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与师生对话分析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话式作文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进行多向互动,多层次立体的信息交流,在师生经验中创生知识、碰撞思想、达成视野的融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对话活动,激发写作欲望、生成写作内容,升华思想认识,感悟写作规律,获得写作经验和技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作文指导与师生对话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指导与师生对话分析论文 篇1: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对话的策略

语文课是一门追求语言艺术的课程,语文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有效、和谐的师生对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和谐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和谐有效的师生对话,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有效和谐的师生对话,让语文课为学生所喜爱并受益终身。我是一名一线语文教师,从上过、听过的许多课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研究,最后得出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师生对话离不开以下三点:

一、耐心等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耐心地等待,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尤其是当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时。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是师生对话的前提,因为学生没有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就不会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必定缺乏基础,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留足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了解自己的所得与所惑,不要让学生还在“雾里看花”的阶段时就让他们谈感受。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文本对话,师生间的对话才能焕发出活力。记得我曾在学校借班上过朱自清的《背影》一课,虽然上课的前一天我把课文和“导学案”发给了学生,让他们先进行课前预习,可是从上课时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并没有认真预习。在课堂上,我因为文本过长怕影响后面的教学再没给学生通读课文的时间,使得他们没能整体感知课文,导致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尽管我一再启发提示,他们对于我的提问依旧不知所指,整堂课下来我的感觉是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师生之间的对话不顺畅、不和谐。因为我之前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熟悉文本,没有给予学生耐心的等待,致使他们没有走进文本,对文本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所以,也就难以回答我的提问。因为疏忽了这一开始的教学环节,使得后面的教学环节处处被动,师生对话不畅,教学效果也欠佳。所以说,有效的师生对话的前提是教师要耐心等待,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文本进行对话。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也要耐心地等待,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因为这也是师生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

二、真诚倾听

当触摸、品味文本时,学生已不再是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解读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因此,教师要学会“屈尊”“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平时的很多课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过分注重赶进度,忽略了对学生回答的仔细倾听,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的这种不真诚的态度产生不良情绪。曾听过赣州三中杨敏老师执教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她对学生的回答真诚倾听的姿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说“没关系,你继续说”“你还有话要说吗”“大家都在听着呢,接着说吧”之类的话。因为她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学生时时处处都处在对的引导或提问的响应状态,为课堂教学营造了和谐的对话氛围,学生的课堂学习十分高效。叶澜教授也指出:“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一名教师,如果能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回答,那么他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的对话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正确判断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才能正确把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而对症下药,扬长避短;才能在学生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时及时指出,给予正确的分析和指导。因此,我们要时刻谨记倾听的重要性,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三、适时引领

作为教师,倾听固然是尊重学生、进行有效师生对话的前提,但有效对话的关键在于:在倾听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想法存在错误或荒谬,教师要从中找到突破口,以询问、征求意见的口气,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的观点。课堂教学的实践告诉我门:课堂上所可能发生的,并不是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所能预见的,教师不能只按照教案、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整齐划一。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通过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推进生成教学,不断地促使它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教师在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教学时,首先要学会摆脱一切桎梏,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的话题,要善于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智慧,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适时的引领最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语言智慧、个人魅力。听过我校一位老师的一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在课堂上,每次遇到学生的回答有问题或表达不当时,该老师总能适时予以引领,妙语连珠地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难。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名好的教师,并不见得能明察秋毫预见到他的课将如何发展,但是他能够根据课堂本身所提示的学生思维的逻辑和规律性来选择那唯一必要的途径而走下去。”

在进行对话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做到以上所谈到的三点,在教学过程中就不难出现师生间心连心的心潮相逐、情生情的激情奔涌,也就不难呈现精彩有效的师生对话。

作者:杨盛建

作文指导与师生对话分析论文 篇2:

对话式作文教学存在的三个问题及解决策略

“对话式作文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进行多向互动,多层次立体的信息交流,在师生经验中创生知识、碰撞思想、达成视野的融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对话活动,激发写作欲望、生成写作内容,升华思想认识,感悟写作规律,获得写作经验和技能。这种“对话式作文教学”摒弃传统的以传授写作技巧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封闭式的写作方式,开放心灵,沟通理解、思想碰撞、灵魂交流。

此教学方式的确改变满堂灌的、纯技术的作文训练,给我们的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对话作文教学时,发现对话式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需亟待解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一: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写作热情不高。

现状:我们农村高中生的学生生活经验不多,视野狭窄,阅读积累少,情感内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较少主体活动的空间,写作兴趣缺失。加上高中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综合以上三个因素,学生视写作为苦旅,缺乏写作的热情,在作文课自主参与意识不浓,“对话”或变成“逼供”,或学生敷衍了事,缺乏真切的感悟,或只是少数学生的表演,其余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策略:“唤醒”促进学生参与对话,调动写作热情。

唤醒是回忆、激发、触动、启发。写作教学首要的任务不是授予,而是唤醒。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内心的情感世界,通过真正的心灵对话与情感沟通,唤醒、激活并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情感态度。让学生有交流和写作的欲望。如何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确,生活是写作最直接的内容。可外在的生活并不能够直接转换成“内心的生活”。教师需要助学生一臂之力。教师可进行辅助性的情境化活动:讲故事、听音乐、看视频、呈示例文、朗诵诗文……或营造情境,或渲染感情,或启发思想。趁着学生“心思萌动”,教师适时与学生展开对话,打开写作话题的匣子,激活学生的回忆、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激发了情感体验。通过聚焦、放大、将生活具象化,把事件细节化、使情感扩大化。学生对生活经验记忆越清晰、视角越集中、情感越强烈越能激发言语表达和写作的欲望和动机,实现写作内容的转化与生成。教师只要找到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倾听之,鼓励之,振奋之,赏识之,信任之,就一定能够走进学生充盈着生命的活力,神奇迷人的精神世界。学生也愿意写真情实感的文字。

案例1:

学完柳宗元唐宋散文《小石城山记》和苏辙的《快哉亭记》后,我运用了对话理念,进行以“品味孤独”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过程化指导。

师:生活中,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品尝到人生的苦闷和孤独,你有过孤独的体会吗,你在孤独中品味了什么?

生:中考我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身边的好朋友都上了不错的学校,我那时感到特别的伤心和孤独。我躲在房间里哭泣。

师:你怎么度过这个难关,是什么让你改变。

生:我哭完后,我想高中只是人生中的一段路,并不是终点,我完全可以凭勤奋和汗水,考上理想的大学。之前的我,对生活、学习、人生没有什么想法。在那之后,我想成功,想把命运掌控在手中的欲望特别强烈。

师:你在这件事中,得到了成长,对吗?

生:是的,以前没有想过我一定要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可是这件事让我对初中的学习和人生态度进行了反思,我的思想成熟了。

师:经历过这个事情,你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学会了反思,并对未来有了清晰的想法,你是有收获的,你的心智走向了成熟。是的,柳宗元被贬永州,身处穷乡僻壤之地,他把苦闷和孤独寄寓于小石城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并把情感诉诸笔端,写出了《永州八记》。苏辙仕途失意,面对惊心骇目的长江水,他喊出了“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他们在苦闷和孤独中,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产生了浓烈的生命意识,从这个层面说,他们成长了。大家也写出你的成长故事。

有了情动、心动,学生愿意与教师、同伴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这样,学生会认为表达是一件自己可以掌控的事。同时,展开写作前的对话,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成长背景、思想个性不同,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写作教学通过合作讨论,建立起学习者共同体,使学生在这个共同体中看到了不同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而超越自己原有的认识,生成写作内容。有东西可写,学生也愿意去写,写作的热情自然高涨。

问题二:思想肤浅,对话僵化,敷衍成文。

现状: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生活面窄,生活经验少,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差,学生难以与教师平等对话,进行思想的碰撞?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心理的弱势使对话往往不得已变成了教师的话语霸权。硬要学生对话,只会流于形式,流于肤浅,对话僵化,无效。硬要学生写作,只會敷衍成文,让写作丧失生命的活力。

反思:写作教学只是激活是不够的,写作需要深度和广度。写作更多的是思维、思想层面的心智活动,这种活动始终是内隐的、独立的。只有内隐的情感、思维提升了,才可以有外显言语交流的深层。写作教学的对话在于心灵的相互沟通,是师生间、生生间精神的敞开和接纳。对话和理解是双方思相的碰撞,精神深处的相遇,它不仅表现为提问和回答,更是交流和探讨、言说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师生、生生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一问一语交流,心灵和精神的沟通才是对话的根本。只有交流,没有沟通,没有思想的碰撞,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也不可能对写作的提高真正产生实际效果。

策略:阅读发展学生的对话,生成写作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启动思维活动,补充学生原有生活或写作经验的不足。走进文本,走近先哲伟人,在广泛的阅读中与专家学者大师巨匠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使其言如出吾口,使其意如出吾心”。学生读经典,读名著,读时文,主动汲取,打开眼界,打开心胸,增长知识,博闻强识,促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学生有了对话的资本,有了底气,有了自信,就可以提升对话质量,写出高品质文章。这样的师生、生生对话交流才可能超脱了低级的分析,走向深层、高质量的对话,进入思想和情感的碰撞激荡。这种高质量的背后并不全是学生有特别超强的领悟力和分析力,而是由于事先对问题的高度熟悉为他们的思考拓展了视野,提供了材料,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读書,也可以决定一堂对话式作文课的成功与否。

问题三:虚假繁荣,对话简单,写作低幼。

现状: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或不置可否,或一味说好,或简单的重复或总结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学习始终还是在一个平面上徘徊,还是一种自己的封闭状态的学习,无法得以提升。

反思:对话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掌握写作规律和方法技巧,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向思维的纵深,攀登思维的高度。当学生的观点出现偏差或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当学生众说纷纭时,教师要条分缕析,要做决断。如何从平面、肤浅的对话走向立体、走向深层?

策略:追问优化对话,使写作思维走向纵深。

追问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及时启发和引导学生再深入思考的策略。写作教学,有多种思路可偱,比如从认知入手,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观察感悟入手,从情感态度入手,从主题、取材、结构、表达方式入手,都必须引领学生的写作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低到高,从而实现对原来水平的超越。通过追问,可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构思时,及时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宽度,挖掘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使写作思维走向纵深。

课堂之上,对话的成功需要教师及时地抓住了同学回答的问题,对症出击,且环环相扣,一追到底。而正是这样的追问,学生的思维,全班同学的思维,全部被调动起来,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深度开发的状态。如何做到高效地追问,这要求教师对写作话题的研究高屋建瓴,理解得入木三分,把握得准确深刻。同时教师有引领学生的教学机智与素养,能发现学生回答的突破口,或点拨、或质疑,或深化,或补充。对话文本,也让学生发现和领悟写作方法和技法,比老师讲写作技巧更有效,有意思,学生也能得到较直观的感受,这对形成敏锐的语感和文章图式有很大帮助。追问,让思维有深度。

唤醒激活学生冰封的生活经验,激发参与对话的欲望;阅读补充缺失的生活经验,发展对话;追问掘进思维的深度,优化对话。对话文本,使学生学会了写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想写”,“有东西可写”,也会“写”。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对话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2]严华银.让语文安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3]荣维东.写作体验课怎么上.中国语文教学,2011年10期.

吴杏芝,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教师。

作者:吴杏芝

作文指导与师生对话分析论文 篇3:

对话型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对话型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的对话理论为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可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尝试。

一、在真实的世界里与生活对话

对高中生而言,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这一真实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是他们作文对话的世界。

第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与学校生活对话。

学校生活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要倡导学生与学校生活对话。学校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学生对话的对象,与军训对话、与篮球赛对话等等,学生会变得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至少有一半的体育生作文写得比较好,或者高于他们其他学科的水平。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他们有一种激情、一种对自己理想的热爱与追求,所以才能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比如练习短跑的学生渴望找到风一样的感觉,虽然在身体达到“极限”的时候想过再也不跑了,但正是“杨柳又如丝,相思安敢辞”让他们坚持下来,这就是“热爱”。这样的“热血儿郎”当然会有写作的真实生活与情感。有一次,笔者所在的年级举行足球赛,一个班的场上队员们奋力冲杀、严密防守,场外的啦啦队竭尽全力助威加油,结果还是输了。比赛结束后,许多学生在周记本上写到这次赛事,有的学生写出了“在胜利女神面前我们哭了”的失败之痛,有的学生进行了“我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深刻分析,有的学生抒写了“卧薪尝胆”之志。其实,学校的每一次比赛或其他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写作的生活体验。写篮球赛写得好的是那些投入比赛的学生,而不是不了解这项活动的文笔好的学生。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丰富的学校生活中,使对话作文获得学校生活的基础。

第二,开发家庭资源,进行家庭对话作文。

有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写不好亲情作文。学生面对亲情作文往往会编造事件、编造情感,他们发现不了家庭生活的价值。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有了一些对于自我、外界的认识,身体和思想进入快速成长的时期,开始反思先前来自家庭的种种认识,他们也会因此感到困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的情感发展与认识提高。高一的第一篇作文可以设计为给父母亲的一封信,因为他们刚刚经历完中考的拼搏与考验,尝试了师生的分离、尝试了成功与失败,会有新的认识产生,可以用书信的形式与父母进行一次有真切感受、有深入思考的交流。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写感悟亲情的一句话作文。

家庭生活题材的作文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深入体验家庭生活就更易于体察父母的艰难、父母的期望。家庭成员间的对话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的情感思想,实现与家庭成员的交流;可以在交流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以正确的家庭思想调整学生的认识和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家里的工作变动、奖惩、收藏、乔迁等要让学生参与,甚至是承担相应工作,关心国事、天下事是从关心家事开始的,多种能力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在参与中就会产生家庭交流、对话作文的需要,从而使作文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在反思的世界里与自己对话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年龄,关注自我、期望了解自我的现状和发展可能。作文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纵向比较、与他人的横向比较,发现真实的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合理发展自我。对话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表现自我,与自我对话。

在学校生活对话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感悟、思考。如果离开感悟、思考,容易把写作变成记录生活,使写作缺少价值。可以引导学生提炼感情,一是寻找有价值的东西,二是要发现零散小事的本质,把生活真实上升到作文中的艺术境界。这一过程就必得有感悟,像朱熹悟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悟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人从一只黑狗穿过马路为孩子叼一块骨头,被车撞伤后仍竭力给孩子叼回骨头才闭上眼睛的故事中悟得“母爱”,从而写出了一个母爱中的世界。下面几句校园歇后语,虽然顽皮,但却是学生的感悟与思考:打架后——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上课了老师没来——听取蛙声一片;家长会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如“致校友的一封信”、“师生感情笔记”、寄语教师节等作文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感受到对话作文的成功,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总结与思考。感悟可以由名家名作来引导,像泰戈尔《新月集》和《飞鸟集》、刘墉的散文、寓言故事都是很好的感悟之作,可以布置给学生读一读,启发学生的对话内容和方式,从而启发写作的性灵。

反思自己的认识、行为,探讨今天思想行为的合理性、进步性,是高中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用作文诠释思考和进步,这样的作文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在变化的世界里作文

不论是科学的世界,还是生活的世界,它的美丽就是因为其永远处在变化中,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接受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科学,以极大的热情把握社会脉搏、认识社会发展。用对话作文的方式记录、分析、思考社会的发展。例如美国学生写预言式社会论文,要求学生论证总统竞选的胜出者。学生为此展开社会调查、竞选跟踪、资料查询、经济政治分析活动。这种社会问题论文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证能力,教师评价不关注论证结果与实际是否一致,而是关注学生的实证能力。在这样的作文过程中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和付出进行作文主体的创造活动,学生的作文素养必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会增强。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还可以设置作文情境,以形象和变化来促动学生的作文意识。于漪的情境教学法可以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活生生的情景中发掘材料、体验思考、抒写感受。这种情景可以预设。笔者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把一只准备好的小虫放飞,让它落入一只盛水的玻璃杯中,学生亲自看了小虫入水、挣扎、飘动、静止,还有杯中的水纹。要求学生以视觉材料“杯中小虫”为话题作文。学生对实景话题作文很感兴趣,有写一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武侠故事的,有写沉入青春情感不能自拔的痛苦的,有感悟“适应与不适应”的。同一种现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呈现了不同的认识、智慧,共同组成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对话。写作前的讲述铺垫、联想漫谈都是在预设作文情境,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也可以用模拟预设情境,用文字讲述预设情景,用音乐、绘画设置氛围等方式。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话型教学模式成为近年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将其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来是必然趋势,令人欣喜的是对话型作文教学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登上了作文教学的舞台,并已初见成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恩平市华侨中学(529400)

作者:关健明

上一篇:标准信息化改进水利技术论文下一篇:中考冲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