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虚拟学习社区逐步成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和智慧发展的理想学习环境。Web2.0的到来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 篇1:

Web2.0技术在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虚拟学习社区逐步成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和智慧发展的理想学习环境。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传递和交流信息,但是随着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的积累,他们所获得的知识资源也日益增加,传统的知识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虚拟学习社区飞速增长的知识。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地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更有效地传递、学习、共享、创新、转换和建构社区中的知识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Web2.0的到来则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以Web2.0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管理已经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悄然展开。

二、Web2.0、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Web2.0

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Blogger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出:“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 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 icio1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地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方面发展;运行机制上是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作者则是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Web2.0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可读、可写、社会化”的互联网,是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性软件有效地支持着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也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开辟了新的思路。

(二)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它是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和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

(三)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出现在管理学领域,其核心是资讯管理和知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学说最早是由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德-格鲁克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而提出的。所谓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

三、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的特点

由于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动态的学习组织,因此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是社区高效运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网络环境由Web1.0向Web2.0发展的过程中,虚拟学习社区如何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完善自己的知识管理模式,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虚拟学习社区的动态组织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学校在知识管理方面的不同。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作为动态协同的组织,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管理系统必须为员工提供统一的平台。由于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知识交流方式、知识管理风格各不相同,系统必须为社区学习者提供统一、开放的管理平台,进行跨空间、跨社区的管理。

其二,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来源于不同的社区学习者,各成员间的知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有必要建立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库,通过网络环境对核心知识进行有机的集成和管理。

其三,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通常具有不同的知识文化背景,为了保证社区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虚拟学习社区中通常会考虑建立合作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通过建立有包容性的社区学习文化,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的快速发展。

其四,在知识的学习方面,虚拟学习社区的协作性也使得其必须建立一个多反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以促进不同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积累和创新。

其五,虚拟学习社区进行跨空间合作的特性使得互联网成为其知识管理的主要技术支持。分布在不同空间的学习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快捷地进行信息与知识的共享与沟通,从而可以并行分布作业。

四、Web2.0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

学习社区是集体智慧运用和凝聚的最佳环境,虚拟学习社区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建构的支持和智慧学习的支持。因此,着重知识建构的学习社区,就是一个培养学习者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的社区。Web2.0环境可以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提供如下条件支持:

(一)采用Web2.0环境下新的分类方法,构建完备的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库

在Web2.0环境下,知识库的构建可以以Blog和Wiki中的知识为基础,以Tag标签分类和主题分类作为组织方法。将来自不同渠道的知识进行整理、去冗、组织和结构化处理,从而形成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集合。

1、利用Blog确保知识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Blog的优越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不言而喻,学习者可以通过个人Blog发布有用信息、学习资源和链接,挖掘自己的所思所想,特别是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感受;通过浏览同伴的Blog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体会他人的学习感受和经验,以利于自己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内容。书写Blog的过程不仅是观念更新、思维优化、自我认知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过程。

2、利用Wiki确保知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Wiki作为开放的协作和共享平台,教师、专业人员、学生以及其他人员都可以发布信息资源和学习内容。学习者不仅是资源的利用者,而且是创建者,他们可以随时发布自己已获得的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可以展开交流。经过资源和内容的不断扩充,可以形成不同类别的在线学习资源库。任何用户都可以对Wiki页面进行创建修改,这一特性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创作欲望,同时也可以使页面的内容和资源日趋丰富和完善。由于用户层次的多样性和他们对待问题的不同视角态度,可以使Wiki页面的内容和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可利用度也较高。

3、利用Tag标签作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导航工具

以Tag标签分类和主题分类作为组织的基础,使得

知识库更便于学习者使用,即使学习者对分类标准不是十分了解,也可以根据平时阅读和写作所涉及的分类类别,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不同类型和类别的Tag标记,使得学习者不再为寻找某一资源而迷航,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二)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知识管理平台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从主体角度可以分为个体知识管理和集体知识管理。

1、对于个体知识管理,虚拟学习社区可以采取Blog的形式来搭建平台

Blog不仅可以作为记录事务的工具,而且Blog具有的提供超链接的功能使得学习者可以在Blog内建立自己常用网站的链接。这样,学习者个人就可以在自己的Blog上积累和整理知识,也可以供有需要的学习者阅读和反馈,从而完成以个人为单位的知识管理。此外,Blog之间还可以相互链接,这就方便了同一学习团队的成员之间相互共享和交流信息。

2、对集体而言,可以采用Wiki作为虚拟学习社区内部或相关社区之间知识管理与交流的平台

Wiki具有自由开放、共建共享的特点,它更强调集体的协作。在Wiki系统中,每位学习者都是系统管理员,以知识库档案为中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践修改系统中所有开放的知识并添加意见,而系统也会记录下所有学习者的行为和学习过程。通过Wiki技术,整个虚拟学习社区犹如一本关于学生成长历程的期刊,这本期刊由他们自发编辑并修改,每个人既可以是某个页面的读者,又可以是这个页面的作者。另外,不同学习者反复修订系统中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协商讨论、努力创新的过程。Wiki系统中讨论越充分,知识也就越客观真实,创新也就越强烈。

(三)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共享服务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前提。知识也只有被利用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因此在对知识进行组织、存储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能够很好地共享知识。虚拟学习社区与传统学校的区别在于,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者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地区和国家,他们受到了不同文化传统的熏陶影响,他们间的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在使用知识日寸有所区别。因而虚拟学习社区应该满足来自不同地域的学习者的需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共享服务,而Web2.0的出现给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

RSS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网络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目前广泛用于博客、维基和网络新闻频道。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支持RSS的客户端工具或网络订阅服务订阅自己感兴趣、与研究相关的学习资源网站。RSS则可以根据学习者需求自动浏览和监控这些指定网站的内容,将预定的内容推送给目标学习者并自动更新,使学习者获得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最新信息,达到信息共享、实时交流的目的。

采用Tag技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地对资源进行不同的分类管理。这种信息内容分类构建的个性化特征,可以适应同一学习者对各类资源的不同需要,也可以适应不同学习者对同一资源的不同需要,这使得信息资源之间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学习者在获取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定义的分类进行检索,从而提高信息共享的个性化程度。

RSS和Tag技术的运用,使学习者之间、学习资源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师生还可以利用RSS技术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的讨论群,通过RSS阅读器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进而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五、结束语

Web2.0的信息交流的开放性、松散耦合性促进了虚拟学习社区中信息的传递、知识管理模式的改善、知识共享环境的营造和创新空间的拓展,同时也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协同性。在Web2.0环境下,各种新的应用方式和平台的出现,为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模式带来了许多新的契机。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新的平台和技术来完善知识的管理,以及如何将其与虚拟学习社区其他方面的管理相融合,将是今后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编辑:昌曙平]

作者:李 群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 篇2:

谈Web2.0技术在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虚拟学习社区逐步成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和智慧发展的理想学习环境。Web2.0的到来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一、Web2.0、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

1.Web2.0

Web2.0是相对Web1.0 (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Blogger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出:“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 icio1us、43Things. 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Web1.0到Web2.0的转变,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方面发展;运行机制上是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开发者则是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普通用户发展。Web2.0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可读、可写、社会化”的互联网,是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性软件有效地支持着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也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开辟了新的思路。

2.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它是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

3.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出现在管理学领域,其核心是资讯管理和知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学说最早是由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德·格鲁克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提出的。所谓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

二、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的特点

由于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动态的学习组织,因此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是社区高效运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虚拟学习社区的动态组织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学校在知识管理方面的不同。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作为动态协同的组织,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管理系统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统一的平台。第二,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来源于不同的社区学习者,各成员间的知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互补性。第三,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通常具有不同的知识文化背景,为了保证社区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虚拟学习社区通常会建立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通过建立有包容性的社区文化,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的快速发展。第四,在知识的学习方面,虚拟学习社区的协作性也使得其必须建立一个多反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以促进不同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积累和创新。第五,虚拟学习社区进行跨空间合作的特性使得互联网成为其知识管理的主要技术支持。

三、Web2.0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

学习社区是运用和凝聚集体智慧的最佳环境,虚拟学习社区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建构的支持和智慧学习的支持。知识建构的学习社区是一个培养学习者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的社区。Web2.0环境可以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提供以下条件支持。

1.采用Web2.0环境下新的分类方法,构建完备的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库

在Web2.0环境下,知识库的构建以Blog和Wiki中的知识为基础,以Tag标签分类和主题分类作为组织方法,将不同渠道的知识进行整理、去冗、组织和结构化处理,从而形成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集合。

第一,利用Blog确保知识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学习者可以通过个人Blog发布有用信息、学习资源和链接。特别是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感受。通过浏览同伴的Blog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体会他人的学习感受和经验。书写Blog的过程不仅是观念更新、思维优化、自我认知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过程。

第二,利用Wiki确保知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Wiki作为开放的协作和共享平台,教师、专业人员、学生以及其他人员都可以发布信息资源和学习内容。学习者不仅是资源的利用者,而且是创建者。他们可以随时发布自己已获得的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可以展开交流。经过资源和内容的不断扩充,可以形成不同类别的在线学习资源库。

第三,利用Tag标签作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导航工具。以Tag标签分类和主题分类作为组织的基础,使知识库更便于学习者使用,即使学习者对分类标准不十分了解,也可以根据平时阅读和写作所涉及的分类类别,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

2.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知识管理平台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从主体角度可以分为个体知识管理和集体知识管理。对于个体知识管理,虚拟学习社区可以采取Blog的形式来搭建平台。对集体而言,可以采用Wiki作为虚拟学习社区内部或相关社区之间知识管理与交流的平台。

3.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共享服务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前提。虚拟学习社区满足来自不同地域的学习者的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共享服务,Web2.0的出现给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

RSS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网络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目前广泛用于博客、维基和网络新闻频道。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支持RSS的客户端工具或网络订阅服务订阅自己感兴趣、与研究相关的学习资源网站。RSS则可以根据学习者需求,自动浏览和监控这些指定网站的内容,将预定的内容推送给目标学习者并自动更新,使学习者获得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最新信息,达到信息共享、实时交流的目的。

采用Tag技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對资源进行分类管理。这种信息内容分类构建的个性化特征,可以适应同一学习者对各类资源的不同需要,也可以适应不同学习者对同一资源的不同需要,这使得信息资源之间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学习者在获取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定义的分类进行检索,从而提高信息共享的个性化程度。

RSS和Tag技术的运用,使学习者之间、学习资源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师生还可以利用RSS技术聚集在一起,形成讨论群,通过RSS阅读器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进而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Web2.0的信息交流的开放性、松散耦合性促进了虚拟学习社区中信息的传递、知识管理模式的改善、知识共享环境的营造和创新空间的拓展,同时也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协同性。在Web2.0环境下,各种新的应用方式和平台的出现,为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模式带来了许多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张建、胡政权.Web2.0及其教育应用[J].信息技术,2008(5).

[2]朱德利.Web2.0 的技术特点和信息传播思想[J].现代情报,2005(12).

[3]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Angel C,William C C,Jesus F S. Determinants of individual engagement in knowledge sharing. Th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6.

[5]陈明.Blog、Wiki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祝小诗.RSS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1).

作者:李 群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 篇3:

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平台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作为教育主体及知识载体的教师,面对自身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要求,应该并且必须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在Web2.0时代应运而生的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虚拟学习社区与知识管理在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者间的协作与交流及知识共享等方面都具有共通性,而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个人知识转化的4个模式中均担当重要角色。

关键词 知识管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虚拟学习社区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Effective Platform of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Song Junting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explicit knowledge; tacit knowledge;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Author’s address Zibo Normal College, Information Science Department, Zibo, Shandong, China 255100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知识无疑已成为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和核心资源。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 Prusak)指出:唯一能给组织或个人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多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1]。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及知识的载体,面对海量、快速更新的知识,要懂得对其进行不断地获取、加工、整理、存储、共享、利用及创新等一系列的有效管理,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随着数字化学习的推广和终身学习的深入人心,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正悄然成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理想平台。因此,探寻虚拟学习社区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支持作用,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的是能够明确陈述和表达的知识,它既可以通过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来传播和学习,又可以通过文件、语言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授。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人脑中、难以编码化与表达沟通的知识,它只能依赖于自身的实践体验和领悟得到。教师个人显性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事实类和原理类知识,一般通过阅读或听讲座获得。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性知识,带有高度的个人色彩,具有专属性、情境性和动态性。具体可将教师的隐性知识分为3类:1)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含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策略、课堂组织方法、教学经验及反思等;2)科研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灵感、直觉、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与未公开的研究感悟等;3)为社会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信仰、团队精神、组织文化等。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与拓展的一个重要层面,它是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并辅之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信息技术,对教师知识的获取、储存、转化、分享、运用过程的管理以寻求知识增值的有效方法。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促使教师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实现转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可以使知识更好地传承与共享;显性知识的内隐化,则有利于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实践。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不是教师在封闭空间里的个体行为,而是教师与他人交流、沟通、分享的过程。

1.2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指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2]。虚拟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学习交流空间,给知识的创造与转化一个有力的支撑。虚拟性、社区性和教育性构成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特征。

2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和虚拟学习社区的共通性

2.1 知识的建构性

建构主义观认为,知识管理是知识的积累、存储、整理、共享、交流和创新的动态建构过程,注重共享和协作交流的学习文化和氛围。虚拟学习社区强调并支撑非正式学习,学习主体的绝大部分知识是从非正式学习中得来的。在非正式学习中重视自主、协作、交流、发现、探究等学习形式来获取、处理、加工和应用知识,是典型的建构性学习。

2.2 学习者间的协作与交流

教师隐性知识较之显性知识难以被挖掘和存储,用阅读、听讲座等显性知识获取的方法无法获得隐性知识,更多的是依靠组织内的协作、交流来实现。通过讨论、交流与协作,使隐性知识现“原形”。协作与交流是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特色,虚拟学习社区跨越了时空限制,拥有各种同步、异步工具,扩展了协作与交流的范围、深度和广度,例如MSN、BBS、博客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协作、交流的平台。教师在知识与经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策略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宝贵的资源,成员间通过合作与交流,不只实现学科专业知识的取长补短,更多的是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从而擦出灵感与智慧的火花。

2.3 知识的共享

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的共享,集合、整理成员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每个学习者的应变、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虚拟学习社区为知识共享提供了各种形式,如学习讨论区、小组合作、在线答疑等,学习者可借助各种Web2.0工具,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各种自主学习活动。

3 虚拟学习社区在SECI知识管理模式中的作用

日本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广隆(Takeuchi)提出著名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换的SECI螺旋式模型(图1)。在4种转化模式中,虚拟学习社区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3.1 社会化模式,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社会化是一个知识个体之间共同分享隐性知识,共享心智模式、技能和诀窍的过程。传统的“师传徒受”就是社会化的典型模式。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徒弟通过观察、模仿、亲身实践来实现知识的转移,是一个分享经验、形成共有思维模式和技能的过程。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为学习者提供在线视频、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学习形式,让学习者通过视频观察、亲身体验的方式转化和深化隐性知识。

3.2 外化模式,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外化的过程是通过比喻、类比、图像、假设或思想模型等方法把隐性知识表达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如教师通过虚拟学习社区中Blog、BBS、虚拟教研室等Web2.0技术呈现自身对专业知识、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的心得体会或实践过程。而知识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也为该过程提供了手段,这是一个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从想象上升到概念的过程。外化这项工作在知识管理中是难度最大的,也最具有决定性意义。

3.3 综合化模式,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综合化的过程是知识个体通过对不连续的显性知识碎片进行排序、增减、分类、综合,从而产生新的、更有使用价值的、更加系统化的知识的过程。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可创建并利用个人知识库、知识地图实现分散知识的分类整合。

3.4 内化模式,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它意味着在第三阶段综合化的显性知识又转化成为学习者个体的隐性知识。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可以通过个人知识库、知识地图及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对所获得知识、技术、程序等进行学习和揣摩,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将显性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同时修正、填充原有的隐性知识,有效增进个人的经验、灵感和方法、技巧。知识的内化实质上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此阶段完成后,教师又会创造出更多的隐性知识,从而以现阶段的隐性知识作为新一轮循环的起点。

总之,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各个阶段均能发挥其特有的数字化优势,有效支撑教师知识的建构。在Web2.0时代,教师应当而且必须学会灵活运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各种工具、学习手段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晓明,龙炼.论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90-94,131

[2]Boetcher S, Duggan H, White N. What is a Virtual Community and Why Would You Ever Need One?[EB/OL].[2009-06-20].http://www.fullcirc.com/community/communitywhatwhy.htm

[3]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49-52

[4]马凤娟,吴鹏飞,张从善.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3):22-24

[5]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宋隽婷

上一篇:云计算旅游信息化建设论文下一篇:资金中心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