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导论论文
不知不觉,英语专业导论课已经上完了,通过上专业导论课,我收获了很多,也明确了英语学习的目标,也想了以后毕业以后出来做什么工作。很感谢学院开设这门课程。
首先,我为什么选择英语这个专业。其实从小,我就是比较喜欢英语的,相比与语文数学那些,因为我觉得语文学起来太枯燥了,有古文需要背诵,需要咬文嚼字,而数学有需要大量的演算,推理,需要有逻辑能力。而英语呢,因为是外语吧,第二语言,我学起来并没有觉得太枯燥,而且我还想要把它学好,将来有机会的话可以出国,到外面去看看。但我们小学还没有正式开始学习英语,但我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对话了。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一直成绩还算可以,在英语学习上,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困难。再到高中,看见一些外国人,我还可以和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感觉英语真的很好,所以考大学的时候我就选择了英语专业,想要在英语上更上一层楼,希望以后当个翻译什么的,也可以到处走走,自由些,我觉得这样就很好。
而英语专业学些什么,其实刚开始我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大概了解英语专业就学英语吧,听说读写那些,但通过上专业导论课,我明白了许多,对英语专业学什么有了清楚的认识,要学语音、语法、词汇、听力、阅读、写作、翻译,要学这么多东西,我明白了其实学习一门语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学习英语,还要学习西方的文化,西方的历史等等,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
英语的“听”,就是听力,学习英语,要多听,听力很重要,现在我们的这个阶段,正是比较基础的阶段,需要我们大量的听,听懂别人讲的英语,听懂大众讲的英语,听懂BBC、voa主流频道英文,需要我们大量的练习听力。英语的“说”,也很重要,一门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只有说出来,这门语言才会得到运用,但现在,一些人学的是哑巴英语,学习英语更要学会怎么去说出来。说的时候,也要注意语音,发音准确,让别人听懂和理解,这样英语才算学好了的。
英语的“读”,是要我们广泛的阅读,多读些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报道的题材,这样才能增加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眼界,学习英语,不仅仅只学习这门语言,多个方面都要涉及到,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它。
英语的“写”,这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学会写,才能看出你的英语学习的怎么样了,这是考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项,所以我们大学四年都要开设写作课程,学习写作,就要学习语言的基础,写作模式与技巧,而听写作老师说,我们面试找工作的时候,会考写作,可见写作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英语的综合水平怎么样。
除了这些,英语的学习还离不开学习西方的文化,历史等知识,毕竟,英语是西方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习惯,他们的历史,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他们的语言,所以英语的学习,要了解的方面很多。这些是我通过专业导论课上所收获的,明白了英语学习的一些要求,一些具体该怎么去学,让我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可以更好的学习英语。
如今,来学习英语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我也收获颇多,从每天早上的晨读,到上口语,听力课,写作课,让我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依然有不足之处,比如词汇量少,听力不行,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相应的策略。首先需要有个环境,同学之间交流尽量用英语,每天早上坚持晨读,早上是我们最清醒的时候,记忆力也最好,这时候用来学习英语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坚持被十个课外的单词,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一周至少要读三篇英语的文章,或者一篇短小的小说,每天至少听英语的广播或新闻一小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此外,还应该多看些课外的英文书籍,可以提高我的词汇量和语法的理解。
通过学习英语专业导论课程,我也了解到了一些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未来的方向,主要分为考研和就业两个方向,而且还要在大学四年内考完四六级和专四专八证书。
通过老师和一些师兄师姐分享的经验,我了解到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比较高,但随着整个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也越来越普遍。首先,大学英语专业的招生在很多大学都在扩大,毕业生也越来越多。第二,许多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很高,与社会现实脱节。三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仍然不能实现“一种特殊能力”。
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我们要珍惜学校宝贵的学习机会,加强素质,加强职前培训和知识储备
对于纯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前的工作机会已经失去了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在拓宽视野的基础上,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提高专业能力。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完全多元化现状,除了外贸,英语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金融、通信、媒体、物流、咨询、体育等领域就业,就业领域的扩大无疑将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但“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任何认为掌握一门外语可以入门的观点不可取,提高全国外语水平毕业生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准备必须清晰高质量的就业。除了卓越的专业品质,毕业生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个人将质量、心理素质,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外国公司,而外国公司除了更高要求申请人的业务能力,也注重员工的完整性,如诚实和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工作,工作效率,而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有多种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和口头沟通、情绪稳定、人际交往、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
2.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
虽然现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当地的招聘会,还可以打开互联网,各种招聘信息。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机会,寻找合适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推销自己的才能,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3.改变就业观念,择业后择业
人们一辈子都不能从事一项工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去追求。如果专业的职位足够好,就会失去很多开始的机会。许多优秀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英语专业毕业生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很明显是自我价值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工作奠定了基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好途径。
一、和谐大学校园提出的背景
在进入新世纪头十年的中期, 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初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接着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与重大部署。此后, 条条:各个部委系统, 块块:各个地方———省 (市) 、地 (市) 县、乡 (镇) , 点点:各个大小单位, 纷纷积极响应, 将和谐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强大而富有活力的即和谐的共和国这个有机体, 正是通过以上条条、块块、点点即大大小小的机体结构的和谐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
讲和谐就是因为有不和谐存在, 就像讲团结因为有不团结的现象一样。这就是所谓背景。相关背景是一切相关问题研究的出发点。
党中央文件并没有直接讲和谐大学校园建设, 而我国的和谐大学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是这个有机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胞。因此, 讲和谐大学校园建设, 必须搞清这一建设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大背景与小背景。
大背景大到从整个世界来看。胡锦涛同志多次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与接见外宾中, 提到要建设和谐世界, 就是因为西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世界各地到处制造不和谐, 挑起种种事端, 使国际多元社会、各国人民自主决定自己命运与发展道路的正常权利纳入其价值标准之内, 成为其为所欲为的顺民。这股国际逆流确是我国社会产生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外在原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我国的快速崛起中, 唯恐中国不乱, 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快速发展。
国际公认也为我国许多专家学者认同的一个大背景, 国际社会即世界各国在其发展中, 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 是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 即从不发达向中等发达过渡的时期, 有人说是“发展陷阱”。而我国从刚进入新世纪的人均GDP近2000美元, 到2011年已达5000多美元, 不少学者据此认为我国已进入“中等发展陷阱 (3000~6000美元) ”。从以拉美为代表的“发展陷阱”到我国所谓“中等发展陷阱”, 大体都有以下共同点。
一是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经济的一定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多, 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而为官员贪腐创造了经济条件, 主要是监督机制不能随经济发展同步跟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腐败现象的严重程度几乎是同步的, 这也跟我国对官员任用考核的一些特殊方式相关。因此我国贪腐官员在惩罚中仍不断产生, 由此降低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诚信度, 激化官群矛盾, 涣散社会凝聚力。
二是贫富差距拉大。市场机制在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 也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产生的收入差距拉大趋势要靠政府从公平公正立场采取措施在再分配中向弱势群体倾斜, 匡正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拉大贫富差距的缺陷。我国除具世界其他国家这一共性外, 还因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型而来, 市场化的变革并不彻底, 很多重要经济部门仍被国有企业掌控甚至蜕化为私人垄断。衡量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一个指标—基尼系数, 2013年我国官方首次公布2012年的基尼系数为0.474, 而据民间调查, 同年基尼系数为0.61, 就算被多数经济学者所低估的官方数据, 也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就是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基尼系数也明显高于印度、俄罗斯, 与阿根廷、墨西哥相当。这种贫富差距的拉大不仅激化贫富阶层矛盾, 也激化政府与群众的矛盾, 人们认为是政府不作为或政府偏袒富人或与富人共谋得利的结果。
三是环境污染严重。这一发展阶段, 人们只追求发展速度, 忽视经济增长质量, 高消耗高产出高污染低效益相伴而生。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 一段时间以GDP增长为唯一政绩考核指标, 这种考核方式促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即使到了今天, 我国对官员的环境考评机制体系仍不完善, 如PM2.5这一检测空气质量的指标, 长期被忽视;河流被污染, 土地被污染, 空气被污染。这种污染已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经济能否继续发展, 人民是否能健康快乐生活下去的地步。对人才引进与海外留学人员能否归来也造成重大影响。而这一问题, 人们又把它跟政府无作为联系起来, 由此降低政府的诚信度, 激化官民矛盾。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都是严重的, 造成官民矛盾, 社会不同群体 (贫富群体、不同职业群体) 矛盾的加深, 影响社会和谐。有人认为, 我国社会矛盾的尖锐激化已达到某种临界点, 由此导致维稳成本的不断提高。这部分增加的维稳成本只能从教育、医疗社保、环境治理等合理公共支出中挤兑出来, 从而影响我国社会的转型进程, 影响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的进程。
在社会出现不和谐的大背景下, 高校与之相应同样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 既与社会不和谐因素紧密相连, 又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贪腐现象依然存在, 有的大学甚至比较严重。这从一些大学从校一级领导中揪出的贪官中得到证明。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 从学校工程承包招标中、从自主创收基金中想方设法中饱私囊。这种现象在院系的个别领导或教师中也有存在, 他们还利用手中的权力敲诈学生钱财。
二是师德滑坡, 学德随之滑坡。不少教师不热心教学而热心捞外块, 这虽有大学教师薪酬偏低的客观原因, 但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失衡乃是主因;学生奋发进取精神不足, 混文凭者大有人在;师生相互影响, 对教师评价逆向选择, 认真教学的教师往往开罪学生, 得不到学生的应有尊重与正确评价, 放松要求讨好学生的教师反而得到学生的好评。
三是求大求全, 重数量轻质量。表现为大学年年扩招, 万人大学超万人大学比比皆是, 学校大楼不断增多, 大师却未见增加;数理化、文史地、理工农医样样俱全, 众多专业雷同, 其原有特色消失;硕点、硕导, 博点、博导不断增多, 以致造成中国博士大跃进, 领先世界水平。对教师考核也是重数量, 轻质量, 评价体系不合理, 必然诱导教师的错误追求。埋头苦干看轻名利而倾心于教书育人的老师得不到认可, 等等。
四是学风不正。不管学生、教师都抄袭成风。因为年度考核, 晋升职称要求论文数量, 并要求核心期刊发表, 学生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 要求在读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在压力之下加上道德缺失, 现代网络技术又提供了条件, 他们不得不以抄袭应对, 这是被动而言。不少人甚至是少数忙于行政事务的领导, 为图虚名甚至图实名, 即争得学衔学位, 特殊贡献大奖等级而名利双收, 他们也想方设法抄袭, 盗窃他人甚至学生的科研成果。
大学校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必然影响大学这一神圣高雅殿堂的形象, 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包括道德与专业质量。因此提出与推进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和谐大学校园的概念
这些年来, 和谐大学校园的概念, 常见于报刊、书籍和诸多文件中, 但是否有一公认的权威的一致遵从的定义呢?似乎没有见到, 而多种对和谐大学校园概念的论述, 似乎都有立论依据与可取之处。
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一个经典性表述:“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 全面体现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 也应是和谐大学校园概念立论的依据。
何谓和谐大学校园?看来不能按定义要求来界说, 只能作出说明性的解释。和谐大学校园, 勿庸置疑, 应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特征, 但具体含义应有所延伸并有适当差别。
第一,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宪法及涉及规范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 大学理应遵照执行;同时各个大学应根据自身特点, 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 使依法治校更具体可行。大学校园应充满民主空气, 各个成员都能畅所欲言。各个不同层级的校园管理者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而从善如流, 绝不能将“政治帽子”到处乱扣, 做到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言者无罪。大学是否应有自身特色的校纪校规, 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第二.和谐大学校园应是体现公平正义的典范。校内各级党政领导成员, 不同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 不同年级, 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不同岗位的成员, 等等。总之, 大学校园里的所有成员, 都是平等的, 都是履行不同职责, 尽不同义务而已, 无任何特权可言。
第三,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诚信友爱即遵循伦理道德的楷模。大学里各种成员之间, 都应做到诚实守信、说实话、干实事、互助友爱、扶危济困、团结协作。大学校园容不得流言谣言, 容不得制假造假, 容不得一切歪风邪气。
第四,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最具创造活力的场所。大学的各类主体, 其中最重要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学生要学得主动,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敢于跟老师及各种权威争论, 敢于面对面提出质疑;教师要教的主动, 敢于创新自己的学术观点, 勇于发明创造,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对学生质疑, 要大度包容, 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够完善或有错误, 也要加以鼓励。其他不同岗位的成员, 应有不断改进自己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效能的创新之举。大学应成为整个社会最具创新活力并带动整个社会创新的强大发动机与导航仪。
第五,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最为文明安定的场所, 社会精神文明的典范。大学校园里, 人人讲礼貌, 个个能谦让包容, 既与社会紧密相联, 又不容社会污染浸入校园。大学校园应是社会文明的一方净土, 是社会最圣洁的地方。
第六, 和谐大学校园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楷模。大学校园不仅精神环境洁净无瑕, 自然环境也应洁净无瑕。大学这个小环境, 应有周到的规划设计, 绿地、水榭、亭台楼阁、生活学习、运动与休闲设施, 均应安排有序, 使人感到似静非静, 似动非动, 空气清新, 井然优雅, 是个读书、研究的最好自然环境。
总括上述, 和谐大学校园的最根本特征是, 融洽的人际关系, 令人向往的自然环境, 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科研成果, 最终体现为, 不断培养出就业率高广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活力的一批批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大学有不同类型, 有所谓重点非重点、专科、本科、教学型、研究型等差别, 但凡是大学都要出两类成果: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和不同档次的科研成果。而高素质人才即各类精英的不断产出, 则是不同类型大学的最重要使命。
综上所述, 和谐大学校园概念不能简单地套用逻辑学关于定义的要求来表述。而从上述和谐大学校园的描述中, 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但总感觉这是一种静态的特征表述, 似乎跟现实中或实践中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不符。因此, 对于和谐大学校园概念, 必须从动态角度加以把握。和谐大学校园所具有的六大典范作用不是一幅静态的美丽山水画, 而是在动态中显示出来。它在不断克服六大典范中大大小小的不够典范之处而趋于典范, 也就是说, 它在不断化解不断产生的种种不和谐因素而使之达到和谐状态, 在这种不断调整化解不和谐因素的过程中, 六大典范作用会不断达到新的境界。这种动态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从中不断彰显出一所和谐大学的崭新面貌, 也构成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是因为, 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是像鲁滨逊生活的那种孤岛。中国已经融入世界, 是地球村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大学作为中国社会中的闪光分子, 自然跟世界相关联, 跟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相关联, 因此涉及的社会关系是十分广泛而复杂的。就大学本身来说, 也不是一个静止体, 它虽相对稳定, 流动性仍然显著, 每年大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走出校门, 又有大批不同层次的新生进入;教学科研人员, 不同岗位的管理成员也是有进有出, 处于流动状态, 这种流动状态正是一种活力的源泉。现实中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涉及的国内外、校内外纵横交错的有形的与无形的, 精神的与物质的复杂利益关系, 为我们研究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指明了路径。
三、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的研究路径
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从何着手, 现实的动态中的和谐大学概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正视、面对并理顺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所涉及的校内外、国内外纵横交错的既有精神层面更有物质层面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关系。让我们稍稍具体梳理罗列一下这些绕不过去的或难或易的关系。
理顺大学校园内部关系是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按现行体制, 我国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 (院) 长负责制。党领导政是纵向关系。但某些重点大学, “政”即校 (院) 长的行政级别、权威声望往往大于党 (委书记) 。在校 (院) 长与党委书记作为平行对等的顶层机构, 本身各有一套组织机构, 如副书记、副校 (院) 长及其助理的人数、办公室组织及其人员配置。紧靠这一顶层, 一般应有相互平行的几套系统:教学与科研学术管理、后勤保障、图书资料、财务管理、纪检监察等。这几大系统自身有其纵向、横向系统。党务系统的纵向组织从校 (院) 党委至院系党委或党总支直至党支部党小组。与此相关的共青团系统、工会系统、民主党派系统、纪检监察系统等应归于党务系统。校务行政系统, 实际应包括教学科研、后勤、图书资料、财务等系统。这些系统也有纵向横向交错关系。校内各个学院之间特别是专业相近的各个学院之间, 甚至一个学院内的各个专业系之间, 也存在复杂的横向纵向关系。师生关系可以说纵向关系, 是大学中最重要的关系, 没有老师与学生就不成其大学。师生关系可分为老中青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名师与一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师关系, 包括老中青教师、不同职称教师、名师与一般教师、一般教师与硕导、博导教师、海归教师与本土教师、外教与内教老师等之间的横向关系。学生间的横向关系有:贫困生与富裕生及其不同级别官员出身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外国留学生与本国学生、不同层次学历即专、本、硕、博学生、城乡学生、边远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学生等, 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横向的复杂关系。课程之间也存在某种纵向主要是横向关系: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体系、主打课与辅助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德育课或政治思想教育课与专业课、体育课 (包括军训) 与专业课、外语课与其他课程, 等等。考评体系包括对党政、老师与学生三大系统。总的要求是:指标设计科学合理, 在量化中突显出质的要求。党政成员考评体系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出广大群众评价的地位。对教师的考评体系包括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的教师的考评、完全搞科研的人员的考评, 不同职称教师或科研人员的考评指标的差别及其合理性, 质的指标如何在量化中得到体现, 纠正重量轻质的偏差, 必须重视教学质量及其考评, 教授一定要讲授本科课程。考评必然跟奖惩体系相联系, 原则是奖优罚劣, 使优者动力更为强劲, 劣者也能自强奋起。奖惩既跟物质利益联系, 也要跟精神荣誉相关联。这里涉及一套薪酬体系的纵向横向关系:党政不同层级的报酬体系, 教师科研人员不同职称的报酬体系 (现在提出的绩效工资设置) , 教辅人员的新酬体系。以上三者的横向对比关系的合理性, 力避众多博士教授争处长, 教学岗位乏热心。这其中涉及一个有形收入与无形收入 (无形其实也有形) 的关系问题。对学生的考评体系:不同学历培养目标的差别体系, 考核方式应多样化, 既重分数又不能唯分数, 目的是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敢于质疑,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纪检监察体系的纵横向关系:纪检监察组织体系 (常设机构及其成员与非常设机构成员) , 教代会、学代会、校工会的地位与作用, 团委会的地位与作用, 民主党派的地位与作用。正视审计机构在廉洁校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现在很多大学还存在一校两制的关系, 需要调整处理。至于独立民办大学的内部关系, 既有公办大学的共性, 也有其特性, 暂不列入本文研究的范围。大学办学规模与质量及其管理边界的关系, 大学校园建设的合理布局问题, 既是大学顶层管理者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 也是相关上级党政领导层级需要慎重考虑处理的问题。
以上便是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内部涉及需要理顺的纵向、横向、纵横交错关系的一个梗概。
和谐大学校园建设还必须要理顺外部环境这一重要环节。包括如下多方面的关系。一是理顺校际之间的关系:本市与本省区各院校之间、不同城市省区之间的院校、重点与非重点院校、本国院校与国外院校之间、不同档次院校之间等关系。其内容涉及: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 的共享与争夺, 专业设置的重复与竞争 (包括热门专业的纷纷上马) , 招生生源的争夺, 办学经费的争夺, 创收渠道、地域的争夺, 等等;二是理顺大学所在地与相邻社区、城市及所在省区的关系;三是理顺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四是理顺与本校校友的关系;五是理顺大学社会服务、社会责任与创收融资的关系;六是理顺招生录取涉及的诸多社会关系;七是理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 包括本省区与中央教育主管部门、与主管该院校的相关业务部门的关系;八是理顺与上级党政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的关系, 等等。
上述种种纵向横向矛盾关系, 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主次差别及其随时转换的可能性, 但万变不离其宗, 即围绕调动校内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往后的研究中, 我们将遵循上述路径详加分析。
四、贯彻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认为, 关于“是”什么 (What is) 的表述, 是实证表述 (Positve statements) , 关于“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 的表述是规范表述, 前者叫实证方法, 后者叫规范方法。在经济学界有人将用前者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称作实证经济学, 以后者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叫做规范经济学。实证方法有些类似逻辑学的归纳法, 规范方法则类似演释法。事实上, 任何研究不可能将二者截然分开, 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人认为马克思、列宁的著作都是规范方法的典范, 事实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将实证与规范方法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实证方法先要进行假设, 这假设就是一种指导思想, 就包含规范的成份。
我们这里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就是既要以我国及他国已经为实践证明的正确理论作指导, 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并以实践为依据得出新的结论, 这就有可能纠正过去不正确的结论或指导思想。所以, 我们的研究, 首先既不是纯理论推导, 但又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 包括我们党的重要文献方针政策, 国家已有的法律法规。其次, 我们的研究必须进行调查研究, 既要利用他人的调研成果, 也有自己必要的调研与实践经验总结;在理论上, 我们要大量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精华, 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哪怕是一些小的创新。再次, 在表述上, 既有理论阐述, 又有实例印证;既有个例, 也有通例;还有必要的统计数据作佐证。
五、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重大意义
首先, 帮助我们在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做到既紧张又从容。从和谐大学校园概念中得知, 和谐大学校园不是风平浪静的, 而处于复杂矛盾的运动过程中, 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 永无止境。在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 党和政府相关部门, 大学中的全体师生员工都应基于这种认识来处理大学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就大学本身来说, 教师和学生, 一般管理人员, 都应基于这种认识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将紧张与轻松、活泼结合起来。而大学的顶层人员, 可以说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中, 他们责任重大, 他们知道和谐大学校园建设的复杂性动态性, 便会处变不惊, 举重若轻, 要做到这一点, 达到这一境界, 的确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大学高层的领导人员要相对稳定, 要有相当高的专业业务与管理素质, 要有较长时间的办学历练, 要有不同专业管理与年龄的混成比例与梯次配置, 更要有相当的校外特别是校内的群众基础。同时, 也要求大学的高层领导也像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一样, 要有对付各种突发事件的种种预案, 才能真正做到处变不惊, 使一所大学在各种突发或尖锐矛盾爆发时, 仍能正常运作, 不会因噎废食, 如学校游泳池淹死一名学生或教师, 游泳池就立即关闭不再开放。
其次, 指导我们能视野开阔地运用立体思维来从事和谐大学校园建设, 这样才能与当今国家与世界的发展进程合拍。一所大学从所处地址来说, 是基本固定的, 但其运行, 必然不断涉及以上所述的校内外、国内外纵横交错有形无形矛盾关系的处理。只有充分正视, 及时理顺, 才能不影响大学的正常运作。但这种不断产生矛盾又不断调整理顺矛盾关系的过程, 正是一所大学走向成熟, 使大学办学质量不断登上一个个新台阶的正常途径。
第三, 只有在这种现实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 才能使师生经受现实的锤炼, 才能培养出广受社会欢迎的产品╟╟适应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人才, 而不是温室中的鲜花,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是和谐大学最重要的使命。
最后, 按照我们这种思路, 即如上描述的和谐大学校园概念, 大学才能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楷模, 成为国人向往的圣地;才能使社会感到, 进入大学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洗礼。如此, 大学才能成为全面影响和推动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强大的动力。
总之, 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过程就是中国梦在大学实现的过程, 中国梦的美好理想与远景, 只能在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中逐步实现。
和谐大学校园建设, 中国梦在大学的实现, 任重而道远啊!
摘要:和谐大学校园建设是在整个社会与大学在其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 出现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因此, 现实中的和谐大学校园是通过不断调整、处理种种矛盾关系而造就的一个最具创造活力的环境或场所, 正是这种动态中的和谐大学校园, 才能成为精英辈出的摇篮, 累累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阵地, 成为整个和谐社会的典范与楷模, 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为强大的动力。和谐大学建设的过程也是中国梦在大学实现的过程。其研究路径, 应是视野开阔地梳理涉及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形无形的纵横交错的复杂多变的关系, 适时调整化解, 永葆不竭动力。其研究应是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和谐大学校园,理顺关系,研究路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新浪网.专家称我国十四五期间有望成高收入国家[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1-09-22/025123195922.shtml
[2]中国首度公布基尼系数[N].北京晨报, 2013-01-19.
[3]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J].财经, 2012, (22) .
[4]邓崇清.对教师评价逆向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4, (4) .
[5]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5-02-19.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2-19/content_2595497.htm.
作为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学生,在经历了3个学期的专业英语学习之后,本学期开始初步涉及经贸商务类课程——工商导论。起初,有点小兴奋,因为长期湮没在英语世界里不能透气已经快发霉了,心想总算能学点更职业化技能化的知识了。但是由于以前没接触过此类专业的课程,偶尔会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渐渐地,熟悉了老师的教学模式后,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工商导论这门课程不简易,但却易懂。虽然老师是纯英文版教学,但老师引进西方的教学模式,在上课过程中运用了大量国际工商业的案例来解说经济原理,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增加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通过对国际知名企业商家(如家乐福、苹果公司等)科学管理模式的详细剖析,使我领悟到了商务的灵活与技巧。
再说《工商导论》这本书,由于其中的商务专业名词较多,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最近在图书馆翻阅BEC 试题的过程中发现,工商导论课程中的知识其实与BEC考试内容很契合,其中很多单词都似曾相识,我非常后悔这个学期没有好好学,没有认真对待课后的积累。语言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平时不花功夫绝对是个错误的态度。老师平时布置我们上课记笔记,下课做好复习预习课本的作业,一是为了我们的词汇积累,二是为了养成我们良好迅速的思考习惯。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灌输下,很多同学都习惯听老师一个人分析,懒于独立思考。老师一次次地强调我们笔记上要有自己的思想,而不能一味地摘单词句子,其实是让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学习商务的大学生,我们要有积极灵动的脑子,创新的思维,独立的思想,这些都不是一日就能学会的,需要通过长期的锻炼。而我们之前已浪费太多时光,如果在自己最后几年学习生涯中再不好好磨砺自己,以后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思考能力。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就业,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虽然不喜欢考试,但是比起陌生又复杂的项目报告,我倒是宁愿选择笔试来展示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但通过跟老师的谈话,我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仔细想来,老师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如果将来进了公司,比别人多了一项本领,这势必将成为我就业的一个优势。与其在将来就业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地做着漏洞百出的项目报告,不如在大学生涯中提前掌握相关知识,领悟到一定的商务技巧。这样以后工作会更加容易上手,毕竟职场上是没有人会手把手地教你做任何事的。因此,我们不能偷懒,不能放过一切的学习机会。
经过临床医学导论课的学习,使我对于临床医学这门学科有了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也让我对于未来将从事的医生职业有了一些了解。
关于医患关系,导论课上的一张图片使我印象深刻。一名医生跪在一个坐在轮椅的小男孩边询问病情,男孩的脸上充满了阳光的笑容。这又关系到了医生的职业素养问题。正如照片中所示,如果每个医生都能够温柔的、体贴的关心病人,我想病人也是会体谅医生的,这样医患关系就能朝着正常的方向转变。医生需要提高自身修养,用恬然淡静的微笑去面对病人,让病人信赖你,冷静下来仔细的叙述病情病史;而不是面无表情,冷漠的例行公事式的检查,这样就丢失了第一印象,在病人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形象。礼遇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想要改变全国人对医生的看法是很困难的,所以不如改变医生给的职业素养,善待病人,以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关系,共同促进和谐社会,迎接美好的明天。
关于医学教育,我认为医学生课业繁重,需要学习的东西又多,如果能够减轻课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复习与总结,建立起整个人体的体系,包括哪个部位有什么结构什么神经肌肉细胞以及相对位置,会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未来医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现在课程较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这一宝库展开探寻,因而就会有交叉,不同学科间所学知识会有些重合。这些重合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但是由于不同学科侧重点不同,导致交叉知识点的侧重不同,复习与整理时便会产生时间上的些许浪费。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医学生一定就能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来整理知识以及形成体系。
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我也算初步跨入医学的大门了。越是学习,心中对于医学的敬仰就越是浓厚。学习了解剖,体会到极其复杂人体结构是多么难以记忆,但医生依然能够从容下刀,避开血管神经,直达患处,不可谓之不神奇。而且,前人到底经过了多久的努力才将如同浩瀚星海般复杂而玄奇的人体结构搞清楚,让我们能够快捷便利的了解人体这个宝库。学习了组织学,体会到前人一个个构思精巧的发明和实验方法,将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从极细微的方面去感叹生命的神奇,那么多各种各样的不可见的微小细胞是如何组成一个庞大的、能够做很多事情的身体,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记得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满怀好奇心,期待着老师带给我们的医学知识享受。上课伊始,老师向我们归纳了本门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即导医学、导医生、到医疗。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完全融入他的教学。慢慢地,他为我揭开了临床医学导论神秘的面纱······
导医学:“希波克拉底的魔力”
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医学起源之谜。原始社会,猿人真正地脱离了动物界,自疗和互救成为古代医学形成的基础。后来,西方医学在古希腊发源,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希波克拉底的出现,为医学揭开了新的篇章。他的《誓词》也流传至今,告诫我们要遵循医师规范——矢志不渝地遵守誓约、尊师敬幼、非礼勿视、不为所欲为、不给病人带来痛苦等。尽管现在的医学随着社会文明发展至今已是繁荣昌盛了,但希波克拉底誓言仍有着他独特的魔力。
是的,作为一名病人以性命相托的医生,他一生都应该坚守着自己的承诺。这不仅仅是一种敬业的精神,更是一生的奉献。而我,也会矢志不渝地坚守着。
导医生:沟通从心开始
在这里,老师说沟通也是一种艺术。在这个高科技发达的时代,当网络将我们带到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新鲜事的世界时,钢筋混泥
土便成了将我们一个个分开的罪魁祸首。我们渴望交流,特别是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众所周知,当患者不再信任医者,当医者不再受敬于患者医患关系便会日剧恶劣。除了医疗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和高昂的医疗费用引起的争端外,沟通隔阂也是引起医患关系恶劣的重要原因。因为有了沟通鸿沟,患者不知如何求医,而医者医技无处可使。于是,作为一名医学生,提前掌握沟通技巧就显得特别重要。虽然未以医生的身份接触过病人,但对患者对医生的无理谩骂和暴力行为却早有耳闻。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医生与患者的交流都是必需的。其实,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懂得去聆听对方,这样对方才能互相了解、互相理解。
医生不是神,不能一瞬间就把病人的痛疾驱除。患者也不是一个玩具,他们同样需要有理解。所以,要是医生和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彼此以真诚相待,那齐手共抗病魔又有何难!
导医疗:医生如虎添翼
在这里,老师课室“论剑”。CT、X光片机、核磁共振、心电图器,这一部部先进的仪器,无不体现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这也为医生的诊病、治病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但要完全地掌握这里的每一项技术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医学生,努力学习各种临床治疗仪器的使用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它们,医生才会如虎添翼。
学医不单单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大量的医院临床实践经验。当我
第一次穿着白大褂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医院时,我的心也在不停地颤动。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向我们介绍了急诊室的常用仪器,包括急诊柜、急诊箱、呼吸机等。接下来又为我们系统的介绍了急救的知识,并且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方便让我们“消化”。并且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越感到医生这一职业的伟大。
自动化专业导论
学习报告
系 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15级自动化(2)班
姓名(学号): 汪玉好1505032023 导师姓名: 王庆龙、孟芳芳、李秀娟
完成时间: 2016-1-1
自动化专业学习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对“自动化”专业的理解
2、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解
3、对自动化专业第二课堂的理解
4、大学期间学习的目标与计划
1、对“自动化”专业的理解
我们学习的自动化专业是包含在电子信息及电气工程系之中,所以说一定学习关于电的知识和一些控制理论知识。我们学校自动化专业为四年制本科专业,而且还是为与德国合作共建专业、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在学校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自动控制和仪表、过程控制与自动化装置、电气控制与工程、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熟悉本专业领域国内外工程与应用技术发展前沿和应用水平,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研究与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秀学生可到德国、韩国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本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信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在各行各业都在大量使用,例如工业、食品、航天、海关、商场等。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类型有多种主要的是恒定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当然自动控制系统是由给定环节、反馈环节、比较环节、控制器、执行环节、被控对象以及扰动组成的。对于未来自动化的展望涉及到各个方面,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机器人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高速列车和太空飞行器的智能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和巡航导弹和预警飞机。国家对于该专业也制定了各种计划,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2、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解
我们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但是我们在快要毕业时要选择就业方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业过程控制方向,它是以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针对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由信号检测与变换、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和现场总路线控制技术等组成方向主要课程。主要是在工厂操作大型自动机器。二是电气工程方向,它是使学生能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厂企业、楼宇系统的供电和电气控制、监控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由电气控制技术、运动控制、PLC应用技术、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组成方向主要课程。三是嵌入系统方向:注重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与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专业人才;由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SP技术、先进显示技术、控制电机等组成方向主要课程。
我们学习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大学物理、专业英语,工程应用数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机与控制系统、计算机编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功率变换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工程基础、控制理论与仿真、电气工程、供电技术、过程控制与仪表、DCS系统与现场总线、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各课程实验、各类实训及综合性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也包括一些实验课程有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运动控制实验、过程控制实验、自动检测与仪表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网络及多媒体实验等。我们学校也和一些企业合作进行一些实习,如金工实习和大二结束的专业课实习,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自动化专业第二课堂的理解
我们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其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第二课堂也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课堂活动有6-10学分。我校学生在业余时间均可自愿报名参加各种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校期间,需要累计取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第二课堂学分数,方可获得毕业证书。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拿到相应的证书,便可加相应的学分。我们系的有几大比赛是比较重要的,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比赛等。我们应该积极地参加让自己有所得。
4、大学期间学习的目标与计划
郭俊岐 42019199 经贸二班
还记得第一节课邓敏老师曾说过:“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学科培养的是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研究,解决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学者。”我深以为然,相对于其他经济学相关专业同学们,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上多了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关系类的相关课程,也相应的减。少了一些数学类的课程。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课中,我们学习的内容大都是国家政策与国际经贸的关系,以及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而不是像学习其他带有“经济”的科目一样,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概念。我觉得,不同风格的三个老师对于这门课程的讲授不仅让我对当今国际贸易格局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激发了我学好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专业的兴趣。
首先是邓敏老师的第一节课,我愿称其为“总导论课”,因为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导入与内涵界定。老师列举了几个案例让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分别是韩国的“光头运动”和中国的进博会。
“光头运动”和“死守运动”让我知道了像电影一样的文化产品也可以称作世界贸易中的商品,电影配额也可以用来当做政治或经济筹码进行交易。也让我认识到了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完全的自由贸易仍可能一定程度上损害本国的利益,而国家间经济与贸易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关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强盛。恰巧,学习进博会知识的前几天,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当我在公众号上看到有关进博会的新闻时,我都是直接划过,因为我不觉得在遥远的上海开这样一场会和身在大学的我有什么关系。但听完邓敏老师的讲解,又查阅了些资料,我明白了,进博会不仅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开放包容;更是推动中国走向国际的桥梁,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进博会体现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智慧,中国勇气,中国担当。进博会是我们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而全球发展,终将惠及我们这一星球上的每一个个体。总而言之,身为经贸专业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对国际政治经济大事的关注和了解,不是因为这样做能为我们带来多高的分数,而是因为我们知道的越多,见识的越广,在遇到新问题时,我们能做的就越多。
此外,邓敏老师还给我们解释了一些经济学常用的词汇,带我们区分了国际经经济与贸易和国际商务的研究方向。邓敏老师的“第一课”为我们学习接下来的课程打好了基础,也让我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吴钢老师的三节课的题目分别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网路专题》《“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治理专题》和《全球价值链与新贸易核算》。在第一节课上,他向我们讲授了网络研究方法,用贸易网络的形式来研究经济全球化,但这里,我主要想探讨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的内容。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我之前也曾在财经英语这门课上学过,但吴钢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不同,为我们开拓了经济研究的新思路。他植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我们一起探讨了基于经贸网络视角“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的必要性。中国在国际经济地位整体接近美国,但在国际贸易中的嵌入不足,与世界各国的练习不够,所以此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利用贸易竞争优势关系网络构建模型,我们也得出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更加具有组织治理优势的结论。最后,老师通过一系列图表让我们了解了“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外贸经济发展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地发展,它对中国外贸经济“稳增长”和“调结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最后一堂课,也就是《全球价值链与新贸易核算》,吴钢老师向我们讲解了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全球价值链,新贸易核算和新发展格局。前两个板块主要是理论化的一些内容,对我也许过于高深,所以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我理解的新发展格局。在这节课的开始,老师曾说过经济与贸易类研究应注重研究不断发展的新业态,不应古板守旧,泥古不化。而我国当前最新的经贸政策,莫过于在2020年4月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了。新发展格局,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国为什么要提出新发展格局?我想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我下一段要写到的蒋为老师的一节课上找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我认为,现阶段的我国,只有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过度依靠外需的出口型经济转化为内外需平衡的“新常态”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才能更好适应当今的国际局势,更好应对风险,迎接挑战。
最后,是蒋为老师的两节课:《数字贸易驱动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蒋为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准备的ppt也十分精美,尤其是在第二次课上他用中国出口结构,各国出口依存度等图表向我们详细解释了中国面临的对外贸易转型的新挑战。下面,我将就蒋为老师的两节课,粗略的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是关于数字贸易和第三次全球化的问题。众所周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贸易方式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贸易对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进入了数字贸易的新时代。尽管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已然终结,但由于信息技术催生的第三次数字化浪潮正以勃然生机改变着整个世界。数字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全球价值创造的模式,也为发展中国家超越式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因此,我国更应该沉着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这也与第二节课的内容紧密相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原因不仅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还有经贸体制的不断完善,然而,中国的外贸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而随着“人口红利”被消耗殆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想要继续维持以低廉劳动成本为优势的出口导向性经济是不可能的。为了应对这种状况,我们不仅应该调整出口结构,提高中高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更应该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从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驱动型经济,也就是我上文提到过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的构建。以此来应对世界政治经济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记得在最后一节课上,吴钢老师曾说过,大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开拓眼界,增加知识。我想,这几节导论课的学习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学习完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这门课程后,我增加了对于经贸知识的了解,知道了即使是的企业间的国际贸易,也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也明白了一些国家经贸政策出台的原因,知道每一条看似简单的政策背后,都充满了像三位老师一样的经济学研究者的心血。最重要的一点,我学到了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知道了经济学研究的结果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每一条结论的背后都有详实的数据和图表进行支撑。
当然,学习完这门课后,我也有不少的困惑。我觉得其中最有讨论价值的一条是关于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之间关系的。我明白国际经贸专业的基础就在于相信自由贸易比保护贸易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或者,这条件是否无差别的生效于所有类型的国家。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解开我的疑惑。
【大学学习导论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导论论文05-28
大学党校学习结业论文11-16
在校大学生党课学习结课论文05-24
《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09-14
大学学习建议07-27
大学专业学习计划05-30
大学期末学习汇报06-19
大学学习复习总结07-16
大学暑期学习总结09-25
大学学习决心书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