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优质护理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应用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消化内科120例患者,其中60例为我院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另60例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者,定为干预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优质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优质护理论文 篇1:

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如何。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均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记录所有患者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在患者出院时让其填写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在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1个月内是否出现再次出血。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次数为(3.11±0.72)次、止血时间为(3.60±1.28)min、住院天数为(5.10±1.63)d,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5,4.4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15/45,33.3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44/45,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40/45,88.89%)。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内出现再次出血的患者(4.44%)少于对照组(22.22%)。结论: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的出血次数,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次出血的可能性。优质护理干预还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急性消化道出血;护理方式;实施效果

急性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医学紧急情况之一[1]。英国的一项国家审核估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后,粗略的整体医院内死亡率为10%。内窥镜检查可以识别出血来源,并可以对活动性出血的病变进行止血治疗[2]。急性明显的下消化道出血(LGIB)约占所有胃肠道出血病例的20%,通常会通过侵入性诊断评估导致入院[3]。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在医院治疗期间,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探讨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如何。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均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记录所有患者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在患者出院时让其填写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在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1个月内是否出现再次出血。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0例,实验组中共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0.9±3.0)岁。对照组中共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7±2.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精神正常,意识清晰,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实质性脏器无重大疾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P>0.05)。开始研究前,患者及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本项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住院后对其相关知识普及,进行相关检查,及时进行止血治疗,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基本饮食护理。

1.2.2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详细讲解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对人体的危害、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还可适当为其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及患者配合治疗的情况,为其增加信心。在患者入院后,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级干预。当患者处于出血期时,应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偏咸、偏辣等食物。当患者处于停止出血期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泄情况以及排泄的时间和性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应处理。当患者处于休克期时,使患者处于平躺卧位,将头偏向左侧,口咽部有血块时使用吸引器排出,以保证呼吸通畅。在治疗期间,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每天与患者沟通10min,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当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态时,应仔细倾听患者的心声,并进行耐心疏导。

1.3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在患者出院时让其填写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在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1个月内是否出现再次出血。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腹胀、吸入性肺炎以及呼吸道感染等。护理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出血次数为(3.11±0.72)次、止血时间为(3.60±1.28)min、住院天数为(5.10±1.63)d,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5,4.44%)低于對照组患者的发生率(15/45,33.33%)(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其中非常满意有37例,满意有7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89%,其中非常满意有19例,满意有21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的随访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出现再次出血的有2例;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再次出血。实验组患者再次出血的概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P<0.05)。

3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医学紧急情况之一。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内窥镜检查可以识别出血来源,应在就诊后24h内进行内镜检查,对活动性出血的病变进行止血治疗。高危病变的内镜止血治疗可止血,并减少进一步出血的风险和手术需求[4]。

急性显性下消化道出血(LGIB)约占所有胃肠道出血病例的20%,通常通过侵入性诊断评估入院,并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尽管大多数急性LGIB患者自发止血,预后良好,老年患者和合并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急性LGIB患者典型表现为突然出现便血(直肠内有褐红色或红色血液通过)。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盲肠/右半结肠出血的患者可出现黑便(黑色、油性大便)。此外,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可出现便血。大约15%的假定为LGIB的患者最终被发现有上消化道出血源。历史上,LGIB被定义为Treitz韧带远端的出血源。然而,小肠出血(中消化道出血)与结肠出血在表现、处理和预后方面是不同的[5-6]。

对疑似急性LGIB患者的初步评估应包括重点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部位和病因。获得的病史应包括当前出血的性质和持续时间以及任何可能提示特定来源的相关症状,如腹痛和腹泻(结肠炎)、排便习惯改变和体重减轻(恶性肿瘤)。同样,既往病史应包括任何既往胃肠道出血事件、腹部和/或血管手术、消化性溃疡病、炎症性肠病或腹盆放射治疗。评估包括心肺、肾脏或肝脏疾病在内的共病也很重要,这些疾病可能使患者处于不良结局的高风险中,并改变治疗方法。应注意当前或近期的药物使用,尤其是那些可能影响出血风险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体检应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包括体位变化,以评估低血容量;还应进行心肺、腹部和指直肠检查。后者可以发现潜在的肛门直肠出血源,并确定大便的颜色。最初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全血计数、血清电解质、凝血研究、血型和交叉配型[7,8]。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出血次数为(3.11±0.72)次、止血时间为(3.60±1.28)min、住院天数为(5.10±1.63)d,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5,4.4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15/45,33.3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44/45,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40/45,88.89%)。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内出现再次出血的患者(4.44%)少于对照组(22.22%)。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的出血次数,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次出血的可能性。优质护理干预还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秦佳佳.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91):320-321.

[2]董琦,阮海兰.RDW、Glasgow-Blatchford评分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1):46-50,60.

[3]陶秀梅.优质护理干预在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6):183-184.

[4]王金.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3):253,256.

[5]黎舒雅.优质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术术后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35-36.

[6]陈剑,唐帅,骆坚凯.Oakland评分系统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22-24.

[7]劉霞.浅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347-348.

[8]张安兴.消化内镜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6):61.

作者:吴双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优质护理论文 篇2:

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的应用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应用的价值和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消化内科120例患者,其中60例为我院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另60例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者,定为干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并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护理前后SAS评分为57.32±2.33,37.67±3.55;SDS评分58.64±2.43,40.25±2.69,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为58.12±3.35,51.24±2.15;SDS评分分别为57.95±4.18,50.14±1.28,护理满意度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消化内科;效果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必须以患者为医疗服务核心[1]。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践,各个医疗机构都在逐渐践行。为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比分析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之间消化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消化内科120例患者,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3.6±3.3)岁;消化性溃疡45例,上消化道出血27例,肝硬化23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5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为我院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给予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住院期间尚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给予消化内科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实施如下:①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帮助患者尽早适应医院环境,消除其陌生感、孤独感。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并主动询问患者痛苦之因,积极解决其问题。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家属,在其面前表露愉悦心情,给患者营造愉快的气氛。此外,由负责音乐治疗的护理人员在周一至周五每天对患者进行一次音乐治疗,以保证患者时刻处于快乐状态,放松心情,积极接受治疗。②夯实基础护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核心,在其指导下实施以“病人为核心”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自理能力提供专科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及指导性意见,例如加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及体位护理。③丰富护理内涵:在消化内科设置服务意见反馈箱,以便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从而为科室不断提高服务理念找准方向。科室及时发现护理服务不完善之处,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基本操作、沟通技能,培养其应急能力。护理服务的宗旨是尽早促进患者康复,令其满意。实施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切实落实“以病人为核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要做到尊重、爱护、关心病人。

1.3 评价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比对照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D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比对照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护理服务内涵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再者,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要求护理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对护理质量、及时性、方便性、效果等有更高要求[3]。消化内科的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其护理工作具有高负荷、高风险、繁琐、耗时长等特点,如何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同时获得满足感,是全科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滿意服务”为主题,以患者为中心,旨在提高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护理模式。我院消化内科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并结合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技术、丰富护理内涵,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从结果可以看出:经优质护理服务的干预组患者比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照组患者SAS、SDS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更高。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雪兰,文跃莲,钟灿华.消化内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11,9(8):2034-2035.

[2] 张建芳,黄翔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146-147.

[3] 赵婷,李文碧,何晓莉.护士和家属对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情况[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34-135.

作者:吴云萍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优质护理论文 篇3:

优质护理模式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摘 要】目的:在腫瘤患者化疗的过程中,分析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方法:以随机掷骰子的方法将我院此段时间内接收的80例肿瘤化疗患者分成两组,平均每组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设为常规组,另一组设为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同时还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研究组临床效果显著;组间患者疼痛程度对比,研究组患者只感觉到轻微疼痛;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的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对于护理满意度而言,研究组患者评价分数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实施在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满意度的评价,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模式;化疗;肿瘤;临床效果

肿瘤是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严重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概率相对较高,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病情加重,发展成为恶性肿瘤[1]。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为化疗,其虽然采用了抗瘤药物来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是化疗药物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需要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就肿瘤化疗患者而言,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探究对其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5月-2021年11月,按照随机掷骰子分组的方法将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2:18;年龄范围区间在20-71岁,年龄均值为43岁,患病时间80天;研究组患者平均42岁,年龄最老者为70岁,最小21岁,其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病时间长达82天。纳入病例资料完整患者,排除精神异常患者。两组肿瘤化疗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需要在患者化疗的过程中,在其饮食和用药方面进行指导,并嘱咐患者多饮水。

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干预的研究组,操作如下:(1)入院护理:患者办理完入院手续后,护理人员需要将医院环境、设备配置、作息时间等情况向患者以及其家属讲解清楚,与此同时,需要将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介绍给患者。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时沟通,有效地缓解患者对于环境的陌生,同时了解患者实际进食情况。(2)饮食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数患者会有不良反应出现,对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对其饮食进行调整,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若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则需要叮嘱其多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也可以通过喝蜂蜜水来调节;如果患者出现腹泻情况,饮食上则需要多食用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发生消化性溃疡;如果患者食欲不振,则可以为其提高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吸引其食欲,让其摄入足量营养物质。同时,患者需要多饮水,确保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免化疗药物无法排除体内,对身体脏器造成损伤。(3)心理护理:在开始化疗之前,需要将化疗的目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向患者讲解清楚,以免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对于消极情绪严重的患者,要对其进行开导,对于其存在的疑问,耐心解答,提高配合度。(4)出院指导:在患者办理好出院手续后,需要叮嘱患者保证睡眠充足,并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要保证运动量;饮食上要注意搭配均衡,健康饮食;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提前告知患者,让其熟知。并交换互相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后续回访,若患者存在疑问,也可及时进行询问。

1.3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精神状态、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评价。精神状态需要按照SAS、SDS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情绪差则评分高[3]。生活质量水平则根据GQOLI-74评分表进行,包括躯体、心理、认知情况以及独立能力,最高分100分,生活质量改善越好得分越高。疼痛程度以VAS表进行评分,10分封顶,患者若疼痛感强烈则所得分数就越高。满意度则根据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表,主要从方式、环境和服务态度三点进行评价,患者若满意度高则评价分数高[4]。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进入到数据分析环节,研究人员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工作,了解和对比患者精神状态的变化情况、生活质量实际的改善情况、疼痛感强烈度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情况。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对比护理方法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数据差距不明显;但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数据间出现显著差异,且研究组各项数据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详见表1.

2.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经护理干预后,各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评比两组患者所得分数,可以看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各项分数更高一筹,即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更优,见表2.

2.3 患者疼痛感强烈程度对比

患者在患病后均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无差异;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强烈度出现差异,常规组疼痛评分更高,即常规组患者疼痛感强烈,见表3.

2.4患者对护理评价对比

通过数据可得,研究组护理服务、护理方式以及护理环境评价分数均高于常规组,即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价高见表4.

3 讨论

对于肿瘤而言,其类型较为繁多,临床表现相对复杂,对于全身器官而言,其均存在患病的风险,且恶性肿瘤治愈的概率极低,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5]。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为了延长生命会选择化疗的方法进行干预,而化疗虽然效果明显,可以杀死肿瘤细胞,但是人体免疫系统也会因此受到损伤,患者在化疗后极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增添痛苦。本文对于肿瘤化疗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将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服务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相对较好,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总之,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评价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骆佩.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9, 6(001):244-244.

[2]李静会. 优质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2):83-84.

[3]薛梅. 优质护理服务对肿瘤内科化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2):112+114.

[4]韩玥.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38-139.

[5]陶燕.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6):97.

作者:苟巧利

上一篇:整顿矿业管理秩序方案下一篇:旅游公司实习日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