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献检索感想 论文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文献检索感想 论文(共9篇)

学习文献检索感想 论文 篇1

首先我定义上理解,文献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第一次上课我感觉用更简单的语言表示就是我们常说的想知道什么就问百度的意思。然而 这一门课可不是这样的,它包含了众多信息,可以说是一门学科。

学习这门课程没有多少时间,但是在其中的学到的东西,可以让我受益终生。这门课程从系统理论上教会了我如何更专业的查询信息,以及了解了更多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网络知识,例如检索方式中查找特定文件的、指定网域、以及检索链接,还有谷歌手气不错运用等等。当然,这段时间里,很多理论的东西都没有学习到,都只是学会了操作而已,但是这点知识已经让我在查询信息中减少了一倍的时间,对大四写论文的帮助更大了,这门课可是说是让我们可以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来进行更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

学习文献检索感想 论文 篇2

通过以上现象, 我们发现新课改是快乐且痛苦的过程, 改革的试验过程本身就是探索, 充满挑战。伴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 我们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实属正常现象, 不能弃之不用, 我们应该换个角度考虑, 不断修正完善, 让小组合作更有效、更便于操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笔者提出一些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独立操作不允许时要合作

“给孩子一些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在合作学习中, 活动是有效的载体, 教师的作用就是在恰当的时间营造有利于合作的氛围, 设计出充实且丰富的活动形式, 引导学生共同去研究、操作、发现与收获。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 需要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但是一个人很难完成操作, 我们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展开, 在合作游戏中体验随机性。在教学中应将教材知识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体验。

二、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要合作

“给孩子创造一种氛围, 让他们共享与共创相随!”

教学中面对的是有着自己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独立思维和个性的主体, 合作学习要在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发挥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弱势学生绝不能成为教师忽略的对象, 相反, 应受到特别的关注。合作学习不能只变成“优生”挑大梁, “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首先, 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 在分组合作中, 要针对每个人的特长有层次的分配工作, 尤其注意让弱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信心。最后, 要在小组内形成共享与共创相随的氛围, 形成互帮互学、资源共享的意识, 学生之间愿意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智慧。合作学习时,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启迪, 相互借鉴, 进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智慧,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学习被3整除数的特征, 由于学生很难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时可采用“组数”的方法, 让学生分组实验, 从中发现规律。第一, 组成小组:4人一小组, 每人一组数字卡片, 任选3个数字, 组成若干个三位数, 算一算这些三位数哪些能被3整除;第二, 分类整理:如234、243、324、……都能被3整除, 235、253、532……都不能被3整除;第三, 发现规律:观察比较上面各个三位数, 小组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 归纳发现的规律, 再让学生继续举例验证, 从而掌握规律。

三、对问题答案有争议时需要合作

“给孩子一些权利, 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尊重个性, 鼓励独特的体验是无可非议的, 但必然会引发“争执不下”的现象, 而漠视和压抑都是不对的, 有碰撞才有创新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探讨, 让学生在小组内各自陈述理由, 把有冲突的观点拿出来共同讨论, 并给予一定指导。此外, 教师不仅要关注合作的结果, 还要对方法给出适当的评价, 提高学生的合作热情, 推动合作的不断深入。

如探讨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通过问题“任意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反复的实验和验证, 不仅解决了“如何围成三角形”的问题, 还对“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活动层层推进,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通过实验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四、知识探索需要合作

“给孩子一张渔网, 让他们自己去捕鱼!”

数学教学是有现实意义的, 并且富有挑战性。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模仿与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并提供给学生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与个性创新的过程。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时, 教师要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 分好角色。组员搭配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了激发各组间的竞争意识, 每组实力总体尽量保持一致, 分工明确, 并对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进行“业务培训”。如主持人怎样进行小组分工, 怎样采纳意见, 怎样保障合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如何关注每个成员共同参与……明确的要求能够保证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设计两个层次的活动: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 三人为一小组, 分工折出1/2、2/4、4/8, 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第二步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图片 (3堆桃子, 每堆9个) , 圈出1/3、2/6、3/9, 进行观察和比较, 通过观察和比较, 从而发现规律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归纳出分数的基本特征。学生有机会去亲自探索数学规律, 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那么, 获得知识的体验也是深刻的。

学习文献检索感想 论文 篇3

关键词:混合学习;信息素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2-0047-05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侧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能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1]现代社会,随着印刷型文献向数字化转化,文献资源每年都以“爆炸”的方式递增。

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技术应用型人才,文献检索课应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在信息环境中反复实践。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献检索课多采用课堂讲授检索理论知识、课后布置检索任务的教学方法。对于复杂、综合的检索任务,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检索词,不知道如何扩大或减少检索范围,不知道如何选择有用的文献。通过调查问卷对济南市7所高等院校、400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①没有掌握检索技巧,不了解本专业的信息源;②不会总结利用检索结果;③难以进行创新利用。[2]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的Paul Zurkowski提出。在美国,信息素养的研究经历了从定义、标准到培养模式的过程。

从Paul Zurkowski对信息素养的定义及《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可以看出,“解决问题”是信息素养的核心。[3]解决问题的质量取决于信息能力的高低,这包括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以及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批判思考。

从信息素养标准来看,国内外主要的信息素养标准有: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ACRL标准)、英国高等教育信息技能(SCONUL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ANZIIL)、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这五个标准比较一致的内容包括信息需求、信息源、研究方法、搜索策略、信息组织、信息评价、知识创造、信息利用和信息道德。[4]从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来看,Big6是应用最广泛的培养模式,其步骤包括任务定义、信息搜索策略、定位和搜索、运用信息、整合信息、评价。每个步骤乃至整个过程,面对面教学和网上学习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任务定义步骤,学生往往难于理解作业意图,而重复授课解决不了问题,通过设置讨论区、收发e-mail能让学生理解作业各个方面含义。[5]这些都说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分割,又缺少教师的实践辅导,不利于学生掌握复杂、综合检索中的隐性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设计,研究如何把课堂教学与分散的在线学习深度融合。

一、混合学习理论

柯蒂斯·邦克教授编著了《混合学习手册: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设计》,并且在亚洲、南美、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运用混合学习进行教育和培训,认为“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6]是对内涵宽泛的混合学习概念的简洁界定。基于此,柯蒂斯·邦克教授评价混合学习具有以下优点:(1)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反复学习和在线学习资源。(2)通过课室里对话、网上讨论增加老师、学生间的交流。(3)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

在国内,何克抗教授和李克东教授对混合学习也有着相同的看法,而且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7]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8] 他重点研究了如何最大化混合学习的学习效果。他认为“混合学习试图寻找既能发挥网络学习优势,同时又能获得最高的效率而投入最低的学习方式”。[8] 柯蒂斯·邦克教授也将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者如何融合才能获得最好效果,作为混合学习需要首先解决的前沿问题。

黄荣怀教授设计了混合学习的四个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课程导入是教师和学生就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准备工作、网络/课堂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学习支持方法和考试评价方法进行交流。混合学习活动包括讲授、阅读、讨论交流、协作学习、资料收集、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反思等,这些都是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实施,比如讲授,可以在教室中进行面对面的讲授,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网络会议系统进行远程讲授。学习支持贯穿于整个混合学习过程,包括学术性或非学术性的帮助,这种帮助有来自教师、有来自小组内部、有来自其他小组。电子学档是很有效的学习者评价手段,主要指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存储、传输、演示、应用、反思的数字化的若干学习记录、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汇集。[9]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模式设计

信息素养的核心是解决问题,信息利用和创新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成果主要指调查报告、综述报告和学术论文。以文献综述作为信息成果可以使学生的精力放在信息能力的锻炼上,而不用太过拘束于学术论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依据混合学习的四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模式见图1。课程导入介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见表1。学习活动阶段,需要学生先在课堂上学习检索案例和综述写作,学生分组并将检索策略和检索计划初稿通过电子邮件和教师交流,然后教师发布检索要求,学生进行检索并完成综述。学习支持提供讨论、解决疑问,使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必要的隐性知识。这个过程强调教师的监督和评价,也需要小组协作,通过电子邮件和面对面研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学评价部分,通过检索监测卡方便教师指导、评价学生检索。

因为综合性检索实践是一个很大的实践项目,教师在学生检索前必须提供必要的脚手架,辅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检索案例分析和综述写作分析。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需求分析、选择信息源、研究方法、搜索策略。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处理是学生检索实践的主体活动。学生的检索实践主体活动是一个结构不良的问题求解过程,这个过程围绕文献综述题目和写作进行求解,需要把大量隐性、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消化,使之转变成显性的有用知识,并能加以利用。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丰富信息知识的学生会在检索实践主体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而对于信息知识贫乏的学生会在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处理过程中反复摇摆,拿不定主意。这时候教师要及时提供学习支持,要督促他们进行信息咨询,并且要及时进行信息评价,优化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文献综述是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作为知识创新的信息成果影响整个检索过程,学生为了完成高质量的文献综述,需要广泛反复地检索。

三、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活动设计与组织

1.面对面课堂讲授

首先,讲授选题。文献综述的选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动机,通常选择实用性的题目,并且能结合学生毕业实习。例如,对于师范类学生可以选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文献综述的题目,这个题目能进一步扩展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等等。这个题目既是研究的热点,又能作为毕业论文题目,而且有利于师范类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进行相应的实习工作。

然后,讲授检索案例。需要讲解以下要点:

(1)课题分析。课题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检索目的,明确课题的主要内容,明确课题涉及的学科范围,明确课题所需信息的种类、语种、年代。课题分析的结果是为了提取主题概念,确定中文和英文检索词。

(2)构造检索式,选择检索入口。检索式由检索词和组配算符构成,能反映用户的检索需求。常用的组配算符有布尔逻辑算符、截词符、位置算符。检索入口也即检索字段,包括题名、著者、关键词等等。组配算符和检索字段的不同搭配会影响到检索效果。例如,当需要扩大检索范围时常常选择OR的布尔逻辑算符。这是重要的检索技巧,需要设计多个典型案例进行解释。

(3)调整检索策略。调整检索策略指根据检索目的和检索结果的分析对检索式进行调整。需要强调两种情况,一种是检索结果数量少,另一种是检索结果数量过多。对于前者,可以扩大检索范围,比如使用同义词进行扩检。对于后者,需要缩小检索范围,可以使用更专指的词语来缩检,提高查准率。

(4)信息组织和处理。信息组织和处理的关键是进行文献阅读,高效的阅读可以遵循先文摘后原文、先综述后专题、先近期后早期的原则。阅读完文献以后,要按与课题内容相关程度对文献进行排序。

(5)信息评价。信息评价是学生最不原意花时间去做的事,但却是整个检索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影响到文献综述的质量。信息评价要对文献的准确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价。准确性指文献、资料是否正确。典型性指文献能否反映事物的本质,是否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新颖性指文献是否具有独创性。充分性指文献、资料是否足以支撑文献综述。

最后,讲授综述写作。主要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和本专业相关的综述论文来介绍综述写作方法。最好能选择早期和近期的综述,这样可以全面了解综述的写作方法。第一篇综述案例应该全面介绍综述的格式,一般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综述正文通常包括引言、定义、构成元素、分类、规则、研究与应用、展望。第一篇综述案例还要重点介绍摘要的写法,摘要是文章的浓缩,可以让学生更明确检索的目的。第二个综述案例应重点介绍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这是现代文献综述常用的写作方法。第三个综述案例应介绍阶段写作方法。阶段法指按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阐述其发展和变化。例如,事物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进展。第四个综述案例介绍列举写作方法。列举法指把所述主题中包括的几件事物分别列举、进行分析比较并加以说明。比如,对定义的归纳、对主要理论的列举、对事物优缺点的对比等。

2.在线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在课堂学习检索案例和综述写作之后,学生分组协作,在网上、图书馆进行初步检索。学生通过QQ或面对面讨论,形成检索策略和检索计划,通过e-mail发给教师。教师以此评价学生的阶段成果并解答疑问。

第二阶段,全面、深入地在线检索。为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检索源,培养学生信息组织、信息评价、信息处理的能力,并且方便教师监督和评价学生工作,检索监测卡是学生在线学习活动的记录工具。检索监测卡包括信息源、小组讨论总结和检索工具评价三部分。信息源包括手工检索信息源和网上信息源。在检索监测卡中,期刊、会议、硕士学位论文、电子书数据库要求写出检索式、检出文献篇数和对写文献综述有用的文献。重要的教育技术网站和搜索引擎要求写出网站名或引擎名、网站或引擎的网址、对写综述有用的网页网址。在检索监测卡中会提示学生进行多次检索,每次检索可以使用不同的信息源。但是,整个检索过程必须运用所有的信息源。小组讨论要求记录每次分工协作情况、讨论内容、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必要时可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请教。检索工具评价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源以后,总结使用方法、优点和缺点,以提高检索效率。检索监测卡能反映学生是否查全和查准。

第三阶段,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文献综述写作,教师应面对面和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检查检索监测卡,提示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在文献综述中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统计并给出积极的建议。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要求,还要继续网上检索。

四、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学习支持设计

应用型人才偏向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领域,所以,他们不擅长进行科学研究,不擅长阅读学术文献和写作文献综述。学习支持应贯穿整个综合性检索混合学习过程,主要以提供学术性的帮助为主。在上网检索实践前,需要先组织面对面的课堂讲授,讲授如何选题,结合典型的题目讲授检索案例,讲授如何选择、组织文献进行综述写作。在线学习检索阶段,学生选题不同,检索策略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提供课堂面对面的交流,也鼓励学生将检索策略以及遇到的问题通过e-mail发给老师。对于不愿意交流或马虎完成作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写综述前将检索监测卡通过e-mail发给老师,利用检索监测卡及早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综述写作阶段,把综述写作例子群发给学生,让学生模仿,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e-mail发给老师。要求每个组在课堂进行文献综述报告,教师指出写的好的和写的不好的地方,并提供课堂和e-mail交流。

五、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比例为2:3。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见表2、3。总结性评价包括“查全”、“查准”和文献综述三部分。检索监测卡可以了解学生“查全”和“查准”的情况,“查全”和“查准”对学生检索过程进行评价,各占25%。在“查准”中,通过对检索式的判断考查学生的检索技能,通过对检索结果处理的考查判断学生的信息组织、处理能力。在“查全”中,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各种信息源的检索。文献综述部分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掌握写作格式,并且考查学生能否进行信息处理、利用、创新,这体现为学生能否科学地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统计,并从中提炼出有用的结论。

六、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题目是“对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体会、收获、意见和建议”。调查对象是教育技术系大三师范班学生,共80人。在回收的检索报告中,有2份没有作答,实际有效问卷为78份。在调查中,认为提高了检索技能、方法的学生占54%,认为掌握了文献综述、信息组织和处理的学生占40%,认为有助于毕业论文的学生占35%,认为扩大了知识面的学生占26%。通过分析,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在以下三方面最突出:(1)提高学生检索技能、方法;(2)扩大各信息源的使用;(3)提高学生信息组织和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创新能力。

七、总结

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能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内化于人的知识结构,有助于信息能力的提高,而信息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扩大了人们的检索范围,[10] 使检索在良性循环中优化。所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构建能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要构建知识结构并优化检索过程,需要把搜索到的大量隐性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消化,使之转变成显性的有用知识,并能加以利用。这个过程需要大量地阅读和进行批判思考,当阅读的量发生质的变化时往往以信息成果的形式展现。[11] 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通过学习支持将面对面的课堂讲授和在线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处理信息,把有用的信息融入知识结构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有助于知识创新。如果不注重知识创新,没有对检索的质量把关,就会出现胡编乱造、通篇抄袭的现象,信息素养的培养就会流于形式。一个发明、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就是知识创新。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Swanson开拓的“基于文献的发现”理论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方法。[12] “基于文献的发现”思想是通过建立不同文献内容间的逻辑递推关系,揭示了他们之间存在的未公开的知识。简单而言,如果A可推出B,B可推出C,那么就可推出A和C存在有联系。当这个联系没有在任何文献中公开时,就产生知识创新。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要求学生对文献进行组织、分析、归纳、评价,最后得到一个有用的结论,并把这个过程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整理,这个过程有助于从不同的文献中挖掘出有用的、没发现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体现了以学生为实践主体、教师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在调查中,有学生认为基于混合学习的综合性检索实践培养了他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调查中也发现,有30%的学生经过学习和实践改变了他们对文献检索的理解。他们原以为文献检索等同于搜索引擎,后来他们发现文献检索很实用。

参考文献:

[1]姚纪欢.新思路、新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及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0-11.

[2]孙龙梅.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与高校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8):132-133.

[3]郭朝明.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16-19.

[4]赖茂生,孙鹏飞.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09(8):1133-1138.

[5]王帆.Big6与我的本科学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5(3):27-31.

[6]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地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7]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8]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9]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20.

[10]杨勇.数字时代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基于知识结构优化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66-71.

[11]赵玉光,文玉萍,曹继春等.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阅读行为内在联系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5):139-141.

心理健康文献感想 篇4

谭红

一、心理健康研究发展历程

传统心理健康研究遵循病理学模式,研究对象限于“问题”人群,研究内容多以焦虑、抑郁等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度量指标,注重个体心理健康的行为表现(标),忽视制约支配心理健康行为的内在品质(本)的探讨。如今看来,那种治“标”不治“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是有失偏颇的。(为何说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体心理状况的外化表现,是状态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使是采用公认可靠的工具,对其测量的准确性也会因时间节点、测试情境或个体情绪状态等因素而波动,把这种不稳定的结果作为个体未来身心发展的预测指标是欠妥当的。

(一)国外

在西方积极心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国外心理健康研究者们提出了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该模型既重视心理健康的消极因素,更重视其积极因素,如积极情感、主观幸福感等,代表着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方向,相关实证研究也显示,它较之于以往精神病理模型有更好的信效度和预测力,为“标本兼治”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二)国内近三十年来,国内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研究在追赶西方同行脚步的同时,也呈现脚踏实地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姿态,开展了与素质教育密切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素质研究,为现当代心理科学发展贡献了本土化力量。

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在素质整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其他素质发展的中介和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张大均,2006)。

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结构的核心层,是支配其心理活动的根本,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结构的状态层,是个体心理素质的状态性反映(张大均,2008);与心理健康相比,心理素质能更准确、稳定地预测个体未来的潜在发展状况和水平(张大均等,2000;张大均等,2001;田澜等,2005;张大均等,2004;刘衍玲等,2006;吕建峰,2008)。

二、我国3 ~ 6 年级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了解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对探索学生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机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小学生心理素质各维度和总体特征分析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整体是较好的,呈现积极向上的特征,但各维度的发展不均衡,表现为认知品质得分> > 适应性得分 > 个性品质得分。

(二)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在个体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1.性别差异。男生在心理素质各维度和总得分上均极其显著地低于女生 2.是否独生子女差异。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的发展极显著地高于非独小学生。3.年级差异。在个性品质方面,5、6 年级> 4 年级 > 3 年级; 在适应性方面,5 年级 > 4、6 年级> 3 年级;

在心理素质总得分方面,5 年级 > 4、6 年级> 3 年级。

4.学生身份差异。学生干部群体心理素质的发展极显著地高于普通小学生。

(三)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家庭变量差异分析 1.家庭居住地差异。居住地为城市的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极其显著地高于农村小学生。

2.父母受教育水平差异。除小学和初中学历差别不显著外,以学历为代表的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其子女的心理素质发展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即本科及以上学历 > 大专学历 > 高中或中专学历 > 初中、小学学历。

(四)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在地区、学校类型和民族上的差异分析 1.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在心理素质三个维度和总得分上存在实际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在认知方面,华东、华北 > 西北 > 东北 > 西南 > 华中;个性品质、适应性和总得分上,均为华北 > 华东 > 东北、西北 > 西南>华中。

2.学校类型差异。学校类型的差异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

(五)研究结论

1.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上良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是各维度的发展并不均衡,表现为认知品质得分 > 适应性得分 > 个性品质得分。

2.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表现出明显地区差异;总体表现为华东、华北最好,西北、东北次之,西南好于华中(可能与学校典型代表有关)。3.女生心理素质发展比男生好,居住地为城市的比农村的好,独生子女的比非独生子女的好,学生干部群体的比普通学生好。

4.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分别与所在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5.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与学校类型、民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

国内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研究除了对本土化的心理素质研究之外,还进行了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行了教师层面的研究。

三、引发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教师应激源研究

(一)作为心理问题应激源的教师行为 1.教师显性应激源行为,即教师直接将“压力”施加于具体的某个学生,其行为与学生心理问题直接相关。以前教师误解、责骂、体罚学生的情况并不少见,教师的体罚和心理惩罚行为,易导致学生心理产生恐惧、厌学、逃避等心理问题。

2.教师隐性应激源行为,即指教师并没有直接将“压力”施加于某个具体学生,但其行为与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潜在的密切关系。首先,从“杀鸡做猴”;其次还包括教师违背心理学与教育规律的一些“教育”行为,不合理的课业要求,写错抄写100遍。

(二)教师应激源行为的危害

教师不当的行为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除了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外,还有其特定的危害。

1.教师是成年人,体力上占绝对优势,学生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因而教师哪怕是随手一巴掌或者一拳头,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2.教师作为教育者通常拥有绝对的权威,他对学生的惩罚常常带有“公正、正义”的意味,面对教师的暴行,学生一般不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对抗,而只是恐惧而又绝望地承受。消极承受比积极抵抗显然更容易受伤害。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打击比社会上的打架斗殴更容易导致严重而又恶劣的后果。

(三)教师应激源行为产生的原因

1.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没有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来尊重、来教育,这是教师成为心理问题应激源的根本原因。

2.教师本身的心理问题。

我国管理心理学家俞国良总结了教师心理问题的四大症状!: 一是生理与心理症状。其表现为抑郁,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人睡困难,常常还会出现头痛、无食欲、腰部酸痛等身体症状。

二是人际关系症状。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家之长,还要做社会模范公民,但很多教师缺少时间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一旦心理出现问题,极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不适应。有些教师没有耐心听他人建议,拒绝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

三是职业行为症状。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这种症状在职业上主要表现为: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有的教师则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四是教师的职业倦怠,这是教师出现最多的问题。

(四)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师应激源行为对策

1.把好教师人口关,使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倾向的人员不能进人教师队伍。2.维护和增进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种高压力的职业,教育管理部门有责任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包括定期休养、经常的谈心沟通、设置教师心理辅导机构等,排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3.开展教师心理教育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中小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辅导等学科内容,帮助教师学习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如何根据教学情况反馈的不同进行心理疏导,如何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等。以此使教师树立起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思想,将学生作为“人”来尊重和对待。

4.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机构的职能建设,使学生的心理困扰在萌芽状态中就能得到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

参考文献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 篇5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一:文献检索课程学习体会

通过本学期的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门很有现实用途意义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虽然在课程属性里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但是它的用途却是关乎我们今后很多课程的,认真学习好这门课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工具,还是一种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很好的文化素质。

文献检索,顾名思义,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每天需要大量的信息以便进行各项活动。网络就成为一个很便捷的信息查询方式。就对学生来说,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是只有纸质的藏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所以高校的电子藏书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两种方式的结合下,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除此之外,学生们可以利用很多的网站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这些检索方法都可以在文献检索这门课程里学到,更 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改进和提升我们对文献进行检索的效率和质量,避免我们因为不懂检索方式和检索工具而造成的浪费时间,资源等现象。

对我个人来说,我在查询文献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我很少在学校馆藏数据库里进行文献的搜索,很多情况下都是借用图书馆里的纸质资源,有时候图书被借完,还有的时候根本借不到自己想要书籍,这样使得我的完成相关作业时很棘手。除此之外,我用的最多的也就是网页上寻找相关信息,但是还是由于查找文献的技术和方法不是很熟悉,最终导致我自己对所查找到的文献并不是很满意的结果。在学习了文献检索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实际检索过程中,仅需一个检索词就能满足检索要求的情况并不很多。通常我们需要使用多个检索词构成检索策略,以满足由多概念组配而成的较为复杂课题的要求。对于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关键词的选择,即检索词和检索策略的选择。检索词选的精确,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检索速度,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检索结果的质量,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数据或文献资料。同时,对文献检索的学习,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很明显,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对我们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要学好也不是很容易。由于它更多的是通过实践来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多练习、多搜索,经常去查询、去摸索,并且要仔细的静下心来学习,只有真正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文献资料。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要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学,要感谢同学们的热心指导,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顺利完成了这门课程,并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二:学习文献检索心得体会>>(1043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很特别而且很有用的学科,名字叫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给我带来了不少收获。文献检索课程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文献检索教育是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我们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各种文献或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学,是信息素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作为我国高校情报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检索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和外语、计算机等一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对我们来说,文献检索十分有必要。而且我们必须好好掌握这样一门课程。

文献检课程从第五周开始,到十三周结束,在这期间,通过网络学习,我们对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中文数据库检索、专利基础知识及专利数据库检索、常用英文数据库检索等检索知识和方法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上机实验,我们经过实际操作,对清华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及springer数据库、ei village 2 数据库等各类中英文数据库都加深了印象。同时,学习了具体的文献检索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也很有帮助,例如,当我们需要查询专业课程的相关文献用以学习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些文献检索数据库来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论文和书籍。另外,在必要的时候,为了方便搜索,我们还可以在网上申请个人图书馆,专门查询一些自己所需的不易随便下载的文献。

学习了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我才发现,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当然,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很有用,可是要学好也不是很容易,我们必须多练习、多搜索,经常去查询、去摸索,并且要仔细的静下心来学习,只有真正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听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要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学,要感谢同学们的热心指导,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顺利完成了这门课程,并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三:文献信息检索的学习心得>>(2456字)

内容提要:通过本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信息意识、自学意识和知识创新能力,使我们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了信息社会中文献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及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让我明白了学习科技文献检索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了更广阔、更科学的途径来搜集相关资料,这对我撰写论文或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总之,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

关键词: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 文献信息检索的体会和收获 文献信息检的索利用 文献信息检索的意见与建议

一、文献信息检索意义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从而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学习节省了不少时间。学习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让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宽广魅力,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促使我们从这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新知识。通过信息检索,可以快速了解所参与的工作、生活、业务、设计等的基本知识。可以继承和借鉴他人的成果,避免重复或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可以开拓思路、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减少人力或投资费用。可以建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行业动态信息的获取渠道与范围,随时收集和掌握相关信息,培养行业信息的敏锐性。另外,通过信息检索,可以帮助识别信息,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找到适应自己的方法,按时上课,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多看书本,按照老师说的进行上机实验。

二、文献信息检索的体会和收获

学习文献信息检索,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不论是纸质,还是电子资源。之前,我对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的馆藏很是不熟悉,每次查找一本书都是像大海捞针一样,总是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并且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学校的机房还可以查找很多网上资源,可以做题、看书等等。学习了这门课程,我就能很快的查找我所需要的图书,不用再浪费很多的时间去找了。而且,我也会利用电子室的数据库来帮助自己学习。我个人觉得对在校学生开设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能更快的、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这样图书馆的作用也发挥到最大,对我们学生的学习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文献信息检索的利用

本来我们在网络上搜索资料,一般都是用的“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搜索的资源有限,而且重合率较高,权威性也不高。当学习了这门课程后,让我了解到了更广的资源库。比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等等。这些数据库里面的图书资源和期刊论文资源都非常的宝贵,搜索起来也非常的方便。通过一定的搜索步骤,可以将大量的同主题的图书或期刊一起寻找出来,这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寻找资料者带来便利。比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中国期刊网)”,它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的、多功能的、集成化的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它提供全文服务,8000多种学术性期刊数字化。为我们搜集资料带来很大帮助。现在,这些数据库已经成为我搜集资料、撰写论文时,经常使用的信息搜集途径了。

我们作为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固然要学习和掌握好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学会和善于运用搜集、积累与整理文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主动和源究能力的提高。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终身学习是跟上时代要求的唯一途径,而善于搜集、积累与整理文献,就是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基本功夫。

以前去图书馆借书时,往往查到了图书的分类号,但是不知道在第几层楼。所以有时候要在图书馆里一层一层地找,非常麻烦。现在,学习了文献信息检索以后,知道了文献的分类,找图书也就方便多了。如“H代表语言文字”类的,“I代表文学”类的,“K代表历史、地理”类的,这些都属于文科性质的,所以我就知道该去图书馆几楼去寻找。学习信息检索的收获还远不止这些,如要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方法,以达到满意的检索效果,如让我了解到了世界上几种大百科全书等等,这些知识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联合国一位官员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方法的人。”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化的广泛应用,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信息检索作为一种方法和技能,有利于人们适应科技和生产,随时补充、更新知识,改善不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科技难题的能力。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是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也为实现终生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门径

四、文献信息检索意见与建议

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教学如说根据现有图书馆条件,充分利用馆藏目录、图书馆数据库、Internet网等教学资源,也可以结合学生专课程学习情况及毕业论文写作等,设置检索内容,使学生接受文献检索综合训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论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上方法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各种检索方法,而且可使学生获得相关文献资料,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化的广泛应用,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必须重视文献检索课的地位,明确文献检索课的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检索作为一种方法和技能,有利于人们适应科技和生产,随时补充、更新知识,改善不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科技难题的能力。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是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也为实现终生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门径。

文献检索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6

虽然仅仅只是几节课的学习,这门课程便深化了我的信息意识。这门课程主要是自学和自己动手操作,所以它不但可以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考察了我的细心、耐心以及自觉性。通过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的学习后,我可以快速地从众多的文献中准确挑选出符合自己专业的资料,绝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上机操作,使我轻松地掌握了获取和利用自己专业及专业相关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方法,大大增加我的知识量,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所以学习这门课程有很大的意义。

在检索时,首先要确定关键词,再确定数据库进行检索,对于外文数据库,应查阅其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在进行检索,在检索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文章来源,参考文献等相关信息,还可以了解其相关专利信息,下载其pdf或其他格式进行阅读,非常全面具体!

面向信息检索的量化本体学习 篇7

目前的信息检索技术主要是基于关键词或内容分类目录进行查找的, 此技术简单快捷, 但没有办法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的需求。对于检索结果, 需要人工进一步分析、归纳和总结才能得到最终结论。本体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 自被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并在信息检索的查询扩展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本体, 普通用户可以在概念上描述信息需求, 构造复杂的查询。而作为信息检索系统可以对信息源进行深层次的语义标引, 从而突破机械式的字面匹配的缺陷, 以实现概念检索。如何获取领域本体是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体学习应运而生。

国外研究本体学习工具有一段时间, 已经有一部分本体学习工具, 如Text-to-Onto、OntoLearn、ASIUM、OntoBulider、OntoLift和Hasti。国内的本体学习工具还处于研发阶段, 由于中文语法的复杂性和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成熟, 使得当前中文本体学习系统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如GOLF。本体学习包括领域概念提取、同义词提取、概念层次关系提取、其他关系提取、公理提取。目前国内的本体学习主要给出本体学习的框架, 主要研究概念提取和层次关系提取, 在提取过程中先提取概念, 然后挖掘概念间的层次关系。这些本体学习方法在提取过程中没有考虑概念的一些统计信息和概念间关系的量化值, 在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过程中还需要重新计算。这样会导致计算费时, 且在计算过程中不能利用检索集合的上下文信息, 最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和效率。

面向本体的信息检索利用本体不仅可以进行查询扩展, 并且可以对查询结果进行组织。查询表示、文档表示都需要用本体中的概念进行标引, 查询扩展时利用本体的概念关系和公理进行扩展和推理, 查询结果的显示需要按照本体的概念层次来组织。然而很难找到合适的本体, 既使找到, 本体概念间关系的量化还需要在查询扩展时计算。鉴于信息检索的需求和本体学习的研究现状, 给出一个针对小型领域文档集合的量化本体学习框架, 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面向信息检索的小型领域文档集合的本体学习框架

本体学习给出针对小型领域文档集合的本体学习框架, 如图1所示。本框架仅对扩展中常用的同义关系、相关关系、层次关系进行挖掘, 并将挖掘出的概念及各种关系借助本体的知识表示形式进行存储。

2 本体学习相关模块具体实现

本体学习流程中的文档资源处理模块、文档聚类模块、概念提取模块、同义词获取模块是核心内容, 下面详细介绍这几个模块。

2.1 文档资源处理模块

首先需要领域专家提供本领域的比较全面的文档集合D和其他多个领域文档集合 (参照文档集合) D';对各领域文档集合进行分词、去除停用词。对一些未登录词和合成词, 通过合并多个单字、单字和词的方式来识别, 采用统计的方式来提取, 如果在集合中出现次数大于阈值, 则将这些词加入到分词词典。将新识别的词加入到分词词库, 重新执行分词、去除停用词操作。将各个文档分词后的结果T保留, 以备概念表示和文档索引使用。采用TF-IDF计算每个词的权重。

2.2 领域概念提取

分别采用领域相关度和领域覆盖度来计算领域概念的权重。

领域相关度计公式:其中t表示候选术语, DPt表示t与领域D的相关度。其中ft表示t在D中出现次数, x表示D中任意候选术语。

领域覆盖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m表示t在D文档集合出现的文档个数, │D│为D的文档个数, 为t在其他领域中出现的文档个数, │D′│为其他领域的文档个数。如果l=0, m/│D│大于阈值, 直接可判断该词为领域概念。

每个词的领域隶属度TWt计算公式为:TWt=αDPt+βDQt, 其中α+β=1。

计算领域中的各个候选词的TWt, 选取大于阈值的词作为领域概念。

2.3 文档聚类模块

(1) 构造领域文档集合D的相似度矩阵S, 其每个元素Sij表示文档di和dj的相似度。相似度值大于阈值的保存, 小于阈值或不包含相同特征词的看作相似度为0。D的子集对应的相似度矩阵可以使用S的值。置OPEN链表的初值元素为领域文档集合D。

(2) 从OPEN链表中取出最前面的节点X, 如果X为空, 则结束程序。

(3) 判断X中的文档个数是否大于阈值, 如果小于阈值, 则跳至 (3) 。

(4) 如果X中的文档个数大于阈值, 则构造X中文档的相似度矩阵, 根据矩阵得到对应的有向图G, 各个文档间的相似度值不为0则相应的两点有连线。文档间的关系为相容关系, G中的所有最大完全多边形的顶点集合构成最大相容类X={X1, X2, …Xn, }, n随着每次聚类都会变化。为n个类配置指向X的父节点, 放入OPEN链表最前面。然后跳至 (3) 。

通过上述算法可以获取文档集合的层次及各个层次的概念。

2.4 同义词获取模块

从文档集合分词结果T的子集T'中选取其前后的多个高频共现词, 作为概念的特征描述, 以共现的文档频率来量化概念的特征, 并做规一化处理。T'是该概念所属的层次及其下位概念对应的文档集合, 这样可以将多义概念表示为各个语义的对应上下文。

将每个概念看作一个事务集, 概念的表示向量看作一个项, 采用基于矩阵加权关联规则挖掘所有的频繁项。如果项Ii是项Ij的子集, 则删除Ii。频繁项对应的所有概念将认为是同义词, 该同义词集中任意两个词的相似度为两个词向量的余弦值。

3 结束语

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是提高信息检索性能的主流方法, 本体学习是其关键。针对小型文档集合, 提出基于统计的概念提取、基于相容类的概念层次提取方法, 并挖掘概念间的同义关系, 基于此将文档关键词向量空间映射到概念空间。由于汉语的复杂性及本体自动学习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 没有出现实验性的中文本体学习系统, 下一步将本文的方法应用到具体本体学习系统中, 并建立完善的基于本体的贝叶斯网络检索模型。

摘要:本体是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性能优劣的关键。目前的本体学习没有专门针对信息检索的查询扩展和检索结果组织的特点, 导致信息检索效果不佳。提出面向信息检索的本体学习框架, 采用基于相容类的概念层次关系学习方法, 各层领域概念从相容类对应的文档集合提取。然后量化表示领域概念, 挖掘概念中的同义词, 基于同义词重新建立文档集合的概念空间。将获取的本体应用到信息检索实验中, 实验表明该框架获取的本体可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本体学习,信息检索,层次聚类,同义词

参考文献

[1]JIMENO YEPES A, et al.Ontology refinement for improvedinformation retrieval[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 mangement, 2009 (5) .

[2]RICARDO GACITUA, PETE SAWYER AND PAUL RAYSON.Aflexible framework to experiment with ontology learning techniques[J].Knowledge-Based System, 2008 (2) .

[3]ZHOU L N.Ontology Learning:State of the Artand Open Issues[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3) .

[4]邢军, 韩敏.基于两层向量空间模型和模糊FCA本体学习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9 (3) .

反思性学习的文献综述 篇8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反思目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04-01

一、反思性学习的特点

发展性:发展性是反思性学习与常规学习的不同之处。常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的简单的,机械的学习方式。常规学习是以“学会知识”为教学目标,只关注学生的在最终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而反思性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思维等方面的变化,是着眼与学生未来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常规学习只要学生完成了老师规定的任务,就达到了要求。而反思性学习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方法,思想,态度,策略,思路等始处于一种主动自愿的反省状态。“它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获得自我的体验。它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的基础之上的‘想学’和建立在学生的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

探究性:探究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知识回忆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寻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主动寻找思考解决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探究。探究性不单是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更是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

创造性:创造性是以批判性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习内容作为刺激学生学习的一个诱饵,而不是把学习内容当做学生必须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创造各种情景,指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扩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出现顿悟,为创造性学习提供前提。

合作性:合作性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在反思过程中没有与同学或老师的合作,那么这种反思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多 从与同伴的交流中和从老师的反馈中进行进一步的反思与提升。(郑菊平,2002)

二、反思性学习的途径和手段

美国的斯哥特G.巴雷(S.G.Pairs)和琳达R.阿莱斯(L.R.Ayres) 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2003)

一是学习档案。学生的学习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平时的作业、测试题、和自己活动作品。学生通过对自己档案袋里作品的分析,可以不断的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二是调查表。教师可以在调查表中设计各种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问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知识和学习技能,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等。

三是学习日记活人和自我描述文字。学生可以在学生日记里写下自己课堂中不明白的问题,上课时老师讲的重点难点,自己的错题以及对错误原因的分析等等,这些学习日记的不断累计可以为学生的复习提供一手资料。自我描述通常情况下是采取写信的方式,如学生之间可以组成搭档,学生也可以向家长,老师写信描述自己最近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

四是讨论会。教师可以定期在班里举行讨论会,学生通过和同伴的交流对比,能够对自己的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产生的知识和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陈佑清在《反思学习:涵义、功能与过程》(2010)中不仅阐述了反思性学习的含义、内容和主要环节,而且借鉴教师反思的方法提出了四种促进学生反思的途径(档案袋、调查表、学习日记或自我描述、讨论会),并根据自己和武昌实验小学的合作研究,提出了促进小学生反思的六种途径(课前预习、阶段小结、反思本、反思日记、与人交流、学习成果展示)和三种辅助手段(建立学习档案、提供帮助反思的表格、通过录像或录音记录学习过程)。

三、反思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在几千年以前,反思性学习的理念已经出现在我国。《学记》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但这些反思只是停留在人们的意识层面。

20世纪90年以来,受到西方教师教育运动的影响,我国学者开始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有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学》(1999),西南大学靳玉乐教授的《反思教学》和山东大学赵玉香的《反思性学习理论与实践》

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 ,1999)。

靳玉乐教授认为“大多说模式只关注教师的反思行为,忽视学生在反思性教学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身就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因此‘反思性教学’就应该同时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活动主体,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反思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如何发挥,还要关注学生的反思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如何发挥出来:不仅关心教师和学生在反思性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或特定情景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关注他们他们相互作用以达到反思性教学的目的的策略、途径等,目前在反思性教学模式研究中,这种‘只见教师不见学生’的局面是亟待改变的。”

与反思性教学相比,国内学者对反思性学习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关于反思性学习方面的专著只有山东大学赵玉香的《反思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该书中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反思性学习需要的能力基础以及反思性学习的教学模。该书是在对小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提供了很多教学反思案例,在实践方面对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和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宝贵经验。 除此之外,国内的一些学者就反思性学习发表了论文。

楼黎社、张晓晶在《把握认知心理 促进反思性学习》从建构主义的理论出发,认为反思性学习不是只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指学生通过反思,能够把问题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他们还阐明了反思性学习的价值、内容、方法等。涂荣豹在《论反思性数学学习中》阐述了反思性数学学习的概念,探讨了反思性数学学习的意义和基本特征,提出了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内容以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

从以上对反思性学习文献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而且现有的研究大多数都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实证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

参考文献:

[1]楼黎社、张晓晶.2000.把握认知心理,促进反思性学习.教学实践,(2).

[2]陈佑清. 2010. 反思学习:涵义、功能与过程.教育学术周刊,(5).

[3]郑菊萍.2002. 反思性学习简论. 教学新纶,(8).

学习文献检索感想 论文 篇9

学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感想 四 篇

【篇一】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基层组织处于党的工作最前沿,是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 6 月 29 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会议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谋划,精心组织,全程把关。

筑牢基层组织选举的“魂”,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政治标准永远是第一位的,是我们党和每一名党员的“魂”。开展基层组织选举工作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自觉“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切实增强基层党组

织和党员的党性修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富有活力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扎深基层组织选举的“根”,把选举制度落到实处。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党内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任何一个程序操作不当,都会影响选举工作的结果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丝毫“任性”。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在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过程中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全程把关。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从选举制度规定,到代表资格条件,从代表名额,到选举风气,都必须要严格把关,坚决克服惯性思维、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决不能嫌麻烦、图省事,随意简化合并程序,更不能违规违法操作,踩“红线”、触“底线”、踏“雷区”。

织密基层组织选举的“网”,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是换届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选举工作的好坏,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公认度。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妨碍、破坏、干扰换届选举的违法违纪行为,对选举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有针对性地进行谈心谈

话,提醒、告诫、督促党员带头守纪律,切实增强敬畏意识和纪律观念。要教育引导好党员正确使用好手中的民主权力,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把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选出来。

【篇二】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工作条例》的贯彻实施将有效推动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大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

《条例》的实施意义重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的最小单位、“神经末梢”,担负着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作用,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服务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直接桥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越过硬,党执政的基石就越牢固,“人民当家作主”就越能得到保障。

《条例》的实施有利于筑牢党的组织根基。党的基层组织兼具组织功能和政治功能,只有健全组织制度,规范组织运行,理顺组织关系,才能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将“党的根本领导”这一原则,不打折扣的贯彻下去,才能保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

《条例》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党员的权利,明确党员的使命,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委员的选举要优中选

优,优化结构,以德为先,确保委员能够代表广大党员,能够表达广大群众的诉求,能够解决广大人民的问题。要严肃选举纪律,将民主集中制贯彻到底,保障党员的权利,确保基层选举公正公平公开,不流于形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和实施《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是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的具体举措,对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选举制度,搞好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要广泛

宣传选举工作的相关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尊重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可小觑、不可放松。事实早已表明,选出一个好班子,造福一方百姓;选出一个差班子,耽误一方发展。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举工作至关重要。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人才外流和年轻人少的窘境,基层党组织从党员队伍结构上看,结构失调,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也存在党员外出打工务工多,党支部班子成员缺少党性教育,政治站位低,影响力、号召力及公信力差的情况,对于村级事务及管理领导力不强、凝聚力不够的问题,会给基层换届选举带来一定困难;从班子队伍建设上来看,队伍建设不足,新鲜血液少;带头人、致富人少,对于基层各项工作未能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因此在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中,要突出选人用人导向,在各行各业选贤任能,从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群众口碑、党性修养、品德建设等方面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综合审核,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政关,着力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工

作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业务水平硬的优秀党员选入班子内部;同时落实好各项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计划,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加大优秀党员挖掘力度与培养力度,为基层发展备齐人才力量,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优化班子机构,提升班子政治素养和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最大限度做到人适其位、人尽其才。

在选举工作整个过程中,确保言路畅通,做好党内监督及群众监督,杜绝拉票贿选,对于候选人的履历、学历等个人情况做到全面了解,通过个人谈话、组织及群众了解的方式,多方位立体化了解候选人,并做好被选举人的任前公示及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同时做好常态化及长效化监管工作,建立完善党员干部监督监管机制、不合格党员处置机制及党员奖惩机制,鼓励党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篇四】

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方针、决战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有力组织基础和坚强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为基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当前,层党组织选举工作不同程度存在基层民主制度及参与机制不完善,村民民主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监

督监管机制不健全、对选拔人才缺少后期监管等问题。因此,需对症下药、多管齐下,用好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做好做到位基层组织选举工作。

一、群众参与,民主推荐。在基层换届选举工作中,要广泛宣传选举工作的相关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此项工作从党的事业发展角度来对待。充分尊重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党支部在“公推”过程中,要紧紧把握政策,把党内外民主推荐的人选作为确定候选人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候选人的推荐情况按党内、党外得票数自然相加进行汇总,按得票数及规定职数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全面考察,并报上级党委审批。在上级党委同意的基础上,并进行第二轮党内外群众民主推荐,并按推荐得票数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并报上级党委审批。

二、规范程序严格程序。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党内选举也越来越关注,这就要求选举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不能有任何更改和疏漏。严格按程序办事,对每个程序都必须严格把关,不能图省事、走捷径、简单化,要充分体现选举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三、明确目标,四个到位:一是调查摸底到位。在选举前期,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把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宣传推荐到位。做到政策明、参与面广,尤其是在推荐过程中要较好地体现广泛性和代表性;三是组织考察到位。对党内外民主推荐的人选,要认真细致负责地做好考察工作,集体研究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四是选举环节到位。在正式选举前,分工负责,认真做好选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党员到会率,确保大会选举成功。

总之,在整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严格按党章办事、党内外公认和党内民主选举的原则。增强整个选举工作过程的透明度,尊重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党员的选举权。只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党员群众拥护、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两会精神感想 四 篇

【篇一】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因疫情影响而延期长达两个多月,全国两会注定意义非凡。新冠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时间更紧、任务更重。

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确保扶贫工作落细落实。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时刻,要敢于啃硬骨头、攻坚贫困掣肘。

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明确目标,确保扶贫干部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一粒,在全国扶贫事业中献力献策。

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确保困难地区人人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贫困户是脱贫攻坚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扶贫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要让贫困户在脱贫事业中主动树立自强意识,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脱贫攻坚才能真正取得胜利。

【篇二】

两会是对自 1959 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2020 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 2020 年 5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 5 月 21 日召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推动各类生产复工复产工作迫在眉睫。2020 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为全年发展方向定调。一、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做好。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办法,要能用尽用,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广州为例,拿出“真金白银”援企稳岗,出台 2.0 版“促进就业九条”,安排 38.98 亿元用于支持就业创业、扶持重点群体就业,“云端”就业实现了求职者和企业实现在网上精准对接,更是首提新基建利好“互联网++”企业实干派,坚决做好保就业这篇大文章。二、优化创新土壤,建设医药强国。在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两手抓的新形势下,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针对“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创新药研发和审批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科创发展等重要话题走进人们的生活,健康医疗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社会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真正建设医药大国、医药强国。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让市场主题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同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篇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所以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备受瞩目。“两会”上提出的决策关乎着人民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两会”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与民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系。同时,中国“两会”还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已经成为展现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窗口。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高屋建瓴,思想内涵丰富,不仅回应了众多民生期盼,更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因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而“两会”提出的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人民增产增收,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既回应了百姓期盼、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也提出了未来目标和工作重点中的民生热点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工作原则,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听报告、学报告,自觉履行相应义务;更应该立足当下,将“两会”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篇四】

在 5 月 28 日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 3.6 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 10 万人就业。”这个城市就是四川成都,该城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尽快恢复城市“烟火气”的做法,被李克强总理“点赞”,使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特殊形势出台特殊政策,成都先吃“螃蟹”。今年 3 月,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四川成都为恢复城市的烟火气,出台《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规定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等“五允许一坚持”措施。成都在城市管理方面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督,在短期内增加的就业岗位超 10 万个,餐饮企业的复工率高达 98%,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烟火气”和“市井气”,促进了消费,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国率先吃了“螃蟹”,开了个好头,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有力探索。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举措,中央及时“定调”。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这就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想尽一切办法,支持餐饮、零售、夜市、文化旅游等生活服务业尽快恢复发展,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释放出更大的消费和就业空间。近日,中央文明办宣布: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

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中央在非常时期及时“定调”,将在大力恢复经济、促进就业、惠及民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有力举措。

新的思路决定新的出路,各地争相“跟进”。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指出: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调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就是鼓励各地出台相关政策,缓解群众压力,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经济复苏。我国有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可能一个路边小摊,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像成都这样允许街边摆摊和占道经营,是对普通民众的真正关怀。各地要为马路市场、街边摆摊选好地点、划好区域,加强管理,解决问题,真正让城市的“烟火气”浓起来,“一池春水”活起来。近日,陕西、浙江、河南等地争相“跟进”,出台允许占道经营、摆地摊等宽松政策,就是及时转变思路、坚持“人民至上”的积极行动。

上一篇:考研政治冲刺复习下一篇:守护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