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利网络,创造无限“乐”趣

2023-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很多, 可谓天涯若比邻。

1 利用网络,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独特的音乐感受力, 较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学堂乐歌》一课中, 教师设计制作了专题学堂乐歌网站, 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送别》引导学生进入网站主动学习。在网站上,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 选择同一作者不同的歌曲或同一歌词不同旋律进行比较欣赏, 学生对学堂乐歌的不同感受又形成了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动力推动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学堂乐歌, 学生能总结出学堂乐歌的特点并进行讨论为什么学堂乐歌歌曲当时用民间曲调填词的很少。也使全体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全面, 更为深刻。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 其信息的存储量和交互性是人望尘莫及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音乐, 借助一些软件在网上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

2 利用网络, 协作学习, 形成独特艺术观

网络学习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 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在网络环境中, 学生可以自由地访问他机, 多机交互, 合作探讨, 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他人交流, 最终形成自己的、有独创性的观点。例如, 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时, 教师预先设计“资料库”, 存入与本课欣赏相关的、大量的各种资料, 设置有关于本课的“舞蹈欣赏”“图片赏析”“非洲之声”“音乐知识”等几个窗口, 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独立的操作的相关环节。其中有一环节, 教师问:“非洲歌舞有哪些主要特点呢?”有的同学从音响库中听非洲歌舞音乐, 学生点击“非洲之声”这一窗口, 通过仔细赏听, 了解到非洲歌舞音乐中舞蹈伴随着歌唱, 一般是由一名歌手即兴朗诵或领唱, 众人合唱叠句部分, 与之相呼应, 并与鼓声和乐器的演奏有机地组合成节奏鲜明的旋律。还有的同学从“舞蹈欣赏”这一窗口中总结了黑人舞蹈的节奏强烈, 强调人体的每个部位, 如, 头、颈肩、胸、腰、胯和四肢的表现力, 其中最突出的是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跨部的摆动和旋转。舞蹈动作并无严格的规定, 只有比较统一的律动和节奏。歌舞中常伴有喊叫, 以抒发感情, 增加舞蹈的气氛。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 但他们并不是单一地去了解, 关键是把自己的看法、观点上网公布, 并通过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功能进行多机交互, 合作探讨, 取长补短, 最终从歌唱、鼓乐、节奏等几方面体会了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像这样的协作学习, 使生生之间打破了空间限制, 使每位参与者的思维与智慧相互碰撞, 集思广益, 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而不只限于音乐的表现要素。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以“主人”的地位进行学习、分析、创造, 而不局限于效仿他人, 从而达到了全面的、正确的、独特的观点。

3 利用网络, 创造学习, 开发艺术创新潜能

利用网络环境的感受性、新颖性特点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网络环境下, 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形象逼真、生动新颖, 为学生创设了多样化的学习情景, 使学生时刻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中。记得在《俄罗斯民族风情》这一课时, 补充欣赏穆索尔斯基的《两个犹太人》, 要求学生在网络上用动作或图形来表示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听完后模仿了穷人的战战兢兢;有的同学模拟摆出不可一世的富人姿态;有的同学干脆来段哑剧表演;更多的同学则用五花八门的图形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表示了自己的感受。正是由于网络环境的新颖性和感受性在一幅幅富有个性的画面、线条当中, 学生无意识地进行了艺术创作, 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利用网络进行创造性学习, 能够积极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潜能。

4 利用网络, 整合资源, 理解多元文化

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善于整合资源,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如上《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一单元中, 有的学生根据民歌产生的地区, 链接到相应地区的风土人情, 民俗风貌等, 把音乐与地理、舞蹈、地方戏剧、美术等文化相联系起来。学生围绕“中国民歌”这一主线, 通过民歌体裁和民歌地区特色, 构建与其他学科和艺术门类的联系, 这也正符合了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科综合整合资源的基本理念。

5 利用网络, 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首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必须掌握计算机这种认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学生除了要能浏览网站, 发送邮件, 下载资料之外, 还要能运用一些专用软件。同时, 在老师的引导和教材的启发下, 学生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与学习任务有关, 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因此,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变成了自主、自助的学习活动, 他们会为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而主动地去学习和运用各种专业软件, 在运用信息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从而养成持久学习, 主动学习的习惯。

巧利网络, 创造了无限的“乐”趣。巧利网络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巧利网络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给学生以畅想的空间。巧利网络使我们学生学习音乐变得更主动、更轻松、更自在。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创造学习, 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我国培养出一批综合型、创新型的艺术人才!

摘要:互联网上的丰富多采的音乐资源, 成为音乐教育巨大的“资源库”,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从多方面满足了《音乐课程标准》对培养人的需要, 也从诸多层面赋予了音乐教学新的含义。巧利网络, 创造了无限的“乐”趣。

关键词:网络,信息,音乐,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安国, 吴斌.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 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浅析反浮选—冷结晶氯化钾生产中的改造下一篇:论虚假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