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报道

2022-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综合实践活动报道1

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1)

摘要:在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手工活动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手工制作这项课程能够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如:动手操作、思维发展、创新想象、手眼协调等,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在手工活动中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兴趣不足、缺少耐心、不守秩序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工活动的时效性,难以实现手工活动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手工活动教学,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优化手工活动教学的整体性,加强对幼儿的教学管理,让其能够在轻松快乐中得到动手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手工活动教学;实践研究

幼儿园是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接收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地,不仅要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还要担负着养育的责任,除了学习一些基础性知识、基本认知、规则意识等方面,这是人生之路上的第一道关,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节。在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手工活动教学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和肢体协调性、靈活性,大脑与眼手之间的契合度,培养幼儿的思维发育功能,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并加强幼儿审美意识的培养。在进行手工活动教学期间,教师要精确教学目标,以科学、客观引导的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幼儿园开展手工活动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所谓手工活动教学指的是由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手工物品,在物品上进行改造、加工、修饰,或者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改装重组变为一个精美的小工艺品,真实体会这样一操作过程。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手工活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通过手工操作能够开发幼儿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从多视角、多方位的角度来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此提高幼儿积极参与性和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而言比较传统古板,在手工操作中形式一成不变,甚至还会重复使用,容易导致幼儿对手工制作失去兴趣,并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

(二)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分散

幼儿年龄较小对教师的依赖心理非常强,这一时期的幼儿处于启蒙教育阶段,身心健康、智力等各个方面都在成长发育期,幼儿的耐力、耐心、专注力都需要不断锻炼。在手工活动教学中,幼儿会被色彩斑斓的卡纸、一件新奇的物品、一句有趣味的话题、一首欢快的歌曲等吸引,但是如果让幼儿长时间做一件事会难上加难,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很容易思维分散。比如在手工制作中幼儿是不会安安静静地操作,会不由自主地说一些话,或者与旁边的小朋友交流,有的会因为某一件事物开怀大笑,这些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期间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引导,使幼儿能够集中精力、集中思想,将专注力投入到手工制作中,在有趣的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体验。

二、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一)因材施教,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园手工活动课程安排基本上都是从幼儿心智发育、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差异,幼儿们都在各项身体机能发育阶段,课程的安排不能千篇一律毫无目标。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幼儿的心理变化和思维创新的培养,鼓励幼儿施展自身的优势及天赋,结合不同的幼儿具有针对性、具体性的教学。手工活动课程可以根据幼儿的心智、特点、兴趣等多方面进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不同的手工活动,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并要加强教师的耐心指导,比如,小中班的幼儿可以操作一些较为简单的手工制作,学会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及色彩的搭配等;而大班的幼儿可以进行较为复杂一点的手工内容,更多的是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自己的创意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更倾向于幼儿操作的独立性、自主性,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教学资源和素材,让幼儿不断观察、模仿,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活学活用的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制作兴趣。

(二)联系生活,挖掘素材创意发挥

在手工活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从生活中挖掘资源让幼儿们发挥自身想象力,创造出形色各异的艺术品。教师不仅要带领幼儿们积极搜集素材,还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手工制作情境或主题,这样能够为手工制作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物品可以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二次改造、变废为宝,比如:牛奶箱、纸巾盒、卫生纸中间的卷筒、饮料瓶、糖果纸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利用这些物品来创造有趣的手工活动,不仅能够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幼儿在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通过看、摸、听、闻等不同方式来进一步了解玩具的本质特征和功能,锻炼幼儿的感官能力,这对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起到一个促进作用,让幼儿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感知生活、感知世界、感知美好。要相信,所有的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边框、有限制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可以任其发挥的,要大胆的去想、去做梦、尽情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不常用的材料如:纸盒、纽扣、布料、石头、树叶、废弃玩具等等,引导幼儿自主操作、自主选择,比如,利用纽扣组拼成小动物图案、利用卷纸筒再加上配色制作漂亮的笔筒等,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己的手中将这些材料充分利用,采用绘画、油彩、粘贴、裁剪等方式,呈现出别样的创意作品。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开展手工活动教学期间,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来创设丰富多样的手工活动,加强引导锻炼幼儿的心智、智力、思想意识、协调性等方面,给予积极鼓励的态度,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手工制作,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和优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春节.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分析[J].家教世界,2021(09):23-24.

[2]匡菁云.幼儿园创意手工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分析[J].智力,2021(04):195-196.

[3]周丽涛.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的组织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0(30):86.

作者:周华英

第2篇: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1)

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是一种新型的幼儿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孩子们透过生活中的资源来认识科学的能力。这一教学方式要求教育者认清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并通过贴近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来展开日常教学。但是这一教育方式并未给出特别明晰的操作指南,因此,笔者主要从基本环境保障、前提条件和操作工具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思考与实践

引言:

科学和生活并未分离,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往往是存在于孩子们对身边熟知事物的探索过程中。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并联系其生活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在活动中刺激其探索欲望以引导他们进行探索。笔者以此作为研究课题,旨在探知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活动教育内容,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抓手。

一、创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基本环境保障

(一)提供良好的物质教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资源可以是幼龄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园内实际情况,调动一切可采用的资源,对于教室等教学活动场所要精心地布置,营造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1]。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为孩子们设置专门的科学活动场所,如科學发现室、科学探索角等;也可以在班级设计特别的科学园地墙面,并定时更新,让孩子们在学习和玩耍中就能感受到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便能够很自然地去养成在生活中探索科学世界的好习惯。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不容易忘记,因为幼儿可以在观察科学知识的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旧的知识就能不断地被复习到。

(二)创建积极的心理影响环境

除了良好的物质教育环境,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通常表现为自由表达的宽松氛围,而幼儿教师就是这种氛围的主导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珍惜这种良好氛围营造的机会,在进行课题组的教研教学活动分享和交流时,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机会,并引导其踊跃交流分享。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对孩子进行充满关怀的鼓励。此二者通常是同时进行更能传递给孩子们积极的引导信息。对于幼儿提出的积极向上的观点,可以用温柔的语调和语气加上慈爱的动作语言,对他们提出的观点进行正面的肯定;而对于幼儿出于求异思想做出的表达,也不能立马否定,要充分理解孩子们这个年龄段整体心理特征,尊重其言论自由。如此,便能激发幼儿勇敢地猜测,形成一种思维自由翱翔的积极心理环境。

二、实现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的前提条件

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的前提条件是选取科学教育内容。在此,对如何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做出具体的分析。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应当以孩子们身边熟悉的生活作为出发点,务必使其能够在熟知的领域内展开探索,置身于生活当中,再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疑问[2]。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应当运用贴近孩子的生活现象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让其对生活当中常见现象的来源先存疑,再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以服务幼儿生活为着力点,切实解决孩子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其认识生活、认识科学世界。为生活服务的科学教育,才能体现出其教育的有效价值。另外,对于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当注重阶段性特征,大班、中班和小班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对于生活中接触到的现象理解起来也不一样,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更具灵活性和科学性。

三、提供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有利工具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有利工具是为幼儿提供具有探索价值的操作材料。具有探索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主动探索的动力及隐藏的教学指导[3]。

(一)提供具有探究性的操作材料

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心中应有明确的方向感。首先,这种材料应当时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可以是生活中的各式物品,有生命的或是无生命的皆可,随手可得的物品也能成为很好的研究载体,寻找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养成善于观察学习的好习惯。其次,应该重点关注到探究性上来,就是说这种被选择了的物品不仅仅是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也应当是在背后深藏了科学探索价值的。比如镜子,不仅可以用来反射物象,还可以用来观察不同形状所具备的特点,这样的一种材料就给教师提供了发挥的余地,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创新性探索方式。

(二)提供具有多样性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的选择还应当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因为这样的材料能够为孩子的探索过程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及更多的发挥余地。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可以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实际操作中会使用到的各种材料,挑选其中安全性高且彼此之间配合度高的,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具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为幼儿设置一个明确的活动任务,并提供多种多样的配套工具性材料。

结束语

综上,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要结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才能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科学,促使孩子们在生活中认知科学,增强对于科学现象的了解程度,实现幼儿科学教育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幼儿科学教育为其生活服务的目的,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美玲.改进班级区域活动状况的行动研究[D].河北大学,2020.

[2]赵银琴.昆明市G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行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张捷.上海市幼儿园科学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现状的文本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直属机关幼儿园 024300

作者:黄艳

第3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策略(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的七点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但是如何把握学生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这二者的关系,许多教师仍然感到非常困惑。为此,本文主要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问题,提出如下七个方面的建议。

一、引导学生整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要通过各个活动领域的实施得以实现。尽管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各有侧重点和独特的价值,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和价值追求:在性质上,都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整合实施。

1.综合主题,全面涉及

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该主题的研究。可将该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环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环节,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其中。以“臭豆腐之谜”主题活动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第一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访问百年老店火宫殿”,了解臭豆腐的特色,学习制作工艺;第二阶段,开展劳动与技术活动,让学生试制臭豆腐;第三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对臭豆腐进行微生物检测,将臭豆腐发酵水送到微生物检测中心进行致病菌检测,对污染菌指示菌大肠杆菌进行化验。在研究过程中将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整理资料等信息技术手段贯穿其中,这样通过环节分解,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指定领域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得到了整合。

2.两两结合,整体设计

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指定领域进行两两结合,整体设计,并将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其中,构成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三种整体设计的方式。

3.核心主题,拖带兼顾

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的整合可采取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个领域为主,构成核心主题的方法进行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关照、兼顾其他领域的要求。如在进行“走进自行车”的主题活动中,核心领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即使学生学会修理自行车。在进行修理自行车的活动中,学生还开展了了解自行车、自行车创新设计及帮助他人修理自行车的社区服务活动。

4.组织线索,充分挖掘

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组织过程中,不管是哪个方面的主题,教师都要从课程开发的三个维度(自然、社会、自我)切入,充分挖掘主题活动中所蕴涵的自然、社会、自我因素。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挖掘巴陵的历史文化”的主题活动时,将主题拓展为三个方面:人与社会——岳阳城建规划是“东移北扩”,而岳阳楼是在岳阳城的西边,如何能让市政规划重视老城区的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人与自然——老城区沿湖一线长期被湖水浸泡,不断出现垮塌现象,另外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也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有什么办法进行补救;人与自我——血吸虫病的重现会给旅游者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才能防止游客患病。

5.学科领域,多方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各内容领域的整合还可以采用向学科渗透式的方法进行,即对每一个活动主题,都尽可能地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切入点。如“走近湘绣”主题活动可这样向学科渗透:艺术学科——湘绣画稿设计、制版、刺绣、装裱、验收有关知识,精于其中一门技能,自主完成湘绣某一工序;历史学科——了解并探索湘绣的历史、工艺流程,欣赏、鉴别并进行市场营销。

二、全面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类型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关注,即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过于单一。学生虽然进行了若干活动,但由于教师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进行分类指导,致使学生一直在重复某种类型的活动。笔者曾于2001年收集了某个实验区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000个,对其活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占50%以上,而实际应用的设计性活动几乎没有。这样的活动局限了学生活动内容的领域,也不利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活动方式的整体把握,导致活动中某些课程目标无法实现。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主要有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项目与应用设计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活动。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应对活动主题、活动类型进行整体把握、全面关照;在活动开始之前,对活动的主题类型进行整体规划。以初中为例,可以让学生在初一重点开展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二重点开展项目与应用设计活动,如此类推,尽量使学生在初中三年经历多种活动类型,掌握多种活动方式。

三、指导学生作好活动过程记录

学生确定主题,按计划开始实施活动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作好活动记录。

1.记录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与反思

2.记录活动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将开展活动过程中主题的由来、活动方式、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为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目标,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呈现方式记录这些过程性方法。

3.记录发现的问题

可让学生准备一个问题记录本,将发现问题的过程和情景以及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如可让学生用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每周按时朗读自己的周记,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加强方法论教学

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渗透关于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的教学。

1.形成方法系列

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论指导方面,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着重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如何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法构成一个比较宽泛而又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

2.探讨方法的指导途径

为使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教师应将方法论的指导与方法实践、具体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使方法论的指导不至于陷入知识系统讲授的局限。如要让学生掌握“怎样作采访”的方法,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施:①开设小讲座,介绍作采访的相关知识;②采访结束后,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作采访的相关方法;③开展“我的第一次采访”主题活动,让学生经历如下过程:自行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作采访-确定采访对象-讨论如何准备采访(收集信息、拟订提纲)-实施采访过程-开展交流活动。

五、关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典型的综合课程,肩负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课程综合化的使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这一目标比较忽略,怎样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综合化价值,并在实践中能合理运用学科知识呢?笔者有如下建议。

1.解决学生遇到的知识难题,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化

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知识问题,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实际运用的转化。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挖掘巴陵历史文化”主题活动中,发现课题小组的学生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地理和人文方面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搜集了一系列关于巴陵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突破了这方面的难题,并结合具体的情况,将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到主题设计中,开发了系列活动的三个主题。

2.帮助学生寻找学科之间联系的结合点

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趋势是综合性程度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界限更趋模糊。以历史、地理学科为例,这两门学科都是以人为中心,研究人与环境(自然与人文)、人与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各种关系和规律的,两者虽分属于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但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地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它制约、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因此,任何历史记载都应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受人类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如我们今天思考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等为什么会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时,就不能不考虑各种地理因素造成的影响。这两门学科共同构成了一些典型的知识结合点,根据这些学科结合点,我们可以开发出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

六、让学生始终保持持续的兴趣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不像解决学科课程中一般性的问题那么简单,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研究过程往往也不是一帆风顺,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不适应,因此有时学生会因研究主题过大,或可行性、可操作性过小,从而造成不知从何下手、望而却步、知难而退的现象。另外,有些学生选题时没有认真思考,只是迫于教师的压力被动地参与了并不感兴趣的研究主题,研究的乏味、研究过程的单调,也会导致学生的研究半途而废。此外,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以考试为目的,没有考试压力,让那些习惯迫于压力而学习的学生不像学习学科课程那么认真。因此,对动手能力相对薄弱,且升学压力较大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反应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强烈,而且持续性也不会太长。为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持久的兴趣,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1.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减退现象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起伏或多或少会通过自身言行表现出来。只要指导教师多留心观察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就能较快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早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学生积极性减退的外在表现一般为:集体交流或教师指导时不认真听讲,心不在焉;小组讨论时不喜欢发言,参与性不强;活动时经常迟到、早退;分配工作时互相推诿,对待自己的任务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等。

2.随时发现学生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帮助

教师在学生开展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观察,善于捕捉信息。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及时帮助解决,就会影响学生持续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研究的进展,了解学生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随时予以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不断深化、思路不断开阔,让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拓展、深化下去。

七、指导学生深入研究,防止浅尝辄止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深度探究的原则,伴随活动的展开,会产生新的活动主题,出现意想不到的事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深入持续的研究,引导学生深度体验,防止浅尝辄止。

1.培养观察、质疑的习惯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不会观察、不能质疑,就很难将课题拓展下去。为此,在观察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界定即将观察的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内容观察范围,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必备的知识、经验,确定观察的重点。特别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短暂现象,有必要创造条件多次重复观察,并作好全面、细致的记录。同时,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最后写好观察总结。如在研究“我喜欢的小动物”一课题时,两位学生同时同地观察蚂蚁的活动,一位学生由于观察毫无目的,除了取乐外,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另一位同学在查寻了一些有关蚂蚁习性的文献资料后,又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计划,重点观察蚂蚁间信息交流传递的规律,坚持了一年,终于对此问题有所发现。

2.深入分析过程资料拓展主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证实某一现象,发现新的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究。然而,实践中的情形是不少学生认为把资料搜集整理好了就可以展示了,就大功告成了。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如向学生收集的资料发问——这些资料说明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懂得了什么知识?这些资料使你明白了什么?经教师点拨,学生进行了如此思考后定会使研究更加深入,并不断产生新的主题。

3.寻找突破口,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

学生在研究中往往由于课题太大或没有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而难以将课题研究下去。此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将课题深入研究下去。如有位教师发现某小组的学生在研究“中国文化”的课题,研究初期,学生收集了各种各样中国文化的资料,有饮食、军事、建筑、服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研究主题分散,小组合作时学生不知如何将课题深入研究下去。教师在查阅学生整理的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收集的关于湖南本地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很多,就向学生提问道:“你们收集了这么多有关湖南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想研究湖南的饮食文化与其他各省饮食文化的区别吗?”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究,开展了题为“关于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差别研究”的主题活动。

以上就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内容体系、目标、课程形态及评价准则决定了教师在活动中的协助者、指导者的地位,可通过指导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并获得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姜 平

第4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五年二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选题背景:

植物王国蕴藏着无穷的秘密: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有泥土、水分、阳光它们就会长出一片片绿,开出五彩缤纷的花,结出橙黄紫绿的果„„它们的形状稀奇古怪,它们的秘密趣味无穷。

金秋时节,我带着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二年级小学生去原野秋游,当他们看着满园飘香的瓜果,周围盛开着绚丽多彩的花儿,都雀跃不已,一个劲儿地跑着来问这问那:这是什么花?花有种子吗?树上的果子是怎样结出来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从他们的小脑袋里蹦出来。看到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和兴趣,而且发现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和探究意识,我根据孩子们的愿望和认知特点,开展了主题为“植物生长的秘密”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植物王国里的秘密。

二、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

2、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探索和实验,激发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培养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与他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学习,细心观察,讨论交流。

(二)活动步骤:

1、师生确定实践的主题;

2、指导学生自主分组并确立各小组活动的主题及实施方案;

3、开展实践活动;

4、开展交流评价活动;

5、开展成果展示活动;

6、对活动进行小结、反思。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的确立:

(1)、学生自由分组,选举各组组长。

(2)、指导各小组确定主题及活动实施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但我最想知道这些植物是怎样长出来;有的说,我最想知道平常我们吃的果实是怎样长出来的;有的说,没有人种,野外的小花、小草是怎样长出来的?有的说,平时我发现家里的一些植物并不是种在泥土里的,放在水中它们照样能生长,究竟植物的生长要靠什么呢?

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大多数组员的兴趣、意愿,确定了自己组的名称和活动主题,并制定了活动方案。最后商定为五个方面:

一、怎样栽种植物?

二、怎样使用已学的知识(扦插 嫁接 压条)培育植物?

三、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四、植物生长的其他条件。

第二课时

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班级整体方案:利用综合实践课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去野外感受自然、认识植物、挑选植物。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各小组确定主题,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方式:讨论、谈话、小组合作。

第三课时

实践活动:

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收集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并分组调查、访问并记录。

第四课时

交流评价活动:

小组汇报把自己调查的、观察到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汇报,展示每组所养的植物,给同学们介绍植物的生活习性。

第五课时

成果展示

设计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活动了解各种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

2、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探索和实验,激发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培养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

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并学会与同伴合作,细心观察,讨论交流。

5、通过这次活动,你们小组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活动中,大家要互相合作,团结一致,才能把事情做好)

活动小结:

同学们,从你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到你们不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当困难出现时,你们还尽力想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解决这些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人交往的能力,收集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希望大家以后继续积极开展这些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第5篇:综合实践活动案1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关于电热水器的探究与市场调查

活动内容:

调查电热水器的种类、使用面,初步探究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安装、使用与维护方法;以及对不同类型电热水器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研究。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焦耳定律、电热以及家庭电路组成等电学知识在电热水器中的应用。

2、通过对电热水器的调查以及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安装、使用、保养与维护方法等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热水器有关知识的拓展与了解,丰富一些电热水器的专业知识。

3、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和了解研究科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程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化“科学 技术 社会”的STS意识。 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南京城区各大、中、小型商场的电热水器销售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价格、购买人群、品牌及种类等,通过采集市场信息和数据分析,比较各种电热水器的不同构造、工作过程以及向用户和厂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2、资料分析法:通过到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图书馆、金陵图书馆查找各类有关电热水器的背景文献资料,以及上网查询有关电热水器的文字、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各种电热水器的技术性能以及选购、安装、维护和保养的方法,会进行初步地文字分析并能推导一些结论。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电学焦耳定律和电热知识,家庭电路的基本常识。

2、活动器材: 照相机1台,胶卷1盒,美术工具1套,秒表1只,接有高速宽带网的电脑1台,各类调查表500份。

活动过程:

1、课题小组的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研究兴趣相近的6-7位同学组成“电热水器科学探究与市场调查”研究性学习小组,组长负责联络指导教师,以及组内成员的研究分工、活动的具体安排与协调。

2、小组课题的确定。围绕研究的主题,将课题分成 4个不同专题展开研究,即关于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的探究、电热水器的种类及使用面的调查、不同种类电热水器的技术性能优缺点的比较、以及不同电热水器的选购、安装与维护方法研究等。

3、研究方案的制定。由课题小组的成员共同商议,制定活动计划,形成具体的研究方案。方案内容包括:课题名称,研究专题名称及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分工,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部分。

4、课题活动的实施。课题小组利用周五课外活动以及周六休息时间,分专题、分阶段地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与科学探究活动。

(1)南京地区电热水器市场状况的调查。

① 调查问卷:向市场投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62份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市场电热水器的种类、品牌、价格、功能等。如表1。

② 调查范围:南京中央商场、新百商店、苏宁电器、南京交家电商场等9个家电销售网点。 ③ 调查过程:活动过程的图片如下:

③ 调查数据:

课题小组调查数据如表2示:

电热水器类型即热式、贮水式(封闭式、敞开式)两种

贮水容量30L、40L、50L、60L、80L、90L、100L等

家庭人口单 身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及以上

选择容量(L)20-4050-7080-100100以上

使用比例(%)8.514.65126.9

使用特点使用方便、能持续供应热水,无废气排放

④ 调查结论与分析。

从居住处所来看,建议对无管道高楼层而言,电力相对燃气较便宜,则最好使用电热水器,这既经济又免受扛煤气罐之劳苦。

通过课题小组对电热水器市场价格和市场销售份额的调查,用计算机EXCEL软件,进行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制作了部分柱形图、饼图,如下图示:

最后,完成对电热水器种类、使用面的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2)电热水器工作原理与技术性能状况的探究。

①探究内容:电热水器工作原理与技术性能。

②探究过程:通过请教电热水器技术维修人员和课题小组成员的独立自学,灵活运用已学初三物理电学知识对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与各种类型电热水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探究。 ③探究结论:

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了焦耳定律和电热知识;电热水器主要构成包括发热体部分,保温部分,储水部分以及漏电保护部分;对金属外壳的电热水器采用了外壳接地方式,防止了居民洗浴时漏电与触电事故的发生。有些电热水器有水压过压保护和防漏电保护装置。对水质硬的地区,则注意配置电热水器的防腐蚀除垢功能。一般不同种类的电热水器其技术性能各有差异。

l 即热式和贮水式电热水器的技术性能。

“即热式”的电热水器体积小,功率大,不需预热,通常4—6KW以上,工作电流高达18—27A,安全、卫生、不受水压限制,随时可供热水,水温易调节。我国大部分住宅供电线只能承受15A电流,且使用时水温易受水压影响。

“贮水式”(即等温式)电热水器电流6—9A,功率1.2—2.0KW,一般家庭电路可满足,其体积大,使用时需预热,能自动恒温保温,停电照样使用,可作为热水供应中心,供应多处开水。内胆材质一般有镀锌板、不锈钢、热浸锌及陶瓷中。镀锌板焊接时会破坏锌层表面,易腐蚀漏水,不锈钢内胆由于通电加热对内胆有强电解作用,使用寿命受影响,热浸锌内胆把100%的锌放入锌池中熔化成液体状,完全浸入内胆,既可防腐蚀,又防电解,使用寿命长,陶瓷内胆不易电解,无水垢,耐腐蚀最好。

l电热水器的贮水量和内胆结构。

电热水器内部结构主要有水箱式、出口敞开式和出口封闭式三种。“水箱式”无内胆,保温性能差,出水量小;“出口敞开式” 的贮水量一般,通常供家庭用,能连续供热水,水温任意调,喷洒有力,但内胆不能承受压力,只供淋浴用;“出口封闭式”的贮水量大,使用方便,

不但可沐浴,可多处供水。

内胆是电热水器质量的关键技术性能,必须具备保温,耐压、不生锈、无水垢、不渗水的特点,常见内胆如下:

u镀锌板内胆。锌保护层厚0.6mm,内胆成形后如不作防锈处理,易生锈寿命短;

u不锈钢内胆。材质好,不易生锈,但焊缝隐患难发现,多次使用后不锈钢中铬金属被自来水中氯离子腐蚀而使焊缝漏水。

u热镀锌防锈树脂内胆。锌合金保护层厚0.7mm以上,锌合金表面再覆盖防锈树脂,寿命较短。

u搪瓷内胆。内胆内表面的瓷釉为非金属材料,不生锈,无水垢,原板内胆更是搪瓷内胆的最高等级,不但防腐蚀性好,还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可长久使用。

(3)电热水器的安装、使用以及保养方法。

为保证安全,电热水器的安装方法:

u将电热水器“挂板”用膨胀螺丝固定在适当位置,绝对要牢固稳定,热水器要挂在加固的“挂板”上;

u按生活要求和需要安装好出水热水管,如淋浴、洗碗、洗衣、洗脸等位置,进冷水处一定要安装原装单向安全阀;

u安装时和安装完毕,都要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装配好“防漏电保护”电源插头,正常的电力导线和接地导线;使用前必须先注满水再通电,防止电热管干烧而导致漏电。 电热水器使用时注意事项:

u电源线横截面积应大于1.2平方毫米,插座必须坚固可靠,不能松动,并应在专用线路上配置电流大小合适的保险丝,以防线路太细或接触不良导致着火与漏电;

u热水器喷头出来的水不能直接喷进箱体,以防内部线路潮湿而发生短路。安装完毕首次使用,应将热水器注满水,才允许通电,而且一定使用220V电源,进水前要打开出水龙头的任意一个,当水龙头出水,表示水已满,此时可关闭出水龙头;

u必须使用原防漏电保护插头,插座与插头要保持干燥以防漏电;

u水温旋钮通常应在高温档,加热状态指示灯会亮,电源插头小指导灯也会亮; u通电加热时,说明热水器内压增大,已超过0.7Pa,千万不能将泄口堵塞;

u寒冷易冻地区,长期不用时应将热水器内水排干,没有自来水供应时,不得将电热水器储水桶当作日常生活储水器具。

电热水器的保养方法:

u 经常检查供气管道处接口有否泄漏,橡皮垫圈是否完好,有否老化出现裂纹,一旦发现及时更换处理;

u 要按产品使用说明,定期检查是否漏水,定期清洁进水过滤网,常要保持清洁,长期不用应放空热水器内的余水。

(4)不同种类电热水器的优缺点的比较。

① 比较内容:比较电热水器的外型结构、容量、加热速度、加热功率等方面。

② 比较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生家庭中的电热水器,亲自做了不同类型电热水器加热冷水的加热功率以及加热时间长短的比较实验。比较数据如表3示:

热水器类型即热式电热水器贮水式电热水器

封闭式敞开式

加热功率 (w)400012001200

贮水容量(l)707070

加热时间(h)时间很短,即开即用约4时约3.5时

优缺点体积小,耗电较多体积大,内胆耐压。能同时多处供水。预热时间长体积大,一般不

耐压。不能同时多处供水

③比较结论:

²在相同加热功率条件下,不同类型电热水器加热冷水的预热时间长短不同;

²圆罐形设计的电热水器受力最均匀,最能承受高压;而方形或其它形状受力不均匀不耐高压,最好选择圆形设计;

²选择电热水器,一般要从内胆的材质与热水器的内部结构去考虑。因为这些热水器发热均匀,热水使用效率高,保温性能好,耗电少。

活动小结:

1、 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的选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亲身参与社会调查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学习形式比较新颖。课题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既分工明确,又合作探究,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活动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 对于课题研究中学习活动的评价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百分制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和过程监控,以“自我参照”为评价标准,采用描述性评价方法,可以真实地评价、反映学生的潜能与学习成就,引导学生多关注自我。指导教师还安排了课题成果答辩会,邀请了3位电热水器技术专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

第6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

1 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应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中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中小学可以把学生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

2 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的热情;要加强与学科学习的联系,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和技能基础,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初步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可参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进行整体规划与实施。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的体验性、服务性或公益性的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参与社区活动,践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活动的贯通。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应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应围绕主题,在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

3 主性,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主动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懂得一些社会生产的基本常识,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技术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会生产的基本技能;通过技术实践与技术探究活动,学会简易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初步具有技术学习、技术探究及技术实践能力;丰富劳动体验,具有亲近技术的情感和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初步具有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审美意识。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实践、技能练习、工艺制作、简易设计、技术试验、职业体验等。这些内容及活动形式,既有一定区别,也相互联系,在课程实施中不能机械理解、相互割裂。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要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以及专业化倾向,应与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等内容有效整合。在重视操作技能习得的同时,应重视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应用;要重视对技术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发掘与感悟,重视对技术的设计、试验与创造方法的实践与探究,强调技术规范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实施中,必须遵守安全规程和做好劳动保护,并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资源建设。

高中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通过开设独立形态的技术领域予以实施,

4 具体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进行。

4.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运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表达信息,并用以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和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具有健康负责的信息伦理。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实践学习中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合理利用网络,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解决实际问题;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处理并发布信息;以机器人为载体,初步了解自动化原理,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应重视结合学生经验,突出实践性;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培养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识;要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进高水平思维;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鼓励个性发展和技术创新;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注重为学生创设反思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可根据需要在某一学期或学年独立开

5 设。小学3-6年级信息技术教育的总学时为60学时,7-9年级信息技术教育的总学时为72学时,普通高中阶段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突出上述基本内容,同时,有效地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内容,构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

选择与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或主题的意义。学校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学校要有意识地选择社会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与体验社会,从社会生活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主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实践学习活动的过程,经历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切实转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初步学会实践学习的方法。可以主要采取三大类实践学习活动:一是以研究为主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二是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参观、考察、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三是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方法和

6 过程,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具体有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以及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实践,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阶段。各个阶段应有相对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等。准备阶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规划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并提供充分的准备。

活动实施阶段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活动全过程中得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交流。要突出对活动的过程、活动结果、活动的体会、活动的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交流与反思。在总结与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个性。

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和活动总结与交流三个阶段是相对的。要引导学生根据活动过程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开展实践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般可采取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两种组织形

7 式。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允许初中、高中学生个人独立开展活动,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组织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全班活动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3-9年级每周3课时,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参照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保证基本课时总时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活动进度,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综合实践活动要要超越纯粹的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处理好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关系、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的关系,合理利用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第一,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在活动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活动的方式、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班级合作活动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活动的方式、学校合作活动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活动的方式等。第三,在活动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主动探究”的原则,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体验与建构的关系,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活动主题持续、深入地探究与实践,防止

8 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指导教师因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需要,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在内容上,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或确定适合自己的主题、项目或课题;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与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规范地运用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活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与收获进行有效总结。在指导方式上,注重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加强教师的协同指导。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坚持课堂组织与开放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学习的关系,注重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强调实践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坚持实践学习与认知学习相结合。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发展进行整体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上关注过程、兼顾结果。评价方式可采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形式。强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既要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档案,也要注意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学生评价的途径主

9 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要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表现作为毕业的要求,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要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

(二)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等方面。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全体教师承担指导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对学校的评价,侧重于对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状况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师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与保障

(一)中小学应严格执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规定,按照课程方案开设课程,开足课时。要从师资配备、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学生家长转变观念,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管理和督导。各省(市、自治区)、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本纲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细则;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况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容;要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发展状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毕业生学业评价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编

10 制结构,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编制,建立一直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方面问题,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纳入各级职称评定系列,统一管理。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协调中小学与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校外教育场所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对加强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作用。地方可根据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开发具有指导性的课程资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教材开发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立项、评审,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

(三)教科研部门是指导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力量。县(区)以上教研部门要配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研究和指导,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人力资源、专业知识、教师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智力支持。教师教育机构应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已有的专业设置或课程结构,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培养或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四)学校所在社区应承担支持教育、共同培养青少年的责任,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社区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科技馆(站)、博物馆等场所的作用,为学生集体活动提供优惠或免费政策;社区有责任监督学生在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进展情况,并对学生活动做出公正

11 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增加教育专项投入。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中小学生顺利进入本地区各类公共场馆、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活动。

省级地方政府要重视并加强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切实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编制、职称、待遇问题。要组织财政、社会保险、教育等部门,协同建立学生活动安全的保障机制。

第7篇:综合实践活动室总结1

2015-2016学第一学期综合实践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为目标,以科组建设为重点,加强对科组建设成果的总结和梳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继续在规范中不断向前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尽管科组中大多数老师都有多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围绕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研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围绕主题,推荐科组四位新手老师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课后集体的研讨反思,进一步的改进课例并在市试点学校检查中把改进后的课例进行展示。上课的教师在实践、探究、反思、积累中快速的成长起来。

2、科组内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熟手”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在迎接市试点学校检查课例展示的筹备过程中,各集备小组从课前集体备、试教、课后的反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规范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规范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校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本学期,科组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规范课题建设,推动学校科研上新台阶

教育科研引领学科教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坚持以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

1、规范课题成果管理

不仅重视研究阶段性的总结、科组以及课题资料的梳理,还对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成果资料做好规范的整理和管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

2、有效落实各项课题研究实施工作

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人数达到60%以上,本学期,在课题的带动下,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校的科研工作正行走在规范化化发展的道路上,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

3、规范奖评制度,调动科研热情

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也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本学期我校根据学校“科研奖励制度”以及“课题管理”规定,对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的结题报告、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案例、论文等成果资料进行奖励。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阶段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将接续严格执行原方案的计划,致力于课程的深度开发和课程的有效实施。

1、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由于内容的不具体性,从一定程度上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我校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2、各项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确保校本开发建设和实施有章可循,保障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8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1

走进戏曲大舞台

宋桥中学 林亮亮

一、 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宗旨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准备活动

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驸马》选段“为救李郎离家园”,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等。

8、活动总结,齐唱戏歌《唱脸谱》结束活动。

六、活动评价

1、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

2、在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3、掌握相关的戏曲知识的程度。

七、时间安排

1、查资料、搞调查、学唱戏等前期准备活动,用二到三周时间。

2、交流、讨论、写方案,用一到二节课时间。

3、教师介绍和经典戏曲欣赏,用一节课时间。

4、知识竞赛、粉墨登场、活动总结,用两节课时间。

八、活动注意事项

1、组建活动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主,教师适当调度。

2、个人、小组、班级、年级活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活动能力。

3、注意寻访有关行家里手,获得较高层面的指导。

4、在平时多收听、收看戏曲节目,培养对戏曲的兴趣爱好。

5、观看知识竞赛和戏曲表演时文明有序。

6、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只要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投入活动,就能获得良好以上的评价,参加知识竞赛和戏曲表演的同学一般给予优秀的评价。

【戏曲知识竞赛规则及赛题】

竞赛规则

竞赛的题目分必答题、抢答题和书写题三部分。

必答题:每班出三名选手参加,每人抽签回答两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了或弃权不答则不得分。三名选手之间不能讨论。

抢答题:每班三名选手作为一个整体参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抢答的方法是,各选手报自己班级班名,谁先报就抢到了答题的权利。三名选手之间可商量。 书写题:每班三名选手作为一个整体参赛,在主持人说完题目后把答案写在题板上。 必答题限定在两分钟内答完,不会的可以声明弃权。

抢答题必须在抢到答题权后五秒钟内开始叙述答案,过时则扣10分。主持人没念完题目选手就抢答算犯规。必须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并说“开始”后方可抢答。犯规三次扣总分10分。 书写题在两分钟内写完并亮出答案,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不答则不得分。

第一部分必答题

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什么?

2、《汉宫秋》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哪一位的故事?

B组

1、京剧四大名旦是谁?

2、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四种基本形式,是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清代花部和什么?

C组

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基本形式?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什么剧种?

D组

1、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2、“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哪出京剧中的唱词?

E组

1、我国的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

2、选择:我国传统戏曲讲究板眼,一般来说眼是:

弱拍强拍三分之一拍四分之一拍

F组

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什么剧种?

2、元曲是杂剧和什么的合称?

G组

1、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2、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了各种人物类型,如有的叫花旦,有的叫小生,请说出电影《十五贯》中娄阿鼠属于什么行当。

H组

1、1790年(乾隆55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经不断创造革新,至道光、咸丰年间,逐渐形成后来的京剧而流行全国,四大徽班是春台班、和春班、四喜班和什么班?

2、请你说出京剧中的包拯(包公)属于什么行当。

I组

1、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什么?

2、《西厢记》的作者是谁?

J组

1、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什么?

2、判断正误,若错误,请更正。

历史剧《关汉卿》是郭沫若写的。

K组

1、戏曲的角色“旦”可分为哪几类?

2、《七品芝麻官》拍摄成了哪个剧种的戏曲电影?

L组

1、“苏州评弹”是评话和什么表演形式的统称?

2、我国地方剧种丰富多彩,搬上银幕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什么剧种?

M组

1、京剧脸谱中,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红脸代表什么?

2、搬上电影银幕的戏曲艺术片《天仙配》是什么剧种。

1、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形象的是由谁创立的旦角流派?

2、请你说出京剧《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属什么行当。

O组

1、我国有一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在敌伪统治时期,把胡子留起来,拒绝演出,保持了民族气节。这位艺术家是谁?

2、俞振飞是哪个剧种的表演艺术家?

P组

1、歌唱家李谷一最初是湖南什么戏种的演员?

2、脸谱中白脸代表什么?请举例说明。

Q组

1、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谁于1946年首演《祥林嫂》一剧,这是第一次把鲁迅的作品搬上越剧舞台。

2、新风霞是哪个剧种的表演艺术家?

R组

1、善于塑造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的是由谁创立的旦角流派?

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以哪一种戏曲唱腔为写作素材的?

S组

1、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是什么?

2、京剧的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什么为主,所以旧时称京剧为“皮黄”。

T组

1、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和什么?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享有老生演员四大须生称誉的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和谁?

U组

1、选择:皮影戏中的皮影人物一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猪皮或马皮胶皮塑料驴皮或牛皮

2、有一位著名戏曲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这位演员是谁?

第二部分抢答题

1、传奇剧本《牡丹亭》又名什么?

2、早期山东快书专说什么内容的故事?

3、筱文艳是哪个剧种的表演艺术家?

4、京剧中“净”这个角色通称什么?

5、我国古代戏曲家中洪昇和孔尚任并称为“南洪北孔”,洪昇的代表作是《长生殿》,孔尚任的代表作是什么?

6、请列举出两位著名锡剧演员的名字。

7、在越剧戏曲电影《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扮演者是著名越剧演员谁?

8、青衣是哪种戏曲的行当?

第三部分书写题

1、我国戏曲常以四大美女为题材。四大美女中,“落雁”之美是指谁?

2、元曲四大家是指郑光祖、白朴、关汉卿和谁?

3、京剧传统剧目《四郎探母》中的母亲指谁?

4、曾演唱过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著名演员骆玉笙(艺名小彩舞)是哪个剧种的演员?

5、说出最具梅派特色的经典剧目两部。

6、2001年5月,我国的哪一个剧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7、听戏曲演唱选段,写出戏曲种类。(播放内容有沪剧《阿必大》选段、锡剧《珍珠塔》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第9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1)

课题:十字绣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

学生:剪刀、绣花针、十字绣针法的图纸每人一份

老师:若干十字绣作品、大格的布或网(用以原始教学基本针法)、十字绣材料数份。

第二课时: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开拓艺术视野,陶冶艺术情操,让知识启迪智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个性的舞台。 (2)知识目标: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创作兴趣和能力。工艺造型除了美学外,还涉及到数学、物理、自然、历史等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素质培养。

(3)能力目标: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学生通过熟悉材料性质,学习使用工具,到成功制成工艺品,会变的心灵手巧。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十字绣的方法、图片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审美方法。

(5)人格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艺术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有毅力的优良品质,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 活动过程 (1)欣赏、了解十字绣 ①欣赏几组十字绣作品。 ②交流,谈感受、看法。

③初步了解十字绣的基本针法(全针绣、半针绣)。 ④练习简单针法,掌握两种针法即可。 ⑤讲解操作中的安全问题。 (2)学习十字绣的针法

①学习看图示,教师示范基本针法,全针绣、半针绣、起头、收尾。 ②让学生用带来的简易材料学习十字绣。 ③交流编织心得体会。 ④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纠正。

⑤小记者可以把活动场面拍下来,作为资料。 ⑥练习简单的小作品。 (3)结合主题进行十字绣

①欣赏不同系列的作品,确定编织内容。 ②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小组合作。 ③遇到困难都渠道寻求帮助,老师、家长等。

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品评编织的东西,讨论后加以适当的改进。 (4)成果展示交流

①举办一个作品展,把装裱后的作品布置在橱窗里,或布置在活动室,供老师和其他班级学生(也可邀请家长)一起参观。 ②就自己的作品写好创作构思、过程等作介绍。 ③收集各方面反馈意见写好活动心得体会。

课题:中国结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编织材料 第二课时: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街的历史、特点

2、学会中国结的编织方法,并制作一个中国结

3、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吉祥结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中国结的历史与文化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个侧面。本节课旨在通过工艺制作,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知道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编制中国结

根据编制中国结的基本方法,自己亲手做一个中国结

1、教师示范(幻灯投影)提醒同学们一定看清线的走向。

2、教师用课件展示编制吉祥结的步骤。

3、学生边看边自己制作吉祥结。遇到的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

三、 研究与讨论

1、如果制作过程中,被复杂的线路弄迷糊了,无法继续怎么办?

2、制作时,用什么可以将线固定?

四、在学生亲自动手编制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

学生拿作品到台前展示,先自我评价,在互相评比

五、收获与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同学们,编织中国结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游戏活动,更是一门情趣高雅的手工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也体验了一番,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去感受这门艺术,亲近这门艺术,用手中的彩线编织那五彩缤纷的世界。

《缝沙包》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准备各种材料:针线、剪刀、布块、玉米粒等; 第二课时为制作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习手工针缝的平针、回针和斜针三种针法,并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制作简单的沙包,增强动手能力。

2、对手工缝制、设计制作沙包具有浓厚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3、增强劳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缝沙包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一些针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工具和材料:课件、针线、剪刀、布块、玉米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玩沙包的图片。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玩得开心吗?

2.老师:是啊,玩沙包既开心有趣,又有益于我们身体的健康。大家想亲手做个沙包玩游戏吗?

3.老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缝沙包。(板书课题。) 二.学习针法,掌握技巧。 1.提问:你知道做沙包需要哪些材料吗? 学生:针线、剪刀、布块、玉米粒等

2.提问:那你知道怎样用针线把布缝合起来吗?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并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

3.手缝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种基本技法。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

看后组织交流: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得都非常认真。下面谁来说说我一共介绍了哪几种针法,分别是怎样缝的?分别指名说说

4.老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手缝的三种基本方法。我们用这三种针法进行缝合的话,斜针是最结实的,其次是回针,最后才是平针。 三.自行设计、制作沙包。

1.同学们,下面我们就运用这几种针法来缝制一个沙包,好吗? 思考:缝制沙包需要哪几个步骤呢?

学生汇报,师板书:裁剪、对折、

缝合(留口)、翻面、装沙、封口

2.同学们概括得很好。其实,要想缝制好一个沙包,只记住这些步骤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注意许多细节。老师也做了一个沙包,请同学们仔细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看后学生回答: 裁剪:大小适中 对折:正面朝里 缝合(留口):紧密、匀称 翻面:完全 装沙:适量 封口:不留毛边

3、老师:其实,沙包不仅仅是方形的。待会儿大家也要动动脑筋,发挥想象,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做一个沙包。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得最美观。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我们还要评选最佳沙包呢。特别提醒,大家一定注意针脚要紧密,针距要匀称哦。好了,就请大家动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动手制作,小组内互帮互教,老师巡视指导解答。

四.展示评议、总结交流。 1.小组评议。 老师:我看有很多同学已经做好沙包。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你们小组里面做得最美观的作品,拿上来比一比,展示展示。 学生评出小组里的最佳作品。 2.全班展示交流。

(由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交流缝沙包的经验。每个小组一一展示。) 3.老师:那你们心目中的最佳沙包是哪一个呢?谁来说说。 学生提议,评选。

老师:刚才,同学们主要是从花样和形状上来评价的,那到底缝得怎么样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做小评委,仔细看看。

(小评委们开始仔细观察,热烈讨论,最后宣布结果)

老师:好,这几个沙包就被评为今天的最佳沙包,他们的主人获得缝沙包小能手称号。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五.游戏活动,体验快乐。

老师:同学们,想不想用亲手做的沙包做自己喜欢的游戏? 学生:想。

老师:是啊,沙包不仅要美观,还要结实。那好,下面我们来玩沙包,看看谁的最结实好用。

学生自由玩沙包游戏。

六.总结、拓展。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手缝的三种基本方法,亲手制作了沙包,还用自己缝制的沙包玩了有趣的游戏。课后,大家还可以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技能继续制作沙包,也可以缝制其他一些东西,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上一篇:税务纪检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新聘教师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