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共11篇)
一、主题提出: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一)选题分组
1、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这些也是春联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请学生读一读。
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6、整理问题,进行归类,生成研究主题。
(对联的历史、对联故事、怎样写对联、对联的类型??)
7、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商讨小组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
2、讨论小组分工,聘请指导教师,撰写小组研究计划书。
小组活动计划安排表
组名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人员分工
妙联巧对组对联故事了解一些有趣的对联和有趣故事,1、讨论哪些地方可能找得到。
2、分头查找。
3、汇总归类。访问、上网、查阅访问4人、上网3人、查阅6人 对联写作组怎样写对联了解写对联的方法,自己也学着写对联
1、查找写对联的方法。
2、拜访镇上写对联的老人。
3、学些对联。
4、对联展览。上网、查阅、采访上网3人、查阅2人、采访2人
历史知识组对联的历史了解对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到现在有什么变化
1、明确分工。
2、查找资料。
3、采访有关人士。
4、写出报告。查阅、调查、交流、分析查阅5人、调查2人、分析3人
小神童组对联的类型了解对联有哪些类型,并按类收集一些对联
1、查找有关资料。
2、按类收集对联。
3、对各种类型的对联进行比较。
4、编写对联集。上网、查阅、采访专家上网5人、查阅2人、采访4人、编写3人
超人组对联的用处了解如今哪些地方要用对联,为什么要贴对联
1、制订详细的时间和分工计划。
2、确定访问对象。
3、分工进行研究。
4、写出研究报告。采访、查阅、调查、电话访问采访3人、查阅2人、调查3人、写报告2人
(三)初步讨论研究方法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根据你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你想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你所要的信息。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查资料
2、图书馆找资料
3、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
4、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5、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
6、请专家作讲座。
7、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8、写信给作家。
9、网上论坛。
(四)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一)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分组进行研究。
1、调查访问(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记录等形式记录采访过程)
(1)、访谈有关老师。
(2)、采访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对联研究访谈表
研究主题对联的用处研究人
访谈对象董老师访谈时间2005年10月28日 访谈地点学校办公室
具体内容
问:董老师,我们如今哪些地方还用对联?它们有什么用?
答:用对联的地方还是比较多。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要贴春联;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房门上贴婚联,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再如有老人祝寿时,要在中堂上挂寿联,来祝愿老人与天齐寿。问:我还看到有些人家在一幅画的两旁挂对联,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堂,主要来显示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对联的内容通常要和画的内容相配。
„„
2、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材料记录的方法)
(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google”网站搜索有关资料。
(2)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
(3)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
(4)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
3、填写研究记录表。
对联研究记录表
(一)研究主题妙联巧对研究人陆佳洁、陆晓甜 研究方式查阅书籍资料来源楹联世界、家中的书籍
研究时间2005年11月3日研究地点家中
具体内容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心得体会
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得非常精采,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
(二)阶段性反馈交流
1、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到的。
3、谈谈在研究中所碰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调整自己的计划。
5、写反思日记。
6、组织阶段评价。
首先,每位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在活动是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展开组内交流,同时小组成员对他进行组内评价,并提出建议。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
(三)资料的整理
1、师生共建《对联》专题网站。
2、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及时放入记录袋中。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你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离分享吗?
(二)成果汇报展示
1、妙联巧对组汇报。(部分)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是此联一贴出,便被人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只能溜走了。早晨刚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
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今天先考考大家,看大家的水平如何。请在下面的对联中填入动物名称,组成对联。
(1)江水腾()影,春晖照华年。(龙)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扬鞭策()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马)
(4)一马当先辞旧岁,三()开泰贺新年。(羊)
(5)()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虎)(6)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万户春。(兔)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令他十分惊奇,乾隆出了上联,纪晓岚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同学们,你知道这位老人有多少岁了?
2、对联写作组汇报。
我们通过活动,已基本掌握了写对联的一些要求,并且也学着写了几幅对联,现展示给大家看,请多提宝贵意见。(学生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黑板上)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现在把这些对联送给大家: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 轼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三)组织评价。
首先,对照评价内容,让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口头评价;然后通过家长问卷让家长进行评价,接下来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档案袋等作出鼓励性、协商式评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作出对自己的终结性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精心策划、准备、实施,使他们明白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接触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在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辛酸,困惑的苦恼,获得的艰辛,所有的这些,锻炼了每一位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顽强的毅志力和责任心。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五、学生的收获。
1、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
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知识,而且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主动的探索,去发现和体验。
2、学生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白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采访
专家等。在收集了许多信息的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筛选、分析,并进行归纳。从而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外出活动、课间讨论要交流,课堂上谈自己的方案要交流,对别人的方案提意见或建议要交流。采访对方,要对方合作;制定方案,要小组合作;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合作;课后要与同学、家长合作。
4、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挨家挨户把门上的对联抄下来,有的学生到镇文化站去采访;有的去向一些经常写春联的长辈讨教等等,所有的这些,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六、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新型课程。基于这一理念,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同开展了“对联”这一活动,在活动中有了更深的体会。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体现活动的自主性。
这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尊重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的确定,再到聘请指导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等,教师只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
2、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体现活动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核心。此次活动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实践活动,在采访、查阅、了解、探究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观察生活,养成收集信息的意识、习惯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中,可接触到很多信息,而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从生活中收集信息,能使他们养成自觉搜集信息的习惯。合理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新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4、突破学科之间的隔阂,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特性。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来自于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这次活动中就包括了语文(创作对联)、书法(写对联)、历史(对联的起源)、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围绕着“对联”这个主题进行了综合、重组,使学生对“对联”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5、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课程的互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在将预定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开放的活动中,师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依靠大家的共同智慧和创造精神,在活动中共同成长。篇二:《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对联》主题活动案例
海湾小学 周溢
一、主题提出: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一)选题分组
1、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这些也是春联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
请学生读一读。
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6、整理问题,进行归类,生成研究主题。
(对联的历史、对联故事、怎样写对联、对联的类型??)
7、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商讨小组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
2、讨论小组分工,聘请指导教师,撰写小组研究计划书。
小组活动计划安排表
组名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人员分工
妙联巧对组对联故事了解一些有趣的对联和有趣故事,1、讨论哪些地方可能找得到。
2、分头查找。
3、汇总归类。访问、上网、查阅访问4人、上网3人、查阅6人 对联写作组怎样写对联了解写对联的方法,自己也学着写对联
1、查找写对联的方法。
2、拜访镇上写对联的老人。
3、学些对联。
4、对联展览。上网、查阅、采访上网3人、查阅2人、采访2人
历史知识组对联的历史了解对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到现在有什么变化
1、明确分工。
2、查找资料。
3、采访有关人士。
4、写出报告。查阅、调查、交流、分析查阅5人、调查2人、分析3人
小神童组对联的类型了解对联有哪些类型,并按类收集一些对联
1、查找有关资料。
2、按类收集对联。
3、对各种类型的对联进行比较。
4、编写对联集。上网、查阅、采访专家上网5人、查阅2人、采访4人、编写3人
超人组对联的用处了解如今哪些地方要用对联,为什么要贴对联
1、制订详细的时间和分工计划。
2、确定访问对象。
3、分工进行研究。
4、写出研究报告。采访、查阅、调查、电话访问采访3人、查阅2人、调查3人、写报告2人
(三)初步讨论研究方法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根据你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你想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你所要的信息。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查资料
2、图书馆找资料
3、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
4、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5、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
6、请专家作讲座。
7、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8、写信给作家。
9、网上论坛。
(四)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一)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分组进行研究。
1、调查访问(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记录等形式记录采访过程)
(1)、访谈有关老师。
(2)、采访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对联研究访谈表
研究主题对联的用处研究人
访谈对象董老师访谈时间2005年10月28日 访谈地点学校办公室
具体内容
问:董老师,我们如今哪些地方还用对联?它们有什么用?
答:用对联的地方还是比较多。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要贴春联;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房门上贴婚联,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再如有老人祝寿时,要在中堂上挂寿联,来祝愿老人与天齐寿。
问:我还看到有些人家在一幅画的两旁挂对联,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堂,主要来显示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对联的内容通常要和画的内容相配。
„„
2、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材料记录的方法)
(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google”网站搜索有关资料。
(2)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
(3)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
(4)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
3、填写研究记录表。
对联研究记录表
(一)研究主题妙联巧对研究人陆佳洁、陆晓甜
研究方式查阅书籍资料来源楹联世界、家中的书籍
研究时间2005年11月3日研究地点家中
具体内容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心得体会
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得非常精采,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
(二)阶段性反馈交流
1、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到的。
3、谈谈在研究中所碰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调整自己的计划。
5、写反思日记。
6、组织阶段评价。
首先,每位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在活动是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展开组内交流,同时小组成员对他进行组内评价,并提出建议。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
(三)资料的整理
1、师生共建《对联》专题网站。
2、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及时放入记录袋中。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你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离分享吗?
(二)成果汇报展示
1、妙联巧对组汇报。(部分)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是此联一贴出,便被人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只能溜走了。早晨刚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今天先考考大家,看大家的水平如何。请在下面的对联中填入动物名称,组成对联。
(1)江水腾()影,春晖照华年。(龙)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扬鞭策()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马)
(4)一马当先辞旧岁,三()开泰贺新年。(羊)
(5)()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虎)
(6)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万户春。(兔)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令他十分惊奇,乾隆出了上联,纪晓岚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同学们,你知道这位老人有多少岁了?
2、对联写作组汇报。
我们通过活动,已基本掌握了写对联的一些要求,并且也学着写了几幅对联,现展示给大家看,请多提宝贵意见。(学生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黑板上)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现在把这些对联送给大家: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 轼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三)组织评价。
首先,对照评价内容,让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口头评价;然后通过家长问卷让家长进行评价,接下来由教师根据学
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档案袋等作出鼓励性、协商式评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作出对自己的终结性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精心策划、准备、实施,使他们明白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接触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在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辛酸,困惑的苦恼,获得的艰辛,所有的这些,锻炼了每一位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顽强的毅志力和责任心。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五、学生的收获。
1、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
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知识,而且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主动的探索,去发现和体验。
2、学生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白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采访专家等。在收集了许多信息的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筛选、分析,并进行归纳。从而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
外出活动、课间讨论要交流,课堂上谈自己的方案要交流,对别人的方案提意见或建议要交流。采访对方,要对方合作;制定方案,要小组合作;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合作;课后要与同学、家长合作。
4、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挨家挨户把门上的对联抄下来,有的学生到镇文化站去采访;有的去向一些经常写春联的长辈讨教等等,所有的这些,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六、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新型课程。基于这一理念,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同开展了“对联”这一活动,在活动中有了更深的体会。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体现活动的自主性。
这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尊重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的确定,再到聘请指导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等,教师只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
2、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体现活动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核心。此次活动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实践活动,在采访、查阅、了解、探究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篇三: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五年级一班 2015年1月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背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给小孩添置新衣服。到了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全家老小一起守岁,当新年钟声敲响时,鞭炮齐鸣。以后的几天大家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致以新年的祝福。吃好吃的、收压岁钱、放鞭炮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春节习俗。我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加了解我们的春节呢?我们就决定开展《走进春节》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二、活动目的:
1.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最期盼的日子。2.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从形式上的过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认识春节的传说、来历,中国的传统服饰,搜集有关春节有诗词,歌赋。
3.亲自到超市、饰品屋、节日礼品屋等进行参观、调查、访问,还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4.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活动过程设计
(1)回溯历史渊源——春节的传说和来历
(2)中国的传统服饰——唐服
(3)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贴春联
制定活动计划及途径第一组:春节的来历调查小组。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春节的由来与传说;走向图书馆,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最后进行加工整理,编写小报,供大家欣赏。
第二组:中国的传统服饰调查小组。旗袍、长袍、唐装??春节临近,各式各样的传统服装又开始受到不少市民的宠爱。唐装定做到了怎样火爆的程度?啥样的传统服装更受欢迎?日前,走访了各大商场,进行了深入
了解。不过,新年新气象,传统服饰其实也可以穿得时尚,穿得个性,焕发新的光彩。
三、活动形式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百度”网站搜索有关资料。2.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3.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4.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
四、整理归纳研究成果,教师总结。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探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为了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而制定的书面计划。一般来讲完整的小学实践方案必须要包含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适用对象以及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者等, 通过这些要素能够明确活动的具体方案, 使得学生对活动的认识能够更加的深刻。
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是实施活动之前的必要准备, 能够对活动进行有效的预设, 从而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的策略探讨
1. 选择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 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传统的小学教学把学生封闭在了课堂之内, 使得学习和现实生活不断远离, 这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和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并且能够持续发展的渠道, 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中, 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得学生能够可以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另外在进行选材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阶段特征, 选取一些相对有趣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活动, 比如参观博物馆、观摩民俗表演, 走访孤寡老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
2. 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活动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核心, 这直接关系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定位以及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所以在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 目标要清晰准确, 要和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相符合, 不能远离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不能方案制定后却无法实施。另一方面, 方案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度”, 让学生获取新经验新知识的同时不能盲目的扩撒, 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3. 要做好时间的分配, 对活动要考虑周全。
一般来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交流归纳、合作探究、实践操作以及展示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当然这些环节并非一成不变,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细分, 比如在合作探究的环节中可以再分为模仿演示和交流汇报等环节。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要仅仅的围绕教学的目标, 突出重点, 在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的考虑好时间的分配, 一般在教师导入的环节可以占到课堂时间的10%, 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可以占到80%, 讲评的环节占到10%, 这样就能够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来, 以真正的实现动脑和实践充分的结合, 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4. 活动要进行细致精心的准备, 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这是老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前提条件, 是学生们从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的重要保障。活动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了老师的备课, 同时也包含了学生在活动之前的预备活动。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做好指导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只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方法介绍, 而是应当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以及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去发现问题, 拟定解决问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详细计划, 这样才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小结
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重视,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也更加广泛的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比较好的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是指导课程顺利进行的保障,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方案的制定或者是方案的制定不够细化。那么, 就很有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混乱, 使得综合实践活动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当科学合理的制定活动方案, 使得方案能够对课堂的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剑峰.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J].魅力中国.2010 (08) .
为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技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实验技术熟练的基础上,体现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及责任心,人际关系与协作,问题的识别表述与解决,好奇心创新与思维能力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特长,重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力求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所突破和创新,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以科学教育理念为支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等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目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综合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为此,结合我校机器人、航模、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等特色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研究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校本教材为我校重点开发的资源和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能力生根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为我校探索研究的目标。
在课题研究、探索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目标与要求,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实践运用,总结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为我校和兵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课题的开发、研究、探索和实施是以: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体验,探究性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开展。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要点
(一)研究内容:按照实践研究的操作程序,分步骤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1、围绕我校的办学特色:航模、机器人创新实验、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科技小制作,采取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信息技术、机器人和航模为载体,把各特色相关学科有效的进行整合,融合为一个大的平台,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长短结合、化零为整,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信息、科学和创新素养开展研究。
2、把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以模塊化的形式纳入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程体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3、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形成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活动案例。
4、以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小学六年级、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班形式的探索实践。
(二)操作要点:
1、运用新视角。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前沿科技发展的趋势,以活动实践操作的角度切入进行课题研究和课程的开发实践。
2、注重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注重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
3、立足于活动实践,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教育为平台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紧密围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来进行,并将其能力植根于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
5、做好专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
6、规范课题管理。课题实验是一项科学、严肃、认真的事,要有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措施,要有科学地检验和总结。建好实验队伍、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在实验过程中抓规范管理,做到有要求、有落实;及时了解新信息、吸纳新经验;定期研讨、总结实验情况,确保实验按程序进展。
7、选择和高校及国内外知名相关企业合作,为课题的开展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8、重视学生活动成果。学生的每个活动成果必须用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进行保存,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9、重视课程评价。对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对课程设计本身和实施效果的评价。评价校本课程的成败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素质是否因此而有所发展?教师素质是否因此而得到提升?建立的校本课程是否可以继续循环滚动?自己的经验是否可供他人学习和借鉴?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勾画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蓝图,把一个崭新的课程体系呈现在我们面前,对重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突出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就必须实行课程的综合,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一以贯之的教育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程的综合,首先要实现目标上的综合。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把这些素质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是要实现内容的综合。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第三是要实现课程形式的综合。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交叉综合形式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
二、课程开设: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我校三至六年级本学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三节,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活动课”平均每周1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教师。本校拟将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课合成大课,为更好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供时间保证。
1、课程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这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能相互割裂。
在实践活动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其彼此渗透,形成整合。其具体内容由学校和班级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和选用。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是单纯从知识上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应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应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的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三、师资培训: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结构性突破。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我校在教改实践中努力转变旧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和评价观,重视开发具有本校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二、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合作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实践探索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团队合作、成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师发展目标:
1.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2.强化教师的新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3.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5.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四、学校发展目标:
1.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3.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
4.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
五、主要工作任务:
1.在校内外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2.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被选主题,三、四、五、六年级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相关教师要认真布置,合理安排学生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资料,学期结束整理上交。
3.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专题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形成办学特色,构建具有军校气息的综合实践活动新模式。
六、具体实施措施:
(一)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机构。
活动组组长:于荣
活动组副组长:王玉海
活动指导组成员: 韩红梅李寿年王锦德赵玉霞王玉琴赵玉霞
(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
①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军事主题上网查寻资料,培养学生制作专题网页的能力,利用中午或专题活动课向学生开放微机室。②发挥现有图书室的功能,鼓励学生借阅国防、军事、革命故事书籍,广泛阅览,摘录名言警句等。③开辟“红领巾广播站”,开展国防知识教育和宣传,举行革命英雄故事会。④注重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利用班级黑板报阵地,锻炼学生设计出版能力,办好艺术兴趣班。
(三)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应具有灵活性,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1.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3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课表,保证每周一课时间。
2.每周星期四下午第1节课,以低高年级为单位,分别开设各类兴趣活动课,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小组参加活动。
3.根据实际活动需要,将其它学科如班队、社会、科学、艺术等结合起来,由学校统一安排使用,为大型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四)组织安排相辅相成的校级活动与年级活动。
1.校级活动由学校统筹
(1)全面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组织教师开展国防教育研讨活动。
(2)结合艺术节、科技节,把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出来。如:军歌大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制作绘画比赛等。
2.以低高年级为单位制定实施计划并开展活动
(1)确定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负责人。
(2)各组活动的主题范围:
三年级侧重开展故事会和手工制作活动,组织学生收集各种事迹,讲各种故事。
四年级侧重技能训练。如:站姿、坐姿、走姿;学拳操、队列。五年级侧重开展知识竞赛,制作专题剪贴报或专题绘画等。
六年级侧重网上查询资料,参与社区宣传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3)各班主任根据年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然后有计划地实施。年级之间要相互探讨,上下照应。学校教导处负责调剂,大队部负责校际大型活动。
(五)形成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实施流程。
(1)研究性学习:假设问题情境--确定活动主题--策划活动方案--
实施--交流--反思。
(2)社会实践领域: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活动目标和地点、对象、时间--进入现场展开实质性的活动--收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
七、初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实际是一个协商共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民主、平等、科学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校也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在活动中发展特长,在激励中健康成长。
为此,我们设想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要求教师做有心人,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比如:学生的作品、获奖证书、活动照片等,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 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知道怎样可以做得好一些或更好,从而向高水平目标迈进。
2.多元主体评价。
除教师之外,让学生和家长、村社人员等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首先,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
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再次,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是为了让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帮助、支持孩子,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支柱。
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但要评价学生,也要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描述性”评价,内容可以分两个层面:
1.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设计如下:
①你的指导教师是否很热情地指导你们的活动?
②你的指导教师是否主动地询问过你们的活动?
③在活动过程中,你的指导教师在哪些方面帮助过你?
④你想对你的指导教师说些什么?
2.教师自我评价,设计如下:
①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你用什么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
②在活动开展中,你与其他教师进行了哪些内容的研讨?
③你所指导的小组的活动设计方案及执行情况如何?
④简单描述一下你对学生的指导中最具创造性的表现。
⑤在你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案
一、前期准备
1、搜集有关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如历史背景、发明者、发明过程、特点、演变情况等)回顾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2、登陆金羊网,了解中国报纸的发展、印刷技术的发展(羊城晚报拥有非常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
二、参观过程
1、参观印刷厂生产第一线,观看印刷制作的全过程,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高科技生产的气息。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优秀作品将放在校园网或校内展示。)
1、参观的心得体会,用PPT的形式。
2、以印刷术、中国报纸发展为主题,用电脑排版、设计制作手抄报,并打印出来。
3、“创意DIy”:利用废旧印刷品制作工艺品,变废为宝。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啤酒》活动设计
一、前期准备、利用网络或书籍了解啤酒的发展历史、分类、原材料等知识。
2、了解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的历史(包括珠江啤酒厂生产的先进技术)。
3、了解啤酒的酿制原理、生产过程。
二、参观过程、文字记录(将你感兴趣或觉得有用的资料摘抄在笔记本上)。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例如:啤酒的生产、包装过程)
三、活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优秀作品将放在校园网或校内展示。)
、制作一份精美的《走近啤酒》为主题的手抄报或PPT。
2、仿制啤酒生产过程的模型。
实践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就是真正的参与,真正的活动,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
近年来,在微信里经常看到朋友们在双休日带孩子外出活动的照片,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省里“当当城儿童职业体验馆”。在这里,孩子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划分活动区域。照片里,孩子们有的戴厨师帽在坊间做蛋糕、有的“小医生”给病人看病、女孩儿们一袭红色职业装,体验做空姐、男生当消防员……,我也希望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为学生们创造职业体验的机会。
于是,我设计了《我是潜水员》主题活动。课上,学生提出各种子课题方案:“我想介绍潜水员的潜水衣”“我想介绍潜水员的工作”“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潜水员?”“我想知道在海底潜水的感觉是怎样的?”在活动实施阶段,我请班主任联系学生家长,在双休日带领小组成员去海洋馆,采访潜水员的海底生活;另一个小组,家长联系教练员一对一跟随学生潜水!在成果展示的时候,我们观看了潜水活动小组录制的视频,发言员讲解:“您会惊奇地发现您正轻松地扇动脚蹼,自如地悬浮于水中,体会水中世界的奇妙、浪漫、自在、开心……”,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提到未来的理想,也要当一名潜水员,这次校外活动经历,令其他小组同学羡慕不已。
本学期,我在六年级开展了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我眼中的职业”,职业观察活动需要校外资源的支持。学生比较方便观察的职业包括教师职业、公共职业(警察、保安、促销员、收银员、餐厅服务员等)。首先,我组织前期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知道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比如,我的职业是教师。那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职业是什么吗?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就这两个问题回家去问问父母,也可以问问你身边熟悉的人,例如,爸爸的职业是医生,他天天在医院给病人看病开药,有的时候还要加班做手术等。同时,还鼓励学生把其他人的职业情况也记录下来,留作课上一并讨论交流。课上,学生根据前期调查记录,进行交流汇报。活动最后,家长们在双休日带孩子去长春市“当当城儿童职业体验馆”,孩子玩得意犹未尽,还想去体验更多的工作。
在活动中,学生观察到多样化的职业,澄清了职业无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点。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可帮助孩子理解家长职业,感受到家长工作辛苦,促进亲子关系。
二、传统民俗,使校外活动更加多元化
家乡传统的民风民俗,也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素材。2015年度,吉林市教育学院综合实践教研员吴立凡老师组织备课时,要求全地区统一内容,中心是“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开学初,我进行了一次选题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学生对生活意识淡薄以及不了解节日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民族特色,也不知道一些传统食品的含义。因此,决定以“满族文化”“月圆中秋”“重阳老人节”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多接触校外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践行,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能更有效地采取多元化的活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释放,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一次次活动收获中受到鼓舞。
三、参与公益,使校外活动更具实效性
目前,前所未有的严重雾霾天气,让我们认识到,现代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生活中的垃圾随处可见,人们在所谓方便自己的前提下,不经意地污染了我们的环境。我在《关注垃圾践行环保》主题研究中,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而校外环境资源是最直观的教材。
课上,我给学生观看“笔芯哥的故事”:“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2.9亿学生,仅按每人每周用一支中性笔芯来算,一年就要使用151亿支。这些笔芯首尾相接,可绕地球45圈。如果随意将这些笔芯扔掉,那么会对土壤造成巨大的污染。”一次性笔产生的塑料垃圾,正成为继塑料袋、废旧电池之后的又一大社会公害。
活动中,我和学生们采取不同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指出乱扔笔芯的危害,号召同学们把废弃笔芯收集起来,用废旧笔芯做工艺品,写倡议书,在周末参加志愿者活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环保公益社团在市文化广场举办的“珍惜地球资源”环保体验与宣传活动。在孩子们的宣传与倡导中“环保离你我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环保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不仅仅是一次环保的公益行动,更是一次关爱地球的爱心奉献,我们将让小小的笔芯得到最完美的变身,细微处尽力,我们将还地球妈妈一个最美的拥抱!”我相信将有更多的社会公民行动起来,环保的接力也将在此刻开始。
学生们还小,回收旧笔芯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可以从理念上激起他们的环境意识,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拓展了学生的活动领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利用校外环境教育资源,使学生更加自觉形成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既丰富了教育内容,又扩大了教育范围,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继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与深入。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开放式的综合实践课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多种校外活动体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多方面的素质。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综合实践,校外资源,生活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一、面对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的动力还不具备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其实,这一理念的提出,其目的是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我们的教育走向世界先进教育之林。基于此,国家教育部才推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并明确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这种自上而下的改变使得我国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措手不及,许多教师还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就要马上实施这门课程谈何容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检查怎么办?只能先列入课程表上再说。于是,学校的课程表上冠冕堂皇地出现了这门课程,一问学生才知道上的都是其他课程。可叹!
综合实践活动这么好的一门课程,为什么老师们对它“爱”不起来呢?为什么学校打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旗帜,行“传统教育”之实呢?其实,作为一种教育政策的改变,一定要有丰富的原始经验的积累。中国有其特殊的国情,人多、地广,教育资源匮乏,要改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改革应该面对国情,面对实际,自下而上地开展,才可以持久。仅以国家政令的方式颁布,难免使教育工作者们心生畏难情绪。综合实践活动,想说“爱你”谈何容易!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型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仅仅停留在课表上,其首要原因在于:第一,有的学校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有的学校因编制问题仅仅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有这门课程而无编制问题深感忧虑。第二,学校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实践活动基地,才能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然而,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要提供这样的设施,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第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的观点没有转变,一时还无法接受这门课程。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网上查资料,认为这与考试无关,太浪费时间,肯定会加以阻止。
所以,要想切实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有相当的资金投入,并要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等。仅是口头上喊一喊,文件上写一写,剩下的全扔给一线教师去操作,是很不实际的。同时,还要做好社会、家长、教师的宣传和思想转变工作,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一切有益的创新和实践,并将其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另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讲座,向学生介绍各学科前沿知识、查阅资料的方法、常用科研方法、各类主题活动报告撰写方法、人际交往艺术等,为学生交流、对话、研讨创造有利条件。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要想“爱你”,是要付出代价的。
三、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的质量无法保证
目前,在一些师资水平较好、设备比较完善的学校,正在逐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首先,教师因素。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具体表现在:(1)忽略过程。一方面是在过程中对教师自我思考与理念的忽略,即过程呈现有余,自我反思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2)对活动方式的曲解。一方面,出现灌输式教学现象。主要表现在:重视其知识的获得,忽视其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另一方面,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如调查、采访的方法较为普遍,而观察、设计、实验、探究的活动方式容易被忽略。实践中,研究的过程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研究周期。活动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学生研究主题或问题有一定的深度的分析与体验。(3)指导策略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以及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等等。
其次,学生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出,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优于比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学习不平衡性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一些学校因为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专用教室或实践基地,这样就很难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小组活动之中,长期下去自然会变成少数优等生的“专利”。
因此,我们广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应该多一些探讨,让它更适应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地进行。
四、检验综合实践活动,其中的矛盾难以取舍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实践活动”,其独特的价值只有通过师生的实践探索才能获得。然而,在现有的学校条件、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对这门课程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步履艰难。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这一矛盾,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加以解决。“爱的矛盾”一时还无法化解。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好闲暇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枣教研字..[2011] 1号文件精神,经我校校委会研究决定号召我校小学生在寒假期间广泛开展课题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创新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亲身实践,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方案如下:
一、活动内容
1.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以小发明、小创造为主,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制作,突出独创性、科学性、实用性,每件作品制作人1 -3人。(四年级)
2.小课题研究。自行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每组3-6人。自主选题,研究课题应主题明确,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六年级)..3.社区服务活动。个人或小组(人以上)参加一项或多..项义务性、自愿性的社区服务活动,要遵循安全或“就近”原则,时间不少于 3个工作日(五年级)。
4.科幻画。即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上述活动每位学生至少参加 1 —2项)。(三年级)
二、活动组织
1.本次活动采取学生个人、学习小组和学校三个组织主体。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主开展活动,每人至少完成一项实践性活动。
2.学校将安排部分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了解活动情况。
3.新学期开学后,将对学生假期之间的活动情况要进行调查了解,对学生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及时进行校级评选与表彰,同时推荐出优秀作品准备参加今年的滕州市级评选。
三、成果形式
1.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并附以 100字以内的作品简介和操作说明。
2.小课题研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含图片),内容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过程、数据与结果分析、结论等。
3.社区服务:以活动报告的形式呈现(含图片),内容应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过程、感受与感悟,以及社区评价意见(加盖公章)等。
4.科幻画。绘画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作品尺寸:规格为 38cm×54cm,作品要求干净、整洁。所有作品和活动,应内容真实、方法科学、数据可靠、过程资料齐全,具有独创性、科学性、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严禁弄虚作假。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界河镇马楼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它打破了教育和生活的分离。
初三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学习”,即形成直接的体验,强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初始方向。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生活环境的机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尝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置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这三个主题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人格。
1、亲自参与实践,注重自我体验、自学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参与实践的经验。
2、全面了解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爱社会、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学会识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组织总结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积极探索,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培养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沟通等良好的人格素质。
4、活动重点:根据初三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初三学生在编写“活动材料”时的重点。
1、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系统、全面地观察。要求学生看、听、闻、尝、摸,综合眼、耳、鼻、舌、身的感受进行思考。
2、在初三的深度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和比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经过深入观察,要求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5、活动难点:能够从直接经验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提高学生素质。
三、不及物动词实施战略:
1、结合学科教学
每个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从自己的学科中产生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和处理信息,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透彻,使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择更加广泛。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视而不见,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的。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身边的小事。如果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还会提高思维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只会看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问题。他们对一些公共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渴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希望取得和成年人一样的成就。我们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引导他们以个性化的方式深入探索,从而获得自己独到的理解。这是综合练习的主要目的。例如,通过观察、参观、调查等形式的自然,学生可以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珍惜生命,使学生可以从人类和自然景观中获得美好的体验。
4、结合传统节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悠久历史中积累的文化精华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中秋节、重阳节延长的以尊老爱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5、结合学校工作
关键字 农村小学 开展 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06-02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要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限制、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与实施,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针对这种不利因素,也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上好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对小学生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从当前现状来看,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向孩子灌输的思想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好语数英三门课程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则放任孩子自由发挥;有的家长虽看到了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怀着从众心理随大流。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的地位可想而知,在一大部分孩子心目中,综合实践课等同于活动、自由的课。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兴趣,让综合实践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1.综合实践的主题要小,而且要有活力和潜力。如《家乡的特产》《广告与生活》等等,这些活动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能够较好地操作,积极性就自然会高起来。
2.精心设计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的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点,就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研究性学习课《探究水的奥秘》时,我们可以出示若干杯装着不同液体的杯子,请学生猜猜哪一杯装的是“纯净水”。这种趣味竞猜游戏方法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3.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大量、广泛的亲身实践。对于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一次小课题活动,还需要用不断的成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成功与兴趣相辅相成,学生的兴趣促使活动获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设计的活动任务,不仅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还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的,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 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虽然这对我们农村老师来说,带来了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过新年贴春联小学作文10-18
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6-15
贴春联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07-22
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7-02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07-19
小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设计06-01
小学语文:第七单元《春联》2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06-01
春联征集活动05-24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9-1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