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探究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5个层次,主张只有真正调动人的内部动机,才能够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本文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分析该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反映,从而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习目标等方面阐述需要层次理论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启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方经济学探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方经济学探究论文 篇1:

逆向教学设计下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摘 要:文章研究了逆向教学设计下独立学院探究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的应用。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在逆向教学设计和探究式教学方面有较强的可行性,并以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为案例,发现逆向教学设计下探究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是有成效的,并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西方经济学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首次于201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高校课程的改革。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创新能力却不强,据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仅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25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迈入内涵发展阶段,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均与课堂讲授内容休戚相关。因此,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重构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已刻不容缓。

关于逆向教学设计,最早提出该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学家Tyler,另一位美国教育学家则提出了课程大纲分析、教学目标确立、制定评价标准和教学涉及实施的逆向设计理论。逆向教学设计是改变以教材为中心,从终点出发,依据最终目标来设计、组织评估证据的新的教学模式。研究进一步表明,Janice Skowron提出了逆向教学框架:期望达到的目标和绩效,评估学习的证据,课程设计[1]。此后,逆向教学设计在欧美国家流行开来。

国内方面主要关注逆向教学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应用,付秀芸(2014)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2],研究了发展经济学的逆向教学设计和效果评价;田莉(2015)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3],对课堂评价的基本要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贯穿课堂教学全程的可能设计思路;张九洲(2015)则分析了逆向教学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4],指出教学改革不能搞“一刀切”;王冠(2016)借用3D打印技術把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听障生动漫课程[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汪伟等(2016)在“教师技能”课程中[6],引入了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和非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并构建了教学设计模式和非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的耦合、协同发展的课程框架。

关于探究式教学,胡文龙(2014)以汕头大学为例[7],构建了基于项目的多层次探究式教学,形成了OBE教学模式雏形;陆长平等(2013)构建了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指标与评价主体[8],通过诊断探究式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宗德柱(2016)以中学生物课程为例[9],从探究前预案的设计、探究中问题设定、探究后教师评价等几个过程,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张润等(2017)研究了美国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历程[10],指出该教学模式仍有很多困难和挑战;王晓民(2017)认为师生互动、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学习环境创设、师生角色定位和学生合作参与教学的程度是决定探究式教学效果好坏 的重要因素[11]。

已有的文献表明逆向教学设计以及探究式教学在各个学科存在广泛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但也有少数学者对该模式提出了质疑。目前的研究可能存在如下不足:第一,较少有学者把逆向教学设计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方法融合在一起;第二,教学逆向设计和不同学科的耦合性阐述不够,无法确定哪些学科是否适用于逆向教学设计和探究式教学。因此,本文将以独立学院为例,研究逆向教学设计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可行性、具体应用及评价效果。

一、逆向教学设计下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探

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国内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凯洛夫模式,该设计注重知识传授,以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程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认为只要通过联系—反馈—强化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设计也不出其右,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其他高校更薄弱,因此,大部分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师的授课手段都是以讲授为主,甚至于“满堂灌”。这种教学设计的优点是教学授课条理清晰,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较大。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来源于欧美国家,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定理根植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实践,加之该学科庞杂的理论部分,如若采取传统的授课设计,可能会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理论基础较差,他们很难全部掌握这些理论,最终只能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讲授部分内容;二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了解甚少,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应是掌握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理论解释中国实际经济问题,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探寻实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合宜发展的路径。因此,教师仅仅传授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知行合一”的观念,会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违教学初衷。

与传统教学设计相反,逆向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的协助功能,要先确定预期目标,然后确定学习目标的评价指标,最后才是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不是一种机械的教与学的单向教学模式,它是为了让学生构建更有效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学习、分析、创新等能力,根据学科特点,选取相应探究方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鉴于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的不足和逆向教学设计与探究式教学的优点,有必要进行逆向教学设计下独立学院西方经济探究式教学模式。

(二)可行性分析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老”学科,不管是从课程性质和特点,还是从教学目标和要求,其授课内容都应与时俱进,因此,选择逆向教学下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建构持久性知识框架和经济学素养的提高。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是通过介绍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以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高等数学知识为工具,分析理性人如何在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让学生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当然这门课也是一门“新”学科,随着时间发展和经济的实践变化,产生了很多与时代严密对接的跨学科理论,比如最优拍卖机制设计、嵌入Robot Alpha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西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师应采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理论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西方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主要是“90后”,这代学生的特点是其内在素质较高,学习动机更多是创新动机,思维跳跃性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说教式授课已经不合时宜,这也是为什么老教师感觉“90后”学生不如“80后”学生好管教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这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大增多,比如通过网站、QQ、微信、微博等方式很容易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课堂传授已不是唯一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其理论知识相对于一本、二本的学生较差,但其创新意识或许更强。鉴于此,结合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独立学院学生的内在素质,采用逆向教学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二、逆向教学设计下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

根据已有的研究理论,逆向教学设计主要从明确预期教学目标、确定达成预期目标的证据、安排教学活动等几个方面展开。探究式教学主要围绕准备阶段、自主探究阶段、课堂引导探究阶段展开。

文章以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经济贸易系某班为研究对象,根据逆向教学设计的特点,打破了西方经济学原有的章节框架,采用专题形式展开,探究内容选择上坚持持久性价值、具备可探究性、知识迁移性、具备吸引力等特点。内容以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第七版)为主,参考书目为: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曼昆《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等。

教学案例:AD-AS模型理论诠释与实际应用。

(一)准备阶段

在明确专题AD-AS模型理论诠释与实际应用的探讨内容、预期目标、评估方式后,笔者查阅了和该模型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为教学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并和学生交流了预期实现目标和评价的证据,提供了探究资料,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主要让学生围绕着“什么原因会导致两条曲线的移动?”和“曲线移动以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两个核心问题展开。探究资料主要是2008年金融危机、汶川地震、微信支付方式、信贷普及化、供给侧改革等。

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1.哪些事件是和总需求有关系的?哪些是和总供给有关系的?2.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后果?

学生提出的核心问题:1.如何把AD-AS模型理论

和金融危机相结合?2.微信支付会产生系统系风险吗?

3.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能保持目前7%左右的水平吗?4.还有哪些大事影响了这两条需求曲线?

(二)自主探究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和已有探究材料进行预习,同时要求学生从相关网站观看2008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事件的一些视频,通过学术引擎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

(三)课堂引导探究阶段

首先,笔者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对上次所讲内容进行了回顾梳理,以保证知识的延续性,然后采用授受式教学形式,把和本专题相关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的概念、原理等内容做了讲解。然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1.哪些事件是和总需求有关系的?哪些是和总供给有关系的?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和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进出口变动相关的事件,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进出口和总需求变动方向一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多是需求导向性的,比如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属于总需求范畴。影响总供给变动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的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劳动力状况、人力资本、自然资源的丰裕度等,一般认为,生产成本提高会让总供给曲线左移,而技术水平提高、人力资本增加等会让总供给曲线右移,至于自然资源的丰裕度则不确定,学界对此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有“资源诅咒”和“资源福音”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

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会导致劳动力和物质资本锐减,进而导致中国总供给降低,因此,AS曲线向左移动,经济增长(GDP)会减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中国经济的总供给层面结构更趋合理,以需求引供给,短期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信贷的进一步普及和微信支付,大大降低了消费者消费商品的交易成本,加快了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速度,商品流通方式多样化和流通速度快速化必然刺激中国总需求的增加,让AD曲线右移,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进一步探究了扩大内需);探究材料中,尤以微信支付方式讨论最激烈,最终大家达成的共识是微信支付方便了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我国的总需求,让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

2.如何把AD-AS模型理论和金融危机相结合,大部分学生的理解是,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总需求增加不利,这是因为国外出现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居民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即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笔者的进一步引导是:金融危机的成因是什么?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总供给吗?金融创新能解决金融危机吗?

三、结论及建议

文章以独立学院为例,分析了西方经济学的逆向设计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鉴于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的不足和逆向教学设计和探究式教学的优点,有必要进行逆向教学设计下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结合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独立学院学生的内在素质,发现采用逆向教学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通过对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逆向设计下西方经济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是有效率的,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特性,符合西方经济学学科规律,逆向设计下探究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端正了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对相关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独立学院在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探索逆向设计下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模式,如何做到有效的逆向设计?如何进行深入浅出的探究,这不仅取决于学生的配合程度,更和教师本身的学术底蕴、理论基础和现实嗅觉密切相关。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提高理论知识对接现实经济问题的敏锐度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美]Janice Skowron.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M].

陈超,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2.

[2]付秀芸.逆向教学设计在发展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3]田莉,唐茜.逆向教学设计视野下的课堂评价:内涵、基本

要素与设计思路[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6).

[4]张九洲,房慧.逆向课程设计与其存在的潜在问题[J].教育

探索,2015,(4).

[5]王冠.3D打印技术在高职听障生动漫逆向教学设计中的

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6,(5).

[6]汪伟,何山.“教师技能”课程逆向教学设计及非课程的研

究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4).

[7]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2014,(1).

[8]陆长平,姜锐,邓庆山.构建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

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9]宗德柱,孙存华.中学探究式教學的实施对策——以中学

生物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6,(4).

[10]张润,史立英.美国探究式教学实施历程及启示[J].教学

与管理,2017,(3).

[11]王晓民,李妙然.高校探究式教学过程及运行环境分析

[J/OL].中国成人教育,2017,(11).

作者:朱万里

西方经济学探究论文 篇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中的应用

[摘 要]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5个层次,主张只有真正调动人的内部动机, 才能够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本文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分析该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反映,从而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习目标等方面阐述需要层次理论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西方经济学教学 学习积极性

一、引言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有重要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行为始于需要,并由需要引发动机。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果将这种因需要欲望而引起的行为原动力投向工作,它就会成为个体工作积极性的源泉。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5个层次, 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见下图。

马斯洛主张只有真正调动人的内部动机, 才能够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从激励的观点来看,需要层次理论对高校教师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纽带关系

在马斯洛看来,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由低层次不断过渡至高层次,当某一层次的需求被满足时,则会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热情高涨,富于创造力的冲劲。从而向更高的需求层次迈进,达到更高的层次要求。相反的,当人在某一需求层次无法满足或者满足的方式不正确时,则人的积极性受挫,无上进心,缺乏创造的精神。

在当前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由于“教师主导制”—— —“学生接受性”占统治地位,由于教材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教师只能注重理论的讲授,没有时间联系实际和补充理论以外的信息。因此,需求层次理论的正确合理运用,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激发求知欲有着积极的“助推剂”功能,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需求层次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也可以补充和完善需求层次理论。

三、需求理论指导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创新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科学,因此,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门“沉闷的科学”。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枯燥、深奥的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从我国各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虽然有较大的爱好,但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尴尬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1.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对于在校学生来说, 生理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在学业上, 对于他们来说, 安全需求主要来自于学科考试成绩的高低甚至是通过与否。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其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这样就使得大部分学生为了考试把主要精力也都放在了硬性记忆方面, 学生很容易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乏味、枯燥、难学的印象,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和效果导致考试成绩下降, 使之产生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如受教育者能满足自身的安全需求那么社会需求乃至自我实现的需求都会基于安全需求的满足而接踵而来。因此西方经济学应改变目前单一的考核方式,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测试以外,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比如,鼓励学生讨论和撰写经济学小论文。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及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考核。

2.马斯洛认为爱的需要是指个人对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情感的作用若发挥得好, 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释放学习潜力, 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在西方经济学学习中, 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尤其不可忽视, 较之于消极的情绪状态, 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教学指导,学习也会更积极。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 应对班级中的群体及个体采用不同的激励模式,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应常用情感激励。通过情感激励, 学习者能够感受到受人尊重, 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从而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及学习热情。在今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时,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之间的沟通, 是情感激励的有效方式。

3.马斯洛认为,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案例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 应当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与独特见解,鼓励与支持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付之于实践,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马斯洛认为, 自我实现是个体需要发展的高峰, 它要求充分發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使学习者充分实现个人发展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学人员应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接受学生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充分重视学习者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使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成为一个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付泳 林军:对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思考[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2]林炜鹏: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体育创新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9,4

[3]林葳:试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

作者:曹 莉

西方经济学探究论文 篇3:

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探究

摘 要:实验经济学的兴起激发人们对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重视。目前,大班授课形式,教师对实验教学过程的不当干预,以及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不足,是影响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有效措施确保学生的全面参与,合理把控教学过程,强化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高校

建立于理性经济人与均衡分析假定之上的传统西方经济学通常被视为一门不可实验的学科[1]。这点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和萨缪尔森都有所提及。为强调相互讨论与批评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凯恩斯曾写道:“……经济学尤其如此,因为我们往往不能将一己思想,以逻辑的或实验的方法,作决定性的检验。”[2]萨缪尔森也认为,“一种发现经济法则的可能的方法就是通过可控制的实验,但不幸的是,经济学家不容易控制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无法进行类似化学家或生物学家所做的实验”[3]。然而,就在1948年,经济学家张伯伦课堂教学中一次成功的市场交易实验,推翻了经济学不可实验的论断,并因此促使其学生Vernon L. Smith和其他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实验研究产生兴趣,进而推动了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行为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实验经济学家Vernon L. Smith以后,实验经济学进一步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并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日益关注。

一、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是构建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简单地说,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特定情境来模拟经济活动实况,让学生以经济人的角色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对学生所学经济理论的验证,或发现乃至创造新的经济学知识的过程。在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看来,人的认识并非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4]。为使所学知识不易被遗忘和能够灵活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经验和知识加以联系的重要性[5]。这些说明,经验感知和主动学习至关重要。与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中一味进行枯燥的经济理论传授与无趣的模型推导不同的是,实验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经济主体行为,增强他们认识经济现象,构建和掌握经济知识所必需的感知。尤其是,与传统教学中主要以发挥教师言语的直观的知识感知不同,实验教学更注重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况模拟的经济活动中,增加和发挥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两种知识感知形式优点,直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实效。同时,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一种帮助其理解经济理论,类似于游戏但又不只是游戏的互动性较强的经济活动中,使得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得到加强,这在营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趣味性。而且,由于很多课堂实验是在讲授相关理论之前进行的,学生要通过参与课堂实验的讨论、分析、归纳等过程发现和总结出经济学原理,从而改变过去灌输型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形,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发现与构建知识的能力,实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构建主义思想。

二、制约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大班授课形式

因为西方经济学教学涉及到的专业和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其授课大都采取大班组织形式。这样,就会因没有足够大的情景场地而难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教学,或是因学生参与人数太多而增加了教学组织和管控的难度,进而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实验操作的效果。也正因如此,目前还有不少学校的西方经济学没有开设真正的实验课。即便开设了,就单次的实验课而言,真正能参与其中的往往只是少部分学生,而大多数仅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从而使这 部分學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实验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为此,有些学校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经济问题的调查分析,或是让学生利用机房进行一些经济数据查询,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等形式作为一种替代。而这并非我们前述的实验课。

(二)教师对实验教学过程的不当干预

西方经济学实验是以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的,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教师不当干预而影响参与学生的本能行为反应。然而,有的教师为了达到自认为的预期结果,会对学生进行暗示或引导。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的实验是不可能预期结果的,否则实验的验证就变得意义不大,更谈不上通过实验去发现、创造新的知识。实验的结果也并非一定与课本上的理论一致,可能会产生偏离。这种偏离不一定是因为实验过程把控不好,而是理论本身就存在缺陷,就如Vernon L.Smith的市场交易实验发现:市场中即使仅有掌握不完全的保留价格和成本信息的小部分交易者参与,市场也有可能产生高效率的结果。这与供给需求理论中事先假设市场上存在无穷多个行为人和完全信息的理论不一致。因此,我们把控过程并不是为了达到预设的结果,而是为了把控过程的行为真实,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这也正是为什么有的经济理论的讲授放在实验之后,避免使学生觉得某种行为是理论所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不足

相对传统理论教学而言,实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无论是前期相关知识的学习、内容的选择、方案的设计,还是过程的组织和把控,以及突发问题的及时处理和结果的分析,乃至后期的实验改进,无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尤其是,与自然科学实验对象主要是物不同,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实验参与主体是行为表现为有限理性,甚至是非理性的学生,如何保证实验过程井然有序,实验结果真实有效,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自然科学实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但目前看来,实验教学的地位还不是十分突出,仍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高校经管类的实验课大多是针对专业课的,而对像“西方经济学”这样的基础课开设实验课的较少,授课教师用在提高实验教学能力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即使目前高校重视了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但大都仍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经验为主,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并未有大的提高,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并且,有的学校“西方经济学”并非经济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授课,更是影响到课堂实验教学的开设及其质量。

三、提高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改变实验教学组织形式

为解决好大班授课带来的实验教学困境,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其一,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要加大教学条件改善的投入和师资引进力度,满足进行小班授课的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师数量要求。其二,如果不能满足教学组织形式从大班授课向小班级授课的转换,那么可通过完善实验室条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这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大班授课对更大模拟情境场所的依赖,也更便于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和操作。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相关软件是能够模拟体现学生作为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而相互作用的情境的软件,而不是一些单一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软件,否则,实验课就可能变成了简单的上机课。其三,为了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实验,又不妨碍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分组,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实验场次中以主次不同的角色和方式参与其中,避免有学生每次只能以观察者、记录者等次要角色参与,更不能有学生每次都不参与。否则,将使部分学生有“边缘人”的感觉,并且这种“边缘人”感觉的消极作用会产生扩散效应[6], 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另外,在合理安排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完善教师额外工作激励机制的条件下,也可以同一实验分批进行,甚至可让学生自主进行。不过,为确保后批学生的实验结果不受前面学生实验结果的影响,师生必须做好相关信息的保密。

(二)合理把控实验教学过程

对于实验教学过程的控制,主要是要控制秩序,尽量保证实验结果是参与对象行为的真实反映,而不是一定要与现有理论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学实验不仅在于验证理论,更在于发现现有理论的不足,以及创造新的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逐渐完善。因此,在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任何暗示和引导。甚至参与人的行为是非理性的,只要其是当时经济活动情境下的真实反应,我们也不应对其进行干扰,因为现实中的经济事件和现象就是有限理性和非理性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最终对因此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和理解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

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关系到其能否合理选择实验教学内容,能否有效把控实验教学过程,能否科学分析实验结果等许多方面,并最终影响到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态度及教学效果。所以,高校必须重视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相关工作。首先,应突出实验教学的应有地位,使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和业绩成为学校制定年终考核和绩效分配,以及职称评定等相关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学校在增加教师学习培训机会的同时,要重视被忽视而又重要的实验教學的培训机制的建立,做到为教师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实验教学培训机会,从而使他们的实验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再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实验教师队伍,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赵明霏.实验教学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7).

[2]段鹏飞.论经济学的课堂实验教学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

[3]刘文燕,佟继英.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法应用探索[J].当代经济,2009,(5).

[4]杨拯,陈建敏,何彦芳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

[5]马慧景,等.经济学实验教学法改革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6]袁淑云.高校大班额课堂教学中“边缘人”问题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8.

作者:熊冬洋

上一篇:七五普法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美术老师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