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职业道德规范比较研究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道德是指由一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表现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它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的焦点。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高校承担着不同于中小学校的特殊教育使命,高校教师的道德要求也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责任和义务。这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职业要求,例如,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国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级部门的重视。对照两个不同类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所有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中小学教师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如下:

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中小学的重点侧重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因此老师对于师德的理解和教育的基本功掌握扎实。但对于高校,本身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就过于注重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视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无形中助长了部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多数高校教师热衷于科研仅是为了评职称所用,而不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甚至有的高校教师为了评上职称出现请人代笔,一稿多发等学术不良行为。所以近年来学术浮躁、学位造假令人忧虑,特别是粗制滥造已经成为高校的通病:例如,几个教师一两个星期就编成一本书、有的老师一年发表十几篇文章等。这些现象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更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前沿发展。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信念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相对中小学教师接受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师德专业培训而言,高校中的大部分人刚从学校毕业就很快走上讲台。他们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太快,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师德培训,阅历浅、经验不丰富、抗干扰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正因为这些条件的不成熟,部分高校教师的价值本位往往容易发生偏离,把教与学变成买卖关系,不顾社会效益,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开始热衷于第二职业,重科研轻教学。还有的老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备课不认真、上课无激情、教学方法单调、或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没有开拓和创新意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甚者,个别教师经不起物质的诱惑,对学生不公正,为一己之利泄题、阅人情卷、送人情分,在学生中造成极坏影响,有损师德师风。

3.高校教师爱生敬业精神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对于学生年龄偏小的中小学,老师更多注重的是“育人”,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对于高校教师很多只注重于业务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辅导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教师本身上课就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个别青年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观点偏激,在讲台上任意发泄不满情绪;还有的教师经常用语言和行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正是因为这部分高校教师教育服务意识淡薄,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忽视学生的崇高理想和自我价值认同感,导致师生距离感越来越强烈,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将对大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精神的培育产生负面效应。

现今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师德问题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揭示其原因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四大成长因素差异;二是三大成长困惑影响。

三、高校教师成长因素与中小学教师的比较

1.发展观的差异

中小学教师的成功是通过所带学生的成功而表现出来的协同发展,并且目标清晰,途径明确。但高校教师的发展观是建构在个人发展之上,其成功评定的标准不是依靠每个学生的成长来体现。

2.教育背景的差异

中小学教师几乎百分之百都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具有教师教育背景。但是高校教师大概1/3的人接受过短期的师范教育,尤其在综合类院校或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里这种情况很普遍。正由于高校教师缺乏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统一培训,所以他们的教育效能感、自我评价水平、职业倦怠感等都比中小学教师相对较低。

3.发展路径的差异

中小学老师的发展路径遵循着整体和个人共同成长的路径,他们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外部驱动,所采用的措施是多元化的形式:例如,听课制、教研活动制、家长和学生共同评价制等;而高校教师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内发型,采取的措施单一化,主要通过个人总结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4.成长倾向的差异

高校教师的发展是以科研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心,主要是希望自己成为研究教学型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次之。而中小学教师主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心,他们是希望自己成为教学研究型教师,教书育人是重中之重,兼具提高科研能力。

四、高校教师成长困惑与中小学教师之比较

1.成长标准的困惑

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具体详细:例如,中高考升学率、各级评优课、考试通过或优秀率等。相对而言,目前针对高校教师的评价界限模糊,并且欠缺一个相对客观、可以量化的系统,只是笼统地以教学督导评估、发表论文或参加课题的数量与质量等来作为考核重点,学生对老师授课水平的评价往往次之。

2.成长条件的困惑

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大多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职业培训,同时采用优秀教师和年青教师建立的师徒制、教研室的共同备课制、公开课形式的观摩教学制等;而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依靠个人的成长,没有系统理论的培训,尤其对于青年教师上岗任教后所面临的教育心理不成熟和教学技能缺乏的两难问题,学校或院系缺乏相应的正确引导,因此就出现一个教法、一个教态长期沿用的状况,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本科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成长适应性困惑

正常高校教师的培养程序是从助教开始,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辅助教学的工作,加强对教学规律与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但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虽然教师学历的逐年提升使其最低始于讲师,但是他们并不具有相应的教育理论水平,无形中增加其焦虑感和无助感,教学效果因此降低。中小学教师的成长相比而言是一条稳中求进的道路,他们具备绝对的知识优势和教材教法共同研究的优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成长适应困扰。

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基于对上述高校教师成长差异和困惑的分析,我们认为促进高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高们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育理念提升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科学的自我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之上的师生共同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把成功定义为个人成功和教师共同成功的结合。其次,要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高校师德教育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再者,高校教师要建立协同发展观,只有把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才能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条件。最后,高校需建立教师定期政治学习制度,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调整心理并将安贫乐教作为最基本的素质,将廉洁从教作为其根本贯彻始终,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专业工作者和促进社会风气净化的传导者功能。

2.知识结构优化

作为高校教师承担的首要角色是知识传播者,其次是对学生将来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引导者,最后才是科研人员的角色。为了完成这些使命和职责,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资源储备,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知识内涵,掌握过硬的本领,认真备课授课评课,将与之相关的前沿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术、不抄袭剽窃、不弄虚作假,不粗制滥造,力求学有所得、劳有所获,做出可喜的项目成果。另外,当教学或科研出现死角或冲突的时候,更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攻坚克难,不虚置国家社会资源。

3.标准导向明确

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对于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教育教学能力标准等的制定和完善有助于教师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强化教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例如,高校要建立常规的检查制度和评价系统,一旦发现教师在教学或育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应当即时纠正和解决,对于那些爱岗敬业、坚守本职、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每年评选出职业道德标兵,并将其先进事迹向全校推广并给予职称评审和继续聘任的优先权;而对于那些教育教学水平低下、人品低劣的教师,坚决清除教师队伍予以淘汰。只有通过教师自身严于律己的要求和高校相关部门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才能有效地预防师德缺失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不断优化和提高高校教师整体道德素质并使其保持一定的高水平。

4.有利条件保证

政策和制度是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织保障。促使高校教师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必须在政策和制度方面进行规范。例如,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开展教师思想道德与教育理论职中培训、各级优秀教师培养选拔制度、校内(外)或国内(外)学术交流、教研室活动制、教学反思制等。规范高校教师发展的方向,逐步提高其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发扬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精神,促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掌握高超的教书技艺;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和开拓创新品质;思想上从敬业、爱业转向乐业、守业。

5.优秀人才流动

正常的人才流动,有助于激励高校教师自我成长的动机,推动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避免长期困扰影响其成长的近亲繁殖倾向。在合理有序的流动中,应将教师的个人评价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特别要以教师职业理想、思想品德状况作为重点考察内容。

明确高校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加强高等学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发展关系着我国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发展,而这部分人正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栋梁;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成败。因此,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春节.新世纪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J].大连干部学刊,2007,23(3).

[3]饶咬成,刘吉成,饶丹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特点、现状与重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

[4]王芳.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3).

[5]吴金昌,刘毅玮.高校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8(9).

作者:范逸萍 曾琦

第2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途径浅析

摘要:师德一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本文立足于教师职业道德,主要从教师自身、任职学校和职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职业道德

人们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就是这样一份神圣的职业,“爱生如子”是对师爱最好的诠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却深远持久,遇见一位优秀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幸运。那么应该如何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呢?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提升

(一)提高教师自律意识,增强职业幸福感

教师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把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自己工作过程中参照的标准,加强自我约束,不忘自我反思。[1] 很多时候,师德往往难以考量,但教师心中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时刻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道德理想引领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教师要在工作中体会到职业幸福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愿意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情绪面对学生。我相信有良好师德行为的教师是幸福的教师,反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也会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增强教師责任感和职业热情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件说来容易做来难的事情,提及教师职业道德,每一名教师都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认为教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教师责任感和职业热情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很大的因素。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应该践行的职业精神,但教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践行职业道德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也遇到过许多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他们有时会连上几节课,即使口干舌燥,身心疲惫,一站到讲台上就会精神焕发,支撑老师的是他的职业精神,是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一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会表现出对本职工作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其职业修养也会得到发展。

二、任职学校是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重要场所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氛围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学校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长期的办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在一个和谐、积极的校园氛围中,教师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向主流思想和主流文化靠近,逐渐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所优质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深深的影响了这里每一位教师的师德、师行、师品。每个学校都应该看到校园文化的力量。

(二)健全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是践行教师职业道德最直接的外部保障,学校的管理理念集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制度中。[2]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断强化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判断力,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提供依据。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可以深入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让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感悟、提升职业道德。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外部压力,能够督促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

三、加强师范生教育,重视职前培养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要注重职前和职后两个环节共同培养,职前要注重师范生教育,加强师范生的行为规范和综合素质培养。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教师岗位的未来从业者,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业的基本要求,高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应开设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并予以足够的重视,职业道德不是可有可无的“保过课”而是每个师范生都要学好的“必修课”。除课程育人外,高校还可以举办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讲座、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职业道德对于教师行业的重要性,体味为人师的乐趣。另外,师范院校也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教师行业有强烈的体验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师德熏陶。

启功先生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简明义达,后来这便成为世人对教师的期待,更是引领教师不断前行的指路明灯,是教师不竭的精神动力和自我追求。

参考文献:

[1] 李洋.新时代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8:54.

[2] 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01):39.

作者简介:

万宇(1996.9-)女,满族,籍贯:辽宁省,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研究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研究生)

作者:万宇

第3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

道德是指由一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表现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师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影响着我国新一代的成长,也是社会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的重点。

为师者,重在学识,贵在师德。师德乃为师者核心也。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构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道德体系,但是至今在师德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些许的争论和困惑。这些困惑主要体现为:师德是教师的基本要求还是奋斗目标?教师的“德”与“能”孰轻孰重?对于这些问题的澄清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把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质,促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执行。

1 师德的基本要求

当前,中国教育界在普遍认可师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在师德定位问题上形成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师德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把师德的基本要求内化为个人素养的一部分,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以德为本”。这表现在教师管理上,就是严把师德关,把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作为教师选拔和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另一种观点认为:师德是教师的奋斗目标。教师通过接受教育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和努力,就可以达到师德的要求。这表现在教育管理方面,就是社会和学校要为教师设定职业道德的高标准要求,通过对教师实施不断的教育和引导,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达到有关要求。

2 教师的人性

教师只是一名普通人,具有普通人的人性特点。因此,当教师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不能满足,甚至受到威胁时,其主体性就会产生一些偏差。

2.1 低回报下的“不平衡”心理

在当前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得到基本生活资料的满足是人性中自然性的最基本要求。但是,中国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偏低的现象在大部分地区还长期存在,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随意拖欠教师工资、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还较为严重。这样,自然性的不满足必然会影响到教师人性中的社会性,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价值产生怀疑。同时,某些行业的高收入也进一步使教师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而不能很好地专心于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这样,教师在外兼职、办课外辅导班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2.2 职业倦怠

这是教师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却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心理疲惫感和消极失败感的一种行为表现。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由职业倦怠所引发的教师厌教和教师流失现象已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应对职业倦怠上,一部分教师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改变自身心理状态来应付压力,另一部分教师则由于不能妥善应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逐渐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并最终导致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精疲力竭,形成职业倦怠。

3 教师的“德”与“能”

教育部门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优劣,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等级。在中国由升学所统治的教育体制下,这些现象似乎有着一种比较合理的逻辑。学习成绩是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个指标,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在本质上无可非议。然而,当这种关注走向极端,成为教育中的“唯一指标”时,教育模式的科学性就值得质疑了。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导致学生悲惨遭遇的事情屡有耳闻。这些悲剧的根源就是社会上对教师“能”的重视和对教师“德”的忽视。把教师“能”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划等号,其结果就是社会道德价值的沦丧、人文精神的淡漠和创新精神的缺失。教师的“德”与“能”并重,才是为师之道。

4 教师的权威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赋予教师以“父亲”般的权威。近代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文化的传入,摧毁了封建帝制,动摇、改变了人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而且在新形势下,教师的权威被淡化,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笔者认为,在现实教育中,教师权威的淡化有它的合理性,可是不能因此而消除教师权威,相反还要大胆提倡和维护教师的权威。

4.1 新形势下教师权威被淡化的原因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客观上使得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地位有所下降。在现实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传统的权威被淡化,而被人们所认可的知识权威也在迅速褪色。信息网络的普及使得广大学生拓宽了获得知识的渠道,信息量的增多,使得学生开始审视教师的知识权威。

4.2 维护教师权威的必要性

首先,维护教师权威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虽然人们一直强调应该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但由于他们还有极大的“可塑性”,所以需要教师用权威对他们施加影响,由权威来约束其超出常规的活动。

其次,维护教师权威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有力保证。学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追求效率,因为教育是一个把效率追求作为主要目标之一的社会合法机构。这种效率的追求不仅包括一系列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儿童在价值、道德、态度、行为方面的社会化。在学校教育中,要保证其效率的实现,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必将履行一定的调控、组织职责,只有拥有真正权威的教师,才可能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3 如何维护教师权威

综上所述,维护教师权威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维护教师的权威呢?

1)要利用多种社会渠道,塑造教师的美好形象,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强化“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一般而言,人们对教师赋予很高的期望,仅仅是出于工具主义或功利主义目的,至于教师权威究竟应体现在哪些方面,他们并没有清晰而理智的印象。再者,应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改善教师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拥有权威。

2)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中“师尊生卑”的关系。传统的教师权威是建立在师生间人格的不平等基础上的,这种权威无法获得学生的实质性认同。而新型的师生观,则是建立在师生彼此平等、信任、尊重的基础上的,教师首先凭借智慧、人格、精神开启学生的心灵,然后在无形中树立自己的权威。

3)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首先,教师要“温良恭让”,这样才会博得学生的喜爱与尊敬。其次,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从文化素养上赢得学生的爱戴。再次,教师要具备极高的智慧。这里所说的智慧,除了自身具有广博的知识外,还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很好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及灵活应对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

作者:彭艳玲

第4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提升

一、前言

任何职业都有与该职业特点相适应的行为准则或规范要求。医生救死扶伤,法官明镜高悬,商人诚信公平,都是具有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则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带有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总和。

教师的职业道德通常简称为“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属于个体品德的范畴,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其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要能够将自己已有的品德心理,与这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建立联系,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同化,才能对这些外在的准则从盲目地依从到自觉地认同。

二、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于社会的其他活动,它的显著特点是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即把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塑造成为一个社会人,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们有着不同的素质、环境和生活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对事物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方式。面对学生复杂的个性,要完成塑造灵魂这一长期复杂任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影响学生求知的观念和态度,正所谓“师表,人之模范也”、“博学为师,德高为范”这些名言,都说明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是具有巨大的教育影响。

1.要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身为教师要首先提高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是形成高尚师德品质的基础。其次要学习先进模范典型,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能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可以通过学习他们这些先进模范典型,可以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不断地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师德认识和师德修养,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经常以师德榜样鞭策自己、评价自己,自觉遵守和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培训和管理内容之一,制定研修计划,确定研修内容和学时,考核合格计入相应学分,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另外还要制定师德教育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要完善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预警和监督机制,以督促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

三、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和精髓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热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情感,也是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认真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2.严谨治学,知错必改,营建学术民主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师与道的关系。一般来说,教师要比学生闻道在先,但是,有时我们老师还应该向学生学习。例如,有位语文教师在写板书时写错了字,一位同学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老师,你写错了!”老师听了一愣,检查一遍仍未发现,便问:“错在哪里?”这时,有好几位同学举手,她意识到真是有错,心里很不好受,心想,自己怎能在学生面前丢丑呢?但转而一想,只有知错必改,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于是请第一位同学指出错在哪里。结果,她细看书上,大吃一惊,深感自己基础知识不扎实,备课时又疏忽。这位老师想,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这位老师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同学学习认真、仔细,发现老师错了又敢于提出来,帮助老师改正,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今后,我们师生来比赛,看谁学习最认真、最细致。”这样全班同学都被老师这种平等求实的态度所感动,师生间又增添了一份情感。

3.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辛勤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师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序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在植物界有一种“共生效应”,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而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时两者都会生机勃勃。教师之间合作的好也可以产生这种“共生效应”。大家应该试图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考虑其他教师的需要,肯定其他教师的能力、贡献,主动关心帮助其他教师,同时也获得其他教师的帮助。也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师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以团结一致、相互尊重的模范行为和良好的风范对学生施以影响,使学生在无声的教育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提供榜样。

4.要尊重家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尊重家长,是整合教育力量的需要,是树立学校、教师良好形象的需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接触学生家长时,不论家长年龄大小、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低,都应该尊重理解他们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一无可替代的地位,尊重理解他们。对于家长决不要摆出训人的架式,以免伤害家长的自尊心。更不能因为家长有权有用,就对他们格外殷勤,而对待平民百姓就冷眼看待。这是违背尊重家长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5.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组成部分,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它主导着人们的言行。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会侧面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和情操。教师也是如此,只有最根本的世界观正确了,才可能正确处理教育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当注意保持的品德。

教师的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教师历来是备受广大百姓尊崇的职业。古时有“天地君亲师”之说,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因为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因为他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他们必然会是人之楷模。这样一来,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注意这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个人利益的满足要以社会利益的维护为前提”的人生观。其次要树立“正确对待奉献和索取、义和利”的价值观。再次,要树立“真正的幸福是健康的精神需要和合理的物质需要有机联系”的幸福观。教师的人生境界犹如阶梯,有着不同的层次。但无论哪一个教师、无论哪一个人生境界的起点接受教育、进行修养,总有一个最终、最高的人生境界目标。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本身的世界观和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

四、结语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约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支柱与实践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话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吴安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出版社.

[3] 肖连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读本.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刘永庆)

作者:孟宪娟

第5篇: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笔谈

国家校委、全国教育工会最近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为配合广大枝师学习和贯彻《规范》,本刊邀请教育界的领导同志、专家、学者、老教育工作者及部分学校校长就颁发《规范》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如何贯彻落实《规范》进行笔诙。

要使教师自觉地用《规范》来指导行动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 张承先

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要的是要使广大教师自觉地用它来指导行动。毛主席说: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什么都谈不上。我们的教师是人民教师,人民教师就要在人民中扎根,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就要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都是根本,根本问题不解决,《规范》就执行不好。

要总结经验,发扬优良传统,使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现在教师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值得学习。前不久我参加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书的首发式,会上号召广大教师学习魏书生。我认为,学习魏书生,首先要学习他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一是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三是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绝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四是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五是具有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精神。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要把在第一线上的人民教师的正确教育思想集中起来,以此来引导教师,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根本

国家教委副主任 柳斌

现在这个时候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建设一支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的需要。是反“和平演变”的需要,是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

教育之本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是教育事业的根本、关键,总结几t年来的经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既要致力于提高科学文化系质。更要致力于提高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内容上看,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能不能产生好的效果,就在十是否能够认真地贯彻落实。

《规范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政治上要求有堅定正确的方问:二、业务上要求有比较广博而确切的知识;三、在道德行为上要求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今天,不应提倡“内省式”的闭门思过,而应提倡在各项杜会实践活动之中去锻炼提高。要提倡学习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要广泛联系群众,树立全心全意灯群众服务的思想。三要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改造客视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l公应该加强领导,把学习和贯彻《规范》纳入年度I作计划中,特别是纳入中小学教帅的社会上义教育中。各学校校长应把组织教师学习《规范》、贯彻《规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落实。要对教师提出要求,把《规范》作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在对教师考核时,把《规范》作为重要的依据。要在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活动,让教师自己教育自己,要注意树儿先进典型,学先进,赶先进,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

我们,方面要提倡学先进、另,方面要把那些违法乱纪的人从教师队伍中清除出去。这种人尽管人数少,但影响极坏,败坏了教师声誉,要发现一个清除一个,这也是贯彻《规范》时应该重视的。

把《规范》的落实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全国教育工会主席 李星万

加强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国教职丁优秀道德传统,是学校党政工团等各方面的共同责任,但关键是广大教职工要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形成强烈的自觉意识。我们各级教育工会要广泛开展各种各样为教职工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群众性活动,调动教职工队伍内在的积极因素和力量,使广大教职工做到自珍、自重、自律、自强。这样,《规范》的落实过程就成为广“大教职工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

为此,我们要求各级教育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把《规范》的贯彻和落实作为一件大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贯彻、落实《规范》,要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活动结合起来;和学习老一辈教育家优秀品质的活动结合起来;和学习当代工人阶级及教育界先进人物的活动结合起来;和帮助教职工提高思想业务素质结合起来;和发动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及民主管理学校结合起来;和关心教职工的事业、劳动和生活结合起来,使《规范》的贯彻真正见到实效。当前,特别要注意做好青年教职工的工作,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创造更好的条件,协助党政部门解决好教职工队伍新老更替的问题。

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共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常委 李晨

要落实中央关于“德育放在首位”的指示,首先要求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好,政治思想水平要高,精神境界要高,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要求,就会发现有相当一批教师还不能说是很合格的。尤其是青年教师中的很大部分需要补上政治思想这一课。党和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多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组织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便懂得中国的革命传统,懂得中国的国情(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懂得工农大众(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懶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这是落实《规范》的基础。没有这五个“懂得”,就会根基不牢,在风浪中站不稳脚跟。当此反对国际资本主义势力加紧对我实行“和平演变”的重大历史关头,尤其要解决这个问题。

要使广大教师自觉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就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懂得教育方针,熟悉教育规律。

建国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是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也有不少教训。建议由国家教委组织力量把建国以来的教育工作做一番回顾,对其中若干重大方针、原则问题进行研究,做个基本总结,明确是非,以便使全国千百万中小学教师和干部对于教育方针、教育规律等问题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有所遵循。

教师要自觉地育人

北师大研究生院院长 顾明远

从教师的劳动特点来讲,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生动、活动,主动发展的少年儿童。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感情。也就是一些教师所说的:“只有心贝才能郸造心灵。”

我们常常讲“教书育人”,实际上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教书必然育人。问题是用什么思想感情去育人,是不是自觉地育人。有的教师说我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实际上这就是在育人,在不知不觉地用你的世界观、人生观育人。这种状况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一种只问业务学习,不问政治,不关心集体的倾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在课堂上影响学生,课堂外、日常生活中也在影响学生;不仅有直接的影响,还有间接的影响,有人叫做显性的影响和隐性的影响。有时隐性的影响更深刻,作用更大。因为学生是最苛刻的裁判者,他对教师的评判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上。因此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学生的榜样,是少年儿童心灵的塑造者,要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用《规范》培养新一代青年教师

北师大一附中校长 朱正威

一个教师是否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一一定要在I:作中反映出来的。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教师。孜师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很危险的。

《规范》的颁布是件大事。当前,我们面临着帅资更新问题。50年代、60年代的老教师大部分要退下来,而大批的中青年教师将要接班。我校35岁以下的教师占42%,年轻教师最大的问题,不在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技能技巧方面,而在于是不是具有马克思{;义的立场、观点,是不是懂得教育是干什么的,是不是热爱教育事业,是不是有献身精神,因此,加强师德教育十分迫切。

教育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于青年教师的素质如何。要不断地用《规范》要求和培养他们。

我国教育有许多好的传统,在帅德规范建设卜:也有许多好的传统。因此,抓师德规范的建设,也要和总结、发扬好传统结合起来,使之更生动、具体。我校在师德教育上,结合本校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这既是民主管理的好形式,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我们去年10月召开了教工代表大会,中心议题是加强教风建设,大家取得了共识,有力地调动了全体教工的积极性。

师德教育是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

北京市崇文区白桥大街小学校长 张同丰

《规范》的颁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关怀和期望,为我们学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近年来,我校着重抓了师德教育,开展了创“四优”活动,(即创优良的师德境界,优质的教书育人,优好的人民教师形象,优化的育人环境)。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抓师德教育是抓住了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

为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我们提出了“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为人师表”的师德建设目标,提出教师要增强“五个意识”,即忧患意识,改革意识,育人意识、法纪意识和整体意识,切实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根据我校教书育人的实践和师德建设的要求,我们提出育人的目标要求是:热爱学生,精心育人:遵循规律,科学育人;改革教学,激趣育人;内外结合,整体育人;为人师表,榜样育人;激发情感,活动育人;改善条件,环境育人。这七个方面都有具体的内涵和明确的目标,是师德建设中的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一个有较高师德修养的教师集体正在逐步形成。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

北京一学校校长 李金初

教师被誉为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的人格是照亮青少年和儿童心灵的阳光。人类的知识文化由教师延续,人类的精神文明通过教师的劳动发扬光大,人类的未来在教师的手中创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优良的学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师每时每刻都在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学生。所以,在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中,我校特别注意教师良好行为风范的养成。通过规范和优化教师的行为来使教师真正起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教师对规范自身行为必要性的认识,自觉地遵守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所有行为都是教育行为,都有着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教育意义。教师应以自己的正确行为教育和影响学生。

二、把对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列入对教师德能勤绩的考核之中,并且要影响到教师的结构工资和各项先进的评选。

三、宣传和表彰师德高尚的典型,树立学习的榜样。我校从1984年以来开展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活动,并与评选先进教师结合起来。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校教师整体师德水平迅提高,一支有着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師德教育要有要求、有措施

辽宁省本溪市群力小学校长 张俊英

要办好学校,必须建设一支立场坚定、素质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当前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三尺讲台,由教师来占领,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我国能否培养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

自1984年原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以来,我校非常重视师德教育工作,做到了有要求、有措施、制度化。在,贯彻落实中,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一些规范、要求,如对教师提出了转变教风的“五讲、五好”,即讲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思想贯彻落实得好;讲道德情操,谦虚诚实品质好;讲卫生讲礼貌,谈吐文雅,衣着整洁,举止大方,文明礼貌行为好;讲团结互助,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同志,为学生服务好:讲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榜样作用好。教师执行上述要求的情况,记入教师管理档案;实行教师工作百分评价制时,此项内容列为晋级、评先进的必备条件,以此规范教师的行为。再是运用典型引路,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几年来我们开展了远学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近学我区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赵喜梅、全国优秀班主任方质珍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我校特级教,师张元仲的活动,使教师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教师素质的逐步提高,使我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我校先后获得省教师先进集体、省先进党支部、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

第6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取向

摘要:价值取向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中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中小学的职能和目标、教师品德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时代的要求、教师劳动的特点以及教师管理的特点等因素决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应坚持发展性的价值取向,即通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来促进其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价值取向;发展性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其重要意义受到学生、学校、社会的特别关注,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看,师德师风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教师道德修养不够,甚至有污辱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中小学教育教学造成了严重冲击,妨碍学校目标的实现,必须加以克服。发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来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是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多难以有效实施或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现状既有社会的原因(如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等功利主义的不良影响),也与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本身的问题有关,特别是普遍存在的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惩罚作用,忽视教师在评价中的地位等教师评价观及做法,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未能实现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改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过程,关键是确立正确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取向。本文拟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取向作粗浅探讨,以期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工作有所帮助。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评价是指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价值问题是评价的核心问题。教育评价是评价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性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可以促进教育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属于教师评价的范畴。它既是教师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又是教育评价学研究的对象。伦理学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道德評价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指教师自己、他人、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通过一定的形式,对自己或同行、他人的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和判定”。教育评价学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问题进行研究的视角、方法等与教师伦理学有所不同。根据教育评价的理论,可以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定义为:教师或其他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系统收集教师职业道德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价值判断,并对教师职业道德完善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几个要点:一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同行以及其他主体,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二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是在系统收集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信息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应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三是評价的核心问题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价值判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性质,与其他的教育管理活动区别开来;四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完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比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情况,对其职业道德品质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提高和完善其职业道德品质提供信息,进而提高其素养的活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既是中小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从价值主体来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提高被评价教师的素质、对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对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作用;从价值的具体表现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教师具有导向、鉴定、监督、调节、诊断、激励等方面的作用,进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等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分析

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教育评价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确立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是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实现教育评价价值的必然要求和首要条件。价值取向是人们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在评价对象(价值客体)所具有多种价值属性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定某种价值作为其评价活动主要目的的倾向。国外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研究,经历了教育测量——目标模式——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发展历程。有学者认为,影响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它决定着教育评价取向的性质,如有利于保障哪些人的教育方面的利益;二是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依据某种价值观,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活动作出选择和判断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性”,它直接影响评价目的侧重个人还是社会;三是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的内容。此外,教育评价主体,不同主体的认识水平和需要的不同,其价值取向也各异。笔者认为对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从本质和现象上予以分析。从本质上看,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形式,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教育要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统治阶级在教育领域的要求对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具有决定作用,我国教育价值和教育评价价值取向都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形式上看,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则体现为对不同教育评价活动参与者的利益倾向,即主要满足谁的需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可从本质和形式上予以分析。

刘尧教授指出:“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分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这两种评价的价值倾向有着根本区别,决定了二者的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应用等都有很大差别。

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目的,常常通过对教师过去一段时间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表扬、批评、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等决定。这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这种教师评价与教师的利益息息相关,造成教师过度紧张和焦虑,为了获得肯定评价带来的利益或规避否定评价对自己的不利影响,会采取一些不良手段,如通过隐瞒、说谎甚至造假等来使自己获取利益或“免受损害”,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无法吸引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这极大地阻碍了教师准确信息的获得,影响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奖惩性评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缺乏沟通,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很难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但是由于“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一些人将这种教师评价制度视为树立领导权威、加强学校管理、解决奖励名额和晋升名额不足、避免矛盾冲突的途径等原因,加之原来没有更加理想的教师评价制度取代这种教师评价制度,一些学校领导仍然热衷于实施以奖惩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管理对人和人的需要的重视,随着教师评价理论和实践的进步,这种评价方式必将因其落后性而被淘汰,发展性教师评价应运而生。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制度。它放弃了将教师评价制度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机制的做法,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有:1. 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2. 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 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4. 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5. 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6. 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7. 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8. 扩大交流渠道;9. 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10. 注重长期的目标。据此可以看出,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为此,发展性教师评价要遵循与奖罚制度脱钩、全员和全面评价、全体参与和共同进步、保密性、民主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导向性、科学性等原则。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功能。“在英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种手段,作为改进学校状况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措施。据希尔兹主持的一项调查表明,参加过教师评价的教师普遍发现,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有益的。这种教师评价制度在教师中间产生相当大的热情,绝大多数教师都感到参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参加发展性教师评价甚至是某种享受。如果实施恰当、准备充分,评价者、评价对象、学生和学校都会从中受益匪浅”。实践证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成功的评价方式。

(作者单位:山东省荷泽市巨野县龙固镇观集小学 274918)

作者:鹿心彬

第7篇:中小学教师招聘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题1

一、 填空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2、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3、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4、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二、简答

1、《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一、单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 )

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

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C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A )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D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 D )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 、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6、师德的灵魂是( A )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B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 B )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9、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C )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0、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

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D)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ABCD)

A、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B、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C、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D、没有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E、良好的性格特征

10、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 ABCDE )

A、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B、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C、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E、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五、案例分析题:

1、学校规定初三学生必须在6点钟到校参加早自修,作为任课教师第二天与学生一起参与早自修的我在班级中也强调了一下,可是第二天仍有许多学生迟到,当时有关领导正好在场,看到这一情况,下令让迟到的学生在走廊罚站。到了第三天,再也没有一个学生迟到。还有一次,初三(2)班的一位男同学老是不肯做一周一次的时政作业,每次问他为什么,总都有原因,上次他说忘了,这次又

说要点评的报纸没买,下次他会说作业本没带。这样几个星期下来,我光火了,不仅让他在办公室反思了一刻钟,写下保证书,还对他说,“下次再不交作业,甭来上课”,他这才有所收敛。

请从有关师德要求分析“我”的做法,并提出合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

答:本案主要反映了“我”和学校有关领导以罚代教的教育方法,(2分)这明显违反了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中关于“对待学生”的相应规定(即规则层面,如不准以任何借口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因学生违反纪律而加罚与违反纪律无关的任务等,8分) 这位教师的做法在我们的身边也常有出现。面对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们无计可施。只得用“罚站”、“威胁”来对付他们,取得的效果看似有效,其实学生并非真正地接受,他们是敢怒而不敢言。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背道而驰。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觉得教师应该采用“说理”教育来对待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心平气和地找那些学生谈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多付出一点爱,多化时间在他们身上,都是初中生了,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时,相信他们会改正缺点,努力做的更好。

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⑴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⑶启示: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 X)

1、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 X)

3、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 X)

4、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 X)

5、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

6、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

7、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 X)

8、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

9、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

10、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

11、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答:内容是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2、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和逐步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班主任张某以加强班级管理和严肃校纪班风为由,在班级制度中作出了如下规定:学生上课迟到一次罚款1元,旷课一次罚款2元,不按时完成作业罚款3元,损坏公物罚款10—200元,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罚款20—100元。班里的一些同学已相继向张某缴纳了罚款。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

答:张某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不得罚款。

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做到依法执教。现实中,不少教师沿袭了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在从教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侵犯了青少年学生的权益,出现了违法、犯法的现象,反映了不学法、不懂法、不执法的问题。如:教师随意批评、

责备学生;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体罚学生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并进一步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教育是兴国之基础,强国之支柱。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首先要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依法行使教书育人的权力,履行教师法定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实现依法管理教育事务,保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依法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教育的使命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师职业劳动任务是教书育人,对人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只有做到了依法执教,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依法治国的人才,才能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我国现有1000万教师大军,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的十杰教师和师德典范。但是,还相当数量的教师法律意识不强,既不学法,又不懂法,更不执法,有的帮学生考试作弊,有的诱导学生看黄色书籍、黄色录像,有的采用各种体罚学生的方式等等。都说明这些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较淡薄,必须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三个层次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三个层次的关系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其关系是:

①理想层次着眼于从较高层次的理想状态对教师职业道德定位,它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高要求。

②原则层次着眼于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它既表达了现实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考虑到我国教师现有的师德水平以及如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向更高层次迈进。

③规则层次体现了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底线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要求。这些要求一般直指教师的外显行为特征,有很强的观察性和操作性。教师职业道德规则通常采用否定式语言格式,以明确在教育工作中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采用和呈现的。

第8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招聘试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招聘学习辅导测试题

一、填空:

01.教师劳动社会价值对其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体现在(社会的要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的自我要求上)

02.从教师这一行业自身来说,它在努力追求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邮局会在(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过程是生发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0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旦被教师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它便可以成为(自我限制)、(自我约束)的动力系统,促进教师的工作。

04.当教师职业道德被教师在工作中不断遵循、认识、体验,最后内化为教师(人格)一部分时,它便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使教师在职业行为中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自觉行为。

05.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这是实现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

0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简称(师德原则),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原则。

07.教师爱岗敬业必然(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08.教师法律法规的道义性主要是指在教育法律法规中所体现出来的(善意性)、(人道性)、(公正性)以及它对善、对人道和公正的(维护性)。

09.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

10.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效果)就好,反之,(教育效果)就差。

11.热爱学生所包含的道德境界:第一是(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第二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12.好学不倦的第一要义是(有志于学)。

13.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有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

14.只有按照客观的而不是臆造的(教育规律)办事,才有条件谈得上教育成效问题。

15.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6.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17.从微观上看,教师的劳动方式是(个体)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个体性)。能从宏观上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群体性)和(协作性)是教师劳动的又一基本特征。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协作性是有机统一的。

18.热爱学生所包含的道德境界:第一是(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第二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19.家长视孩子如珍宝,会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易产生(教之不足)、(爱之有余)的结果。

20.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应注意通过(道德)手段来调节。

21.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参与和监督,可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质量。

22.所谓师道,说到底就是(做人)之道,为(真)为(善)为(美)之道。

23.教师要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从监督的操作主体来看,有(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

24.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品德具有(定向)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是不可能教育出具有(良好道德)的学生的。

2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功夫。

26.所谓自律,是指(自我控制),是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所谓他律,就是指外部凭借奖惩以及各种制度规范等手段对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0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有:(ABCD)

A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B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C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D 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02.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有:(ABCD)

A 相对独立性B 阶级性C 历史性D 道德现象的共含性

03.道德现象包括:(ABC)

A 道德规范现象B 道德意识现象C 道德活动现象D 道德心理现象

04.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ABCD)

A 教师劳动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B 教师劳动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C 教师劳动与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D 教师劳动与人的素质的发展

05.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有:(ABCDEF)

A 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B 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

C 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D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

E 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F 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06.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有:(ABCD)

A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B 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

C 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D 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07.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对净化教育行业风气的意义有:(BCD)

A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B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克服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

C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教师的廉洁从教

D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08.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有利于:(ACD)

A 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B 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

C 对各种关系的全面调节D 全面育人

09.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规范的内容核心是:(ABD)

A 爱岗敬业B 教书育人C 廉洁从教D 为人师表

10.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是:(ABD)

A 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

B 树立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

C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D 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

11.教育法律法规所具有的道义性主要有:(BCD)

A 程序-规范性B 人道-正义性C 公平-合理性D 公正-平等性

12.培养和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必须做到:(ABC)

A 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B 全面理解和认识“爱岗敬业”的教育价值

C 注意实践体验

D 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13.在教育活动中切实体现爱岗敬业精神,必须做到:(ABCDE)

A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B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C 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D 勤奋钻研,科学施教E 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14.教师对待学生非人道性表现在:(ABCD)

A 心罚B 体罚C 变相体罚D 经济惩罚

5.教师对待学生非人道性致因:(ABCD)

A 陈旧师生观的影响B 伦理观念上的误区

C 应试教育的影响D 教师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和教育经验

16.教师热爱学生有利于:(ABCD)

A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B 培养学生从事各种学习的动力

C 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D 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

17.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支践履“严谨治学”这一师德规范:(ABCD)

A 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B 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C 严以律己,严格执教D 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18.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有利于:(BCD)

A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B 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

C 增强教育效果D 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19.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应做到:(ABC)

A 要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B 要以适当的、良好的方式来处理与集体的关系

C 作为教师在处理与集体的关系时,也应注意克服自己的私心杂念,也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衡量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过分

D 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20.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和矛盾时的基本要求有:(ABCD)

A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B 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C 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诉,不指责

D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21.教师欲发挥家长的作用,就必须做到:(BCD)

A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B 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

C 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

D 帮助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和思想

22.从内在的主观因素上来看,不师不廉的主要原因是:(ACD)

A 人生价值的错位B 社会不正之风的侵染

C 心理防卫的失当D 道德品质败坏

23.从人生观道德上矫正为师不廉的现象,应考虑的问题有:(ABCD)

A 个人与社会问题B 奉献与索取问题

C 义和利的问题D 幸福观的问题

24.从外在的客观因素来看,为师不廉的主要致因有:(ABD)

A 外在规范失衡乏力B 收入分配不公

C 人生价值的错位D 社会不正之风的侵染

25.为人师表的教育功能有:(BCD)

A 为人师表对家长的教育功能B 为人师表对教师的激励功能

C 为人师表对学生的教育功能D 为人师表对社会风气具有改善功能

26.为人师表的基本特点有:(ABCDE)

A 表率性B 律己性C 内外统一性D 真实性E 平凡性和精神的高尚性

2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BCE)

A 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B 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C 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D 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E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2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ACDE)

A 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B 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C 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 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E 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三、名词解释:

01.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02.道义

道义是道德或正义的简称。道德是一定社会用善恶基本范畴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以及个体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等。正义即公平合理、有利于人民的道德或事业。道义是一定社会精神文明的主体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在满足社会道义需要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03.乐敬勤业原则

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04.人格示范原则

所谓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

05.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体现国家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 06.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统指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立法程序和行政程序所制定的对教育具有多方面规范作用的法律、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条例、政策性文件等,是这些教育规范的总称。

07.变相体罚

变相体罚,即并不直接对学生人身诉诸拳脚和工具,而是以各种借口并以其他形式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处罚。

08.经济处罚

经济处罚,即对学生经济上、物质上的处罚。

09.合作

合作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10.竞争

竞争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11.廉洁

廉洁即清廉、洁白之意,与贪污相对,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大维”、“仕者之德”和“人生大纲”。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为人廉洁,要求做人清介自守,这是做人的根本。二是为官廉洁,要求廉洁奉公,这是为官的基本要求。

12.为师立教

所谓为师立教,一是指教师能够被教育岗位所接纳并胜任这一工作。这一点实质上说的是当教师够不够格的问题。二是指当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各种教育影响,能够在学生中得以确立,即被学生信得过并且接受,内化为自身品德。这一点实质上说的是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不能有效的问题。

13.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即在品德学问上给人做出榜样。教师的为人师表,因其职业的特殊要求,往往成为经常化的自觉行为,具有很强的表率性。

14.操守

操守,是指一个人平素所执持的廉洁正直的志行品德。

15.修养

所谓“修”是有政治、锻炼、提高、完善的意思;所谓“养”是有养成、长养、培养、涵养的意思。概括起来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的思想、品德、学术、技艺等方面为获得某种能力和品质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所形成的品质的水平。

16.内省

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约束的,不自觉或自觉性不高就难以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

17.慎独

慎独,指的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道德要求。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3)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上一篇:原料油下一篇:中医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