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是当前全世界困扰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 患者表现特点为高血糖[1]。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 一般产生于人体的胃部和十二指肠, 其主要因素为患者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影响以及胃粘膜功能问题等[2]。消化性溃疡患者往往具有上腹反复疼痛或周期性疼痛的特点, 病程时间长且影响因素复杂[3]。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产生并不成规模, 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造成的内分泌紊乱有关, 导致患者的胃酸分泌过多和胃肠血液循环较差, 进而产生病症[4]。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在症状表现上与常规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相似, 均出现恶心呕吐、上腹反复疼痛以及胃部反酸等现象[5]。当前, 部分权威医学机构已经对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开展了研究, 并且得到了一定的收获。为增强该院临床治疗该症的水平, 特开展此次研究评价, 以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了该院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36例常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 对照组患者中包含男性23例, 女性13例, 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8~69岁, 平均年龄为 (46.82±5.14) 岁, 病程时间为4~13个月不等, 平均病程时间为 (5.60±1.92) 个月, 消化性溃疡患处平均直径为 (2.35±1.09) cm;观察组患者中包含男性22例, 女性14例, 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7~70岁, 平均年龄为 (46.77±5.25) 岁, 病程时间为3~14个月不等, 平均病程时间为 (5.29±1.88) 个月, 消化性溃疡患处平均直径为 (2.84±1.65) cm。所有患者在选入研究前15 d未使用抗生素, 不存在影响研究的因素。除此之外, 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研究评价。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前均使用胃镜检查, 确定病情, 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所有患者采用口服雷贝拉唑的方法进行治疗, 2次/d, 10 mg/次;同时加用果胶铋进行联合治疗, 3次/d, 120 mg/次。上述两种药物的治疗周期为40 d。对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治疗。阿莫西林2次/d, 1 g/次;克拉霉素2次/d, 0.5 g/次。对观察组的2型糖尿病症状采取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进行血糖控制。

1.3 观察指标

该次效果评价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显效的判定为患者消化性溃疡直径显著缩小, 创口痊愈, 溃疡无出血症状;有效的判定为患者消化性溃疡直径有一定程度缩小, 创口正在痊愈, 仍有少量出血情况;无效的判定为患者消化性溃疡无愈合趋势, 甚至出现恶化。

1.4 统计方法

对该次研究的所有资料采取正态分布和方差检验的方法进行处理, 选择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比较后发现,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 幽门杆菌根除率达到72.22%, 临床不良症状表现为恶心14例, 占38.89%, 反酸12例, 占33.33%, 上腹疼痛13例, 占36.11%, 溃疡出血2例, 占5.5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5.56%, 幽门杆菌根除率达到33.33%, 临床不良症状表现为恶心20例, 占总数的55.56%, 反酸18例, 占总数的50.00%, 上腹疼痛16例, 占总数的44.44%, 溃疡出血9例, 占总数的25.00%。结果显示, 常规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上显著优于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表2。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具有长期性, 随着病程时间的推移, 溃疡能够自然痊愈, 但其具有反复性, 伤口复发情况多发, 这也是消化性溃疡患者经常上腹疼痛的原因。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程一般都在5~6年, 部分患者甚至会达到10年以上[6]。消化性溃疡比较严重的类别为十二指肠溃疡, 当疼痛发作时, 持续时间也较长, 总体来说春秋季节发作的患者较多[7]。患者食欲多保持正常, 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 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 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8]。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主要依靠急诊内窥镜检查, 其特征是溃疡多发生于高位胃体, 呈多发性浅表性不规则的溃疡, 直径大小不等, 溃疡愈合后不留瘢痕。胃肠道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类型, 其本身就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较大, 合并2型糖尿病后病情更加不容乐观。同时, 糖尿病的存在也会进一步导致患者胃粘膜防护功能减弱, 增加肝肾负担, 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更加不利。经过研究, 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在一般症状上与非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并不存在特异性。但按照常规治疗方法配合血糖控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因此, 对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进行病情和治疗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提高医院消化内科的治疗水平。在与对照组的比较中, 合并患者在恶心、上腹疼痛、反酸以及溃疡出血等表现上较普通消化性溃疡患者更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合并患者的治疗有效患者为30例, 治疗有效率为83.33%、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33.33%, 均劣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除此之外, 观察组患者的溃疡出血直径和面积较对照组更大, 结合数据可以判断2型糖尿病对患者的消化性溃疡面积有重要影响。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在采取治疗后, 其治疗效果不佳, 这也需要继续对合并病症进行分析, 不断寻找更加合适的治疗方式。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大多与糖尿病影响有关, 在临床研究上, 对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与普通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了一致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也是医院消化内科常用的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一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主要机制为抗溃疡治疗。但是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上观察较少, 或应用时未确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史。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具有较长的病程, 长期高血糖导致患者体内产生了一定的微血管异常, 大量糖蛋白堆积在其血管壁当中, 无形中增厚了患者的血管壁, 也进一步导致了患者的内皮细胞损伤。除此之外,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速度、血流量因高血糖的影响也较正常患者不同, 这也会直接影响胃粘膜溃疡的严重性, 增加其溃疡面积。这恰好与胃粘膜溃疡的恢复和愈合过程相反, 因为其恢复过程是对粘膜表面的修复, 重新构建胃粘膜下的组织形态。这也要求在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具体化治疗, 适当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 促进患者的健康。

摘要:目的 研究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提升该院治疗水平。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36例常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表现较对照组更为严重, 治疗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中较消化性溃疡患者更为复杂困难, 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延长治疗时间等。

关键词: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清连, 何剑琴, 黄群.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 2016, 33 (4) :263-264.

[2] 石小琼, 韦明勇, 彭薛.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 2016, 6 (34) :41-42.

[3] 王冬英, 周利民, 童火木.2型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根除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10) :2191-2193.

[4] 庞雪花.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对比[J].医学信息, 2016, 29 (29) :42.

[5] 刘莉娟.合并2型糖尿病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6, 22 (11) :55-56.

[6] 陈德清, 何松, 左的于.四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 (12) :1091-1093.

[7] 田圣威.2型糖尿病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 :122.

[8] 卜文红.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7) :230-231.

上一篇:浅析财务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影响——以A高端制造企业为例下一篇: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