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概论论文(推荐8篇)
题目:居住组团规划设计
开出要求:
必做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特点原理方法和流程,熟练运用城市规划概论相关知识,熟悉和掌握居住区的设计要点,进行居住小区规划方案的设计。
设计要求:
对桂林市一块高档居住区用地进行规划设计:
1.规划用地面积:10.23公顷(为一期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5以内,要求内部建一栋会所(包括幼儿园)、俱乐部;住宅类型:可以自由设计,层数不得超过8层。其余公共设施(体育、游憩、公共停车场等)的布置自由发挥。
2.对该小区进行策划定位,整体规划设计,进行景观分析,分析内外交通,科学合理地布置住宅、公建,并对住宅类型及室外公共场地进行分析。
3.居住组团应为更强调私密性和享受景观,应结合四周山体进行设计。
4.用地范围濒临规划主干道,四周山形环抱,建设用地平缓,水源充足清澈,山清水秀。用地东南角与已建成的一号花园相连,东北角紧邻二号花园,形成用地上的两大开口,利于风的引入,避免了区内的盆地效应,而能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东北角两座高耸的山峰形成对峙,形似两座雄师把守关门。
5.小区紧邻规划大道的入口处有一座高达60米的山峰,山石嶙峋,形态秀美,成为入口的独特标志。
用地的北面为一连续的山脉,山虽不高,但形态万千,自然植被色彩丰富,其怪石之奇可与云南石林相媲美。
图纸要求:
1.规划总平面设计图:A2,比例自定。标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规划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包括(1)(2)(3)…)、建筑密度、容积率、总户数(其中(1)(2)(3)….)等。简要文字说明(约300字),附于总平面图上;
2.总平面图要求黑白表现; 3.标题栏:按要求分栏填写; 4.要求版面美观,规划构图新颖。
时间安排:
15周周四上交。
参考书目:
1.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韩秀琦等主编,《当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精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
3.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城市规划》杂志,城市规划编辑部. 4.城市规划资料集(第7分册 城市居住区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图纸标题栏规格:
要求:用长仿宋字填写
***图纸内容
规划范围、地形见附图(CAD文件:总图.dwg)
50课程名称 班级姓名指导 审阅 作业题目
学号
1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且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药学专业是文理兼收, 部分学生生物学和化学的知识储备比较少, 而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需要以高中生物和化学的知识作为基础。比如细胞的动作电位和专业功能需要细胞结构为知识基础, 糖和蛋白代谢等需要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所以这些学生很难跟上知识点较密集的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这一定程度上也降低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另外部分学生虽然有较好的基础, 但是自认为自己的专业不是临床医学, 所以没有必要学习医学知识, 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1.2 课程内容多, 课时少
基础医学概论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点很多, 但课时数少 (共约160课时) 。大约相当于临床医学的专业一门课的课时。学生每节课要面对的高密度的知识传授, 而教师必需在较短时间内, 让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医学基础知识。这无疑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1.3 各学科教师间缺乏沟通
由于各个教师专业不同, 擅长的知识领域不一样, 所以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通常需要不同学科教师按一定顺序完成。在我校, 这门课需要两位老师任教, 第一位教师承担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第二位教师承担遗传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教学。而且每个教师承担的班级数比较多, 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相互之间交流较少。通常只专注于讲好自己范围内的知识, 容易忽视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点孤立片面和不连贯。使基础医学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得不到体现。不能发挥本课程的基础和先导作用[2]。
2 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
2.1 突出本课程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始上课之前, 要向学生阐述本课程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使药学专业学生获取所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和职业技能, 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更好地从事医药卫生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结合一些临床实例和问题导入等方法, 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3]。
2.2 指导学生掌握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基础医学概论是综合性强的课程, 知识点很多, 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不容易的。有的文科学生高中时养成了死记硬背、钻牛角尖的记忆习惯, 对高中的知识可能尚能应付, 但在大学的知识量很大的情况下, 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更高效的理解和记忆法快速吸收知识。如可以采用列表记忆ABO血型的特点。也可以采用口诀和谐音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产生的激素 (如“全球纯属姓王”-表示球状带产生醛固酮, 束状带产生皮质醇, 网状带产生性激素)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 比如让学生画器官和系统结构图, 并在上面标注结构名称、生理特点及相关临床病例知识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形象记忆, 也有利于将知识点综合, 形成系统化的记忆, 从而避免了知识点孤立和脱节。
2.3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之间联系, 采用系统化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的知识涵盖面广, 课时少, 学生面对大量知识点容易产生混乱, 记忆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将知识点有机整合, 由浅入深, 遵循认知规律, 以系统为专题讲述人体结构功能。这样学生就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高校已经尝试这样的教学方法。如滨州医学院对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采用系统教学法, 打破传统的分学科教学模式, 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为主线”进行课程整合。从考试成绩的分析来看, 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效果[4]。当然这需要教师对这几门课都有较深入的把握, 由于教师自身专业方向的不同, 实施起来有点困难。但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沟通学习, 共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4 结合专业特点, 明确教学重点, 有的放矢
由于基础医学概论知识点多, 课时少, 教学时要针对药学专业的职业需求, 明确哪些是重要的知识点, 进行重点讲授, 力求使学生掌握。笔者认为重点内容有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肝门静脉的血液循环特点、肝脏的解毒机制、肾的泌尿的三个环节等。这些都关系着药物的消化、吸收、排泄。教师要将这些知识点结合药理学知识讲透, 为学生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医学概论为我校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由于内容多, 课时少, 学生基础薄弱等因素使得以往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可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兴趣, 教会学生采用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基础医学的知识。教师也要分析吃透教材, 结合专业特点, 讲透教学重点, 同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杨朝晔.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时彦, 杨冬霞.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 2010, 24 (1) :17-19.
[3]曲怡, 才丽平.浅谈基础医学概论整合课程教学心得[J].光明中医, 2011, 26 (6) :1290-1291.
职业教育顺应新兴行业发展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美发行业的前进步伐。美发行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全国各地将出现不可限量的发展盛况。我国美发行业人员将会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2014年美发服务业产值超过1万多亿元人民币,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率为3.91%,目前行业人员规模超过1600多万人,展示了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空间。而美发经济市场的不断壮大和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必将会推动美发与形象设计技能专业的繁荣与昌盛。
中国城市化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投身到美发事业,大大小小的美发店面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对美发市场来说,美发企业有大有小,有宽有窄,一切皆应适合自己为上,正所谓“兵无常势”,适者生存。而美发业具有投资少,进入门槛低,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要求不高的特点,是吸收一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群体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启动和吸收民间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校企合作出人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中国职业教育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个人办的私立美发学校培训时间短,学员只是受1到3个月填鸭式技术培训就上岗工作,学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面掌握美发技术,实操能力差,因此从个人主办的美发学校学习班出来的学员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其结果可想而知。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里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制三年,以往这种马拉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待在学校里学技术,学生的积极性极低,到企业工作出现了不适应企业的工作技术要求等。想走出这种困境我们要借鉴德国的先进教育体系,在师资选择、培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需改进;还要将理论、技能、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把学生融入企业达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效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工”与“学”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是订单式培养人才的途径,是校企结合的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重视复合型人才 在美发行业越来越正规化,市场需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进一步开发相关课程,如美学、心理学、营销学、绘画色彩、礼仪等各方面学科,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的职业教育日趋规范化,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这几年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中职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发展
当今的中国,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美发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基于种种原因,很多行业都是经历了衰败后再度复生的。美发也曾经是一个失败的行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它终于脱胎换骨,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一些家长们看准时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高中学习美发技术,使其将来能自食其力。
宏观上讲,2005年对美容美发业是一大冲击,其原因在于专业人员的减少,社会需求量加大;但从微观上讲,却意味着消费者会从产品质量服务水准上享受更高层次的待遇,价格上也会更实惠。而我们的发型师则无论从技术、从业素质等方面都要面临着一次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发业也日益蓬勃。大时代的来临,大批的美发从业人员涌入,中国美发业在精神、文化、意识形态上犹如被唤醒的睡狮。美发文化的融会贯通,是大势所趋,要使之逐渐走向高素质品位、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路程,就要求各院校的专业教师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任教。
目前许多著名品牌涌入中国,他们为扩张市场占有率,几乎都大力推广加盟店,招聘技术纯熟的美发师来加盟开店,花样繁多。
对于我们这些由国家创办的职业技术学校美发专业,势必造成压力,一些不懂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到大型的营业店里学习美发技术要比在学校学得快,学得好,学得多,因此有个别学生在我校学了一段时间就溜走了。这些学生不知道要当好一名美发师是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技能不是短时期学成的。在营业店里学不到像一些心理学、美学、店务管理等知识。学校教育学生是全方位的,要培养一名优秀的美发师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办学理念也在逐步向新形式发展,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的技能型人才,建立良好的运作程序,形成良好的口碑。真正想把我们的专业办好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其背后饱含着我们职业高中教师的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在创业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知道“知识技术就像牛奶一样是有保鲜期的”,我们必须经常为自己充电,多学习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掌握较高的美发技术水平……必须摆脱浮躁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多吸收新鲜的、先进的美发技能,以敏锐的感觉,认清我们的教学和市场的需求,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导入新的教学理念,在赢得学生的信任、家长信任的同时又赢得自身专业的发展和飞跃。
加强专业建设的思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美发专业作为培养美发师的摇篮,不仅要教育学生们学好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以前我们只重视教学管理,狠抓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忽略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毕业工作后却发现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顾客总是不相适应。根据对市场的调查结果发觉这样一个道理“要做事,先做人”。只有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和适应服务行业的需求。在我的教学模式中,每天把精选出来的个人奋斗、激励、感恩、挫折等小文章以各种形式编入到教学内容中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带学生们去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孤儿院、敬老院等地方给那里的人剪头。在活动的同时我教育学生们对老人、残疾人、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怕脏、不怕辛苦、更不能歧视身患残疾的人,面对这些人我们要用温柔的语言、微笑的态度去服务。通过多次去这样的场所锻炼学习,同学们在加强了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人与人的交往是用心去沟通,作服务行业的人要学会用关心、爱心、耐心赢得顾客的信赖。
提高师资水平 美发教育者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技优而教”没有接受过高层次教育培训,而作为美发的职业教育者,有着极强的引导性和示范性,我们经过严格的培训——末位淘汰——再培训的过程,逐步形成一支专业过硬、教学管理精良、理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职师资队伍。比如,我校对美发教师培训的方式是分几个方面,语言方面培训、心理学方面培训、美学方面培训、专业技术方面培训等,另外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专业高级教师证书或者专业技师证书,才能上岗任教。
专业建设探索 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创办于1995年,我们的管理人员、师资力量、办学经验都经历了20年的孕育,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专业本着“以人为本、一专多能、合理定位、满足市场”的原则,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宗旨,以“做中学,做中教”为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大技能训练的实效性。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讨论,为本专业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诸方面献计献策。我专业与延吉市多家一流企业合作,做到高质量的就业安置,毕业生供不应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大赛中,美发专业成绩骄人,得到社会的认可,达到学生满意,家长、社会都满意的目标。
业内外一直盛传美发从业人员是低年龄、低文化程度介入,紧接着一句就是“低素质”,妄自菲薄溢于言表。我认为尊重与地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低龄、低文化程度是事实,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升不了大学的学生,但这些并不代表低水平、低素质。在国外也是同样的现状,不同的是不断的学习、团队学习的观念造就了像沙宣、汤尼盖等优秀的品牌。有学历并不代表一定就有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代表未来。
众所周知,树的成长是不断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过程。向下,稳固树本身,吸收土壤中更多的养分。向上有更多的雨露、阳光滋润。这样,树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有感于树的成长我们应该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它包括经典的训练课、理论课、时尚的现场发型实操课、创意的发型设计课、开拓思路的世界名流派(沙宣、汤尼盖、日风韩流等)技术解析课、秀台表演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每个课程都包含发型设计、剪、烫、染等内容)。每课自成体系,都要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达到完美的技术水平,整个课程更是完美的组合。我们还应该聘请一些在美发界中有名气的专业人士来我校作专职报告和现场作秀,使学生打下稳固基础,开拓视野,成长为“专业发型设计师”,而不是理发师或其他。这些课不仅仅是单一技术提高的课程,它更是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融入了科学、专业的美发工作流程,形成适合中国发型师的教学课程,使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结束语
职业教育不但教技术、技能,教学生懂得什么叫发型设计,而且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素质的自我提升,培养学生更多的基本功训练,培育美发业技能型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或.美容美发时尚报[J].学校论坛,2004(10).
[2]刘立君.树立发型师的职业形象[J].美容美发杂志,2005(2).
[3]刘媛媛.掀起岁月美容风暴[J].中国科学美容,2004(1).
林曉薇
一、中國庭園的歷史背景
(一)秦、漢以前
1、對於早期中國園林的暸解一般多來自文學上的描述。在秦、漢之前,以帝王的苑囿為主要的園林表現。
2、這些帝王的園林大都是在自然的山川原野中劃定一個特別精彩的範圍,再將人為的庭台樓閣置於其間。
3、在這個時期,園林基本上是以真正的自然環境為基礎。這有別於日後中國庭園以“人造”的手法來模擬或詮釋自然的概念。
(二)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
1、魏晉南北朝基本上是一個社會動盪不穩定的時代。在這種頻頻改朝換代,兵荒馬亂的背景下,中國文人們的仕途乃至於個人及家族的生命財產安全都非常缺乏保障。傳統儒家思想中”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在這種政治不穩定的局面下有了改變。追求清靜無為的老莊思想以及在此時由印度傳入的佛教(特別是禪宗)思想轉而成為重要的精神寄託。此時中國文人們開始產生退隱山林,回歸田園的價值觀。這一種觀點同時也反映到庭園的精神中。
2、這種回歸山林與田園的想法從這個時期開始成為中國園林精神重要的一部份。
3、“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晉朝的陶淵明是田園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文學作品”歸去來辭”以及”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境界常被引用為淡泊名利的象徵。
4、王維的輞川別墅是唐朝時期重要的園林作品。其寄情山水並富有禪意的情趣可以從他的詩中來體會。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竹裡館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
5、除了建於自然環境中的庭園之外,此時開始有小規模而傾向“人造”的庭園出現。
6、隨著文人(文官)們自建庭園的風氣日漸普遍,中國園林是“文人們的庭園”這種特質也逐漸形成。
7、現今中國庭園的架構在這個時期開始趨於完備。
(三)宋朝以後
1、由於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年侵擾,中國的政治與經濟重心逐漸由黃河流域雨移至江南地區。伴隨著文化發展的成熟,這個時期所發展出來的江南庭園乃成為現今中國園林藝術的核心。
2、自南宋以後,中產階級興起。江南地區的園林成為新興階級生活的一部份。由於人口密集,土地狹小,修建園林者即使為富豪之家,其土地之取得仍極困難。以往位於自然環境中,較大規模的園林逐漸不可得。於是“園林縮小而成為庭園”。如此一來,造園者必須在有限的面積中創造園林天地。這種希望以小見大的出發點正是江南庭園乃至於中國庭園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3、從這個時期開始,庭園逐漸成為江南文人日常生活環境的一部份,不在只是閑暇時的遊憩場所。
(四)清末至今
1、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部份與外國交通較早的地區(台灣、廣東、福建等),其庭園配置上出現較明顯的幾合型式。而建築方面,各地區也出現所謂“洋樓”的建築型式。
2、伴隨著政治與經濟的力量,以及世界局勢的轉變,從這個時期開始,西洋文化的影響力深入中國。而同時,中國傳統的文化,諸如詩詞歌賦、工藝、書法、繪畫、音樂以及哲學思想、價值觀等卻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逐漸與人們疏離。
3、中國庭園是中國文化與文人密切結合之下的產物,當這些文化形式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方式之後,中國庭園所賴以存在的精神也隨之消失。
二、中國庭園的地理背景
一般而言,中國各地的庭園大致上遵循相同的精神與原則。例如對山木與自然的“理想化”,對象徵性事物的運用等。但在廣大的中國地理區域內,因為各地區環境背景的不同,庭園也多少呈現一些可辨識的地區性特徵。
(五)北方庭園
1、基本上以皇家園林較顯著。通常面積較大(與江南與嶺南庭園相比),也多置身於自然環境的山川之間。
2、庭園設計上廣範運用向外借景的手法,將亭、台、樓、閣等設施物引入自然美景之中。
3、較著名的作品有北海、頤和園等。
(六)江南庭園
4、基本上多為私人庭園。其建造者以文人官吏為主。庭園經常為居住宅院的一部份。
5、大多數規模較小,地處人口稠密的都市地區(例如蘇州、杭州、揚州)。
6、由於地處人口稠密的都市裡,江南庭園多半以圍牆與外在環境區隔。正因為無景可借,因此設計上傾向在圍起來的庭園範圍中自創天地。
7、江南素有水鄉之稱。其河道縱橫、湖泊羅布,而人們則傍水而居。因此之故,其庭園常以自然形態之水景為配置核心。在園子中作一個宛如自然的水池,把各個景色統一起來,可以說是江南庭園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8、由於社會上普遍的喜妤,加上洞庭、太湖盛產優良的湖石,“奇石”在庭園佈置上遂有著顯著的地位。就“石”的運用而言,有的以堆疊假山的方式激發參觀者置身山林之間的想像;有的則單獨放置成為藝術品。這種“愛石”, “玩石”的情結是江南庭園獨特之處。
9、江南庭園與北方庭園的部份比較:(1)庭園建築形式上,北方庭園較帄實,江南庭園較細緻、富裝飾
(2)庭園建築尺度上,北方庭園的建築體積較大,江南庭園中的建築體積較小。
(3)庭園的整體色調上,北方庭園色彩較豐富(紅、綠、藍、黃),江南庭園色彩較樸素(灰、白、黑、暗紅)
10、較著名的作品有拙政園、網師園、怡園、留園等。
(七)嶺南庭園
1、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台灣。
2、大多為小規模而非常生活化的私人庭園。其庭園與日常生活起居結合的味道極濃厚。
3、與北方及江南地區相比,嶺南諸省與西方交通較早,因此在建築形式或庭園配置上可見西洋風格以及幾合形式之出現(例如幾合造形的水池)。
4、與江南庭園相比較,嶺南庭園在設訂上(包括帄面配置、水景、動線等)對於“自然形式”的追求較不顯著。
三、中國庭園的幾項重要特徵
(一)對自然形式的追求。除了建築本身以及嶺南地區特殊背景之外,中國庭園一般來說少有幾合元素出現。
(二)對於意境的追求與象徵性元素的運用。中國庭園的精神,在於利用庭園中的一景一物,經由“象徵”與“聯想”的過程將觀賞者引入一個結合了中國文學、歷史、音樂、藝術、哲學與自然山水的想像世界。在西方庭園中,參觀者所見之事物本身即為其欣賞的目標。但中國庭園則不同。參觀者所見的事物經常是一個“媒介”。真正欣賞的目標是經由這個媒介所帶領進入的那個境界。
当我在填报志愿时慎重地写下汉语言文学(师范)时,我知道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它将成为我最忠诚的伙伴,它将与我休戚与共,陪我度过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在知识的海洋探求未知的宝藏。
通过几位老师详细的介绍,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该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专业也就是传统的中文专业分为两大块,一个是语言,其中包括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史等,另一个是文学,包括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等。因为在那个括号里还有师范两字,这意味着我们的课程中还有关于教育方面的如语文教学论等。
下面来谈谈我对这个专业的感受,大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现代汉语》,老师第一堂课便对我们说:“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很零碎,记忆起来也费时费力,所以大家会很容易觉得乏味,但是在大学四年里我们有必要学点什么,我们不能荒废了四年的大好时光,时间转瞬而逝,所以请大家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这比到考前临时抱佛脚更有效果!”老师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感谢大学里还有老师如此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要好好把握自己。的确,刚开始我们学习生母,韵母,声调„„表面上看枯燥无味,其实慢慢我发现,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讲好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从而我们可以教更多的外国人讲中国话,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汉语被看作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但在学习了《现代汉语》后,我对中文的发音有了更科学的、系统的认识。所以,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
这是我在大一上学期接触的有关语言方面的课程,写作方面我们学习了《基础写作》这门课程,写作方面,我知道了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写文章一方面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理论的支持,通对对一些基本理论的学习,在写文章方面我掌握了更多的技巧。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李刚老师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地讲一些他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这些对于我来讲都是新鲜有趣的,我将其定位成“文人”的形象,我多么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像这样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这就不能不提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读书,每一个给我们上专业概论的老师都跟我们强调多看书的重要性,图书馆是我们的老师,它里面有太多的美妙与神奇等着我们去挖掘,这就要看自己如何利用它,有谁不希望自己学富五车,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是最值得我们炫耀的资本,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涉猎广泛,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逻辑思维方面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其实当我们真的沉浸其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知识面是多么窄,越往里深入,越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肤浅,鄙陋,所以去充实我们自己吧,让自己变得更有内涵,世界在我们眼中会有很大不同。
专业概论的最后一部分是有关于师范方向的知识,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教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课程,她给我们讲了她为何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这让我想到当初我选择这个专业的理由,一方面老师的待遇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觉得当老师能够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学生不断有新鲜的点子提供给老师,如果老师跟同学打成一片,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老师说她选择当老师是因为受家庭影响,她认为老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当看着自己的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老师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当我们老了,回首往事,看到自己桃李满天下,一定不会觉得遗憾!然而现实是严峻的,教师考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想体验到老师独特的职业幸福感,之前必须花大力气!
我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还不够完美,我还有更多的挑战要面对,但是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
动物科学专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
*班 ***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动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动物科学专业的基本任务正是通过对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学习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
当代,人们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主要有对肉、蛋、奶、皮、毛的需求。
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产肉大国。1990年肉类总产量便攀升至世界第一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为世界肉类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由于我国肉类生产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肉食品工业的迅速崛起。在我国,食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座上头把交椅,而肉类工业总产值仅占其中第四位,发展潜力相当可观。我国肉类行业现有2000多个加工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200多家,还有总量300万吨以上的冷藏设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外资与中外合资肉类加工企业及民营加工企业迅速发展,现今已有数百家。我国肉类加工业在组织形式、产品结构、技术进步和营销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肉类市场的流通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肉类加工制品发展快,科技含量逐步提高,逐步实现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化接轨。有些生产工艺及加工技术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在我国,肉制品加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太合理,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具体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
工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肉类科技与加工水平还比较低,不能适应我国肉类生产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增长的需要,特别是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88%,年人均仅仅1.8KG,与国外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50%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蛋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禽蛋资源丰富,品种多样,是世界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鸡蛋生产模式在行业构造和生产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趋利性”演化,由本来的“天井式”户外散养,演变为具备必定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的、特地满意蛋品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养殖厂生产模式;此模式在逐步解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限度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原料洽购与产品销售两端在外的市场化、专业化跟集约化的行业发展态势。中国已经连续2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产蛋大国的地位,蛋品产量超过世界蛋品产量的40%,比第二位到第三十位的产量总和还要多。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直接消费鲜鸡蛋11.14公斤/人,已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时期在发展,社会要提高。中国的蛋品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持久因循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以致产业发展速度迟缓,市场集中度低。目前,我国的蛋品行业基本上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还处于 “分散”生产的发展阶段。我国在很多方面的蛋产品生产尚属空白,而国外则已经比较发达。
奶
牛奶中的蛋白质具有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消化率在98%以上,常被营养学家誉为“白色血液”、“最接近完善的食物”。国际上一直把奶类的人均占有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我国奶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 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已基本形成。奶牛存栏由1949年地12万头发展到2008年地1233.5万头,增长了101.8倍 , 年均增长率8.2%;奶类总产量由21.7万吨增长到3781.5万吨,增长了173.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9.1%,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第一位印度,9460万吨,第二位美国,8260万吨); 奶类人均占有量由0.45kg提高到28.3kg,增长了61.6倍。而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样繁多的乳制品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食品,乳品业成为我国食品行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已经是社会公认的朝阳产业。奶业真正成为了一个惠及13亿人口地产业。
我国奶业虽然取得了巨大地成就,但是在发展地过程中也出现过波动 , 特别是2008年9月发生地三鹿乳制品“三聚氰胺事件”一度使我国奶业陷入了危机。最近,蒙牛乳制品又一次出现添加剂超标问题。我国奶业问题喋喋不休的原因在于一奶牛养殖“ 小 ”“散“ ” 低"地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乳制品企业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二乳制品市场秩序不规范,消费市场培育滞后;三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四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等。
皮
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皮革行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
展,2005年轻革(猪牛羊革)产量为6亿多平方米(不含剖层革),折合牛皮2亿标准张,占世界产量的2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鞋类产品(皮鞋、旅游鞋、布鞋、胶鞋等)产量为9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皮件、皮革服装、毛皮及制品均名列世界产量首位。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轻革(猪牛羊革)产量为6.9亿平方米(折合牛皮2亿标准张),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鞋类产品(皮鞋、旅游鞋、布鞋、胶鞋等)产量超过10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其中皮鞋产量35.5亿双;皮革服装产量5612万件,天然皮革包袋产量7.9亿只,皮毛服装产量250万件等,均名列世界产量首位。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只是毛皮的生产大国,而不是强国,很多方面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毛
中国幅员广宽,草原面积广阔,新疆、内蒙古等牧区都是我国毛用羊的天然牧场。在其他农区,跟着国家鼎力倡导成长畜牧业,各种舍饲、半舍饲养羊场在中国大地星罗棋布。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养羊历史,广大群众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在通俗农户中小规模饲养羊只以前进家庭收进也极为普遍。
近百年来,我国引进国外细毛羊品种对原始土种绵羊进行杂交改良,先后育成了中国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和新吉细毛羊等19个中国细毛羊品种,年出产细羊毛10多万吨。这些品种的育成对中国羊毛财富成长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如今,我国已是羊毛生产大国之一 ,在世界排名第三 ,生产羊毛
(洗净毛)15.5万吨。原毛生产量居世界第二。
然而,国产羊毛的产量、质量和价钱都不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 我国每年毛纺、轻工等行业需羊毛(折净毛)约25~36万吨,一半以上毛纺工业原料依靠进口。中国羊毛总产量虽多,但其中细羊毛仅有40 % ,21 %是中细羊毛,39 %是粗羊毛。
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我国在肉、蛋、奶、皮、毛各方面都迅速发展,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可小视,但是也正如众人所见,我国在动物产品生产行业还不是强国,国产品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上的问题,距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急需我们去赶超,而这一重任便落在了动物科学专业上,动物产品产业的发展需要产品在各个方面提升,这便需要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微生物、寄生虫病防治等科学知识的支持,已储备大量此方面知识的动物科学专业的学子无疑是第一侯备军。
1.1 内化价值观念, 传递社会文化
社会学主要研究人的社会化,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当中, 都扮演着社会人的角色。而社会学则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 不仅关注社会的子系统, 更加关注若干子系统及其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个人在群体或者社会中, 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 都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一个人从儿童时代过渡到成年时代, 都在经历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一个个体逐渐成长为一个遵纪守法、合格的公民。这一过程事实上就是社会文化的继承、传递和延续。
1.2 掌握生活技能, 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过程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 角色学习首先必须以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门技能的掌握为基础, 例如, 在课堂扮演学生的角色, 在家庭扮演父母或儿女的角色, 在工作岗位上扮演职责的角色, 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按社会中所规定的规范行事。使每一个社会人都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 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使个人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掌握各种生活技能, 并履行好所扮演的角色。
2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1 课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 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启发式教学的特质, 笔者一般会在每个章节讲授前, 通过资料、视频或设计问题的方式, 启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例如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这一章的讲解前, 提出“什么是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社会网络和社会群体的氛围哪几种类型”、“我国的社会群体有哪些”等问题供学生们思考, 增强学生们主动探究知识、探究社会的积极性。
2.2 多元情景教学
社会学概论是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 是否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技能也是学业评价的关键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 使学生理解、掌握并真正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 必须设身处地地进行角色扮演才能完成。因此, 采用情景式教学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 在学习“人的社会化”和“社会角色互动”等内容时,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扮演自己期望的社会角色, 通过上台编排表演情景剧, 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活动结束后, 每个小组由一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 点评各小组的表现, 教师根据不同的小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2.3 案例教学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成为教学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常常选取社会生活中热点和焦点事件, 如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典型案例作为学生讨论的话题, 因为此类问题贴近现实生活, 学生感觉案例的研究和讨论能够对自己现在或将来的生活、工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案例讨论和辩论的积极性。例如围绕“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这一章节内容, 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 比较讨论全国不同地区和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异以及完善的对策;围绕“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学生参与了“一年一度大迁徙之春运”的热点问题讨论。针对不同的案例, 采取不同的讨论方式,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自由发言和点名发言相结合, 让学生针对案例各抒己见,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全班分成不同小组, 由一位学生充当小组组长, 在小组内部讨论, 汇总整个小组意见后再上台发言。
2.4 立体化教学
课堂是第一教学场所,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发展的课外、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课是利用课堂以外的时空组织的教学活动, 主要采用参观、实地调研、现场参与等形式。使学生走出校门, 深入生活, 接触社会, 在课本之外进行实地调查, 亲自了解社会。例如在学习“社区”这一章节时, 带领学生们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考察, 使同学们真切感受到社会化过程中社区所发挥的作用;在学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这一章节时, 鼓励学生了解自己家乡三十年以来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变化, 调研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情况;在讲到“社会保障”这一章时, 组织学生去福利院慰问老人, 了解老人的喜怒哀乐, 倾听他们的心声。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理解,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5 参与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重视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效果, 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笔者采取了参与式的教学形式, 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把书本上的内容拿出一些章节, 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 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形式提前备课, 等到提前备课的章节, 小组同学来当老师, 轮流上台讲课。学生在课后对自己上台讲课的内容做足了准备, 都能把所讲的内容讲得生动活泼, 有滋有味。或者针对某一个社会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社会中做调查, 把调查的结果整理汇总, 到课堂进行展示。通过这种让学生换位扮演教师的角色自我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模式,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学们也普遍反映更能接受这种教学方法, 更能深入掌握学习内容, 经过这样的锻炼,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大大增强。
3 结语
总之, 社会学概论的课程对于高校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是一个双向过程, 教师要有效地传播知识, 学生应当有效地接受知识。“教”与“学”之间应有良好的互动。在非社会学专业的社会学概论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非社会学专业特点, 充分把握好教学的理念和原则, 这样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社会学的积极性,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学课程教学活动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独立思考;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社会学,教学,改革,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3.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 .
[3]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149.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非林专业学生对“林学概论”专业必修和选修课重视程度低、实践教学环节弱、大小班教学效果的问题,通过对2013-2015级212个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开设与模式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小班教学为主,最好40人左右,实习分班教学效果好,且最好20人左右;实习报告以小组形式、选择几个重点内容提交且汇报陈述的方式开展,边上课边实习,且植物认知、种苗培育方面多些;以上这些教学改革将会对学生综合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林学概论 实践教学 非林专业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针对非林学专业林学概论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编号:yb201542。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53-02
“林学概论”作为西南林业大学面向全校非林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在培养林业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学概论”是对林学知识的概括的、综合的论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林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技术及方法等部分;它是一门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学科,它包含相当广阔的知识领域[1]。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可以成为与林业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常识基础。
为进一步了解“林学概论”在非林专业学生的认识程度、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以及大小班方式的教学效果,笔者于2016年对2013-2015级经济管理学院的非林专业学生212人进行了有关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开设与模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12个问题,所有问题为单选或多选,主要围绕学生现有实习模式、课程实验和实习的重要性、分大小班实习、实习报告的提交方式、今后实践教学的时间、学时和内容选择等展开调查[2]。
一、“林学概论”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
认知是学生选择该课程的前提,75%的学生认为实习或实验对课程的理论学习有影响,选择无影响和有点但不是很重要的人数到11%和14%,说明有不少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有影响,说明目前开设实践课程教学还是十分重要的。从本次调查中,有是否应用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林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结果看,选择有的人数占83人左右,说明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还是较多的,且被人们所熟知;而且当调查到是否认为本门课的理论知识应该增加实验、生产实践或实习环节时,有86%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可见。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林业相关人才[3]。
(二)大小班教学的效果
从西南林业大学开设“林学概论”课程很多是面向非林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且很多是48学时的必修课,而有些则是32学时的选修课;因此,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学时不断被缩减和上课人数偏多的现象,一般都是80多人以上,极少数40多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教学效果,所以大小班教学效果的调查也是本文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可以看到(图1),采用大班(>60人/班)进行理论授课教学的占到91%,大班教学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建议小班教学,最好是40人左右,尤其是有些班级上课人数在90-100人左右时,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度降低的现象较为严重[3];针对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调查,可以看到认为应全班共同实习有78人,同意分班实习有116人,不知道的有10人,大部分学生针对实习或实践教学,选择分班实习还是占到多数,其实很多学生对理论和实习课程还是很认真很感兴趣的,但是人数偏多的现状,对学生的上课效果和质量还是影响挺大的;若分班实习,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同意20人/班实习且有98人,赞同20-30人/班实习的有63人,30-40人/班的有47人(图2),因此,学生认为实习环节每班人数越少,参与度越高,更大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更好。
图1 大小班教学调查 图2 具体分班实习人数的调查
(三)实习报告的提交方式
大学里的每门课程每位教师考核的方式都不尽相同,课程考核内容和形式影响着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风[2]。对课程实习报告提交方式的调查中,选择小组形式提交的占到68%,而选择个人形式提交的有26%;具体对实习报告提交方式中以每个独立实习都提交、选择几个重点内容提交、选择一个重点内容提交、不知道的调查中,结果显示选择几个重点内容提交的占到了122人,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巩固重点内容,有针对性的重点学习,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认知和兴趣;每个独立实习都提交的有46人,认为可以更好的巩固知识;选择一个重点内容提交的有53人,认为可以突出重点,缩小范围方便记忆,重点学习集中掌握,因此,在今后实践教学中,实习报告提交方式可以选择几个重点内容整理、分析、撰写并提交。
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和兴趣,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都采用讨论式、研讨式互动教学方式,即针对主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介绍或畅谈,然后同学和老师之间交流,一般小班教学以学生为主導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大班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主导[4]。在本文调查中也有针对实习报告是否有必要向同学和老师介绍和陈述,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占到60%,这些学生认为可以锻炼自己,强化和巩固对知识的认识,加强了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分享经验,检验学习成果;没必要的有30%,这部分学生认为费时间,只需提交即可;但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将实习报告内容向同学老师陈述、交流或介绍的方式,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而且会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在讲台上做幻灯片的方式,对所做的实习报告进行汇报,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综合能力的最好方式。选择这种考核形式的学生最多,效果较好。通过以往汇报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展示了较好的幻灯片制作技术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考核形式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较好的专业素养[5]。
(四)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检验,“林学概论”实践教学在加强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业界对林业相关专业的认可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通过调查课程实验实习学时,应多些(48学时)还是少些(32学时)合适时,选择多些的学生占到50%,这些学生认为理论应与实践结合,才能联系实际,更好掌握和巩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选择少些的有38%;由于林业方面很多内容的实习,涉及季节性很强,如种苗繁育、种子播种、扦插嫁接都需要在春季进行,上课期间就可以开展实习,针对林学概论课程实习时间的调查中,同意边上课边实习的同学有152人,占73%(见图3),选择期末集中实习有22%,因此,结合学科课程特点,建议今后按照生产节令边上课边实习。
图3 实习的时间选择调查 图4 实践教学开展内容调查
最后针对学生对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列出了一些方面进行多项选择(见图4),调查结果显示,对植物认知的开展选择最多,有136人,大部分非林专业的同学都具有认识植物的强烈意愿和学习热情,植物认知内容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是种苗培育,有130人,然后依次是立地认知109人,嫁接108人,扦插106人,病虫害97人,造林规划设计86人,林分调查84人,种子特性82人;今后会加强这些方面的内容的开展。
二、 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对本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转变,更多地从实际应用和专业普及的基础知识讲解,使课程教学内容尽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学科知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保证重点知识内容掌握的基础上,加入了科学研究项目的介绍,将具体知识转化更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和研究前沿带进课堂。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以上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改进了教学内容,如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开设了认知实习环节,共计30学时,具体包括植物认知、林分调查、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森林生态等方面的内容,每个具体内容安排该学科的专任教师,植物认知中加入了校园认识植物的环节,参观智能温室、标本馆和各种育苗设施,并学生亲自动手处理和播种种子、培育种苗,观察昆虫活动习性并制作标本等活动,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专门用2-4学时左右对育苗技术进行探讨,通过观察智能温室,介绍种苗繁育的类型,如播种苗、扦插苗、嫁接苗、组培苗、容器育苗等,紧扣每个老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介绍,谈谈自己对种苗繁育手段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方式都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在校园内和标本馆的认知,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有了很好的熟悉和掌握。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习报告按照小组的形式提交,并根据几个重点内容汇报陈述的方式展开,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参与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往不认真听讲和缺课的现象有所减少,且很多学生都融入其中,讲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学生们分工合作,极大地锻炼了互助协作和配合的团队精神,同时,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表达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尤其学生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毕业汇报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分别安排了生产季和期末实习,但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期末实习的人还是占大多数,但是边上课边实习和分小班教学的方式还是值得继续改革的方向。
三、教学方法改革成效
经过一些教学方面的改革和调整,选择“林学概论”课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2016年选本课程的人数达到202人,会计學等专业仅有1人没有选,选课率达到了99%,缺课人数仅有3人,占到1%;且期末考核成绩合格达到100%,优良的更是占到89%;学生的热情、兴趣、积极性、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学生的出勤和选课率上有所体现;学生对本课程的授课方式、开设内容和考核方式上较为满意,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交流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的提高;这些方法的改革和推进都将会使“林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平晓燕,王铁梅,苏德荣.“草地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2):62-65.
[2]王若水,贺康宁. “农田防护林学及复合农林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2):71-74.
[3]孙飞达,干友民,张新全,马 啸,刘 琳. 西南区草业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2):31-34.
[4]汪小刚,戴朝卿,储修祥,倪涌舟,吕卫君. 基于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54-57.
[5]赵红蕊,金岩,孟庆繁,李燕.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61-63.
[6]张晓丽. “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47-50.
作者简介:
【园林专业概论论文】推荐阅读:
园林专业的毕业论文12-21
信息管理专业园林绿化论文05-31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2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中能力教育模式的运用论文07-25
园林专业实习周记09-12
园林专业考研考什么12-28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10-12
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报告10-21
园林专业认识实习报告11-20
园林专业的个人应聘简历模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