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共16篇)

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

3月12日下午

一至三年级星期一下午第二节。

四至六年级星期一下午第三节。

二、活动地点

学校的后山坡上指定的位置。

三、活动要求

1、每班派6名学生参加本次植树活动,其余学生分工安排到日后照顾小树苗(浇水、除草等)。

2、参加植树活动的同学以班为单位各带两个水桶(浇水器)。其它工具(铁铲、铁锹等)由学校带给。

3、种植桉树步骤:

(1)各班到指定位置每间隔2米的地方挖一个大约深20cm、宽20cm左右的土坑;

(2)把小树苗包裹根部泥土的塑料薄膜留意除去;

(3)把小树苗放到坑里,然后覆盖泥土;(4)浇适量的水。

4、师生与小树苗合影留念。

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2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探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为了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而制定的书面计划。一般来讲完整的小学实践方案必须要包含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适用对象以及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者等, 通过这些要素能够明确活动的具体方案, 使得学生对活动的认识能够更加的深刻。

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是实施活动之前的必要准备, 能够对活动进行有效的预设, 从而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的策略探讨

1. 选择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 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传统的小学教学把学生封闭在了课堂之内, 使得学习和现实生活不断远离, 这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和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并且能够持续发展的渠道, 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中, 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得学生能够可以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另外在进行选材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阶段特征, 选取一些相对有趣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活动, 比如参观博物馆、观摩民俗表演, 走访孤寡老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

2. 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活动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核心, 这直接关系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定位以及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所以在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 目标要清晰准确, 要和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相符合, 不能远离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不能方案制定后却无法实施。另一方面, 方案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度”, 让学生获取新经验新知识的同时不能盲目的扩撒, 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3. 要做好时间的分配, 对活动要考虑周全。

一般来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交流归纳、合作探究、实践操作以及展示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当然这些环节并非一成不变,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细分, 比如在合作探究的环节中可以再分为模仿演示和交流汇报等环节。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要仅仅的围绕教学的目标, 突出重点, 在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的考虑好时间的分配, 一般在教师导入的环节可以占到课堂时间的10%, 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可以占到80%, 讲评的环节占到10%, 这样就能够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来, 以真正的实现动脑和实践充分的结合, 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4. 活动要进行细致精心的准备, 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这是老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前提条件, 是学生们从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的重要保障。活动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了老师的备课, 同时也包含了学生在活动之前的预备活动。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做好指导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只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方法介绍, 而是应当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以及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去发现问题, 拟定解决问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详细计划, 这样才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小结

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重视,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也更加广泛的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比较好的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是指导课程顺利进行的保障,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方案的制定或者是方案的制定不够细化。那么, 就很有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混乱, 使得综合实践活动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当科学合理的制定活动方案, 使得方案能够对课堂的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剑峰.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J].魅力中国.2010 (08) .

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3

为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技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实验技术熟练的基础上,体现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及责任心,人际关系与协作,问题的识别表述与解决,好奇心创新与思维能力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特长,重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力求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所突破和创新,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以科学教育理念为支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等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目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综合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为此,结合我校机器人、航模、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等特色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研究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校本教材为我校重点开发的资源和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能力生根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为我校探索研究的目标。

在课题研究、探索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目标与要求,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实践运用,总结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为我校和兵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课题的开发、研究、探索和实施是以: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体验,探究性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开展。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要点

(一)研究内容:按照实践研究的操作程序,分步骤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1、围绕我校的办学特色:航模、机器人创新实验、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科技小制作,采取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信息技术、机器人和航模为载体,把各特色相关学科有效的进行整合,融合为一个大的平台,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长短结合、化零为整,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信息、科学和创新素养开展研究。

2、把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以模塊化的形式纳入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程体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3、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形成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活动案例。

4、以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小学六年级、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班形式的探索实践。

(二)操作要点:

1、运用新视角。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前沿科技发展的趋势,以活动实践操作的角度切入进行课题研究和课程的开发实践。

2、注重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注重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

3、立足于活动实践,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教育为平台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紧密围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来进行,并将其能力植根于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

5、做好专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

6、规范课题管理。课题实验是一项科学、严肃、认真的事,要有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措施,要有科学地检验和总结。建好实验队伍、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在实验过程中抓规范管理,做到有要求、有落实;及时了解新信息、吸纳新经验;定期研讨、总结实验情况,确保实验按程序进展。

7、选择和高校及国内外知名相关企业合作,为课题的开展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8、重视学生活动成果。学生的每个活动成果必须用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进行保存,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9、重视课程评价。对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对课程设计本身和实施效果的评价。评价校本课程的成败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素质是否因此而有所发展?教师素质是否因此而得到提升?建立的校本课程是否可以继续循环滚动?自己的经验是否可供他人学习和借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4

(一)体验生活,优化知识建构过程。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吸收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突破原来的认知模式,呈现为多渠道、全方位和信息化的态势,这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到不可否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学生的这种知识建构架空了经历感受、思考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积极发展。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撼动原有的教育观念、内容、方法乃至体系,又积极地修补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足,起到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二)引导实践,培养探究意识。

尽管学科的文本教学现在也强调促进学生的参与实践,体验感受。因受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制约,在实践面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如综合实践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按规定学好学科课程,初步具备了由“通才“向”特才“发展的基本条件与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就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可选择的学习空间。由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四)更新观念,勤于探究,提高育人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引导着实质性地教育改革。通过学习理论,学习外地先进校的教改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认真而又慎重的思考,构建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新方案,认真落实,强势推进。在本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一步树立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强化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动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逐步探索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列内容和实践方法。

二、实施原则:

(一)回归生活。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前课改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生活实践性的问题、事件、角度来设计课程内容。

(二)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在关注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来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以达到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探索欲望。

(三)立足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有别于偏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更侧重于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经历体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实践场景,让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实验、讨论等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促进自主。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在辅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能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尽可能发挥其自主性。

(五)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由学生来自主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学习等。在每一项活动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多渠道搜集资料,认真调查考察,积极实验观察,乐于表演交流,善于反思答辩,勤于笔记整理。

四、主要措施:

(一)选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专题探究的形式开展,研究专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专题确定须经历由教师提供选题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过渡,同时研究专题又是动态生成的,即在研究过程中又会出现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目前根据本校实际提出以下范围的选题,供学生选择。

1、在劳技教育中提炼活动主题。

2、在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3、在网络环境中提炼主题。

4、在社会生活中提炼主题。

(二)分年级开展探究。

三年级:

1、队员生活小体验。

2、校园绿化的养育与呵护。

四年级:

1、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

2、果树的栽培与管理。

五年级:

1、网络环境下学科知识的拓展学习。

2、本地水资源现状的调查。

六年级:

1、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调查。

2、环保小卫士。

以上是分年级研究课题,所在年级的各班可分列出子课题进行活动研究。

(三)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促进发展。

(1)健全组织,学习理论。

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外地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先进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分年级组织实施,设立负责人和实验班老师。

(2)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对照实施目标,明确实验任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分年级实施纲要。

(3)编写实施指导方案的框架。

以贴近生活、学科综合、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指导思想,编辑教学内容。以形式课堂为主,向非形式课堂延伸,使学习来自生活,又把学习与实践相联系。

(4)检查实施情况,总结评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定稿 篇5

——爱心捐资义卖助学活动

单位:灵宝市第五小学 主持人:周彩苗 电话:*** 辅导教师:杨君 电话:*** 辅导教师:王向题 电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爱心捐资义卖助学活动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实现“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一个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落伍,不让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掉队”的教育目标,为贫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我们同处一个星球,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才能让打的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爱!暑期寻访贫困失学孩子,我们有幸走访苏村的贫困学生,看到家住苏村乡卫家磨村高窑组8岁的董江莹,7岁的董玉莹,父亲残疾,母亲患有精神病出走多年,至今杳无音讯,爷爷奶奶年迈靠种地为生,土地为旱地完全靠天吃饭,姐妹俩身上穿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全靠左邻右舍接济,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即将面临失学。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感觉帮助这个家庭,帮助这两个孩子走上求学之路势在必行,即刻决定把爱心捐资义卖助学确定为本期实践活动主题。

二、设计理念:

1.活动契合时代精神,社会热点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们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珍惜。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学生家长一体寻访资助对象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活动的实施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体验实践活动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合作、交流、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在活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活动的对象及时间

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二班部分学生、老师和学生家长 活动时间:一个半月

五.注意事项 1.开展考察或其他活动时,要事先写好行动计划,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手机等。

2.教师事先要了解学生外出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并争取家长的支持。

3.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不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更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学生。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伙伴。

5.在进行总结评价时,不要过分关注结果,而应注重学生体验的过程与感受。

六、活动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七、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题生成 制定计划(2017年7月1日——7月10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分组活动 图书义卖、捐资助学(2017年7月11日——2017年8月5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小组汇报 分享成果(2017年8月)

八、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自由组合 制定计划

具体目标:寻访贫困学子,确定活动计划;确立活动小组,撰写活动方案,准备实施。

活动时间:10天 1. 与灵宝市义工团联系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与周雨轩、邵朗煊、彭程浩及几名学生家长共同寻访贫困学子,两次驱车到苏村卫家磨村高窑组和田川小学实地寻访调查,确立贫困生资助对象(苏村乡卫家磨村高窑组董江莹和董玉莹姐妹)

2.围绕主题,确立活动小组展开讨论,确定活动具体实施方案(1)在老师指导下,根据特长、生活环境、家庭状况情况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承担的任务不同,分成三大组:沟通联系组、图书义卖组、后勤保障组。)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自承担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但以学生和其他参与成员意愿为主,不必过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分组活动 图书义卖、捐资助学

(一)具体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取得劳动成果的不易,帮助别人快和自己,珍惜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综合实践等能力,引导学生作好记录等工作。

(二)活动形式

(1)组织文化广场图书义卖,集资助学款(2)师生共同参与助学款捐赠仪式 活动时间:一个半月

(三)活动过程: 图书义卖(1)图书义卖准备

图书义卖组首先向全班同学做好发动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尽量发动每一名学生都能捐赠自己看过的图书,种类不限。在每本书的封面上贴上标签,注明标价,标价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5元以下,尽量不要超过10元。

④安排杨君老师撰写图书义卖捐资助学宣传标语,薛仁毫妈妈制作支架、版面、图书价位牌。

⑤设计每个时间段安排6名营业员,要求:认真负责,能说会道,态度亲切,善于计算。2名秩序维持人员,要求:认真负责,态度亲切。老师做适当的指导和培训。

(2)图书义卖过程

图书义卖总共经历两个下午(17:00——19:00)、两个晚上(19:00——21:00)四个阶段

每个义卖组积极布置自己的摊位,想出宣传高招,使本班书籍能获得最大的流通,使活动开展得顺利、有趣、热烈。(设摊所用桌椅,由各小组成员自备保管。)

各义卖小组活动结束要认真清点钱款,记好帐。两组义卖成员之间要做好图书交接,时间衔接等等。

(3)图书义卖总结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统计好卖出数量和所得钱款,并将钱款包入信封,注明组别和数目,直接负责人签字,投入设置“爱心基金捐款 箱”。沟通联系组:负责各小组之间的任务协调,承担参与活动成员和资助对象之间的沟通联系。

2、赠送助学款

两个阶段的图书义卖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结束,我们共筹集助学资金4000多元,在大家的公平、公正、民主表决下选派杨君老师、周彩苗老师、杨镂程妈妈、彭程浩、李小娇、邵朗煊等作为代表两次去苏村卫家磨小学为董江莹和董玉莹姐妹送助学款,到了那里田川小学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助学款捐赠仪式,并签订了捐赠收据。我们在校园里合影留念。

(四)活动指导:

(1)开展活动时,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工具,如笔记本、记录表、照相机等。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活动资料。

(3)鼓励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

(4)指导学生注意活动安全问题。

(5)引导学生分析活动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小组汇报 分享成果 段:小组汇报 分享成果 具体目标:(1)整理资料,提炼认识,撰写活动总结。活动情况总结:本次图书义卖捐资助学历经两个下午,分设四个图书义卖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每组6名营业员,两人记账,两人收钱,两人监督,两人负责图书分类、整理,四人负责向周围行人宣传,四人分区域守摊叫卖。每个时间段结束各成员共同整理结算交由下一组成员接力。活动结束义卖加上捐助款项全部用于对董江莹和董玉莹姐妹后期学习费用资助。

(2)交流活动,反思汲取经验,体验成功。

各小组对活动中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归类、汇总。教师作相关指导。

指导学生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交流、反思。指导学生以本次活动为题材写一篇习作。

附:实践活动照片节选

灵宝市第五小学 2017年8月

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6

一、前期准备

1、搜集有关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如历史背景、发明者、发明过程、特点、演变情况等)回顾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2、登陆金羊网,了解中国报纸的发展、印刷技术的发展(羊城晚报拥有非常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

二、参观过程

1、参观印刷厂生产第一线,观看印刷制作的全过程,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高科技生产的气息。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优秀作品将放在校园网或校内展示。)

1、参观的心得体会,用PPT的形式。

2、以印刷术、中国报纸发展为主题,用电脑排版、设计制作手抄报,并打印出来。

3、“创意DIy”:利用废旧印刷品制作工艺品,变废为宝。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啤酒》活动设计

一、前期准备、利用网络或书籍了解啤酒的发展历史、分类、原材料等知识。

2、了解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的历史(包括珠江啤酒厂生产的先进技术)。

3、了解啤酒的酿制原理、生产过程。

二、参观过程、文字记录(将你感兴趣或觉得有用的资料摘抄在笔记本上)。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例如:啤酒的生产、包装过程)

三、活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优秀作品将放在校园网或校内展示。)

、制作一份精美的《走近啤酒》为主题的手抄报或PPT。

2、仿制啤酒生产过程的模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初探 篇7

实践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就是真正的参与,真正的活动,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

近年来,在微信里经常看到朋友们在双休日带孩子外出活动的照片,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省里“当当城儿童职业体验馆”。在这里,孩子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划分活动区域。照片里,孩子们有的戴厨师帽在坊间做蛋糕、有的“小医生”给病人看病、女孩儿们一袭红色职业装,体验做空姐、男生当消防员……,我也希望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为学生们创造职业体验的机会。

于是,我设计了《我是潜水员》主题活动。课上,学生提出各种子课题方案:“我想介绍潜水员的潜水衣”“我想介绍潜水员的工作”“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潜水员?”“我想知道在海底潜水的感觉是怎样的?”在活动实施阶段,我请班主任联系学生家长,在双休日带领小组成员去海洋馆,采访潜水员的海底生活;另一个小组,家长联系教练员一对一跟随学生潜水!在成果展示的时候,我们观看了潜水活动小组录制的视频,发言员讲解:“您会惊奇地发现您正轻松地扇动脚蹼,自如地悬浮于水中,体会水中世界的奇妙、浪漫、自在、开心……”,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提到未来的理想,也要当一名潜水员,这次校外活动经历,令其他小组同学羡慕不已。

本学期,我在六年级开展了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我眼中的职业”,职业观察活动需要校外资源的支持。学生比较方便观察的职业包括教师职业、公共职业(警察、保安、促销员、收银员、餐厅服务员等)。首先,我组织前期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知道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比如,我的职业是教师。那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职业是什么吗?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就这两个问题回家去问问父母,也可以问问你身边熟悉的人,例如,爸爸的职业是医生,他天天在医院给病人看病开药,有的时候还要加班做手术等。同时,还鼓励学生把其他人的职业情况也记录下来,留作课上一并讨论交流。课上,学生根据前期调查记录,进行交流汇报。活动最后,家长们在双休日带孩子去长春市“当当城儿童职业体验馆”,孩子玩得意犹未尽,还想去体验更多的工作。

在活动中,学生观察到多样化的职业,澄清了职业无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点。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可帮助孩子理解家长职业,感受到家长工作辛苦,促进亲子关系。

二、传统民俗,使校外活动更加多元化

家乡传统的民风民俗,也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素材。2015年度,吉林市教育学院综合实践教研员吴立凡老师组织备课时,要求全地区统一内容,中心是“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开学初,我进行了一次选题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学生对生活意识淡薄以及不了解节日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民族特色,也不知道一些传统食品的含义。因此,决定以“满族文化”“月圆中秋”“重阳老人节”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多接触校外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践行,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能更有效地采取多元化的活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释放,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一次次活动收获中受到鼓舞。

三、参与公益,使校外活动更具实效性

目前,前所未有的严重雾霾天气,让我们认识到,现代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生活中的垃圾随处可见,人们在所谓方便自己的前提下,不经意地污染了我们的环境。我在《关注垃圾践行环保》主题研究中,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而校外环境资源是最直观的教材。

课上,我给学生观看“笔芯哥的故事”:“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2.9亿学生,仅按每人每周用一支中性笔芯来算,一年就要使用151亿支。这些笔芯首尾相接,可绕地球45圈。如果随意将这些笔芯扔掉,那么会对土壤造成巨大的污染。”一次性笔产生的塑料垃圾,正成为继塑料袋、废旧电池之后的又一大社会公害。

活动中,我和学生们采取不同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指出乱扔笔芯的危害,号召同学们把废弃笔芯收集起来,用废旧笔芯做工艺品,写倡议书,在周末参加志愿者活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环保公益社团在市文化广场举办的“珍惜地球资源”环保体验与宣传活动。在孩子们的宣传与倡导中“环保离你我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环保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不仅仅是一次环保的公益行动,更是一次关爱地球的爱心奉献,我们将让小小的笔芯得到最完美的变身,细微处尽力,我们将还地球妈妈一个最美的拥抱!”我相信将有更多的社会公民行动起来,环保的接力也将在此刻开始。

学生们还小,回收旧笔芯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可以从理念上激起他们的环境意识,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拓展了学生的活动领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利用校外环境教育资源,使学生更加自觉形成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既丰富了教育内容,又扩大了教育范围,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继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与深入。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开放式的综合实践课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多种校外活动体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多方面的素质。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综合实践,校外资源,生活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8

一、面对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的动力还不具备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其实,这一理念的提出,其目的是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我们的教育走向世界先进教育之林。基于此,国家教育部才推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并明确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这种自上而下的改变使得我国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措手不及,许多教师还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就要马上实施这门课程谈何容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检查怎么办?只能先列入课程表上再说。于是,学校的课程表上冠冕堂皇地出现了这门课程,一问学生才知道上的都是其他课程。可叹!

综合实践活动这么好的一门课程,为什么老师们对它“爱”不起来呢?为什么学校打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旗帜,行“传统教育”之实呢?其实,作为一种教育政策的改变,一定要有丰富的原始经验的积累。中国有其特殊的国情,人多、地广,教育资源匮乏,要改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改革应该面对国情,面对实际,自下而上地开展,才可以持久。仅以国家政令的方式颁布,难免使教育工作者们心生畏难情绪。综合实践活动,想说“爱你”谈何容易!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型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仅仅停留在课表上,其首要原因在于:第一,有的学校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有的学校因编制问题仅仅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有这门课程而无编制问题深感忧虑。第二,学校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实践活动基地,才能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然而,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要提供这样的设施,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第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的观点没有转变,一时还无法接受这门课程。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网上查资料,认为这与考试无关,太浪费时间,肯定会加以阻止。

所以,要想切实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有相当的资金投入,并要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等。仅是口头上喊一喊,文件上写一写,剩下的全扔给一线教师去操作,是很不实际的。同时,还要做好社会、家长、教师的宣传和思想转变工作,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一切有益的创新和实践,并将其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另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讲座,向学生介绍各学科前沿知识、查阅资料的方法、常用科研方法、各类主题活动报告撰写方法、人际交往艺术等,为学生交流、对话、研讨创造有利条件。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要想“爱你”,是要付出代价的。

三、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的质量无法保证

目前,在一些师资水平较好、设备比较完善的学校,正在逐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首先,教师因素。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具体表现在:(1)忽略过程。一方面是在过程中对教师自我思考与理念的忽略,即过程呈现有余,自我反思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2)对活动方式的曲解。一方面,出现灌输式教学现象。主要表现在:重视其知识的获得,忽视其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另一方面,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如调查、采访的方法较为普遍,而观察、设计、实验、探究的活动方式容易被忽略。实践中,研究的过程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研究周期。活动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学生研究主题或问题有一定的深度的分析与体验。(3)指导策略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以及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等等。

其次,学生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出,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优于比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学习不平衡性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一些学校因为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专用教室或实践基地,这样就很难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小组活动之中,长期下去自然会变成少数优等生的“专利”。

因此,我们广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应该多一些探讨,让它更适应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地进行。

四、检验综合实践活动,其中的矛盾难以取舍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实践活动”,其独特的价值只有通过师生的实践探索才能获得。然而,在现有的学校条件、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对这门课程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步履艰难。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这一矛盾,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加以解决。“爱的矛盾”一时还无法化解。

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顺应基础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开放的学习途径和发展空间的要求。本着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课程开发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育局文件精神,每周开设三节。分年级建立课程资源包。

(一)课程目标。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三—六年级分级课程目标

A三年级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校园环境,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认识自我,做生活的小能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学会与他人相处,养成理解、关心、帮助他人的好品质。

4.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学会简单的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6.通过简单的童话剧、课本剧、舞蹈、体操表演,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

B四年级课程目标

1.美化校园环境,愿意为社区的建设服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心。

2.留心周边的环境,逐步领悟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可贵与创造的喜悦。

4.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安全生活常识,学会在危难中自助与求助。

5.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C五年级课程目标

1.了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2.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从中获得积极感受。

3.遵守社会公德,形成法制观念,增进民主意识。

4.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具有开朗、乐观、坚强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

5.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般过程,掌握简单的种植饲养的一般方法。

D六年级课程目标

1.了解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卫生知识,做好个人卫生,包括心理卫生。

2.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主动关心环境问题,撰写环境调查报告。

3.走进信息大门,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4.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小科技问题,鼓励并指导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写小论文。

5.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阴暗面,如吸毒、偷盗等。

6了解家庭收支项目,形成逐步的消费理财意识。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这四大领域不是并列关系,更不能相到割裂。在实践活动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其彼此渗透,形成整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要求,以及学生的不同兴趣,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师资培训与管理

1.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

活动组组长:于荣

活动组副组长:李寿年

活动指导组成员: 韩红梅张发荣陈玉梅刘世位康殿爱赵玉霞

2.师资培训。

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和辅导,让全校教师较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目标、基本原则及其教育评价,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教师将成为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以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可采用作品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

2.对教师的评价。

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0

2013—2014学

抚宁县骊城学区新联逸夫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而设计的课程。为此,我校以学校周边七个自然村特有的生姜种植资源为支撑,以“学生实验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服务家乡建设,走进自然”为主题,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有新联逸夫小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操作框架。

一、总体目标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做事,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5、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二、课程内容

1、三年级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参与力

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成果。初步学会调查、采访、记录、制订研究方案、成果展示的基本方法和小技巧。指导老师要以帮扶的形式具体指导,侧重培养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方式。活动基地——学校学农基地

2、四年级体验农民种植的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自觉遵守学校规范、社会规范。学生初步学会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组成研究小组合作解决,指导老师则以“半扶半放”的形式,不断巩固运用已学的技能技巧进行探索研究。

活动基地——学校的生姜种植基地,3、五年级了解种植的基本过程,参与基本的生产劳动,学习一般的劳动技术,体验劳动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综合实践,体验劳动乐趣。

4、六年级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物产风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发展家乡的责任感,形成自觉的实践能力和初步劳动能力。

这两个年级,指导老师则以开放的形式,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继续巩固运用所学,自行选择问题尝试解决,但指导老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或途径,而非结果。

如学生研究的问题有:

三、课时安排:以弹性课时为原则,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使学生在劳动和实践中活泼地发展,增长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但课外活动一般不超过综合实践活动总课时的30%。

四、加强舆论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社会各界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鼓励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活动,协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广泛宣传和展示本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五、资源保障

①物质资源保障: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电脑室,校外的每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源。

②人力资源:学校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仅是科任老师的职责,全校每个老师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

六、考核评价

1、学生的评价采用“成长记录评定”的方式,由各个班级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并及时记录和总结,从中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情况。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11

关键字 农村小学 开展 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06-02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要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限制、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与实施,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针对这种不利因素,也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上好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对小学生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从当前现状来看,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向孩子灌输的思想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好语数英三门课程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则放任孩子自由发挥;有的家长虽看到了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怀着从众心理随大流。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的地位可想而知,在一大部分孩子心目中,综合实践课等同于活动、自由的课。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兴趣,让综合实践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1.综合实践的主题要小,而且要有活力和潜力。如《家乡的特产》《广告与生活》等等,这些活动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能够较好地操作,积极性就自然会高起来。

2.精心设计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的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点,就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研究性学习课《探究水的奥秘》时,我们可以出示若干杯装着不同液体的杯子,请学生猜猜哪一杯装的是“纯净水”。这种趣味竞猜游戏方法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3.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大量、广泛的亲身实践。对于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一次小课题活动,还需要用不断的成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成功与兴趣相辅相成,学生的兴趣促使活动获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设计的活动任务,不仅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还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的,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 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虽然这对我们农村老师来说,带来了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小学植树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2

一、以人为本,实施自主性实践活动

结合新课改相关理念和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实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实施自主合作、互助探究的学习模式。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系列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鼓励创造和拓展,促进学生感悟艺术魅力,发展健康的身心。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中有关于“我的朋友”这一单元知识,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音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编旋律游戏,探索自主学习方式。跟随“七个小兄弟”的录音,结合带有七个音符标记的彩色画板,分小组进行游戏活动,当一方指出一种音符,另一方就唱出来,感受音符的高低和长短在音乐表险中的作用;也可以结合“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创编歌曲表演。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编和实践,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也在组织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二、合作互助,展开合作性实践活动

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合作交流技能,促进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与他人交流,融入到社会生活过程中。人才的形成,首先,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需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以及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感悟与欣赏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能力。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合理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互助合作能力,拓展思维宽度与广度,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在学习“生肖乐园”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十二生肖歌”、“小花猫与小老鼠”等关于动物的音乐歌曲。分小组创编“生肖乐园”主题游戏活动。在小组互助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从旁引导,辅助生动活泼的多媒体画面和歌曲,引导每个小组自主创编舞蹈。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生肖角色,配上相应动作,边唱边跳,更好的展开自主合作实践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互助模式,加上竞赛式激励方案,促进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在合作过程中强化合作交流能力。

三、自主探究,落实探究性实践活动

音乐是一门艺术,对于音乐的学习,教师要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同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释放孩童天真,挖掘学生潜力,在快乐的音乐教学氛围下,引导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应该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教学和引导的过程中,逐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升。

例如:学习“田野的召唤”歌曲时,分析其教学目标,感受意大利的民歌风格与特点,欣赏歌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舞蹈欢快的节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创编舞蹈活动。通过分组协作,将学生分为唱歌组、打击乐器组、舞蹈组,各小组协作展开歌舞表演。小组内部自主探究和实践,与教师商量,创编出和谐的舞蹈、音乐演唱、打击乐器演奏等。由学生自主创编和探究的一系列过程学习之后,展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等方式,进行学习方法和过程的反思。通过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小学生暑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3

一至五年级的队员发挥你们的创意,结合学校暑假倡议书,为自己的暑假制作一张富有个性的计划表,计划要合理、有可行性。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然后制定你的每周、每日学习与活动计划,合理安排好假期的生活。期待本次暑假实践作业能给你的假期生活增添色彩,让你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主题二:“自然奥秘多又多”我是小小科学家

巧妙的大自然中趣味多多,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平日生活里的神奇吧,看看日出东方、夕阳西下、雨后彩虹、夏日星空、蚂蚁搬家……看看小区、公园里的夏日植物,如爬山虎、牵牛花、葵花等;还可以走近夏日昆虫的世界,观察它们的特征并查找相关的资料。

1、一二年级的队员,把搜集的资料用照片加文字的方式亲子共创绘本《昆虫记》(A4纸大小,不少于6张)。

2、三至五年级的队员,把搜集的资料用照片加文字的方式制成特殊的记录册—《植物记》(A4纸大小,不少于10张)。别忘了自己设计一个独特的封面哦。

纪录片,是描写、记录或者研究实际世界的电影。纪录片内容丰富,有关于动物的、植物的、宇宙的……暑期,小队员们可以观看几部不错的纪录片,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

主题三:“快乐阅读伴我行”我是小小阅读者

同学们,可每个人自愿买一本《快乐读书吧》所在年级推荐的书籍,推荐书目如下:

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等5册。

二年级:《孤独的小螃蟹》《小鲤鱼跃龙门》《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歪脑袋木头桩》等6册。

三年级:《稻草人》《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4册。

四年级:《世界神话传说》《希腊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等4册。

五年级:《非洲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等4册。

六年级:《童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等4册。

1、一二年级的队员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绘制阅读小报(照片、绘画、文字、剪贴画等多种形式张贴或者写在阅读小报上),分享你们读书的感受。

2、三至五年级的队员们以读后感、阅读手抄报的方式,记录下你对书籍的感悟。

主题四:“每天锻炼一小时”我是小小运动员

跳绳是一项很有效的有氧运动,通过跳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促进身体发育。20__年的超长寒假期间队员们都加入到了“跳绳小达人”的阵营中,这个假期让跳绳继续飞扬。

当然,游泳、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都是很不错的运动,但是要在大人的陪护下进行,“安全”两字要牢记心间,希望你们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别忘了拍下你练习的照片哦。

主题五:“优秀诗歌我传诵”我是文化传承人

中华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队员们可以利用假期多积累、多背诵,用规范、漂亮的汉字把古诗词记录在硬笔书法本上(不少于10首)。同学们还可以诗配画或是用手机录制小视频,记录精彩瞬间,做中华文化传承人。

主题六:“多彩暑假我来秀”我是手工小达人

为了体现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提高孩子们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在假期里可以与爸爸、妈妈合作,也可以单独制作,要求每位队员至少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暑期提交作品要求

每种形式作品,所有中队开学后择优参加班级评比,优秀作品做成展板参与学校评比。

1、观后感要求统一用绿色方格纸抄写。

2、手抄报要求统一用4K纸。

3、摄影作品大小统一要求为7寸。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14

西柯村沟垃圾处理问题

一. 总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西柯村沟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历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认

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认识一些基本的回收标志;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带领学生走进环保世界,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并身体力行。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2.3.能力目标:

1.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多多了解有关西柯村沟的垃圾处理问题,鼓励他们

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

2.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学

生的自己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3.培养提高学生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4.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和自己主动查找资料的乐趣。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二. 活动准备:

课前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像带。老师可以实地考察,并且进行

拍照。

三. 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一周>)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并且以“一封来自江村沟小朋友的求救信”引入目前社会所存在垃圾处理问题。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发现问题。

示例:1.西柯村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2.这些垃圾分为哪几类;3.产生的垃圾

是怎么处理的;4垃圾处理问题出现的难处;5..我们是否可以进行垃圾的二次利用呢;6.如果垃圾处理不当会产生的危害;等等。

(二)第二阶段(发展阶段<第二周>)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主题,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如

果条件允许的话,由教师带领学生去江村沟实地考察。

(1)教给学生收集、记录信息的方法。

(2)给学生提出课外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比如:采访的时候遇到

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

(3)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充足的资料。

(4)走访江村沟附近的居民,向居民了解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教师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学生的安全问题。(提前与学校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征得学校和家长的同意。)

2.资料筛选、收集问题。(教给学生如何筛选有用信息、如何收集信息。)

3.外出走访江村沟村民时出现的问题:如何获得有用的信息、如何向村民进行询问、应该询问一些什么问题、如何记录得到的信息,等等。(教师向学生讲授方法、给学生做示范。)

(三)第三阶段(研讨阶段<第三周>)

(1)分组讨论整理收集的资料。

(2)按小组准备汇报材料、写出汇报表。(汇报表的写法、整理材料还需要教师的传

授与指导。)

(3)比如主题为“废旧材料二次利用”的小组,学生可以使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成有

用的生活用品。

(4)比如主题为“垃圾分类方法”的小组,学生可以讨论一些垃圾回收分类处理的新

方法。

(四)第四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第四周>)

(1)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研究结果。比如:宣传稿、手抄报、手工制作,对于电脑技能掌握较好的同学也可以利用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开展“让西安重新变美丽、变整洁”的主题班队活动;或者是“利用废旧材料发

明创造制作”活动,展示自己的“变废为宝”的成果;也可以办展板,张贴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 预期成果展示:

教师预期成果:

1.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了解到了垃圾处理问题的难处、每日产生的垃圾数量、如

果垃圾处理不当会产生的危害等等问题,知道以后要爱护环境、减少垃圾的日产量。

2.学生体会到乱扔垃圾的危害,以后不会乱扔垃圾了。

3.学生掌握了“变废为宝”的好方法,充分利用了资源。

4.学生通过学习后,回家告诉家人垃圾的危害,告诉家里人要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垃

圾产量。

成果展示方法:调查报告、成果汇报表、手抄报、小制作、视频、照片墙。

五. 活动评价方式:

1.学生评价:全班同学在听过各个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之后,将各组的优点和缺点提

出来,以便让全班同学吸取好的经验,有所提高。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发明创造的物品,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整合探析 篇15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1. 教师。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讲解教材, 而应该是活用教材、自编教材。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发和整合是在无教材、无现定模式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教师来说, 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师资建设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的关键。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听讲座、观看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成果的的汇报, 让教师在交流和教学反思中逐渐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能力, 获得发展。活动中应注意发挥教师的智慧, 展现教师的优点和特长, 实现教师与课程的共同成长。

2. 学生。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 他们在课程的实施中也在创造着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是: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现实性的事件和现象来设计课程。因此, 教师应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 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在自己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提出有启发意义的活动课题。这些从学生身上挖掘出来的资源,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控他们, 操作起来也更方便, 有效的推进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3. 社会特色人才。

学校外面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 开发利用校外人才资源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的关键所在。其中, 学生家长是校外人才资源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知识背景、实践经验和技能对综合实践课来说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因此, 学校应利用各种形式、渠道和家长沟通交流, 如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等, 让家长明确自己在实践活动占据的地位和作用。

二、物质资源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源于生活, 是一门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课程。而学生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地方物质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最为丰富的一部分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时要结合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 挖掘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文化条件、生产生活习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 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首先, 联系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场地。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也是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 蕴含着以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电脑室、花圃为代表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这些教育资源是学生们所熟悉、最乐于教授的, 也是教师使用起来最为方便的, 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如果我们把眼光仅仅放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上, 忽视了校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就会出现学生学习与自然、社会分离、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等问题。校外资源的储备极其丰富, 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加工厂等。这些资源的存在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因此,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特色, 寻找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如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 去观察、调查社会现象, 整理、总结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学生可以以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确定活动主题,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 开拓学生的眼界,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三、其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拥有经济、政治、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视野, 学生亲自设计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多层次实施的同时, 还需要重视劳动与技术同家政、职业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可见, 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来说是一笔客观的财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 要注意把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整合起来, 加快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的进程。

总之,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 它以丰富而广阔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学生资源等为资源整合的方向。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整合时, 要以开放性的思想为指导, 突破课堂、书本、教学时间的限制, 扩大实践活动资源整合的空间, 充分调动每一种资源的积极因素, 把让他们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推进小学教学的质量。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自主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 其目的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 在积极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 挖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整合, 本文着重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旨在寻求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和利用的新途径。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16

[关键词]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 能力 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41

打造高效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课堂教学就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的数学兴趣由枯燥向有趣转变;数学内容由单一向丰富转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再是模棱两可的附属课;不再是新知识的传授的课;不再是没有教的必要干脆弃之不教的课;不再是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活动,因而对学生的操作不加以指导,放任自流的活动课;不再是内容繁多,没有重点,看似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活动课。综合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去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因此,一定要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育家杜威说:“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活动是经验的源泉,没有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是无本之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学生经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结果。在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学生的起点,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通过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看一看,动脑筋想一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进而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上,这样是无法获取理性经验的。要把那些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变为反思的对象,还需要经过学生的反思,进行数学化的深层次加工提炼,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把数学活动经验的根扎得更深。

二、精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1.立足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基础上,这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应该以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考方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确定起跑线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在运动场上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的生活经验,又有长方形和圆的周长计算的知识储备。因此,这个活动不再是一个单独枯燥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的教学过程。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中的问题生活化,把相应的周长计算问题转化成确定起跑线的问题;再把生活中确定起跑线的问题和数学中的周长计算建立起联系。这样,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自身的数学能力。

2.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平常的数学课,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调查总结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探究能力。比如在“1亿有多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通过猜测交流明白活动的主题,想办法验证,并用事实说话,研究1亿有多大。在活动中,小组合作商讨研究和交流方案,思想碰撞,再完善方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时又一次进行思维的摩擦,学生深入思考1亿有多大。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亲自实践、亲历体验、自主参与活动,从而把数学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3.提供实践活动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载体。”以前的数学教学,由于教材没有安排独立的章节和课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创新更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的举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比如在数字编码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这一载体,充分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源和教材中的资源,设计有层次性的活动,由浅入深,先解密汽车牌照的信息,再解密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信息,最后开展编学号的开放性活动,培养学生求异和创新的思维。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在修正与完善中成长,在活动过程中创新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三、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载体。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数学知识,一条暗线——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教材呈现形式的局限性,往往难以明确地展现内在的思想和方法,所以教师要深入分析:从怎样的材料出发,经过怎样的实践活动,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活动目的,领悟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所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去使用,一两年后很快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从事什么工作,深深铭刻在心中的唯有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上,以动手操作为主,通过内容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将继续研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幼儿园常见疾病及预防下一篇:乡镇人代会开幕式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