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证明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活动证明(精选7篇)

综合实践活动证明 篇1

时间过得太快了,弹指一挥间,我成为一名综合实践教师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二零一一年三月,我抱着对未来既满怀憧憬又有些忐忑不安的矛盾心情踏上了综合实践教师这个工作岗位,说实在的,当时我根本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没有给自己的将来一个明确的定位。但是,经过这一年半的时间,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来自校领导的关怀及各位同事们的友爱,同时也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光荣而团结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而感到荣幸。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自己是充满信心的,这份信心是建立在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和帮助之上和自己对于综合实践教育工作的热爱,特别是有省级教坛新星刘舒老师的指导。“我们使用的综合实践教材,刘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编者。”金校长对我说。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名师的教导,才让我更加坚定了积极进取的心态。

大多数人认为当一名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师很简单,因为小孩子还不好教吗?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但自从我踏上综合实践课的三尺讲台后才逐渐发现,教综合实践并不容易。作为一个新教师,刚踏入综合实践教育这个行业,我有的是激情,有的是闯劲,但是由于对于综合实践课程理念把握的不够准确,课堂上出现了不少偏颇。刘舒老师及时给予了我指导。

当我向刘老师请教教育教学上的难题时,非常感谢她都给了我非常可行而周详的处理办法。“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刘老师针对我课堂中所选用的课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谈到。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注意自己课题的把握,学生参与度有了很大改观。于是我又再次请刘老师听课。而再次听课后,刘舒老师对于我的进步表示肯定,同时也指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堂离开了学生的实践过程就失去她的生命!”

2011年5月9日,在刘舒老师的指导下,我得以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调研会中执教《购物的学问》,得到多位与会专家的好评。

我是幸运的,刘舒老师来自安庆路第三小学,大杨中心小学和安庆路第三小学是捆绑学校,刘舒老师2011年9月来我们学校支教。也就是说我能够随时接受刘老师的指导,随后我跟着刘舒老师听了她的综合实践课,我受益匪浅。

在刘老师的关怀指导和热心帮助下,我不断学习并力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年12月,我参加了庐阳区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评比,刘舒老师亲自参与备课,研究教学设计,对我制作课件进行把关,设计拓展活动。我执教的《与书为友》荣获第三名的成绩。

最后,请允许我向在教学工作中对我进行悉心指导、耐心帮助的刘舒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以此为动力继续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证明 篇2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在课程开展的初期,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 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 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 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 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 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 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 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 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并联系我区实际, 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 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 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 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 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 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 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 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 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 立足社区实际, 开发当地资源, 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 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 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 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 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深层创新、研究,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 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 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 去探索、体验、创造, 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 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 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 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 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 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 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 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 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 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 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 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在活动中, 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 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 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 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 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 (语文专业) 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 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 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 唯其新, 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 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 多维指导, 多方开发资源, 全力做好活动指导, 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是课改研究的新课题。宣化第二中学依托教材开展教学, 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以多学科指导教师协作完成活动指导, 为推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尝试。

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实现“综合” 篇3

作为教学改革成果而出现的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们一直给予很多期待和关注,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课程资源的欠缺,使得各地的实施情况不平衡、不稳定。多年来,许多学校也一直在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的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得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必须紧紧抓住课程特性,加强多方面整合,发挥出其综合性、体验性、参与性的功效。

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它是通过亲身参与的学习方式,亲历亲为,体验实际,从而取得本身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主题活动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的有效形式。总结探索之路的经验之一就是从其他有关学科的领域,选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主题,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进行了相关学科的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学科第二单元中有一课“温馨一家人”,教师可以从中延伸拟定开展以“家庭之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列出多个小主题:寻找长辈们的回忆、关于学生当家能力的调查……供每个学生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分有合,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组内组间的交流,在体验中感受“温馨一家人”。上述过程图示如下:

【点评】这样将两个课程的教学融合,既加深了学科课程“温馨的一家人”的感受,体会父母的爱和辛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是观念与体验、理念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如《关于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调查与研究》这个课题组,学生通过订计划、实地考查、上网查找资料、分析调查结果等,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让家长和学生感动。

二、注重任课教师个体资源的有机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同时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头绪多、工作繁重,如能做到把这些常规工作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将会起着工作减量、增效的作用。

1.常规班级工作的融合

从常规班级管理工作中,延伸拟定活动小主题,在各相应时间,由学生选择分头完成、交流汇报。以王老师所带班级的班级工作为例:

2.学校常规活动的融合

“新旧文化各放异彩——杭州‘新城文化和‘小巷文化调查研究活动”是学校国庆期间的一项常规活动。各班任务:通过实地调查、亲身体验、采访宣传等方式多角度地关注公共空间的文明利用。如:

401班——“公共设施使用情况”

402班——“文明出行”

403班——“校内公共空间不大声喧哗”

404班——“文明阅读”

405班——“公共空间卫生”

406班——“中国式过马路情况调查”

在这项常规活动中,王老师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小主题:“钱江新城周边公共自行车运行状况调查”和“杭州市民中心公益设施及其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等等,并指导学生制定了活动方案,国庆期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实践活动的总结和交流。

3.配合学校的大型活动,开展主题活动

一、二年级,可以选定“寻找秋天”“我与大自然交朋友”“我向国旗敬个礼”等主题,组织班级家庭积极参与学校的亲子活动;三到六年级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身边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可以确立为:

【点评】任课教师如能把所担任的日常管理、辅导工作及学校的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合理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使班级管理、辅导、实践课程各不误,还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实活动的内涵,提高活动的效果。班级的日常活动及学校大型活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借此开展主题活动,将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目地。

三、重视多种考核方法的综合运用

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强调人人参与、学生个体情况及发展的千差万别,用常用的百分制的考核方法已失去评价优劣的原有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的考核方法是对每个学生实践活动过程、发展进步性作出评价。经过分析王老师的指导经验,总结出了“自我对照、适时评价、组合计分、描述性评议”的考核方法。具体做法以案例说明。

例如,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研究主题活动,按下表所列程序进行考核,分阶段评写“小分”。

然后进行描述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评语。如描述性评价:该组同学活动安排有组织、有计划、有想法;采访时勇敢主动;调查报告制作认真,科学性强,只是思维分析能力还需提高。总体表现出色!(优秀队员:×××、×××、×××等)

【点评】学生成绩如何评定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热门问题,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型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更是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生评价的目标、理念、内容和方式上都没有现成的程序和模式可以照搬套用,但对学生的评价又是激励其动力和学习方向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成绩评定引发争议是因为本课程是以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内容、以学生全部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活动范围、以学生亲历性的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活动过程;实施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倡导自主体验、主动参与和独立研究。学习培养的结果必然是差异化个体化的发展,能力、体验等综合素质都非传统的分数所能度量,统一的试卷式的定量评分已没有意义。我们根据王老师指导经验总结出的“自我对照、适时评价、组合计分、描述性评议”的考核方法,兼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能力素质进步的方向性、非量化阶段评议的促进作用等,较好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发挥了考核的作用,实践结果也是比较好的,王老师的探索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之路还很漫长,探寻活动指导的有效性是艰巨而有意义的。

(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310000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实践 篇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如《公益广告》、《诵古诗 品古诗》、《走近屈原》、《我们的班级》等,学生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活动中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其中,我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研究《我为班级添色彩》的活动深受学生喜欢。他们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都想给班级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面貌。怎么完成这一活动主题呢?有的学生说在墙壁上来个提醒牌,教育同学要爱护墙壁、桌椅,有的学生提出给墙壁粉刷绿色,好保护我们的眼睛,还可以在四周点缀一下更美观了„„ 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这么多颇有创意的设想,但要真正落实到动手做的却很难。这个美化班级的建议会不会只停留在设想阶段呢?活动前我组织的一个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参加劳动实践很感兴趣,但苦恼做起来费时费力费财,困难多多。继续开展还是放弃呢?我犹豫了,如果只有设想而没有实际的操作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岂不成了空对空的头脑实践活动?不行,得开展。为了让学生有创意的设想在现实中实现,我想关键在于将学生的“说”与“做”统一起来,让学生动手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让设想成为现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深知:只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做”起来,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只让学生说说与让他实际去做,效果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我在设计《我为班级添色彩》的活动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给班级穿新衣》的活动方案,并付诸实施。课堂上我出示了几种班级风貌图片,激发学生设计班级文化的活动方案,提醒学生需要哪些材料,怎样活动。给他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亲历活动过程,他们才有周到的考虑。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回想给班级添色彩活动,开始我重视了以知识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远离自身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容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的学科课程的延伸,从而窄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活动认识课。

因此,我没有就此而止,而是真正的让学生体验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活动之前我调动学生一切思维,尽量全面的设计活动前需要的准备工作,我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设计如何把油漆刷得既美观又整齐,当学生提出制定统一高度时,接着问了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既科学又快速定出统一高度呢?学生认真地思考着,他们想法不一,当“两点定一线的想法”说出来时大家向这位同学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运用了数学知识。我也情不自禁的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学以致用,聪明!设计一个给班级穿新衣的活动方案,最后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汇报。

这样的课堂教学仍没有脱离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让学生设计给班级穿新衣,必须让学生了解刷油漆的过程,这单单靠说和想是不够的,不妨让学生走进装潢公司,到实地观察,再设计活动方案。那样设计出的方案才更全面更细致。让学生走出课堂,打破现有的课时约束。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知识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知识的课程,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课前我向学生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任务,组织学生调制油漆,现场给墙壁油漆。经过讨论后同学自主分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可忙活开了,有给墙壁定高度做记号的、有往地上铺垫报纸以防油漆洒落地上的,有供应油漆的,有做提醒牌的。大家忙中有序,偶尔油漆溅到脸上,衣服上也都不在意„„望着绿油油的墙壁,同学们的眼睛更亮了,笑声更甜了。

在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告诉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做,贴近生活,快乐来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综上所述,“实践”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证明 篇5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提出:“教育不能把学生关在书本中和教室里进行,而要发挥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因素的作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可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窗户,把学生从学科学习、从狭窄的课堂带出来。可以让他们时常用一双明亮的眼去观察,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摸,感受世界的多彩,体验生活的律动。下面,我就结合着我们开展的类似活动,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一课型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和老师们共同学习与探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定义: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呢?我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教学方式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而我们习惯了把学生锁在课堂内,困在书本里,学生不能完全感受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刻不容缓,这要求教师使用科学的、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向社区、引向社会、引向未来。例如,随着夏天的渐渐到来,我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找夏天》,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夏天的足迹,用眼睛发现夏天的美丽多姿,用心灵感受夏天独特的气息。

二、明确基本内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各地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一般来讲,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内容。

1、服务社区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围绕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选择活动主题,如耕地减少、用水困难、交通堵塞、住房紧张、迷信抬头、养老与就业等选择主题。我校地处县城,有着优越的社区资源,因而,以社区服务为活动中心内容,我们学校开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模式。如组织学生到滕州光荣院,关心慰问孤寡老人;到军队干休所采访,听老人们讲战争故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到敬老院给老人赠送礼物,帮他们洗衣服、打扫卫生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2、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懂得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我们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及部分小记者走进济南军区通信训练大队进行参观、学习、采访,体验了战士井然有序的内务,观摩了部队战士的部分训练活动,增长了小同学的见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雷锋活动月,我们组织学生来到东谷面粉有限公司,参观雷锋精神展览馆。同学们通过观看图片展、聆听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了解了雷锋的成长足迹以及雷锋的部分事迹,激励孩子们要从小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还比如到大宗村参观;到滕州电视台采访;到文公台实地了解滕州历史;参观北沙河纪念馆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走出了学校,走进社会,参与社会,了解社会。

3、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主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战争与和平等。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珍惜环境教育,在“世界时日”和“中国水周”到来之际,我们开展了节约用水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将节约用水宣传画张贴到教学楼水池边,增强他们的节约用水意识。在《限塑令》实施一周年之际,开展“《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寻找我身边的白色污染”——关于“白色污染”情况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到河滨路、荆河公园开展“雏鹰护绿”活动;到红荷湿地参观等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对他人富有爱心。如在三八节到来之际,我们开展的“我爱妈妈——三八节感恩调查”活动,通过问卷给每位同学提出有关妈妈的56个问题,例如:妈妈出生在那一年的那一天?妈妈向你这么大的时候吃过什么水果?妈妈在学校里受过什么表扬?妈妈一天工作几个小时?睡眠几小时?等等。引导他们通过与妈妈交流,从而更加了解妈妈,感受母爱的伟大。我在班级中开展的优困生“一帮一、一带一”活动,“与山区孩子手拉手”活动,“我帮妈妈做件事”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

5、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正确理解个人价值,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我们学校开展的“我当小法官”活动,请交警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举行“我当小交警”活动;到滕州消防大队参观,学习并宣传消防知识,通过以上活动的举行,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救。

我们制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起学生活动兴趣,要适合学生去实践,要和当地社区密切联系,要多研究当今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

三、重视活动环节

活动前要让学生提前准备,全面考察了解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务的对象,要与参观、访问的对象提前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让学生共同拟定具体计划,方案的内容要详细,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实施活动的时间,地点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做好引导工作,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及时保持联系,因为,每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家长和社区的大力支持,都难达到预期成效。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家长知道教学的动向,让家长成为每个活动的一分子。每个活动,都要认真总结,鼓励和培养学生写调查记录,教师要准确地给予指导和肯定。

四、认真做好评价

每一次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进行总结,这种评价要分为多方面进行,要从学生态度,活动过程体验,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活动中策划、参与、组织、表现、感悟等情况,多方面进行总结。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与前面的活动是密切相连的,这是活动的一部分,是学生思维升华、体现生成性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重要环节。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课型实施的模式,大致如下:

1、提前准备。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

2、拟定方案。由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拟定实施方案或计划。方案内容包括: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

3、实施活动。师生走出课堂进入活动场地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取得预期成效的。

4、交流总结。学生把自己或小组在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的成果,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和评价。教师则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及时准确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延伸。教师可再次创设探究情境(如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在收获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和发散思维,引发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探究兴趣。运用形成的观点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并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探究,将探究实践续续拓展延伸。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表现为具体的教学环节。

下面,我就结合着“《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活动的开展,向大家具体介绍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

一、课题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活动,这样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在我国强制执行,这带给我们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因此我和学生确立了活动主题:《“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

二、活动目的:

1、了解国家《限塑令》的有关内容

2、调查塑料袋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长期自主的环保意识,带给身边的人以正确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加深对限塑令实施的了解,能够自觉拒绝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四、过程与方法:

这次实践活动其实是一次长线活动,需要约三周的时间。共分为五个活动阶段。

活动过程:(一)确定主题: ⒈激趣导入:

⑴去过超市买东西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买的物品一般都用什么装?(塑料袋)

出示:塑料袋。

⑵买完东西拿回家后这些塑料袋还有什么用?说说自己家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每天使用2-4个塑料袋)。(把数字写在黑板的一侧。)

⑶老师:确实,塑料袋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作用还真挺大!板书:方便生活。你们想过吗?如果有一天不让用塑料袋了,会怎么样吗?2008年的6月1日起,国家实施《限塑令》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确定主题:“《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

⒉选择问题: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课题选择的决定权应该交给学生。因此,我对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只是定了一个大的主题:《“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学生具体选择什么内容作为自己的活动内容,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选定这一主题后,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各自交流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最后经过大家共同归纳、提炼,确定几个既有研究价值,又容易操作的问题作为活动研究的子课题:

⑴什么是“限塑令”,具体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⑵为什么要实施“限塑令”?(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

⑶调查塑料袋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⑷“限塑令”实施后的效果?

(二)制定方案:

要进行调查就必须有研究方案。如何制定研究方案呢?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比如;应该选定那些考察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一番;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别人的研究方案供大家参考;向有关人员进行咨询……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最后确定较为成型的研究方案。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明确,特设计了下面表格:

(三)实施活动:

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方向,以学生自愿组合的形式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10人。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并在组长带领下给小组起个名字。在课余时间进行,因此小组长在以后整个活动过程中协调组员关系、组织活动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小组起名字的过程让学生对实践活动培养了初步的兴趣,他们纷纷起了自己喜欢的名字,这也增强了小组团结。

⑴活动时间:三周

⑵活动场所:家庭、超市、集贸市场等

⑶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方式,按照活动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家长、走访社区等等各种方式收集资料、收集具体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

⑷教师活动: ①学生对“实地调查问题的设计”往往不能贴切活动主题,不能很好促进活动的开展,甚至有些小组会不知道如何设计问题。因此,在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调查后,教师要马上利用课堂进行小结,让学生谈谈在调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可挑选设计比较好的小组将他们的设计的问题拿出来交流。

②及时了解学生活动实施情况,适时进行必要的阶段小结,制造机会让学生之间可以彼此交流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进一步指导学生的活动开展。适时的小结对引导学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③活动过程中保证教师的宏观指导。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进行,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并提供帮助与支持。

(四)交流总结

1.具体目标:

(1)汇总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具体数据,整理并归纳重点内容。

(2)交流学习收获及调查结果。

(3)用具体数据和事例图片等方式说明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环保意识。

2.活动时间:二课时(课内)3.活动场所:教室

4.学生主要活动:

(1)综合同学们及教师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并计算。

(2)统计部分行业(主要是超市)的使用塑料袋情况。

(3)计算全国每年花在这部分塑料袋上的投资,感受结果给人带来的震惊。

(4)体会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

5.教师重点指导:

(1)指导资料数据的汇总,引导学生交流活动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升华主题到环保的高度,意识到环保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师:这几周同学们对“《限塑令》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活动主题做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与研究,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一)交流《限塑令》的内容:(学生读)从今年的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二)交流:为什么要实施“限塑令”?

经过调查,79%的人都赞同这个《限塑令》,因为可以保护环境。可是不可否认的是限制使用塑料袋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不方便。那为什么国家还要发布这样的通知呢?我们好好来认识认识小小的塑料袋。(重点交流)

1、关于塑料袋,你了解多少? 学生汇报。

(一)对环境的破坏:

1、难以降解: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将其埋葬200年,还是保持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占用大片土地。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分解出有毒物质,污染地下水。学生汇报相关数据等。

教师出示数学游戏:(课件出示)量一量、算一算:一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约会污染多少平方米的土地?一个家庭一年丢弃的塑料袋大概要污染多少土地?全校学生家庭呢?全国呢? 教师:我们把塑料袋看作一个正方形,量边长:30厘米。面积就是900平方厘米,0、09平方米。我们刚才说一个家庭一天最少用2个。

我们来计算一下:(课件展示图表,引导学生计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些塑料袋就可以把我们学校覆盖4层楼还要多。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全国家庭每天使用30多亿个塑料袋!要污染多少土地呢?结果老师真是不敢算了。

有的同学说可以焚烧垃圾啊。交流:以焚烧方式处理塑料袋有哪些害处?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造成大气污染,影响更为巨大。(板书:破坏环境)

2、视觉污染:对市容,景观的破坏。(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3、不易回收:因为回收再利用的成本高。中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只有20%左右,80%被填埋焚烧。

4、破坏生态平衡:改变土地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物吞食,则会导致死亡。教师举例:北京市大兴南海子麋鹿苑的工作人员曾在一只麋鹿的胃里解剖出4公斤的塑料袋。

5.危害人类健康: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二)对资源的浪费

1、“塑料袋是石油提炼制成的,“石油资源宝贵,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2吨石油才可以做1吨塑料,中国每天生产塑料袋需要用1300多吨石油,一年3700万吨。,这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2、据调查,中国超市行业用于塑料袋的金额高达50亿元,这些钱足够让1666万名贫困的小学生读一年的书。现在四川地震灾区那么小朋友没有了学校,这些钱可以帮助他们建造多少所学校啊!(板书:浪费资源)

5、教师总结:小小塑料袋,对我们人类的环境破坏程度竟是这样的严重。危害是如此的巨大!

(三)交流:《限塑令》实施的效果怎样?学生汇报:超市的塑料袋开始收费,价格一角、二角、三角不等。因而塑料袋的使用减少很多。人们有的直接用手拿,有的用环保塑料袋,有的自带篮子、布口袋等。

教师补充:我做了一个调查,《限塑令》实施后,我们滕州银座超市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骤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这样,每天就能解放约10000平方米、约合15亩的土地。那一个月可以解放多少土地?(学生计算:450亩)一年呢?(学生计算:32850亩)整个滕州又是多少呢?整个山东省、乃至整个全中国又得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这个数字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那通过你的调查,又有哪些地方是《限塑令》的真空地带呢?

学生交流:

(1)农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量依然很大。

(2)据调查约百分之七十的人不知道《限塑令》,还需加大宣传。

学生交流:你打算怎样宣传《限塑令》?(利用广播、倡议书,宣传画等。)

(五)活动拓展:

1、同学们,当环保遭遇“方便”,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学生:选择环保)

2、同学们异口同声选择了环保,我们该如何去做?(学生:和家长去购物的时候提醒自己带购物袋,尽量少用塑料袋,研发可以降解的,可以重复利用的替代产品等。)

3、布臵实践作业:自制环保购物袋。

结束语: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提起菜篮子、拎起布袋子,尽量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每个人在生活上的小小改变,就可以大大地减轻地球的负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地球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树会更绿,花儿会更鲜艳,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同时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图片)。

3、教师建议:继续观察,限塑后,你家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此活动开展完后,又由此衍生出一个子课题----《“寻找我身边的白色污染”——关于“白色污染”情况调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活动。

评价和反思

这一实践课,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在课题研究中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开展调查,以及调查材料和测量数据的整理等工作,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在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他们有一种冲动和渴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感跟他人分享。由学生自己组织课题汇报:各课题小组的活动介绍、成果展示,正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而且在相互交流中,还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活动中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在活动中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懂得和自然和睦相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给了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展翅飞翔,让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沃土上,走向社会,走向人生,走向美好的明天。

搭建“实践”舞台,“活动”多姿多彩

综合实践活动证明 篇6

一、由浅入深, 合作意识的渗透

在活动任务布置、活动开展时必须讲团队, 还必须强调团队成员的“共性”与“共进”,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合作意识的渗透。因此, 合作意识的渗透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思想指南和目的。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去完成任务, 这个团队就犹如一艘龙船, 每一位队友就是一个舵手。我们要求每一舵手都要齐心协力, 都要具备充分的合作意识, 才能达到“共进”的目标。一旦这种意识有所松懈, 一味地、纯粹地追求“个进”, 那么龙船就有翻船的危险。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在活动中给学生由浅入深地渗透合作意识, 让合作意识真正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1.在思想中的认识。在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 教师往往习惯于“发号施令”,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即使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分为小组去完成任务, 但学生在活动时依然各玩各的, 草草了事。而作为一个有合作意识的团队, 首先你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你所在的是一个团队, 你和其他学生都是团队中的一员, 你们是一个合作的状态, 你是合作活动中的参与者。其次,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团结一心, 充分发挥每一位队员的智慧和力量去克服困难, 取得成功。

2.在活动中形成。在“水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水的形成”开展之前, 我在每个小队中确立了队长, 要求队长根据分配的内容, 通过队员之间的讨论, 确立每个团队的实验目标、每个队员的任务及每个任务之间的前后关系。学生在讨论中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 团队的任务必须有我才能完成。而且每个队员之间并不是各归各, 他们之间有配合, 有协商, 有交流, 有谦让, 这就是合作。在活动中, 每个学生都体现出了价值, 在与别人的分享中, 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二、由点到面, 合作策略的改变

1.注重与学科教师的合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光光是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的责任, 各科任教老师都有教育和指导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如“水的形成”活动的开展就离不开科学老师的指导。因此, 我在活动开始之前, 将整个活动的过程、目的及活动中涉及到的一些物理知识与科学老师进行探讨, 首先做到“师与师”的合作。还特别向各科老师表明了: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要求各科老师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解决学生的疑问, 也要有意识、有策略地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 从而使我的教育理念与其他老师的任教理念相一致, 使合作能力的培养更加深入人心。在制订活动计划的过程中, 我还特意提醒要求每一个团队, 寻找一两位知识比较广博的教师作为活动指导老师, 通过采访、询问、一起试验等方式, 积极联络起校内可以共同合作之人, 使得这项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不只是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 而是全校都参与的实践活动, 让活动中的合作层次更高化、更全面化。

2.引导团队的合作。

(1) 成立团队。如我在组织“水主题”之“水的形成”这一活动中,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之后, 就面临着如何分团队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 为了保证组建团队的科学性, 每个团队人数在5人左右, 尽可能使成员在学业成绩、动手能力、性别、性格等方面具有代表性。这既有利于队员间的取长补短, 又便于每个团队之间的公平竞争。之后, 我并没有急于展开活动, 而是让学生为自己的团队起名、选择队花、创编口号等,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每个队员的积极性, 增强了队员之间的合作意识。然后让学生一起讨论本队的分课题、要求达到的目的及活动计划。在接下来的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 合作意识有了一定的提升, 再也不是一盘散沙了。

(2) 分工明确。如在“水的形成”的活动中, 我就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 指导学生负责适合的任务。在负责实验的团队中, 操作能力较强的负责动手操作, 而操作能力稍差的可以担任准备、记录、分析的工作;在观察小组中, 要充分调动摄像班的几个队员, 让他们把观察到的景象记录下来, 其他比较细心的孩子可以担任信息收集的工作, 书写清晰的可以作为记录员。这样每个人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都有一种个人成就感和团体的归属感。每个队员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时, 还要注意与其他队员的沟通和协调, 这样合作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3.鼓励与家长的长期合作。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资源, 与家长共同制订目标, 共同教育, 共同探讨, 共同解决活动中的困难。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 在“水活动”伊始, 通过学生、电话、校信通等形式, 和家长一起探讨本次活动的奋斗目标, 并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每个团队在制订计划时, 邀请一到两位家长作为课外辅导员指导团队活动。其次, 公开发表博客, 让活动的进展做到透明化。通过这样的长期合作, 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也看到了每一位家长身上的亮点, 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更加发现了合作精神力量之大。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 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宗旨, 让学生在亲历实践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合作的快乐, 进而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切实得到培养。

摘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 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水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探讨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篇7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要么忽视这门学科,要么因升学压力,强调知识忽视实践,导致这门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畸形发展。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一、生物学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存在着种种弊端

1.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授受式教学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学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传统的统一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实际活动机会,难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只能传递事先编好的具有现成结论与答案的教材,很难提供学生学科以外的信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潜移默化功能。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2.重视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强调了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尽管对于青少年来说,成才之路有千万条,但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做中学”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往往是一种体验性知识。由体验所获得的信息,在其后遇到类似的对象和情景时,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体验成为经验,意识成为知识。因此说,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恢复知识的生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也是致力于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的理想和愿望。因为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主观性的感情和意识,它具有主观性、感觉性、感情性、个别性、全人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中,与之相伴随而产生的良好体验,对于人的成长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能解决初中生物教学的弊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

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

1.动植物标本制作。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还可以制作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的透明骨骼标本;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

2.植物栽培。可以利用学校绿化和家庭、教室的美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利用嫁接、扦插等技术让学生进行多植株栽培和多品种单植株创新栽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来装扮教室或家庭等。

3.探究性实验。生物课本中的探究式实验非常多,由于上课时间限制,一些无法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就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安排、落实和完成。

4.调查研究。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能够学习,还需要有和社会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到课堂外,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里,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5.作品展示。利用摄影作品、手抄报等展示知识和学生作品,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还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其他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和示范。

四、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兴趣主动参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展示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生物学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进而使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发生改变。

2.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主设计活动主题、自主选择活动形式,体验活动的过程,检验活动的效果,能使主体性充分体现;活动中,同小组学生相互沟通、协商、合作,改善了同学间关系,增进了友谊;充分发挥特长和特殊技能,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了自信心,促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转变,智商、情商都得到发展。

3.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体验,增长了智慧。生物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学习素材丰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经历、获取知识,并使一些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巩固。

4.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和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以及社会发生接触、交流和获取帮助,因此会使学生自觉克服不良的性格,学会相处、谦让、容忍,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所有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内化,成为创新的动力。

上一篇:2023-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5.12 护士节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