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残疾人事业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邛崃市残疾人事业(精选7篇)

邛崃市残疾人事业 篇1

(2011年—2015年)

为加快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切实推进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精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发[2009]1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有关“十二五”规划的相关通知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营造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县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掌握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差距和突出问题,紧紧抓住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机遇﹑发展潜力,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健全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政府目标管理机制﹑残工委工作协调机制﹑部门配合与残联主体作用发挥机制以及残疾人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确保残疾人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优先﹑优惠﹑优质政策,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参与,促进城乡和区域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全面覆盖,便捷高效。壮大服务队伍,完善服务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切实为残疾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三、总体目标

﹙一﹚力争到2015年末,建立覆盖全县﹑城乡一体﹑硬件先进﹑功能多样﹑服务周到﹑管理规范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残疾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残疾人社会保险“全覆盖”,残疾人社会救助“无盲点”,逐步缩小残健之间﹑城乡残疾人之间﹑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之间的差距。

﹙二﹚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政策制度框架,形成完善、规范、长效、操作性强、推广价值高的残疾人服务体系标准,使全县残疾人服务工作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推动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我县“残疾人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处于全市先进行列。

四、工作内容 ﹙一﹚康复

﹙1﹚力争用五年时间到2015年末,完成全县残疾人基本状况和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并制订落实“个性化”服务方案录入信息化服务平台。﹙2﹚新建社区示范康复站8个。50%以上的乡镇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康复科(室)、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建档率均达到60%;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及其亲友康复服务满意率达到80%。

﹙3﹚残疾人办证率达到80 %。围绕实现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认真实施助听、助明、助行康复项目。11个镇乡全面开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阶段评审工作。对有康复需求的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率达到60%,其中:机构康复训练率达到30%。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100%。

﹙4﹚进一步完善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服务功能。在全县范围内培育打造康复示范村(社区)11个。对有康复训练需要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率达到60%,其中机构康复训练率达到30%;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100%。

﹙5﹚充分发挥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委员会中残联的作用,加大预防干预宣传力度,完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经过训练的脑瘫儿童和聋儿言语能力和智力发展较之训前有明显提高,进入普幼小率达到70%以上,每年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定期培训工作。

﹙6﹚配合县卫生、民政、医疗保险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人住院服药﹑各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残疾人必需项目的医疗保障机制和康复救助无障碍体系。对全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贫困残疾人进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

﹙二﹚教育

﹙1﹚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符合普教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以上。

﹙2﹚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残疾人1500人次。﹙3﹚开展残疾学生学习救助,保证残疾学生不因贫因残辍学。﹙三﹚培训与就业

﹙1﹚完善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2﹚促进残疾人比较充分就业,鼓励、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使残疾人就业率不断提高。

﹙3﹚全面实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新增残疾人就业300人。依法征收,规范管理,合理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4﹚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能力。﹙5﹚登记失业、求职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四﹚扶贫救助

﹙1﹚完善贫困残疾人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2﹚完善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提高特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低保”补助标准。

﹙3﹚扶持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4﹚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医疗救助,每年资助200名贫困残疾人和残疾少儿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

﹙5﹚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最低收入与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

﹙五﹚托养

﹙1﹚建立以集中托养机构为示范,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2﹚发挥各级公共资源,满足各类残疾人的托养需求。﹙3﹚引导社会资源开展托养机构建设和托养服务。﹙4﹚建立全市残疾人托养管理﹑指导和示范机构。

﹙六﹚维权

﹙1﹚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进一步改善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2﹚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3﹚广泛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4﹚加大对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将《残疾人保障法》纳入我市“六五”普法规划。

(七)文化体育

﹙1﹚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进全社会的助残意识,培育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2﹚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推动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3﹚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机构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求,普遍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开展特殊文化活动。

﹙4﹚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残疾人开展残疾人健身活动,增强残疾人体质。

﹙5﹚进一步做好残疾人体育人才的选拔,开展经常性的培训。

﹙八﹚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和推进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2﹚全面推进“七位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满足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七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需要,做到功能齐全﹑设施配套。

﹙九﹚无障碍设施

﹙1﹚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2﹚加强无障碍知识培训和宣传力度。

﹙3﹚推进公共设施无障碍、居住环境无障碍﹑家庭生活无障碍建设。

(十)组织建设

﹙1﹚以县、乡镇、村(社区)为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范化服务型组织体系,不断巩固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机构健全、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残疾人组织网络。

﹙2﹚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的作用,健全、完善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

﹙3﹚加强县残疾人联合会“七位一体”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创造为残疾人服务的良好条件。

(十一)信息化建设

(1)依托县政务网站,完善县残联网站建设,构建与上级残联和县政府各部门横向信息交换平台。

(2)构建覆盖全县残联系统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3)做好残疾人事业信息报送和基础数据统计管理工作。

(4)依托县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县残联逐步完善公众信息网建设,提高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网站信息无障碍。

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县级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抓住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潜力、发展机遇,确保完成本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努力推进全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邛崃市残疾人事业 篇2

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 弘扬自强不息、气节、仁爱、爱国等传统精神, 从而使残疾人通过体育运动展示出一种本能上的超越, 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所展示和显露出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是点燃与命运抗争的火焰。通过体育运动使残疾人保持了他们像健全人一样应有的气节, 面对不公平的人生, 作出精彩的选择, 从体育事业这一方面体现他们残缺但美好的人生。同时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都需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但由于自身的残疾弱点, 他们更多考虑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2 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社会学价值分析

2.1 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2.1.1 自强不息精神

体育运动正是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发掘自身自强不息精神的一种途径。残疾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群,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其身体的残疾, 运动困难难度也相对增加, 这就要求他们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没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做支持, 是很难战胜和超越自我的。而残疾人体育运动所展示的是一种本能上的超越, 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所展示和显露出的人文价值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是点燃与命运抗争的火焰。

2.1.2 气节精神

残疾人在运动场上参加运动或比赛, 不仅仅是在比赛运动技术, 也是在进行勇气和意志的较量。通过体育运动, 用他们自己选择的方式, 实现自身的价值, 体现出他们不屈服于命运, 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面貌, 从另一种领域保持了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应有的气节。充分诠释了“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中华民族经典的气节操守精神。

2.1.3 仁爱精神

残疾人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存在的群体, 同时也是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群体。我们要给予残疾人群体更多的关怀, 帮助他们从其内心世界里解放出来, 敞开自己的心怀, 勇敢的走进社会, 更多的与社会接触, 走出那种隐居式的生活, 融入到社会中。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也为残疾人与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 使他们能与社会广泛接触, 参加集体活动, 养成时间观念, 使残疾人感受到个人在社会上的价值和地位, 使之获得满足感和自尊感。

2.1.4 爱国精神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以其不畏艰难、百折不饶、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不仅扩大了我国在世界的影响, 激发了爱国热情, 振奋了民族精神, 而且也为动员更多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2.2 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与激励弱势群体的自我奋斗精神

残疾人都是身体上存在残疾的群体, 他们是整个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无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不如正常人, 因此他们更加容易产生自卑、胆小、怕羞、封闭自己等各种症状, 他们心理承受的压力要比健全人大得多。残疾人通过体育锻炼, 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扩大他们的生活范围, 改善和恢复其身体及心理的功能, 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与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2.3 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与加强对其的人文关怀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一个事物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是密不可分的, 残疾人的体育参与同样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 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成为关键的制约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权得到重视, 残疾人作为有特殊需要的人, 他们首先也是人, 应当享受包括体育在内的人类文化成就。我们应注意加强对其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益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得到保护, 融合的理念正在消除残疾人在就业、受教育、参加包括体育在内的文化活动的社会排斥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残疾人同样能够参与社会财富创造, 如今, 一个强调尊重人权、提倡社会公平的国际环境逐渐形成, 残疾人观成为社会文明的晴雨表。体育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个建构, 成为社会文化的放大镜, 残疾人参与体育的程度最终将成为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2.4 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

2.4.1 残疾人体育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 就有了残疾人。残疾人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同样有人的尊严和权利, 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对残疾人这个脆弱群体给予帮助,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推进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2.4.2 残疾人体育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报告指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目标, 不仅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 而且还要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这既指明了残疾人体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目标, 又指明了小康离不开健康娱乐, 健康娱乐服务于小康的内在联系, 即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小康体育”。残疾人的体育事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残疾人体育独特的魅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3 结论

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 在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以及我们对其的关注与支持中, 体现我们整个群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精神境界, 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我们给与残疾人的教育与文化生活的关怀, 体现了文明社会高度的人文关怀。而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 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反过来,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基础。加速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 在全社会的关怀下, 通过体育事业这一途径来激励弱势群体的自我奋斗精神,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 为社会作出自身的贡献, 体现他们向社会展示自身能力的精神面貌。

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辨证思维法从弘扬民族精神、人文关怀、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激励弱势群体的自我奋斗精神以及2008年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影响等多方面, 对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事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章鸣.残疾人体育特质简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0, (4) .

[2]金梅, 陈适晖.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 (.5) :433-435.

[3]朱建伟, 李朝辉.论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 (8) .

邛崃市残疾人事业 篇3

[关键词] 残疾人 摄影事业繁荣发展

随着市民经济状况的改善,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拥有了自己的摄影装备。虽然他们失去了常人的部分功能,在劳动能力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热情,他们仍然渴望能运用自己独具的慧眼来发现和记录身边的美丽与感动。他们积极开展摄影创作采风活动,优秀摄影新作叠出,形式、风格、流派之多样,题材、主题之丰富,不少紧扣时代脉搏,直面现实生活的优秀摄影作品,获得了上级领导和摄影专家的高度赞誉和重视,并在全国、省市摄影大赛和展览中先后获奖。同时,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各级政府和残联对残疾人摄影创作活动的关怀和重视也得到了加强,社会各界也涌现出许多有识之士,以各种形式有力地支撑着残疾人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繁荣残疾人文化事业的要求。全国各级残联和广大残疾人摄影爱好者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深入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形势和肩负的重大使命,振奋精神,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残疾人摄影事业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首先,繁荣发展残疾人摄影事业要坚持“双百”方针,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推动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残疾人摄影工作者要在摄影创作中学会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研究摄影创作规律,指导摄影创作实践,努力使我们残疾人的摄影作品符合残疾人的利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不断满足残疾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优秀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必须是多样化,生动活泼,精益求精,才能够用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来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之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我们要积极鼓励广大残疾人摄影爱好者不断进行探索和创造,在摄影作品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以题材、形式、风格、表现方法的多样化,更好地高扬主旋律,激励残疾人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残疾人文化环境。

其次,繁荣发展我国残疾人的摄影事业要充分体现“文艺为残疾人”的原则,深入生活,使生活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创作的源泉在于群众,在于生活。从目前我国残疾人摄影作品的现状来看,真正有深度的反映残疾人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还不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做得不够。广大摄影工作者要始终置身于时代之中,多接触残疾人,多了解残疾人,把握时代精神,表现残疾人风采,去多拍一些表现他们高尚品质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反映他们从事改革和建设的生活实践,赞美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聪明才智和精神风貌的优秀摄影作品。使摄影更贴近生活,为残疾人所喜闻乐见,给人民以向上的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三,繁荣发展我国残疾人的摄影事业要多出优秀作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残疾人

广大残疾人摄影爱好者,要抓好优秀摄影作品的创作,将普及和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在繁荣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出精品。坚持把残疾人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残疾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摄影优秀成果;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以精心的创作去赢得读者的认可。在注重摄影作品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同时注意追求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让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在摄影作品中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充分发挥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形成一个生动活泼、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第四,繁荣发展我国残疾人的摄影事业要努力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摄影人才队伍

当前残疾人摄影队伍的现状与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摄影事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人才匮乏问题十分突出。现有的残疾人摄影工作者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努力学习,发扬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刻苦钻研,潜心创作,精益求情,把个人创作同繁荣中国残疾人摄影事业的崇高使命紧密结合,将个人情感融合到残疾人群众的情感中去,在社会生活的广阔舞台上施展聪明才智,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的摄影作品。摄影专家要多关心和扶持残疾人摄影人才的成长,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下大气力多培养一批德艺双馨,品学兼优的残疾人摄影人才。残疾人摄影协会是广大残疾人摄影工作者之家,是联系广大摄影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满腔热情地为广大摄影工作者服务,为他们开展采风活动提供方便,多办定期摄影讲座,使我们残疾人摄影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

第五,进一步加强对摄影创作和工作的研究

各级摄影协会要加强各级摄影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凝聚力。积极帮助广大残疾人摄影工作者掌握科学理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信任尊重,热情帮助,正确引导,关心支持,努力为残疾人摄影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不断加大对残疾人摄影事业的投入,为广大摄影工作者深入残疾人、深入残疾人生活,发挥摄影艺术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各级残联领导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残疾人摄影工作者多办实事,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积极创造学习条件,使残疾人摄影工作者的创造精神能得以充分发挥,艺术风格,艺术形式能得以自由发展,为多出残疾人摄影人才,尊重残疾人摄影人才,爱惜残疾人摄影人才,留住残疾人摄影人才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大力支持繁荣我国的残疾人摄影事业。

广大残疾人摄影工作者要紧密团结起来,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紧跟时代的步伐,施展聪明才智,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残疾人群众,为繁荣发展我国的残疾人摄影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肇州县残疾人事业 篇4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推进我县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进程,使其与全县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残疾人“两个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确保我县残疾人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快速而全面的发展。依据《大庆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肇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划。

一、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及发展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的残疾人事业得到快速而全面的发展。残疾人救助的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残疾人的生活水准稳步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序进行,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的理念深入人心,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提高显著。

1、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县已有873名残疾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726名残疾人享受农村低保;全县参加社会保险的有90人,有2055名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有1811名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十一五”的五年间,全县共扶持残疾人脱贫1120

人。累计投入资金210万元,为50户贫困残疾人改造危房,新建住房132间。为残疾人发放各种形式的生活补贴共计60万元,累计救助2316人次。

2、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对康复的需求普遍得到满足。“十一五”期间,全县建成一处社区康复站,共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318例,配发残疾人用品用具1412件。不断加大对康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使全县人民普遍了解和接受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手段。五年间,累计为全县各类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2210人次。

3、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全力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通过大力强化针对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使全县残疾人的就业观念不断更新,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经验深入推广。五年间,累计安臵残疾人就业3121人,我们采取的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同时,我们紧紧抓住上级的政策机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提高残疾人就业者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1120人次,从而大大提高了残疾人的实用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使残疾人能够更有信心的参与社会的就业竞争。

4、高度重视对残疾人的教育工作,大力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全县残疾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8%,已有618名残疾人参加全国高考,被高等学校录取的有4人。入读特殊教育学校

2 的有260人。定期开展各项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残疾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使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5、残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五年来,县残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并不断加强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普遍达标,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建成率在60%以上,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率达到100%。

(二)主要问题

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大部分残疾人经济来源较少,有的甚至靠低保和救济过日子,生活比较贫困,特别是在农村,这种现象则更加的普遍;二是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备,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全县残疾人的整体需求。特别是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由于缺少康复医学的专门人才,使我县医疗机构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还没有深入而全面的开展,社区康复服务还没有规范化的进行;三是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导致残疾人无法享受到与正常人同等的受教育与就业的权力,使残疾人群体中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在就业上普遍从事无技术含量、收入偏低的工作;四是部分残疾人由于长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而造成心理畸形,以

至于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的正藏生活和社会的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肇州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肇州县的经济将高速的发展、政治将更加的民主、文化将更加的繁荣、社会将更加的和谐,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的富庶,这无疑是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十二五”期间,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人们参与慈善事业的“意愿”不断的增强,社会扶残助残的措施不断的完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残疾人的教育将更加的系统而科学,残疾人的就业将更加的体面而有尊严,残疾人的各项事业都将得到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工作。将继续开展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残”、“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将继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发现符合我县实际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思路,努力开拓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纲,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以社会化工作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

2、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主线。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缩小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优先落实到残疾人。针对残疾特性制定专项扶助政策和措施,使残疾人各项权益得到制度性保障。

3、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发展。政策、资金、适度向农村和基层倾斜,促进区域和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均衡发展,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4、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立足基层。将切实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残疾人反映突出、要求迫切、涉及面广的实际问题。

(三)总体目标

1、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的健全。力争到2015年,5

使我县城镇残疾人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新农合”与“新农保”全部覆盖农村残疾人;实现全县全部贫困残疾人普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完善对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的补贴制度,并使各项补贴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2、残疾人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的完善。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使我县针对残疾人的康复、医疗服务更加的规范;教育、就业培训等的服务更加的科学而有效;公共无障碍设施、残疾人维权等的服务更加的便捷而高效。

3、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残疾人服务网,为残疾人提供新闻资讯、政策法规、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工作者整体素质,发挥残疾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积极的参与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的健全

不断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贫困残疾人帮扶救助制度,使残疾人的生活得到有效的制度性保障,切实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1、不断强化对残疾人社会救助。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按规定将靠父母或亲属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给予

低保金加发的照顾,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多重残疾、老残一体等困难及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对残疾人生活用水、电、气、取暖费用,挂号费、治疗费、泊车费,盲人、聋人手机短信和宽带费用以及农村筹资筹劳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落实残障军人退役安臵政策,做好残障军人移交安臵工作,逐步提高残障军人保障待遇。对城乡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的残疾人按《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给予及时救助和妥善安臵。

将住房困难的城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每年按照不低于政府建房任务20%的比例,解决残疾人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家庭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予以照顾,保障性住房项目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继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与国家福彩公益金“阳光安居工程-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相配合,县财政按1:1比例落实匹配资金。到2015年年底,全县共改建贫困残疾人住房600户。

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或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合理设臵封顶线。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对贫困残疾人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的康复费用予以补助。安排本级福彩公益金,实施0-6周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落实残疾人就业促进优惠政策,将就业困难残疾人纳入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就业援助范围。

免费对贫困残疾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落实按比例就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安臵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政策。

开展产业化和项目扶贫。按规定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工程”创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选择三个项目,集中组织贫困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加工业等生产劳动。由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走出一条符合残疾人实际,具有肇州特色的扶贫致富之路。

2、积极促进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城乡残疾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落实和完善贫困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和待遇水平。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分别由县财政按中档(含中档)以上标准全额代缴保费。加大执法检查和劳动监察力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对企业吸纳、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安臵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保费补贴的政策。

3、大力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和托养服务补助制度。坚持公益性质,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

制定我县残疾人托养服务发展计划,建立针对残疾人的托养服务机构的资助制度和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对规范达标的托养服务机构给予居民家庭用水、电、气、暖费优惠待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寡集等多种渠道筹措托养服务资金,提高托养服务补

助标准,扩大托养服务受益面。

4、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贫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广泛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切实推进全县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进程。

按照国家及省的扶贫标准,核定贫困残疾人人口数量,将农村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工作对象的档案卡登记范围。开发式扶贫和救助政策相结合,实现农村残疾人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开发式扶贫范围,提高个人收入。

继续开展残疾人康复扶贫。积极落实专项扶贫贷款政策,确保残疾人扶贫贷款到户到人,提高扶贫贷款的到位率和实际效益。县财政安排一定资金,为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提供贴息资金。

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动员城乡基层组织、干部、群众、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

(二)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村)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健全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1、加快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进程。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和诊疗手段,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国传统

康复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服务。不断更新康复理念,提高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加强对各类康复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逐步提高康复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加强对其的培训,力争到2015年年底,使全县所有从事康复行业的工作人员都能得到规范化的培训。

2、加强全县基层康复网点的建设工作。依托全县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各社区(村)卫生所(室)设立康复医学科(治疗室),广泛开展各项康复医疗服务,力争使我县在未来五年实现康复网点全覆盖。并完善其设备设施,配备专业化康复人才。使其能够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

3、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工作。不断采取措施,减少意外事故致残的发生。提高全民的康复意识,深入推广疾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理念。加强对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力争使中、轻度的脑卒中患者都能实现基本的生活自理和大部分的参与社会生活活动。

4、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水平。通过与多部门的协调合作,将重度精神病患者经常性服药费用纳入门诊慢性病报销范畴,按规定将残疾人康复项目及康复训练、康复治疗项目、医疗手术项目等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标准,降低或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合理设臵封顶线,使更多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基本的康复服务。

(三)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10

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残疾人整体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保障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权力。

1、提高普通中、小学校残疾人学生的入学率。努力在普通学校营造“尊重”、“爱护”残疾人学生的良好氛围,使残疾人学生能够与正常学生一样接受教育,参与竞争,从小树立“自强”、“自立”的优良品格。残疾人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托养机构、残疾人扶贫基地等要承担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和职责,探索残疾人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的工作机制和模式。

2、建立多部门联动的0-6岁残疾儿童筛查、报告、转接、早期康复教育、家长培训和师资培训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幼儿园、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康复和福利机构等实施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实施“阳光助学计划”,资助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逐步提高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普及程度。重视0-3岁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帮助0-6岁残疾儿童家长及保育人员接受科学的康复教育指导。鼓励、扶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机构。

3、大力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特殊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公立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普通中小学的10倍。进一步扩大县聋哑学校的招生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开展残疾人素质教育,挖掘其自身的潜力,培养其在文学、音乐、绘画、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使其能够与正常人一样在我县经济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1

4、全面加大残疾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就读高中阶段的残疾人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积极鼓励残疾人学生参加全国高考,并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考生给予适当奖励。

(四)积极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完善就业保护政策措施,深化就业服务,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稳定残疾人现有就业人数和待遇,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残疾人公平就业。

1、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按比例就业制度。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方式,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引导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安臵残疾人就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义务,支持用人单位开展残疾人就业岗位开发,整合完善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和超比例安臵奖励等政策措施。加强劳动监察,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残疾人劳动者合法权益。

2、稳定和发展集中就业。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集中安臵残疾人就业单位的扶持和服务力度,提高集中就业残疾人的收入。

3、扶持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实施残疾人自主创业工程,编制残疾人自主创业引导项目,加强创业培训,扶持残疾人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心理热线等新兴行业从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从事社区服务业。创办便民、居家服务网点。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采取启动扶持基金、贷款贴息、补贴经营场地租金、项目推介等措施,促进创业和就业。

12

4、扩大公益性岗位就业规模。继续实施“助残就业爱心工程”,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公益性就业岗位,人社部门按政策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按规定落实相关的扶持措施,使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当年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100%,推动安臵中轻度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等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社区就业。

5、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工作。在农村扶贫整体规划中优先考虑残疾人。制定农村助残就业基地扶持管理办法,组织力量在技术、项目、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开展种植业和多种经营项目,多方为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就业的机会。

6、大力发展盲人保健按摩产业,切实推进盲人就业。加强对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的管理、年审、检查、监督工作。推动街道、乡镇康复站建立盲人按摩室,扶持盲人按摩进社区。力争培育一个盲人保健按摩服务企业连锁品牌。加强对盲人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培养中、高级盲人保健按摩人才,使我县的盲人保健按摩行业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五)积极促进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大力推动我县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创新残疾人文化内容,提高残疾人文化品位。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教育和感染残疾人;同时,要大力的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积极培育和选拔残疾人体育人才,完善残疾人体育人才的资助和奖励制度,从而不断地把我县的残疾人体育事业推向前进。

1、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落实“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

13

目和“农家书屋”工程,建立两个残疾人社区示范点。积极筹建县残疾人艺术团,使其能够为全县残疾人提供文艺表演服务。积极组织我县残疾人参加市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健身节、积极参加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特教学校和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

2、积极开展残疾人思想道德教育。以“全国助残人”、“国际残疾人日”为契机,广泛开展针对残疾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宣教工作,培养残疾人“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个性特征,健全其人格,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社会生活。

3、积极挖掘和培养残疾人艺术人才,以文化产业拉动残疾人就业。大力支持和鼓励残疾人从事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创作,从而促进我县残疾人文艺事业的发展。

4、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努力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落实开展“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体育运动设施。不断增加适合残疾人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力挖掘具有一定天赋的残疾人体育人才,并努力的创造条件帮助其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残疾人体育竞赛,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选手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进我县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六)残疾人维权

落实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14

1、健全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积极制定我县残疾人保障措施,强化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2、加强执法检查和法制宣传教育。县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每年组织两次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专项检查,配合县人大、县政协开展一次执法检查,加大对侵犯残疾人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黑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纳入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3、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充分发挥县法律援助机构职能作用,依托“残疾人维权示范岗”,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乡村”活动,确保残疾人合法诉求得到解决。建立县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及时、规范、高效地为残疾人提供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4、加强残疾人信访管理。健全信访管理制度,提高残疾人专职委员政策法规咨询和矛盾纠纷调解能力。发挥残疾人及其亲属在矛盾调解中的作用。加大重大侵害残疾人权益的信访案件协调督办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七)无障碍设施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加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力度。不断扩大残疾人参加社会生活的范围,使残疾人能够借助辅助设施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大部

15

分不受限制的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1、依法推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县创建工作。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要认真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其他有关强制性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提高无障碍设施的质量,加大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监督力度,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加大对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公交站台、交通信号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无障碍改造和维护工作。继续推进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力度,到2015年年底,为1000户有需要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2、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进程。在公共服务场所普遍增设语音、文字提醒设备设施,如LED屏、广播等,从而确保视力障碍及听力障碍的残疾人能够安全、便捷的享受公共服务。筹建肇州县残疾人服务网,使其能够为各类残疾人提供新闻、天气、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丰富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八)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充分发挥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建设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专职、专业和志愿者队伍,为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县残联组织建设成果,16

使县残疾人就业服务管理所的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在全县的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残疾人组织,在各社区(村)建立残疾人协会,并使这些残疾人组织普遍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2、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选聘、培训和管理制度。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对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把残疾人工作者的培养、选拔、交流、培训纳入组织、人社部门整体规划。全面加强县残联、乡镇残联组织、社区(村)残协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人员培训,完善考核制度,优化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结构,增加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所占比重。

3、将残疾人专职委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不断优化其办公环境,提高人员待遇。到2015年底,使我县的各社区(村)全部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

4、进一步开展志愿助残工作。积极拓宽志愿助残活动载体,丰富志愿助残活动内容,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引导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活动,发挥残疾人主观能动作用。

(九)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

积极宣传我县残疾人事业,扩大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免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营造我县“关心”、“爱护”、“尊重”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1、大力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弘扬人道主义精神,17

优化全社会扶残助残环境,打牢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思想基础,实现助残志愿服务日常化、专业化和高效化。

2、扩大残疾人事业社会影响。鼓励电视、广播、报刊及网络等媒体宣传残疾人事业,支持民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和举办重大活动、发布重要政策等时机,做好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开展好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

3、广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将人道主义精神和扶残助残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将残疾人工作作为创建文明乡镇、社区(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社区扶残助残服务,鼓励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志愿助残等多种助残形式,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推进志愿助残队伍建设,将助残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国家志愿服务总体规划。

(十)残疾人慈善事业

发挥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作用,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的长效机制。

发展助残慈善事业,推进公益助残慈善事业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残疾人慈善工作。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募捐活动,创造良好的残疾人事业募捐工作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奖励先进等方式,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支残”、“助残”的队伍中来,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加大对募集的捐款的监管力度,确保每笔“捐

18

款”都能用于残疾人的慈善事业。

四、本规划的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残疾人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和难点。

1、制定本规划的配套实施方案,将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安排、逐步实施。

2、制定本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问效,对重大服务项目和能力建设项目评估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中的问题。每年对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价考核。

3、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及人员的分工,将本规划的的主要任务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有关部门及人员政绩的主要指标。及时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先进,加强对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确保本规划所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在“十二五”期间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残疾人事业先进事迹材料 篇5

XXX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枢纽部门,历年来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参与者作用,为推进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连续几年在县残疾人事业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成绩显著。

20XX年,XXX办按照“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要求,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工作,既是优秀的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为扎实抓好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工作更上新台阶,XXX办公室明确了一名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联系县残联工作,强化组织协调,增强保障能力。除年初联合县残联召开全县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外,XXX办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召集、协调民政、劳动、农业、税务等县级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专题研究残疾人事业工作,针对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解困、教育、维权等工作,在年初制定分解目标任务,在平时加强跟踪督查、促进落实,在年底联合县残联开展年终考核评比。通过努力,促进全县残疾人事业实现了认识上进一步增强、工作上进一步细化、措施上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有序,成效明显。

一年来,XXX办公室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明确了“物质帮扶与思想帮扶相结合、输血帮扶与造血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协调民政、扶贫、农业、畜牧、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税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 1

作优先纳入民政救济、灾毁房重建、少数民族建房、贴息贷款等对象,在解决残疾人眼前困难的同时,为全县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开展专门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扶持残疾人脱离困境,勤劳致富。20XX年全县实现农村残疾人扶贫越温XX名,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XXX户,促进残疾人就业XXX名,招聘XX名残疾人在XXX办就业,妥善处理残疾人维权案件XX件。与此同时,积极与社会公益团体衔接,在中残联及省、市残联的关心支持下,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XXX例,复明手术XX例,聋哑残疾人康复训练XX名,提供助听器X名;通过长江新里程计划实施小腿假肢安装X例,大腿假肢安装X例;通过福利彩金项目实施聋哑人康复训练X名,配发辅助器X件,低视力器8例;整合社会各类资金建设康复站X个,由县残联组织建设康复中心1个。

一年来,办公室还安排陪同XX领导进行慰问,协助机关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春节慰问、庆“五一”、“十一”、“元旦”等活动,协调安排助残日活动,各类慰问活动中,均将残疾人对象优先安排。在今后的工作中,XXX办公室将按照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统一部署,继续发挥好平台载体作用,继续深入推进本单位残疾人事业的开展,为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XXX办公室

区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总结 篇6

3月30日下午,合肥市庐阳区全区残疾人工作会议在残联四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全区各乡镇街道的分管主任和社会事务中心主任参加会议。会上各乡镇街道汇报了过去一年的服务残疾人事业所做工作,并对的残疾人工作如何推进作了表态性发言。会上,庐阳区残联理事长赵国平就今年残疾人的创业、就业、服务、维稳等工作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有序安排。区残联副理事长张甘泉传达了合肥市20残疾人工作会议精神。残联机关工作人员就各自分工的工作在会上进行布置,责任分工包保到人。

2017年的工作思路具体是要求各乡、镇街道不断创新,上下联动。更好的服务辖区残疾人。区残联今年也即将拿出创新举措,例如;加强党建建设。准备利用合肥市残联康复中心驻庐阳分训部的有利契机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让全区的残疾儿童更好的享受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创业、就业方面区残联就业所引进早餐工程服务点,为残疾人创造就业平台。此就业举措一旦落实,见效快,回报利润高。届时欢迎全区残疾人有创业就业能力的前来报名。该早餐公司免费提供价值8000元的早餐车,供残疾人经营。下一步准备在偏远的大杨镇及工业园区进行试点。成功后可向市、区街道延伸。真正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目前的二项创新工作只是区残联今年打造新亮点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将不断挖掘有效资源,更好服务辖区残疾人,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一个不能少。为打造首善之区、幸福庐阳再创辉煌。

邛崃市残疾人事业 篇7

一、残疾人康复

2011年,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不断拓展,使各类别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启动“400-830-0580广东省学龄前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服务”申报热线,目前已接受400多名本省户籍学龄前残疾儿童家属申请服务。

全年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9.48万例,其中,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2.5万例,为1 243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238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555人。

加强聋儿康复机构建设,完善聋儿康复网络。全省开展聋儿语训的机构(部、班)共83个,新收训聋儿1 269人,培训聋儿家长3 640人;完成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25人,助听器康复项目52人。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全省共有精神康复机构508家,登记在册精神残疾患者40.3万,其中,监护率68.6%,显好率44.1%,社会参与率33.5%,肇事率0.2%,减除关锁475人。年度投入精神残疾预防与康复经费6 462万元。

全省共有孤独症儿童训练机构93家,在训孤独症儿童1 507人,救助贫困孤独症儿童1 010人。

全省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机构共95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36个,区县级64个。全年为肢体残疾进行康复训练27 560人,对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41例。

全省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机构共99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28个,区县级70个;实施智力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1 897人,社区家庭康复训练1 093人。

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全面推进普及型假肢装配,截至2011年底,为残疾人装配矫形器1 314例,装配假肢1 524例,全年供应辅助器具供应780种,18 729件,其中免费发放10 564件。

在58个市辖区和67个县(市)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0.82万个,配备1.7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二、残疾人教育

2011年,广东全省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登记在册5 102人,其中,视力残疾268人,听力残疾336人,言语残疾288人,肢体残疾1 332人,智力残疾1 622人,精神残疾355人,多重残疾901人。

全省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学校(班)6个,在校生108人;有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5个,在校学生698人。

2011年,全省有62人录取到高等特殊教育学院,有308人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录取285人,其中,本科103人,专科高职182人。

三、残疾人培训、就业与残疾人托养服务

全省有职业培训基地103个,其中残联兴办40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63个,开展城镇残疾人职业培训9960人。

城镇新安排1.37万残疾人就业。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0.29万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0.59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08人,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0.47万人。全省城镇实际在业人数18.36万人;69.25万农村残疾人稳定实现就业,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55.76万人。

2011年全省培训盲人医疗按摩人员85人,培训保健按摩人员661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盲人按摩机构646家,盲人按摩师就业2 658人。

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08个,托养残疾人3 734人,其中重度残疾人316人,占8.5%。

四、残疾人扶贫与社会保障

广东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双到”扶贫,扶持残疾人家庭2.8万户;完成危房改造3 101户,受益残疾人4 993人。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9万人,扶持贫困残疾人7.9万人,脱贫3.5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残疾人扶贫基地80个,共安排贫困残疾人就业4 157人。

2011年,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11.9万人,城镇残疾居民参加社会保险9.1万人。城镇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9.2万人,集中供养0.5万人,其他救助救济1.1万人;农村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共有24.7万人,五保供养2.4万人,其他救助救济3.6万人。

截至2011年底,共有77个区县确定为新农保试点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试点地区农村新农保参保31.3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5万人。

五、残疾人宣传文体

截至2011年底,地级以上市设有报纸专版16个,残疾人广播专题节目17个,手语电视栏目7个,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播报1395件次。全年共举办残疾人文化周73场次,残疾人文化艺术类比赛及展览36次;拥有残疾人艺术团队9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18个。

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14个,举办残疾人体育比赛91次,参赛残疾人运动员9703人次。2011年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广东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取得奖牌数第一,金牌数、总分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

六、残疾人维权

2011年,广东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19次,参加人数1.68万人;开办法律培训班33次,参加人数0.18万人;建立各级法律援助救助机构及工作站127个,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328件次。协助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61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67件。各级残联信访部门共处理残疾人来信2839件,来访1.27万人次,其中,集体访59批次,0.09万人次。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2.1万人。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1 780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中山、佛山6个城市成功通过“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验收。

七、残疾人组织建设

2011年,组织建设工作主抓《关于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粤残联[2010]219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已有16个地市出台贯彻219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全省10个地市残联配备了残疾人领导,44个县(市、区)残联配备残疾人干部;1 60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残联,其中,专职理事长533人,兼职理事长826人;建立23 332个社区残疾人协会,选聘22 396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县级以上残联专门协会建会率达到100%。第二代残疾人证核(换)发证工作进展顺利,办证数达到70多万个。志愿者登记注册总人数31.7万,7.1万残疾人得到帮助。

八、残疾人事业统计与信息化

广东省残疾人保障金年审地税代征大集中平台投入运行。广东省残疾人呼叫服务中心新设置服务席位106个。完成省残联网站无障碍建设与升级改版工作。全省残联有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170人,其中,有统计从业资格35人,占20.6%。地级以上市举办统计人员培训班23期,417人参加培训。全省共有各级残联门户网站72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21个,区县级50个;举办信息化工作培训班23期,673人参加培训;省级残联网站全年发稿量2 302篇。全省各级残联信息化建设共投入1 131.9万元,其中,硬件投入占49.65%,软件投入占41.9%,系统运行维护费占8.4%。全省各级残联共有信息化专业人才280人。

参考文献

【邛崃市残疾人事业】推荐阅读:

邛崃市旅游业发展规划10-09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教研组计划下一篇:以元宵节话题的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