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3-0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符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 能够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 高校思政教育老师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落到实处, 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明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以及潮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置相联系, 实现教学的与时俱进, 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二、工匠精神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质, 工匠精神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 这一精神能够指导学生完成个人的社会实践, 提高个人的内在素养, 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另外在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之下,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不同产业结构升级越来越快, 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变动的今天, 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注重个人精神目标的树立, 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 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和学习。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 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到认真负责, 兢兢业业和一丝不苟,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实现个人的综合成长和发展。因此, 在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系统引导和教育, 明确学生的行为指南, 保证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之中对行业发展的趋势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 真正的实现专业与行业发展之间的紧密融合, 更好的体现工匠精神的作用和优势。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高校在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直接以简单的理论灌输为主题, 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这种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尽管能够保障教学进度, 完成前期的教学计划, 但是难以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只能够掌握简单的理论基础, 个人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能力相对较差,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同时还导致教学资源被浪费。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提出了以下几个不足: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政教育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 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 高校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为了培养更多综合的应用型人才, 我国高校需要关注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及提升, 专注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保障学生能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 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完成学业之后顺利的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是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前没有了解不同岗位和职业发展的实际条件, 难以实现在教育教学板块与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忽略了自身教学特色的体现及研究, 最终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认知比较模糊, 对该课程学习的价值理解较为浅显, 缺乏新的学习动力, 疲于应付老师所布置得学习任务。这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于被动, 老师所面临的外部压力较大, 另外学生也没有将个人的主体精力和时间放在思政教育学习中, 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终身发展和成长。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难对接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都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 分析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注重思想上的宣传和引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理论素养。但是如果高校思政教育只关注思想理论素养的培养, 忽略了与学生专业学习之间的结合, 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意识到专业课程以及思想政治学习与个人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对该学科的内容理解比较浅显, 难以理解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精神差距较大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育必须要以时代发展趋势为指导和方向, 在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许多企业通过内部改造和升级实现稳定建设和发展, 其中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各个行业的运作模式有了一定的调整。对此,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之中, 老师需要着眼于时代变革的现实条件, 明确责任教育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积极的实现与时俱进和有的放矢, 但是许多高校忽略了时代发展趋势的分析及研究, 无法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价值, 难以让学生在智能分析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树立良好的工匠精神。

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 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目标体系

思政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 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 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将这一精神融入该课程教学体系中,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明确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内容、新标准, 积极的体现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 老师需要结合经济战略发展转型的现实条件, 关注学生职业素养、道德情操以及政治信仰的培养, 更好的体现工匠精神的作用和价值,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的高端人才。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之后, 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之外, 还需要在不断动手实践的过程之中对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通过主动学习来适应时代发展变革的需求, 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老师只需要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强化工匠精神, 让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 抓住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二) 在实践中强化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完成前期的教学工作环节之外, 还需要关注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之中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明确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内容, 其中实践教学活动尤为关键。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以实践教学为主体, 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合理比重, 通过理论基础知识的有效传授来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好的体现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和价值, 让学生在该精神的指导之下完成不同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之前, 老师需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分析, 让学生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强化个人的精神素养, 提高个人的综合修养, 主动在自主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积极的践行思想的理论基础, 提高个人的卓越品质,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之中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不断实现学生学习和实践指导的全覆盖, 落实好思想宣传工作与理论教育工作, 保证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三) 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深远且持久, 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之中, 老师需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 明确工匠精神培养的新标准、新要求, 将实践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联系, 分析不同文化环境构造的相关要求, 构建多元化的文化环境, 让学生在自主感知的过程中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老师只需要分析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和价值, 并以此为基础来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学习环境,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

五、结语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意义重大, 老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 明确后期的教育教学方向, 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 我国的综合软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我国开始不断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 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不容乐观, 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 对此, 老师需要重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 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融入主题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更好的实现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分析对象, 了解工匠精神培养与该学科教学实践相融合的策略及要求, 以期为推动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密丹.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 2016 (28) :144-145.

[2] 张坤晶.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 2016, 18 (10) :78-80.

[3] 周欢.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考——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 (3) :173.

上一篇:分析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选煤厂精煤销售过程中亏吨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