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常规促管理提质量(共7篇)
一、抓制度建设,促常规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制度化的确立是实施教学管理的保证,学校已制定了一些基础性、常规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如《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师备课制度》、《教师综合量化考核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考试制度》、《听课制度》、《作业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等。为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效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我县各校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在以往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进一步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校通过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与实施考评,发挥学校制度的保障、制约和监督作用,也使教师明确努力方向,及时转变教学思想,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抓常规学习,明确教学要求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执行教学常规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本,我们坚持不懈的抓实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的学习,教研员深入各校举办教学常规讲座 31场,各校也制定了教师常规学习计划,并要求写出心得体会,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各环节的常规要求,确保常规学习落实在教学行为中。
三、抓落实到位,实行全程管理
(一)突出中心狠抓常规落实
1、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2010年3月开始,县教研室以学区为单位,各教研员每周固定三天深入联系学区开展工作,指导学校完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参加学区、学校教研活动41次;组织集体备课39次;组织校际间交流活动18次;检查各类计划3463份、教案 3330余本、学生作业50﹪以上,并查阅了学校的管理制度、计划、方案及各学科组教研活动记录等档案材料,召开学生座谈会12场,及时总结、反馈,认真撰写了调研分析报告。组织各学区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各5次(参会对象为各校校长及教务主任)。
2、学校内强化检查,督查落实。各校能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常规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过程检查得以落实。
1如县二中能及时检查、抽查教师的教案、作业布置情况、校本课题研究进程、教研活动记录及按周听课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县二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各年级语文、数学阶段考试质量跟踪报告制度,组织教师认真探讨、总结教学失误,及时补救,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等等。
3、继续抓好教学质量监控。
为真实评价中小学教学质量,切实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教研室组织全县中小学进行了两次“学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并圆满完成了成绩统计、质量分析和材料上报等工作。
4、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校根据考试改革及时调整备考策略,优化教学行为,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向45分钟要效益。教研员分学区深入毕业班教学一线,听、评课58节,指导教师120余人次,召开九年级复习备考专题会9场。教研员对复习备考工作做了深入细致的指导,从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等方面入手,重点督查了教师的复习方法、复习效率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复习策略,对今后的复习备考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为教师指明复习方向,也为教师凝心聚力迎接考试创设了氛围。
(二)关注课堂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1、坚持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教研员深入课堂一线,听、评课775节,指导教师1000余人次;学校教师也十分重视听课评课活动,活动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活动后认真评课。听、评课活动中的经验介绍交流,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上好示范课、汇报课,交流教学经验。
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是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形式,也是帮助年轻教师的基本手段,年轻教师上汇报课是接受评价、不断改进教学的途径。为此,教研员组织学区优质课评选168节;组织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同课异构”、送各校内的示范课、汇报课也广泛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指导,使教教下乡162节;组织观摩课56节;组织观摩、评比、送教下乡活动21次。
师互帮互学,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搞好竞赛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为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兴趣、展示才艺、发挥特长的舞台,本学年我们精心组织了各级各类学生竞赛12次:“新疆中学生历史知识竞赛”、“民、汉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民、汉中学生数学应用题竞赛”、“高中生物知识竞赛”、“新疆中学生生物知识竞赛”、“新疆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新疆中学生力学知识竞赛”、“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维语)”、“自治区民语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竞赛”、“全国小学生英语听力大赛”、“自治区第二届‘仟叶杯’中学生跳绳比赛”、“中学生英语竞赛”等,全县共计有3713人次的学生参加了以上各类竞赛活动,已知获奖300余人次。
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抓教科研管理推进课程改革
1、逐步完善三级教科研网络。
为使教育科研成为更新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保障,努力使教育科研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迈进,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教研员包学区工程,形成了较完善的县、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一是加大了县级教科研指导、管理力度;二是进一步强化了教科研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以窗口、示范学校为龙头推动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三是逐步完善了学区教研体系。教研员们定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学区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科研活动,以指导和促进学区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2、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工作。一是引导、督促学校建立完善的教科研运行机制,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的教研管理网络。二是指导学校制定合理可行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规划、计划。三是借助教研员包学区工程,深入学校定期指导校本教研工作,抓过程、抓管理、抓成效。到目前为止,95%的学校能根据校本教研要求有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3、努力拓展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途径,为学生多方面发展创造空间。部分学校已经逐渐凸现出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我县要求学校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开展科研工作,做好各课题的组织、落实、协调、推广、整理等工作。本,组织中小学教师申报“2010年—2012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33项,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经严格审批后,有1项被立项为州级重点课题,32项被立项为州级一般课题。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有3个,省级课题4个、县级课题29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各校紧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中心,加强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真问题真现象升格为课题进行研究,让课题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抓管理网络,加大平时监控力度
我们实行县—学区—学校三级网络管理。
一是实行教研员包学区负责制。教研员每周都深入学校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督查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备课、教案、上课(听课)、作业批改情况;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帮助指导教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是学区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学校教学常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每月2次),及时进行反馈,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并将检查情况通报给各校,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
三是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检查力度。每学期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采取听、查、议的办法,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备课及作业批改等情况,并对每位教师的平时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存档,对教师常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敦促改正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坚持多检查督促,多表扬鼓励,多指导帮助,做到增加理解,上下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团结互助的人际心理环境,使教师愿干,肯干,乐于吃苦,把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大教学常规检查指导力度,深入课堂,关注实效,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课堂
教学质量。
2、组织青年教师讲课团送课下乡。将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出现的优秀青年教师组织起来,送课下乡,以达到资源共享。
3、进一步完善学区教研体系,继续做好教研员包学区、包学校工作,由教研员带头抓实教研活动,以点带面,形成学区教研新局面。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1.构建质量监控网络
校长室是教学质 量监控的 总指挥, 要制定监 控方案, 及时处理监控 结果。教务处 是质量监 控的执行 中心, 通过督查、座谈、检测等调研方式, 实时监控 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现状, 定期提交质量监控报告, 进行质量分析, 提出创新建议或整改措施。教研组、备课组是 质量监控的基层组织, 积极配合、协助教务处完成质量监控信息的收集工作, 具体落实各项质量监控措施, 正常负责日常教学研讨、教学督导、学科教学活动、学科质量评析等工作。
2.健全质量监控制度
(1) 听课制———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教务处、教研组以及教师间跨学科听课的立体听课制度。每学期校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 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还实行推门随机听课和重点听课、追踪听课, 必要时实行当堂检测教学效果, 听课后与执教老师互动交流, 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每周在周前会上对被听课者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
(2) 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 学困生转变制———教师在充分掌握学困生 (包括随班就读生) 的学习现状、分析造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 认真思考转变学困生的办法和途径。教师在课堂上高度关注学困生, 并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以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确保不出现新的学困生, 教务处建立学困生追踪档案, 做到“不放弃每一个, 一个都不能掉”,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4) 质量分析制———期中期末考试做到教师个体分析、学科组分析、学校分析, 对学校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5) 谈话制———对教学质量落差较大的教师实施谈话制, 由学校领导与任教者共同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目标, 拿出具体措施。
(6) 目标绩效考核制———侧重考核学科在全县的位置, 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以起到激励鞭策作用。
二、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1.强化过程管理, 扎实推进“两个有效”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 我们以县教研室出台的《建湖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为基础, 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聚焦存在问题, 严格督查考核, 实行一周一检查、一公 布, 一月一汇总、一考核, 始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努力以严格的管理来约束人、鞭策人、激励人。推进“两个有效”向纵深发展。围绕有效课堂, 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四统一”集体备课和“反思式”个人备课, 坚持“三为主”教学原则, 变革教学方式, 加强学法指导和“小班化”教学研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高效课堂。
2.加强校本研修, 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我校的校本研修可以概括为“六个一”:一是确立一个共同愿景———学校目标结合个人目标, 激发教师变革教学理念的激情;二是建好一个平台———海南中学教研论坛, 打通教研信息交流通道;三是抓好 一个活动———跨学科主题教学研修活动, 建立聚焦课堂学习共同体, 转变教师工作方式, 让研究成为工作常态;四是学透一本书———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建构给予校本的实践性理论框架, 提高教师理论 素养;五是构建 一个体系———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六是搭好一座桥梁———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搭桥。
3.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各科均衡发展
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学校领导的努力,特别是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本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由辖区末位跃升第五位。初中教学质量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县、辖区评比中严重滞后,我们只有找准问题,认真反思,注重细节抓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锐意进取谋xx教育发展。
一、认真分析,寻找差距。
(一)校总评
1、县级的评比:
巩固率75.1%,合格数41人,合格率30.4%,优生4人,优生率2.96%,平均分336.2分,高中就读108人,就读率79.41%,就读职高数2人,就读职高率1.47%,“七率”总得分55.44分,占全县附设初中40名。高中就读率、前5--20名学生在我县就读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巩固率、优生率、职高就读率均低于全县同类学校平均水平。
2、督导组评比
六年级:巩固率100%、优生率24%、合格率63.8%、平均分192、“四率”得分73.58,居辖区第五位。与2010年比,优生率上升10.2%、合格率上升20.1%、平均分上升
17、“四率”得分上升了13.81。
初中:巩固率100%、优生率15.3%、合格率42%、平均分334、“四率”得分61.1,居辖区末位。与2010年比,优生率、合格率、平均分呈下降趋势,总分500以上8人。
(二)、学科评比:
县级评比:初中九科的优生率、合格率和平均分都低于县平均水平,从中可看出我校没有什么优势科目可言,更显逊色,督导组评比:六年级前六名有杨爱和6.1数学第三名,叶均林6.2英语第五名。初中前十名只有杨刚9.1班数学第五名,袁桂先9.1班物理第九名,张正云9.2班历史第八名,王友文9.1班历史第九名,杨春雷9.2班地理第二名,其余学科均为两位数。
分析情况可以看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还存在的一些主客观因素,责任要敢于担当,问题要敢于面对。
二、认清问题、反思不足
1、教师队伍不稳定,临阵换帅、换将较频繁,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校中青年、骨干、特长的教师一个接一个考调或借调,学校成了培育优秀教师的试验田,近三年流动中青教师15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两级分化严重,特别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我校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教师青黄不接,中青年教师(30—45岁之间)不到5人。
3、学科教师结构搭配不合理,部分学科年轻教师较多(09、10、11年共12位特岗教师,大多都在初三上课),特岗教师虽然激情高涨,但教学方法、经验不足,理念不够,且缺乏学科带头人给予指导与帮助。
4、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不协调,科任教师配备不合理,科与科、班与班差距较大,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5、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认为教育教学是“例行公事”,没有当成事业来做。部分班主任跟班不紧且疏于学生心理沟通,学生流失较严重,特别是优生的流失,我校2012级第一名李欢已被大桥中学挖走,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师生压力大。
6、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只抓学习不问纪律,只管成才,不管成器,反而使得其所,学生精力所限,什么也学不好,会导致更大的厌学情绪。
7、培优补差工作不彻底,一个尺度量一群人身高,县区评比平均分占的比重较大,班主任、任课教师只抓优生,忽视学困生,没有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xx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在夹缝中生存(三方夹击,西方的伏虎中学、镇中、镇小,南方的大河小学,北方的大桥中学、镇小),在各兄弟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应该增强紧迫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物竞天择,不进则灭。我们应该直面挑战,团结协作,随时反省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
三、改进措施,提高质量
2012届学生整体水平不是很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也有信心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拼搏下,力争来年初中排名升位,小六尽量在上一个台阶,目标并不高,但压力很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追求是永无止尽的,为了努力完成目标,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1、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让老师们也接受“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育理念。有一些教师对后1/5的关注程序不够,不闻不问,口上有手上无,眼里有心里无。,抓后进生不仅能快速提升平均成绩,对于前1/
3、前1/5的学生更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就由组成这只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水涨船高,反之亦然。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青年教师、不安心教学的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展示的舞台,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提高,在校本教研中成长。一是抓实集体备课,所有教师都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二是开展好“讲、听、评”课活动。优秀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骨干教师上一节研讨课,特岗教师上好一节过关课。每听一次课,学校分管领导都要组织相关教师坐下来一起交流研讨,谈感受,谈收获,找问题。
3、领导率先垂范,战斗在一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虽少,精诚团结,胡校长到xx三年来都上初三的物理,处处走在前面,不计报酬,不争名利,无私奉献,使得全体毕业班教师思想端正,事业心责任感增强,勤于教书,乐于奉献。
4、班主任跟班要紧,随时作好学生的心理沟通及前途理想观教育,鼓励学生进步就成功,严格保辍控流,教育学生成材路很多,唯一担心不成器,切实减轻学生厌学情绪与升学压力,让学生快乐学习。
5、科任教师应提前侯课,辅导到位,让学生增强紧迫感,时时紧、事事紧,营造小
六、初三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学生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6、加强初三学生的德育教育,避免因噎废食。良好的班风才能促进浓厚的学风,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7、加强初三教学常规检查,继续坚持阶段综合诊断和分析评价,做到精考少考,使考试既能准确检测教学效果,又不使学生产生“厌考、怕考”甚至是“麻木考”情绪,阶段考试实行“五统一”,统一组织、命题、监考、阅卷、分析,特别每学科由出题教师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及时作出试卷分析,查漏补缺。尊重学生人格,每班后15名不排名、不公布。其余学生的成绩排名到科、班、校,让教师、学生能准确定位和找到学科问题差距,提前注意偏科现象,查漏补缺,加以弥补,以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8、各科任教师包生制,分层教学,实现三级转化,全面提升差转中、中转优、优拔尖,整体提高班级平均分。
9、利用绩效工资,充分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我们在坐的所有人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处理好两极教师(老教师、年青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矛盾。
质量效益是企业永恒的追求,管理提升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要发展就是把质量放在首位,更要落实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心中,形成牢固的质量意识;求品质,更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要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产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在质量就是生命的今天,产品质量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产品的生命,乃至企业的发展命运。产品质量决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没有市场企业就无法生存。产品质量决定于过程质量,过程质量决定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最终决定于员工的素质。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还是工作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制造产品、提供服务、进行管理的人的“质量”。所以,要从管理思想观念的更新、管理制度的健全、管理措施的落实等方面、横向比较,纵向自查,真正找出本单位和本岗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解放思想,创新管理,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质量的提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我们希望广大员工多观察、勤思考,主动学习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主人翁的精神切实参与到公司的生产管理中来,并积极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进言献策。
质量代表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每个企业要有好的效益,就必须对产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与要求,质量一旦没有,也将意味着企业即将走向亏损甚至破产的局面,怎样把质量提高上去?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管理,众所周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加强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构思到设计,从设计到打样,从打样到制版等,每一步既要满足客户要求,又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能力.控制不严,将给工序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产品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强化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过程控制来完成,其中包括对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操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过程管理相比其他环节复杂而多变,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自检自查的责任感与能力,又需要他们能够严格执行制定好的工艺标准。经常性的学习培训,争取让每一个操作人员都能掌握产品的操作原则和注意事项,保证产品符合委托厂家的要求。
严格现场管理。企业的生产要求,企业内部管理应该是经营管理程序化、生产服务标准化和职工个人行为规范化等的和谐统一,这是保证产品的基础性工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同时通过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公德素养,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自我的约束能力,使员工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这样可使企业营造出环境整洁、生产规范的氛围,从而保证物流畅通,促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其次,注重机器维护与保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机器也可以说是质量的生命,如果要印高质量的产品,首先机器的维护很重要。
原材料的统一性。好的机器,好的操作人员,没有好的材料,同样也没有好的产品,因为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再次,注重人才培训。企业通过人的素质体现,企业产品是由全体员工共同生产,因此员工的技术水平、思想素质及精神状态都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对操作人员应进行操作技能培训,通过外派人员引进力量,就地讲解等方式,有效的吸取管理知识、工艺方法和实用的操作技能,以提高员工的文化,专业素质,在学习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个人素质。为保证产品质量,要不定期的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工艺标准和相应的工艺管理实施细则,使其形成规范的操作意识。另外,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岗位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岗位竞赛等,可使操作人员发挥最佳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根据县局安排,查摆问题阶段是深入开展“改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教育的关键环节,既是对学习教育阶段工作效果的检查,又是搞好整改提高阶段的基础。为扎实做好查摆问题阶段工作,按照县局主题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现特此制定方案如下:
一、时间安排
查摆问题阶段从3月16日开始至3月31日结束。
二、工作重点
工作重点是落实县“改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教育明确的各项任务措施和要求,切实解决影响发展教育环境的干部和教师作风提高教育质量的突出问题: ﹙一﹚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问题
1、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2、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
﹙二﹚着力解决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问题
1、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报喜不抱忧。
2、不从实际出发,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只顾眼前政绩、不顾可持续性发展。
3、工作中检查落实少,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上情不吃透、下情不掌握,工作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
4、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重大问题上个人说了算,家长作风严重,搞“一言堂”、个人独断专行。﹙三﹚着力解决为政不廉的“私、奢、贪”问题
1、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为亲属、朋友谋取非法利益。
2、不比工作比享乐,讲排场、比阔气、比待遇,铺张浪费。
3、不安规定办事,搞权利主义。
三、工作方法
1、分别召开班长和教师工作的座谈会。
2、切合文件精神写出工作自查材料。
3、园内布置主题活动专栏。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管理,保证活动有实效。
2、加强督查,注重实效。
乡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在中国这一农业人口大国, 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教师强, 则乡村教育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重点在乡村教育, 关键在乡村教师。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 要实现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 促进教育公平, 重点和难点都在乡村。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是当前加快甘肃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有的放矢, 重心下移, 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 甘肃省总人口2 628万, 有55个民族成分, 辖14 个市 (州) 86 个县 (市区) , 其中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58 个, 插花型贫困县17 个, 贫困县占全省总县数的87.2%。截至2014 年年底, 全省有义务教育学校10 517 所, 其中农村学校8 544 所, 占81.24%。农村学校中100 人以下的学校7 892所, 占总学校数的75%, 占农村学校数的92.37%;10 人以下的学校3 700 余所, 占总学校数的35.2%, 占100人以下学校的46.9%;5人以下的学校1 800所左右, 占11.7%;只有1 名学生的学校219 所;0 人的学校1 180 所, 占11.2%。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225 491 人, 其中乡镇及以下专任教师18.7万人。
面对乡村覆盖面大, 乡村教育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水平低、职业认同不高、专业发展通道不畅等诸多制约甘肃教育发展的难题和瓶颈, 我们以“全覆盖、抓重点、补短板、创特色”为工作思路, 重心下移, 在师德建设、教师补充、提高待遇、交流轮岗、培训提升等方面, 倾斜支持乡村教师, 促进均衡发展,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二、强化引领, 立德树人, 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近年来, 全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紧密结合实际,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和提升三个阶段, 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大力弘扬高尚师德, 积极引导每位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依法执教, 优质施教, 廉洁从教, 文明执教, 乐于从教, 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并使之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旋律, 在全省教育系统形成和大力推进比敬业、比奉献、比育人、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教育的行风正气, 形成师德师风新气象。
1. 倾斜乡村,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
以关注乡村教育、关心乡村学校、关爱乡村教师为宗旨, 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 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 历时半年, 通过个人自荐、学校和县区、市州教育局推荐、省级评审, 经过网络投票、公示、深度访谈、采访拍摄、实地考察、专家评审、厅务会议审定等环节, 评选出十名“陇原师德标兵”、十名“陇原最美乡村教师”、十名“陇原最美乡村校长”和百名“陇原师德先进个人”、百名“陇原优秀乡村教师”、百名“陇原优秀乡村校长”, 挖掘出一批鲜为人知、令人感动的优秀乡村教师典型事迹。德美教师评选活动, 涉及面广, 参与人数多, 受到广大农村教师的普遍欢迎,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 丰富载体,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巩固活动
通过隆重节俭庆祝教师节日、新任教师宣誓仪式、学法教育、艺术征文大赛、德美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 广泛宣传一系列富有成效、紧贴教师发展需求的活动, 巩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 引导广大教师文明高雅过节日。引导新任教师乐从师、为人师、做名师, 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理想;引导广大教师学法、懂法、守法、遵法、用法, 依法执教, 做合格的人民教师;引导广大教师崇尚高雅文化艺术, 带动他们陶冶情操, 修身养性;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 弘扬真善美, 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氛围, 使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生, 深入家长, 深入社会, 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扩大师德师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 建立机制, 稳步推进师德师风提升活动
为了使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效果持久, 达到深入化、常态化, 健全和完善“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启动实施以“甘肃教师学苑”“陇原优秀教师群英馆”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开展阅读经典、艺术鉴赏、学习楷模等系列活动, 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价值理想, 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内涵修养和业务能力, 促使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的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注重内涵, 自我升华, 淡泊名利, 优质施教, 做到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 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 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 以儒雅的形象影响人, 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在本职工作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严把入口, 精准招考, 科学合理补充乡村教师队伍
甘肃省始终把补充乡村中小学教师作为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实行学历、专业、岗位“三步走”递进战略。严把学历关, 高定位“起步”;严把相关相近专业, 高标准“走步”;严把岗位需求, 提促供需一体, 高精准“正步”。针对全省乡村教师队伍补充中存在的“教非所学, 学非所教, 补非所需”等问题,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教师补充“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的工作思路, 确定“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精准补充”的原则, 严把教师补充工作报名、命题、考试三关, 着力解决专业对口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补充问题。
在招聘过程中, 积极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调, 在民生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考中, 非师范类专科毕业生不能报考教师岗位, 提高报名门槛;在所有教师招考中增加面试, 下发有关文件对面试工作进行规范;在音、体、美、英教师招录命题中, 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近三年, 通过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民生实事、巡回支教等项目, 招聘教师19 041名, 其中补充幼儿园教师4 830名, 为全省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增添发展动力。
四、示范带动, 激励引领, 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注重提高广大教师, 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 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 向薄弱学校、紧缺学科倾斜, 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去乡村任教, 到乡村发展, 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稳定, 既下得去, 留得住, 又教得好。认真实施“省属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以奖代补”政策, 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3 亿元, 1.2 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受益。
2013 年, 在部分连片特困县启动实施“乡村教师补助工作”, 2014年实现连片特困县全覆盖。两年来, 累计发放资金约1.38亿元, 补助教师10.95万名, 2015年省政府将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工作列入工作内容之一, 为民办实事, 发放补贴1.69亿元, 惠及乡村教师14.14万人次。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 向农村教师优先倾斜, 在园丁奖、师德标兵、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评选工作中, 划定乡村教师专项比例, 专门设立省级乡村骨干教师评选项目, 共评选乡村骨干教师约4 200 名 (含2015 年正在组织评选的2 500名) 。2015年, 在“园丁奖”的评选中, 乡村教师比例达到35%以上。
五、积极引导, 政策保障, 加强教师校长交流轮岗
针对县域内农村义务教育实际, 在摸清情况、吃透政策、借鉴经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 采取调动交流、学校联盟、学区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 推动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 为办好每一所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师资保障, 以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助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两年来, 兰州、平凉等地已经开始先行先试。有的县区创新实施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师校际间的合理流动;有的县区采取关系随转交流和定期服务相结合、名师引领和挂职交流相结合等措施, 促进城区、城乡间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有的县区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师对口交流,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建立城区学校对口帮扶薄弱学校的长效机制, 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统筹规划, 精准施策, 全方位、系统化地构建甘肃乡村教师培训体系
2010 年以来, 以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主, 积极争取外援基金会和公益组织投入, 按照“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突出重点、打造品牌”的原则, 积极推进教师培训综合改革, 对“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基金会项目等进行统筹规划, 整体设计, 合理安排, 相互补充, 相互融合, 努力做到教师培训项目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实施, 加大省外培训力度,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效益。
针对我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际, 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并启动实施乡村教师培训组合拳—“三计划两工程” (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精准扶贫三行动”, 构建“335”管理机制, 作为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有力抓手, 打造务实管用的领导团队、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 建立健全省、市、县、学区、学校五级联动机制, 着力构建和完善乡村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通过“乡村教师走出来, 名优教师走下去, 网络空间连起来”的方式, 充分发挥城市名优学校、名优校长、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推进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实施“名师引领, 骨干带动”, 培育乡村教师人才梯队;通过实施“如影随形, 跟岗实践”, 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技能;通过实施“一专多能, 全面发展”, 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通过实施“研训一体, 促使成长”, 增强校本研修能力, 发挥乡镇中心校研训主体功能;通过实施“信息带动, 长效发展”, 提高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
截至2015 年6 月, 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30 余万名, 建立“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训基地近80 个、陇原名师工作室40 个, 遴选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金钥匙”导师630 名。2015 年起, 推行以“补短板、重扶贫、强基本、增活力、清死角”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三行动”项目, 启动实施网络同步研修薪火行动、学前教育千千树行动和微小规模乡村教师访名校行动等项目, 把水浇到根上, 惠及乡村全体教师。
七、借力打力, 吸引资源, 助力乡村教师培训
近年来, 我们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 形成合力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013 年, 成立甘肃省乡村教师培训志愿者联合会, 吸纳、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社会贤良关心支持教育, 先后有近20 家慈善组织和社会公益团体伸出友情援手, 针对乡村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和培训活动, 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开创新途径, 增添新活力, 成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补充。
深圳美丽园丁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定向援助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乡村教师培训, 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聚焦甘肃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育提供持续支持, 北京永源公益基金会立足边远山区开展乡村教师走出大山长见识培训, 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针对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开展特岗教师、校 (园) 长和管理人员培训, 田家炳基金会广泛开展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培训, 北京乐平基金会精准实施甘肃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每一家基金会都精心组建专家团队, 精心设计培训模式, 精心组织培训活动, 关注老少边困地区教育发展, 关心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影响较大, 效果良好, 受益面广, 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 培训全省乡村教师10 万余人次。这对加强甘肃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深受乡村教师的普遍欢迎。
八、抢抓机遇, 强化措施, 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在举国上下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前, 国家及时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 》, 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乡村教师的亲切关怀, 给广大乡村教师带来福音。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要求, 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全局, 制定印发《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 年) 〉实施办法》, 是进一步加快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是惠及全省乡村教师和乡村学生的重大民生工程, 对解决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 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促特色
走家校合教之路
——学校德育工作新探
永川区上游小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德育处于首要地位。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首要工作。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多少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为非作恶愈大。”可见德育教育是何等重要。我们学校一直都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在工作中的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最终形成了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三步曲”:抓常规(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和班主任教师的作用)——促特色(家政教育研究)——走家校合教之路(注重“三结合”工作,开展家长教育研究)。
一、抓常规
一个学校抓好常规工作是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基础的工作。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抓好常规工作。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大胆尝试学生管理学生。搞好大队辅导员、大队委、中队委、升旗手的培训、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卫生监督岗、少年维权岗、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等等。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作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来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通过抓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制定激励机制来带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3、加强教职工细胞建设。一个好的校长代表一所好的学校,但学校风貌的展现还得靠每个教职工。所以我们不断加强全体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忽视每个教师的示范作用,经常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组织各种学习,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4、加强主题班队会的管理和指导。要求班主任认真备课,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班队活动课,每次活动课都有主题,如常规训练、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训练等。德育处作好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这样既培养了班主任的能力,对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5、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都精心准备,不但使全校学生度过一个开心的节日,还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今年六一活动中,我们以家政才艺展示为主题,每班学生从多姿多彩的才艺展示中,素质得到了提高,心灵受到了熏陶。我们还评出了全校的„„等十个“十佳”、三百多个文明学生、优秀少先队。每年,我们还举行体操比赛、艺术节、演讲、献爱心、慰问等活动。
6、抓好各项工作的评比。如:评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十佳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等,以激励机制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更好的成效。
这样一来,对于我们有着2000多名师生的小学来说,校园又狭窄,管理难度很大,但由于我们抓好了常规教育这条路子,所以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有条不紊了。
二、促特色 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开展家政教育研究,开设小学家政课程。家政教育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科研课题,开展这课题的研究,为我们的德育工作辅了一条崭新的路子,学校的整个发展方向无处不渗透着德育。
利用这个契机,我们提出了“家园式德育”的目标,以家政教育大力促进德育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教育模式,让德育教育有了载体,让德育教育充满活力,让德育教育不再空洞、枯燥乏味,大大增强了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从家政教育活动中,提高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基本的家务,如整理房间、搞清洁、洗衣服、弄饭菜,懂得怎待人接物。
比如三年级一个同学,以前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家里没人,他就没有办法,只会挨饿。通过开展家政教育,他学会了自己穿衣、叠袜子、洗袜子、洗澡,挤牙膏刷牙了,他现在不但会自己做饭,有时还会为父母准备饭菜,他也会自己动脑筋想法解决一些问题了。他的父母非常高兴,到学校来不断称赞学校的家政教育搞得好,他还表示将和儿子一起继续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家政教育。
还有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同学,我们了解到他家庭问题和成长经历后,专门研究了一套方案对他进行教育,主要是让他父母与他一起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增加他们的亲情,结果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但他有很大的进步,他的父母也有很大的改变,他们非常感激,表示要继续参与,共同进步。
三、走家校合教之路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讲:学校应 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的高度重视。
学校非常清楚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它所起的教育作用。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搞教育工作的同志都有同样一种感受,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有“5+2=0”的看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5天的时间所接受的教育效果,周未在家2天就有可能被抵消了。我们深知,抓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力量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相互配合,三者形成合力,才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学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长教育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由于我们学校学生多,地处老城区中心地段,家庭的社会层面结构复杂,家长自身修养和素质层次不一,有相当大一部分家长都属于老城区居民,职业不是很稳定,也有很多农民家庭,家庭离婚率高,单亲家庭较多,介于种种原因,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以此来提高家长素养。
家长学校每期都有教材,都安排专门的培训课,请专家进行集中培训,再结合自己学习的方式。
如: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孙露茜的母亲、全国十佳母亲李晓凡、全国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等进行家教专题培训,今年十月,我们又通过市妇联的帮助,联系了全国教育专家熊华堂教授到我校进行《怎样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专题讲座,会后,就有许多家长到台上和熊教授进行交流和请教,纷纷叙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还充分利用我 们身边的资源,让我们学校优秀学生的家长作现身说法,进行经验交流。
家长们每次都积极参加培训及各种活动。之后,我们都要给家长布置作业,比如写心得体会、学习感受,写经验论文,或和子女共同完成一件事等等,家长们每次都踊跃参与,并且完成得很好。我们在 学校的网站里还专门开辟了《家长论坛》栏目,将家长们的文章在网上发表,进行交流。
目前我们的家长学校正在健康成长,走向成熟,去年我们家长学校还被评为永川市家长示范学校。我们还有更新一步的打算,从科研的角度来打造我们的家长学校,正在申报一个重庆市级科研课题,《小学家长教育研究》,让家长共同参与我们的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家长素质。
2、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
注重与社区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上街打扫清洁卫生,体验清洁工人的辛苦,以教育孩子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社区一起参加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了解社区情况,教会孩子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为建设和谐社区出一份力量;到福利院为老人捐款送物、打扫清洁卫生,以养成他们尊敬长辈的好习惯等等。
【抓常规促管理提质量】推荐阅读:
抓管理 促落实 提高教学质量经验总结05-30
“抓管理 促服务”整改方案09-07
抓安全保稳定强管理促发展11-29
教学常规、管理常规整改09-16
学校常规管理汇报材料05-28
浅谈幼儿常规管理05-30
细化常规教学管理09-10
两个常规管理制度09-11
学院常规管理工作09-18
班级常规管理案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