2 通识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2.2.1 课程设置理论

2.2.2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2.3 通识课程设置的目标取向

2.3.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2.3.2 新工科建设要求

2.4 通识课程设置的原则

2.4.1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2.4.2 系统性原则

2.4.3 连贯性原则

2.4.4 少而精的原则

2.4.5 持续改进原则

第3章 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的现状

3.1 研究设计

3.1.1 文本分析

3.1.2 问卷调查

3.2 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目标设置

3.2.1 通识课程目标设置文本分析

3.2.2 通识课程目标设置的满意度

3.3 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结构设置

3.3.1 通识课程类别划分及学分比例设置

3.3.2 通识课程学分及学时分配设置

3.3.3 通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设置

3.3.4 通识课程结构设置的满意度

3.4 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内容设置

3.4.1 通识课程内容设置文本分析

3.4.2 通识课程内容设置的满意度

3.5 研究结论

第4章 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

4.1.1 通识课程目标指导作用不明显

4.1.2 通识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比例明显失衡

4.1.3 课程开设顺序随意,缺乏理性分析

4.1.4 通识课程内容缺乏整合,人文教育作用较弱

4.2 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的原因分析

4.2.1 通识教育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4.2.2 缺乏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机制

4.2.3 缺乏系统的通识课程理论

第5章 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优化的建议

5.1 加强通识课程顶层设计

5.2 细化通识教育课程目标

5.3 优化通识课程结构,调整通识课程比例

5.4 科学安排通识课程开设顺序

5.5 优化通识课程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B 工科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

致谢

上一篇:基层中医护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科学客观性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