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精选14篇)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 篇1

在我们身边,随处都可以看到影子。白天,在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晚上,在月光、烛光、灯光下,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 在古代,人们利用太阳下影子的变化,制作了计算时间的仪器——“日晷”;人们利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表演故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皮影戏”。看来,影子的作用还不小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影子的乐园,一起来了解影子,一起和影子做游戏,通过活动让我们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学会一些科学方法,一起不断地探索、发现吧!研究目标:

1.通过做游戏,实验、测量等方法,使我们了解影子产生、变化的原因。

2.通过探究知道日食、月食现象与影子之间的关系,皮影戏和影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表演皮影戏的基本方法。

3.在了解皮影戏的历史,编剧、制作、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研究准备:

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当我们在阳光下奔跑的时候,我们的影子总是紧紧地跟着我们;汽车无论跑得多么快,它的影子也总是紧跟着它,真是“形影不离”。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呢?影子能变大变小吗?影子能和我们一起玩吗?利用影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影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参考主题

1.影子的特点研究

2.有趣的影子游戏

3.影子计时仪——日晷

4.皮影戏的研究

5.日食与月食的研究

在开展这些研究活动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一些活动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自己的研究方案有关的文字材料和音响资料。

2.根据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手电筒、纸、笔、测量用的尺等。

3.进行课外访问,看看大家都做过哪些影子游戏。4.走访民间艺人之前,尽可能联系好采访时间,地点等。研究建议:

(一)影子的特点研究

1.实验

你想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吗?不妨我们带个手电筒和一个不透明的遮光物,自己来动手做个实验,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实验时要注意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结果噢!如有光线无遮光物、有光线有遮光物、无光线有遮光物,看看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呀!再想想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影子很明显呢? 2、测量 想知道影子会不会变吗?那就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去选取一个测量物,在不同方位、不同时间,测量一下吧!别忘了把测量到的数据统计一下,看看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观察

除了测量,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研究影子会不会变呢? 通过以上研究,我知道影子的特点是:

(二)有趣的影子游戏

影子的学问真不小!影子能陪我们玩吗?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开动脑筋,想想

有哪些有趣的影子游戏,一起来玩一玩吧!

(1)手影表演:在阳光下或灯下,按照图中的方法,用两只手做出各种姿态,你会看到,墙上映出了狗、鸭、飞鸟等等的生动形象,再回忆一下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可爱的形象的哟!

(2)踩影子:让我们一起去阳光下和同学们玩踩影子的游戏吧。做个有心人,可要边踩边观察影子有什么特点,然后想想,阴天可以玩踩影子游戏吗,为什么?

(3)画影子。把你看到的有趣的影子画下来,把它们展示给你的朋友。让他们猜一下是哪些物体形成的影子。

(三)影子计时仪——日晷

1.收集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科普书籍或请教科学老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了解 “日晷”产生的时间、有什么作用,它的发明者是谁等等知识,进一步认识影子的意义和作用。2.动手做一做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 篇2

一、实验指导课的目标要求与基本教学结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通过实验, 学生需要学会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规范。对于初中生来说, 在实验指导课上要达成的目标是:1. 目标明确、原理清楚;2. 步骤清晰、设计合理;3. 分工明确、操作准确;4. 分析到位、总结科学。

实验研究法的一般程序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总结三个阶段。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按照实验的基本流程组织指导, 力求让学生了解实验流程。针对实验法的指导, 可以贯穿于长线研究过程中, 进行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也可以以短线课的形式进行专项方法指导。两种指导方式, 针对刚接触实验法研究的学生而言, 主要有以下基本教学结构:

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法的第一步, 明确实验目标和内容, 了解需要做什么。教师需要创设情境, 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掌握方法的需求;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选择实验研究的方向。例如, 在实验法专项指导课中, 可以通过脑力风暴、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 并从科学性、兴趣性、可行性、创造性等方面来提出问题。随后请学生针对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作出假设。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假设, 并鼓励创造性, 提高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了解假设的复杂性, 要让学生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初步的检验、甄别。

2. 方法指导, 设计实验。如何设计实验?有哪些途径?注意点有哪些?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 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改造和创新。教师需要提醒学生考虑:实验设计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仪器选取、实验条件和操作是否可行?实验的实施过程是否安全可靠, 等等。实验设计需要严谨的思维方法, 要充分考虑设计角度、操作步骤、变量控制, 教师可以采用发散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并适时地给学生渗透设计的原理、方法, 让学生亲历方法的使用。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指导的重中之重, 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进行启迪、跟进指导, 从“扶”到“放”,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 小组合作, 制定方案。制定一份实验方案, 可以使实验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 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课题、实验目标、实验时间、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 其中实验操作步骤的制定最为关键。教师需要提醒学生, 统筹安排, 明确分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出完整的表格或者需填空的表格案例, 帮助学生构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制定的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各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 鼓励各层次的学生投入实验设计。学生提出设计方案后, 要全班讨论交流, 论证评价。教师在组织本环节时, 要努力创设民主的交流氛围, 让学生都参与到反思评价中。

4. 实施方案, 操作实验。实验操作之前, 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相关注意事项:例如, 小组合理分工, 遵守操作规范, 严格控制变量;真实记录数据, 保存好原始数据;保证安全, 等等。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了解各小组的实验进度, 记录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并及时提醒。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资源, 用榜样的力量, 激励各小组, 协调小组分工, 保证全员参与, 培训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 整理数据, 实验分析。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现象发现并揭示规律, 所以实验后指导学生用收集到的数据、观察到的现象、记录的文字资料等进行科学分析。这是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环节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通过小组代表交流、其他小组评议、教师适时点拨评价等方式推进。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 学会从现象中提炼归纳出规律和结论。值得重视的是, 实验结果固然重要, 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思维训练更为重要。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 并鼓励学生重复实验,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指导课的结尾, 教师可以出示范例, 布置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总结提炼, 保留实验成果。

二、实验指导课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目前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 活动中学科化痕迹明显, 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指导课成了生物课、化学课;第二, 教师包办代替, 帮学生设计好方案, 准备好实验材料, 学生缺少深入探究与思考过程;第三, 教师放养式教学, 指导缺位, 学生实验或缺乏科学依据, 或操作错误, 失败居多;第四, 总是组长或一部分优秀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其他的组员缺乏积极性;第五, 总结阶段草草了事, 未形成实验过程性资料及实验报告。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五点:

1. 实验课题要来源于生活, 尊重学生的兴趣, 指向问题解决。源于生活, 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易于让学生产生好奇之心, 激发了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内驱力, 保证了学生完成探究的持久力。当学生运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后, 产生的成就感也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推进。

2. 把握方法指导的重难点和序列性, 尊重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实际。在活动指导前, 教师要对学生运用实验研究法的经验和实际水平进行充分的评估, 并以此作为方法指导的具体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供学生最适切的指导, 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于实验法的运用及经验的积累, 同时提高实验指导课的效率。比如对于起始年级刚接触实验研究法的学生来说, 方法指导要系统且详细,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操作注意点、数据分析总结等逐一进行指导, 使学生对实验法从感性认识逐步转化为直接经验;而对于高年级有一定实验训练的学生来说, 教师指导不用面面俱到, 而要注重关键点突破, 如实验方向的选择、实验的具体设计, 等等。在实际教学指导中,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验课题, 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进行跟随式指导, 并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归纳和提炼。

3. 指导学生合理分工, 注重全员参与和实践。在实验指导课的诸多环节, 都会涉及小组任务的分配或分工问题, 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分小组时, 要考虑到组间的人员协调;组内分工时, 要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特点合理分配任务, 做到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人;实验操作时, 教师要全员关注, 适时沟通协调, 激励“落单”的学生, 力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此外, 还可以通过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参与性, 让那些“游离”的学生在同伴的激励、教师的信任下回归活动。

4. 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 指导学生总结拓展。实验指导的总结阶段是研究阶段的小结, 也是新研究的开始。这需要教师在实验前、实验中提醒学生做好相关记录, 比如摄影、摄像、录音等, 这样才有充分的资料来做实验分析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现有的实验结果下进一步拓展, 做开放式总结, 生成新的课题,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课题研究动态进行。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开展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①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②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的第一导师,也只有自觉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才可能深刻、长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新课标的“发展观”中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使学生达到的预期目标。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能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融合,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例如读杨绛的《老王》,可让学生“读”出一个生活艰难的人所拥有的一颗金子般的善良之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善良品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做的好。创新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积极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初中教师应创新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理念

语文新课标的目标要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活动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语文活动课重视活动形式的完美,更追求活动目标的落实。为此,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时,必须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既要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机整合,同时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活动水平的提高。在课堂可设一些导语,比如在举行季节知识调研实践活动时,老师可以根据之前学习过的梁衡《夏》,结合课文知识以及现实的情况来引导学生:“走过多姿多彩的《春》,越过清冷萧瑟的秋(《秋天的怀念》),趟过小雪滋润的冬(《济南的冬天》),今天让我们走进炎热的《夏》,去感悟夏的紧张、热烈和急促。”这样,既可以帮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课文,又可轻松进入到学生的实践情景中。此外,应关注学生情感的熏陶、品德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训练等,充分发挥活动的多种功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陈旧的、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应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运用学习规律,在综合实践课上更是不适用。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满堂灌”那些死板的教学方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更应该有足够的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初中语文教学更不能忽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需求。例如在学习《春》时,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诗词,在课堂朗诵这些优美的诗句;在阳春三月,不妨搞些春游活动,让学生走出四角的天空去领略《春》的生动、妩媚和美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促进学生获得参与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收益

新课标中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既是课堂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而重在搜集积累、习惯养成、课外延伸和激发兴趣。新教学应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的锻炼能力、掌握知识。不可否认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这种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讲得全就好,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反感。所以有必要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触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③。因此,必须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探究式的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并把这些课堂内的知识结合课研活动,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其能在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得到更加充分的成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能力,把握机会及时激发和启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多读名著,例如读《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格林童话》、《红与黑》等等,举办读书交流会等,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交流与提高,通过训练学生中的有些人会具有达芬奇那样的聪明才智。教师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方式往往能事半功倍。

【注释】

①② 刘朝锋、王晶. 教师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③ 刘冬艳. 2年初中语文新课标[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 篇4

授课教师:玉屏民族中学 付朝高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掌握方法,能制定出高质量的调查问卷。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讨论制定了各组的活动方案,有的小组在方案中提到了要进行问卷调查活动。可是你们知道吗?一份问卷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调查活动的成败,因此我们一定要设计一份高质量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该怎么设计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首先就明白问卷质量高低的重要性,明确目标,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二)提出问题,指导归纳。

1、谁曾调查过别人或者参加过问卷调查活动呢?

(教师可适当提示:是谁组织的?是有关哪方面的?)。

还能记得那份调查问卷的样子吗?比方说内容呀、格式呀?指名交流。

2、如果想让别人愉快地接受你的调查,你认为这份问卷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呢?(礼貌、问题数量等)教师随机归纳总结出一份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前言、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

师小结:一份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板书)。前言置于问卷的开头,用来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有关填答问卷的要求等内容。结束语置于问卷的最后,一般是简短地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诚的感谢,也可以征询一下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本身有何看法和感受。问卷主体部分包括调查的问题和回答的格式,以及如何回答问题的指导和说明等内容,它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

3、重点指导问卷题目的设计

在问卷题目的设计中应注意什么呢?指名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问题的选用。首先要将与调查有关的问题尽可能地列出来,然后再逐个推敲筛选,决定问卷选用的问题。所选的题目一是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二是必须围绕调查目的的最必要的题目,设计的问题过于简略或过于繁琐都不行。

(2)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一是要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来排列;二是要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排列,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3)问题的表述。问题的表述,第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通俗性;第二要持“中立”立场,不能带任何倾向性或暗示;第三要做到一个问号前只问一个问题,不要在一个问号前设多个问题。

4、确定问卷的形式(1)出示几份调查问卷。

(2)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自己要设计的调查问卷的形式。

[设计意图: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教师只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通过回忆、交流、总结、成品展示等,使学生对调查问卷 的基本结构、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形成了最直观的认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制定调查问卷的基本要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三)小组合作设计调查问卷

教师巡视,进行适当的指导,并积极发现典型。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集思广益,在合作过程中掌握方法。]

(四)展示评价调查问卷

1、先由制定者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2、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对问卷格式及提出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集体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3、修改完善:师生共同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确定呈现形式,最终完成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实际问卷案例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优点或纰漏,准确地分辨出调查问卷质量的优劣,并能够在修改完善中取长补短,提高本组调查问卷的质量水平。]

(五)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好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和应注意的问题等。

2、没有完成修改任务的小组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饮水与健康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 主体部分问题设计注意:(1)问题的选用(2)问题的排列(3)问题的表述

《饮水与健康》调查样卷

年 月 日

“你会喝水吗?”——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做得正确。你喝的水到底安不安全?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陈代谢的必要媒介。人体每天消耗的水分中,约有一半需要直接喝饮用水来补充,其他部分从食物中直接获得,少部分由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成人每天大约需要补充水分1200毫升左右。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问卷调查表,谢谢您的参与!

1.你最喜欢喝什么?()

A.碳酸饮料 B.茶类饮料 C.果汁饮料 D.运动饮料 E.普通水(如矿泉水 纯净水).平时除了喝饮料外,一般喝什么水?()A.矿泉水 B.纯净水 C.蒸馏水 D.白开水

是否有早晨起床喝水的习惯?()A.有 B.没有 C.有时有,有时没有

4.是否有饭前喝水的习惯?()A.有 B.没有 C.有时有,有时没有.是否有睡觉前喝水的习惯?()A.有 B.没有 C.有时有,有时没有.每次喝水一般都喝多少?()A.几口 B.一杯(约300毫升)C.一瓶(约500毫升)D.一瓶以上 7.一般什么时候喝水?()

A.非常口渴时喝 B.较口渴时喝 C.有点口渴时喝 D.不口渴就喝(定期习惯性地喝)

8.每天花多少钱在买饮料上?()

A.3元以下 B.3元以上 8元以下 C.8元以上 15元以下 D.15元以下 9.你觉得水中的矿质元素越多越好吗?()A.是 B不是

10.你觉得水越纯越多吗?()A.是 B.不是

11.你家的常饮用水主要是哪种?()A.自己煲开水 B.桶装水 C.净水设备过滤后的水 D.直饮水 12.你会关注水中的主要元素吗?()A.会 B.不会

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5

年级:九年级

课型: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教师:土门关初中 鲍银元

研究活动目标:

1.在地球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地球,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调查研究等综合实践能力,学生调查资源状况,有初步调查报告的能力,并以此指导为实践。

一、选题、设计方案、资料收集准备阶段:

目的:九年级,多渠道收集资料

时间:2009年11月1日

实施过程:

(一)确立调查研究着眼点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沙尘暴的袭击,同学们从新闻媒体中也知道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因此,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研究调查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这次的主题就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我们确定了调查内容:

美丽家园:

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剪贴一册《地球风光》。选贴我们的学校、家乡、祖国最新变化的图片。调查我镇绿化美化、空气质量等环境状况。

病态家园:

了解地球环境污染有那些、收集有关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资料、列举家乡典型的环境污染现象,分析其危害性、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拯救家园:

查阅世界环境公约有哪些、治理污染有哪些方法、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讨论怎样做个“绿色小卫士”。

未来家园:

出一期“我们未来的家”黑板报。

(二)设计方案

1.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呢?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各小组分别调查研究美丽家园、病态家园、拯救家园、未来家园。

2.讨论选出小组长,制定调查研究方法,选定方案。

(三)收集资料

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多方面收集资料,实地调查。

二、分类整理资料

让学生会整理资料、利用资料。汇报调查资料情况,对于统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大家资源共享。

1.资料分类

2.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播放录像、介绍、课本剧、诗朗诵、讲故事等。

3.学生自由整理资料。

三、展示调查结果

1、齐唱《地球你好吗?》第一段

2、第一小组:观看录像《我们的生存环境》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它和人类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3、第二小组:(1)自我介绍。

苹果树、柳 树、松 树、竹 子等。(2)小组唱《绿叶》

(3)课本剧《地球清洁师》。3分

4、第三小组:

甲: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峰峦起伏的群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海,祖国的山河美,美不胜收。

乙: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学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甲:我们为拥有这样可爱的祖国、家园、学校而感到自豪。

乙: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地球已奄奄一息了,(1)大地在呻吟,河流奏悲歌。4分

大地:我是大地,水土流失,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虽然它不像洪水那样凶猛,也不如地震那样强烈,但是它却像癌细胞损害人的身体一样,我们中华大地水土流失惊人,流失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六分之一,这真是悲哀。

森林:我是森林,人类生活开始于森林,我养育了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吃、穿、住,没有了我,也就没有了人类。然而自从人类掌握了火以后,就向自己的老家进攻了,几百万拖拉机、推土机轰轰作响,一棵棵大树纷纷倒下,动物们被吓跑了,土地被推平,随着火焰四起,浓烟弥漫,鸟儿哀鸣,猴子嚎叫,这不得不逼迫我们绿色王国亮出了王牌。人类的未来,就像带露的鲜花被不详的阴影笼罩着,形形色色的污染物侵蚀着人们健康的肌体。这是多么可怕呀!

海洋:我是海洋,蔚蓝色的海洋是天和地向人类奉献的财富,但我得到的却是被污染的厄运,全世界每年约有一千万吨石油,近万吨汞和亿万吨垃圾被倒入海洋,全球海产资源的百分之二十五已受到破坏,给我的生态系统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甲:是啊,有些人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因而造成了生活环境的逐渐恶化。

乙: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大量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加上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2)介绍十大环境问题。

5、第四小组 ——绿色小卫士

(1)植树小队:我们是植树小分队队员,我们知道树木能净化空气,减弱风力,阻挡灰尘,减少噪音。所以我们要播下绿色的种子,走,我们植树去。诗朗诵《走,我们去植树》。

(2)护绿小队:我们是护绿小分队队员,每一棵小树、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爱护它们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大风来了,我们急忙给它们送去拐杖;冰雪来了,我们送来稻草,让它们进入梦乡;嘴巴渴了,我们快快给它们送去“饮料”,盼望绿树长得更高、更壮。故事《树叶》。

(3)环保小队:我们是学校环保小分队队员,我们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随地吐痰,不乱仍果皮纸屑,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让我们的学校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给地球爷爷的一封信。

(1)植树小队:我们生在地球上,长在地球上,我们要建设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让地球上的环境更美好,天更亮,水更清,山更绿。

(2)护绿小队:让我们像小树苗一样在阳光沐浴下,在地球这个大家园里茁壮成长。

(3)环保小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描绘家园的美好蓝图,人人争做绿色小卫士。

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6

题目:制作蛋挞

课型:理论实践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演示法 教学方式:启发式;多媒体视频 教学目标;

1.了解制作蛋挞需要的原料和设备。2.了解蛋挞的制作过程。

3.通过自制蛋挞,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录有蛋挞制作过程的视频。教学重点:烤前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烘烤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你们知道蛋挞的制作程序与方法吗?它是怎么做出来的。2.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看一看制作蛋挞的录像。

二、引导学生了解蛋挞的制作过程

1.完整看一遍录像,引导学生说说制作蛋挞需要哪些原料,做蛋挞时需要什么机器。

2.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制作蛋挞的步骤:(1)从冰箱里取出挞皮,室温自然回温解冻。

(2)鸡蛋磕入碗中,用打蛋器打散,多打会使之细腻。(3)奶锅里倒入牛奶、淡奶油和炼乳小火加热,加入细砂 糖,用小勺子慢慢搅拌使之融化。没有砂糖颗粒时,离火冷却。此时烤箱预热220度。

(4)蛋液过筛,多筛几次,越细腻出品的蛋挞品相和口感 越棒。

(5)奶液冷却后与过筛的蛋液混合均匀就是挞水。挞皮放入烤盘内,倒入挞水8~9分满。

(6)送人已预热220度的烤箱,17分钟。香喷喷的蛋挞就可以出炉。小结: 学生总结实际操作过程及经验,观察烤箱烘烤蛋挞的过程,分享劳动的快乐。课后记: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 篇7

一、解读“综合与实践”的目标要求

《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 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境, 力求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 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第一学段主要强调“实践”, 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二学段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 增加了“综合应用”的要求;第三学段强调以“课题学习”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可见, “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重要内容,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同时使数学课程具有了一定的整体性和开放性。

二、把握“综合与实践”的设计实施

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 在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怎样设计和实施, 才能深层次地把握好学生活动的“度”,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呢?

(一) 情境创设, 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课程标准》倡导“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数学”, 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因此, “情境创设”要立足现实, 注意将现实生活题材引入数学。

例如教师出示拉力器, 挑选了一名高大体壮的男生和一名身材弱小的女生“出场”, 学生禁不住嗤嗤地笑。由于力量悬殊, 他们拽拉力器伸长的长短相差也悬殊, 学生更禁不住哈哈大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力量的大小和弹簧伸长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践证明, 根据创设情境趣味性和科学性的设计理念, 用拉力器导入最贴切, 选择这种学生熟悉的拉力器的变化作为观察对象, 在欢笑声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情境, 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思考问题,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问题分析, 让学生体验“探 (思) 数学”的成功

“问题分析”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的活动情境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制定活动方案和步骤, 以保证活动过程的有序展开。怎样引导学生做问题分析呢?

首先, 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本质上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实践的结果、解决的办法等情况下参与活动, 需要自主探索,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能, 尽最大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师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给学生, 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讨论。教师没有代替学生选择“称数学书”, 而是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向现实生活, 让学生把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具体解决“称什么”的实际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 教师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 甄别、判断、选择, 一层一层像剥竹笋那样, 一步一步地逼近“目标”。

其次,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

对数学来说, “问题”是心脏, “方法”是行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 让学生发现要称量物品的“质量相等”的属性, 是找到“数学书”的前提。教师要利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 实践操作,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魅力

“实践操作”实质上就是做数学, 指学生动手、动脑, 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 获得体验, 并做类比、分析、归纳, 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的过程。这是“综合与实践”的核心阶段。

《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 收集有用的信息,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个阶段, 我们要努力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活动性的特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掌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方法。

如教学《量一量找规律》的重点和难点, 就是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 分析数据, 归纳规律。那么, 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 让学生看数据、描点、连线, 是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感悟的时间, 让他们经历熟悉数据、感悟数据、体会数据特点的过程, 为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做铺垫。这样用物化的手段不露痕迹地分化难点、强化重点。

综合与实践课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放手不是一放了之, 该放的要放得开, 该收的一定要收得住。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发挥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不能谈“教”色变, 不能摒弃引导和点拨。关键是教师要提高数学素养, 分辨和把握好“哪些内容”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尝试后再引导和点拨的。如《量一量找规律》的教学中, 制作简易秤活动“三绳两节一套”的引导是教师“有所为”的举措, 实践证明是必要的。

(四) 解释应用, 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神奇

“解释应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对问题解决的分析、操作和体验进行交流反思, 得出结论, 拓展应用, 从而获得一些直接知识、检验或形成自己的活动经验的过程。“综合”应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 二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在这个阶段, 我们要培养学生综合地应用各科的知识和技能, 养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分门别类的学科界限, 是综合运用不同的数学领域的表达形式体现出来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的方法综合应用的过程。

例如《量一量找规律》的教学, 学生先把测量收集的数据以数的形式填写在统计表格里, 再以统计图的形式描点、连线, 绘成近似的一次函数图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 概括出函数表达式, 合情推理, 抽象出规律。而学生收集数据用到了统计, 处理数据用到了数、式、方程、函数、表格、图像, 找规律用到了计算和推理, 对得出的结果通过实验检验, 用作预测、推断等, 这样综合应用不同的数学表达方式, 生动地展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个表达、展现联系的过程中, 学生体验、感悟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初步认识。

可见,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其本质就是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中的问题解决, 不但关心问题的结果, 而且关心求得结果的全过程, 也就是关心问题解决的整个思考过程, 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地进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和解决问题、操作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三、落实“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评价

和传统的教学不同, “综合与实践”不是围绕一堂课来展开的, 也不是局限于一个章节去组织、安排教学的。因此视野要开阔, 要用“联系”的观点, 统筹规划的思想, 挖掘、拓展“课内与课外”、“数学学科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考虑学生兴趣、活动有效性的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 “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实验报告等。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如《商品价格调查》活动, 一年级学生只停留在口头表达, 半文字、半符号的记录少数品种;而高年级的学生不仅会用统计表, 还会用统计图, 分门别类地调查统计、推理、预测, 有的还会设计调查表, 统计后形成调查报告, 呈送有关部门, 作为决策性依据之一, 发挥“小调查”的“大作用”。

“综合与实践”的评价多元化并强调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在评价学生时, 可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参与等辅助形式, 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教师评价。

评价的内容多元化。包括兴趣、积极性、思维方法与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方法、讨论与表达、反思的习惯、合作精神等。

评价的形式多元化。可采用课堂观察、平时考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 但不要把“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作为书面考试的内容, 而要更多关注平时的考察。

综上所述,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展开是一种丰富的学习经历, 强调学生体验,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 旨在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经验,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根本上增长智慧。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其教学实践要理解它的目标要求和特点, 转变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解决问题,学生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凤翥.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京莉.数学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 篇8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

课题的选择是综合实践活动成败的前提,也是学习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教师可先给出课题指南,让学生选报。也可由学生自己拟定,再报教师审核。为使课题的选择具有最佳视角,课题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并尊重学生的兴趣。

1.针对性

(1)现实针对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显著特征便是重实践,因此,选题应尽量贴近生活和生产,贴近学生自己接触得到的周边环境,要充分挖掘学生家庭所处社区的教育资源,如“调查马陵山中学附近 (学生居住地)周边河流水质状况”“有关电池回收利用的板展”等。

(2)能力针对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课题选择一定要考虑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用,即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并发展自己的能力体系,而不是仅仅去获得一些资料性的东西,如“马陵山旅游资源(一些古人的活动遗址)的合理开发”。

2.可行性

(1)客观条件。对于学校规定的纪律、时间,提供的设备、材料等条件是可行的。一般现在许多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不出事故,不许教师带领学生出校集体活动。所以,对于开展“节约能源,从我做起”这样的课题,要参观常州电厂了解“能源产生的不易与对环境的影响”就有难度,最好改变方向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了解存在哪些能源,并从网上寻找目前存在的能源问题(世界、中国、徐州、新沂)思考与节能有关的措施。

(2) 主观条件。对于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基础是可行的。即课题的选择应让学生够得着,办得到,有较强的参与性,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跳一跳能摘得到苹果”的学习原理。课题的选择应该让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派上用场,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如“放眼新沂市城市人居状况”是对七年级教材中城市聚落的再认识及人口分布的全方位了解。这样,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既能提高学生活动的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操作性

(1)课题不能过大。过于宽泛的课题会给学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就会缺少目标感,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给出一些合理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如:有学生当初提出搞“徐州水资源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就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都显得过于宽泛,内容过于庞杂,同时也丧失了时效性。笔者当时向学生作了解释,并建议将课题调整为“马陵山社区周边河流水质状况调查”。

(2)课题不能过窄。太狭窄的项目会抑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也会把学生误导回我们常规学习的老路上去,这就丧失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本来意义。如:“马陵山地区气候的形成”项目太窄,太专业化,以致学生跳不出教材的框框,这是今后选题时需要避免出现的问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过程要求

1.学生的定位——“圆桌骑士”

中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维能力,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所有“圆桌的骑士”彼此平等,并且互为伙伴。课题选定后,同学们带着问题走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在老师、家长或有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然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进行“马陵山文化的研究”这个课题时,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寻找马陵山古迹的历史资料,有的拍摄照片,有的绘制分布图,最后汇总资料,共同分析马陵山有怎样的特色(尤其是旅游景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色。

2.教师的定位——“平等成员中的首席”

学生整体的知识绝对储备量要优于教师个体的知识储备量,尤其是他们综合性的知识体系更优于教师相对单一性的知识体系,“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而教师的能力储备和经验储备要优于学生。面对学生提出的教师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应甘当学生的学习伙伴,既与学生共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又常常以活动伙伴的身份,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成为活动伙伴中的“首席”。

三、小结

1.学生的收益

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受益的主体。学生学会了很多新知识,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污水处理的知识、旅游开发的知识等。还学会了很多应用技术,如水文测量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网上搜索技术等。同时,通过实践,学生的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思想的能力及交流成果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学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果后,学生很有成就感,极大提高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教师的收益

从课题的选择到结题报告的评价,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全程合作,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潜力,认识了一些领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研究手段,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为今后的相关教学提供了参考,这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自我更新的重要途径。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9

1、学生在观察大自然、感受春天美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探索美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3、让学生在那充满无穷奥秘的春的知识的海洋中与春天拥抱,学生在实践的感染下,心灵充分得到感动,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充分的熏陶和感染。活动过程:

1、散文诵读

(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俗话说:“一年计在于春。”

春天,四处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祖国大地换了新的容颜。光彩夺目的春天,是那么的美丽。冬季里冬眠的动物都开始苏醒,去寻找它们的食物。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那变幻多端的白云一会儿像头小绵羊,一会儿像数字,一会儿像棵树,一会儿又像河里的小鱼„„云,就像是孙悟空,会72变呢!硬邦邦的小溪融化了,欢快的流淌着,“哗哗啦啦”好像在说:“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吗?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吗?”另一条小溪也“哗哗啦啦”的流淌着,好像在回答说:“春天的确来到了,怎么样很高兴吧。”有着优美的身材的柳树姑娘,本来乌黑的头发却夹上了密密麻麻嫩黄色的小卡子,微风吹来,那秀长的头发迎风飘扬,美丽极了。草儿们又穿上了那件绿色的衣服。花儿们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接待春姑娘。农民们开始种庄稼,有的庄稼已经打了哈欠,伸了伸懒腰,从地里钻了出来,正在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呢!春天里的焦点人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飞来飞去唧唧地叫着,欢快活泼,可爱极了。花草树木都是静物,可是,经过小燕子这么一点缀,它们好像都变活了,仿佛在快乐的玩耍。春天里所有的动物、植物,一起用它们独有的方式,谱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二)春天悄悄地来了,踏着轻轻地步子来了„„

我们在树林里中发现了它的足迹,它给树戴上了绿色的头花!我们在草丛中找到了它的足迹,它帮黄了的小草擦上了绿的“胭脂”,小草擦上了“胭脂”真漂亮。我们在花园里找到了它的足迹,它让花儿们生出了花苞,花儿有了美丽的花苞不再单调了。我们在动物园中找到了它的足迹,他叫醒了正在冬眠的动物,动物们醒来了多精神呀。我们在小河里找到了它的足迹,它让结冰的小河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哗啦哗啦地,好像在唱春天的赞歌。

在那风中,也有春的足迹,风不像以前那样狂、也不像以前那样冷。而是风中带暖,柔软怡人。

在人们身上,也有春的足迹,人们不再穿着沉重的大棉衣,而是换上了轻巧的春装。

这天空中也有春的足迹,小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为春光增添了不少的生机。

看,春天在和小朋友们玩游戏。

看,春天在给树梳头。

看,春天在跟动物们聊天。

看,春天在天空中展翅飞翔。

看,春天在玩水。

看,春天在„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一年开始的季节里,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应该用新的面貌来迎接这一年的开始。

现在,春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三)春天的花,是美丽迷人的;春天的云,是变幻莫测的;春天的风,是柔和温暖的;春天,她饱含着温情,悄悄地来到人间,轻快地奔跑着,送来了温暖的阳光,逗笑了冰冻的小河,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吹绿了大地,吹艳了各色鲜艳的花......我抓着春姑娘绿色的衣裙,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走在铺满绿色的大地上.春天,大自然几乎成了花的世界,红的艳,白的娇,黄的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春姑娘把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它把小草吹绿了,把娇嫩的小芽从土壤里拽出来.树爷爷时而摆动几下树枝,换上绿色的春装;时而挥舞几下树梢,跟春姑娘大招呼.这时,树爷爷的每根树枝、每片树叶,都渗透着青春的活力.春风那慈母般的手抚摸着大地,小动物们被春风吹得暖洋洋的;农夫们在春风中撒下种子为美好的未来而工作.听,春雨来了!它落在湖面上,拨动了春姑娘的小提琴;春雨落在屋檐下,叮叮咚咚,打起了春姑娘的小腰鼓;春雨落在树丛里,敲响了春姑娘的小铜锣,在叶心汇成一口小巧玲珑的小潭;春雨落在花朵上,弹出了春姑娘的“春之舞”.春天,它蕴含着新的开始,蕴含着新的生命,蕴含着新的世界!春天,多么美好啊!

(四)春姑娘,你终于来了!你,从南方赶来,向结冰的小河吹了一口气,“轰隆隆――”一阵巨响,小河解冻了。泉水潺潺地流着,小溪叮咚地响着,好似一只春天的赞歌。你,从小河里走出来,走进了田野,你向小草吹了一口气,焦黄的草地里,冒出几颗嫩绿的草芽。你向麦苗吹了口湿润的气,那里立刻下起了蒙蒙细雨,甘醇的乳汁使庄稼宝宝张开了自己的小嘴儿吮吸着。你,爬上了山坡,也吹了口气,使光溜溜儿的柳枝,抽出嫩黄色的小芽。让果园里的果树好高兴,把自己的身躯都弄得“沙沙”的响。你,飞向了让你早已向往的地方——城市。你向人类身上吹了一口五彩缤纷的祥气,人们的身上出现了美丽的、各种各样的衣裙。你向工作人员吹了口香气,工作人员从此再也没有打过瞌睡。你向学校吹了口学气,让学生们明白了“一年之际在于春”的道理,你又向学校吹了口清气,让学生们生活在一个优雅的空间。你从城市走出来,奔向了森林,让动物门活了起来,小兔子欢蹦乱跳,小猴子“叽叽”地叫,有时还在树上荡秋千,鱼儿们跳出水面,一片生机的景象。你向大地吹了口气,使万物苏醒!你造福于人!

2、为春天添姿

(1)春天的体验

可以在家附近种植一些花草,可以为学校的树苗培育,可以用零用钱买了一些花在家中培植着„„

(2)春的感悟

"春天只在自然中吗?我们是否应引导学生更深地感悟春天,使这一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是啊,春天不只在自然中。

同学们,你们在大自然中找到了不少春天,可你们在别人的心中找到过春天吗?谈谈我们应该做就能让春天不仅在大自然中,还能让春天在我们的心中。

以------(3)春的使者

上街或上广场,或到超市或到菜场,让孩子亲身去做一做春的使者,看他们如何表现。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10

汉语有很多成语,数千年来流传至今仍广为使用,足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可以说,成语以及成语故事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因此我们应该诊视它,学习它,运用它。开展说成语故事比赛,可以增长成语知识,掌握更多的常见成语,提高运用能力,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来可以使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一、活动目的:

1、培养系统、连贯的讲话能力,要求能较为生动地讲述材料。

2、了解课外较难理解的成语的来历,能理解成语故事,扩大成语的识记量,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比赛属于个人赛。选出男女主持人各一名,评委若干人,要求由平时语文基础较好的、听力较强的学生组成,记分员两名。

2、主持人赛前将比赛形式、评分标准、参赛时间和纪律问题向参赛者作简要说明。

三、活动过程:

1、个人赛必答题:参赛同学上台口述成语故事,由同学自愿报名参加比赛,比赛材料自定。规定时间可以是三分钟或五分钟。讲述故事完毕,评委亮分。

2、个人赛抢答题:主持人说出成语的含义,参赛者答出成语的名称,并上台口述,然后评委当场亮分。

3、个人抽签讲故事:主持人将写有成语名称的字条封好,请参赛的个人选手上台抽签。用两分钟准备材料,然后上台口述成语故事。评委亮分。

4、最后,算出所有参赛者的分数,评选优胜者,按名次发奖品,以资鼓励。

四、参考材料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 篇11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 问卷调查 课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03-02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问卷调查被公认为十分常见、简便而富有实效的调查方法。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很好地掌握问卷调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问卷调查的作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小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存在问卷设计不合理、问卷对象设置不够全面科学,以及问卷结果分析过于表面等问题,所以,教师的适当指导很重要。

陈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卷的调查方法》中指出,做一次问卷调查需要经历五个步骤:1、理清调查项目,确定问卷对象;2、围绕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3、把握发放时机,及时回收问卷;4、统计问卷结果,分析调查数据;5、撰写调查报告,展示活动成果。在以上问卷调查的五个步骤中,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并分析数据以及撰写调查报告这三个步骤是需要教师重点指导的,因此本文将问卷调查课分解设计为以下三个子课型。

一、问卷设计指导课

一份问卷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调查的效果如何,而想要设计好一份调查问卷,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以往的研究也说明了,很多小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中存在问题的设计与主题关联性不大或者对主题来说意义不大、可供回答问题的选项不够全面合理、开放式问题让人难以回答等问题。因此,指导学生设计好调查问卷,是比较重要也比较有难度的。

以往的问卷设计课都只用一个课时讲完,难免存在讲得不深不透、学生一知半解的问题。因此,本次问卷设计指导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了解调查问卷的结构,能根据研究主题合理设计问卷标题、指导语和致谢语,并能合理确定研究对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能根据研究主题合理设计调查问题,并尝试设计一份调查問卷。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为:案例导入——方法指导——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总结拓展。其中,“案例导入”环节,先给学生展示一份科学的调查问卷范例,从而导入本节课。“方法指导”则让学生根据范例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调查问卷的结构,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完善并板书,并详细讲解指导语以及确定研究对象需要注意的问题。“巩固练习”即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子课题,合作列出问卷设计的提纲,写清楚标题、指导语及致谢语,并确定研究对象。“交流评价”环节,各小组展示已经设计好的问卷提纲,其他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各小组再根据其他小组所给的建议和教师的指导对问卷提纲进行修改和完善。“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过程,巩固对问卷结构的认识,并布置课后作业——查找“问卷中问题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为: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总结并布置作业。其中,“复习旧知”是通过复习巩固上一节课关于问卷结构的认识。“探究新知”环节,学生根据课后查找的“问卷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归纳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注意问题呈现具体例子,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完善。“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根据小组的子课题,合理设计调查问题。“交流评价”环节,各小组展示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题,其他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各小组再根据其他小组以及教师的建议对调查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过程,巩固对问题设计的认识,并布置课后作业——继续完善问题设计,并将两节课的成果合并,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二、数据分析指导课

实施完问卷,如果没能对问卷结果进行很好地分析,那么收效也依然不大。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知识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对于定量的分析可能只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而定性分析却是可以挖掘深一点的。

数据分析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数据分析的几个步骤——统计结果、发现现象、原因分析,并能通过数据统计结果发现现象和进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

本课型的教学流程为:回顾导入——方法指导——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总结并布置作业。“回顾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之前活动的照片,让学生回顾已经进行过的活动,各小组汇报活动进展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包括回收的调查问卷,从而导入本课。“方法指导”环节,教师呈现一些题目和数据,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归纳出数据分析的三个步骤。“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根据小组回收到的的原始调查问卷,小组合作学习,对其中的一道题目进行数据分析。“交流评价”环节,各小组展示小组数据分析的结果,其他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各小组再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活动过程,巩固对数据分析步骤的认识,并布置课后作业——对小组回收到的原始问卷所有题目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出分析结果。

三、调查报告撰写课

作为问卷调查法的最后一步,问卷调查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将问卷调查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使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更深入地开展后续的研究。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辩证分析统计的数据,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趋向。

调查报告撰写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学会根据前期数据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由于该课内容比较多,所以由两个课时组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为:案例导入——方法指导——巩固练习——交流评价。“案例导入”环节,先给学生展示一份科学的调查报告范例,从而导入本节课。“方法指导”则让学生根据范例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完善并板书。“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根据小组前期数据分析的结果独自列出调查报告提纲,提纲要详细到每一部分的打算如何写。“交流评价”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组内的交流评价,另一部分为班内的交流评价,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学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调查报告提纲。

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复习旧知识——撰写调查报告——展示交流。“复习旧知识”环节,通过回顾对调查报告的格式和结构进行复习。“撰写调查报告”环节,学生根据已经列好的调查报告提纲撰写调查报告。“展示交流”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组内的展示交流,另一部分是上台在班内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给予适当评价和建议,教师也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学生通过交流,根据其他人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调查报告。

综合活动实践课《影子》教案 篇12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6年级) 》 (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 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方向, 是设定各年级目标的依据。如何达成《指导纲要》中的课程目标呢?我们要以《指导纲要》为总方向, 对课程标准的目标进行细化, 使目标系列化、具体化、可操作化、梯度化。

《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指出:学校需要总体规划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 并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由此可见, 我们要将总目标具体化为学校学年及学期活动目标, 再将学期目标分解为各个主题活动的目标, 还要将主题活动的目标分解为各活动阶段目标, 最后细化为各个课时的目标, 形成一个由大到小的序列化的“目标系统”。而细化的过程始终要以《指导纲要》为总领方向, 而不至于“南辕北辙”。

二、课时目标设定应具体化、可操作化

我们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开展“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主题活动时, 整个主题活动设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又逐步形成关注健康, 关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研组里一位老师经过仔细考虑觉得这个目标不够具体, 在一堂课上达成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 于是我们把此项目标简化为: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确定研究内容与制定研究计划, 指导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 认真倾听。

这样细化的目标设定, 既明确了采用什么活动达成目标, 又符合课堂操作实际。主题活动目标需要在课内课外活动中逐步达成, 而不能以主题活动目标代替课时目标。

三、课时目标设定应切合学生实际能力

课时目标的内容设定不能过于庞杂, 应切合学生实际。如本教研组曾在三年级尝试上过一堂方法指导课《学会观察》, 并设定具体目标。根据目标, 教师在这一堂课上, 讲述了观察科学的表述方法, 观察要运用到的器官, 观察要注意的事项, 如何设计填写观察记录表等, 可谓面面俱到。但如此科学规范地学习“观察方法”, 显然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课堂上沉闷至极, 几乎徒劳无功。基于以上考虑, 我们在研讨三年级课题《观察饮料》时, 这样设定这个课时的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饮料, 初步体会全方位的观察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目标瘦身了, 教学各个环节围绕目标层层递进, 学生个体体验活动更充分, 指导自然更有效。

科学方法的指导不能一蹴而就, 与其一把抓, 忽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 还不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较简单的能力目标, 突出重点, 做到一课一得, 循序渐进。

四、课时目标设定应考虑年级段序列性

各个年级段的课时目标不能孤立与割裂, 对学生培养目标需要有年级段序列化的安排。即使同一主题同一课型, 因为不同年级段学生能力与水平有差异, 在目标细化时, 我们要注意前后联系, 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进程有真正清晰的认知。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在三四年级已接受过方法指导课《提出问题》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两堂课的专题指导, 针对五年级学生相应的能力水平, 我们将课题改为“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目标设定如下: (1) 培养学生能根据研究的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研究计划中每一个项目的意义, 并会为该主题制定可操作的小组研究计划。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等都不是问题, 而确定“研究内容”是难点。因此课时目标重点放在如何确定“研究内容”上。

四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13

活动目地:

1、在地球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地球,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调查研究等综合实践能力,学生调查资源状况,有初步调查报告的能力,并以此指导为实践。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

活动重点:了解地球环境状况,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活动难点:向人们推广保护环境遇到的阻力。活动过程:

一、选题、设计方案、资料收集准备阶段:

(一)确立调查研究着眼点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沙尘暴的袭击,同学们从新闻媒体中也知道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因此,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研究调查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这次的主题就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我们确定了调查内容:

美丽家园:

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选贴我们的学校、家乡、祖国最新变化的图片。调查我镇绿化美化、空气质量等环境状况。

病态家园:

了解地球环境污染有那些、收集有关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资料、列举家乡典型的环境污染现象,分析其危害性。

拯救家园:

查阅世界环境公约有哪些、治理污染有哪些方法、讨论怎样做个“绿色小卫士”。

(二)设计方案

1、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呢?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各小组分别调查研究美丽家园、病态家园、拯救家园。

2、讨论选出小组长,制定调查研究方法,选定方案。

(三)收集资料

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多方面收集资料,实地调查。

二、分类整理资料

让学生会整理资料、利用资料。汇报调查资料情况,对于统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大家资源共享。

1、资料分类

2、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介绍、课本剧、诗朗诵、讲故事等。

3、学生自由整理资料。

三、展示调查结果

1、齐读《地球你好吗?》第一段

2、第一小组: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它和人类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3、第二小组:

自我介绍:

例:苹果树:我是来自华北的一棵苹果树,大家都认识我吧!我不仅能净化大地的空气,还能给人们带来甜美的果实。

梧桐树:我是来自一所小学的一棵梧桐树。盛夏,我伸出无数只手掌,为同学们遮挡烈日、遮挡雨滴。

4、第三小组:

甲: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峰峦起伏的群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海,祖国的山河美,美不胜收。

乙: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学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甲:我们为拥有这样可爱的祖国、家园、学校而感到自豪。

乙: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地球已奄奄一息了,(1)大地在呻吟,河流奏悲歌。

大地:我是大地,水土流失,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虽然它不像洪水那样凶猛,也不如地震那样强烈,但是它却像癌细胞损害人的身体一样,我们中华大地水土流失惊人,流失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六分之一,这真是悲哀。

森林:我是森林,人类生活开始于森林,我养育了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吃、穿、住,没有了我,也就没有了人类。然而自从人类掌握了火以后,就向自己的老家进攻了,几百万拖拉机、推土机轰轰作响,一棵棵大树纷纷倒下,动物们被吓跑了,土地被推平,随着火焰四起,浓烟弥漫,鸟儿哀鸣,猴子嚎叫,这不得不逼迫我们绿色王国亮出了王牌。人类的未来,就像带露的鲜花被不详的阴影笼罩着,形形色色的污染物侵蚀着人们健康的肌体。这是多么可怕呀!

海洋:我是海洋,蔚蓝色的海洋是天和地向人类奉献的财富,但我得到的却是被污染的厄运,全世界每年约有一千万吨石油,近万吨汞和亿万吨垃圾被倒入海洋,全球海产资源的百分之二十五已受到破坏,给我的生态系统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甲:是啊,有些人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因而造成了生活环境的逐渐恶化。

乙: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大量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加上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2)介绍十大环境问题。

5、第四小组:绿色小卫士

(1)植树小队:我们是植树小分队队员,我们知道树木能净化空气,减弱风力,阻挡灰尘,减少噪音。所以我们要播下绿色的种子,走,我们植树去。诗朗诵《走,我们去植树》。

(2)护绿小队:我们是护绿小分队队员,每一棵小树、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爱护它们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大风来了,我们急忙给它们送去拐杖;冰雪来了,我们送来稻草,让它们进入梦乡;嘴巴渴了,我们快快给它们送去“饮料”,盼望绿树长得更高、更壮。故事《树叶》。

(3)环保小队:我们是学校环保小分队队员,我们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随地吐痰,不乱仍果皮纸屑,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让我们的学校卫生整洁,环境优美。(1)植树小队:我们生在地球上,长在地球上,我们要建设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让地球上的环境更美好,天更亮,水更清,山更绿。

(2)护绿小队:让我们像小树苗一样在阳光沐浴下,在地球这个大家园里茁壮成长。

(3)环保小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描绘家园的美好蓝图,人人争做绿色小卫士。活动总结:

德育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 篇14

穆棱市第二中学 李超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课,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父母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2、让学生真正理解父母的爱,珍惜父母的爱,让孩子和父母之间架起一座“理解和爱”的心桥。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从细节中观察问题,懂得“理解父母,关心父母”的道理,从而进一步懂得用行动去回报父母。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在平凡的生活中突显出的人格魅力,体会父母辛苦的生活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积极参与到“爱的回报”活动中来,热爱父母,关心父母。准备:

1、邀请学生家长。

2、DV录像及CAI课件。

3、“心有灵犀”用具、亲情花若干、爱心小灯笼40盏、小组题板6个、水杯(男生)、鲜花(女生)。教学流程:

一、活动导入――细节中发现爱

师:孩子们,你们看看――今天的课堂与每天有什么不同? 生1(李欣):上课的地方不同了。生2(孙艳清):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了。

师:对!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上一节德育综合实践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师:上课!生:立!礼!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生:坐!

师:首先,我想进行一个小调查,请大家配合我一下。在坐的爸爸妈妈,当你们的宝宝过生日的时候,你们给孩子送礼物的请举手?(家长举手)都送过礼物,谢谢大家!可爱的孩子们,当你们的父母过生日的时候有谁送过礼物呢?(学生举手)只有4位同学。师:通过调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3(李 鹏):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给爸爸妈妈送过生日礼物,而爸爸、妈妈都给我们送过生日礼物,我觉得我们对爸爸妈妈不是很好!

生4(郝子添):送礼物是件小事,但却让我们感到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

师: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细节,但却是亲情的流露、爱的表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感恩父母爱在细节》。(贴出课题,学生读题。)30”--45”

二、体验发现――细节中感受爱 生5(李朴):老师,什么是细节? 师:谁来帮帮他?

生6(申晨):细节就是生活中的小事。生7(赵忠毅):细节就是不被人注意的事儿。

师:(出示CAI)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心有灵犀》这个游戏,来体验关注生活细节带给我们的快乐吧!谁来读一下游戏规则。生8(万秀全)读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1.游戏分为两组进行,第一组请六对妈妈和孩子,第二组请六对爸爸和孩子。2.父母在幕后,孩子在幕前,父母将手从布中伸出,孩子看手来选择自己的父母,时间为30秒。3.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自己父母的亲情组合为获胜家庭,并获得亲情花一枚。4.获奖家庭请在台前左侧等候。)师:首先,按预先分好的六组,请每组推荐一对母子或母女亲情组合到前面参加活动。(全体商量一下后第一组活动)

师:下面,请每组再推荐一对父子或父女亲情组合到前面来。(第二组进行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游戏,并进行评价。)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以上×组家庭获亲情花。(分发“亲情花”)师:我非常好奇,想知道获亲情花的同学,你是怎么认出自己爸爸妈妈的手的? 生9(查欣欣):因为妈妈的手比较细长又很热,每天妈妈都领着我上学,所以我能认出这就是妈妈的手。

师:从细节中感受到的,真了不起!生10(郭 媛):我妈妈的手血管比较突出,摸起来有点拉拉巴巴的,所以刚才我摸到了鼓鼓的血管,还有点扎人的感觉,猜想这一定是妈妈的手。

师:你这样细心,真是爱妈妈的好孩子。来,让老师抱抱你!生11(尹继亮):因为我的爸爸每天要做许多粗重的工作,他的手上时常会有一些伤痕,我刚才摸到了这样的手,就认为它是爸爸的手。

师:孩子们,祝贺你们能从生活的细节小事中感受到父母的爱。谢谢你们!(手势示意回座)生12(张明业):老师,虽然我没有参加这个游戏,但我也想说说我的妈妈也很爱我,每次下雨时,妈妈总会在门口撑着伞等我,打着伞的手臂总是在我身上,而雨水却打透了妈妈的衣裳。师:多么感人的画面呀!

生13(王琳):对,下雪时,妈妈总是在大门口早早的等着我,手里拿着一件厚厚的衣服,出了校门的我总会被暖暖的衣服包裹着,可是妈妈的手却冻得痛红。

师:你们说得真好,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都蕴藏着爸爸妈妈对你们无微不至的爱。

三、倾诉心语――沟通心灵细节

生14(尚红):老师(边说边举手,师用手示意起立。)通过刚才同学们说的,我知道了认真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就会接近我们和父母的距离。可是我们还想了解父母更多的事情呢? 师:那就请同学们来当小记者,采访一下身边的父母吧!(学生与家长交流)1’ 师:谁想把你和父母间的小密秘告诉给大家听听。

生15(李朴):妈妈说,她晚上加班时会想家。会担心爸爸和我吃饱了吗?我睡了吗?家里的门锁好了吗?

生16(潘新蕊):我爸爸经常到外地出差,他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最想我和妈妈!师:看,这么多的牵挂和惦记就是亲情,就是生活细节中父母对我们的爱。

家长1(刘志鹏家长):高老师,在来之前程鑫的母亲拜托我一定要说一说她养育儿子的艰辛。师:请吧。(讲述那位家长在养育儿子过程中难忘的经历和生活中的困苦。)1’30” 师:谢谢您为孩子们讲述了这么感人的故事。

家长2(谢禹曦家长):听了这些,我想说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走步,从认识世界到学习与人相处,这都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可以说我们的爱是一种责任啊!5’

师:是呀,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始终无微不至的在每一个细节中帮助着我们,下面我想请大家看一组画面。(CAI展示教师家庭照片并配合画面讲述自己生活的故事)生:是高老师!

师:看了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你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生17(于润泽):我从照片上看到你们笑得都很开心,我觉得你们一定生活的很幸福。师:是的,看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让于润泽在细节中感受到我的幸福了。生18(王钰潇):你们一定生活得很快乐,我好羡慕老师呀!

师:谢谢你,你说的对,我的确是在爱的包围中长大的。我想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为了感谢父母对我的爱护和培养,自从工作后,我每个月都把工资交给父母,希望他们能生活的更好。现在,我想请在坐的爸爸妈妈把你孝敬老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听,可以吗?(家长纷纷表示同意)1’

师:那么,请大家在组内给孩子们讲讲吧!(家长给孩子讲事例)师:好,我们就先说到这。

家长3(白金铭):我们组李未的家长说的太感人了,让他来给大家说一说吧!师:请吧。2’

家长4(李未家长讲述自己在很差的环境长大,父母有多么不容易,长大后他又是怎样孝敬老人的。)1’30”

生19(武彦霖):叔叔,什么是柴火呀? 家长4解答学生提问。

师:谢谢您,也谢谢所有的家长。是你们的以身示范,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了爱的价值。4’30”

师:孩子们,爸爸妈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那我们来谢谢他们吧!(歌表演《爸爸妈妈》)2’

四、学会感恩――细节中回报爱

师:孩子们,父爱是巍峨的山峦,母爱是清澈的溪流,我们倚着山峦成长,我们跟着溪流奔跑,让我们共同感受那些生活细节中你我对父母的回报。

(播放CAI:DV录像讲述学生帮妈妈热饭及自己洗衣服的场景,学生说出DV录像中学生的名字。)师:画面中的孩子就是和我们朝久夕相处的同学,刘宇彤和姬娜。(老师招手,刘宇彤、姬娜跑上前来)

师:老师把这代表爱心的小灯笼送给他们,好吗?(老师送灯笼,其他学生鼓掌。)看!老师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盏爱心小灯笼,谁会是它的主人呢?请家长帮孩子选一选,看看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哪盏小灯笼?请家长到台上来为孩子们选灯笼吧。(家长到前面摘灯笼,然后送给孩子。)师:哪位家长能说说你选小灯笼的理由?(随机)家长5(孙明心家长)――自己整理书包。

家长6(赵钰琳家长)――自己整理房间(叠被、扫地、整理书桌„ „)。家长7(熊丽丽家长)――从3岁起就可以自己系鞋带、扣纽扣。家长8(李云鹏家长)――自己乘车上学、放学。

家长9(史忠平家长)――帮助家长或自己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具。家长10(张国权家长)――用熨斗熨衣物。家长11(吴昕卓家长)――能做简单的饭菜„ „

师:还有谁没有得到小灯笼呢?(学生举手示意)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从现在开始,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爸爸妈妈,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老师相信你的爸爸妈妈在期末的家长会上一定会为你再来摘取这盏小灯笼的。你们有信心吗?

〔(灯笼全部拿走)师:祝贺你们,大家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小灯笼。〕 生:有!

师:希望这盏小小的灯笼能照亮你们爱的心灵,今后在细节小事中发现爱、感受爱、回报父母的爱。2’30”

五、实践延伸――生活中实践爱

生20(蔡文婷):老师,我提议我们要把对爸爸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生21(宫 泽):对,让我们制定一个爱父母的公约吧。生22(李 未):不!还是制定一个评比台吧。

生23(陈海林):不行,因为我们班已经有《实践道德道德 养成文明习惯》的储蓄表了。生24(黄佳珺):好了好了,别吵了。老师,还是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吧!

师:好吧,那你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把研究的内容写在纸上,然后再说给大家听听,行吗?

生:行!(学生讨论并作记录,家长参与。)师:怎么样,现在能把结果告诉给我了吧!生:能!

师:就请每组的汇报员按顺序来说一说。(各小组汇报员拿题板进行汇报,并展示题板。)6’

师:你们的想法太棒了,老师帮助大家把你们的想法整理了一下,将它装进了爱心小火车里!瞧,它来了!(CAI)让我们带着对爸爸妈妈的爱来读一读。(学生齐读歌谣:过生日送祝福 生病时勤照顾 客人来不打扰 好东西让父母 自己事自己做 家务活主动做 父母事帮助做 细节事不放过 想父母在心头 爱父母于行动 与父母常交流 感恩心永记住)1’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25(宛 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要真正担当起家里的小主人,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小事中去体贴父母。

生26(彭文广):我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少让爸爸妈妈替我操心,我想首先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27(李子杨):我今天的收获是,我感觉我一下子长大了,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也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更知道今后要怎样去做。

师:那么,哪位家长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一说呢?(几位家长畅谈)

师:爱如涓涓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爱如午后阳光,照耀着我们成长!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在生活细节中把那份伟大的爱回报给爸爸妈妈,让这份爱永远伴随我们快乐的成长!师:下课!

上一篇:警察管理体制改革新下一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