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电大(精选8篇)
一、填空题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2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动。
3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4短期边际成本是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总量。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对个别企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价格出发的平行线)。
6.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7.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这种情况被称为(逆向选择)。8.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9.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10.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11.如果把1995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l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5年到200l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12.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3.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两种。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3.影响供给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
4.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5.短期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固定成本)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6.垄断企业实行歧视定价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其基本原则是对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低)价,对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收取(高)价。7.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称为(劳伦斯)曲线,根据这种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是(基尼系数)。8.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9.经济增长是指(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10.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表示短期中物价水平与总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11.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1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2.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3.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表示。4.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5.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有)差别。6.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7.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的行为称为(搭便车)。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9.经济增长是指(.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10.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11.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短期中存在的失业是(周期性)失业。
12.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13.内在均衡是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外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1.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实证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规范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2.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3.当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均衡时,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需求量与供给量也相等,处于这种均衡状态的市场称为市场处于(市场出清)状态。
4.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数表示。
5.在分析技术效率时,短期是指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6.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本)。
7.假设某一市场的销售额为1000亿元,在该市场上最大的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200亿元、160亿元、140亿元和100亿元,则该市场上的四家集中率为(60%)。
8.如果一件事件未来的可能结果可以用概率表示就是(风险)。
9.国民生产总值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10.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11.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1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_(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14.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净出口)。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4.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就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减去(机会成本)_就是经济利润。
5.(用公式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AR=AC)。6.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8.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9.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物价水平(上升)。10.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储蓄)。11.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1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
13.开放经济中的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1.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
1.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需求缺乏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3.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4.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右)平行移动。5.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MR=MC)。
6.在短期,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固定成本)本,生产工人的工资属于(可变成本)成本。7.市场集中程度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
9.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被称为(道德危险)。10.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两个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11.GDP-折旧=(NDP)。
12.需求管理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内容。
1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14.外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2.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是需求(减少),向右移动是需求(增加)。3.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6.分配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
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8.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国民收入)。9.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10.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储蓄)。11.货币供给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
12.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13.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1.选择就是如何使用(有限资源)的决策。
2.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3.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4.会计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5.垄断企业实行歧视定价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其基本原则是对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低)价,对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收取(高)价。
6.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两大类,即(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7.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8.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9.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总支出))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10.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1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12.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上升)。
1.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制度),另一种是(计划经济制度)。2.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3.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4.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5.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6.当收入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为(零);当收入绝对不平均时,基尼系数为
(一)。7.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8.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国民收入)。
9.资本──产量比率是指(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10.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11.银行创造货币就是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2.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13.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这被称为(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1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总和平衡。
二、单项选择题:
1.只有在何种情况发生时,存在供给小于需求?(A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2.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B.消费可能线)3.机会成本是指:(C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4.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C垄断竞争市场)
5.收入分配的平等标准是指:(C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6.劳动力总量包括:(A工作年龄人口中的所有就业者和失业者)
7.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们:(B工作时期储蓄以便为退休后的消费提供资金)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C调节货币供给量)9.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周期性失业)
10.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C.相互补充的)
2.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B.减少)
3.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A.适当降低价格)4.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B.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5.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略有差别,这样的市场结构被称为:(A.垄断竞争)6.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的变动:(B.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7.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以上都是)
8.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提高失业率)
10.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C.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总需求: 1.需求定理表明:(C.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2.无差异曲线的一般形状是:(D.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曲线)3.在垄断市场上,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的关系是:(B.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4.当劳伦斯曲线和绝对不平均线所夹面积为零时,基尼系数:(B.等于一)
5.垄断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A.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使价格没有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6.劳动力参工率是指:(B.劳动力人数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
7.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B.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8.引致消费取决于:(C.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9.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10.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2.总效用达到最大时:(B.边际效用为零)
3.内在经济是指:(A.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4.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5.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D.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7.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B.投资)
8.IS-LM模型研究的是:(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9.周期性失业是指:(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10.汇率贬值将引起:(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价格上升)
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4.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A.企业数量很少)
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6.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B.国内生产总值)7.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B.摩擦性失业)
8.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A.消费减少)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提高失业率)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C.资源的有限性)
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C.调节货币供给量)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2.农产品市场上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的原因必定是(C.开发出了高产的新品种)
3.某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如果对该商品征税,那么税收(B.主要由消费者承担)4.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
5.经济学上所说的短期是指(C.只能调整可变要素的时期)6.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C.等于零)7.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量会(B.先增加后减少)8.充分就业的含义是(C.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9.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1.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会引起:(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2.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D。75)
3.内在经济是指:(A。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4.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B。MR=MC)
5.当劳伦斯曲线和绝对平均线所夹面积为零时,基尼系数:(A。等于零)6.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A。消费物价指数)
7.假如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模型,资本—产量比率应该是:(B。2。5)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C。政府需求)
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会引起:(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10.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是:(C。外国居民在本国旅游的支出)
1.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那么:(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2.某人愿意用20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元买头两件衬衫。第二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C。15)
3.内在经济是指:(A。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4.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B。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5.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在停止营业点之上的:(B。边际成本曲线)6.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C。技术)
7.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D。总供给受到了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8.公开市场活动是指:(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9.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C。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10.清洁浮动是指:(A。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1.互补品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B。递减)3.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B。产量增加)
4.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D。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5.下面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D。路灯)6.通货是指:(C。纸币和铸币)
7.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A。消费减少)
8.IS-LM模型研究的是:(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9.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0.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C。增加消费)
三、判断正误题:
1.(√)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世界上许多城市对房租进行限制,这种作法称为价格下限。
3.(√)如果对食盐的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只占一个极小的比例,那么对食盐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的。
4.(√)寡头市场上各企业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5.(√)存在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收益都不一定相等。6.(×)用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和GDP平减指数所计算出的物价指数是相同的。7.(×)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零。
8.(√)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使LM曲线的位置平行移动。
9.(×)在萧条时期,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要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10.(×)在开放经济中,对外贸易乘数大于一般的乘数。
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2.(×)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3.(×)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4.(√)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区别主要在于产品是否有差别。5.(×)用先进的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会使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6.(×)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7.(×)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时,经济中存在失业。8.(×)无论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存在的失业就是自然失业。9.(×)物价稳定就是通货膨胀率为零。
10.(×)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和封闭经济中的总需求是完全相同的。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2.(√)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3.(×)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之点就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交点。4.(√)一般来说,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
5.(×)由于寡头之间可以进行勾结,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竞争。6.(×)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7.(×)充分就业就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都有工作。
8.(×)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物价水平决定的。9.(×)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货币供给量不变。
10.(√)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即国内总需求)与对国内产品支出(即对国内产品总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2001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流量。
2.(√)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则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3.(×)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4.(√)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5.(√)垄断的存在会引起市场失灵。
6.(√)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7.(√)只要人们普遍接受把“万宝路”香烟作为交换媒介,“万宝路”香烟就是货币。8.(√)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9.(√)围绕菲利蒲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10.(×)物价稳定就是通货膨胀率为零。
1.(×)对“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研究属于实证方法。2.(√)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3.(×)一种物品效用的大小表明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4.(×)与单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垄断者普遍采用歧视定价。5.(×)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机制。
6.(√)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7.(√)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8.(√)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9.(√)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10.(√)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1.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2.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是基本相同的。√
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之一。(√)2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减少。(√)3.某种物品越是易于被替代,其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
4.电力部门对工业用电与民用电实行不同的价格属于二级价格歧视。(×)5.产品有差别就不会有完全竞争。(√)
6.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和联合的需求。(√)7.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8.周期性失业就是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9.在萧条时期,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要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10.开放经济就是参与国际贸易的一种经济。(√)
1.(×)实证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
3.(×)消费者均衡之点可以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交点,也可以是它们的切点。4.(×)等产量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线。
5.(×)与单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垄断者普遍采用歧视定价。6.(×)价格管制就是政府对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进行控制。7.(×)在工作年龄人口中,所有人都是劳动力。
8.(×)货币中性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价值是由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决定的。
9.(√)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1.(×)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2.(×)当香蕉的价格为每公斤3元时,消费者购买500公斤香蕉,而水果商愿意提供600公斤香蕉。所以,3元是香蕉的均衡价格。3.(×)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同样数量的商品总是提供同量的效用。4.(√)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之分。
5.(√)现代生产的特征之一是迂回生产的过程加长,从而生产效率提高。6.(×)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差就是GDP平减指数。7.(×)物价上升时,财产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8.(×)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9.(×)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10.(×)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两者之间的差额。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世界上许多城市对房租进行限制,这种作法称为价格下限。
3.(√)农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缺乏弹性,这意味着当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时,农民的总收益将增加。4.(×)分析技术效率时所说的短期是指1 年以内,长期是指1年以上。5.(×)正常利润是对承担风险的报酬。
6.(×)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7.(×)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零。
8.(√)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9.(×)物价稳定就是通货膨胀率为零。
喜欢经济学的读者有时会困惑, 面对琳琅满目的经济学著作到底应该看什么?各家理论都很有道理, 到底应该听谁的?现在《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就以介绍原著的内容为主, 介绍原著的结构、各部分或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并对原著的理论贡献和特点进行简要评述。这种方式与以评论为主的导读有所不同。以评论为主的导读方式更多地反映导读撰写者对著作的理解、分析和评论, 具有更多引导的意义, 同时也因此有更多侧重。而本书以介绍原著内容为主的方式, 更便于读者了解各个著作的基本内容, 可以在众多书目中, 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著作, 同时也给读者更多地以自己眼光评价各著作的余地, 也是对经济学理论有兴趣的读者的读书手册。
作者简介
梁小民, 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学硕士, 现任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兼职教授。1 9 9 6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事当代西文经济学教学与研究, 有专著、译著、教科书等40种。近期出版的有《哈耶克经济思想述评》、《经济学的开放》、《经济学原理》等。
目录部分
前言
序言
[美]阿克利, 加德纳
[法]阿莱, 莫里斯
[英]艾伦, 罗伊·乔治·道格拉斯
[埃]阿明, 萨米尔
[美]阿罗, 肯尼思·约瑟夫
[英]阿什顿, 托马斯·索思克利夫
[英]巴克豪斯, 罗杰
[美]巴兰, 保罗·亚历山大
[美]巴罗, 罗伯特
[美]鲍莫尔, 威廉
[美]贝克尔, 加里
[美]贝尔, 丹尼尔
[法]贝纳西, 让·帕斯卡尔
[美]贝利, 阿道夫
[美]贝赞可, 戴维戴维·德姆诺夫马克·尚利
[美]布兰查德, 奥利维尔·琼费希尔, 斯坦利
精彩书评
“西方经济学”是中国学术界形成的特有的一个专门术语。新中国成立以后, 高等院校经济类系所讲授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为主, 后来逐步引进“经济学说史”, 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不过, 这一类课程主要是以研究和批判为目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随着高等院校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课程增加, 人们开始对经济学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也逐渐把很多经济学理论运用到生活中。
《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所选书目以20世纪以来的著作为主, 偏重选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方面的著作, 还选编了管理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著作, 甚至是一些国外流行但还未被翻译过来的经典著作, 如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的人都知道, 读原著是收获最大。读原著并非是学习经济学的捷径, 但确实必由之路, 然而, 古今中外经济学名著太多, 即使从亚当斯密时代算起, 要读的名著也不下几百种, 尤其是凯恩斯之后, 各种名著更是层出不穷。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谁也不可能读遍名著, 茫茫书海, 到底应该读什么?这就需要“师傅”领进门。本书的选择范围比较杂, 每个读者都可以“各取所需”。对于什么是“名著”
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些书是公认的, 如凯恩斯的《通论》, 有些书尽管现在很流行, 但仍未经过时间的检验。本书在对名著的选择上以其重要性为原则, 有些书尽管不够著名, 但有新颖的立意, 比如斯坦福大学斯蒂格利茨教授所著的《经济学》, 是本教科书, 虽然不够著名, 但它力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统一起来, 代表了当前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而且这本书被很多大学当做教科书, 所以选入进来。书中还很重视一些至今国内没有出版中文版的重要著作, 例如, 古典名著费雪的《货币的购买力》、庇古德《福利经济学》等, 读者很难在书店找到的书, 还有近些年来国内未出版的重要著作。
关键词:经济转型技能人才市场需求
经济转行方面对国家或地区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变化,但就企业而言,在经济转型期间就要转变其生产经营的模式,需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强、技能精湛,关键时刻可以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经济转型时期的重要力量。目前技能人才的不足,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不足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发展就要拥有大量的技能人才
当代社会,谁拥有人才,谁控制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不少地方出现“人才强省”、“人才强市”的口号,就是求贤若渴的迫切表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这三大因素都依赖于人才的支撑。尤为重要的是,人才资源在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现实需求的同时,还将引领和主导未来产业格局的发展方向,人才引领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人才引领催生新兴产业崛起,人才引领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实践证明,引进和培育一名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可以带出一个创新创业团队,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解决一些核心技术难题,创造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带动一个新兴产业。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第一,人才资源不仅支撑并引领着经济转型升级,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努力做到把服务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以人才优先发展来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一定要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既要依托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人才优势,又要依靠人才优势加速发展创新型经济,以人才高地建设带动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
第三,抓住人才发展机遇就是抢抓转型升级机遇,要珍惜当前人才交流合作更加频繁、人才资源转移日趋活跃的时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环境优先优化,真正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
二、电大要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转型人才的先锋
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电视大学作为国家最大的开放大学,具有学习形式灵活,资源丰厚,办学理念先进,辐射广泛的优势,在当今转型时期,就应当担负起培养社会亟需各种人才的先锋,应紧密围绕企业需求培养实用化人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掌握各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规格结构、学历层次等,以便为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把握住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涌入问题、大量下岗人员待岗转岗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仅仅依赖以协调管理为特性的行政组织和学校教育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种贴近居民、便捷、实用的教育形式,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转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多样化的变化,无论在专业需求、人才类型,还是在能力素质要求上,都有新的转变,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学术带头型人才备受欢迎。面对这样的转型,这就给我们电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个严峻考验,我们要在充分调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要使专业的设置符合社会之所需、企业之所需,真正做到我们教出来人才与时俱进,满足社会需要。因此,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例如,山东电大文登学院为构建社区教育网络,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全面提升教育为社区服务的水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文登电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结合本地教育实际,积极探索“发展社区教育,拓展实践阵地”的新途径,切实在“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电大优势,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更好发展。
文登电大围绕着社区教育,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大胆创新,进行特色社区教育,有效地将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融合。作为文登市总工会“工友创业”和 “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面向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困难企业下岗人员等,我校全面启动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程”。一是深入社区企业,提升在职职工的技能;二是培训多元化,增加再就业机会;三是创建培训基地,提高自我创业的能力;四是突破社区教育瓶颈,打造社区教育大课堂。不断推进社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被威海市妇联、威海市科技局、威海市财政局联合认定为“巾帼星火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同时,还将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历教育渗透到企业、渗透到社区,将“一村一”教育渗透到农村,充分发挥电大教育的资源优势,实现社区教育和电大学历教育的双赢双丰收。
社区教育所形成的是寓教育于管理、服务、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大教育格局,是对单一学校教育的补充、突破、拓展和延伸。社区教育是面向全民的终身继续教育,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向社区居民开放办学,教育的设施、场地为社区居民共享;推动各类教育发展,實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一体化;参与企业教育,共同建设和发展企业社区教育环境等等。
通过多种渠道,尝试与合作企业采用短期培训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订单培训”合作。学校把已经购置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和电教设备,以及收到的企业用工订单,在社区内广泛宣传,开展电工、电焊、数控、工艺美术、电脑制作等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企业的下岗职工或社区无业青年在我校培训后,即可直接送到企业就业。近年来山东电大文登学院先后为文登电业总公司、天润曲轴有限公司、威海顺意机电有限公司、倪氏海泰大酒店、中航黑豹、威力工具公司、住文部队等多家企业的举办各工种的培训任务,根据公司的用工管理需求,利用电大开放教育、奥鹏教育教学资源,新增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数控技术、机械加工等专业,文登电业总公司260人、天润曲轴公司130人报名参加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历教育学习,从知识层面提高企业人员综合素质。发挥网络优势,利用远程教育网提供的培训技术和内容等,扩大非学历教育。为文登电业总公司培训了初、中、高级不同层次的电工200多人次,为威海天润曲轴集团300多名职工进行焊工、厂内机动车驾驶等上岗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反响良好。学校利用天润曲轴的技术优势及设施设备,在企业内建立了电工、数控技术专业实践基地,相应地提升了学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借助校企合作途径,两个企业都建立了现代职工培训制度,制定了培训计划,鼓励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初步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企业。
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合作的过程是校企双方互相选择的过程,更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发展的过程。校企合作办学将为我们学校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1、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2、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3、供给的变动引起(b)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4、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17、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A:洛伦兹曲线 B:菲利普斯曲线 C:契约线 D:工资曲线
18、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兹曲线将会(c)A:与纵轴重合 B:与横轴重合 C:与450线重合 D:无法判断其位置
19、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c)
A: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经济 20、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c)问题可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D: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A:E=(ΔB/ΔA)?(A/B)B:E=(ΔA/ΔB)?(B / A)C:E=(ΔB/ B)?(ΔA/A)D:E=(B /ΔB)?(A/ΔA)
5、如果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c)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无法确定
6、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d)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7、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下降,但总效应是增加的,则商品是(a)
A:低档商品 B:正常商品 C:吉芬商品 D:独立商品
8、平均收益是指(c)
A: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B: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D: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
9、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c)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10、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d)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C:可否调整产量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1、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 B:平均产量为零 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 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1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c)
A: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 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13、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a)A: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 B:会使边际产量减少,直到等于零时为止 C: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但不会等于零 D:总产量能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14、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15、平均成本等于(c)
A: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之和 B: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D: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16、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地租为(b)
A:10万元 B:7万元 C:3万元D:不可确定
1、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b)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2、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最大(d)A:面粉 B:大白菜 C:手表 D:化妆品
3、如果某商品是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c)A:销售收益增加 B:销售收益不变 C:销售收益下降 D:销售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4、什么情况下应采取薄利多销政策(b)
A:价格弹性小于1时 B:价格弹性大于1时C:收入弹性大于1时 D:任何时候都应薄利多销
5、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
A: 0 ,B:负值 C:非弹性D:弹性大小不一定
6、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d)
A:108个 B:100个 C:106个D:6个
7、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8、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
A:不变 B:下降 C:增加 D:∝
9、正常利润(a)
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1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A: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C: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1
12、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d)
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 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13、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c)
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B:向逆时针方向转动C:发生平行移动 D:发生移动,但不一定是平行移动
14、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 b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15、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
出数量。那么TFC为 a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16、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
16、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
A:AC =AR B:AVC〈AR或AVC=AR C: AVC〉AR或AVC=AR D:MC=MR
17、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a)A:VMP=W B:MRP=W C:MP=W D:MR=W
18、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c)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1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d)
A:水平垂直B: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 D: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20、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c)
A: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经济
2、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
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
3、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c)
A:减少B:不变 C:增加D:难以确定
4、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
5、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
A:收敛型 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
6、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b)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
7、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d)
A:商品A的价格最B:商品A紧俏C:商品A有多种用途D: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
9、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d)
A: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B: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C: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D: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
10、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D:不变动
11、M=Px?X+Py?Y是消费者的(c)
A:需求函数B:效用函数C:预算约束条件方程D:不确定函数
12、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不正确的是(d)A:在基数效用论下,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B:在基数效用论下,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C: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均衡条件实质上是相同的 D: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
13、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交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
15、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b)A:总成本曲线B:生产函数C:生产可能性曲线D:成本函数
17、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a)
A:收支相抵点B:亏损点C:停止营业点D:获取超额利润点
18、假如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分别为15元、15元和12元,企业就应当(a)
A:继续生产 B:立即停产,退出市场 C:提高价格D:降低价格
19、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是(a)
A: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B: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 D: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
20、当一个行业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那么(b)A:垄断市场的价格等于竞争市场的价格B: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C:垄断市场的价格小于竞争市场的价格D:垄断价格具有任意性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D:左上方
2、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3、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A:减少B:不变C:增加 D:难以确定
4、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c)
A: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B: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C: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 D: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5、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9、收益是指(a)
A:成本加利润B:成本C:利润D:利润减成本
10、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A:20 B:100 C:120D:25
12、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c)
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
13、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14、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d)
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C:收入消费曲线 D:生产扩展路线
15、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b)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1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b)A:P = MC B:P =MC = AC C:P =MR=MC D:P=MR=AC
18、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d)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与横轴平行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19、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A:等于零 B:等于一 C:大于零小于一 D:小于一
20、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b),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b)
A:不平均,平均 B:平均,不平均C:不平均,不平均D:平均,平均
1、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2、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b)A:人们的偏好和爱好B:产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 D:相关产品的价格
3、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c)
A: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B:人们对鸡蛋偏好的增加C: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D: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4、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A: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D: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5、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c)
A:增加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予补贴
8、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的形状是(b)
A:收敛型 B:发散型 C:封闭型 D:圆圈型
9、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c)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数学表达式为MU=△TU/△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
10、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D:以上都不正确
11、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d)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12、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d)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13、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
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 B:递减但是边际产量大于零C:边际产量等于零 D:无法确定边际产量值
1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c)A:大于B:小于 C:等于 D:没有关系
16、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a)
A:收支相抵点 B:亏损点 C:停止营业点 D:获取超额利润点
17、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
A:等于零 B:等于一 C:大于零小于一 D:小于一
18、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b)边际成本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可能不等于
20、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
(b)
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1、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2、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3、在同一条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d)
A:需求的变动 B:收入的变动C:偏好的改变 D:需求量的变动
4、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c)
A: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B: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
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D: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的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得出
5、M=Px?X+Py?Y是消费者的(c)
A:需求函数 B:效用函数 C:预算约束条件方程 D:不确定函数
6、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d)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8、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c)
A:会计成本 B:隐成本C:机会成本 D:边际成本
9、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b)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 D:总成本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13、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b)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b)
A:产品有差别 B:产品无差别 C: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 D:以上说法都对
16、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a)
A:利润最大化 B:社会福利最大化 C:消费者均衡 D:随心所欲
17、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c)
A:水平线 B:垂直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8、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b)
A:一般准租金 B:经济租金 C:纯租金 D:地租
19、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 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20、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c)
A:有效市场理论 B:看不见的手 C:科斯定理D:逆向选择
1、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c)
A:增加100亿元B:减少500亿元C:增加500亿元D:减少100亿元
2、当消费函数为C=C0+bY,C0、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4、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5、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
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6、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b)
A:资源没有被利用B: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C:国民收入减少D:国民收入增加
7、通货膨胀是(a)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
8、今年的物价指数是180,通货膨胀率为20%,去年的物价指数是(b)
A:144 B:150 C:160 D:216
9、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
10、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d)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c)A: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 B: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无用的
C: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 D:宏观经济政策只在长期中有用,而在短期中无用
12、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c)
A:新古典综合派B:货币主义学派C:理性预期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
13、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
14、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a)
A:政府投资 B:个人所得税 C: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农产品支持价格
15、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
A:提高税率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
1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c)
A:购买设备 B:偿还贷款 C:增加贷款 D:增加库存现金
17、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A:卖出国债 B:提高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减少货币供应
18、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c)A:汇率升值 B:增加进口 C:增加出口 D:外汇管制
19、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d)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税收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效率倾向
20、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b)
A: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 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C: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 D:不能确定
1、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水平增加 C:储蓄增加D:利率增加
3、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大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b)A:紧缩缺口 B:通胀缺口C:失业减少D:收入增加
4、投资乘数(b)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5、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储蓄倾向为0.2 B:边际储蓄倾向为0.4C: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6、若自发总需求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
A: 1 B:0.1 C:0.9 D:0.5
7、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a)
A: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C: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D: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8、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9、自然失业率是指(d)
A:周期性失业率 B:摩擦性失业率C:结构性失业率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
11、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1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4、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c)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6、下列选项中是货币的(a)
A:支票存款 B:银行的支票 C:信用卡 D:大额定期存款
17、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B:本国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
C:促进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D:进口会随之增加,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18、假设条件如下:GDP最初是均衡的;之后,政府增加了20亿美元的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税收没有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边际进口倾向为0.25;在新的均衡条件下没有产生通货膨胀,那么,新的GDP将(d)
A:下降40亿美元 B:上升20亿美元 C:上升60亿美元 D:上升40亿美元
19、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b)
A: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 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C: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 D:不能确定
20、政府实行出口补贴,会使总供给曲线(c)A:不动 B:上移 C:下移 D:转动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4、如果投资乘数为5,投资额上升100亿元,则国民收入(c)A:增加100亿元 B:减少5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100亿元
5、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b)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6、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c)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 D:国外的需求
7、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8、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
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0、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平行于横轴 D:垂直于横轴
11、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相关
12、下列的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a)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税收减少50亿元 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13、不会增加预算赤字的因素是(d)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与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14、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d)A: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提高利息率水平D:降低利息率水平
15、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b)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16、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d)
A:平衡预算 B: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17、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18、美元贬值将会(a)
A: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B: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C: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D: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19、影响美元资产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因素有(c)
A:美国公民对外国物品的需求增加 B:外国人对美国物品的需求减少
C:预期美元会升值 D:政府有预算赤字 20、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a)
A: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 B: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 C: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斜率 D: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
1、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b)
A:为零 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为边际消费倾向 D:为负
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4、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c)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4 D:边际消费倾向为0.2
5、若自发总需求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A: 1 B:0.1 C:0.9 D:0.5
6、总需求曲线(d)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7、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8、当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时(d)
A:总需求增加对产出无影响 B:总供给增加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C:总供给减少对价格产生抬升作用 D:总需求增加将提高产出,而对价格影响很少
10、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b)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12、假定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b)
A:保持不变 B:增加100万元 C:减少100万元 D:增加500万元
13、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
A:总需求 B:公债 C:税收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4、不会增加预算赤字的因素是(d)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与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15、下列选项在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c)
A:旅行支票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其他支票存款
16、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
A:M1 B:M2 C:M3 D:M4
17、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18、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d)
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应该为零
19、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d)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税收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效率倾向
20、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b)
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价格水平D:进出口差额
1、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
A:边际消费倾向 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2、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小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a)A:自发消费 B:平均储蓄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2、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A:紧缩缺口 B:通胀缺口 C:失业减少 D:收入增加
4、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
A:加上进口减去出口 B:加上净出口 C:减去净出口 D:加上出口和进口
5、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c)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6、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7、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9、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0、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13、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4、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15、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16、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7、“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a)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 D:以上说法都对
19、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b)
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 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C: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
D: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20、假设条件如下:GDP最初是均衡的;之后,政府增加了20亿美元的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税收没有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边际进口倾向为0.25;在新的均衡条件下没有产生通货膨胀,那么,新的GDP将(d)
A:下降40亿美元 B:上升20亿美元 C:上升60亿美元 D:上升40亿美元
1、引致消费取决于(d)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3、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d)
A:消费增加 B:物价水平上升 C:物价水平下降 D:投资减少
9、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0、“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b)
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一条不规则曲线
1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b)
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 D:一项公共政策
12、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c)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13、“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a)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D:以上说法都对
14、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b)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央政府
16、公开市场业务是指(c)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17、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b)
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 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C: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
D: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18、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b)A: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货币政策效果差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差 D:无法确定
20、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b)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比较
2、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水平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增加
4、在国民收入决定中,如果均衡收入大于潜在收入则会出现(b)A:紧缩缺口 B:通胀缺口 C:失业减少 D:收入增加
6、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c)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 D:国外的需求
7、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8、公式I+G+X>S+T+M说明(d)
A: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B: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C:注入量小于漏出量
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9、根据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当总需求不变时,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会引起(c)
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不变 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
13、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c)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14、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
A:利率上升 B:利率下降 C:利率为零 D:利率为负数
15、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
A:经济衰退时期 B:经济繁荣时期 C:高通货膨胀时期 D:低失业率时期
17、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c)
A:利息率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 C:储蓄减少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8、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
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19、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b)
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价格水平D:进出口差额
20、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b)A:国际收支平衡 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C:经济均衡增长 D:消除通货膨胀
多选题
21、需求的变动引起(ac)
A :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 B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C :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 :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E :供给同方向变动
22、下列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de)
A :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B :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C :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价格的关系D :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需求量的关系E :交叉弹性就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3、属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的有(bcd)
A :等产量曲线凹向原点B :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C :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其中每一条代表一个产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D :等产量曲线互不相交E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交
2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cde)A:SMC=SMR=SAC=SAR B:MR=LMC=SMC C:MR=AR=MC=AC D :MR=LMC=SMC=LAC=SAC E :P=LMC=LAC=SMC=SAC
25、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abce)
A :工资 B :利润C :利息D :税率E :地租
21、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bce)
A :商品价格的变化B :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C :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D :产量的变化E :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
22、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ce)
A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B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
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D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E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23、下面何种情况发生时,企业的利润最大(ab)A :MR=MC B :TR与TC的差额最大C :正常利润最大D :TR=TC E :MR=AR
24、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d)A :P=SAFC B :P > SAVC C :P 25、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c) A :竞争性 B :非竞争性C :排他性D :非排他性E :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21、需求定理是指(ace) A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C :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D :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E :商品与价格成反向变化 22、效用是(abc) A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B :一种主观感受C :客观存在的 D :使用价值E :价值 23、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区域(ae) A :长期平均成本小于等于短期平均成本B :无法确定C :长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连线D :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在长期平均成本上E :长期平均成本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左侧 2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bc)A :MR = MC B :P = MC C :AR = MC D : AR=AC E :TR=TC 25、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abc) A :缺乏效率B :缺乏公平C :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 :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 :利润低 2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abce) A :购买欲望 B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C :用途的广泛性D :商品的价格 E :商品的使用时间 22、消费者剩余是指(ce) A :需求曲线之上,价格线以下部分B :供给曲线之上,均衡价格以下部分 C :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以上部分 D :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程度 E :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2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bcde) A :是正的 B :是负的 C :具有递减的趋势 D :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E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24、边际技术替代率(ac) A :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B :是在产出量变动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C :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D :是正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E :是负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2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cde) A :Ed>1 B :Ed=1 C :Ed =0 D :Ed <1 E :Ed=∞ 22、短期成本分为(acd) A :短期平均成本 B :短期机会成本C :短期总成本 D :短期边际成本 E :短期生产成本 23、价格歧视分为(abd) A :一级价格歧视B :二级价格歧视 C :五级价格歧视D :三级价 格歧视 E :四级价格歧视 24、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cde)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C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D :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E :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25、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de) A :垄断 B :不完全信息C :供求关系D :外部性 E :公共物品 21、政府对商品的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ce)A :政府直接定价 B :指导价 C :支持价格 D :建议价 E :限制价格 24、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abcd) A :完全垄断市场 B :垄断竞争市场C :寡头垄断市场D :完全竞争市场 E :营销市场 25、外部性可以分为(abcd)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 :消费的外部经济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 :政府的外部经济 2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 A :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B :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D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22、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ce) A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D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23、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ac) A :国民收入B :投资 C :价格水平D :利息率E :储蓄 24、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ac) A :短期总供给曲线 B :长期总供给曲线 C :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D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25、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 A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 :具有非盈利性C :收支行为规范化 D :公共分配 E :具有盈利性 21、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acde) A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B :理性预期理论 C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D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23、非关税壁垒主要有(abcd) A :进口配额 B :出口配额 C :反倾销税 D :出口补贴 E :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增 24、资源禀赋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的差别是强调(bd) A :劳动价值理论 B :一般均衡理论 C :相对优势 D :比较优势 E :序数效用 25、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ad) A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B :降低边际消费倾向 C :提高边际进口倾向 D :降低边际进口倾向 E :提高边际储蓄倾向 21、总需求的构成(abcd) A :居民的消费 B :企业的投资C :政府的支出 D :净出口 E :居民的收入 22、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abcde) A :价格水平B :收入水平C :预期 D :财政政策 E :货币政策 23、自然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bcd) A :劳动力供求状态 B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C :政府政策的影响 D :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E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24、在以下理论的分析中考虑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bce)A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C :货币主义学派通胀理论 D :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胀理论 E :滞胀理论 25、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abde) A :制定货币政策 B :发行货币 C :为政府创造利润 D :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E :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21、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bcd) A :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 :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 :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 :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 :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F :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23、按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abcde)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自愿性失业 E :季节性失业 24、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bd) A :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描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C :反映货币主义学派观点的曲线 D :反映新古典综合学派观点的曲线 E :反映理性预期学派观点的曲线 25、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公共工程支付 E :以上说法均正确 21、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是由(ab) A :初始消费支出 B :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C :基本的投资支出 D :政府的支出 E :净出口 2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 A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E :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3、总需求的构成(abcd) A :居民的消费 B :企业的投资 C :政府的支出 D :净出口 E :居民的收入 24、以下何种情况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abc) A :增加自主性支出 B :减少自主性税收 C :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 :增加税收 E :减少支出 25、资本证券是指(bc) A :购物券B :股票 C :债券 D :支票 E :商业票据 2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 A :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 :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D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 :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22、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A :产品市场处于均衡 B :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C :人才市场处于均衡 D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而劳动市场处于非均衡 E :劳动市场处于均衡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 23、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动机的选项有(bcd) A :储备动机 B :交易动机 C :预防动机 D :投机动机 E :以上都是 2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ac) A :利率降低 B :利率提高 C :投资和总需求增加 D :投资和总 需求减少 E :对利率和总需求没有影响 2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abd)A :MPC+MPS=1 B :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 E :APC=1-APS 23、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 A :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 :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 :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 D :农业的歉收 E :劳动生产率的突然降低 24、货币需求大小与(ac) A :收入成正方向变动B :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C :利率成反向变动 29、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错 误 30、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错 误 31、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错 误 32、如果企业没有超额利润,就不应该生产。错 误 33、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正 确 34、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错 误 35、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正 确 26、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错 误 D :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E :价格无关 25、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abde)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调整项目 D :错误与遗漏项目 E :官方储备项目 判断题: 2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错 误 27、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错 误 28、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总收益增加。错 误 29、一般来说,农产品的蛛网形状为封闭型。错 误 3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正 确 31、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端。错 误 32、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错 误 33、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错 误 34、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正确 35、外部经济说明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错 误 26、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正 确 28、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正 确 29、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错 误 30、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错 误 31、突点的需求曲线是表示一个寡头垄断企业当它要提价时,对手企业也同时提价。错 误 3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正 确 33、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正 确 34、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错 误 35、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错 误 27、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独立品。错 误 28、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错 误 29、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获得了最大边际效用。错 误 30、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正 确 31、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分。正 确 32、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则。正 确 33、三级价格歧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比一级价格歧视的大。错误 34、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错 误 26、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错 误 28、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错 误 27、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正 确 28、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正 确 29、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错 误 31、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正 确 32、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MC曲线的最低点。错 误 33、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错 误 34、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正 确 35、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正 确 26、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正 确 27、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错 误 28、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错 误 29、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正 确 30、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该生产。正 确 31、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垄断是普遍存在的。错 误 32、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错 误 33、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错 误 34、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正 确。 35、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公共物品消费者人数并不需要减少其他消费品的生产。正 确 判断题: 26、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正 确 27、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正 确 28、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正 确 29、当物价上升时,财富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错 误 30、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正 确 31、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正 确 32、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正 确 33、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错 误 34、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正 确 35、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错 误 26、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错 误 27、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正 确 28、总需求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 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错 误 29、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错 误 30、在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正 确 3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错 误 32、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错 误 33、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正 确 34、提高存款准备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错 误 35、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没有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但发展了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错 误 26、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正 确 27、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32、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正 确 33、提高存款准备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错 误 34、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错 误 35、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错 误 26、当物价上升时,财富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错 误 27、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小,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错 误 28、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错 误 30、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错 误 31、“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错 误 3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错 误 错 误 28、利率效应是指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错 误 29、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正 确 30、奥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错 误 31、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错 误 3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好。正 确 33、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错 误 34、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错 误 35、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错 误 26、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错 误 27、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正 确 28、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正 确 31、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正 确 32、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正 确 34、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错 误 35、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错 误 26、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正 确 28、只要通货膨胀率低,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错 误 29、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错 误 30、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正 确 31、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正 确 33、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正 确 3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错 误 35、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错 误 26、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的越来越小。正 确 27、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正 确 28、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正 确 29、当物价上升时,财富效应使实际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错 误30、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的斜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正 确 3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在必要时对企业发放贷款。错 误 34、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错 误 35、如果外汇供求对货币贬值是敏感的,即有较高弹性,那么贬值对弥补逆差是无效的。错 误 填空选择题: 36、1.无差异曲线:(b)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2.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d)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3.收入效应:(f)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4.序数效用:(a)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5.替代效应:(e)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c)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37、1.完全竞争:(a)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价格歧视:(c)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3.一级价格歧视:(d)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4.完全垄断:(b)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8、1.经济租金:(a)a 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2.利率:(b)b 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3.基尼系数:(d)d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4.洛伦兹曲线:(c)c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39、1.非对称信息:(a)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b)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经济:(e)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 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委托代理问题:(c)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6.需求:(a)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37、1. 效用:(a)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5.外部性:(d)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36、1.限制价格:(b)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2.需求价格弹性:(c)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3.需求的交叉弹性:(e)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4.蛛网理论:(g)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5.支持价格:(a)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6.需求收入弹性:(d)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f)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37、1.垄断竞争:(c)c 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2.三级价格歧视:(b)b 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3.寡头垄断:(d)d 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4.二级价格歧视:(a)a 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38、1.边际产品价值:(b)b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2.收入效应:(d)d 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3.边际生产力:(a)a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4.替代效应:(c)c 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36、1.供给:(c)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2.均衡价格:(e)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3.供求规律:(f)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4.需求规律:(b)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5.供给规律:(d)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力和程度。 2.总效用:(c)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3.消费者均衡:(f)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4.基数效用:(b)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5.边际效用:(d)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6.消费者剩余:(e)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39、1. 生产函数:(a)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 利润:(c)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3. 总产量:(d)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4. 边际产量:(f)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 机会成本:(b)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平均产量:(e)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37、1.短期成本:(e)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2.边际成本:(g)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3.边际技术替代率:(b)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生产扩展线:(d)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5.等产量曲线:(a)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6.等成本线:(c)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7.长期成本:(f)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39、1.外部不经济:(a)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2.私人物品:(c)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3.科斯定理:(b)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4.公共物品:(d)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36、1. 总供给:(c)c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2.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e)e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3. 总需求曲线:(b)b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 总供给曲线:(d)d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5. 总需求:(a)a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37、1. 结构性失业:(c)c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2. 自然失业率:(e)e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3. 摩擦性失业:(b)b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4. 周期性失业:(d)d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5. 失业率:(a)a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38、1.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b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2. 菲利普斯曲线:(d)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3. 通货膨胀:(a)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4.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c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39、1.绝对优势原理:(a)a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2.对外贸易乘数:(c)c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3.相对优势原理:(b)b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36、1. 乘数:(d)d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2. 投资乘数:(e)e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3. 潜在国民收入:(b)b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4. 均衡国民收入:(c)c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5. 边际储蓄倾向:(a)a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37、1. 结构性失业:(c)c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2. 自然失业率:(e)e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3. 摩擦性失业:(b)b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4. 周期性失业:(d)d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5. 失业率:(a)a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38、1.汇率:(b)b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2.浮动汇率:(d)d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3.固定汇率:(c)c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4.国际收支平衡表:(a)a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 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36、1. 消费函数:(a)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2. 边际消费倾向:(c)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3.平均储蓄倾向:(e)e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4. 储蓄函数:(b)b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5.平均消费倾向:(d)d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38、1. 税收:(b)b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2.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d)d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3. 财政政策:(a)a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4. 公债:(c)c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5. 转移支付乘数:(e)e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39、1.存款乘数:(a)a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2.货币乘数:(b)b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3.公开市场业务:(d)d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4.货币政策:(c)c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37、1.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b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2. 菲利普斯曲线:(d)d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3. 通货膨胀:(a)a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4.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c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38、1.存款乘数:(a)a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2.货币乘数:(b)b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3.公开市场业务:(d)d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4.货币政策:(c)c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37、1.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c)c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2. 税收乘数:(a)a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3.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d)d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4. 财政赤字:(e)e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 5.平衡预算乘数:(b)b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2、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是哪些?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 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 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 3、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 4、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 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济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而这些考察是相互联系和互补的。二者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 第二,二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样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都假定制度前提是既定的。二者都研究资源的有效配制问题。 第三,二者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大都相同。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总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前提的。 5、为什么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亚当•斯密撰写的《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了。该著作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提出国家具有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辱与压迫,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义错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所以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6、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门。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大一统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学科的正式建立。 第二,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由此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成为正统经济学。 第三,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传统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1933年张伯伦等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修改与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的震动。 第四,效用理论的发展。由于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存在两个难题,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用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发展了效用理论。 7、为什么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是经济学说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凯恩斯撰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正式出版。作者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情形下,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质疑。作者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挑战,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继斯密和瓦尔拉斯后的第三次革命。 8、试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特点。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 第二章 二、问答题: 1、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的主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2、简述供求定理的主要内容。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 3、简述均衡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定和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唯一的。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原因会引起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即均衡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 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成本、自然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供给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 4、试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 5、试求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1)EM>1。这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称为收入富有弹性。 (2)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收入的变动率相等,即需求和收入以相同幅度变动,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称为收入单一弹性。 (3)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慢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收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收入缺乏弹性。 (4)EM=0。表明需求量为常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需求曲线平行于纵轴,其斜率为无限大。 (5)EM<0。表明需求量变动和收入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收和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称为收入负弹性。类型★ 6、试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类型: (1)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管商品。 (2)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 (3)ES<1。表明供给的变动率慢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和。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缺乏弹性。 (4)ES=0。表明供给量是一个常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供给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称为完全无弹性。 (5)ES=∞。表明同一价格条件下,供给量无穷大,供给曲线和横轴平行,其斜率为零,称为无穷大弹性。参见教材P40-41图2-11 影响因素: (1)生产的难易程度。容易生产且生产周期短的商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供给弹性小。 (2)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大。反之,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小,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小。 (3)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较难,商品的供给商品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相对容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4)商品保管难易程度。容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容易,其供给弹性较大,不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困难,其供给弹性较小。 7、试述蛛网理论及其应用。 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企业可以运用蛛网理论,对市场供给和需求均衡作动态分析,以便作出正确的产量决策。如应该按上述蛛网类型做出相应对策: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收敛型蛛网时,企业应把产量确定在均衡点上,以防价格和产量波动;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发散型蛛网时,企业应准确地把握价格、产量变动趋势的转折时机,采取灵活对策,产量应随价格上升或下降,而扩大或减少,以便增加收入、减少损失;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封闭型蛛网时,企业应根据产量价格相同幅度变动的规律,确定与之相应的产量政策。 蛛网理论确实对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有一定作用。但这个理论也有缺陷。主要是上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个理论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不相吻合。 第三章 二、问答题: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2、试求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研究消费者均衡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包括①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②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③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价格是已知的; P1X1+P2X2+···+PnXn = M 限制条件 第二,消费者均衡的均衡条件: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等于一个常数。 MU1/P1=MU2/P2=···=MUn/Pn=λ 均衡条件 如果消费者只购买两种商品A和B,则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简化为: MUA/PA = MUB/PB =λ 均衡条件 PAXA + PBXB = M 限制条件 消费者在收入既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购买的两种商品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时,消费者就不再调整购买A物品与B物品的数量,从而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3、试求序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按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最佳购买行为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点。 从上图看出,在U1 效用水平下,尽管效用水平高,但由于收入有限,达不到;在U3 效用水平下,尽管收入能够实现购买力。但效用水平低;只有在U2 效用水平下,既可以实现购买力,又可以实现较高的效用水平,所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这一点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4、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 5、做一个无差异曲线图来描述一种正常商品价格下降时的情形。 1)商品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可能性线由M1移动至M*,此时做一条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U1相切,而与新的消费可能性线M*平行的虚线M2(这条无差异曲线事实上并不存在,故以虚线表示),表明在这条消费可能性线上,满足程度与原来相同。 2)X商品的下降致使X商品消费增加(从原来的X1增加到X2)。X1X2就是商品X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总效应。在这个总效应里,有一部分是替代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就是X商品数量从X1增加到X3部分(X1X3),有一部分是收入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其数量从X3减少到X2(-X3X2)。因为是一般低档商品,所以替代效应是正的,收入效应是负的,但总效应X1X2是正的 6、什么是边际替代率?它为什么是递减的? 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一般用MRS表示。如下式: 图3-5 商品边际替代品 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X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因为随着商品X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同时,随着商品Y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所以,随着X的增加,每单位X可以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第四章 二、问答题: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 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 2、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3、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区域?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4、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所示: 5、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6、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7、厂商利润公式是什么?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1)利润是收益与成本的差额。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在成本中。 超额利润,又称经济利润,简称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利润 = TR-TC (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 = MC) 因为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增加,所以厂商不会停止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会缩减规模,减少产量。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即不增加产量也不缩减产量,此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第五章 二、问答题: 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的区别。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它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即市场对该厂商的需求弹性是无穷大的,也就是说单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是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由于不管产销量如何增加,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始终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故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代表一个行业,垄断者供应产品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而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价格下降后,不仅新增加的产销量要按照下降后的价格出售,连原来的产销量也得按下降后的价格出售,因此,从新增一单位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取得的收益中,减去原有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得到的收益,才是新增一单位产销量而增加的总收益,所以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则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即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2、试述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条件。 根据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 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的行为从而所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U型。 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因此,短期均衡可分几种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3)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A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此时要看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如果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即价格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相切,此点E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但对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5)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AVC),即价格线在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 3、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在长期内为何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在长期条件下,各厂商可以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自己的厂房设备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供给小于需求,有超额利润时会有新的厂商进入;供给大于需求,有亏损时会有厂商退出该市场,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时,即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没有亏损。于是厂商不再改变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市场,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市场,从而该市场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4、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作广告? 第一,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有利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以厂商无需做广告,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得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第二,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根据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愿做广告。 5、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述为MC=P?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由于利润极大化原则是MC=MR,而在此时MR=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表达为:MC=P 6、试述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所以厂商总会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厂商的超额利润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保持的,如果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经营中总收益不能弥补其经济成本,那么,除非政府给予长期补贴,否则它势必会退出此行业。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 在长期中,完全垄断企业处于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第六章 1、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有什么不同?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要素市场与产品也有差别,主要表现在: (1)供求主体不同;(2)需求性质不同;(3)需求特点不同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其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整个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均衡的结果,即由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要素的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MCL(或AML),所以,厂商的要素均衡条件是: VMP=MCL=W 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4、如何取人准地租和经济租金? (1)地租:是指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 经济地租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素质较低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2)区分准地租和经济租金的关键:如果一种租金与需求有关、与供给无关,且仅在短期内存在,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较好带来的,那么它就是一般准租金;如果一种租金虽然也由需求决定、与供给无关,但它是需求增加的结果,并非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高所致,而且长期存在,那么它就是经济租金 第七章 问答题: 1、试述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关系。 2、洛仑兹曲线的和基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 3、什么是平等与效率?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第八章 问答题: 1、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微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 2、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因为垄断的存在必然造成价格高、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公平、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 3、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实是假定经济经 济活动不存在“外部性”,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但是现实生活中,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为什么呢?令VP、V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P<VS,但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上不等式中可以得到:(VS-VP)>(CP-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这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再假定CS>VP> 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 活动。从上述二不等式中又可得到(CS-CP)>(VP-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4、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想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 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 第九章 二、问答题: 1、简述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假设条件。 2、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3、简述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 4、简述名义GDP与实际GDP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与关系。 6、试述GDP的缺陷及调整。 7、试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计算。 第十章 1、凯恩斯为什么关注短期? (1)价格机制短期配置资源存在失灵。1929—1932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国家70%的工厂倒闭、破产,当时的美国GDP缩水了2/3。工厂开工不足,出现大量的失业和其他要素(资源)闲置和浪费,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急剧下降,市场物价低迷和萧条。大量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痛定思痛,都认为整个经济由价格来配置资源,存在不可避免的微观失灵和宏观失灵现象,其中宏观失灵表现为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交替进行,给老百姓带来了无穷尽的心理压力和生活水平的大起大落。 (2)凯恩斯迎合了政府短期行为的需求。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导向,使得政府存在短期行为的现象。因为,政府要想连任,必须在选举年前使经济处于繁荣状况,这样才能多的赢得选民的选票。所以通过政府加以干预,可以在短期内使经济走萧条走向繁荣,而由价格自发地进行调节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象我们在生活中得了感冒病一样,不用药物治疗,依靠自身的自我调节也可以康复。其优点是激发了肌体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缺点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吃两片西药,身体很快就能痊愈。其优点是来得快,取得也快;缺点是人的肌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长期以往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2、均衡国民收入和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有何区别与联系? 均衡国民收入是短期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主要是由总需求决定。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是长期中所有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它是由技术进步、制度和资源数量和质量所确定的。当短期中能够实现所有的市场实现均衡,此时的短期就变成了长期,与之相对应均衡国民收入也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3、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一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S=f(Y)也可写成S=sY 和消费函数一样,储蓄函数也可分为长期储蓄函数和短期储蓄函数。短期储蓄函数式为: S=S0+SY 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 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可用坐标图表示,如图10-3所示。 图10-3 储蓄曲线 (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2)不考虑税收时 消费函数:C=C0+bY,储蓄函数:S=S0+sY,Y=C+S 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消费函数:C=C0+b(1-t)Y,储蓄函数:S=S0+s(1-t)Y,(1-t)Y=C+S (3)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 4、简述绝对收入理论、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的主要内容。 5、简述绝对收入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的本质区别。 绝对收入理论 是由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他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相对收入理论 是由杜森贝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3)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生命周期理论 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 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如下: C=a·WR+b·YL 式中,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绝对收入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本质区别 本质区别在于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生活。因为: (1)凯恩斯关注的是短期,短期中消费是不稳定的,会引起国民收入波动,所以政府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2)其他消费理论关注的长期,长期中的消费是稳定,不会引起经济波动,所以反对政府敢于经济。 6、什么是乘数?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根据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投资乘数 如果不靠考虑税收,则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是从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增加的投资;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所减少的投资。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的剑”。乘数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乘数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一些基本条件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 7、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有哪些影响因素?试用图形表明各影响因素的影响过程和结果。 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方面在总需求,因此凡是使总需求增加的因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即投资增加(储蓄减少)、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消费都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反之亦然。短期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S+T=I+G。我们又通常把等式右边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称为注入因素,把左边使国民收入减少的因素称为漏出因素。如下图所示:当注入因素政府支出G增加时,使总需求曲线向上平移,结果使国民收入增加,由Y0增加到Y1。 第十一章 1、IS的含义是什么?它与资本品市场有何联系? 2、LM的含义是什么?它与货币市场有何联系? 3、投资边际效率为什么递减? 4、引起IS曲线平行移动的因素有哪些?试用图形解释影响过程和结果。 5、引起LM曲线平行移动的因素有哪些?试用图形解释影响过程和结果。 第十二章 1、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2、SA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3、AD曲线平行移动是影响因素是什么?试用图形解释影响过程和结果。 在一个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任何引起总支出变动的因素都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体地说,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 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正文 移动。 另一方面,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下图所示为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增加,税收减少,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结果是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4、SAS曲线平行移动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试用图形解释影响过程和结果。 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例如,地震或战争会极大地减少经济的总供给,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第二,技术变动。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变化。技术变动通常是正向,即技术水平倾向于提高,所以技术变动的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当工资下降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总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因而降低工资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工资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此外,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如果厂商以进口商品作为原料,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时,厂商的成本就会发生变动,从而愿意生产的数量也会变动。 总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或生产成本下降,经济的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生产技术水平下降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的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下图所示为:技术进步,引起企业成本下降,因此,厂商供给增加,使得AS曲线向右下放平行移动,结果是价格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5、Yo与Yf之间的对比有哪三种结果?这三种结果表明何种含义? Y0 为短期均衡国民收入;Yf为长期中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两者数值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1)Y0 <Yf;表示短期的均衡是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源存在闲置和浪费。经济情况不景气,物价较低。 (2)Y0 =Yf;表示短期的均衡就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是一种理想状况。 (3)Y0 >Yf;表示短期的均衡大于长期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长期中的供给(技术进步、制度和资源所决定)难以承受市场上对物品的需求。经济情况处于高度的繁荣阶段,也就是出现了“泡沫经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大。 6、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与AD-AS模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GDP是如何被决定的,又是如何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三者都遵循凯恩斯的思想,关注短期均衡国民收入的是如何决定和变化的。 (2)三者之间的区别: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主要是说明总需求是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没有考虑价格和利率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IS=LM模型主要说明在产品市场和产品等价物市场处于均衡时,短期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化的,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相比,考虑了利率的变化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AD=AS模型综合了总需求、利率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来说明总的价格水平和短期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 第十三章 1、简述失业的概念及类型。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种类: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劳动力流动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获取工作的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业的代价和失业者承受这种代价的能力。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代价,结构性失业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而这又恰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标志。 (3)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 由于结构型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所以我们把二者形成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其受劳动力结构、政府政策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2、试用图形分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 从图中可看出,在未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不会产生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在正常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曲线AD1提高AD2,则价格由P1提高到P2,国民收入也从Y1提高到Y2。这就表明社会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AD上移,使价格水平提高。但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曲线AD3提高为AD4时,则价格水平从P3提高到Pf,而国民收入不再增加,这是由于Yf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所致。这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提高的影响更大。在上述正常的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的提高,形成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3、简述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既然总需求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那么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或储蓄减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和减少税收都可以导致总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得价格总水平提高,从而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此外,国家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也会间接地引起投资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诱发需求抖动的通货膨胀。 主要由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政策中的货币投放过多以及宏观消费政策中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4、试用图形分析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 从图中可看出,当由于成本提高,供给曲线AS1上升为AS2时,则国民收入减少Y2,而价格提高到P2;如果成本进一步提高,总供给曲线AS1上升为AS3时,则国民收减少到Y3而价格提高为P3,同理所引起价格普遍持续上涨,才构成通货膨胀。 5、简述造成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由于工人和工会的力量使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致使成本提高和物价水平上涨。 第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由于厂商追逐更多的利润,以成本提高为借口,使产品价格提高幅度快于成本提高幅度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第三,进口和出口推动通货膨胀,由于进口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由于出口猛增加,使国内市场产品不足,也能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6、简要说明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及通货膨胀的分类。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一般是用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 从物价上涨率角度,通货膨胀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以下)、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以上,100%以下)和恶性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0%以上)等。 从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可分为放开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 从人们预料程度,通货膨胀可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后者是指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从通货膨胀形成原因,通货膨胀可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等。 7、试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首先会对工资薪金阶层产生影响。在劳动市场上,工人的工资往往以工资合同的方式预先加以确定,也就是说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往往慢于物价上涨。因此,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工人的货币工资没有变动,但实际购买力却下降了。可见,工人在通货膨胀中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取决于工资调整的滞后期。如果工资合同调整较快,那么领取工资者受到通货膨胀的损害就少;反之,受到损害就大。 其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由于生产成本特别是工资落后于产品价格的上升,因而利润呈上升的趋势。只要成本滞后于产品价格上升,那么取得利润者就会获得好处。再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收入的人受到损害。由于利息和租金这两种收入形式往往在较长期的合同中被确定下来,因而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内出现通货膨胀,就会使得资本或土地的实际表现出来的利息或地租高于合同规定的数额,结果按合同规定的数额取得利息或租金的人受到的损害。同时,借贷或租用者就会因此得到好处。 最后,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退休人员往往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定额的保险金和补贴,保险金和补贴的数额很少能赶得上通货膨胀,因此,长年阶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 8、试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即通货膨胀使就业增加,产量增加。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大,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小,甚至没有。如果经济中出现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由于货币工资以合同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其变动就滞后于通货膨胀,结果会使得实际工资下降,从而导致厂商增加工人的投入量,从而提高产出量。这样,通货膨胀对就业和产出产生正效应。相反,或经济中出现预料的通货膨胀,则工人会要求按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提高工资,结果实际工资下降很少或保持不米,从而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很小,甚至没有。 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资本积累,从而对经济增长也产生影响。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存在货币工资调整的滞后,因而使得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朝着有利于利润为收入者的方向发展,而以利润为收入者一般具有高于以工资为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因此,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尽管通货膨胀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正向效应,但这也是有代价的。代价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价格的变动对资源配置带来扭曲;二是增加了人们经济行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经济学家不主张利用通货膨胀来促进产量、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9.简要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和特征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在失业率较低的年份,价格总水平上涨较慢,即通货膨胀率较高;在失业率较高的年份,通货膨胀率较低。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的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会与横轴相交,即在通货膨胀率等于0时,经济中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率。这部分失业率被认为是由于制度因素所决定,因而被称为经济中“自然”的失业率。 价格调整曲线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低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展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这一政策目标,但需要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实现这一目标。 第十四章 1、简述西方财政制度的内容。 西方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规定。 税收是西方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在西方国家中,税收制度较为复杂,税种繁多。依照税收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物税。所得税在税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依照纳税方式区分,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根据税率的变动来划分,税收又分分为累进税和比例税。所得税往往采取累进的税率征收。 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公债按照偿还斯的长短不同,可以区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 财政支出主要是各级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及安全方面的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公共卫生、教育、环保、运输、农业及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按照支出的补偿性区分,财政支出可以区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社会保险、救济及其各种补贴。由于政府购买对产品直接构成需求,并且必须以产品作为交换,而转移支付不需要以产品作为交付,只是一种货币性支付,因此,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2、简述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在财政收入方面,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而税收制度的规定就具有自发稳定性。西方税收往往按累进的方式征收。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收入增加,在累进税制下,这意味着税收增加,税收增加使得国民收入减少;反之,当经济中收入增加。这说明,无论是经济处于繁荣或是萧条,税收制度都使得经济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从而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 同样,财政支出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在财政支出中,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就比较充分,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时,政府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开支相应地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将使得国民收入水平趋于减少;反之,当经济萧条时,政府的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支出相应地增加。增加总支出使得收入增加,从而经济趋向于扩大。由此可见,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具有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的作用。 财政制度的自发稳定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财政政策,即依靠财政制度的自发调节使得经济趋于稳定。财政制度构成了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财政制度中稳定因素越多,稳定制度规定越健全,自发稳定作用就越大。 3、简述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制约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此外,政府购买或者税收乘数是在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例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会遭到选民的反对,而增税更会引起社会的不满。这些阻力可能使得政府不得不顾及政治目标。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有哪些区别?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转移支付虽然与政府购买支出一样是政府支出的一项内容,但它对经济的影响却与政府购买支出有很大不同,在这两种支出增加额相等的情况下,转移支付乘数效应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两种支出在初始阶段对经济运行产生的作用不同。 5、政府增加公债发行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公债就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所以也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发行公债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是西方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发行公债可以扩大政府支出,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发行公债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第一,挤出效应,当发行公债过多时,政府占用资金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私人因借不到资金而被挤出货币市场。同时,财政赤字增加促使利率上升,必然会挤出一部分私人企业的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第二,公债利息支出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公债是要按期付息的。随着公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债利息支出日益增加,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 第三,给子孙后代造成负担。 6、政府主要运用哪些手段来实施其财政政策? 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调整税率。 改变政府购买是政府招待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经常使用的手段。在经济萧条、总支出不足时,政府要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增中军费开支,修筑高等级公路,建立新的福利设施等,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反,在经济繁荣、总支出过大时,政府则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数量,比如推迟某些军事科研,压缩或缓建一批公共工程,以便压缩总需求,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政府运用的第二个财政政策手段是变动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变动政府的转移支付也是逆经济风向的。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提高对退伍军人、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各类补助,或者增加对农产品的补贴,以便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私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扩大总需求。相反,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则压缩用于福利、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或者延长补贴支付的时间,以便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调整税率是政府执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第三大手段。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种或降低税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以便刺激需求。反之,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暂时提高税率,或增加一些临时特别税种,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需求。 上述三种手段不仅可以单独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而且也可以共同发生作用,实践中三种手段往往搭配使用。 7、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尽管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但是它们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并不一样,这取决于实施政策时经济所处的LM曲线的位置。一般说来,依据斜率的大小可以把LM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水平区域、垂直区域和中间区域。根据货币市场的分析,LM曲线水平区域对应着货币需求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的状态,因此LM曲线水平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垂直区域又称为古典区域,处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中间区域。 凯恩斯区域是LM曲线上的一个极端情况,此时由于人们的流动偏好趋于无穷,因而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而改变LM曲线位置对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影响,而移动IS曲线则可以使得国民收入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变。因此,在凯恩斯区域内,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古典区域是LM曲线上的另一个极端情况,此时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接近于零,因而改变LM曲线可以降低利息率,同时又会提高收入水平,而IS曲线的变动只会影响利率。所以,在古典区域内,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在中间区域,IS曲线和LM曲线的变动对国民收入都产生影响,因此,在中间区域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在接近于凯恩斯区域的地方,财政政策更为重要;在接近于古典区域的地方,货币政策更为重要。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往往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 8、请结合实际分析我国2003年以来实施的财政政策的特点和成效。 答题要点:主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即双扩张政策,松紧搭配政策和双紧缩政策。(具体见教材385-388页) 背景材料: 我国从1998年开始,改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考察,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型财政政策,但不是一般的扩张,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所说特定环境是指我国1996年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1998年,社会供求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在1996年到1998年7月,六次降低利率效果不明显的条件下,采取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下列特点:一是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而采取的特定范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其范围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地方财政应确保收支平衡,不得层层扩张。二是主要扩张手段为发行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三是具有明显生产性特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公共物品支出,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综合考察有四条: (1)社会总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较慢。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又难于启动经济时,才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基础好和财政赤字不过大。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一定基础,财政赤字已很大时,没有资金可投,无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国债规模合理。这也是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因素。因为增发国债是有客观限制的,如国债规模已过大,就无法靠发行国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4)增加投资的物质资源约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力、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发挥作用。 总之,具备上述条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上述条件变化了,就要改变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是一项中期政策,从1998年开始,到“十五”计划的中后期逐步淡出,而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第十五章 1、简述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四类: (1)收入和财富的变化。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财产收入),货币需求量与非人力财富关系较大。 (2)货币与其它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3)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 (4)其它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社会支付习惯等。 其特点为: 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政策主张上是以主张国家干预为特点的凯恩斯主义的反对者。 特点: 一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推崇市场经济,提倡自由竞争; 二是强调“货币最重要”,主张一切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都要借助于货币; 三是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应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 2、什么是存款创造乘数? 一般地,如果法定准备率为rd,而银行系统中最初存款数量的改变量为△D,那么银行系统中存款改变量最多可以达到△D / rd,即银行系统中存款的改变量为原有存款量的1 / rd倍。1 / rd就是存款创造乘数。由于法定准备率rd小于1,因而银行系统存款创造乘数大于1。 3、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到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存款准备率和其他政策工具等,来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利率和贷款规模,从而调节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最终影响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注意教材343页的传导过程图) 4、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主要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变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来实现。 (1)调整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给。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调低法定准备率。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上限以下提高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减少。 (2)变更再贴现率。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吸引商业银行将手中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从而增加商业准备金,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消费和投资;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提高再贴现率,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当经济不景气时,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便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商业持有的政府债券。当经济过热,中央银行便在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购买债券后,可以贷出的货币减少,从而中央银行达到了控制货币、控制投资,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目的。 上述三大手段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手段,它们不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一般说来,由于调整法定准备率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很大,因而在实践中较少使用。变更贴现率可以间接地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因而在实践中较为常用。公开市场业务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很容易进行数量控制,而且很容易进行数量控制,因而在实践中最为常用。 5、简述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特点。 第一,强调货币政策的主导地位 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但赞成运用货币政策,并主张货币政策应该居于主导地位。其理由:第一,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是由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引起的,所以,货币政策对熨平宏观经济波动最为有效。第二,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较小。 货币主义者虽然强调运用货币政策,但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拟抉择的”货币政策,其理由是经济政策效应存在滞后性。这正是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贡献之一。 第二,强调价格稳定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货币主义者认为,在长期,货币供给量主要影响价格,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在短期,货币供给量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此,重点应该分析货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同时,物价稳定又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实行有规则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者反对“相拟抉择的”货币政策,因为: (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应该是货币供给量。 (2)取消再贴现率政策工具。 (3)规定货币供给量年固定增长率为货币政策工具。提出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应等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6、简述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效应就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 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弹性大(平缓),货币政策效果差;LM曲线弹性小(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好。 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弹性大(平缓),货币政策效果好;IS曲线弹性小(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差。 7、简述股票和债券的主要异同。 1)共同点:都是有价证券 2)不同点: A.概念不同 股票是投资者(称为股东)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 B.特点不同 股票的特征:权利性、流动性、面值与价格的差异性、风险性、非返还性。 债券的特征: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8、试述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 税收政策的局限性: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增加税收,目的是以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物价上涨。但对企业增加课税,企业为了保持原有利润,会抬高商品价格;如果对商品增加课税,税收就要加在商品价格上。因此,增税必然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限制了税收政策用以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如果对个人所得增加税收,将直接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消费水平。这会与因对企业征税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结合起来,引起国民的不满,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为防止经济衰退而减少税收,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减缓经济滑坡,这只是良好愿望而已。其实,在萧条时期减税,人们并不一定将因少纳税而多留下来的钱用于购买商品。因此,减税并不见得能够带来消费或投资的增加。 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膨胀时期,政府要减少购买,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因此会遇到很大阻力;政府要削减转移支付,将直接减少人们的收入,甚至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因此会遭到公众的反对。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虽然提供了增加消费与投资、扩大总需求的可能性,但如果人们将这笔收入用于储蓄而非商品购买时,这种可能性就不能成为现实。 9、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特点。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府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率 贴现率 作用强度 较猛烈 较缓慢 较缓慢 较猛烈 较缓慢 决策 较慢 较慢 较快 较慢 较快 阻力 较大 较大 较小 较小 小 作用对象 总需求 总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 从政策作用强度看,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作用较猛烈,而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的作用较缓慢。 从决策速度看,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决定较慢,而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决策较快。 从政策执行时的阻力看,财政政策直接作用对象是总需求,货币政策作用对象为货币供给。 10、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影响LM曲线而对利息率产生影响,并影响投资,最终影响收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1)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此时,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都非常小。这表明,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 (2)政策时滞的影响。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分析、制定政策到实施,都会产生滞后。这些滞后制约着货币政策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 (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未必增加贴现,至少不一定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增加再贴现数量。 以上原因使得货币政策的实践中的作用受到某些限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间接手段,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收入的影响。 11、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双扩张政策的条件。 条件: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于开发;市场疲软。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能够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会引起利率提高,抑制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减少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扩张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扩大企业投资,减少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挤出效应,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作用:同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比单纯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着更大的缓和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 12、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紧松搭配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条件:财政收支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势。 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增长,从而减轻夸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即综合运用可以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抑制通货膨胀。 但注意: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不一定足够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反而会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导致赤字居高不下。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条件:财力不足,赤字严重;储蓄率高;市场疲软。 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但注意:这种政策如果使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 第十六章 1、简述经济开放度及其影响因素。 2、如何理解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对一国的经济意义是什么?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会不会更有意义? 3、比较优势理论是否仅使用于国际贸易? 4、简述资源禀赋理论。 5、简述开放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 6、简述外贸乘数及其局限性。 7、为什么会发生国际贸易? 8、试述国内外经济目标协调正常。 第十七章 1、简述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 2、简述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内容。 3、简述哈罗德-多马模型稳定增长的条件。 4、简述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5、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多包含的经济稳定增长条件。 6、简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 7、简述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区别。 8、试述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 1、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A.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B.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小 C.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 D.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大 E.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没关系 2、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A.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 B.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D.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 E.经济中有“瓶颈”部门存在 3、乘数的公式表明()。 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数 4、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A.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B.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C.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5、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6、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耍原因有()。A.垄断 B.不对称信息 C.科斯定理 D.外部性 E.公共物品 7、外部经济是指()。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8、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9、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 A.征税 B.补贴 C.企业合并 D.提高利率 E.明确产权 10、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11、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A.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 B.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就越高 C.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 D.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E.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12、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3、总需求的构成包括()。A.居民的消费 B.企业的投资 C.政府的支出 D.净出口 E.居民的收入 14、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15、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6、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减少 17、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B.理性预期理论 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8、按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将失业分为()。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9、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 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C.预期 D.财政政策 E.货币政策 20、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三、判断题 1、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2、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 × 3、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4、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 × 5、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 √ × 6、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 √ × 7、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 8、在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 √ × 9、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 10、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 × 1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l。 √ × 12、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 × 13、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 14、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 × 15、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 × 16、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 17、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 × 18、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 × 19、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20、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 √ × 1、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b)。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2、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d)。 A.政府支出 B.投资 C.净出口 D.税收 3、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b)。 A.等于基本的消费支出 B.小于l C.大于1 D.等于1 4、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5、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6、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7、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a)。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8、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总需求减少 D.总需求增加 9、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A.I=S B.I+G=S+T C.I+G+X=S+T+M D.I+T=S+G 10、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11、如果国民收入为0,短期消费将(b)。 A.为0 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为边际消费倾向 D.为负 12、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c)。A.凯恩斯 B.莫迪利安尼等人 C.弗里德曼 D.杜森贝 13、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b)。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5、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6、引致消费取决于(d)。A.自发消费 B.平均储蓄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7、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18、总需求曲线表明(d)。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9、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b)。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20、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总需求减少 D.总需求增加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 A. 右下方 B.右上方 C. 左下方 D.左上方 2.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B) A.资本 B.劳动 C.技术 D.制度 3.公开市场活动是指:(C)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D.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4.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是指(B) A.资源绝对数量太少了 B.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而言太少了 C.资源相对于人口的数量而言太少了 D.资源分配不公,总是被少数人占有,而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资源 5.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D) A.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6.短期内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或生产要素获得的收益(率)叫做(B) A.地租 B.租金 C.准租金 D.隐性成本 7.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C)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8.最有可能在通货膨胀中受损的是(C) A.厂商 B.债务人 C.债权人 D.房地产所有者 9.面对经济萧条,政府最可能采取的宏观政策是(B) A.扩大支出、减税,以及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B.扩大支出、减税,以及实施从宽的货币政策 C.削减支出、增税,以及实施从宽的货币政策 D.削减支出、增税,以及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10.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11.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二、判断题: 1.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F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F 3.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T 4.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T 5.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T 6.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F 7.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T 8.均衡价格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F 9.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F 10.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T 三、填空题 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 2.支持价格是指政府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3.(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该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4.所谓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带来的效用的增量)。 5.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衡量效用的大小有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6.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的主观愿望,预算线则表(消费者)的客观条件和可能性。 7.按原因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以下四种: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和(混合)型通货膨胀。 1 西方经济学假设研究 1.1 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假设 以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为标志, 亚当·斯密在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同时, 也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1.1 产生背景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 完成于19世纪初, 当时的西方经济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立, 工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逐渐取得支配地位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强烈反对重商主义及中世纪行会规则的束缚, 主张自由竞争,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并迫切需要掌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实现财富增长及财富如何分配的规律。与此相应, 古典经济学派主要探讨国家财富增长的秘密, 而作为其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亚当·斯密提出的社会分工、市场扩张和资本积累理论及自由主义等经济原则, 就成为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因此, 亚当·斯密的假设与重商主义的假设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经济自由化, 崇尚个人理性, 反对国家主义, 批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而另外几个假设则顺应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 在于寻找国家社会富裕的原因和条件。 1.1.2 假设内容 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假设可以概括为四点。 (1) 经济人假设。 所谓经济人假设, 就是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 都是为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斯密将其规定为“每人人为改善自己的境遇而不断进行的恒常努力”。其实斯密并非只看到个人私利而不重视人类的道德伦理 (可以参见其名著《道德情操论》) 。他也是在反复思考了“经济人”和“道德人”后, 才确认经济人是更加符合实际的假设, 并且更有利于建立经济科学。 (2) 看不见的手假设。 斯密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可以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因此斯密认为国家的职责在于维护市场秩序, 保护个人经济自由, 而非干涉市场。 (3) 社会分工假设。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性, 这种天性促进了社会分工, 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国家财富的增长。 (4) 研究对象上的假设。 斯密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经济、政治以至各种上层建筑, 而非仅仅是经济领域。 1.2 凯恩斯的经济学假设 从斯密到马歇尔,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发生着继承和延续, 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学基本假设上的革命是凯恩斯提出并完成的。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人们开始怀疑市场的力量。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下的理论无法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在这个背景下, 凯恩斯进行了一场经济学上的革命, 并成功地解释了大萧条。而这场革命的基础在于他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上的革命。这一革命以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为标志。 1.2.1 产生背景 凯恩斯的经济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大萧条,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并由此对新古典学源经济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的背景下产生的。剧烈的经济波动和大量失业证明, 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已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从而也不能保证资产阶级获得稳定的可靠的利润。面对长期的萧条, 古典经济学派束手无策,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它是对坚持自由经济原则的新古典主义的一个“反动”, 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熨平”经济波动的需要。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中, 突出了国家的集体理性对个人理性的替代, 并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重要作用。 1.2.2 假设内容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假设可以概括为三点: (1) 有效需求不足假设。 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性偏好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而这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下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供给总是能创造需求 (萨伊定律) 。 (2) 工资刚性的假设。 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工资刚性, 价格尤其是劳动价格由于工会等原因变化是很迟钝的, 不能适应需求不足的变化, 从而产生了非自愿失业。而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下, 工资和价格的变动都是迅速及时的, 从而彻底消除非自愿失业。 (3) 市场无法自动出清。 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工资刚性, 市场就无法自动达到供求平衡, 即无法自动出清, 所以会出现大萧条, 因此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市场。而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价格的迅速变化总是能使供需自动达到均衡, 因此反对国家干预市场。由于大萧条的出现, 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及建立之上的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不再有效, 而凯恩斯的假设和理论有效地解释了大萧条, 从而新的假设取代了旧的假设。由于凯恩斯的理论是从总量上来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 因此称为宏观经济学;他的追随者在他建立的假设上发展完善了宏观经济学, 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并在“二战”后逐渐成为经济学的主流。 1.3 新古典综合派——新旧理论假设的结合 所谓新古典综合, 就是指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两种不同理论的结合。希克斯运用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于1937年画出了最早的IS-LM曲线, 这就是新古典综合的开端。新古典综合派形成的标志是1948年萨谬尔森《经济学》的出版。 1.3.1 产生背景 新古典综合派产生的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凯恩斯学派面临新的挑战而产生的。所谓新的挑战具体有:首先,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加强, 资本主义经济明显分为“私营”和“国营”两个部分, 出现了所谓“混合经济”, 这要求经济理论加以解释和指导;其次,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繁荣时期, 在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背景下产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必须加以调整;最后, “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重, 对此, 凯恩斯主义学派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没有加以系统论述。此外, 凯恩斯学派与新古典学派在理论尤其是理论假设上也有“互补”的必要, 同时, 在实践中, 政府的角色定位和作用也需要重新确定, 既不能坚持传统的完全放任自流的政策, 而迷信政府所带来的“政府失灵”也需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这些历史实践和理论要求都促使新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趋于融合, 发展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1.3.2 假设内容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假设实际上是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和凯恩斯经济学假设的综合, 简单来说, 其假设是: (1)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理论) 和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能否被充分使用问题, 充分就业是其研究的中心目的;微观经济学则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 生产效率是其研究的中心。 (2) 相应地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新古典综合的实质是为了更有效地解释经济现象, 将经济学的新旧两种假设结合在一起, 但是它并没能从根本上取消两者的矛盾, 只是掩盖了矛盾。 2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 我们发现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假设演变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建立—继承—革命—综合—再革命—再综合的过程。不同的假设根据它们对客观经济现象解释的有效性而相互接替, 或者说是根据它们接近被观察现象实质的程度而相互接替。经济学派的理论假设如此, 而建立于其上的具体经济理论的命运更是如此。不少著名的经济理论都曾经被实践证实过, 但后来又被实践证伪, 这同样是因为经济规律需要依赖一定的时空条件及由此而带来的假设而存在, 经济规律与经济现实之间处于不断的互动过程中。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 自然科学不会改变支配自然现象的规律, 而经济科学则会改变支配经济现象的规律。经济规律改变了经济现象, 从而改变了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 而其存在的假设也不再符合历史具体条件, 进而最终改变了自己。使自己由有用变为过时。即使同一经济理论或主张在不同经济条件下也会有不同遭遇。 摘要:经济学, 在西方被称之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假设演变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建立、继承、革命、综合、再革命、再综合的过程。对历史上各经济学主要学派的假设进行研究, 尤其是将经济学的各派假设与其学派形成时的历史相联系可以更明确地了解和把握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脉络。 经济学一直到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才正式奠定它的框架,以后的几十年里,经济学研究在英国和德国的进展极为有限。因此19世纪初传人中国的经济学知识与当时西方的研究相比,并没有很大差距。但是欧洲的经济增长和制度建设非常迅速,已经形成现代企业的雏形,国民经济有长足的进步。一些西方经济史家如麦迪逊、福格尔的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在十八世纪趋于停滞,即所谓“高水平陷阱”,虽然经济总量仍然巨大。但增长速度已被西方国家所赶超。 鸦片战争以后,才有一些士大夫意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魏源、贺长龄从近人的文集、奏折等来源辑录与经济有关的文章,编成《皇清经世文编》。这是对外来冲击的一种自然回应。此后陆续有很多人编过“经世文编”,总量不下20种。这些“经世文编”代表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最高水平,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但是在多年积累下的经验基础之上,针对很多实践问题都提出了有洞见的看法。 一 在严复之前,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想主要还是凭借传教士的工作得以传播。传播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办杂志和报纸,另一条则是办学校。 最早用中文出版的杂志当属马礼逊和米怜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内容主要是传播宗教、民俗以及少量科学常识。由于制度所限,它的出版地不能放在国内,发行量也非常有限。马礼逊去世以后,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1803~1851)秉承了他的办刊思想。郭实腊主编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是在国内印刷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期刊所刊登文章的领域也从单纯的宗教延伸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切切实实地在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影响。 与其他传教士相比,普鲁士传教士郭实腊堪称面目最复杂、涉足领域最广泛的一个。无论从宗教角度还是政治、经济、中西关系史角度进行考量,他都不应当被忽略。他实践过多种形态的传教活动,诸如办报、翻译、著述、办学、参与军事等,常常领风气之先。如在1834年,他和英国籍妻子温施娣(Mary Wanstall)在澳门开办了一所女子私塾,这被认为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开端。另外,他1842年在《中国丛报》上撰文介绍《红楼梦》,是最早将这部中国经典小说介绍给西方读者的人。有一些学者认为,探究西方经济学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历史,应该从1840年郭实腊编译的《贸易通志》开始。因为在这本书中,郭实腊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商业制度和贸易情况。 郭实腊(又译作郭士立、郭甲利、郭施拉、居茨拉夫等),1803年出生于普鲁士小镇普立兹。他早年就通晓英文,取英文名字为Charles Gutzlaff。1824年他受荷兰布道会派遣到暹罗传教。他很快就从当地华侨当中学会了中文官话和福建方言,于是就采用福建同安县郭氏家族的姓,取名为士立。郭实腊偶尔也穿中国服,自认为已被认可为中国人。随后,他开始了在中国沿海一带的游历和传教生涯。1831年,他第一次作为传教士被派到澳门,会晤马礼逊。此后他又多次到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地考察,了解民情,搜集我国经济、政治、军事方面情报,探测航道,绘制海域图。郭实腊一生著作极多,计有七十余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831、1832、1833年三次沿中国海岸航行日记》《开放的中国——中华帝国概述》《中国史略》《道光皇帝传》等等。郭实腊的志向是加强中西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了解,从而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至于引入一些关于西方经济、社会的新知识、新制度,那只不过是无心之作,偶然产出的结果。《贸易通志》一般作为一本地理学著作而被中国启蒙学者所引用,当时重视其中经济制度的中国人还很少。故而这本书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实际地位还值得探讨。 另一位传教士伟列亚力则指出,郭实腊这本研究各国贸易状况的《贸易通志》并非原创,主要是译自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库洛赫(John Ramsey MeCulloeh)的商业词典。麦克库罗赫是李嘉图学派的重要人物,曾在主持辉格党杂志“爱丁堡评论”(Edinburgh Review)期间搜集大量现实商业材料,汇集成书,于1832年在伦敦出版。这本商业词典详实准确,在西方学者看来也许繁琐沉闷,可正符合郭实腊的需要。郭实腊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经济学家,但他了解中国文化官员的需求,他们渴望了解西方现代社会经济制度。所以他有选择地编译了这本西方经济学著作。 他说,“当文明在地球各处迅速发展来消灭愚昧和无知时……只有中国仍像过去几千年那样停滞不动。虽然我们与他们交往已久,但他们仍自认为天下首尊,把其他民族视为‘蛮夷’……这个月刊的出版就是为了消除中国人的这种高傲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艺术、科学和工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向他们表明我们不是‘蛮夷’,编者们更希望通过展示事实的手段使中国人相信,他们还有许多东西要学。” 从这一点来看,郭实腊的传播工作确实取得了成功,四十年代末期出版的魏源《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瀛寰志略》等启蒙著作也都大量参考了郭实腊的《统计传》。魏源在《海国图志》的原序里就承认,“《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穿,创榛辟莽,前驱先路”。 “近日夷图、夷语”即是指马礼逊、郭实腊等人的工作。持今文经学立场的魏源不但写作了《圣武记》等接受“夷狄”传统的著作,还进一步采集“西夷”的著作。魏源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二 由于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胜利,占领香港,英国人在华办学成为可能。马礼逊的英华书院就从马六甲迁到了香港,由著名学者理雅各继续负责校务。这里很快成为理雅各翻译四书五经的基地。除了英华书院以外,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会”在宁波开设女子学塾;伦敦会在厦门开设英华男塾;1845年,美国长老会在宁波开设崇信义塾;1850年,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开设徐汇公学;1853年,公理会在福州开设格致书院等等。就这样,西式教育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蓬勃地开展起来。 可是深入探究这些学校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列强在中国开设的学校里,低 年级多半以宗教教育为主,到了高年级才逐渐加入一些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入门知识。或者说,早期传教士办的学校里并没有独立的社会科学的教育。登州文会馆被认为是教会学校中最典型的代表。狄考文认为,登州文会馆“所开设的课程是把中国经典、西方科学和宗教教育最佳地组合起来”。以它为例,该校第六年的课程主要有:心灵学(心理学)、是非学(逻辑学)、易经、系辞、读文、微积学(微积分)、化学辨质、天文揭要等。富国策(经济学)是很边缘的学科,偶尔有一些高年级教育中会设立这门课程。 正如冯桂芬所观察到的,“英法两国设立义学,广招贫苦童稚,与以衣食而教育之……且多习天主教”,所以总体的教育效果并不好,好不容易动员来的学生很快退学。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862年。这一年北京创立京师同文馆,中国近代教育真正开始起步。1869年,随着丁韪良入主同文馆,同文馆的教育和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是美国传教士,一生中在中国活动时间长达六十余年。因为他曾长期担任北京同文馆总教习,后又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等职,学生大量进入与洋务有关的新兴企业,在中国人心目中有极高威望,所以美国驻华公使田贝称他是“在华最前列的美国人”。 丁韪良1827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里沃尼亚,父亲是长老会的传教士。1843年,丁韪良考入印第安纳大学,后又转入新阿尔巴尼神学院攻读神学。1849年,丁韪良即将毕业的时候,向长老会提出到中国或日本传教的申请,随即被批准。1850年,丁韪良先到香港,然后前往宁波,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一开始,他的传教就是通过办学和译经的方式进行的。他在宁波开了一所走读性质的男塾,还曾将一部分《圣经》按宁波方言翻译,但收效都不大,他也没能完全地融入中国社会。不过他用中文撰写的天文学著作《天道溯源》倒颇受欢迎,多次再版,还被译成日文和朝鲜文。 1858年,丁韪良随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W.B.Reed)前往天津,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美天津条约》的谈判。次年,丁韪良又接受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华约翰(J.E.Ward)的邀请。以翻译身份再次北上,协助完成了条约文本的交换。随后的1865年,丁韪良到同文馆接替傅兰雅任英文班教习。从1869年起,他开始出任同文馆的总教习,全面改革同文馆的教学制度。 在同文馆期间,丁韪良最有影响的工作当属翻译惠顿的《万国公法》。此书原名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1836年出版,是当时最通行的国际法蓝本。当时,中国国内并没有什么让人满意或者包含主要国际法精神的著作。从理念上来看,国际法的引人则将彻底打破千年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将中国从一个“帝国”转变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真正加入到国际秩序中。事实上,截至到《万国公法》出版前的1863年,中国已经与比利时、丹麦、法国、英国、挪威、德国、葡萄牙、荷兰、俄国、瑞典、美国这十一个国家先后签订不平等条约24个,传统的“帝国”观念开始崩裂。丁韪良在《万国公法》开篇之前,特意先附上了分为东西两个半球的世界地图,并介绍说:“地之为物也,体圆如球直径约三万里,周围九万里有奇。其运行也,旋转如轮,一转为一昼夜,环日一周,即为一年。内分东西两半球,其陆地分五大洲”,即是为了确立“万国”的观念。另一方面,“然天下邦国,虽以万计,而人民实本于一派,惟一大主宰,造其端,佑其生,理其事焉”。 这段阐释同时照顾到儒家伦理,为他的传教和翻译奠定了合法性基础。丁韪良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翻译出版《万国公法》,并开始此后一系列翻译转述的工作。 当时传教士的翻译工作十分艰苦。译者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比如说,丁韪良在翻译《万国公法》时,将近代国际法创始人格劳修斯(Hugo Grotius)翻译成“虎哥”,将莱布尼茨(Leibnitz)译为“莱本尼子”,将霍布斯(Thomas Hobbs)译为“霍毕寺”,这都是颇费苦心的翻译。傅兰雅描绘说: 至于馆内译书之法,必将所欲译者,西人先熟览胸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读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初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 时间过去上百年,但十九世纪的传教士翻译的方法与利玛窦当年的翻译方法比起来,并没有多大的进步。语言始终是一个横亘在中西学者之间的问题,科学技术还相对容易理解,典章制度则只有从头开始了。 1867年,丁韪良继开设国际法课程之后又开始在同文馆开设经济学课程,课程名称定为“富国策”,以福西特(Henry Fawcett,即法思德)《政治经济学教本》为讲义,后来陆续译出,1880年以《富国策》为题汇编起来由同文馆刊印。日本也较早地翻译了这本书,但《富国策》出版时间比此书的日译本出版要早。 亨利·福西特(Henry Faweett)是剑桥的盲人经济学家。他生于1833年,剑桥毕业,随后任教于三一学院。1858年,他由于一次射击事故而失明。他在失明之后顽强进行研究,1863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教本》(Manual of Political Econo-my)。他的妻子米利森特·福西特(Milli-cent Garrett Fawcett)更为有名,是英国妇女参政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924年受封女爵士。福西特本人对穆勒极为服膺,因此此书基本上遵循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框架和思想,是当时欧洲通行的教科书。 此书中译本出版的时候,作者写的是“法思德”,书名《富国策》,署名汪凤藻译,丁韪良校。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论生财,即现在的生产理论;第二卷论用财,即现在的消费理论;第三卷论交易,即现在的交换和分配理论。一般认为,此书根据福西特《政治经济学教本》第四版或者第五版翻译而成。可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此书并非全译,译者只从此书前三卷中节选编译了一些内容。其中卷一的第八节“资本的增殖”(On the in-crease of Capital),卷二的第七节“分益耕农与佃农”(Metayers and Cottiers)等都因为与中国情况关系不是很直接而被省略不译。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此书已经提到不少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如斯美氏(亚当·斯密),梨咯多(大卫·李嘉图),弥耳氏(小穆勒)等,此外还涉及达尔文、马尔萨斯、罗伯特·欧文、傅立叶等人的思想。这批西方经济学学者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进入中国人的视野。福西 特最为推崇小穆勒的学问,丁韪良同样推崇福西特,称他这本《富国策》的写作水平犹在亚当·斯密《国富论》之上(丁韪良将斯密的《国富论》译为《邦国财用论》),比后者更为详尽完备。故而《凡例》中称此书“旁逮格致之新学,并专以开发智巧为富国之上策,而不外乎智者强之义”。所以,此书所讨论的理论“为西国之新学,近代最重之,其义在使民足衣足食也”。 丁韪良认为,“天地之大德在好生。圣人之大业在富有。发政之治。以足食聚人之术日丰财。生之者众。沛然讫于四海。用之以礼。浩乎式于九围。此法思德所以有富国策一书”。 《富国策》一开始就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丁韪良特地补充解释说,“富国策虽旨在广发财源,而未尝遗乎仁义。缘若绝仁弃义,则无论再有何策?终难利国矣。”所以这里的“富国策”绝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增加。比如译者以重商主义为批判对象,认为过去“非金银不富”而单纯追求财富的思想大谬不然,直到斯密氏一出才一扫不实之说。“是故富国策之学,不独言日进富强之理,亦以明不进不退,及不进而退之故焉”。 总的来看,富国策可以被看作讲求中庸、讲求均衡的全面考究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书中提到,“富国策所论述者,乃生、财、用、货、殖、交、易之道。昔斯密氏首创是学,名其书日邦国财用论。其实此学所论财用。固合民生国计而名其书日邦国财用论”。编译者谨慎地叙述西方经济思想和制度,想把它完美地嵌入到传统文化中去。 《富国策》一书出版以后,影响颇大,一下子引发了其他一些传教士翻译经济学著作的热情。比如,1886年海关总税务司署出版了艾约瑟(J.Edkins)翻译威廉·杰文斯187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人门》(Primer of Political Economy)的译本,题名为《富国养民策》。1889年,英人布莱德著、傅兰雅(John Fryer)口译的《保富述要》也出版了。这些书的质量都不错,但影响却不及丁译法思德《富国策》。 虽然《富国策》一书在中国影响很大,在很多学者的论著中也能看出《富国策》对他们的影响,但多数通晓西学的学者还是坚持根本,坚持从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经历的现实问题出发,有选择地吸收《富国策》思想。以郑观应为例,他有三部公认的代表作,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救时揭要》(1862年),《易言》(1880年)和《盛世危言》(1894年)。这三部书关切的问题从现实问题(如澳门贩卖猪仔)转移到盐务、开矿、治河等传统经济范畴,再转移到国债、商务、银行等现代经济学范畴,表明郑观应对西方经济学的逐步接受,但他的主旨终究是“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王韬的出发点亦与他类似,王韬曾说,“中国,天下之总邦也,不独为文字之始祖,即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而流传及外”。即使西方经济学有值得借鉴之处,那我们也要记得“天下之道,一而已矣,夫岂有二哉!” 随着西方经济学的普及,中国学者对它的认同也逐渐加深,不再横加指责。梁启超在《读西学书法》中就对《富国策》给予较高评价。1903年美华书馆出版的《中国学塾会书目》中也评价此书“繁简得中,说理清楚”,可当教科书使用。 另一位传统学者陈炽对此说不以为然。1896年,陈炽写了《续富国策》,主要阐发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他所续的不是法思德的《富国策》,而更像斯密的《国富论》。他自称不能接受西方的经济理论,却必须关注经济问题,故而“为救中国之贫弱而作也”。不过。稍晚的严复同样批评了陈炽,他称陈著“纰缪层出,开卷即见”。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随着《万国公报》崛起。更多的经济学知识得到传播,这时的知识传播质量已经大有提高了。 【西方经济学电大】推荐阅读: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06-19 电大西方经济学试卷10-13 2024电大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06-14 电大西方经济学单选已按字母排版06-06 西方经济学试题重点06-19 西方经济学心得体会11-02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复习11-08 西方经济学练习题105-27 西方经济学模拟题答案07-13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规划09-11电大西方经济学导学问答 篇5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作业一 篇6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剖析 篇7
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