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培训与指导(精选8篇)
一、说
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公共课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申报、立项及管理意见》的精神编写的,其内容包括:职业与职业分类、世界观、人生观与职业观、认识自我、就业环境与就业途径、创业方法与途径、求职知识与技巧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职业,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怎样写求职简历、怎样面试效果最好,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就业环境、就业途径、求职方法和求职技巧。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2)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应用文的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 章节名称 总学时 讲课 绪论 1 1 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分类 5 5 第一节 追根溯源论职业 1 1
第二节 分门别类看职业 2 第三节 通览产业、行业与职业第四节
寻求职业的真谛 1 第二章
世界观、人生观与职业观 4 4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1 第二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 第三节 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观第四节 高尚的职业道德
第三章 认识自我 4 4 第一节
兴趣——事业成功的能源 1 第二节 能力——事业成功的条件 1 第三节 性格——事业成功的保证 1 第四节 了解自己,扬长避短 1 第四章 就业环境与就业途径 6 6 第一节 就业现状与就业形势 2 第二节 就业方针与就业政策 2 第三节 就业途径 2 第五章 创业方法与途径 4 4 第一节 创业准备 1 第二节 创业方法与途径 1 第三节 创办企业的基本条件与具体步骤 2 第六章 求职知识与技巧 6 6 第一节 求职指南 2 第二节 求职技巧 4 合 计 3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职业与职业分类 2
教学要求: 了解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产业、行业及其与职业的关系,结合实际,了解本地区职业发展情况。教学内容: §1-1 追根溯源论职业
一、职业的概念
二、职业的产生及产生基础
三、职业的特性 §1-2 分门别类看职业
一、职业的种类
二、职业分类的原因
三、我国的职业分类情况 §1-3 通览产业、行业与职业
一、第一产业: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二、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业、电力、热水、蒸汽、煤气、建筑业等。
三、第三产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通讯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
四、行业与职业的关系 §1-4 寻求职业的真谛
一、职业的作用:获取物质报酬,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二、职业的功能 第二章 世界观、人生观与职业观 教学要求: 了解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高尚职业道德。教学内容: §1-1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概念
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3
三、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四、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的
五、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1-2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一、什么是人生观
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四、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1-3 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观
一、什么是理想
二、什么是职业理想
三、什么是职业观
四、怎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观 §1-4 高尚的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秉公办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三章 认识自我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兴趣、能力、性格与气质,了解职业与职业能力倾向,通过侧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特征。教学内容: §3—1 兴趣——事业成功的能源
一、兴趣的概念
二、兴趣的作用
三、职业兴趣培养——职业生涯的起点
四、职业兴趣类型 §1-2 能力——事业成功的条件
一、提高能力是打开事业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二、发展能力,为事业腾飞插上翅膀 4
三、职业能力倾向的分类 §1-3 性格——事业成功的保证
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与气质
三、性格类型与职业的选择
四、塑造自我,提高职业的适宜性 §1-4 了解自己,扬长避短
一、心理测试法的概念
二、心理测试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三、职业的心理倾向测试内容
四、尝试体验法 第四章 就业环境与就业途径 教学要求: 了解就业的含义及意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了解就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教学内容: §1-1 就业现状与就业形势
一、就业背景
二、就业现状
三、就业趋势 §1-2 就业方针与就业政策
一、就业与失业
二、就业制度的沿革
三、劳动力市场就业
四、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1-3 就业途径
一、面向企业就业
二、面向三产就业
三、自谋职业与创业 第五章 创业方法与途径 5
教学要求: 了解创业的意义,了解创业的方法与途径,结合实际,了解本地区创办企业的环境与条件。教学内容: §1-1 创业准备
一、创业的基础
二、创业意识的树立 §1-2 创业方法与途径
一、创业知识的积累
1、自然科学技术
2、管理科学
3、决策科学
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创业的途径 §1-2 创办企业的基本条件与具体步骤
一、创办企业的基本条件
1、创办者
2、选项决策
3、筹措资金
二、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
1、立项
2、市场调查
3、确定精明强干的创办者
4、创办企业资金
5、企业选址 第六章
求职知识与技巧 教学要求: 了解求职的方式,方法与技巧,通过实习锻炼求职的能力,结合模拟教学,掌握求职的全过程。教学内容: 6
§1-1 求职指南
一、求职信息渠道
1、宏观职业信息
2、大众传播媒介信息
3、职业介绍所
4、利用亲属和社会关系
二、求职策略计划表
1、建立求职计划表
2、求职前做好充分准备
3、写好个人简历
4、选准目标,自我推销
5、成功的面试
三、求职注意事项
四、招工考核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1-2 求职技巧
一、搜集和筛选求职信息的技巧
二、自荐的技巧
三、面谈沟通的技巧
四、实习期间工作的技巧
创业指导有助于通过改变精神状态以及提供必要的能力来提升创业和创新文化, 进而有效地推动当地的创业活动。创业活动不仅是经济增长、结构变迁与工作创造的重要力量, 还是减轻贫困的重要途径。熊彼特 (Schumpeter, 1934) 在其巨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 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而创新则依赖于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活动。熊彼特的这一“创造性破坏”思想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家精神 (创新精神) 和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既需要创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和普及, 更需要高校创业或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广泛的课外指导。
一、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的原因之一, 在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如何对高校的创业指导师进行系统培训, 提高其在创业指导方面的能力, 对于更好贯彻“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 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 以及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工作的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提升高校创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对高校创业指导师进行系统培训, 使其对创业教育、创业活动等进行系统了解, 对目前学生的创业需求进行分析, 对创业指导涉及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掌握, 对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思考, 从而提升其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 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要求, 以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发 (2010) 3号) , 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等意见的通知 (教高厅[2012]4号) , 高等学校需要按照学校实际情况, 开设适合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的普及必然会进一步唤醒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使学生对创业指导工作有更多需求, 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 必将提高创业指导教师对创业学生的指导能力, 促生更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 推动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 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展
通过培训, 能够使受训者增加创业指导的知识, 提升创业指导的能力, 提高创业指导工作的热情。通过创业指导师素质的提高, 帮助高等学校创业指导活动的开展, 创业指导平台的建设, 以及创业指导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四) 促进就业, 提高学生就业率
创业指导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成功创业, 而且可以通过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唤醒, 使学生能够主动应对各种挑战, 更加理解创业的艰辛, 从而增强其对就业单位的理解和理性期待, 通过学生主动就业观念的强化, 提高其就业的概率;同时, 创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创业成功率的大大提高, 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减少就业难度, 相对提高就业率。
二、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模式的构建
科学合理的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体系, 不仅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 而且还是践行“以创业带动就业”, 拉动中国GDP新一轮增长的有力保证。
(一) 经典创业模型对创业要素的界定
蒂蒙斯的创业模型将创业的要素归结为创业团队、商机和资源, 威克姆 (Wickham) 模型则将创业因素定义为机会、创业者、资源和组织[2], 萨尔曼 (Sahlman) 模型的创业因素包括人和资源、环境、机会和交易行为, 国际劳工组织将成功创办小企业的关键因素总结为动机和决心、能力、想法和市场、资源以及创业者五个方面。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 笔者认为创业的核心要素应该包括人的要素、机会的要素和资源的要素, 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创业环境, 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在中国创业指导中起着统驭的作用, 而市场是项目产生和据以存在的根本, 只有销售能够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保证项目正常运转, 因此, 态度和市场应该是创业要素的基本构成部分。
(二) 大学生创业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大学生是中国最富有也是最贫穷的创业青年。其拥有大量的时间、充沛的精力、丰富的创业知识、先进的创业理念, 从这一点上说, 大学生是中国最富有的创业群体;但是, 大学生没有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资金、不了解身边的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 大学生又是最贫穷的创业青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会对其他群体的成功创业有一定激励和促进作用, 不但可以在其他创业群体中树立创业典型, 大学生创业成功也有利于良好创业环境形成, 从而对其他群体的创业成功有一定帮助。因此, 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相应的指导重点和解决对策, 必将有利于对全体创业者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笔者在多年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中的观察, 以及多次的各种层次创业大赛的评委经历, 发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念上的困惑
理念上的困惑表现为要不要创业的问题。具体来说:很多大学生在接触了创业概念, 学习了相应的创业课程之后, 其对创业的理解或看法, 可能会跟其家长、同学的讨论结果不一致, 与其从小学习的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发生一定冲突。于是对要不要去创业的事情感觉迷茫, 对自己是否能够创业成功心存疑虑, 因此不敢贸然下手, 从而迟疑不决、错失不少商机。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此类问题, 高校教师可以采用创业动机诊断、创业者特征测评、创业技能测试等方法分析学生的创业素质, 对其是否适合创业进行判断,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 项目的选择
项目选择上的困惑表现为创办的项目类别、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以及项目的持续性等方面。在解决了理念上的问题之后, 准创业者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选择和确定创业项目, 即创业项目的筛选与定位问题——其产生的一些创业想法是否能够实施, 可否成为自己未来的创业项目, 如何来识别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如何对未来的创业项目进行描述, 如何分析创业项目的风险等是学生们经常困惑和咨询的主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创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询问的方式, 和学生们一起分析问题, 从宏观环境入手, 对学生项目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进行分析, 看其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能否长期持续地给创业者带来收益;进而进行中观环境的分析, 可以运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 分析创业项目所在行业的现有竞争者、未来可能进入的竞争者, 创业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情况等, 对创业项目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可以继续分析项目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 判断其进入时机;并结合创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分析项目可能性;最后, 结合创业项目的市场情况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其分析项目的可持续性, 和学生一起对创业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
3. 创业资源的分析和整合[3]
在创业所需资源上, 大学生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不知道需要哪些资源、以及从何处筹集这些资源等方面。很多拟创业的大学生虽然能够分析出创业大致需要的资源类别, 但是对于创业项目需要的不同资源的特征, 以及详细的资源项目, 缺乏足够的知识来分析和判断;对于从哪里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虽然从各种场合得到的信息中有所了解, 但是针对具体项目的可能的资源筹集渠道又缺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 需要创业指导教师帮学生一起进行创业资源分析, 帮助学生梳理创业所需的详细资源以及具体的资源项目, 向学生提供创业资金计算的方法, 以及资金筹集的可能渠道, 和学生共同探讨创业资源的使用方法, 以便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4. 创业市场的调研和营销
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 所以, 很多大学生在创业时面临的第四大困惑是不了解项目可能存在的市场, 缺乏适合的市场调查方法, 不会设计规范的调查问卷, 对于回收的调查问卷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和使用, 对于创业企业未来的营销方案没有思路, 对于如何开拓市场, 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心里没底。常见的表现是, 不知道团队应该卖什么, 怎么卖, 以及准备卖给谁, 能够卖多少, 不了解如何细分市场, 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因此, 需要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设置调查问卷, 了解市场需求, 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 选择合理的营销方式开展市场营销工作, 使创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走向市场、实现销售, 以收回现金进入再生产过程。
5. 创业计划的编制
创业计划不但是创业者对创业项目全局性的战略思考, 是创业团队成员理清思路形成共识的手段, 也是创业企业的象征和代表, 是创业者与企业外部的组织及人员进行良好沟通的媒介, 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重要措施, 更是其对外融资的主要工具。在校大学生创业基本都是首次的创业尝试, 因此, 尽管会对其创业项目进行思考, 但是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即便是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 对于创业计划的编制也不甚了解, 不熟悉其编制方法。虽然网上可以找到标准版的商业计划书的格式, 但是对于每部分内容的具体操作以及在编制时的注意事项却知之不多, 需要创业指导教师依靠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 针对创业计划书各个部分编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帮助学生尽可能考虑齐全, 理性看待拟创业项目, 规避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取得期望的收益。
(三) 适合中国高校的创业指导师培训模式
基于对经典创业模型的研究, 以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思考, 笔者构建了适合我国高校现状的创业指导师培训模式, 简称为APREM模式[4], 见图1。
其中:
(1) Attitude态度。态度观念的转变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处于统驭的地位, 积极的创业态度和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对于创业成功和学生的生涯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Project创业项目。主要包括企业想法的来源——对发展趋势的把握、对现存问题的解决以及对资源的利用等, 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通过商业机会的识别——如通过价值链分析和市场结构分析等, 从众多的企业想法中辨识出真正适合的商业机会, 并对可以形成创业项目的商业机会进行描述。
(3) Resource创业资源。利用PROFIT模型, 讨论创业所需的物质 (physical) 、组织 (Organizational) 、财务 (Financial) 、智力 (intellectual/human) 、技术 (Techological) 和声誉 (Reputational) 资源, 鉴于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资金筹集的难度较大, 可以将培训重点放在财务资源上, 侧重于资金的计算和筹集。
(4) Entrepreneur创业团队。包括创业团队的组建和运作。创业团队的组建包括核心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创业者评价, 以及团队创业成员的构成、优劣势等;团队运作主要依据5P模型——任何团队应该有共同的目标 (purpose) 、有明确的计划 (plan) 、有适合的人选 (people强调理念) 、有明确的定位 (place) 、和适当的授权 (power) , 对团队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5) Market市场。侧重于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 二是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前者用于甄别企业想法的可行性, 后者用来保障企业生命的持久性。
运用APREM培训模式, 通过创业指导师的培训, 可以重点提升高校教师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学生态度的观察和辨析、创业商机的产生和识别、创业团队的组建和运作、创业市场的调研和营销、创业资源的整合和使用等, 帮助其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业成功。
三、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的方式方法
大部分高校负责创业指导工作的老师, 没有创业经历, 对于创业的研究也不深入, 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其有一个运作创业项目的经历, 切身体验创业过程, 并通过思考、以及对创业指导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和总结, 对创业活动有所感悟。因此, 高校创业指导师的培训可以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 在培训的过程中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法。
(一)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项目引领”是指培训过程中以参训学员 (高校教师) 的团队项目为主线, 由参训学员以团队项目为核心, 根据培训内容对项目进行推演。“任务驱动”是指每一个模块的培训中学员都是带着任务开始, 通过学习和对项目的推演, 在模块结束时完成该部分相应的推演内容。
学员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的实施过程中, 在每一个模块需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作为项目参与者对团队项目进行逐步推演——对项目进行选择、论证 (市场分析) 及实施 (资源及团队组建) , 使参训学员掌握创业知识, 了解创业流程;二是作为创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重点掌握指导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方法, 提高工作水平和指导能力。
培训师扮演教练的角色, 将每个模块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业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及指导方法进行梳理, 使参训者能够在日后的创业指导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下, 通过学员团队作为项目的参与者, 亲自完成项目的逐步推演, 可以使参训者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丰富创业经历、了解创业流程、以及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在参训学员对团队项目不断论证和完善的过程中, 通过不同团队观点的分享, 以及培训师的现场指导, 提高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水平和创业指导能力。
(二) 参与式培训方法[5]
创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 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创业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创业者及其指导者能够对以上学科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因此, 传统的课堂教育方法很难满足需求, 需要创新创业指导的培训模式。笔者认为, 创业指导的培训应该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法, 使受训者充分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分享、讨论、推演等, 加深对相应内容的理解, 以将其熟练地运用在工作中。
创业指导师培训的参与式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推演法、新创企业课堂的现场学习法和实地观测法。
(1) 头脑风暴是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产生想法的技术方法。在创业团队产生创业项目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 来保证团队决策的创造性, 提高决策质量。
(2) 小组讨论法是培训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就某一特定的题目自由交流知识、想法和观点。学员进行项目推演的时候更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3) 项目推演法是团队成员针对团队项目按照创办企业的思路进行逐步推演。这是项目引领制采用的核心方法。
(4) 新创企业课堂法是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亲临创业第一现场, 通过参观新创办的学生企业, 和创业者进行座谈的方式, 对创业企业面临的困难或者竞争优势进行思考判断, 在观察和问答之间对创业活动有所感悟。
(5) 实地观测法是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参观某一商业领域, 对分布在其上的商家进行观察, 通过对其选址、布局、产品或服务、经营方式等的观察了解, 以及和经营者的攀谈等方法, 对不同企业的生存之道有所了解, 对创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这样, 通过参训教师对创业核心内容的学习, 对团队创业项目的推演, 对创业企业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以及对日常创业指导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讨论和分享, 通过培训师就以上内容的梳理和归纳, 可以提高参训教师的创业指导能力, 使其在日后的创业指导工作中解决问题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艳茹.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型经济发展[J].产经评论, 2011 (5) :49-54.
[2]雷培莉, 杨金月, 曹建华, 李仕剑.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和失败案例分析——以蒂蒙斯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2) :122-123.
[3]李家华.创业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06-160.
[4]王艳茹.“全国就业指导人员创业培训项目研究”研究报告, 未公开出版.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培训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创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取得较好的创业教育效果,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活力,创业指导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创业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熟悉企业的运作,这需要专门的培训来完成。目前,民办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培训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加强创业指导教师培训对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民办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不足束缚了创业指导教师培训
民办高校在办学初期主要是以聘请兼职教师为主,不需面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后,民办高校需要拥有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这就增加了办学成本。目前,民办高校仍处于基本建设阶段,为了自身的发展,民办高校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将依靠学生缴纳的学费收入大量用于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解决校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问题,投入在培养教师方面的经费较少。另外,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一些办学者由于自身利益和观念问题,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不愿为他人做嫁衣而压缩培训经费,经费短缺制约了创业指导教师培训。
1.2 民办高校缺乏创业指导教师培训规划
“用养结合”是教师培养的基本原则,对创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很多民办高校培训机制不健全,缺少教师培训政策和培训规划,对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也多是随机的、局部的短期业务知识培训,缺乏创业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在培训后,也缺少对培训的效果评估和质量监控,从而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培训质量不高。
1.3 民办高校教师对创业教育培训缺乏动力
民办高校创业课程师资匮乏,创业课程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少,承担的教学任务重,兼任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不愿放弃本学科教学转而专门承担创业教育教学,认为从事创业教学是舍本逐末,对创业教育培训缺乏动力。另外,一些民办高校教师打工思想严重,职业发展意识较弱,自我更新意识差,培训主要依赖学校,自我培训投入不足,没有进入自觉培训状态。
1.4 创业指导教师培训资源不足
国家对高校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各级部门为了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做了较多的努力,但教育部举办的创业导师培训要求参与者的条件较高,民办高校教师参加者较少;省级教育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培训多为创业入门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不系统,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系统教学的需要。
民办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匮乏,利用老教师对新教师“传、帮、带”的校本培训难以进行。
创业教育网络培训资源短缺,如创业在线课程、创业精品课程等网络资源少,不能满足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的个性化需求。
2 国内外民办院校师资培训经验借鉴
2.1 美国社区学院教师培训
美国社区学院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发展,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专门供专职教师进修和培训。短训班和讨论会是社区学院最常用的培训方式,主要解决教师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些学院加强与附近大学的联系与合作,鼓励教师去附近大学选修相关课程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与企业合作,把教师安排到企业工作岗位上去锻炼,使教师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社区学院还利用基金会、州的支持资金开展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教师通过期刊杂志、网络等途径获取教学资源提供方便。
2.2 澳大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培训
澳大利亚政府要求担任技术与教育学院的新教师必须取得培训行业四级证书。教师必须经过一系列相关的培训,通过所有考核后才能获得资格认证。教师培训内容非常丰富,涵盖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反馈、实施考评等各个方面。培训考核按照职业教育考核办法进行,环节复杂,教师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则很难通过。学校会减少新进教师工作量,安排教师听课和参加教研活动,以及去邻近学校观摩教学。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后,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新教师进行评估、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担任教师工作。
为了弥补师资的不足,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按标准选聘和培养兼职教师,这些教师一边任教,一边到大学教育学院接受师范教育,以获取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2.3 上海市、福建省民办高校的教师培训
上海市面向民办高校教师开展“强师工程”,每年投入大量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以培养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和提升行政工作人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福建省将民办高校教师纳入省高校教师各类培养培训的专项计划,依托省重点建设高校建立若干个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民办高校教师进行轮训,所需经费从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中支出。
2.4 香港地区民办高校的教师培训
香港地区的民办高校教职员培训由“教职员培训委员会”统筹安排,举办校内培训课程,并拨专款供教学人员参加各种研讨会,以及在本地或到海外进修。
3 关于民办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的建议
3.1 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
教师在民办高校或公办高校工作,都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政府要切实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保障,才能使民办高校获得与公办院校一样的优质教师资源。同时,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教师的相互流动,以公办院校的优质的创业指导教师资源带动民办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质量的提升。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以硬性指标和措施保障民办高校重视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民办高校加大对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的力度以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
针对民办高校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内部分地区的经验,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必要措施,对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采取多种形式的扶持与资助,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业指导师资队伍。
3.2 政府和高校加强创业培训资源建设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培训资源较少。政府可从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企业组建创业培训教师团队,也可根据标准认定高校创业培训师,形成培训师资梯队,为创业指导师资培训提供更多的培训师资资源。搭建远程培训平台,构建开放型的创业教育网络,加快网络课程建设,丰富培训内容,以此满足民办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自我培训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3.3 民办高校健全创业指导教师培训制度
民办高校应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为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一是根据本校的办学特点和创业教育需求制定有计划、有重点、长期性的教师培训方案。二是制定教师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给任务,压担子,增强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的绩效压力,克服受训教师出去“散散心”、为培训而培训等消极培训现象。三是建立培训专项经费使用制度,报销教师培训的相关费用,为创业指导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3.4 拓展创业教师培训方式
民办高校可充分利用办学灵活的优势,利用多种渠道培训创业指导教师。一是支持创业指导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派遣教师参加培训班学习,支持教师到企业去实践。二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创业教育网络培训资源,促进创业指导教师的自主性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三是加强与附近大学的联系与合作,联合开办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班,借助其他学校的资源来优化自己的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四是聘请优秀企业家、技术专家、经济管理专家、风险投资家等校外优秀人员来校授课,并建立校内创业指导教师与外聘教师相互培训制度,以促进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的共同提高。
3.5 加大创业指导教师培训力度
针对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的特点,创业指导教师培训要扩大培训对象范围,让更多的教师接受创业理论知识和走出校园,开阔视野,这可以避免因教师流动出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促进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以适应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
对有意愿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民办高校可加强岗前培训,丰富培训内容,重点培训新教师的创业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对已经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加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支持,以形成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梯队。
参考文献:
[1]吕春燕.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电力教育[J].2011(9).
[2]陈瑞鹏.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校外教育[J].2013(12).
[3]王维坤.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出路——以辽宁省民办高校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4(1).
[4]柴蕾.创业教育下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3).
作者简介:
2013年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班在昆举办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3年第08期
日前,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云南省教育厅就业服务中心和云南师范大学协办的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专题培训班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区25所高校的109位教师和就业指导人员参加了培训。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研究培训处处长杨洪涛,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廖晓珊,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叶燎原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研究培训处陆馨逸主持,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叶燎原教授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对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学员、各级领导、专家、教授们表示欢迎,向与会者介绍了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及发展、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廖晓珊在代表云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致辞中,介绍了云南的省情和教育概况,并重点就云南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和我省以政策为引导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情况作了介绍。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研究培训处处长杨洪涛解读了国家教育部出台高校各项创业创新教育政策的背景和此项工作开展情况,还对本次培训班提出了培训要求和期望。
学院:服装学院
姓名:巩剑宇
班级:服艺102班
学号:1020030217
服装专业的行业就业分析及如何做准备 在写这次作业的主题前,我先提一个额外但有关的话题,那就是关于服装和时装的概念,很多人不经意总是混起来用,以为服装就是时装,服装是人们平时日常生活,出行,工作,和学习时所进行的适合各个职业,场所的外在打扮,包括鞋帽等,但是时装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升华,它增加了时尚,潮流,用独特的眼光看待人们身上的穿着,是一件艺术品,一个时代前卫的指引者。
在世界几大时尚之都,纽约,巴黎,米兰,东京可以说是占着四个最重要的位置,中国的香港可以说也在前列,但是中国的时装业和奢侈品业不是说就一个香港就可以决定中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完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对生活时尚的追求。服装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壮大、业务竞争,也给服装业人才市场的竞争带来了新变化,各企业对于人才需求在程度上进一步加剧,在广度上也进一步拓展,对服装业人才需求的面被拉长拉宽。中国服装业随着国力的增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及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亚洲经济的发展,东方设计师才华的展现,使国际上出现了“东风西渐”的文化转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加入WTO的实现,中国成为巨大的市场,存在着无限的商机,北京、上海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而北京这个文化之都也成为中国的时尚中心。将成为继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之后的另一个时装之都。中国服装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临着巨大机遇,也将遭遇到外国名牌服装的极大挑战,服装设计人才成为竞争的焦点。
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服装行业虽然没有继续沿袭前几年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但是作为我国“第二大消费热点”,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被大家一致看好,因此,2009年,在震荡中前行的中国服装行业依然保持着持续向前发展的势头,“服装经济”作为一种深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形态仍被外界关注与认同。“第二大消费热点”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和“新鲜血液”的介入。回顾2009年,服装行业每月招聘不断,人才需求十分强劲,人才流动频繁,珠三角逐步向长三角会集。这是2009年服装人才市场最大的特点。
专业人士分析,中国服装业已开始由“贴牌加工”逐步向“自主品牌”转变。随着企业自身品质的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即使在招聘淡季,服装行业人才的走势都相当好。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品牌服装公司都在紧急招聘专业人才,职位包括服装设计、制版师、面料采购、销售经理、生产管理、跟单员等。从职位需求看,需求最突出的是设计类职位,如服装设计师、面料设计师、服装陈列设计师和打版制版等职位。此外,品牌管理和策划、整体形象策划等人才也出现一定的需求。中国服装行业设计人才紧缺据服装行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5万家左右的服装企业,服装设计师是服装企业最急缺的,人才缺口高达15万人。但是,国内服装企业并不缺乏单纯的“流水线”式的设计师,而真正短缺的是懂得经营设计的拓展型设计师。在中国,大部分生产服装的企业对懂设计、会操作的人才求贤若渴,服装人才的缺乏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日渐形成桎梏。目前,服装企业的招聘频率比较密集,在招聘广告中,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服装企业在招聘各类人才。服装界的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服装企业数量虽多,但在世界知名的企业却不多,做大、做强成了服装企业一个迫切的目标,而人才的培养在此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优秀设计师成为企业品牌发展瓶颈在众多服装类招聘职位中,服装设计师的需求量最大,同时也是市场供应最为不足的专业人才。“中国只有优秀的打版师,没有优秀的设计师”,国外设计专家的评语,显示了
中国服装业作为“世界工厂”的尴尬。“我们可以把最新款的名牌皮具模仿得如假包换,却设计不出富有灵感的原创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装业的发展”。一位国内服装设计师对这种现状不无担忧。
必须承认这种情况也正存在,但正像做任何一行一样,个人自身能力总是发展前景的最本质决定因素。中国服装设计师人才急缺是事实,中国现有服装设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迄今为止,中国没有一个像香奈儿、或者山本耀司等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即便是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也寥寥可数。可以说,中国的服装设计行业存在着很大的空白,这也正是为什么说服装设计师前景良好的原因。
目前我国有5万多家服装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意识到原创设计对产品生命力的重要性,只有名师方能打造名牌,只有名牌才能使服装获得长足发展。由此对服装设计师的需求可谓求贤若渴。拥有独特设计理念,深谙市场,能够进行原创设计的服装设计师十分紧缺。有多年经验、了解国际服装市场潮流的设计师也深受欢迎。中国服装业的转型升级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创新。创新来自哪里?除了经营方式,管理理念的创新,更为本质的就是产品创新,而作为产品的创造研发者,设计师正是产品创新的主要领军人。
时装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因此服装设计师的最大挑战在于个人风格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在表达设计意图的同时能够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程度、服装生产和穿着要求。把现代艺术中抽象、夸张、变形等艺术表现形式,溶于服装设计中。服装设计表面上是美的,但其背后则是线条、剪刀、缝纫机,要想达到理想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必须经过艰苦的创作过程,比如对空间和视觉的研究,对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的探索等等,整个过程是枯燥的。但若不经一番寒彻骨,又哪里能来成名之后的扑鼻香呢?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时装行业的学习者,我们每日都无不在想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呢?诚然,单靠在学校的短短四年学习是远远不够。在千变万化的时尚潮流中,始终独领风骚的就是服装设计师。他们既是潮流的带领者,也是美的创造者。创造出符合时代脉搏的服装产品,是服装设计师的追求所在。因此要想成为优秀的服装设计师,需要持之以恒地做以下的工作: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顾客;关注流行趋势,把握国际潮流;结合企业的设计理念和自身的创意设计服装;了解服装的制作成本。
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继续接受服装设计的专业培训,增强动手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所设计的服装切合流行元素,剪裁的线条流畅。
2012年服装行业职场预测
预测
一、服装设计师、制版师、服装陈列师等岗位仍然供不应求。2010年,服装设计师、制版师、服装陈列师非常走俏。这种现象将在2012年仍然一时难以解决。
预测
二、新职业越来越多、相关的资格认证将更完善。继(ICAD)资格认证体系颁布以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不断涌现出很多新的职业,相关部门不断的酝酿相关的资格认证体系,以职业规范来带动行业规范。也表明了服装业不断在进步,亦有更多的规范和体系诞生。
预测
三、多种求职招聘渠道并存、专业化的服装人才招聘网站将在2012年大行其道。预测
四、高端人才加盟服装行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日趋完善。由于某些服装行业企业规模较小,品牌知名度不高,一些高学历、高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往往不愿涉足,目前这一现象正开始慢慢改变。作为第二产业,服装业正散发出巨大的魅力,吸引社会各界人才的加盟。同时,很多有胆识的老板往往一掷千金邀请职业经理人前来助阵。职业经理人的 作用和地位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分析结论
姓名:院系:机电工程系邮编:
摘要: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给大学生劳动就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前经济形势下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大学生来说,应注意发挥自身和人力资本优势,用自主创新推动自主创业;就高校本身来说,要搞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关键字: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
一、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涵盖众多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科技等。因此创新可以分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和商业创新;而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商业创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应被视为至关重要。
在经济领域,创新是劳动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置因素,是形成规模性效益的源泉。创新与积累劳动形成经济发展的两大矛盾性劳动根源。创新的价值在于以新的生产方式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力,创造新形式的劳动成果或者更大规模的生产。其在于创新成果社会化过程对于经济领域的路径选择或者创新新的路径。
在科技领域,它涵盖两方面:自然科学知识的新发现、技术工艺的创新。在现代社会、大学,科学工程研究等研究机构是基础科学创新的基本主体,而企业是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
在文化领域,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去寻找新的适合社会发展,适合人民大众的新文化,不要一问的去复制拷贝国外,我们要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发展自我文化。比如智利的总统就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并在自己国家文化的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发展道路。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
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
二、创业
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它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床找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形式,他需要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
对于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不但充满了激情、艰辛、挫折、忧虑、痛苦和徘徊,而且还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然,渐进的成功也将带来无穷的欢乐与分享不尽的幸福。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没有艾德斯坦创建诺基亚,没有诺基亚公司的创业活动,很难想象芬兰能在全球数字通讯技术领域独占鳌头。
创业也是一种是创造。它是在机遇与发现中对财富、企业、创新、变革、价值以及增长的创造。只有不断地创造,才会不断有新的创业方向。
在商品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选择了创业作为实现就业的手段,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创业。国家也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扶持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其中包括劳动力资源从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的机制转变。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机制转轨也给大学生的劳动
就业带来机遇。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是缓解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措施。但是大学生创业同时会面临社会经验缺乏和资金缺乏的困难,他们很难找到创业的商机与方向,因此需要社会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社会可以通过舆论和导向引导大学生健康创业。同时大学生自己也要不断丰富自己,在学习中前进。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拥有强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宽广的交往面。使自己在不断的发展中是以社会,利用社会。
三、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创业开创的是一种实业,创新则是指创造一种新的理念或新的技术。创业最好引用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又最好融合到创业的实践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众生。
创业和创新虽然是两个概念,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或者说两者具有统一的本质属性。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它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因此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活动和过程,创业可以推进创新;同样,创新促进创业,创新提升创业,创新必然要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创业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创新与创业的关系,犹如刀之刀锋与刀身的关系:若无刀锋,刀无法发挥其作为刀的作用;而无刀身,刀锋的作用也无从体现通过创业来转化和实现。
创业的成功,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认为,创业的成功在于细节,所谓的细节也就是成功的核心价值所在,也就是吸引参与伙伴的吸引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灵魂,也就是团队的价值观。而这种灵魂也是基于创新,基于不断的思考,寻找和努力,有时也存在于机遇。
如果离开了创新,那么创业就会像失去导航的飞机,没有目的与方向;就会像受伤的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看着别人去拼搏;就会像拉摩的驴,只会循规蹈矩的围着磨台转,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圈;但是,如果离开了创业,创新就会变得那么不切实际,永远都停留在空想的范畴,而得不到实践的证明。只有创新与创业有机的结合,才会在不断地变革中取得发展;创新与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引擎和重要的推动力。
作为大学生,当我们选择了以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时,我们就要不断的丰富
自己,要在学习上刻苦认真,生活上注意社会的发展与动向,并不断的在自我进取的同时,不断地去发现,去创新,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这样,我们才会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一、以参与项目和竞赛作为实践手段
创新创业实践是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起中介意义的环节,它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想法和展现实践能力的基本平台。高校主要通过举办各种科研、设计、开发、创业模拟和竞赛以及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手段。“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扩充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创新训练项目是基础,创业训练项目是过渡,创业实践项目是目标。可以兴趣驱动和自主实验为原则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开展创业训练计划时引入模拟公司管理模式;实施创业实践计划时配有创业导师并引入孵化器。指导学生参与学科及科技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实践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挑战杯”有两项重要赛事,分别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大学生科技成果提供展现舞台。当前,“挑战杯”科技作品成果社会价值愈来愈高,参赛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创造性也不断提高,成果质量日益得到专家及社会的认可,并产生了社会价值。然而“挑战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竞赛渗透着浓厚功利色彩,折射出应试教育弊端;竞赛作品学院气浓,成果转化较难;科技创新陷入创业困境。
二、以参与基地建设作为实践平台
由于项目参与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强调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生通过“干中学”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意识及技能提高。高校可与政府、企业一道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的基地建设作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高校可为大学生创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科研活动并主动参与创新性实践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和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基本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实践技能提高,培养团队精神;同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为大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自身能力、发掘自身潜力的平台。高校可大力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结合的双导师制度,通过校企合作,针对性地选择和实施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锻炼的场所和机会,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和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培养面向社会、创新能力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同时为大学生了解市场、熟悉公司基本管理和运作情况提供创业经验。以政府或高校主导的大学生创业园主要帮助和推动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创建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政府可提供如下扶持政策:如资助优秀创业项目、支持创业载体建设、提供创业场地扶持、鼓励多渠道融资创业、减免相关税费、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指导和培训等。斯坦福大学所在的硅谷就是典型的创业园,通过提供基础商务服务、中介增值服务和资本运作服务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高校中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师生来开拓创业。
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模式,以参与项目和竞赛作为实践手段中主要讨论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挑战杯”大赛。以参与基地建设作为实践平台中主要讨论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伟,钱执强,徐东波“.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浅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5):51-53.
[2]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40-141.
[3]许朗,贡意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J].学术论坛,2011,(9):213-217.
[4]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20-122.
[5]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
[6]徐钦民,张涛.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型素质培养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14(5):4-6.
[7]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1):96-105.
[8]张向明,刘新琼.构建创新创业大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130-132.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课;课程改革
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推行使得高等教育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大学生不仅掌握方法和钻研技术,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但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差,这极不利于我国竞争力的提高,并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科研事业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入,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与创业指导课程,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1.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含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把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相结合而得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一种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其主要观点有:对新生成想法及所需资源进行整合并以此进行探求与鉴别的能力;对新成立企业的管理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远见的能力。总而言之,创业教育满足了大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2.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建立以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依据,对其教育效果的评价也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践等。高校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关知识的积累,并把创新创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根据市场变化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课现状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与经济发展程度、人才需求模式及大学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当创业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时,高校才把创新创业教育引进课堂。1999年,清华大学首次举办了高校创新创业竞赛,之后各大高校也纷纷效仿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到2012年,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者扩展到教育部门,这增强了创业教育的权威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全国范围内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逐步开展,但还有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关键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雄厚,教师教育水平不专业;无实训基地,教学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设要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相符。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改革措施
1.明确课程指导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的理论指导、实务分析和实践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核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基础是创业理论指导,它对创业进行分析和探究。创业实务分析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创业的程序进行实务分析与研究,对创业过程中的经验、素养及商业机会等进行总结概括。创业实践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与实务研究,而是把这些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对理论和实务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改革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使之把理论付诸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掌握市场动态,用创新的眼光看待经济的发展。
2.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课程改革提供支撑
课程的优劣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设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经验,以使创业指导的质量水平得到保证。高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对其进行岗前培训、骨干研修、课程轮训等,同时可让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找出不足之处,使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的质量得到保证,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并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教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
3.改变学生片面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许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指导课的认识比较片面,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未能投入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因而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与创业有关的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学生的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可邀请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发掘自己的优势,找到与自身实际相符的职业,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自身能力和自我素养。
4.改变教育理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高校应尽快改变教育理念,与国家发展趋势相适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投入。首先,可以成立机制保障机构,设立应用型人才培育中心,制订相关制度和方案鼓励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同时,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对课程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还要加大物质保障,提高对教师培养和课堂经费的投入,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设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革需要明确课程指导核心,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改变教育理念,改变学生片面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創造思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展,能为我国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使我国逐步向创新型国家转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5):261-261,262.
[2]刘景宏.基于高职学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80-181.
[3]刘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新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5(12):7-7,9.
[4]梁淑娟,张育诚.石油化工类专业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13):47.
【创业培训与指导】推荐阅读:
创业培训KAB 与SYB11-01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11-17
创业培训师培训总结12-27
创业培训感言07-09
创业培训总结12-16
网络创业培训题库06-01
创业意识培训题库07-12
退役军人创业培训12-28
创业培训教师简介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