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数字电视专业化管理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看不清的前景三组数据,勾勒出数字付费电视的宏观生态。截至06年底,同家广电总局统计显示,全国开播数字付费频道92套;上海文广互动平台的付费电视用户数突破550万;中数传媒平台覆盖数字电视用户405万,可结算用户171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频道数字电视专业化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频道数字电视专业化管理论文 篇1:

数字电视之频道构想

2007年,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在全国掀起高潮。在这种背景下。数字电视的节目运营面临怎样的现状?针对数字电视频道的设置和运作,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又该如何应对?

数字电视节目的现状

目前数字电视内容提供商大多从电视台剥离而来,在资源和经营上都还与电视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单一的内容获取方式使节目缺乏创新和活力。

中国的全国性免费频道有五六十个之多,数字电视提供的频道大部分与现有的免费公共频道重合,二者差距不大,数字电视频道的市场吸引力自然大大减弱。

另外,我国电视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观众差异化需求。频道细分化和专业化是数字付费电视的必然方向,而这又需要—个发达的内容市场作为基础和后盾。

发展数字电视,内容是关键,但目前内容的缺乏和内容集成角色的空缺已经成为数字电视发展的瓶颈。如果数字电视节目源问题在今后几年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导致用户对数字电视的兴趣消失。

应该如何解决数字电视的内容瓶颈呢?

一种建议是,借鉴国外数字电视运营的商业经验,将丰富的有线频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加强频道经营许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有偿频道租赁服务,让更多的专业频道服务者参与进来。例如,为名牌大学的MB A、EMB A开设学位教育频道、为交通部门开设交通信息服务监控频道等,从而形成一个个有特色的独立的专业频道。

另外一种建议,数字电视走出困境应多管齐下,如鼓励各方资本投资,形成更多的专业制作机构;鼓励各类媒介参与数字付费电视内容的制作,让更多行业媒体有所发挥;注重互动性内容的开发。适应数字电视平台的需要等。

问题与对策:

1、省级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现存的问题

目前,省级广电网络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以河南为例——

●特色问题:节目内容和频道设置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与各家卫视相比没有优势,内容大同小异;编排方面,节目简单罗列,没有体现出编播特色和意图,观众对节目播出信息不甚了解。

●宣传问题:自办数字频道开办初期,还有一些宣传片,现在几乎没有了,且宣传方式落后,制作粗糙。

●人员问题:编辑工作过于简单,很少体现自己的工作思路,也没有形成机制,甚至出现平均主义。

2、对策

针对数字电视的困境,笔者认为,应该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宣传,要培养和强化老百姓的数字电视意识;二是内容,改变数字电视节目平均质量不好的现状,提高节目内容质量;三是增值服务,让用户感受到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电视的不同和优点。

具体到省级广电网络数字电视,就要做到以下5点

●扬长避短,重点打造几个特色优势频道,成为观众的首选,形成一定的效应。

●加大宣传,除了集团整体的宣传外,节目中心应该借助自己的平台,宣传数字电视、宣传节目、宣传频道,尽可能引起观众的注意。

●编辑要有自己的思路、分工和职责,要挖掘个人潜力,要通过收视形成一定的奖惩机制,打破“大锅饭”。

●不要拘泥于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对广告的限制,数字付费电视没有广告是一个卖点,但不是绝对的。例如,冠名还是可以出售的,这并不耽误观众的时间;广告和信息服务有时又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应该围绕这一块,开设一个旅游购物、餐饮交通信息平台,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资讯服务,而不能简单视之为广告。

●体现数字电视灵活、机动并且互动的优势,播放一些新颖、时髦、精致的节目。

河南省网的频道构想:

1、频道设置

取消现有自办频道,重新规划并进行优化。根据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笔者建议设置5个频道,即新电影频道、当地视窗频道、足球篮球频道、新闻纪实频道、电视剧频道,其中,将新电影频道和当地视窗频道作为试点,重点推介、宣传和推广,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模式和经验,然后延展到另外几个频道中。

●新电影频道:突出一个“新”字,播放最新的国内外电影,同时以各大电影节内容作为补充。

●当地视窗频道:重点推介当地周边的旅游、购物、交通、餐饮等信息,与广告传播公司合作,为观众提供出行指南,更好地服务观众。

●足球篮球频道:以篮球、足球两项人们最喜爱的运动为主要内容,直播央视5套不直播的重大比赛,对央视5套及其他卫视播出的比赛进行有效时间内的重播。例如,直播足球欧冠比赛(央视5套不直播),直播NBA赛事(姚明所在火箭队的比赛很多人关注,但很多时候央视5套并不直播)等等。编辑要非常熟悉这两项运动,以及相关体育节目的播出安排,想办法寻找中文解说节目源,适时直播重播,同时做好提前的宣传提醒。

●新闻纪实频道:在自办频道“新闻荟萃”基础上稍加改进,增加纪实类、经济类内容。

●电视剧频道:也要突出一个“新”字,因为一些经典的电视剧在各个卫视几乎是轮流轰炸,所以要避开这些竞争。选择一些新的电视剧,尤其是卫视刚刚播出的有影响的好电视剧,迅速跟进重播;对那些别的地方台正在播出而本地没有播出的电视剧,要提前介入、重点宣传。编辑要非常熟悉电视剧动态,哪些正在播放、哪些没有播放、市场反响如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收视。

2、频道宣传

●每个频道要有独立的频道标志,即屏幕左上角有自己的标志,在屏幕的右下角有整体形象的标志,如数字1、数字2等,既凸现频道特色,又形成一定规模效应。

●加大宣传,尤其是宣传片的制作和播放,宣传片包括四个层次:省级数字电视、频道、精彩节目预告、每部电影的精彩推介。要有专人配音,专人制作。另外,滚屏宣传也可以根据以上要素进行制作和播放。

3、人员设置

●每个频道有6~10位责任编辑,根据其兴趣爱好进行配置,编辑要喜爱并且熟悉所负责的领域。

4、频道推广

●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进行频道冠名,例如“某某”足球篮球频道、“某某”新电影频道、“某某”电视剧频道等等,价格可以根据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冠名时间长度进行调整,但初期应该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商家冠名。

●当地视窗的推广是另外一种模式,需要同公司合作,达成双赢。

5、频道互动

●定期举办观众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根据观众需求及时改变节目思路。

●通过滚屏和短信等方式,与观众形成互动。

6、新电影频道的举例分析

●素材来源:最新电影、光碟,以及从互联网下载的一些最新节目。

●人才配置:此频道配置责任编辑6~10位。工作职责主要包括:领取宣传片并安排播放、选择碟片、录制影片、编排节目、滚屏字母制作播放、节目反馈等。

●频道宣传:频道有自己的标志,模仿电影胶片形状写成一个大的“新”字,下面两个正体字“电影”,要求视觉效果突出。

●播放频次:播放最新的国内外电影,每天三部电影轮流播放。

●培育收视期待:每部电影之间以及电影中间穿插频道宣传片和节目预告片,本周播放下周精彩预告,今天预告明天后天精彩节目,这样往复循环,使观众养成收视期待。

7、频道运营

上述频道经过培育发展壮大之后,可以考虑将其升级转化为付费频道,并且尝试在省内有线电视网中销售,接受数字电视观众的考验和选择。

作者:吴月瑶

频道数字电视专业化管理论文 篇2:

付费电视“攻坚战”

看不清的前景

三组数据,勾勒出数字付费电视的宏观生态。

截至06年底,同家广电总局统计显示,全国开播数字付费频道92套;上海文广互动平台的付费电视用户数突破550万;中数传媒平台覆盖数字电视用户405万,可结算用户171万。

对于一个尚处在培育期的产业来说,这组数据并不“难看”,但另一组数据是,2004年最早开播的一批付费频道,多数都在巨额亏损。

投入巨大、收入太少,除极少收视费外,其他收益面不宽,用“维持”来形容频道的运行情况并不为过。

2006年,广电总局批准的新付费频道寥寥可数,“现在有点像围城,城里的人做得很辛苦,看不到前景,但城外的人却争抢着要进入,”广电总局社管司副可长罗建辉说,“所以最重要的是巩固和提升现有频道,然后再扩大规模。”

“付费频道投入期大约是7.6年,”《考试在线》频道总监任绍江说。与巨额成本相比,“看不清前景”更令人恐慌。

“这个产业什么时候才能破冰?还需要多长的投入期?一年、两年还是四、五年?收益从哪里来?我们还看不清,”浙江《留学频道》负责人姜亚林说,“如果一直亏损的话,势必会影响省台的信心。”

显然,艰难局面的原因很复杂。罗建辉认为,“首先,频道节目质量不高;其次,未形成利益共享、运转顺畅的运营模式;第三,各地有线网络公司对付费频道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第四、免费的开路频道数量多,老百姓没有看付费频道的习惯。”

“我们感觉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培养老百姓付费看电视的意识和习惯,”华诚国际总经理王泉坦言,“但这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

显然,上述任何一个问题不解决,整个产业都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节目质量:鸡与蛋的难题

“现在我只看付费频道,但却越看越失望。”罗建辉坦言,“除了没有广告之外,内容上与开路频道没有本质区别,根本不足以让老百姓掏钱。”

付费电视是一种商品,质量不好就没有吸引力和收入,收入不足又导致质量不高。“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要全力将内容质量提升上去,才能破解‘鸡与蛋’的难题。”罗建辉说。

目前多数付费频道节目日首播量已达到6小时,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频道,甚至达到8个小时。但“量”虽然达标,“质”与开路频道无差异,缺乏创新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对用户吸引力并不强。

资金显然是直接原因,虽然多数频道年投入都已达到上千万元,“但这样的投入还太低,节目水平根本上不去,”山东《收藏天下》频道总监郭战平说。

另外,“目前很多频道的资金来自省电视台等主管单位,大家知道,事业单位的特点是一分钱办一分事,如果主管单位投入1000万,那就只能勉强维持。”罗建辉说。

“在这样的体制下,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内容,基本上还是按照办开路频道的思路办付费频道,”湖北电视台副台长赵征认为。

“上海文广开始办IPTV的时候,我们提山的要求是办出特色,付费电视也是一样。”罗建辉说。

目前,很多付费频道已采用了公司制等更为灵活的运营体制,而且越来越多的频道也存努力争取“人身自由”。2006年,兼任山东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的郭战平,用社教中心的300万创收为《收藏天下》频道“赎身”,“还清了山东电视台的先期投资,《收藏天下》就从一个“奴隶”变成自由人,从而能更加自南地融资,决策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郭战平说。

要化解付费频道的成本压力,创造收入才是根本。理论上,“收视费”应该是付费频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对于大多数频道来说,在最近两年内,收视费很难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任绍江认为。

事实确实如此,06年中数传媒为集成频道支付的保底收入为60多万元,07年为90万元。作为鼎视平台上质量较高的频道,《考试在线》目前在全国的付费用户只有350户,按照15元/月的价格计算,收入还不足万元。

“付费频道不止是一个频道,而是一个平台。要利用这个平台,扩大经营面、业务面、收益面,付费频道一定要有经营的理念,不能固守订户,收视费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并不是全部。”罗建辉说。

绝大多数频道确实在努力拓宽收入渠道,但情况有好有坏,成功者如《收藏天下》、《游戏竞技》等已实现收支平衡。

“我们足以节目制作公司的方式运作《考试在线》频道,从04年开办到现在,已经生产很多教育培训产品,06年的总收入中,80%来自这方面,”任绍江说,“收视费和衍生收入哪一个更主要,还是要看频道自身的内容来定,比如足球、电影频道,收视费应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运营模式:尚待成熟

“看不清前景”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运营模式不明晰。

2006年,四家付费电视集成平台均正式开始商业运营。其中中数传媒、上海文广互动、鼎视传媒也逐渐发展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经历了近三年运营后,中数传媒的“双CA+分成”模式,也逐渐过渡为“买断”方式。“在签约的135家地网公司中,多数都是采用这种合作方式。06年在营销方面强调单频道销售,助推地网公司消化买断金额。”王志刚解释说。

具体操作方式是,将基本包中的特色频道进行单独销售和推广,“与单频道销售相比,单频道推广效用更大,很多百姓因为喜欢某个频道而购买了基本包。”王志刚解释说,“比如淄博、宁波、江西等近十家省市网络公司,提前消化且大幅度超越买断金额。”

“我们可以拿出一些独特而廉价的资源促进单频道销售,比如邀请用户参加中央电视台某名牌栏目的现场录制,这招挺管用,资源整合的价值也就在这里。受益于此,整合、互惠、营销将是2007年中数传媒的三个运营理念。”

但付费频道对此有不同看法。“买断并不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更像一种权益之计,因为我们很难确切了解用户情况,用户发展多少也和我们没有直接关系。”姜亚林说。

对此,王志刚认为:“很难说什么才是成熟的商业模式。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买断+单频道销售是一条可以让产业链运转起来的道路,频道能够在自主推广中与用户互动,形成闭合环路。比如《梨园频道》在某地推广后,南于用户反应强烈,信心大增。今年我们会动员更多频道加入单频道销售的行列。”

由于种种原因,如深圳、广西等完成整体转换的地区,中数传媒尚未达成合作。为了扩大覆盖率,部分频道如《天元围棋》、《孕育指南》不得不在中数尚未覆盖的地区进行自主营销,成本不低但效果平平,以《天元围棋》为例,广西有100万数字电视用户,却仅发展了100个用户。

有线运营商:积极性从何处来

作为面向最终用户的经销商,有线网络公司积极性不高,是频道和集成平台共同担忧的问题。

“搞自主营销,最大的困难就是地网公司的积极性。”湖北电视台数字节目中心主任冷智宏说。中数买断+单频道销售模式也并非屡试不爽,“主要是看地网公司的负责人是否看重付费频道,是否有积极性。”王志刚说,“为了提高有线公司积极性,中数传媒会从基本包中选取5~6套特色频道,组成“平移包”,价格仅为2块钱左右,并将推出更为灵活的代理商、打包定价制度。”

鼎视传媒总经理柳亦兵表示,“今年鼎视将全方位开展付费电视营销,除了整转现场宣传、地网直销外,最重要的是建设专业化分销渠道,这在付费电视未来销售战略中至关重要。”

有线运营商积极性之所以不高,深圳天威视讯副总经理麦上保的解释应该具有代表性,“2006年以前对付费频道没有太关注,因为主要在忙整体转换。整转结束后,才将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过来。”

深圳是所有付费频道都很看重的市场,天威视讯对付费频道采用“准入制”,经集团审核批准开始商业运营的频道不过20套左右。

“主要是成本问题,”麦上保说,“每个频道至少30万元的设备投入成本,经实际跟踪观察发现,由于财力、人力不足,付费频道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因此我们不愿意投入太多,反过来却被指责积极性不高。”

很多频道认为,只要用户数达到20~30万,便可以实现收支平衡,“但均摊下来,每个地方最多只有1~2万用户,这样的用户规模对地网公司来说自然没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占用宝贵的频带资源。”麦上保坦言,“当然,大家应该先共同扶持一段时间,但如果2~3年都发展不起来,我们会把精力转到其他能赚钱的业务上去。”

新媒体:机遇还是鸡肋

“虽然有很多困难,但前途还是很光明的,”罗建辉说,“除了有线数字电视外,直播卫星、IPTV乃至地面数字电视部将是付费电视的发展平台。在直播卫星及地面数字电视的业务规划中,也有付费电视这一项。”

新的通路、新的平台,势必为付费频道提供更多机会。但记者却发现,付费频道和集成平台对“新媒体平台”的态度很谨慎。

“付费电视是否可以通过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平台销售,还需要政策引导,前者政策不明朗,后者刚刚起步,力量都非常分散,短期内合作不现实。”《天同围棋》频道总监龚强认为,持这种观点的频道不在少数。

面对沸沸扬扬的IPTV,王志刚表示不看好,“在有线平台上,广电部门尚能保持内容的垄断地位,但在IPTV平台上,所有独立节目制作公司都可以进入,广电的垄断会被打破。况且,市场总量还是那么大,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IPTV对内容商来说,不过多一种选择而已,如果几方恶性竞争,反而不利于产业发展。”

但是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显然已经引起付费频道注意,如《孕育指南》、《考试在线》等就和腾讯、新浪达成合作。“虽然只收到了一些细碎银两,但探索已经起步,”冷智宏说。

“我本人非常重视互联网,如果节目不能打入这些新媒体平台,就只能在低端市场打转转,放弃了很大一块新兴市场,”郭战平表示,“付费频道必须发展全信息形态的节目,即能针对不同媒体平台,输出不同格式的版本。希望两年之内,我们能有所建树。”

政策:能否适度松绑

最能给整个产业带来直接影响的非政策莫属,今年,广电总局有可能对原有的付费电视管理办法进行修改,而付费电视中能不能有广告是大家都关注的焦点。

对营销战略颇有研究的歌华有线运营总监罗小布坚持认为:“票房价值(如购买频道、点播)和广告价值是内容经营的两大价值体系,后者的市场远大于前者。并且,是否插播广告,对用户决定购买付费频道的影响力仅25%,因此应该允许付费频道中有5%的广告时段。”

“付费频道的广告应与开路频道不同,比如很多留学机构做不起综合性开路频道广告,但向专业付费频道投放,却惠而不贵,”姜亚林说,

在融资政策方面,“如果和新闻宣传没有关系的频道,不妨放开融资渠道,”郭战平认为。

此外,“总局是否应该出台政策,保证一些好内容首先进入付费频道,让用户真正感到物有所值,”麦上保建议。

作者:王文静

频道数字电视专业化管理论文 篇3:

中国数字电视互动传播

摘 要: 目前,电视数字化已成为全球性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的数字电视发展不能因为形势大好而去求全、也不能求快冒进,而是应该在充分结合实际国内受众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完成媒体资源整合,在科学合理的本土化互动传播策略指导下,走在一条符合中国国情、贴近大众的数字电视发展之路。

关键词: 数字电视;互动传播;数字电视频道

1 中国数字电视互动传播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数字电视发展中的自身问题

1.1.1 数字电视网络整合困难。由于主导运营商的不同,有线数字电视在国内各地现出了纷繁芜杂的“模式”之争。有的是省网和市网相互竞争,如广东有线和广州有线;有的则是省网与市网合作,如广东有线与佛山有线。投资主体散落地方,产权分散,直接导致地方割据、互不连通的局面,以致终端机顶盒、一体机市场不能规模化发展,整合网络非常困难。

1.1.2 受众长期免费收视。中国的免费频道有五六十个之多,公共频道的内容丰富多样,种类繁多,一些原本属于国外付费频道范围内的如央视的影视频道,电视剧频道也都免费提供给观众的。数字电视本身提供的六七十个频道大部分与公共频道重合,使得数字电视频道与原有频道差距不大。

1.1.3 数字电视频道泛滥。在海量频道的轰炸下,过多的、重复的频道反而成为受众的一种负担,频繁的选择换台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造成接收上的疲劳而引发对数字电视价值的疑惑,从而动摇购买的决定。此外,数字电视众多频道的盲目“专业化”也不容忽视,有些专业频道的开展总是围绕一个狭义的“专”,以致出现了“围棋频道”、“育儿频道”“钓鱼频道”等等,“专业”的细分程度令人瞠目。

1.1.4 节目资源匮乏且质量低下。数字电视的内容质量问题现在已经是被热切关注的一个话题,数字电视频道数量虽然扩增但内容质量低下,导致数字电视内容毫无吸引力,“内容为王”也成了一句空谈。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一些专业资源的被公有垄断,半公半私、官督商办的数字电视传播公司很难在打“擦边球”的情况下有好的发展。而真正完全市场的民营公司又无法共享专有资源,很难与这些机构相抗衡,另外,部分数字频道虽然获得了播映权,但是由于政策上不放宽,它们便不敢盲目扩展,“不图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充斥在其中。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数字电视发展的停滞不前。

1.2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政策问题

1.2.1 对电视频道的控制。建国以来,我国频道的所有权归国家,国家对频道资源的分配是按照四级办台的方针实行分配,即按行政级别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分配,频道的频率和频率的传送方式与不同的行政级别相挂钩,而其资源由广电总局集中统一管理。任何地方若需扩频,均需层层报批,先由地方广电部门许可后,再报请国家广电总局审核批准。

1.2.2 对电视节目的控制。对电视节目的控制除了基本规定外,有时国家政府或主管部门还会根据宣传和意识形态的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限定。

1.2.3 对电视广告的控制。首先是对广告经营时间的限定;其次,对广告播出的形式做出限定,明文规定播放电视广告应保证节目的完整性,不得随意中断节目插播广告。

1.3 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

1.3.1 电视媒体业内竞争。随着数字传送技术的普及,频道数量呈爆炸性增长,国内多数地区不但可以收视传统的中央电视台和当地电视台,也能接收其他各地的卫星电视,甚至还能接收到凤凰卫视、阳光卫视、华娱卫视等在中国大陆落地的境外电视传媒,于是各卫星电视出现了争夺收视率和广告资源的白热化局面。

1.3.2 与网络新兴媒体的竞争。根据2008年1月份公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的网络应用中,网络新闻观看率仅次于网络音乐和即时通信,处在第三位。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和强势登陆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正如当年电视的出现带给广播和报纸的震动一样,今天的电视媒体不得不面对来自互联网的严峻挑战。

2 中国数字电视互动传播策略

2.1 打造本土化数字电视节目品牌

2.1.1 从数量和质量上丰富节目内容。内容的匮乏是现阶段数字电视各试点城市的发展“瓶颈”。在谈到目前数字电视推广中最大的障碍时,有业内人士直言不讳提及内容的匮乏:“技术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关键是节目源的问题。”提升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实现电视内容为王,已成为数字电视发展的首要前提。另外,在节目引进过程中还应当建立灵活运营机制,这样就可以运用市场手段调节节目供应市场,以收视率、观众群等指标来决定节目价格,在利益驱使下,节目提供商们自然便会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以获得高额利润,从而达到提升节目质量的目的。

2.1.2 合理实现节目分众化。数字电视时代的电视媒介传播对象由大众演变为分众,再由分众演变为个人,媒介最终成为个人化的媒体。由于数字电视的互动性很强,互动性的运用使受众掌握了主动,虽然不能创造节目,但却能通过互动工具的使用,实现节目组合,此时的电视消费便具有了主动性和个性化消费特征,进而取消了频道时代设置的频道界域,频道消费转变为节目消费,由此“个性化将改善传媒消费者对服务的感受”,因此,数字电视在频道专业化的同时,必须重视打造栏目节目分众化品牌。只有频道分众定位准确,才能具有鲜明特色,才能使观众的注意力、忠诚度与满意度得到大幅提高,最终才能使目标观众群形成稳固的收视习惯。

2.2 完善数字电视交互业务

目前,已经开展交互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增强电视、电子节目指南(EPG)、按次付费电视、电视商务、个人电视记录等等。实际上,国内电视传播者多习惯于把数字电视的交互技术等同于业务,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增值艰难,只有切实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根据“技业分离”的原则,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用户,通过科学的调研和样本分析,描绘出本地用户真正想要、交互数字电视又能实现的业务形态,才能真正开发出好用、适用的交互业务来。

2.3 整合多种媒体实现大互动传播

新旧媒体在竞争中达成共识,最终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共同目标而趋向融合。包括电子报刊、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在内的各类具有整合特征的新兴媒介形态都具有强互动性、多接收终端和小众化传播等传播特点。数字电视与纸媒体联动是一种多媒体化,互动性极强,并且日益方便获取的全新的媒介传播形式,它可以使受众视觉感官得以延伸,进而赢得依赖传统平面媒体的受众群,实现电视媒体和纸媒体的利益双赢。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对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式的刺激,实际上是刺激了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使得“三网”融合在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讯协议,有利于网络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三网”融合是整合了以往的媒介形态,突破以往媒介作为人体感官功能部分延伸的缺陷,充分利用多媒体化重新整合了媒介形态,这些媒介形态充分利用网络虚拟世界的媒体化社会特点,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以网络作为载体平台和发行平台,最终通过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终端设备呈现出来,给受众以最新、最全、最丰富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董咏辉,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兴媒体的竞争与融合初探[J].魅力中国,2009(12).

[2]丁利华,浅谈数字电视技术及其构成[J].有线电视技术,2004(16).

[3]孙方龙,国内数字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04(22).

作者:孔繁伟

上一篇:有关学生竞选演讲稿下一篇:成就心态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