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课程设计(精选7篇)
虚拟学习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因此它不仅具有社会学属性,也同时具有人机系统的基本属性特征;虚拟学习社区是是当代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及其学与教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目录 [隐藏] 特点 e-Learning与虚拟学习社区 3 支持知识建构 知识管理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启示 在e-Learning和虚拟学习社区中应用知识管理技术 6 参考资料 虚拟学习社区-特点
1.地域和时间:网络学习社区是功能性的没有地域的限制,其成员可以是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能够连接Internet 虚拟学习社区 的个体学习者。如果有必要,网络学习社区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全天24小时对社区成员开放。2.范围和规模:网络学习社区如果从社区成员的来源地域来分,它的范围可以大到国际性的网络学习社区,其成员来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小到一个学校的一个班级甚至一个班级的一个学习小组或兴趣小组。其规模也因参与者的人数多少可大可小,少则几个人,多则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
3.参与者的层次:网络学习社区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可能有着不同的学历和不同的知识背景,他们在社区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一些参与者是作为学生注册并考取学分的,一些参与者虽然参加社区的所有学习活动但并不注册和考取学分,还有一些参与者选择并参加社区的部分活动。这同时也会导致学习社区活动的一些混乱,需要指导教师和主持者明确他们各自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4.参与者的责任: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参与者完成布置的作业或任务是因为他们为了每一个社区成员的利益所需要做的必须的工作,例如引导一次讨论的开始,创造一次学习的机会等。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做这项活动的本人的利益,接着是为了所有后来在某种程度上和他们共享学习经验的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5.多样性:在学校班级和网络学习社区中都存在着多样性,这些多样性都能够丰富和充实班级和社区,但多样性在网络学习社区中扮演着一个更广泛的角色。在学校班级中,学习者的积极性绝大部分来自外在的学分的奖励和推动,而在社区中,积极性的获得必须依靠其它途径。多样性和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的多重展望所创造的有吸引力的品性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激励源。
6.灵活性:网络学习社区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丰富多彩,交互形式非常灵活多样。从学习的对象到讨论、交流的主题,以及沟通的方式(如email,讨论,游戏,角色扮演,聊天等)都非常富于变化。
7.信息:在网络学习社区中,为了保持讨论或者交流的新颖性和实时性,社区成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获得外部信息并及时更新社区的信息基地和资源库。
8.自我管理:小型社区成员较少,管理者也不需要太多,大型社区成员较多,一般有两种管理方式:更多的管理者和分散管理。班级管理一般采用的是前者,而目前社区的成功管理大都采用后者。让每一个社区成员都参与一定程度的管理,网络学习社区就无需为此再额外增加新的管理者。
9.费用:创建和维护网络学习社区的费用是一笔比较庞大的开销。当然它的开支与自身的规模大小和功能是否完善有密切的关系。社区成员向社区缴纳一定的费用对于保证网络学习社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虚拟学习社区-e-Learning与虚拟学习社区
从e-Learning的定义来看,e-Learning是一个很大的学习系统,它包括政策制定、环境创建、技术实施、资金支持、管理等各个方面。从组成系统方面来看,它包括学习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学习对象库、著作系统、学习社区等多个方面。从人员组成上看,它包括e-Learning总管(可以有不同的称呼)、网站管理员、教师/指导者、教学主题专家、媒体内容开发者等等。e-Learning既可以是基于个人的独立学习,也可以是基于课堂和合作的学习。从e-Learning系统的传递机制来看,它包括知识库、知识模块、社区、实时指导、专家系统、混和模式等。学习社区是e-Learning合作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在e-Learning学习环境中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因此网络上也把虚拟学习社区叫做e-Learning社区。可见,e-Learning是学习社区的上位概念,学习社区是下位概念。
从目前的e-Learning实践来看,e-Learning偏重于“自主”的独立学习,主要是通过课件学习知识,完成学历教育和企业培训,其形式偏向于正式学习。e-Learning的重点应在于合作学习,而虚拟学习社区/实践社区学习的特点是“交互”,是一种合作性学习,其形式偏向于非正式学习。虚拟学习社区是e-Learning的一种重要的应用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它们是一个连续系统,其学习形式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的发展趋势正体现了这种融合的方向,是一种“内容课件+社区互动”的模式。
虚拟学习社区-支持知识建构
(1)文字表达。协作学习应该促进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简捷的形式保存观点。简单的文本编辑器可满足基本要求。有的系统还提供多种脸谱符号,以表达多种感情状态。为了鼓励学习者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系统还引入流程图、脚手架、提示语言或小精灵。有些还提供了图表插入和编辑、地址链接、大纲编辑和头脑风暴区等功能。
(2)个人观点陈述。个人观点的公开陈述会面对其他成员的审视、评论。虚拟学习社区展示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一个成员可以从多种角度提出多种观点,多个成员也可就某一个观点达成共识。
(3)成员的公开陈述。知识建构环境应该为各种观点之间的比较提供支持。学习者可查看各种观点论述,或采纳某一种观点。把各种观点放在一起是为了便于比较,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在各种思想、见识和阐释上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共识。
(4)相互讨论。知识建构环境最常使用的工具是讨论论坛。这种异步的交流系统让参与者对他人发表的帖子做出回应,以时间序列和树型目录形式排列不同的观点。一个知识建构环境应该避免无方向性和目的性的讨论,而必须使发散的观点得到收敛,形成共识和公认的思想。
(5)论据/原理。虽然论坛上的每一个回帖都是对他人的帖子的回应,但讨论必须有更复杂的内在结构。一般来说,参与者的回应可能是赞成或反对他人的观点,或者提供证据支持或反驳他人的命题。这种辩论结构可以用概念地图的形式来表达,使之明晰化和条理化,促进学习者对知识建构过程的理解,让他们发现有哪些论据还不足,需要补充,或者为他们寻找另外的方法提供思路和参考。
(6)意义辨析。小组或学习社区建构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达成共识,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参与者可以通过相互辩论,对各种论述中的关键词汇和术语的意义进行辨析,促成各种观点的收敛。这种对术语意义的讨论,能够使参与者显现出对术语的不同理解,并逐步达到准确的理解。通过对各种观点的交流、共享或协商,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也就向着观点的收敛方向发展。
(7)共享理解。关键词汇、术语意义的讨论,经过补充、纠正、弃用、完善等环节,其定义在参与者同意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这样就产生了小组的共同语言——小组术语表。小组讨论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各种观点中的关键词汇、术语进行辨析,从而达到一致理解的过程。(8)观点协商。协商阶段是知识建构的最重要的阶段。此时,对论点理解的巨大差异常常被显现出来。公开和平等的讨论氛围是必须的。相对面对面的讨论来说,学习社区的虚拟性可以避免因地位、身份和学识的不同,导致不平等的讨论,并可以在协商的过程中,将与论题相关的各种因素讨论清楚。更重要的是,协商是促使各种观点达成共识、使之收敛的关键环节。学习社区平等对话的交互环境,为这种观点的收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工具。
9)共享知识。对共享知识的协商和综合的结果,形成了虚拟学习社区内各个小组的共识。像个人观点一样,小组的共识可以展示在学习社区,为整个学习社区所共享,这样,它们往往被个人接受和继承。参与者在他们各自的观点和小组的共识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并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些共识,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10)形式化/客观化。共享的知识并不是协作知识建构循环的最后阶段。这些知识必须经过归纳整理,成为形式化的文档或图表。当这些知识可以用文字表达清楚时,也可用其他的符号系统来显示,或者合并到一个更大范围的知识体系结构中。例如,在研究领域,这些知识可以进入课堂,可以以会议论文、杂志论文和著作出版。以这样的方式,这些思想就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讨论范围,扩展到社会领域。而人们则开始接受或修正这些新的知识。(11)文化制品/展示。这些共享的知识最后以文档、知识库、出版物或其他文化制品的形式展示,并被人们所接受。作为学习者自己知识图式的一部分,共享的知识随之也成为人们构建新知识的基础。例如,虚拟学习社区资源库中的许多学习资源,都是来自其他社区的成果,并作为支持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建构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启示
目前所实施的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是对既往的知识管理活动的归纳和总结。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中得出的许多观点已经对学习以及学习社区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应该有三个方面:
1、强调分布式知识,从而强调知识的共享。
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着分布式认知、分布式智能和分布式专业技能。每个学习者都具备专业技能和特长之处,通过资源共享、经验分享,每个人与他人分享知识,在彼此的互动、互助和双向沟通下,既成为知识的传授者,也成为知识的受益者。因而,知识的来源是多元化的。
2、强调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区分及两者转化的重要意义。
这为学习社区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传统的教学是知识的单向流动,传授的主要是显性知识,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而互动正是学习社区的优势,学习者和指导者之间,特别是学习者之间存在多向互动,这就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提供了具体的情境,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强调知识实践社区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的实践社区正是一种学习社区。学习者在学习社区的交流和共享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自的认知能力、智能水平和整个社区的集体智慧。在长期的实践中,学习社区就成为知识创新的孵化器。
4、强调知识管理对知识建构、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发展的支持。
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社会化、外化、综合和内化)的四个知识转化过程,实际上也是知识建构的过程。知识管理以知识为核心,是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应用和创新的过程。知识的共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管理系统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加工、分类和重用,这些都有力地支持着个体智慧的运用和集体智慧的发展。
虚拟学习社区-在e-Learning和虚拟学习社区中应用知识管理技术
1、促进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e-Learning中应用知识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开发和利用各种形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的四个转化过程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社会化的目的在于共享隐性知识,但就其本身来说,是非常有限的。隐性知识的传递非常有意义,因为隐性知识被看作是虚拟学习社区中创新的来源。如果这种隐性知识不能转化为显性知识,它也就不能扩大成整个社区的知识。同样,仅仅只把那些显性知识加以综合,这实际上并没有延伸和扩展社区现有的知识。只有当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时,创新才会发生。这四种知识转化模式是相互连续、螺旋上升的。在这个逐渐扩大的过程中,社区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显性知识不断积累,知识库的存量不断增加。
2、促进知识创新和共享。
在一个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必须得到创新并在所有成员之间得到共享。学习社区中存在着分布式认知、分布式智能和分布式专业技能。因而,知识的来源是多元化的。每个学习者都具备专业技能和特长,通过资源共享、经验分享,个人与他人分享知识,在彼此的互动、互助和双向沟通下,既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又成为知识的受益者。学习社区环境促进个人知识建构和社会知识协作建构的紧密融合,促进各种观点和思想的发散、联结、收敛、扩展和深化,产生新的知识和形成集体智慧。
3、促进知识管理的技术和工具的应用。
为了解决e-Learning存在的问题,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应用知识管理的各种工具和技术。此外,学习者个人也必须具备知识管理的技能和方法。
(1)知识管理工具。虚拟学习社区里的学习者使用Intranet、视频会议、协作群件等技术获取和传播显性知识,使用学习的平台(如WebCT、LearningSpace等课程管理系统)来分发学习资源。这些都是管理虚拟学习社区的显性知识的有效工具。恰当地应用知识管理工具,不仅有助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者有效地管理显性知识,而且减少了学习者之间的时空分离感。像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同步交互媒体,允许学习者开展讨论,增加了在线通讯的交互层次,也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身份认同和学习承诺,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2)知识管理技术。应用知识管理技术(如过程管理和空间管理)帮助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者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a)过程管理。是指创建支持性的组织结构和实践活动,以便鼓励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者更方便地创建、共享和使用知识。过程管理可以包括引入鼓励知识创新和共享的激励机制,也可以包括新的标准和实践活动,以便虚拟学习社区里的每一个学习者都有同等的机会访问知识库。(b)空间管理。是指以知识管理技术创建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虚拟学习社区里的学习者彼此熟悉和了解自己的学习伙伴。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者逐步形成一种共同的语言系统和对意义的共享理解能力。随之,发展身份认同、彼此信任、相互承诺和共享知识。最终,当虚拟学习社区里的学习者彼此已经懂得其他成员需要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的时候,这样就形成了学习社区文化。
(3)知识管理技能。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者除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之外,应具备较强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技能。这些技能是21世纪成功完成知识性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通常,可以概括和定义为七项核心个人知识管理技能: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展示信息、信息安全及信息协作与协作学习。
为适应产品经济形态变化,提出了体验教学理念,要求社区建设能构建由低级向高级过渡渐次递进“体验”历程,由刺激形式的演变和强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从感官直至关联的多水平层次的体验[1]。研究了网络教学支持理论,提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主导—主体”结合[2]的教学设计,建立“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并设计了由“公共模块”和“个性化模块”构成的学习社区框架结构。
1 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支持理论和社区的框架结构
当前,单纯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的虚拟学习社区,只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成为网络资源的堆砌,造成学习者迷失在众多学习资源中。“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主导—主体”结合教学设计的网络学习平台。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主导—主体”结合教学设计的学习社区,既强调学习者的个性与主体作用,也突出了教师在网络学习的主导作用。社区划分为“公共模块”与“个性化模块”(图1)。
“公共模块”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整合现有学习资源与开发“参数化网络模型库和实验系统”,丰富完善网络学习资源。
“个性化模块”负责从“公共模块”中调度学习资源,并为学习者和指导者提供友好的、简洁的、易用的、新颖的交互界面。“我的课堂”子模块,负责与学习者交互,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资源的调度策略。“我的课程”子模块,负责与指导者交互,并通过与“我的课堂”子模块的通讯来完成指导者的主导作用。
2 “公共模块”建设理论与实现技术
“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采用“体验教学”理念来设计社区教学资源。“体验教学”是适应由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的经济形态的变化,而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体验教学”旨在提升“体验”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地位;“体验教学”是一种应对体验经济时代人才素质需求而转变的崭新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意味着营造教学的“体验”环境,构建由低级向高级过度渐次递进的“体验”历程,由刺激形式的演变与强化,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经历从感官直至关联的多水平层次的体验。
基于“体验教学”的本质特征,针对《工程制图》课程特点,将“公共模块”划分为“在线课堂”“模型室”“实验室”“论坛”“图书馆”“公告栏”“聊天室”七个基本子模块。
“在线课堂”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学习资源。“协同学习”的实现需要调度其他六个模块完成;“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现,则要求对学习者建立模型,并对知识点认真的剖析,理清知识点之间以及知识点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
“模型室”“实验室”(图2)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成参数化实验、浏览虚拟模型库的体验机会。
“论坛”“聊天室”“公告栏”为实现协同学习与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图书馆”辅助各种学习策略的实现,提供教学文件、习题集、电子教案、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
3 “个性化模块”的建设理论及实现技术
“个性化模块”负责从“公共模块”中调度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并为学习者和指导者提供友好的、简洁的、易用的和新颖的交互界面。“个性化模块”的调度策略是以建构主义为根本,同时采用认知学习理论与有意义学习理论,有效地提供了“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导致形成认知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同化作用,这种作用使有机体在适应环境时使客体在机体和能量两方面与有机体自身同化,并在整合客体过程中产生新的图式,即主体(学习者)在新的概念性表象层次上形成了新的普遍图式(认知结构)[3]。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通过主体与外部刺激的同化、顺应和平衡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个性化模块”的资源调度实现通过对知识点认真的剖析,理清知识点之间以及知识点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成纵向调度,是资源调度的主线。知识点与其它学习资源的关系构成横向调度,同时对学习者建模,根据学习者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调度不同的学习资源,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学习。学习资源的展现是通过把新的知识点与学习者已学的知识点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实现有意义学习,利用相关资源中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用以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当学习者面对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概念来同化新知识,则在知识点相关学习资源中选取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让学习者先学习这一组织者,以便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而当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习者难以应用,或者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分辨不清,则在知识点相关学习资源中选择一个指出新旧知识异同点组织者。
“个性化模块”交互界面采用Web2.0技术实现。将Web2.0技术应用于构建虚拟学习社区,能有效地解决了过去虚拟学习社区只重协作学习而不能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问题,而且也能提供更多的协作学习方式,加强社区学习者的社群认同感,使学习资源的交流与分享更高效。工程制图课网络学习系统如图3所示。
4 结语
通过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使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有了新的突破,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通过共同构建、协作学习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改善认知结构,结合传统人性化教学能够极大提高《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效率,在现实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虽然是针对《工程制图》课程的问题,但可作为研究学习引导系统等内容的共享平台,为建立其它课程的网络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可直接利用的相关机制和技术手段,极具推广价值。
摘要:针对当前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工程制图虚拟学习社区建设方法,采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社区资源建设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采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相结合,使社区建设以服务学习者为中心。
关键词:工程制图,建构主义,学习社区,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段齐骏.课程体验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07(5):30-32.
[2]何可抗.现代教育技术与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大学教学,2005(6).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以及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但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的单一性严重影响研修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当前网络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策略。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网络研修;活动设计;教师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研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网络研修以其跨越时空、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了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工作和学习矛盾,同时,凭借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了教师之间实践性知识的共享,也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稀有的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然而,随着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广泛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例如:虚拟学习社区功能不够完善,通常只重视内容呈现,缺乏研修活动的设计,共享资源不足且质量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共享的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活动设计策略。
二、研究方法及抽样
问卷调查法是收集资料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参与过网络研修活动的在职教师为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81份,回收率95.3%,达到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法进一步分析被试选择某一问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三、网络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一)网络研修活动形式与活动支持工具单一
提到网络研修,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培训,网络研修经常被认为就是上网下载学习资料和参与论坛讨论;单调的研修活动和活动支持工具直接导致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热情不高、参与度低、缺乏持续性。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8.9%的教师表示虚拟学习社区活动支持工具单一,论坛是主要活动场所;活动的顺序为活动组织者在论坛中发布讨论主题,教师在主题版块进行经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很少,知识建构水平也不高。在网络研修形式与活动支持工具的需求方面,93.9%的教师希望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网络研修活动能更加多样化。
(二)网络研修活动主题与教师教学实践脱节
大多数教师认为网络研修活动目标应该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得到持续提升。89.7%的教师认为评价网络研修活动成功的标准是活动主题是否接近教师实践问题,数据表明,教师们对网络研修活动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是比较统一的,即活动主题是否接近教师实践问题。然而,当前网络研修活动的主题经常只注重理论的传授,缺乏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更不重视发挥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的优势来促进知识创新和转化。
(三)教师缺乏参与研修活动的兴趣和持久性
网络研修的中途放弃者较多,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网络研修活动与自己关系不大,且单调乏味。75.9%的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的原因是希望长期得到专业指导,69.0%的教师是希望能够长期与同伴进行资源分享,41.4%的教师希望通过非正式学习,在工作之余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结合访谈和研究发现,网络研修的主要优势在于专业的指导、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等服务和非正式学习时间上的灵活性。
(四)不重视再生资源的积累
大多数虚拟学习社区都提供学习资源,但是,资源不能及时更新,而且不重视再生资源积累,最终导致资源陈旧,利用率低。再生资源也称为生成性资源,是指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动态产生的二次资源,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可以生成很多再生资源,例如:教学反思报告、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关于某一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专家指导意见等。97.2%的教师认为再生资源对提高自己实践性知识是最有效的,因为其中体现了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许多隐性知识。然而,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再生资源对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有效,但能够充分利用并从再生资源中提炼出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却很少。
四、教师研修活动设计策略
(一)虚拟学习社区研修工具的多样化和综合运用
在研修工具的设计上,建议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增加“教学案例展示”“教学案例分析”“专家咨询”等网络研修工具,实现网络研修工具的多样化。一方面,在研修工具的设计上,应方便教师上传自己在研修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另一方面,功能设置上,应该方便教师在使用工具过程中进行工具的切换,例如在使用教学案例展示工具进行案例观摩的时候,可以随时借助专家咨询工具进行咨询,获取专家的有效指导;在使用教学案例分析工具进行视频分析的同时,可以随时切换到反思记录工具界面将分析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教师的思考记录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工具的整合。
(二)丰富网络研修活动的形式
长期以来,教学技能的传授都是以师徒制为主,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新教师在观摩听课的过程中习得实践性知识。观摩评课、师传徒授、实践反思等方式都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教学案例学习、撰写教育博客、论坛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师徒传授、同侪互助等活动形式都是受教师们欢迎的网络研修活动形式。其中,优质资源的共享、教学案例学习、集体备课更是受到教师广泛认可的。因此,建议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综合运用上述形式开展研修活动,让网络研修过程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交流和研讨,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反思,在分享资源的同时撰写教育博客进行教学总结,从而提升网络研修活动的质量。
(三)活动主题要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主题是教师评价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研究数据表明,教师需要的研修活动是贴近教师需求、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研究者通过访谈发现,教师最关心的教学实践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经验方法。因此,在网络研修活动主题的设定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与教师关心的问题相契合。
(四)通过建立网络研修社群提高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活动的动力
通过对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活动的动力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的主要动力是获取长期专业的指导和与同侪进行资源分享。因此,建议通过网络研修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网络研修社群的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群应该是由具有共同的愿景或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并且最好采用异域的形式,即由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组成,实现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为了保证网络研修社群良好的运行,社群中要有专门的助学者或意见领袖负责组织、推动社群活动的开展。
(五)网络研修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共享资源的流通
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需要资源库的支持,资源库可以在资源的流通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共享资源的流通应该包括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研究者在调查时发现,75.9%的教师希望得到专家提供的学习资源、62.1%的教师希望得到同行提供的资源,这说明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对共享资源的消费需求;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包括评论、反思、教学设计方案、教育叙事、教学视频等。网络研修活动既是资源产生的场所,也是资源流通的场所,因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网络研修活动开展之初要准备哪些资源;二是开展过程中会生产哪些生成性资源;三是需要哪些研修工具支持资源的交换;四是哪些人可以为资源的需求者提供指导和指引。
五、研究局限及进一步研究计划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得的,如果能够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个案分析,将有可能挖掘出数据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其后续研究将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聚焦教师网络研修社群,分析研修社群的活动设计和组织过程,并探讨其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崴.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概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2]刘学敏,孙崴.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6).
[3]许红梅,朱莉,刘学敏.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课程调研报告
——地点:武汉市
一、技术调研过程:
此次课程调研地点选择在大华南湖公园小区。首先围绕社区周围走访,了解了社区周围的各项设施,如交通、学校、银行等。然后进入小区,了解到小区配建的地下机动车停车场及自行车停放场的情况。接着沿小区道路考察了小区内的各项设施,如教育机构幼儿园,人性化的步行道以及休闲活动空间。在小区感受了小区道路以及各设施的舒适度。最后走访小区居民,了解了居民对小区的各项感受及征求了居民对小区的改进意见。
二、调研对象介绍说明:
大华南湖公园世家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东临南湖,南侧为规划中的景观河,北侧为规划中的水体公园。项目由美国JY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担纲设计。社区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面积约44.86万平方米,城市规划道路面积约7.1万平方米,中学用地约1.6万平方米,公共停车场面积约5600平方米。其设计理念立足于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一个全新的人居环境。建筑风格为注重形式美感却不过度装饰的新古典主义,强调营造“新海派主义”文化气质,丰富而精致。项目注重武汉城市的特色与文脉,充分利用南湖和地块南面河道景观资源,使小区融入城市景观,并充分应用再造绿色生态资源,将项目与南湖风景区以及城市公园有机相融,从而营造出“美的空间”和“人的乐园”,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体现武汉市面向未来的居住方式。大华南湖公园世家,为新中产定制的私人住宅,完全摹写世界级建筑艺术大师赖特设计的私人住宅和小别墅,将人、建筑、自然融合一体,规划、园林、建筑、空间设计旨在实现一种融于自然的,诗意、浪漫的居住情怀的回归。
物业类别:住宅、普通住宅。
项目特色:特色别墅、花园洋房。
建筑类别:板楼、多层、小高层(11层)、高层(18层)、别墅(联排别墅)。停车位:地上135,地下300。环线位置:内至二环。所属商圈:南湖、武昌购房圈。
容积率: 1.60。
绿化率:35%。
项目配套:
1、学校: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中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政法,中南民族大学,大华晶晶国际幼教中心。
2、综合商场:社区商铺拉普兰大道打造海派风情商业街,租赁招商。中商平价,中百仓储,工贸家电,鲁巷广场,中百超市。
3、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市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信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
4、医院:陆军总医院,省妇幼医院,关山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交通:公交571路至大华社区站。72路、317路、576路、591路、777路至傅家嘴站。
三、调研对象特点评述分析:
建筑风格为注重形式美感却不过度装饰的新古典主义,丰富而
精致。完全摹写世界级建筑艺术大师赖特设计的私人住宅和小别墅。户型为板式结构。整体上符合住宅小区的建筑风格要求。
小区物业管理有序到位,并设置有责任到人制度,使得物业管理工作更加顺序有致。
小区景观要素搭配合理,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有小区广场及儿童活动场所供居民活动。小区设有400多个停车位以及自行车停车场,很人性化。小区绿化率高,且植物长势良好,搭配合理,夏季观看,色彩丰富,很有观赏性。小区靠湖,景色优美视线良好。每栋高层住宅楼一层都是半开放式的活动空间,这样活动不会受天气因素影响。道路整齐,且路标明确。
四、对发现问题分析:
1、噪声污染:因小区靠近南湖大道,靠近道路的住房受噪音污染比较
大,过往车辆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垃圾收集:调查中发现,有影响小区整体容貌的一处垃圾存放点,且安全系数很低。此垃圾放置点影响居民生活及小区整体环境。
3、通风:小区内居民楼间距小,影响通风、采光。
4、活动空间范围相对来说依然比较小,且儿童活动场地都是硬质地面,对于儿童活动来说不利于儿童的安全。
五、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改进方法:
1、对于噪声污染应在住户家中安装减音玻璃,可能的地方增加植被削减噪音。
2、物业应把垃圾放置点归置好,把现有垃圾收走,并建立新的较为隐蔽的垃圾放置点。
3、改变儿童活动区的硬质地面,改为较软的草地或者沙地,尽可能保证儿童的安全。
六、调研收获:
在调研之前,我们小组成员收集了关于城市住宅小区规划的各方面资
许多行业的知识、技能、行规或术语, 无法完全用文字或语言加以详述。若要学习该专业技能, 唯有进入专业情境, 亲自观察和参与, 才能有所收获。《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目前教师的教学主要是结合外贸函电范例、合同文本、贸易术语和国际支付方式来讲评合同磋商、签订和履行外贸业务流程。[1]单纯地脱离市场环境的理论教学效果非常差, 所以教师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开发时, 应该整合网络技术、设计情境教学内容、建立虚拟学习社区, 从而让学生置身真实的国际商业环境, 亲自动手参与、思考和讨论。本文试图以《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开发为对象, 探讨基于情境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
1 相关理论基础
1.1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 (Situated learning) 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 (Jean Lave) 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 (Etienne Wenger) 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 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 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 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
正是基于对知识的社会性和情境性的主张, 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 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 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简言之, 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2]
1.2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社区 (Virtual Community) ”一词最早由美国人瑞格尔德 (Rheingole) 提出, 它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空间, 参与者借此空间进行交流和互动, 并形成一种社会关系。虚拟学习社区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VLC) 是虚拟社区的一个子集, 虚拟社区强调的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 而虚拟学习社区所强调的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如网络学习社区、在线学习社区等都属于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供具有共同兴趣和学习目的的人们在互联网上或者是在局域网内学习。[3]在这样一种网络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彼此共享观点、思想、资源、知识以及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 达到学习的目的。
2 基于情境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
2.1 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
通常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共同目的、共同文化背景、公共的空间、自愿参与、共享知识等, 明确虚拟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是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前提。其中, 共同目的是学习者参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条件, 尽管不同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的目的不尽相同, 但都有其自身建设宗旨, 如有的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在线的网络学习课程供学生课余时间学习, 有的虚拟学习社区为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提供一个共同的空间就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彼此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共同的文化背景强调虚拟学习社区是同一类人的集合体;公共空间即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交流与互动平台, 每个成员可以在社区里畅所欲言并共享空间里全部资源;虚拟学习社区秉承自愿参与的原则;共享知识是以建立虚拟学习社区为主要目的。学习者通过共享他们的知识与经验, 共同地解决问题, 共同地承担学习任务, 逐步形成可随时随地访问的共享的知识资源库。
2.2 虚拟学习社区的功能模块设计
整个虚拟学习社区平台主要包括五个功能模块:注册登录、业务操作、个人空间、社区和社区服务, 其中社区平台的业务操作模块是基于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进行构建的[4]。具体虚拟学习社区功能框架如图一所示:
(1) 注册登录模块
作为一个功能完备的虚拟学习社区平台, 每个用户必须拥有自己的个人信息空间, 因此必须要有注册和登录模块。学习者经过简单的注册, 登录社区后, 成为合法的虚拟学习社区成员, 才能拥有社区成员所享有的一切权利。我们这里设定教师为超级管理员, 可以给每个社区成员授权, 对社区成员及社区一切资源进行管理, 包括发布社区公告、给予社区成员帮助等。
(2) 业务操作模块
(1) 角色选择
尽管我们构建的是一个虚拟学习社区, 每个成员都可以在这个共同的社区里发表自己对业务知识的理解, 可以参与讨论, 但因为我们的社区是以国际贸易课程为基础的网络虚拟学习社区, 故而需要构建一个外贸业务操作的真实情景。所以这里我们设定的角色分别有五个: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 每个角色所承担的任务和所拥有的权限不同[5]。
(2) 基本资料
每个进入业务模拟操作的社区成员事先都必须进行角色的选择, 每个角色对应的基本资料也不同。基本资料板块主要是记录公司的各项详细信息, 包括用户编号、账号、注册资金、单位代码、税务登记号、海关号等基本信息, 这几项由社区管理员事先统一分配。第一次登录业务操作模块的用户都需要先注册一个公司名称, 否则不能进行其他业务操作。
(3) 财务资料
财务资料版块相当于公司的财务部, 所有业务往来所发生的收入、支出、贷款明细都会被记录在这里。
(4) 库存状况
库存状况版块只供进口商、出口商、工厂三个角色用户使用, 这里相当于公司仓库。随着业务的发展, 系统将根据进货后库存量增加和销货后库存量减少的原则自动统计出来, 供使用者查询, 但不能做修改。
商品编号、名称与电子商务区中“产品展示”里的资料相对应。进货或出货时, 系统均以商品编号来自动计算库存量的增减。
数量:在工厂画面, 这里显示生产出来的实际数量;在出口商和进口商画面, 系统将根据合同签订的销售数量, 在出货或进货以后自动增减库存量。
采购成本:只有出口商、进口商才有此项, 显示出口商向工厂采购、进口商向出口商采购时所签合同中有关该项产品的采购成本的平均数。例如:出口商分别向两家工厂采购某产品, 与A工厂签订的合同金额为10元/件, 与B工厂签订的合同金额为12元/件, 则两次进货后, 显示的采购成本为11元/件。
库存成本:只有工厂才有此项, 显示工厂生产某产品成本总和的平均数。例如:某产品第一次生产时, 成本为5元, 第二次生产的成本为5.8元, 则库存中的生产成本显示为5.4元。
(5) 业务中心
不同角色进入这里, 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 该对话框中列出了与该角色相关的工作内容, 例如:进口商为起草合同。
(6) 电子商务区
这里是基于互联网, 类似于阿里巴巴的B to B电子商务中心, 提供完全真实的国际商业环境, 使用者可以在各个页面中查到通知、今日汇率, 以及工厂、出口商与进口商的详细资料;关键词搜索功能帮助使用者快速找到需要的供求信息、公司、产品资料, 为外贸实训提供更大空间。
(3) 其他模块
除了前面介绍的注册登录、业务操作之外, 该虚拟学习社区还具有其他虚拟社区共同的内容, 如:个人空间、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其中个人空间版块主要是供用户维护个人资料, 发布自己的观点、评论, 共享自己的资源等等;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版块则是由教师或教师授权的版主来管理社区成员及社区资源, 发布社区公告, 提供在线帮助等。
3 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实现
3.1 开发环境
目前各种网络系统运行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C/S (Client/Server) 模式, 即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主从式运行模式;一种是B/S (Browser/Server) , 浏览器与服务器的运行模式。B/S运行模式采用三层结构, 弥补了C/S两层体系结构带来的不足, 综合了浏览器、信息服务和WEB等多项技术。B/S模式更加开放, 与软硬件平台无关, 应用开发速度快, 生命周期长, 应用扩充和系统维护升级更加方便。在这种结构体系下,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浏览器来实现, 除很少一部分简单事务逻辑在浏览器端实现外, 几乎全部的事务逻辑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实现。
本社区平台系统从应用角度出发, 可采用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交互层、中间层和数据层, 如图二所示。
3.2 开发技术
(1) ASP技术
俗语说:“工欲利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开发学习平台的过程中, 工具与语言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流行的基于B/S模式的开发语言有ASP、PHP和JSP等, ASP与其他两种语言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2) 开发工具
本社区平台采用Dreamweaver与Photoshop软件作为开发工具。使用Photoshop软件可以使社区平台的页面更加人性化, 更有亲和力。使用Dreamweaver软件能够快速高效地创建网页, 并生成相应的代码, 使网页的创作过程变得简单化, 并且生成的网页极具表现力。数据库技术是ASP实现动态页面功能的基础, 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匹配的数据库尤为重要。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库有Access、Mysql、SQL Server等。本社区平台采用Access数据库, 它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桌面型的关系数据库, 主要应用于各种中小型的网站系统, 以其便于安装、操作简单的特点而著称。
4 结束语
笔者通过构建基于情境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来探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开发, 以期能促使教师从单纯讲授知识转变为面向学生学习实践的情境教学, 促使学生走向基于技术的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得到真正回归, 有效提高学生新知识的获取能力以及模拟实践的综合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
摘要:本文根据情境学习理论, 利用Internet技术, 营造真实的国际商业环境, 以国际贸易具体业务为基础, 以共同目的、共同文化背景、公共的空间、自愿参与及共享知识为基本构成要素, 构建基于国际贸易情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虚拟学习社区, 并提出了要实现该虚拟学习社区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 以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理论教学观念,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去学习。
关键词:情境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虚拟学习社区
参考文献
[1]张君斐.以典型产品贸易为学习情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4) .
[2]姜庆, 雷体南.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设计[J].软件导刊, 2005, (09) .
[3]卢媛媛.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和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29) .
[4]天涯虚拟社区:http://www.tianya.cn/.
1 构建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性是成员建立凝聚力的关键。成员的交往是在某个场所进行的,而不是在某一空间。因此,构建虚拟学习社区,需考虑其组织性、目的性和规范性。
1.1 组织性: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蓝图为增强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性,构建社区前需制定一系列标准。首先,考虑哪种课程适合网上教学,网上教学是否利于学生交流?相比仅需要学科专家传授知识的课程,鼓励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课程网上教学也许更好。其次,考虑参加网上学习的学生现状,是否在同一地区?能否进行面对面交流?如果不能,则选择网上学习。网上教学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利用同步或异步通信手段及时沟通,使最多数量的学习者参与到讨论中。最后,考虑学生的设备条件和技术问题,能否轻松登录社区获得学习支持。
1.2 目的性: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基础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与协作的网上学习环境。因此,为实现该目的,须确定社区的目标和成员对象。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须细化并详细说明,不仅要保证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评价标准,还要利于教师提供详细学习材料。
1.3 规范性: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框架虚拟学习社区的成功,不仅需要明确的组织性和目的性,还需要良好的规范性。在学生交互过程中,需制定规范守则保证学生交流的和谐稳定,使用语言应体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创建和维持社区的活跃性。对于新到的学习者,缺乏网上学习交流和协作经验,教师可以帮助其了解社区规范守则,培养“网络礼仪”。
2 维持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
持续有效的交流是维持虚拟学习社区活跃性的关键。无论虚拟学习社区或传统学习社区,如果学生无法持续有效交互,社区则无法生存。构建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还需保证社区和学生人际关系的自然发展。
2.1 调解员:促进者和推动者虚拟学习社区的调解员是社区的促进者和推动者,需制定社区的讨论基调、议事规则和促进成员交流,处理社区中不文明行为。社区调解员很可能是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时碰到的第一人,调解员有责任将学生介绍给其他人,并时刻关注其学习需求和期望,解答各种疑问。此外,调解员还应负责小组协作学习,组织成员交流讨论,促进学生的深层次互动;并为不能按时参加网上学习的学生提供材料,帮助他们获取信息和安排活动。
2.2 学习同步:参与者和互动者虚拟学习社区中学生彼此熟悉,可以保证讨论的积极性和活跃气氛。当学生参加同步学习活动时,应显示在线,并积极参与。当学生数量较少时,即使某些学生更喜欢做一个“潜水者”,仍需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当某些学生自愿承担学科专家时,说明学生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愿意成为社区一份子。
3 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 交互 归属感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网络教育中师生角色与关系的研究》(XJK08CJB005)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36-02
1.引言
远程学习状态下教与学相对分离的特征,使得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一度匮乏,学习者只是机械、被动地参与社区交互与学习。不少国内外学者都将教与学的再度整合看作是解决远程学习中学习者情感体验匮乏这一问题的关键。基更在《远程教育基础中》提出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整合教与学。人际交流的关键要素即交互。虚拟学习社区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物,实现了变单向交互为双向交互、被动交互为主动交互的跨越式发展。一旦交互持续有效的发生,学习者能在长时间的虚拟沉浸中实现情感整合,产生基于社区的归属感。
2.概念界定
2.1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
张立国通过对交互概念的理解和界定,认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是学习者和其所处虚拟学习环境之间发生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习者行为、反应和心理倾向逐渐符合教育目标”[1]。从这个层次上来看,交互的实质被理解为一种活动,涉及活动频率、活动范围、活动深度等多个概念。借助这个定义,笔者将从频度、宽度以及深度对交互进行逐一界定。
1)频度:描述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交互活动、行为次数发生的多少。
2)宽度:描述学习者交互内容和交互情境的范围。例如学习者的学习涉及多个情境的切换,如参与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3)深度:描述学习者的交互层次和学习层次。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可以描述为学习深度,体现为触及知识本质的程度。另一方面则用来划分交互发生的心理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适应性交互、理解性交互、操作性交互、反思性交互[2]。
2.2归属感
所谓归属感,就是归于、属于某种事物的情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是社区成员把自己归入这一虚拟社区共同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既有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也有对社区环境的认同,还带有个体的主观情感[3]。从归属感的维度来看,包括态度、行为以及价值观。
1)态度:稳定的个体情绪状态,如肯定、否定、喜欢、憎恶等。
2)行为:在特定环境下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具有适应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其本质是心理机制参与下的行为强化。如学习、讨论、发帖等。
3)价值观:个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可描述为稳定的、内化的行为与态度,属于文化心理层面。
3.交互指标对归属感的影响分析
个体一旦与虚拟学习社区发生交互,归属感就在无形之中孕育而出,影响和支配个体的后续行为、态度以及价值观。频度、宽度、深度作为交互的三个指标,其中任何一个对归属感都有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为:
(一)学习者以学习新手的身份进入虚拟学习社区,首先引起的是交互频度的变化,表现为个体行为次数的增加。学习者需要通过多次交互,系统地认识虚拟学习社区的要素及构成,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解,以确定是否连续参与该社区的交互。学习者每完成一次交互,都将产生一定的情感输出,促进或抑制学习者的后续行为。由于交互频度直接引起学习者行为的变化,因此在对虚拟学习社区内容以及交互结构的设计上,应尽量提供内容连贯、信息含量小的单元式教学资源,一方面保证教学呈递进式发生,另一方面又持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发生。
对于学习新手而言,虛拟学习社区的界面体验成为制约交互频率的关键因素。一旦学习者无法快速、有效地找到学习资源,便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终止学习。因此,从学习新手的角度来看,虚拟学习社区应尽可能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压缩系统响应与交互时间,从而最大化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帮助学习者建立积极、肯定的学习情绪。一旦学习者建立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积极情感,新的交互行为将随之发生,体现为交互频度的增加、交互宽度的拓展,以及交互深度的延伸。
当学习者以符号人的角色进入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者的情感将处于完全隐蔽的状态。为了延续现实世界的情感,学习者只能依托虚拟的交互行为创造主体情感体验。这也是对虚拟交互产生并影响归属感的本质解读。
(二)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多学科、甚至跨学科的学习,即学习内容的宽度。学习内容的跨度要求学习者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保证每一次交互必须指向明确,并高效率地进行信息、知识的获取。学习内容的宽度为学习者打开了虚拟学习世界的大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个结构立体、资源丰富的虚拟资源世界,进一步充实情感体验。由于学习者的学习是呈分散式发展的,即某个内容的学习可能引发临近内容的学习。因此,虚拟学习社区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多个关联内容,以信息推送或站内邮件的方式推荐个性化学习,主动构建学习跳转节点,实现交互内容宽度的拓展。
不同的学习情境、交互情景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认知环境,进一步丰富了交互发生的心理层面,拓展学习者的心境体验,提高学习者对虚拟学习社区适应力。情境与内容的宽度构建了一个近乎真实的虚拟世界,行为与情感的复杂交织涵盖真实生活的一切要素,学习者在虚拟世界中进一步完成价值延伸,实现价值观的再度加工。
(三)从交互的心理深度来看,适应性交互通过学习者与媒体、情境的交互,逐步适应交互过程,消除心理距离和负面情绪,产生行为输入,形成特定的动作,即价值观的行为载体,进入更高层次的交互;理解性交互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完成人际互动,并要求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发生信息交换,其实质为感知过程。学习者需对呈现的内容与知识进行价值识别,判断能否进行整合、同化;操作性交互则是对知识进行具体的精加工与结构重组,包含理解、记忆、抽象、概括等过程,最后内化为稳定的心理结构;反思性交互是对以上三个交互层次的综合反馈,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对新旧交互进行内容对比和知识辨别,完善学习过程和交互行为,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主观评价。从交互的内容深度来看,深度的增加意味学习难度的增加,这就要求学习者建立一套完整的思维和认知结构,灵活面对学习材料,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保持情感的集中与行为的主动。交互深度扩大了学习者与真实世界的心理距离,使得学习者具有更强的主体隐蔽性和现实消减性。学习者挣脱现实身份的限制,以高度自由的方式选择性进行虚拟感知,获取虚拟认同。
4.结论
交互是虚拟学习社区的核心要素,影响着学习者归属感的形成和发展。从虚拟学习社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来看,加强交互与提升学习者归属感可以促进虚拟学习社区进一步完善自身结构,实现教育教学、学生社会化的终极目标。因此设计良好的交互情境与提升学习者归属感将成为开展虚拟教学、人际交流的关键。笔者从交互和归属感两个角度分别阐述有助于虚拟学习社区发展的手段和策略。
(一)交互的角度:积极建构真实的交互情境,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多元内容。例如学习内容按照学习难度进行呈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交互频度。或者设计多个相关内容的板块,主动引导学习者进行交互宽度的跨越,掌握不同领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完善自我认知。同时,灵活编排专题学习材料,逐步引导和培养学习者学习兴趣,对提升主体虚拟体验,拓展交互发生的深度有积极的作用。
(二)归属感的角度:创建真实的人际交互体验和学习体验,依靠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学习者构建人际通道,主动发起学习和交流,消除学习者的心理距离和陌生感,并以活动为核心设计交互内容,建立与强化基于网络的行为系统。最后,提供持续的人文关怀,注重对虚拟学习社区文化的塑造,以积极健康的方式促进学习者价值观形成。
参考文献:
[1]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2]胡志金.《论远程学习者的交互学习策略》[B].中国远程教育. 2010, (5)
【虚拟学习社区课程设计】推荐阅读: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的应用浅析09-12
虚拟货币论文11-30
什么是虚拟企业06-01
虚拟养老院09-16
虚拟世界的初二作文10-08
虚拟的高考满分作文11-30
虚拟仪器读书报告12-15
虚拟现实技术案例介绍06-17
虚拟信号发生器聂伟06-25
虚拟仿真软件说明书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