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重庆一般本科的调查

2022-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问题的提出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形式下, 创业这个概念顿时如一阵狂风席卷大学校园, 主要是基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具备创业的许多优势, 年轻有激情、敢于冒险, 受过高等教育, 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文化素养等。但是狂风之后依然是风平浪静, 创业现状不容乐观。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 他们在创业选择时是盲目的, 甚至是受投机思想和跟风氛围地影响, 创业意愿不明确。加之当今社会,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都围绕着大学生的创业本身,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 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的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简单描述;二是, 分析影响大学生的环境因素和能力因素, 提出相关的对策。基本上止步于大学生创业现状这个宽泛而表面的问题, 对于引起创业率低和创业质量不佳的根源问题分析基本没有。一个科学、明确的意愿对创业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分析离不开创业意愿的研究。

2 研究方法

为了获得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准确资料与信息, 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以访谈和个案分析为辅, 向重庆的各大高校 (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 随机发放问卷《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意愿问卷调查表》, 主要涉及人数200人, 专业涉及经管、理工、政法、外语等大类。在研究过程中共发放200份, 实际回收问卷199份, 有效问卷为198份, 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 最终所以的数据都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以期获得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资料。

3 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发现, 选择创业并明确自己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仅为11%, 有78%的大学生创业态度不明确, 而11%的大学生根本不打算创业。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主体展开分析大学生缺乏创业意愿的原因。

3.1 学校创业环境的影响

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在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观和引导行为取向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态度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形成息息相关, 它的政策也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且看看我们所调查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 80%的学校不支持或不反对在校大学生创业, 而学校不重视和低调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不利于创业意愿的培养。

3.2 政府创业环境的影响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 事实证明, 近年来政府重视大学生创业问题, 加大资金投入, 并予以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2011年1月《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45条提出要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通过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街道社区就业创业, 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2011年1月《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促进就业和劳动关系和谐,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3.3 大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意愿低受到学校和政府双重因素的交叉影响, 但是取决定作用的还是作为内因的大学生, 要知道土壤、阳光和水分是密切联系的, 没有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和引导, 创业就显得格外盲目, 且会处处碰壁;当然如果大学生自身不去关注和利用这些优惠发挥自己的优势, 那么创业将可望而不可及。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低与创业信息关注度、处理创业和学习关系和一些创业障碍精密联系。

4 基本对策

4.1 学校大力推进和强化创业教育, 完善教育体系

转变观念是基础, 学校只有认可并鼓励大学生创业, 才能在行动上给予支持, 创业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发展。而创业教育是激发创业意愿, 提升创业意愿的有效措施, 因此, 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将多层次立体化得创新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排斥将创业教育单纯地定义为一门课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全面加强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 为大学生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的创业咨询和服务, 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的各种问题。

4.2 政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转变政府职能, 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切实地丰富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加强宣传和落实, 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不至于使优惠政策形同虚设。一是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二是建立专门的创业信息网站。三是积极打造大学生创业环境, 使更多的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 创业光荣、创业致富, 充分激发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激情, 不断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

5 大学生注重创业意愿的开发和培养

大学生要加强对创业信息的关注, 只有了解之后才能坚定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查询相关的创业网站、政府优惠政策, 关注并参与学校和政府举行的创业实践活动或培训, 通过参与比赛、培训、讲座等方式培养创业兴趣, 从而演变成创业意愿。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己克服创业障碍和处理创业与学业关系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具备源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对知识灵活运用, 这里所谓的知识不仅仅是专业理论, 必须广泛涉猎各类知识, 包括经济、法律、会计、管理等多个领域。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其在创业活动中凸显出强烈的优越性, 其劣势也不断地暴露, 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难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将从创业意愿视角, 以“重庆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为依据, 透视大学生在创业意愿层面存在的问题和对创业带来的影响, 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创业意愿

参考文献

[1] 彭晓玲.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7.

[2] 陈勇敢.合肥市大学生创业意愿现状与对策研究.2010, 6.

[3] 陈艳红.当前大学生创业难得现状、原因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学科版, 2008.

[4] 陈霞红, 刘国新, 董俊武.国外创业研究的历程、动态与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 2004 (1) :21~27.

[5] 池仁勇.美日创业环境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 (9) :13~19.

[6] 戴玲.创业氛围与环境优化[J].郑州航公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8 (4) :17~21.

[7] 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出工人出版社, 1985.

上一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学生管理探究下一篇: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