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精品课程研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高职公安类精品课程建设受到了各公安院校的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对更新公安院校的办学理念、创新教学与实训方法、加快师资教官队伍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八年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重心在资源的开发和经验总结上,较少对精品课程建设引发的教育领域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包装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装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论文 篇1: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研究立足于本校的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浏览部分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和对其他高职院校的调研,针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采取对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分析与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2003年颁布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力求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进高校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自颁布开始,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相继下发了通知,提出了建设精品课程的规划和措施。与此同时,我国各高职院校就积极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中来。

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调查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方面任重而道远。课程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质量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隐性因素,也是根本因素。所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不得不承认由于起步较晚,并受各种因素制约,精品课程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应用情况,本研究主要对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也对兄弟院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调研。

(1)高职院校教师调查。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38份,有效问卷37份,回收率为92.5%。下面通过具体的问题,来分析被调查教师群体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态度。第一,教师对精品课程的知情程度。100%的参与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教师了解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和相关政策;而近75%的普通教师虽知情但并没有深入了解。第二,教师对精品课程的应用现状。100%的参与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教师,配有所授课程的学习网站,并在网络上共享了相关的学习资源,而普通教师仅占8%;100%的被调查教师同意将课程资源上网发布,其中有13%的教师认为,应当对网络公开发布的课程资源采取保护措施,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第三,教师对精品课程的评价情况。100%的被调查教师认同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53%的精品课程教师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能够完全体现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及规模,而47%的普通教师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及规模;100%的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认为,精品课程建设与本地区的行业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但普通教师中仅有78%认为二者有关联;所有教师均认同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为核心。第四,教师对精品课程的意见与建议。教师认为由于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资源不均衡,使得精品课程推广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尽管如此,还是应当加强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宣传与推广,比如召开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经验交流会、精品课程开发技术培训等。精品课程建成以后需要加强应用,及时对网上资源进行更新,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2)高职院校学生调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全部为有效卷,问卷回收率为92%。下面通过具体的问题分析学生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态度。第一,学生对精品课程的知情程度。只有10%的学生熟悉本校精品课程的情况,40%的人仅了解,50%的人完全不知情。第二,学生对精品课程的应用情况。学生中,仅有15%的学生回答本调查问卷时称,其所学课程在校园网上有相应的课程学习资源,而回答没有、不知道的人数各占30%和55%;对于浏览校内外精品课程网站上的教学资源的频率这一问题,回答经常浏览的学生占9%,较为经常的占13%,偶尔的占15%,而几乎从来都不看的占了63%;另外,87%的学生认为学校精品课程网上的学习内容更新频率过低。第三,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评价情况。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10%的人认为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能给自己带来新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对课后练习有所帮助,15%的学生认为用处不大,75%的学生则认为一般化;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这一问题,学生中16%的人认为作用较大,56%的人认为一般,而认为作用较小及毫无意义的占了28%。由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大多持观望态度。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对高职院校相关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可知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各不相同,其课程建设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它突出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基本依据设定的,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这与国家倡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加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相吻合的。目前,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进程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

(1)课程建设意识薄弱。精品课程是具有最优秀的教师队伍、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等特色,并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推广作用。由此可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然而,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一些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把精品课程建设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具体体现在:精品课程入选门槛低,申报程序简单,中期检查、督促工作不到位,申报高级精品课程时,着重形式上的包装和网上资料的整理,忽略了精品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和深远意义。(2)教学团队不够稳定。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是课程开发设计、建设和实施的主体。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要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整体实力要好,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能力素质强,要让对教学管理有一定经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参与到课程项目中来,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践教师。目前,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进程中,存在着外表拼凑教师团队,内在只有孤军奋斗的尴尬局面,在申报阶段,为了满足申报条件,课程负责人到处召集团队成员,网罗符合条件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形成一个结构优化、战斗力强的教师团队,一旦精品课程申报成功,也就是这个教师团队解散之时。(3)实践课程数量过少。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教学在高职的课程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职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上都要求体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实践类课程安排的学时比例一般都大于或等于总学时的50%,但将实训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加以建设的案例却如凤毛麟角,这与高职教育理念不符,明显落后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究其原因,几乎每所高职院校都受到教学资源、实训条件、校企合作、师资力量、成果体现方式等因素的制约。(4)激励机制严重缺乏。学院虽然制定了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但没有配套的鼓励政策,在精品课程建设前期,学院没有任何扶持资金投入,这就导致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企业兼职教师聘请难度较大,不能保证课程的建设。另有不少教育部门采取只给名分,不给建设资金、或较少投入,造成精品课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课改措施(包括教学手段、教材)无法实施,大多停留于表面。(5)校企合作难度较大。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课程的设计最好让企业参与进来,从而培养与企业零距离的高技能职业人才。但由于目前没有配套的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政策扶持和鼓励,企业资深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授课缺乏驱动力,很难全心全意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中来。

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对策研究

(1)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意识。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中的精品,应当是高水平、特色化、具有前瞻性的课程,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示范性于一身。因此,应定期召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研讨会、专业指导工作会等,组织学习有关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文件,展开讨论,要深刻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同时,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提高“建设”意识,彻底走出精品课程建设的误区,注重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严把项目立项关、检查关和验收关。(2)发扬教学团队的协作精神。审查精品课程立项时,专家组首先就应考虑到该课程是否有一支精良的团队,这支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及专兼职教师数量的结构是否合理,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能否胜任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力能否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完成等方面。同时,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督促精品课程组经常组织成员召开研讨会。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目前闭门造车的现象,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团结协作,保证精品课程一流教师队伍的建立。(3)加大实践课程的建设力度。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实训条件和真实的生产环境。首先,要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充分考虑精品课程的实训要求,并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校内实训技能和校外岗位能力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采取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大实践课程的训练力度。(4)提升激励机制的政策优势。为保证精品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配备教学资源设施,同时支持与精品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建设;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完善教学软、硬件教学设备的管理制度,保证学院已有的教学设备能充分地发挥作用。(5)凸显校企合作的鲜明特色。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职业指向性。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通过对相应课程的学习达到职业资格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员。因此,精品课程应当以企业中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特定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必须具有针对性、应用性。通过邀请企业中资深的专家组对申报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进行辅导、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及时解决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Z]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展示[EB/OL].http://125.220.161.100/

[4]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网[EB/OL].http://jpkc.hgpu.edu.cn/

[5]李巧平.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06~107

[6]史宝会.高职计算机专业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94~96

[7]徐银燕,孙圣勇.精品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J].企业导报.2009(5)

作者:何莉 魏亮

包装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论文 篇2:

高职公安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精品课程研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高职公安类精品课程建设受到了各公安院校的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对更新公安院校的办学理念、创新教学与实训方法、加快师资教官队伍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八年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重心在资源的开发和经验总结上,较少对精品课程建设引发的教育领域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对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当前高职公安类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提出了建设思路。

关键词:精品课程;公安教育;特色建设

文献标志码:A

一、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正确理解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实训基地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现有大多数研究都从这种认识观出发来理解精品课程,并遵循这种认识来探讨精品课程的建设。

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

自从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国家级精品课建设工程以来,2003年到2009年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147门,教育部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相关内容传上网,并免费上网开放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课程从定义上划分,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精品课程指的是前者,也就是具体的课程。具体的课程建设应当服从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为基础。当前,“精品课程”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术语,进行课程建设首先要明确该术语的内涵,高职公安院校“课程”实际上是一个多重性的复杂概念,它是传统的“课”、“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平台”等不同范畴组合而成的综合概念,因此,高校“精品课程”中所指的“课程”含义,至少是以上四個范畴的聚合体。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10年)》的定义:“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某种意义而言,“精品课程”是“精品学科”和“精品教学”的整合,精品课程在学科建设上处于领先水平,必须是具有“示范性”作用的课程,能够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进步,“精品课程”至少要能够体现四个“先进性”,即课程理念的先进性、课程内容的先进性、课程实施的先进性、课程教师水平的先进性。

2 国家精品课程高职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国家精品课程高职评估指标体系分为综合评估与课程特色、政策支持两大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一级指标下设置的“教学设计”二级指标,并置其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之前。“教学设计”是一种方法,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订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等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形成教学方案,分析评价其结果并修改方案的过程”。它强调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与实习地占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二级指标“教学方法”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这两点足以说明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与提升,更加注重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及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完整性,从而为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效果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国家精品课程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

站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看待精品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精品课程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而课程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抓好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高职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战略发展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高职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迎接新挑战的需要,这对公安高职教育而言,也是一次促进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公安类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经过八年的努力,精品课程建设对更新高职院校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快人才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和《公安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精神,公安部自2006年组织开展公安类精品课程评审工作至今,对照教育部创立精品课程的初衷,各公安院校在建设与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 公安类专业教育现状影响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精品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切入点,也是精品专业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都应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上,但是,已有精品课程在学科上分布不平衡,也未能形成精品课程一精品专ql,--~特色学科建设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体系。公安类专业设置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专业是根据公安实践一线的实际需要而设置,专业设置的现状基本能反映公安工作中的变化,满足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受教育部专业目录的严格控制,专业设置的灵活性、自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专业开设仅8个,约占专业目录(26个)的31%,但一些急需的专业仍然空缺,如经济犯罪侦查、边境管理、安全保卫等专业,开设的公安类专业有的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诸如治安专业,而有的出现过剩的现象诸如刑事技术专业。因此,创建精品课程受到了专业设置不平衡的影响,层次不分明,结构不合理,从而很难保证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重申报、轻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各院校和精品课程建设人员在精品课程申报环节均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尤其在制作网站和填写申报书方面更力求达到尽善尽美。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申报成功率,对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解析,逐一对照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强化和建设,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而仅仅把精品课程的申报当成项目或奖励来认识,其后果是造成精品课程建设中重申报、轻建设、重包装、为精品而精品、为评审而申报,课程本身的建设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创新,网站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原来不足部分也未及时完善等。

3 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度和使用率不高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选拔一批高质量的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以弥补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截至2010年,公安类精品课程评审工作已评选出110门部级精品课程,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忽略了精品课程资源应用与共享方面的努力,离“高质、共享”的初衷还有较大距离。

(1)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技术偏低。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已有一定规模,但不少资源网站的功能栏目设置、访问速度、交流平台等方面存在缺陷。在技术支持方面网站故障率较高,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站故障率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故障率接近20%,集中表现为找不到服务器、网页无法显示、网址更改、音频无法播放等,具体见下表:

(2)阻碍精品课程建设的人为因素。由于精品课程设计单位及主持人担心知识产权、版权、如公安类精品课程的保密要求等问题,当申报成功后,删减原创或精彩的电子资料,或者设置密码、口令,使得网站内容价值偏低。有的公安精品课程在各校精品课网站不能进入,但互联网能搜索进入网站,这是个应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公安院校发展精品课程的基本定位

高职院校课程的总体设置、主要课程的体系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集中体现了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成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可以大范围地推进高校的课程建设,营造重视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也是对高职院校课程实行宏观管理、可持续地推进课程整体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管理观念更新、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定位应当体现六个特点:高等性(培养目标的层次基准定位)、开放性(培养目标的主体客体定位)、实践性(培养目标的手段方式定位)、职业性(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定位)、区域性(培养目标的地方特色定位)和社会性(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定位)。

公安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定位为坚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服务公安和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公安培训并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应用技能和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公安实践的适应性,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方向建设为龙头,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教学制度和教学运行机制创新为手段,发挥公安院校的优势,依托各级公安机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宽基础、强核心、重实践、显特色”的指导思想,通过滚动式建设办法,大力鼓励精品课程建设,彰显公安类专业特色,坚持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走内涵发展道路,结合自身實际,科学准确定位,发挥办学优势,推进教育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满足社会发展对公安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平安社会建设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

四、高职公安类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

1 精品课程特色建设探索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它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功能要通过课程来呈现,其质量特色要通过课程特色来实现,因而课程特色是学校特色的最重要元素。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学校,必定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公安高职院校课程特色,就是公安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设置的课程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民警的重要基地,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职能和特点在其办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又要体现出有别于其他高校的课程特色,可以说,没有课程特色就没有教育特色,也就没有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课程体系结构既不同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中的“I”型课程结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也不同于现代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宽基础+专业方向”的“T”,型课程结构,它应是一个理论、实践和素质三者并重的体系。一方面,注重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以及学生特警岗位的职业素质、个人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课程如下图所示:

2 加强精品课程警务教学团队建设

基层警务实战是警组集体行动,要深入把握警务实战团队科学含义和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强化精品课程团队精神,增强协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目标的智力资源优势,打造既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安教育需要,又能胜任公安基层警务实战的需要,集教学、科研、实战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师资队伍。

3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理念发生根本转变,培养了一支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教师队伍,并获得了丰硕科研成果。我们的深切体会是,深化教学改革,扎扎实实进行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的关键所在。

4 处理好资源共享与保守机密之间的关系

鉴于公安类精品课程的特殊性和保密性,要妥善处理好资源共享与保守机密之间的关系,既要树立开放共享的理念,又要加强精品课程的版权保护,积极推动公安类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开发建设跨平台共享教学资源的系统软件。

建设精品课程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需要以实践所取得的理论来推动其发展,而对精品课程、精品课的内涵、外延分析,目前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公安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应与公安实战部门协同配合,努力实践并及时总结积累有益经验,积极开发和建设适应公安机关需求和学科发展的特色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确立从实战出发培养人才的整体观念,从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作者:陈文彪

包装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质量工程。该文从高职教育角度,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存在问题、确保建设质量、做好网站建设工作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精品课程 高职教育 质量工程 教育实践

Problem in Colleges Nonesuch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CHEN Zhengzhao

(Guangxi Industry and Commerc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3)

Key wordsnonesuch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actice

2003年4月我国教育部启动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作为《创业营销》广西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要参与人, 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对精品课程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1 目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无暇顾及课程教学的提高,导致精品课程的创建举步维艰。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而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缺少一线工作经历和经验成为最为突出的 “瓶颈”。在此现状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缺乏师资力量支撑。①

(2)重抓形式,内涵建设不足。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因为对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使精品课程的形式和内涵缺乏和谐与交融,建设流于形式。这是很多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尤其是部分刚升格为高职的院校,为了建设成为省级高职示范校的目标实现,只能把精品课程建设当成一项任务来抓,导致精品课程建设只求数量、只重形式,着重形式上的包装和网上资料的整理,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忽略了精品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和深远意义。为确保精品课程申报成功,通常通过对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进行量化后,逐一对照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后续性补救和强化,从而造成重申报,重包装、轻建设的状况,导致课程内涵建设缺失了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3)“工学结合”特色不强。部分精品课程还保存着比较浓厚的传统的学科型结构,课程结构没有体现工作过程来设计,应用本科学科体系,侧重理论知识传授,这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一些课程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教学内容没有体现真实的工作任务;在教学组织上,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做分离的情况。这些都背离了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②

2 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建议

(1)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首先,要有坚实的政策支持。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精品课程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师科研结合起来,有参加进修培训、学习、教学研讨活动的优先权,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聘、科研课题申报和经费支助方面赋予精品课程团队成员有优先权。精品课程可以视为某一级别课题,为团队成员计入一定的课时或工作量。精品课程验收合格后可以视为科研成果。③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奖励要适当拉开档次,激励教师团队向更高一级精品课程迈进。精品课程的奖励要在教师考核中进行适当加分。其次,应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按精品课程级别配套建设经费,专款专用,项目组有权支配。最后,对于获得省级以上立项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要在软件、硬件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对网络中心硬件改造、添置大量课堂教学和实践设备等,为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铸就一支具有凝聚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名师, 形成自己的名师团队。名师是一门名课的核心支撑力量。二是要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精品课程负责人应由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对该课程或课程群的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负责。三是要有目的、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教改和各项实践,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④四是应吸引部分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或精英担任课程组成员,组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通过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等方面的参与促成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五是创建团队合作的良好机制,增强团队力量。首先要强化团队的沟通,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沟通环境中,探讨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从而增强团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团队合作上,课程负责人、老教师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在上课技巧、论文写作、研究课题等方面提供帮助。其次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结合各成员的优势、特长将课程大纲、教案、课件、习题集、教学录像、参考书目、网络资源的上传等具体责任科学地落实到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且密切合作,保证团队工作的良好运行。

(3)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走工学结合、校企共建之路。课程建设的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就业为导向, 强调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因此, 高职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上。因此,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 应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改革实践教学。要成为精品课程必须坚定的走工学结合、校企共建之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广泛深入地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精品课程。各校应该大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拓宽与行业合作办学的渠道。按照精品课程实训要求,在院内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应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进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突出高职教育特色。⑤

3 做好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工作的对策

(1)准确定位精品课程等级,规划网站建设。精品课程从评审等级来看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因此, 精品课程申报应该循序渐进,选取建设成熟的课程参评, 切忌好高骛远,盲目申报。这就要求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在全面客观自评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自身在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 是否具有精品课程的构成要素,如,是否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教学团队等,进而以本课程目前的建设水平为基点, 对课程建设工作有清晰、可行的构想, 比如近期的申报等级、建设内容、阶段目标等, 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⑥

(2)凸显精品课程网站的风格。一般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都有统一的模式。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选择界面,往统一的栏目模板中添加内容即可,简单可行。但如认为统一的模板体现不了自己的课程特色,可制作出具有自身风格的课程网站。要统筹协调,充分反映课程本身的特色。那么就需要网站制作人员与课程负责人很好沟通协作,切忌由制作人员闭门造车;遇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内容较多时,要兼顾评估需要、对使用者有用、方便等原则,进行内容分类,呈现清晰明了的结构。⑦

(3)精心准备、制作课堂视频教学。课堂视频教学场所可选择教室、实训室、作业现场等。首先教师要运用精彩丰富的语言,充实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教学内容环环相扣, 不能脱节,并力求条理清晰, 突出重点,充分显示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配以精美的教学课件,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教师要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思考。因此,选取拍摄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堂精彩的授课,需要教师精心地备课、输入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使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实施活泼新颖的教学手段。除课堂教学外,还要准备有实践教学的场景的录像,如校内实训的场景、学生顶岗实习的场景等。要提高教学录像的拍摄和制作水平,做到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可以有方便醒目的链接进入和退出。⑧

(4)加强精品课程网站硬件的建设与维护。采取有力措施为网络访问用户提供高性能服务器,控制好宽带流量。各种设备每天24小时正常运转, 确保正常访问不受阻,视频播放流畅,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真正目的。结束语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质量工程,对教学改革的深化有着积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大胆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出一批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 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注释

①李巧平.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②东升,刘凤云.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2009(6).

③刘松林.浅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④唐妙荣,魏海生.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08(4).

⑤吴法胜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市场周刊,2008(12).

⑥张小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⑦郝阳阳,党卫红.浅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内江科技,2009(12).

⑧朱小平.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9(9).

作者:陈政赵

上一篇:县政用水管控实施方案下一篇:中小学校教育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