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之一。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论文 篇1: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其根本目标就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要正确处理群众性创建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公民道德素养与公共道德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公民个人的内在道德素养外化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公民的个人道德素养是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的基础。因此,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推进社会文明,既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在因素,也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外在表象的总和,强调的是“两个素养”的同质、同步发展。

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不仅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还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创建中具有灵魂性的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就是要通过创建活动,促使公民在参与创建中启发道德自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自律方式来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从创建工作的传统意义上来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是一个在强调公民内在修养基础上,调动各方凝心聚力的共建、共享美好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公共环境与个人品德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由此可见,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内容涵盖了公民道德建设各个方面,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两个素养”的重要载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公民道德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借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等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具体抓手,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涵,纳入到各项具体的文明创建活动当中,体现在群众性文明创建的各个方面。引导社会把精神文明创建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上,真正使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成为提升“两个素养”的过程,确实推进“两个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要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坚持教行并举,着力推进公民个人道德习惯养成和公共道德环境培育

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一方面要抓教育、抓自省,提升个体的内在素养,打牢人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抓外在的公共道德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示范活动,推动道德要求的行为化、习惯化,努力构建美好的道德环境。

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对公民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培育。公民道德建设主要以个人内在自觉性为基础,从而达到对社会规范的认可和个人行为的约束。目前,我们的道德教育除公民个人自主教育外,还有来自社会教育的三个方面:一是各有关部门开展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宣传教育、每年“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等,对推进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二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通过各级各类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大众媒体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活动,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在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发挥文学艺术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宣传引导作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为人类服务,能够给人类带来真的启示、善的感染、美的享受。在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文艺的宣传教育功能,关键是要把我们道德内涵融入在文艺作品中,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采用多种形式把这样的作品送到群众中去,让公民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教化和教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公民道德意识、明确公民道德规范,推动人们去自觉实践道德行为。我们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公民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带动其他公民的行为趋向道德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阶段,必须把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建立公共道德素养的需要,有计划地推出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并使用这些道德实践活动常年化、经常化,使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道德的召唤。

要正确处理集中推进与日常教化的关系,坚持道德制度化方向,深入持久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养成

道德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因此提升两个素养:就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的推进机制,即道德的制度化。制度伦理是道德建设的方向。在道德建设中,制度伦理有着两方面含义,即制度的道德性和道德的制度化。如何将道德制度化?首先是要将道德的要求纳入到行业守则、村规民约、公民公约等公民日常行为规范中。

规范的遵守,一靠自觉,二靠监督。监督机制至关重要,这是确立社会公共道德秩序的必要条件。完善的监督包括大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从当前情况看,大众监督虽然比较薄弱,但在一些社区、乡村,公民的自觉意识较好,老年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议事、监督机构较发达。这些机构在公民道德建设等基层思想建设中发挥着良好作用。组织监督机制应该是健全的、有效的,有些地区对公务人员提升政审中纳入了社区访问一项,一些组织对社会公德意识不佳的组织成员实施惩处,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组织的实质性监督。但组织在对单位、部门、区域的集体违规的监督上还缺乏强有力的制衡性。舆论监督成效越来越明显,但媒体及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张口费”、“封口费”事件成为媒体监督的毒瘤。问题的存在,就是改进的方向。因此,只有加强三类监督的横向联系,实现相互协调、功能互补,才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有效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公民道德环境。

但不论我们做得如何规范,公民道德建设一方面有其自身的重点问题需要突破。在不同的时期,公民道德建设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同需要,及时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组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各项专题性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集中性活动。

同时,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短板”,导致公民道德建设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存在薄弱点。诸如随地吐痰、乱穿马路、抢道行车、乱丢乱扔、粗话脏话、插队加塞等陋习问题,往往是我们日常教化难以一时解决的,需要我们有一个集中性、运动式的推进活动,需要我们集中一个时期,开展一个问题的专项整治。这样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推进,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突破,扎扎实实,步步为营,以强势推进公民自觉养成,使人们养成并不断巩固良好的道德习惯,破除和摈弃不良行为,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其实,开展系列集中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我们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很重要的经验。

总之,抓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实际行动,重在形成机制。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开展适应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情况的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使人们在参与公民道德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行为举止得到规范,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系浙江省文明办综合处副处长)

作者:朱庆文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论文 篇2:

中化集团:以“四力工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之一。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集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实施“四力工程”,弘扬优良传统,加强道德建设,推动践行以爱党爱国、改革创新、敬业奉献、崇德向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状态,为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贡献力量。

忠诚爱国,凝聚向心力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加强企业公民道德建设,就是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爱党爱国、忠诚担当的精神品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以爱党爱国的大德涵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中化集团始终坚持倡导和践行忠诚、坚定的爱党爱国精神。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聚共识。在理论学习期间,中化集团先后举办2期关键岗位专题培训班、7期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开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线上“云课堂”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培训班,以集团四级企业班子成员为重点开展为期3个月专题培训;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组织开展党员网络教育培训班;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引导集团上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做党和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者,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壮丽七十载、阔步新时代”文艺汇演、“我和我的祖国”青春快闪秀、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专家教授开展爱国主义大讲堂、党史新中国史专题讲座,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唱响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新时代旋律。

科学至上,激发创造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

中化集团作为在综合化工领域承担国家使命的重要骨干企业,鲜明提出并牢固树立“科学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建立科技合作,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整合国际国内资源,着力打造“高通量创新机器”,推动开放多元产业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中化科技人才计划,组建科技管理和科技研发两支领军团队,设立战略型人才招聘中心,探索建立外部高端人才地图,切实提升支撑全面转型的創新驱动能力;发布《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纲要》《中化集团关于加强多元化激励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出台15项具体举措,构建“六维”激励体系,丰富科研人员激励手段;设立创新基金,加大创新投入,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成果转化。

近年来,集团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 264项,其中包括中国专利金奖1项,并有24项科技成果荣膺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厚植文化,提升凝聚力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

中化集团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把道德建设与职工文化素质提升密切结合,培育道德沃土,为职工注入文化养分;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将“诚”“信”“孝”“义”等道德理念培养成职工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行动自觉,强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使职工将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同时,中化集团牢固树立文化建企、文化育人理念,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研究制定《中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确立“科学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明确“创新成长、卓越管理,奉献一流产品与服务,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最大价值,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使命,构建以“战略前瞻、专业洞察、行动执行、变革创新、赋能团队、客户导向、忠诚进取”为重点内容的“知行合一”领导力素质模型,形成“诚信、创新、专业、合作”的职工行为准则。

集团成立70周年之际,中化集团以“创业创新七十载 科学至上共未来”为主题,组织开展以一场庆祝大会暨歌咏大会、一本纪念文集、一本画册、一部宣传片、一次荣誉纪念、一次诗歌诵读、一场运动会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系列庆祝活动,厚植文化土壤、熔铸精神力量;为在企业工作30年及以上的1 163名员工颁发荣誉证书、纪念勋章,大力弘扬传承忠诚敬业文化。

此外,集团还坚持思想关爱、工作关爱、健康关爱、家庭关爱“四结合”,持续完善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工作机制,健全职工走访慰问和关心关爱体系,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提升职工归属感、幸福感。

强化引领,增强感召力

壮大精神力量、厚植道德基石,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门从先进模范引领、正确舆论营造等方面对教育引导工作作出部署。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坚持育德于心、成德于行、弘德于治,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之成为全体职工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中化集团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先进典型选树为载体,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积极组织引导下属单位参加文明创建评选,其中有2家单位分别同时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单位;注重加强典型培育选树,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带动全体职工,2018年以来,先后评选表彰“中化工匠”30名、“巾帼建功标兵”23名,“两优一先”227名;集团下属农研公司农药研制专家刘长令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央企楷模”, 4个集体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6人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2020年,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化集团及时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共有6个先进集体和30名先进个人受到奖励,其中2名员工被评为中央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抗击先进个人。中化集团深入挖掘先进榜样典型事迹,积极组织开展宣讲报告、座谈交流等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身边人,弘扬正能量、激扬精气神,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作者:祝红梅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论文 篇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摘 要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较为突出。公民道德滑坡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冷漠、社会诚信缺失、官员腐败问题严重、淫秽色情信息传播迅猛等等,因此,为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资源,加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熏陶。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公民道德 实践探索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 Morality

LU Peng

(College of Law,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①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公民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公民道德领域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如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冷漠、社会诚信缺失、官员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淫秽色情信息迅猛传播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给人们思想上带来严重困惑,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具体来说:

1.1 人际关系冷漠

当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物质文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精神文明领域,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见危不救”、“见死不救”、“见弱不帮”、“见恶不愤”的现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例如,媒体曝光的校园学生“暴力殴打”事件、“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北京大兴摔童”事件、“倒地老人无人搀扶”等社会问题,都是人际关系淡漠的折射。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公民道德滑坡、人性缺失之严重,令人心酸、发人深省。

1.2 社会诚信缺失

当今社会,由于私人利益的驱动以及人们对金钱的膜拜,公民的诚实守信意识逐渐淡薄,失信行为不断增加,坑蒙拐骗、制假售假,社会诚信缺失严重。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天价大虾”、“天价鱼”、校园操场“毒跑道”、“地沟油”、“黑心电子秤”、“老赖”(失信被执行人)、学生考试作弊和替考等严重问题,都是社会诚信缺失的反映,社会危害性极大。

1.3 官员腐败问题易发多发

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缺失、信仰动摇,注重贪图享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渐淡化,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严重,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力寻租、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包养情妇、生活腐化现象严重。特别是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却不顾党纪国法仍在顶风违纪,例如把茅台酒装在矿泉水瓶里送礼、领导干部红白喜事虽不宴请但是收大礼、用公款打高尔夫球和打出租车去上班等;另外,领导干部不能在公开场合公款吃喝,就跑到隐蔽的高档会所进行公款奢侈消费,媒体曝光的北京北海公园的上林苑饭庄、杭州的西湖会所、广州的白云山风景区品云观景餐厅等等即是明证。

1.4 淫秽色情信息传播迅猛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某些企业、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无视道德的约束,价值观扭曲,借助大众传媒如网络、手机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大肆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以达到攫取高额经济利益的目的。例如,利用青少年读物如《不倒过来念的是猪全集》、《我们YY吧》、《故事世界·微言情》等图书和杂志,大量传播人物裸露图片、黄色低俗段子、同居生活等色情内容;②利用腾讯、搜狐、新浪、迅雷和快播等主流网站广泛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进行网上招嫖或组织卖淫等,这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举措

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③因此,针对公民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2.1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资源

中国古代儒家、墨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养分,需要大力挖掘其思想道德资源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传承和弘扬。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等传统美德,它们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精神生活,要对儒家传统美德做好现代传承、转化和创新,具体来说:仁即仁者爱人、敦厚慈爱,④要倡导公民学会宽厚仁爱,形成大爱思想与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义即道义,要教育公民坚持道义、祛恶扬善,要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多行不义必自毙”应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警示;礼即礼仪规范,要尊礼守礼、学会敬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培育公民养成正心、诚意、修身、克己的素养,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礼让宽容;智即明辨是非、明智而不惑,要引导公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会理性看待周遭事物,促使公民养成明辨是非的习惯,形成公民追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社会氛围;信即诚实守信,“人无信不立”,要教育公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促使公民讲信用、守承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姐妹、邻里互帮互助,“百善孝为先”,要在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年中积极倡导《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中庸》、《了凡四训》等经典书籍的朗诵学习活动,引导公民自觉孝敬父母、爱老敬老,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珍惜手足情谊,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包容和理解,形成和谐的家庭环境和邻里环境;忠勇即忠诚勇敢,要教育公民增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工作的责任意识,促使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要敢于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讲究智勇。

墨家思想强调“兼相爱”、“交相利”、“节用”、“修身”⑤等传统美德,具体来说:“兼相愛”即爱无差等,它体现了一种博爱思想,表现了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理念,还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境界,要教育公民增强平等竞争、平等参与、平等进取的意识,以博爱思维处理人际交往,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成友善、平等、公正、和谐的人际关系;“交相利”强调重义贵利,即在讲信义、重视道义的前提下对个人正当所得的物质利益给予保护,既是个人的私利更是众人的公利,坚决反对自私自利行为,要引导公民在追求个人合法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社会做贡献;“节用”强调勤俭节约、反对奢侈和铺张浪费,古语有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要教育公民养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在工作生活中注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大力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竭力避免社会上的奢华奢靡之风;“修身”即重视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注重个人思想品质的修炼,要教育公民时时刻刻都需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做到严以律己、以诚待人,追求崇高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为而弗争”⑥等传统美德,具体来说:“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天地万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和特点而采取积极合理的行动,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公民在生产生活中要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谋福祉;“为而弗争”强调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上做到不争,以宽容、谦和、礼让的态度缓解社会矛盾,要教育公民在个人名利、地位上等不与人相争,促使公民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2.2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熏陶

中国传统节日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达成的普遍共识、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是中国历史文化不断积淀凝聚的结果。中国传统节日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接续传承下得以保存延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加强这些重大传统节日的教育熏陶。清明节要号召、组织公民开展纪念、缅怀英雄先烈的活动,先烈身上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力量,是尤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化育心灵的营养剂,⑦通过在先烈英雄墓碑前祭拜、追思以及参观烈士纪念馆等活动,促使公民以先烈为榜样,学习并效仿先烈的伟大壮举,凝聚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增强勇于担当、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凡人善举不断涌现的良好氛围。端午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激励公民养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品德,提高公民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的责任意识;警示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此外,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活动,可增强公民的团队协作意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友好情谊,推动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人际关系。重阳节又称老人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生动写照,人们的思乡恋亲之情油然而生;在重阳节陪老人一起登高望远、共度佳节,增强公民爱老敬老、扶老助老的责任感,做到不仅在节日期间更要在平时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谈心、解老人忧愁,不仅要在物质上照顾老人,更要在精神上关怀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现象的发生。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② 莫让少儿读物变“毒物”[N].长沙晚报,2013-09-15.

③ 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J].党建,2014(3).

④ 陈来.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N].光明日报,2014-08-11.

⑤ 姜文娟.墨家道德思想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现实意义[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⑥ 曹玉华.道家伦理传统与公民道德建设[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⑦ 简满屯.汲取先烈的价值力量[N].人民日报,2014-04-05.

作者:鲁鹏

上一篇:房屋委托合同范文下一篇:团代会开幕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