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护理质量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护理管理质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0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B组(50例,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护理的每一节点均作出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应用效果
护理质量管理是以事后控制、质量检查为主要方法,发现并纠正问题,达到控制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寻求满足当前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已成为护理专家、护理学界临床试验中面临的主要任务[1]。本研究讨论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0.2±4.3岁,体重50~62kg,平均体重52.4±3.6kg;B组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1.4±4.1岁,体重51~63kg,平均体重53.7±3.3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 方法
B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接诊后,护士立即给予患者心电图监护、吸氧,做好分诊治疗及护理的准备[2]。A组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将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依次分为护士长、护士组长、责任护士、见习护士,上层级护士负责培训、指导、管理下层级护士。(2)对护士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开展小组责任制、管床责任制、床边工作制、床边记录制。(3)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职权及关系,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统筹安排病区护理工作;护士组长做好业务管理工作,负责考核下层级护士的工作和培训下层级护士的护理技术;责任护士负责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病情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调整护理级别,指导见习护士进行各项护理工作;见习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并准确记录,并服从上层级护士的安排。(4)规范护理工作指引、流程,让护士明白护理工作中该做什么、由谁做、这样做的目的、做的时间、取得怎样的效果。(5)对护理质量检查方法进行改变,使护士长有较多时间留在病区,每天自查本病区护理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制订并持续改进措施,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对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并按规定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按评价标准给予评分,现场解决、指导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重点质量问题,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6)建立三级质控体系,一级质控由责任护士承担;二级质控由护士组长承担;三级质控由护士长承担;对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运用前瞻性的效应分析法(FMEA)与失效模式改善流程,防止发生失误。(7)对患者进行急诊接诊护理、接诊转运途中护理、院内转运护理、急诊病房内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采用护理质量评分标准[3],包括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90~100分为十分满意,80~90分为满意,70~80分为基本满意,少于70分为不满意,其中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等。
1.4 数据处理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分析,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注: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注: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P<0.05。
3 讨论
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以质量检查为主要方法,以临床护理作业中发生的问题为指引,不断纠正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治疗效果,但其具有护理质量难以提高、必要风险难以规避等不足之处,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则弥补了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4]。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治疗风险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5]。在急诊内科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重要性:(1)通过实行护士层级管理,使护士更加明确了自身职责,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自身责任感;在护理作业时遇到不良问题,上层级护士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达到降低护理及医疗风险的目的。(2)调整护士工作模式,可使护士较多时间守在患者身边,有利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严密性;使护士护理作业做的更加细致,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能够对患者服务到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护士长工作量适当减少,能全面、及时掌握病区动态,可控制病区护理质量。(3)建立三级质控体系,可避免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基础护理不到位、操作不正规、专科护理不熟练等问题,保证了护理质量。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通过采取系列措施,能及时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有效规避风险,使患者得到专业、细致、安全的护理服务[6]。本科室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从接诊、转运、入院治疗的每一节点均作出细致的前瞻性安排,并进行护理,根据其管理宗旨由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满意的医疗服务。本研究显示,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均显著高于B组,说明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B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0.0%,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说明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急诊内科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护理的每一节点均作出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李薇,李小红等.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35-136.
[2]吕芬,高原,李霞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脑卒中后预防误吸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33-36.
[3]曾美文,郑秀先,高咏萱等.前睁性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63-65.
[4]刘小川.前瞻性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持续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87-1588.
[5]高咏萱.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5-1866.
[6]张学菊,陈晓梅.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24):224-225.
作者:刘红芝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质量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护理管理质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差异明显(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下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文献标识码]A
护理质量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可对基础护理服务开展效果进行评估,可对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有效反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与提升,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持续质量改进作为广泛性质量管理工作的新型管理理念,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特选择120例病例根据时间先后开展分组研究,探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入组,所有病例均生命体征稳定,自愿参与本研究,无急危重症患者,已排除意识不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排除资料不全以及不配合护理患者。根据时间先后均分两组,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在16~83岁,平均年龄(61.59±3.28)岁;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入的60例患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在18~83岁,平均年龄(61.59±3.28)岁;两组病例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根据医院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护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改进完善。
观察组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开展方法:(1)成立质控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护龄、学历、操作能力等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应与实际护理工作接轨,以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流程、质控标准等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到质控组。质控管理项目包括药品管理、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护理培训等方面,实施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分别为护理部领导、护士长、质控人员组成。(2)强化专业技能:针对年资短、护理工作缺乏的护士,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技能比赛,突发事件模拟训练,不断提升护士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2],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可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开展及时有效的防范處理,避免护患纠纷事件。高年资护理人员要发挥领头作用,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不仅需对自身护理行为进行管理,也需对低年资护士发挥带教作用。(3)规范化护理:1规范基础护理行为: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排班时间,保证早、晚班护理人员合理,对每班护士的工作区域、工作职责进行明确,每名患者均由一名责任护士进行监护,保证护士可有序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2加强药物管理:对高危、特殊性药品应单独放置,实行定点放置,在外包装上明确标准名称与药物性质。由专职护士负责清点每日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库存情况,对物品的有效期进行审查,发放药物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清点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字。3提升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文书书写直接反正着护理工作开展状况,应严格按照医院规定格式清晰明了,内容严谨连贯,文书应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原则,为患者拟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进行记录,为后续医疗工作开展提供有利依据。4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护士应不断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明确临床用药与护理流程,护理期间做好病毒预防干预,护理期间严格做好手卫生等个人消毒处理,同时也对对病房、护士站等区域做好消毒灭菌处理[3]。提前制定风险预案,有效提升病房无缝衔接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5加强护患关系建立:护理人员应学习掌握沟通技巧、心理学技巧等相关知识,在护理中医规范言语、清晰咬字、温和的语气态度,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提升患者的信赖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多元化健康教育:护士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医院公告板等,开展疾病知识科普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可通过多渠道了解所需了解的疾病知识,更好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配合度。(4)每月组织开展护理质量商讨会,对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改进策略,对现有的护理流程、规章制度进行持续性的完善改进。
1.3观察指标(1)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感染、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从基础护理质量、药物管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管理、护患沟通等方面评价护理管理质量,各项评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高;(3)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护理服务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4.0软件系统,计量资料以(x±s)描述,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描述,以χ2值检验,P值<0.05,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2护理质量评估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对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3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重视项目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评价标准,导致护理质量管理开展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服务质量,影响诊疗工作开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4],因此,选择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优化护理流程,加强细节管理,可使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体验,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更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持续质量改进期间,加强对在岗护理人员的岗内持续性培训,可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合理排班,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可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激发[5],使护理人员可严格按照医院相关标准完成护理工作,更好提升护理质量。完善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确实保障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定期组织开展总结分析会议,对现有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完善改进方案,从而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本组研究结果证实,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减少护理服务中压疮、坠床、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好提升各项护理服务的开展效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有更高的满意度评价。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提升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嵇利芹.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4):113-114.
[2]张丽萍.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饮食保健,2019,6(20):139-140.
[3]孙艳,杨敏.持续质量改进在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9,19(7):216-216.
[4]凌兴燕.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13):3-3.
[5]雷天霞,朱曉瑜.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7):235-235.
作者:孟然 衣琳 李雅微
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当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加速患者恢复进程。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结合神经外科的现实情况,为患者提供持续质量改进指导,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具体情况,要做好各项护理指导工作,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实施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之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评分,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即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下,提供更为关注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具体是以加强持续改进为主,认为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改进。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一般采用对护理服务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规定与方法展开实施检查,查看护理服务效果是否达到标准,是否满足患者实际需求,明确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和方案,积极进行执行。下面以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0岁~76岁,平均年龄(52.3±14.8)岁;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1岁~77岁,平均年龄(52.4±14.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未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2.1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选择负责人作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的组长,选择相对应的护理人员担任组员,定期展开护理质量改进会议,结合每个月的护理反馈意见、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等方面实施分析,找到问题出现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构建起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管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技巧,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2.2 建立三级质控管理机制 当班的护理人员实施一级自我控制,一日一次,及时对班次当中的护理工作实施检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二级互控主要是科室的责任组长来进行负责,根据护理质量标准实现交叉检查的目的,把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在登记薄上,及时交给护士长。三级监控主要是以护士长的自我控制或者是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当中的成员来进行负责,通过不定期进行抽查、全面与重点结合的检查方法,针对护理质量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实施对比。
1.2.3 加强环境管理 当患者与家属在入院初期,护理工作人员要给他们介绍陌生的病房与周围的环境,如医院卫生间的位置、床头灯的位置等,告诉患者实际操作各种开关的具体方法与作用。还能够在床头显眼的位置上贴上安全警示标语,最大程度上增强患者安全意识,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行动不便患者出现摔跤,能够使用调低病床高度的方法或者固定好围栏的方法。把患者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合适的高度,便于患者拿取。在卫生间放好防滑垫,装好扶手。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地面上的垃圾,确保地面的整洁干净程度。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时做好安全教育。
1.2.4 确定质量改进的问题 经过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组织工作座谈会,处理患者的投诉反馈,护理人员质量自查等方法实施了解,找到服务质量存在的漏洞,对持续质量改进必要性展开分析,分析质量改进表格中的数据,搜集资料,找到迫切需要进行解决的、直接威胁患者护理质量的问题,涉及到药品管理、用药安全等内容,确定为质量改进的问题,把问题记录在持续质量改进的登记薄上。
1.2.5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组组长与护士长要一同调查所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与此同时结合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出与其解决方案。
1.2.6 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从改进方法、引导护理人员工作、提高人员质量管理意识等方面制定出改进具体措施。科室每一个月召开1次~2次的持续质量改进会议,面对所出现的问题实施分析、讨论交流、提出针对性整改方案,组织实施方案,由责任护士具体展开实施。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制度与工作要求,组织护理人员参与专业知识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感,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服务的意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要跟踪检查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实施质量再改进的方式,運用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
1.2.7 检查 护士长要密切对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进行关注,及时对每一个环节的实施进度与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解,从患者、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等方面及时做好评价工作,总结归纳经验,提出对应建议和方案,把改进措施当做新的护理质量标准,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表1)
2.2 护理满意度(表2)
3 讨论
伴随着医院服务质量水平的逐步提升,总体服务质量反映出医院的整体实力与水平,还直接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具备非常关键的作用,强调在原本的质量基础上,结合质量管控以及实际要求,按照持续向上的管理原则,在科室的工作中紧密与其他科室配合,每个人都能参加到质量管理中。结合护理要求在质控阶段构建管理小组,专门人士负责。在治疗室管理中最重要的即检查与补充方式的贯彻落实,麻醉药物管理、急救药物管理等都属于关键点。护理人员要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液、药物以及其他物品质量的检查工作。实习生和护理人员运用带教的方法提供指导,展开会议,分析各类资料,有必要时以满意率指标作为基础,分析日常护理中所存在的不满意的现象,获取整改的资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尽可能满足改进要求。有效贯彻落实质量整改措施对创新应用护理模式有一定的要求,结合现有的护理内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措施之后,保证科学规范落实各项护理服务工作。在系统化服务时期,推行持续改进护理措施,满足具体要求,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
医院对神经外科护理非常关注,综合现如今的护理指标与要求,预先明确改进护理的内容与步骤,在改进护理时,改善自身服务水平成为关键。神经外科患者发病急促、病情危重、手术风险高,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情况的意识、肢体功能障碍,更有甚至会出现各种不良事件。在总体护理环节,分析所存在的护理难题与不良事件,针对性提供护理与帮助,从质量改进出发,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难度较高的任务,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要坚持以医院管理为基础,在当前的总体服务管理过程中,预先制定出规范要求,结合已经存在的评价机制实施。结合相应的评审方法与全面质量机制做好分析,展开监督执行以及实施的工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要始终坚持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在服务的全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护理理念,充分发挥出持续质量改进的最大作用,在这其中护理内容的落实就变成了关键。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数据分析尤为必要,通过适当的数据分析以后,明确患者具体需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多重护理问题,由于存在较多的缺陷,所以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就变得非常必要。
结果表示,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质量改进属于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理论,在具体的临床应用当中要始终以服务对象作为中心,构建起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科学评价总结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提出針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让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当中积极的贯彻落实,从而更好的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水平,成为了临床当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的精髓。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把执行过程当做重点强调的一部分内容,要求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对现下护理工作当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持续性对护理工作实施改进,或者是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预防改进方法,从而更好的实现全面优化护理工作的目的,从而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预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出现率。由于与其他的科室对比,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病情危重,患者疾病如果出现细小的变化,那么将会直接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要高度关注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而持续质量改进贯彻落实的主要渠道就是要先明确现如今的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明确护理服务改进目标,通过日常工作找到有效改进手段,积极贯彻实施,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价值,为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带来保证。
参考文献
[1] 唐守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8):62-64.
[2] 陈春桃,王一婧.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2):88.
[3] 温建萍,李媚,余同英,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0,39(12):145-147.
作者:钟浩然
推荐阅读:
最新护理常规06-01
内一科护理常规07-18
ptcd护理常规10-17
糖尿病护理常规06-22
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06-23
烧伤病人的护理常规07-17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常规07-20
2024年产科护理常规10-23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常规06-10
普通外科疾病护理常规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