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通用13篇)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1

中国传统节日

娄丈子中心小学六年级

指导教师:张淑芹、李艳青

【主题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或美妙传说,都具有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度重阳的情形。又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既让人们体会丰收的喜悦,又让人们体会团圆的深意,人们常常望月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

如今,好多学生分不清“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区分后,一起来探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次活动力求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激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活动时间】:八周

周次

活动内容

1—2

课前准备,确立主题

3—4

查阅资料

5—6

分析与整理

7—8

成果汇报展示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由来和习俗。

2、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与现在节日差异,感受到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上网查询、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能力;

2、形成实践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探究中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

2、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活动方法】

1、查资料(上网,查书、报纸、杂志)

2、调查、访问(例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3、收集图片(过节时人们的着装和食物)

4、亲身体验,总结交流。【活动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1周

1、确定具体内容,划分活动小组,合理分工,推选小组长。

2、制定活动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一、主题确立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主题。

二、确立子课题,制订计划。(第二周)

1、确定活动内容及子课题

2、成立活动小组

3、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活动计划表,明确各自的分工。

4、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并修订小组活动方案,明确任务,渗透实践方法。

第二阶段:查阅资料

2——4周

1、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1)首先要查阅资料:各小组针对自己研究的内容到微机室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小组同学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利用局域网传到小组长建立的共享文件里。

(2)了解各班同学对古今节日喜爱程度、都喜欢哪些节日,填写调查表并撰写调查报告,最后撰写发扬中国传统节日倡议书。

第三阶段:分析与整理5——6周

分析、整理资料。在小组同学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本组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充实删除,形成清晰的思路,根据最后确定的汇报形式,再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梳理,做好汇报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很好的在班内交流。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展示7——8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把各自的收获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分组汇报: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给出具体的建议。

(二)汇报评价 【评价方法】:个人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

1、单组评价: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组要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组员参与情况、表现、及完成程度等)

2、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表现最佳的个人。进行成果展示。

3、成果汇报展示及动手制作。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把自己收集到资料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一下,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1、讨论、交流活动体会。

2、撰写结题报告活动、总结。

3、举办活动成果展

4、倡议发扬中国传统节日

(三)教师小结,指导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2

今天的农村学校不缺乏活动主题, 在某种程度上课程资源比城市更丰富。主题选择的话语权在学生, 但教师对主题活动实施的指导也不可或缺, 它能有效保证主题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教师在主题活动实施中的指导策略。

一、主题活动的设计要接地气, 让学生有事可做

“农村的孩子有农村孩子的乐趣, 他们有着比城里孩子更广阔的天地。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要能体现地方特色, 把握农村特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体验, 要关注热点问题。”[3]因此, 选择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主题才是接地气的, 才会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才会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做。每个学期开始, 笔者都发动学生谈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说说觉得有意义的活动, 或者探讨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些作为这学期的活动主题。比如, 膨化食品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而膨化食品吃得过多, 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于是, 笔者在七年级设计了“膨化食品的调查研究”这个主题活动。笔者用一节课的时间, 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方案, 分配活动小组;然后在第二节课组织学生到校外就近进行一些调查, 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活动要求和目标, 分组活动, 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充实;然后在活动小组组长的组织下, 自主活动, 准备汇报。因为主题贴近学生实际, 所以学生在活动中兴趣很浓, 而且也很有成就感。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研究活动中去了, 而且还充分调用了一切可运用的资源:有的学生家长在超市工作, 就请家长一起做产品销售调查;有的学生家长在医院工作, 就去采访医生有关膨化食品的危害问题;有的学生用相机拍下了活动情况;有的学生收集了一些漂亮的包装。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在自行组织如何汇报的时候, 他们的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展示。

二、主题活动的组织要关注交流与合作, 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个性特长

“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 势必需要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没有交流与合作, 就无法展开综合实践活动。”[4]小组协作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主题实践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强调小组协作互助和个性发挥, 教师在组织分配小组时就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第一阶段是在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方案后, 教师组织开展小组讨论, 对活动方案进行整体设计和精心策划。接着, 在各小组充分考虑组员的特长发挥和方案的可行性后, 要求将小组活动计划在班级层面交流, 以获取一些合理的建议。此刻,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生生互动及师生交流活动, 展开充分的讨论, 帮助每个小组进一步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如组织“‘吊兰的种植’活动方案”讨论时, 学生先是在组内讨论、策划, 接着根据组员特长进行分工, 初步完成小组活动计划。期间, 教师应穿插于各小组之间提供一些辅导帮助。开始的时候, 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协助学生规范制订活动计划, 如谁负责种植、谁负责观察、谁负责浇水、谁负责施肥等。第二阶段是各小组初步制订活动方案, 并在班级层面交流汇报。各小组推选出一名汇报员, 解读本组的活动策划, 积极与其他各组同学交流互动。分组汇报活动策划后, 教师应组织全班学生对各组活动方案展开讨论, 主要是就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使活动计划得到进一步完善。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 要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 同时善于吸收他人的意见和经验, 使活动方案更具可行性。

三、主题活动的开展要重视开放性, 让学生获得多元的知识技能与过程体验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制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 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过程及评价诸方面均具有开放性。”这里所说的开放, 也包含了指导人员的开放和活动场所的开放。“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 碰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如开展“吊兰的种植”活动时, 笔者找到了一位爱好吊兰种植的家长, 请他来当课外辅导员, 阶段性地进行指导, 并组织学生走进他的吊兰种植基地参观考察。这样, 学生通过吊兰的种植, 了解了吊兰的生活习性, 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种植方法, 对种植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兴趣。一个好的主题活动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收益。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 充分动用各种能力。譬如开展“春天来了”这一主题活动时, 利用农村天然的地域优势, 教师可建议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 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 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收集有关春天的书籍、图片、文字资料;到公园、田野踏青, 放风筝;等等。在精心策划的活动中, 学生就会表现出对认识春天的莫大兴趣。

总之, 农村学校不缺乏鲜活的活动主题, 但主题的选择和实施都必须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利用当地的生活环境选择主题, 利用学校、社会的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并在团队中彰显个性, 在过程中获得体验, 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艳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7) :19-20.

[2]石迎春, 马丙云.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 11:4-5.

[3]王正祥.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刍议[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 (3) :8-9.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 主题式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开发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亲自实践,亲自动手,通过实践、体验来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主题活动,使学生走入社会,增强对农村现实生活及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确定活动主题

1.选题原则。选择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活动主题的适宜性和科学性,在选题过程中,一方面,应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发生的重要事件来进行,体现活动的生活性;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选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亲身经历、身心特点选择便于学生行动、观察、研究的内容,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现活动的可操作性。

2.主题含义。所谓主题,就是研究的课题,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某一事实、活动或现象的领域。它不仅包含了某一概念的广义属性,而且也包括了某一概念或事物的关系、原则、理论和规范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其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宽广的。面对城市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惊叹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惊叹的同时,我们用实践证明,在农村地区同样可以另辟蹊径,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主题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依托学校所在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乡土资源,结合农村学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资源,发展学校特色教育,成为农村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的主要依据。

3.生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因此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和不确定的,这为主题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本着“立足于农村生活气息、着眼于农村文化底蕴,从身边找起、从小处入手”的立题原则,引导学生在各自熟悉的生活、自然世界中寻找感兴趣的话题,放眼周边的生活领域,开展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挖掘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充足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要素。《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自然资源的开发。农村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独有的自然资源,以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引导组织学生关注周围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把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农村大自然,作为学校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课堂。

2.社会资源的利用。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命世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是核心要义,只有将“实践”真正放置到社会生活中,“实践”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利用社会资源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激发学习的动机。

三、实施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评价的多元性。首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及成果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同时,不仅要关注知识与能力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2.评价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即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组评、班评、家长评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即通过“学术交流会”“成果展”“辩论会”“才艺大展示”“报告文集”等多种形式,充分引导学生展示自我,为学生搭建张扬个性的展示舞台。

3.评价的反思性。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的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陈时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8).

[2]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元祥.走向课程领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能力为目标,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本着“立足学校,源于生活、面向社会、体现特色”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研究目标: A总目标:

构建培养创新教育的教师,使学生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新型人才。

B学校目标:

1.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能比较适应当今社会、当地学生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2.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模式。

3.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参与、人人设计的有效运作机制。C教师目标:

1.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目标,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实践新的教学模式。

2.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中发扬创新精神、发展研究能力。3.以综合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人文精神。D学生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爱好,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6.培养更多的能“求知、做事、共处、做人、创新”的优秀学生。

三、研究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2)举行开题会

(3)分层次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

(4)建好校园网,构建初步的校园网络文化,建好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5)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分年级编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包;(6)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

(1)分年段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

(3)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4)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

(5)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中规定的五大块研究任务。

3、总结阶段

成果总结;结题。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的组织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陈立新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领导和指导。

副组长:李冬青校长,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

成员:各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

2、根据研究内容规定的五大块,按年级段建立子课题组。

3、按教师个人特长,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

4、班主任组织班内综合实践活动分组管理和协调。

六、研究操作措施及做法

1、理论学习

借助学校的相关材料(书籍、光盘等)、网络资源以及老师们的手头上的资料,通过共享的方式,提高本教研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加强教研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学习各地先进经验,交流活动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计划内容,把活动搞“活”、搞好。一学期至少开展1-2次教研活动。

3、资料入网 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将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也将设立。因此,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要将各种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整理好,先存放于档案袋中,以后再整理入网。

4、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指定学习领域的时间。信息技术课:一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节信息技术课,1-4年级其中1节为汉字输入技能训练;其中五、六年级可以根据课题研究情况调剂使用,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整合到整个课题研究中去。一、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安排4次统一的主题活动,其中2次为自然考察,2次为社会考察;

三、四年级每学期安排2次主题活动,尽可能做到自然和社会和自我发展研究平衡;

五、六年级每学期安排1次自选课题的研究活动。

5、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在活动安排上由浅入深,体现由扶到放。

一、二年级段以教师主导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口头表达教师要求的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达时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三、四年级学生能按照学习包所规定的范围和提示的要求相对独立地完成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有自己选择研究、体验对象的自由,有书面的活动记录和认识体会,有活动过程中必要的设计活动和实践服务活动,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基本的调查、资料收集的方法,并注意科学性;

五、六年级则在学校提供的大的选题范围内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活动,要求整个过程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

一、二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初步感知;

三、四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进一步认识、体验,并能参加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实践,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在实践中;

五、六年级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的能力,强调理性思维和综合性。

6、在综合实践活动大的思想框架内,对学生的体验性、实践性学习进行有分有合的安排,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除了在活动中作为主要的载体之外,从一到六年级进行系列安排,规定服务和实践的总课时,保证每位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量。

7、除在课题实施之前对教师进行的一系列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之外,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同步进行具体的操作培训,保证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和对研究过程的有效监控。

七、研究的成果表述: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5

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一个祭扫先人的日子,又是一个踏青的季节。我校开展“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实践活动和诵读一首清明诗词等。

活动第一阶段,我先带领学生查找关于清明节的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以及各地的清明节习俗,并且以故事会的形式进行活动展示,学生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关于寒食的传说,讲到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救重耳时,都非常感动,并为他的死而惋惜。

在活动第二环节实践活动中,我们整合家长资源,学生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并与家长一起讨论,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等等,据家长们的反馈信息,对活动非常满意。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6

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开展高平镇财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工作主题实施活动,根据滑县财政局关于印发《滑县财政系统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滑财【2010】70号)部署和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是全县财政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开展好高平镇财政工作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主题实践活动重点范围按照下内容进行:

(一)提高工作效率。镇财政所要以新时期财政精神为指导,全力打造“七个一流”工作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头,认真落实2010年至2011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有序兑现两项补贴资金,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坚持张榜公示制度。镇财政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编制补贴落实方案,向每个农户发放补贴通知书,做到补贴政策公开透明。

(三)严肃补贴兑现纪律。在补贴资金兑现过程中严格执行“七不

准”,即:即不准降低补贴标准;不准由村组干部带领代发存款折(银行卡);不准借发存款折(银行卡)之机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不准用补贴款抵扣各种收费和债务,特别是不准抵扣水费、修路等集资款项;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违规向享受补贴农户以外的个人或集体支付补贴资金;不住拖延补贴兑现时间。

(四)切实做好信访工作。镇财政直补办要对外公布热线电话,坚持值班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对农民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五)加强补贴档案管理。镇财政所要切实做好补贴档案管理工作(包括电子、纸质);镇财政所要将补贴通知书和存根、农户签收表的补贴兑现底册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严禁毁损和丢失,为审计、检查提供方便。

二、方法和步骤

开展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主题实践活动,一个周期试行两年。采取统一组织、分级实施,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全面实践、突出重点,自评为主、督导为辅的方法进行。根据县财政局组织全县财政系统的实践活动安排,镇财政所负责组织本镇的实践活动,主动接受政府纠风办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0年6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

1、做好动员部署。镇财政所要按照全县主题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镇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主题活动实践方案,动员部署主题实践活动。

2、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镇财政所要对照工作职能,简化手续、提高效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目标,认真开展做好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落实主题实践活动。

3、选聘社会各界代表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参照《河南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评议代表选聘管理办法(试行)》(豫政纠办[2005]17号)要求。选聘、培训农民等各界代表参与做好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主题实践活动,监督补贴政策落实。

4、征求意见建议。镇财政所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农民代表评议、手机短信等渠道,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落实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

1、自查自纠。镇财政所对照实践活动主题内容和群众意见建议,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2、整改问题。镇财政所对照反馈意见和自评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制定整改方案。对群众反复提出的意见建议,要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进行深度整改;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在制度上予以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3、参与测评。针对县财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1万份问卷测评活动,凡在我镇设立的固定测评点,镇财政所将全力以赴,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做好测评工作。

(三)考核总阶段(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

镇财政所要认真做好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和有关资料收集工作,并

于2011年9月20日前报县财政局。材料主要包括:活动方案、自查自纠情况、整改方案、落实情况、个性问题和案件线索查处情况、工作宣传报道情况、热线情况、整改报告、典型经验做法等。

三、工作要求

(一)镇财政所要把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主题活动实践活动作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手段,认真抓好落实。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主题实践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农民群众反映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解决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三)镇财政所要严格工作程序,扎实做好征求意见、自查自纠、认真整改、总结考核等各环节工作,确保主题实践活动有序进展,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7

2013 年起,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开始了“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以省级教研课题“以主题式综合实践为载体实现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为抓手, 开展基于实践的行动研究, 即围绕某一主题从各学科的视角设计并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将已经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学科知识融合在具体的情境中, 将国家课程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使学习更加综合化与生活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与实践中提高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和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本着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理念, 探究设计了将多学科统整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三类:以学科知识为主干, 贯穿其他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为单位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本文中, 笔者结合学校实践分别对这三类实践活动进行阐述、分析。

一、以学科知识为主干, 贯穿其他学科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把“综合性学习”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课程类型, 提出实施以“综合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而且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对综合性学习作出相应的阐述和要求。例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 》就对综合性学习作出明确要求与规定:“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 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2]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安排和设计时, 不仅涉及多门学科, 体现学科韵味, 更是把学科知识作为主干, 将其他学科贯穿于此, 更好地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相互融合, 以期通过这样的活动载体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1: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爱护周围的环境”

环境保护是21 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三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本单元教学旨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促使他们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美术等课程相整合。口语交际活动安排在第5 课《翠鸟》之后, 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 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 整理调查材料, 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些什么”。于是, 教师可以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在调查采访中学会与人交往, 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查阅资料, 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将美术学科融入进来。学生在调查和查阅资料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现状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为美术创作提供了现实的元素和内在的感知动力, 驱使他们画出一幅幅呼吁保护环境的佳作。

二、以主题为单位, 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综合课程可以划分为单一科目的课程综合, 也可以是多/ 跨学科课程综合, 抑或是超学科课程综合。综观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绝大多数属于第二种, 而课程单元的设计方式则是以主题为单位的方式最为广泛。[3]主题的选择和设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活动本身要围绕学生成长进行, 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边玩边学, 而且每个主题的确定都要符合学生天生好动、好胜、好奇、好学的特性。教师要“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声音, 满足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特别高。

案例2:“安全教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在安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安全教育的作用。通常的教育形式有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主题教育报告会, 它们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践证明,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将更可行、更有效。

鉴于这样的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纵跨5 个年级 (由于建校时间短, 小学部仅有1-5 年级) , 横跨语文、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 涉及家庭、学校两大层面。

各年级活动内容分别如下。

一年级:安全标识认一认、画一画。

二年级:家庭安全 (安全标语创作与设计、家庭安全隐患自查、家庭逃生路线设计与绘制、安全漫画画一画、安全心得交流分享) 。

三年级:上学路上保安全 (个人安全和交通安全) 。

四年级:食品质量安全——从食品标签开始研究性学习。

五年级:走近消防, 共筑平安 (了解火灾原因, 学习自护方法, 提高自护能力) 。

案例3:“探索智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探索智慧”也是培养学生智慧的一个主要途径, 其促使学生去探索、理解身边的智慧, 进而迁移到自己的身上, 使学生逐渐具备在自己生活中善于向身边一切事物学习智慧的能力, 具有发现智慧的眼睛、分析智慧的头脑、实践智慧的双手以及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意识, 这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聪明的植物, 自己会播种吗”“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车轮上为什么印花纹呢”这一个个问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更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理的良好切入点。基于这样的思考, 学校开展了“探索智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低年级段学生以“小植物, 大智慧——探索植物的智慧”为主题;中年级段学生以“小动物, 大智慧——探索动物的智慧”为主题;高年级段学生以“小交通, 大智慧——探索生活交通的智慧”为主题。同时, 学校网站建立“探索智慧”资源库,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目标, 自主选择研究对象, 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探索智慧”, 全班展评“分享智慧”, 展示活动成果。

三、以综合性活动为主线的系列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表现形态,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活、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 课外活动课程化, 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3]活动是获得知识、方法、塑造个人品格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的方式之一。在活动中, 学生愿意主动向同伴、教师、家长寻求帮助, 或者通过书本、网络来寻找答案, 从小养成热爱思考、善提问题、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同时培养自身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提升综合素养。

案例4:“快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快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快乐数学”课程和“快乐数学节”两部分。

一是“快乐数学”课程。以相应年级的知识点为载体, 以活动课和梳理课为主要课型, 以系列或主题开展, 以弹性课时为保障, 通过整合、补充、拓展课程等形式,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学习中感悟快乐。“快乐数学”课程旨在丰富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及综合素养。

二是快乐数学节。在“智慧的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 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以“数学”学科为主体, 集体验与评价、智慧与快乐并存的大型综合性数学游园活动。例如, 2015 年的第四届快乐数学节, 体育馆内共设置6 个快乐数学驿站:小猫钓鱼 (数与代数- 运算) 、争分夺秒 (数与代数- 时间) 、美丽手环 (数与代数- 规律) 、魔法小棒 (图形与几何- 基本图形) 、解密达人 (数与代数- 排列组合) 、迷宫探宝 (图形与几何- 位置与方向) , 还设有奖品兑换区和抽奖区。快乐数学节旨在展示学生学习思维、思考过程和创造才能, 营造“人人参与、快乐学习、智慧成长”的校园氛围。

除了“快乐数学”课程的成果展示和数学游园活动外, 每届快乐数学节都会设计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第一届组织学生设计数学节的徽标、第二届组织学生设计数学节的吉祥物。这样的活动不仅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充分激发出学生综合学习、积极参与的兴趣。

在“快乐数学”课程中, 很多课例都注重综合性, 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 数学梳理小报评比, 就是设计有数学内涵的创意美术作品;数学故事的演讲比赛, 融合了语文学科中的朗诵技巧等。综合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多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成效

三年来,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 以课题研究为依托, 对学科知识和校园环境资源进行统整开发, 设计了以学科知识为主干、以主题为单位、以活动为主线的三类综合实践活动, 成果颇丰,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教师形成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 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作为开发、实施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 积极参与到主题式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中。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逐渐增强, 撰写的相关论文和承担的相关子课题均获奖, 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二, 积累多个切实可行的大主题及典型案例, 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每学期围绕“校园植物、安全、生命之水和数学节”等其中一个主题设计并实施活动课程;每个年级每学期开展1 ~ 2 个学科统整与拓展的实践活动, 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此过程中, 学校积累了多个切实可行、学生喜爱、具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

第三, 学生对于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表现出高喜爱度、高参与度和高期盼度。学生对于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几乎达到100%, 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习得了方法、获得了体验、收获了快乐, 他们拥有了发现智慧的眼睛、分析智慧的头脑及实践智慧的双手。例如, “快乐数学节”通过徽标和吉祥物设计、数学故事、数学游园活动等环节, 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 展现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在活动之后的问卷调查中 (共195 名学生) , 表示开心的学生为184 人, 占总体的96%, 其中89% 的学生感到非常开心;喜欢数学节游园活动的学生为183 人, 占总体的95%, 其中87% 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有183 名学生表示明年还想过“快乐数学节”, 占总体的95%, 其中89% 的学生表示非常想再过“快乐数学节”。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和课堂观察也发现, 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第四, 家长对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表现出高认可、高支持。家长也越来越认可并支持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如有家长感言, “看着孩子一会儿设计问卷, 一会儿又约同学上街调查, 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思, 是在增长孩子的见识和提高其能力。回想起应约陪孩子进行‘问卷调查’的经历, 确实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冠恒.学生综合素养的理解与培养[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2) :8-13.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EB/OL].[2016-04-05].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kbjd/kb2011/201202/t20120206_1099043.htm.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兴趣;主题活动

一、做好铺垫工作,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老年人生活现状的问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学生各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选择题目、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按照上面的流程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每次只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在不停地发言,其他学生似乎都做了陪衬。

课结束后,我思索着这节课肯定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呢?在评课时,听课的几位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使我逐渐感到:这节综合实践课主题的选择进入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缺少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配合老师的上课。在其他老师的点拨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主题选题要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实际;要指导学生选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要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的选择。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它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实际上这种学习活动也的确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挖掘,并且这种学习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研究主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所有人生活于自然中,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有一种强烈好奇和求知欲。在上课刚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注意他们的生活情况。我说:“是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照顾我们的人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只有在我们痛失他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重要。”在第二堂课学生汇报课上,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2.主题活动的选题要和当地实际结合

虽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响亮地喊了几年,但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那种根深蒂固的单一追求以分数为主的片面教学仍然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主题的选择、教材的编写都从学生生活着的当地选择,就是为了打破这种片面教学,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选择当地的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内容的一方面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索。

例如,《新疆的民俗风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本地13个民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组建探究小组进行深入的主题研究。因为各探究小组研究的民族不同,在小组汇报的时候通过自己汇报,听取汇报扩大了对新疆各个民族的了解。

3.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一项事物感兴趣,那么从自身就会有无穷的动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应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在该课程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和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定式影响,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时候,只注意学生的兴趣,而可能缺少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选择。

例如,六年级第一册中《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这个题目比较大,在教学中我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兴趣从“野心勃勃”的研究全国的老人现状到全市的老人现状到小区的老人现状最后到兴趣小组成员家庭的老人现状,让学生的兴趣在自己可控制的能力范围之内研究,避免因超出能力范围无法完成主体研究对学生的兴趣造成打击。在连续几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后,许多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主题,如有学生发现早上才打扫干净的校园,中午一过总是不太干净,所以他和几个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研究,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有同学把吃的偷偷带进学校里来;加上中午打扫后同学把垃圾倒进垃圾桶后没有把盖子盖好。他们马上向学校反映,得到了学校领导的称赞。

参考文献:

[1]姜平.怎样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小学青年教师,2003(12).

[2]林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需要“三个关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3).

[3]眭春花.优化生活时空 强化实践活动: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操作[J].网络科技时代,2008(02).

[4]李顺.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6).

(作者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教案 篇9

主题生成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该项活动让学生懂得是家乡养育了我们,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能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重点: 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三、活动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借助图片、文本进行情景教学。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导入话题:

春节快到了,车站又会是一种人山人海的景象,他们都是去哪儿呢?(回家)对,落叶归根,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是牵肠挂肚,对自己的家乡呢?自古文人就常抒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于是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谁还能说出思乡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过。”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游子都那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呢?是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们,她就像是我们的父母,走到哪都是割舍不了的。

2、了解项城历史:你了解项城的历史吗? 学生先自由说,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

项城在周初年为项子国。是西周时封疆划界分封的子爵。到东周春秋时,仍为项子国。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掉项子国,从此项子国国名即被取消,仅存项地名。战国时期,楚灭鲁,项地即改属于楚国。楚襄王时,将楚都由郢徙于陈,以项为别都(即陪都)。秦始皇并兼六国,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改陈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名。

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项城县。五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金代时,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元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明代时,项城县隶属开封府陈州。清代,项城县隶属河南省陈州府,疆域无大变化,但与西邻各县有插花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3年底,项城县城由老县城迁至水寨镇。1965年至2000年项城县(市)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撤县设市。2000年6月,周口撤地设市,项城市由周口市代管。

3、你对项城还有哪些了解?谁能说出我们项城市的风景名胜?(黄庙石桥、高寺明代古柿树、袁世凯行宫、鬼修城、南顿扳倒井、老城大槐树),多媒体展示项城美景的图片。

现在的项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那么美,那么我们就来开展一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都了解我们项城的美,也来赞叹项城的美。

出示课题:最美项城

那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美项城”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开展活动,我们必须制定计划。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制定好《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有信心做好吗?那我们现在开始了。

(二)研究讨论,确定子课题。

1、同学们讨论项城还有哪些方面最美呢。

围绕这个主题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注意倾听,相互尊重,记录交流成果。

活动要求:

(1)每人在小组内先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筛选一到两个问题。(2)请写出一到两个活动主题,派代表上台写在黑板上。

2、在教师指导下,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1)项城有哪些名人?他们有哪些故事和传说?(2)项城最美的风景在什么地方?(3)项城人民的居住条件怎么样?(4)项城人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比以往发生了哪些变化?(5)项城未来发展的前景会是什么?

3、怎样才能把问题转变成主题呢?

首先要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它转化成一个肯定的语句,转化后看是否通顺。

课件出示提示: 要把这些问题转化成肯定的句式,内容和范围要明确,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本次活动要求我们用上小标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师生共同确立研究内容:(1)项城名人赞(2)最美风景览(3)居住条件善(4)精神风貌现(5)项城前景展

(三)、划分小组,制定方案

1、(老师分发组牌,全班读组名)现在你们喜欢的课题已经在每一个小组里面了,那同学们赶紧到自己喜欢的课题小组里去吧!那下面开始分组。

2、现在大家都在自己喜欢研究的课题小组里面了,那在制作活动方案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一点小建议。

请同学们齐读:

(1)各小组讨论设立组长一名,聘请指导老师。

(2)研究方法:实地考察、上网查阅、访谈、利用课外书或到图书馆查资料、拍摄照片、录制音像资料等。

(3)展示成果的形式:写观察日记;体会文章;制作手抄报;制作课作(PPT);制作录像;举办图片展;制作宣传板报;小品表演;诗歌朗诵;创作广告;举办画展;举办主题班会;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上面这些做法是其他学校做课题时使用的方法,我们做课题时也可以参考。很多同学都想快点行动了吧,那赶紧拿起自己的笔来把自己心中的方案制作出来吧。

3、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制定小组活动方案,老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4、各小组展示研究方案。

刚才,同学们都在讨论过程中确定了自己的计划,我们按小组顺序,依次说说你们是怎么制定的。其他组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有哪些优点是你没有想到的,还可以借鉴,取长补短。

小组上台汇报、展示各小组的方案。

(四)老师总结,注意事项

今天,同学们在“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上,成功的确立了小课题并顺利的分好了组,精心制作好了小课题的活动方案,那我们这个方案行不行得通呢?我们还要付之于行动,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

1、安全重于一切,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

2、要团结协作、分工合作。

3、遇到困难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10

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探求的兴趣

活动在《美丽的秋天》图片展示中拉开序幕。一张张美丽的秋天风景照一出来,学生一阵阵的惊讶,“多么美丽的图画啊!”“啊,原来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孩子们的惊叫声还未停,头戴花环、身穿漂亮花裙的“秋姑娘”随着《野菊花》的优美音乐翩翩起舞。孩子们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兴奋,纷纷鼓起掌来,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伴随着的是啧啧的称赞声。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秋色,孩子们陶醉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提问:“同学们,秋姑姑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那么,你是从哪些事物中感觉到的?”学生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发言。有的说,是看到菊花感觉到的;有的说,是看到树叶黄了感觉到的。这时我提出: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要从自己的身边开始来找秋天。在散文朗诵《小公园的秋天》过后,我问学生:“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去找秋天?”学生有的说公园,有的说花园,有的说校园,有的说山上,还有的说田野。我又问学生:“在公园里,在校园里,在山上,在田野里,你可以通过哪些事物来找到秋天的足迹?”学生纷纷畅所欲言。

我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田野里的稻子、麦子、棉花,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校园里的花坛、树木、小朋友,天空中的大雁、燕子等来找到秋天的足迹。学生非常感兴趣,好奇心被激发了,调查的欲望被调动起来。我又提问:“我们在找到秋天以后,怎样把这些这些秋天的足迹记录下来?”学生发言,可以用画把美丽的秋色画下来;用摄象机、照片把湖光山色拍下来;用录音把动听的鸟叫声录下来;用文章把美丽的景色写下来;用歌声把美丽的秋色唱出来;做树叶标本把秋色留下来。“除了以上说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办法来找到秋天?”学生说,还可以收集一些描绘秋天风光的图画,我启发他们,除了图画,还可以收集邮票、火花、糖果纸及照片,甚至可以上网查寻有关资料。这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急切地想投入到《找秋天》活动中去。学生在图片展示、舞蹈激情、诗歌感染中激发了探求大自然的兴趣,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而且知道了怎样去找秋天,这样就为第二阶段的观察活动打下了基础。

在亲身实践探索中体验秋天的美丽

这次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去实践体验,充满了新奇和困难,况且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这次活动能否成功,我们很是担忧,他们毕竟只有一年级啊!为了保证这次活动圆满成功,我趁开家长会的时机,特地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利用休息时间,一定要带着孩子出去,到公园去逛逛,到山上去走走,到田野上去看看,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获得对秋天的一份真实的感性认识。家长们都表示配合。我还要求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所找到的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来。之后,我通过调查,了解到除了个别几个学生因为父母忙,没有出去,只观察了校园、自己家的院子,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了观察实践,大部分学生观察了青龙山、北安广场、定海公园等,还有的学生还观察了田野,收获很大,学生通过找秋天,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也知道了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对秋天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认识,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汇报总结体验快乐和成功

《找秋天》观察活动结束,我就组织了一次汇报总结课。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收获一一向同学们展示。不少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秋天景色用稚嫩的笔画了下来,他们纷纷上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眼里的秋天;也有不少学生用夹带着拼音的文字记下了美丽的秋天,如竺立群小朋友写道:“秋天,桂花、菊花都开了,很美的色彩;秋天的风是那样的芳香;太阳出来了,还是那么的红,那么的亮,但是火辣辣的光焰已被秋风冲凉了;小道上的树叶,从绿变黄、发红,那是秋风涂的色……秋天的景色真美啊!”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还有小朋友用照片拍下了草坪上的小草、山坡上的野花、公园里的菊花。最有趣的是袁未纬小朋友,自己编了一段舞蹈来表现秋天的美景。虽然他们的文字还显得那样的稚嫩,他们的舞姿也谈不上优美,但是,一段文字,一个舞姿,一朵野花,一片小草,分明流露着他们心中的喜悦,流露着他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流露着他们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亲身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美妙的秋色,亲历了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索的成功与快乐,这是课堂教学无法给予的。通过这次实践体验,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独自开展调查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索、不怕困难、敢于实践的精神,这些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这次《找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总的来说是成功的,这要归功于:

一、启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编排舞蹈和诗朗诵,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新奇感,感受到了秋天的浓浓的气氛;

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这次活动成功的保证,像这样大型的室外活动,很难集体组织,光*教师个人的力量根本是不行的,家长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启动课比较成功,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了解了找秋天的途径和办法,因此,活动过程中有记录,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活动的面也很广,使整个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这次活动自我感觉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本来还可以做得更好:

一、个别学生的观察仅停留在校园,没有到大自然去寻找、体验,因此总结汇报使也说不出个道道来;

二、启动课时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关于秋天的图片,如果能做成幻灯片或课件显示,效果肯定会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与设计 篇11

关键词:综合实践;学习兴趣;特色文化;学科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国家只出台了基本的指导纲要,至于具体怎样开设,则由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对于这门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如何确立活动主题?怎样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挖掘教育资源?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一直要研究、探索的问题。

专家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纬度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展开探究和实践活动。下面,简要谈一谈笔者在确立综合实践课程主题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切合学生的生活世界

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而包罗万象,小到个人的生活、

学习、交往等活动,大到学生身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环境,这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践活动资源。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反映综合实践活动本质的活动主题也可以是相当灵活的,它应该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因此,它是动态的、开放的、发

展的。

例如,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学生却没有意识到应该如何正确食用早餐,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确立“早餐学问大”这个主题;学生上下学时,学校门口的交通异常独特,我们可以确立“学校门前的交通状况”这个主题;拥有一份健康的友谊,能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变得有趣有益,那我们可以确立“朋友的相处之道”这个主题。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从而进行筛选,选择有价值的主题展开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确立主题时,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学习活动,并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与兴趣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在确立主题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确立学生喜欢的、乐于探究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主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激发他们不断研究、探索的欲望和动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例如,游戏是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大爱好,以此为契机,我们可以确立“儿童游戏调查”“游戏是把双刃剑”等主题;学生喜爱观看动画片,我们可以确立“走进动画片”“我看卡通”等主题;学生不爱喝开水,喜爱喝饮料,我们可以确立“饮料与健康”“走进饮料世界”等主题。带着兴趣展开学习,相信一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这堂课上也一定能收获很多。

三、综合学校的特色文化

在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校文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以往的任何一门课程,它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凸显了全新的学校文化。因此,立足校园生活生成的主题,学生不仅熟悉,而且资源也相对较多,可操作性较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学校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从而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

例如,学校的德育类活动基本都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基本导向,那教师就可以把学校德育类活动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确立“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少年”“我爱我的祖国”“学会感恩”等主题;例如,我校在足球操中表现突出,教师就可以确立“我与足球”“足球文化”等主题。

四、整合多门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以来源于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学科的内容。主题既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的课外拓展来确立,也可以根据这些学科之间的横向贯通与整合来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教师在确立主题时,可以将其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可以在相关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所以,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加强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发活动主题,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例如,在上完小学思想品德课“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后,学生兴趣浓厚,教师可以确立“××河水质大调查”“认识水世界”等主题;在学完小学语文《信任》这一课后,教师可确立“做诚信小公民”“诚实与信任”等主题;在学完小学英语Festival这一课后,教师可以确立“中西传统节日大调查”“中国传统节日”等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课程资源取之不尽,选择一个良好的主题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不断创设新的主题,给学生创造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走得更远,我们的学生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刘光义.为有源头“主题”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0(5).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篇12

根据主题生成课的任务, 即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主题生成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可概括为“问题导入、生成主题、分解话题、初定方案”四个教学环节。

一、问题导入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主题生成和确定指导时, 不论是依托社区资源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不论是从综合学科知识还是直接提供学生课题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 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形成思考问题的方向, 从而促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的来源有:

1. 来源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我们在生活中, 经常从一件物品或一个关键词出发, 然后找出与其相关联的另一物品或另一关键词, 在这逐步深入下去的过程, 我们常常得到了一些平时思维很难短时间内涉及到的一些物品和关键词。这也是发散性思维进行过程中特有的思维方式, 我们也常把这个方法叫做——“头脑风暴”。

2. 来源于对社会实践情境的考察 (设计湘雅路改造方案) 。

3. 来源于对生活和学习活动的感悟 (家用电饭锅节能实验) 。

4. 来源于观察过程中的发现。美国一名学生, 通过观察发现美国旧金山大桥堵车的现象具有时间性:上下班, 方向性:上班:进城堵, 下班:出城堵。追溯原因:市郊农民上下班的车流太大。解决办法:活动车道中间隔栏:上班时段:进城, 六车道, 下班时段:出城六车道。

5. 来源于生活中的不方便之处 (哺乳装的诞生) 。

6. 来源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影响城市路面的冰冻程度的因素调查) 。

7. 来源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发现的新问题 (未来社区的规划) 。

8. 来源于与他人的讨论; (生活中的发现与创新) 。

9. 来自学科的移植; (植物水浸液对钉螺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 。

二、生成主题

“生成主题”即通过师生合作交流, 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与论证, 形成合理的、可行的活动主题。

其方法有:

1. 引导学生充分讨论, 交流收集的资料, 分享彼此的想法, 互相启发, 互相学习, 使问题逐渐清晰。

2. 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包括查阅文献和社会调查。

3. 创设情境, 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的方法引导。

三、分解话题

“问题”与“课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也有区别。简而言之, 课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即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能回答和解释某种现象的问题, 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1. 从“问题”中筛选“课题”。

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课题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 我们应该学会将“问题库”中的问题进行分类, 这将有利于确定哪些问题能转化为课题以及转化成为怎样的课题。在分类时, 我们常从回答问题的要求划分:“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

2.

将问题归类、整合、提炼, 转化为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般归类相同的问题。

3. 规范地陈述主题。

在将一个问题最终确定为研究课题之前, 还有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做——如何陈述这个问题。陈述问题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但无论采取哪能一种形式, 最重要的是应注意以下规则:

(1) 课题的陈述必须能为课题的研究指明足够明确的重点和方向, 让他人从题目中可以立刻了解到研究重点是什么、研究方向是什么。特别是关键词选用要准确、贴切, 切忌模糊。

(2) 课题的陈述应该简洁明了, 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内容。 (人大附中开设校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调查)

(3) 课题的题目要醒目具体, 要求准确反映活动主题的内容、范围以及研究的深度。 (“工业废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与“××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4) 在课题的陈述中, 一般采用叙述的形式, 常见的课题在名称中应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的方法。

(5) 主题表述要注意语序。主题犹如论文的标题, 并非句子, 在确定标题时要改变正常的语序, 用短语形式来表达。

四、制定和完善活动方案

1. 自由分组。

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 自主选择小主题, 自由组合形成小组。各组采用各种方式自行选出组长, 想出组名。

2. 小组初定方案。

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开展活动前的必要准备, 体现出活动的预设性, 保障了活动有序地进行。合适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 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 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制定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自主规划活动的第一步, 它能让学生逐步成为一个活动的主动策划者, 从而实现学生从规划活动逐渐走向规划人生的目标。

3. 简单交流方案。

教师在巡视中选择两个较完善的方案做全班交流, 适时的对活动的内容, 活动的方式进行点评和指导, 对于一些不太可行的活动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4. 课外活动布置。

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13

谋发展 创和谐”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13年是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年。根据《关于召开“讲责任 强管理 转作风 谋发展 创和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昆燃党发〔2013〕11号)精神,结合山东分公司党委的总体要求和我公司具体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基层、改进作风。通过学习十八大、宣传十八大,明确我国 “五位一体” 未来发展目标任务;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一线、寻找差距;通过倾听民意、问计于员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及时化解基层矛盾;通过梳理问题,剖析问题,理清思路,谋划发展,进一步凝心聚力,激发干劲,全面加快建设作风过硬、发展和谐的高唐公司,让党员干部受教育,员工得实惠。

二、工作原则

1、突出主题 :牢牢把握迎接、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这个主题,唱响主旋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继续着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和谐型党支部”活动的深入开展,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高潮。

2、立足本职:紧紧围绕自身职责工作,根据公司整体方案,立足具体工作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注重提升活动实效。

3、加强统筹:紧扣十八大主题,既要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这一中心政治任务,又要注意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合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公司机关工作稳步开展。

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把学习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提高学习实践效率,党支部决定成立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领导小组:

长:李玉林

副组长: 李文和

张朝峻

成员:徐景美 汪永鸣 王宁 张秀平徐昭跃 周云龙

四、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转作风阶段(2012年11月20日-2012年12月20日)。

通过集中学习宣传,使支部党员干部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十党的十八大精神,真正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深、学懂、学透,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智慧和力量用于改革创新,奋斗创业,建设创新型、节约型机关上来。

1、精心安排部署。党支部按照分公司党委的总体安排,结合本支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扎实组织好集中学习。支部领导带头参加部门组织的学习十八大精神座谈会,向本公司干部职工作好辅导讲座,并制定今后一段时期的专题学习计划。

2、准确领会精神。全面准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领会七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主题,牢记我们党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二要深刻领会过去五年和十年党和国家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增强自豪感凝聚力;三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树立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的信心;四是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知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总布局是什么;五是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熟知实现“五项目标”、“五个加快”的内容;六是深刻领会“五位一体”重大部署,明确我国未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重点;七是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同时认真做好新党章的学习。

3、狠抓学习成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下几项活动:①开展一段集中学习。召开会议,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对内谈心学、对外交流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党内法规、十八大报告等。②讲一堂党课。结合十八大精神,讲一堂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为主题的党课。③开展一次大讨论活动。定于7月上旬开展一次重温党的光荣历史和奋斗历程的活动,继承优良传统、牢记宗旨,以检查自身言行,激发工作干劲,永葆先进本色。

4、创新学习方式。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即在党的十八大基本内容的学习上以个人自学为主,提倡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在党的十八大精髓要义的理解上以集中学习为主,主要通过开展专题辅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实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专题辅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即集中学习时,采取专题辅导形式,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专题辅导原则上每季度安排一次,每名人员要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所学所思进行选题、授课,召开座谈会,就十八大精神学习情况进行专题体会交流,谈认识、谈感受、谈收获。理论学习与主题实践相结合,即在对十八大报告、新《党章》及有关领导重要讲话原文进行反复研读的基础上,利用学习会等活动进一步把学习引向深入。每位员工要结合自己对十八大精神的所学所思,在前段时间初步考虑的基础上,针对明年课题研究的选题、内容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第二阶段:调研找差距阶段(2013年1月20日-2013年3月20日)

1、开展调研。通过深入机关及各基层单位调研,开展学习借鉴、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基层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动态与实际运作方式。

2、查找梳理问题。在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各机关部门及基层单位实际情况以及对公司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后,筹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十八大各项工作任务,继续查找存在的问题、差距和征求意见建议。把查找出的问题、差距和征求的意见和建议登记造册。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真正把本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梳理出来,认真加以剖析,找出问题症结,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将反映的意见及建议纳入明年工作重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谋发展阶段(2013年3月20日-2013年4月20日)

结合调研过程中梳理出来的问题,及征求的意见建议,认真剖析,谋划发展,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同时,进一步理清和确定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1、抓好整改落实。通过前阶段工作,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整改方案。具体要做到:(1)、领导小组要针对存在的差距和履职尽责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本单位本年工作目标任务,形成一份在履职尽责、推动发展的分析报告。(2)、全员学习十八大报告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活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对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提出要求,确保整改方案和措施落到实处,健全一套长效机制。

2、全力以赴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根据综合考核目标要求,逐一对照自查,巩固强项、突击弱项,对于梳理出来的问题抢时间、争速度进行整改。公司领导要同部门负责人逐项对接,及时掌握新情况、新动态,查缺补漏、整改提高,确保各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同时将我公司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向上级汇报。

3、创造性制定明年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通过开展学习讨论和调研活动,结合十八大精神和工作实际,提出新任务、新举措,制定完善本局各项管理制度、业务制度。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推动局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回头查阶段(2013年4月20日-2013年5月20日)

搞好自查总结。党支部对照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认真进行回头查,查各阶段工作抓得实不实,查存在问题找得准不准,查制定整改措施是否有效,查制度建设是否完善,查当前工作完成情况及今后工作思路是否科学等,认真总结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全面反映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特点、取得的主要成效、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主要措施等。将自查情况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和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贯彻十八大精神”主题活动领导小组,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公司各项活动的整体谋划、工作推进、组织协调、活动开展、检查督办。

(二)统筹结合,精心安排。要把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创先争优、文明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做好统筹安排,扎实有效推进,形成党群共创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直面现实美文下一篇:函授生的毕业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