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推荐8篇)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篇1

关于课程设计的暂行规定

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确定设计方案、进行理论计算、绘图、运用标准和规范、查阅设计手册与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设计(论文)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确保达到上述目的,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特制订如下暂行规定:

一、课程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1.承担课程设计教学任务的系全面负责组织该系课程设计期间的各项工作。负责指导教师资格、课题论证书、课程设计任务书、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的审核。负责对本系课程设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对本系各专业课程设计的质量负责。各系应填报课程设计的组织安排表,于课程设计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2.课程设计期间,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安排本专业课程设计期间的各项工作。组织制定课程设计大纲、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课程设计指导书的准备,指导教师的安排,课题论证书和任务书的审核,课程设计所需设备仪器及场地的准备与安排等事务,随时检查了解课程设计的进展和教师的辅导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研室应对本专业课程设计的质量负责。

3.课程设计结束后,各系及相关教研室应以适当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每位指导教师要对课程设计进行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改进意见。

4.课程设计成绩单一式三份,交教务处两份,一份留教研室存档。5.课程设计档案由教研室或系资料室保存,保存期为四年。

二、课程设计的工作程序

课程设计工作按如下程序顺序进行:

指导教师选题→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审核→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开始设计并督促检查 →设计结束评定成绩 →课程设计成品及相关资料收存归档→课程设计工作总结。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与任务书的下达

(一)选题工作应于开始课程设计的前一个月内完成。由具有指导课程设计资格的教师申报题目(也可学生自拟题目,教师申报),填写“课程设计课题论证书”,各专业教研室组织集体审查筛选后报系审查,系里审查指导教师的资格及论证书内容,最终确定设计题目报教务处备案,并以课程设计任务书形式下达给学生。选题及确定设计任务的基本原则如下:

1.选题应满足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设计内容应包括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及技术知识。题目一般由指导教师拟定或由实际工程中加工而成,所给设计原始资料及设计要求沈阳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教学工作暂行规定

应符合工程实际,应力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及时反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设计题目应不断更新,经常变换题目的类型或增加广度、深度。

2.设计工作量(包括确定方案、设计计算、绘制图纸、上机绘图计算或仿真、书写说明书等)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以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既能获得充分的实践锻炼,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避免内容简单、要求不高,学生得不到基本的训练。3.每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提倡选用多个题目或彼此之间设计原始资料尽可能不完全相同,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避免相互抄袭。同一课题原则上不允许超过10名学生。

4.课程设计题目及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拟定后提交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查批准后实施。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应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教研室主任签字后下达给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的格式按学院统一规定,可在校园网上下载。其内容可根据各专业课程设计类型和课程的不同参照所给内容要求确定。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

1.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是体现和总结课程设计成果的载体,一般不应少于3000字,对文、管、经、法类专业课程设计,要撰写一篇完整的论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

2.学生应撰写的内容为: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的结构及各部分内容要求可参照《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执行。应做到文理通顺,内容正确完整,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3.说明书(论文)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用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时按《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进行打印。

4.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五、成绩评定

1.课程设计单独计一门课成绩。

2.对于学时较少(一周以内)的课程设计,成绩可由指导教师直接评定或通过答辩评定,对于学时较多(一周以上)的课程设计,应组织答辩小组进行答辩后评定成绩,具体实施办法可参考《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课程设计成绩须经教研室主任审核。

3.评定成绩主要依据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论文)及设计图等),并参考设计过程中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独立工作能力、学习态度以及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表现。教研室要认真做好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组织工作,制定统一评分标准。具体评分标准由各专业教研室根据课程的不同进行制定,并经所在系审核批准后实施。

4.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成绩分布要求合理,其中优秀的比例≤20%,及格和不及格的总比例≥10%,课程设计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应重做课程设计。

5.缓做者和重做者的成绩按缓考和补考成绩记载,按学校有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沈阳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教学工作暂行规定

六、要求

1.学生应熟悉课程设计任务书,学会使用有关的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产品样本等参考资料。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原始资料的要求,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各部分内容的设计与计算。根据课程性质编写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

2.学生应对本人的课程设计质量负责,必须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独立、按时完成全部设计任务。学生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抄袭或请他人代作,发现有违反者,要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并在成绩评定时,降低成绩等级;对情节严重者,成绩可直接定为“不及格”,按学院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3.课程设计期间,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学生原则上不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请假,必须经系主管领导批准。旷课或缺勤时间超过总学时三分之一者,成绩可直接定为“不及格”。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篇2

关键词:新课程,冬季体育课程,改革

前言

在我国北方地区, 受冬季寒冷气候的影响, 学生对冬季室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不大。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学生对冬季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失去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 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这些与新课程理念下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和追求学生个性发展是相违背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改善冬季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以适应新时期该院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是体育工作者目前努力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沈阳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 对其冬季体育课 (室外项目) 现状及冬季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同时借鉴兄弟院校课改经验, 为冬季体育课程设置提出可借鉴的思路, 并依照相关理论和实践构建出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方案, 旨在贯彻新课程理念, 改革冬季体育课程内容, 开发冬季体育课程资源, 解决目前高校冬季体育课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一、二年级参加室外体育课男女生共1000人, 体育课教师8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 收集和整理了与冬季体育课程建设和冬季体育课程改革有关的论文、期刊和研究报告等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遵循社会调查方法的问卷设计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 设计了体育教师和学生两种问卷, 分别向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21份和1000份, 有效问卷21份和981份, 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8.1%。

1.2.3 访问调查法

组织该院体育教学部8位室外体育课教师进行座谈, 全面了解该院冬季体育课程情况。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1.1和EXCEL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研究结果

该院室外体育项目教师在冬季体育课授课过程中发现: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学生对冬季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失去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 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生达不到运动量等问题, 冬季体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通过此次调查对同学们在冬季教学期的体育需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为该院冬季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2.1 沈阳工程学院冬季体育课授课形式和内容

目前, 该院室外体育课程授课主要采取理论和素质相结合的形式, 根据项目特点及场地设施实际情况, 在保证学生运动量的前提下, 任课教师灵活安排素质练习内容、形式和强度。调查结果显示, 有78.6%的同学认为目前冬季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授课形式合理。

2.2 沈阳工程学院学生冬季体育课兴趣影响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体育运动场馆设施不足时影响该院学生冬季体育课兴趣的首要因素。学生进行室外体育课活动时, 受到冰雪天气影响, 课程无法正常进行。近年来, 虽然该院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经费的投入情况比以往有所改善, 但是该院室内场馆数量与目前在校生的人数还不成比例, 致使现有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冬季大学生体育教学需要, 尤其在冬季, 网球、足球、轮滑等室外由于没有室内场馆, 因此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较大, 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该院学生参与冬季体育健身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另外, 男女学生在选择因素方面差别较大, 女生受气候影响较大, 女生特有的身体生理特殊时期怕冷影响了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3 沈阳工程学院冬季体育课考评体系

目前该院冬季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具有相对改革的滞后性, 任课教师为了使学生成绩过关, 就只把考核成绩作为冬季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 因此, 构建冬季体育教学评价的新体系, 是以学生需求为目标,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查还显示, 约有74.3%同学认为目前的冬季体育课考评体系比较合理, 其余的同学认为冬季体育课授课时间较短, 考评制度与夏季体育课考评制度相比应该有所区别, 应增加素质考核的比例。

2.4 沈阳工程学院冬季体育课教学效果

对于目前该院冬季体育课, 高达84.5%的同学认为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场地和设施”, 缺乏风雨操场和室内运动场地、理论课教室紧张等场地和设施的条件限制成为了影响冬季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5 制约该院冰雪体育教学开展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有65.4%的学生愿意接受冰雪课程, 其余学生分别选择非冰雪课程中的游泳、篮球和健美操。愿意接受冰雪体育项目课程的学生认为滑冰、滑雪等冰雪项目时尚、具有刺激性强、竞争激烈等特性, 这些冰雪项目能使大学生在运动中感到愉悦, 能够满足其体验成功、体现自身价值的欲望。

在回收的体育教师有效问卷中, 73.2%的老师认为开设冰雪课程可以缓解冬季室内、室外教学场地的紧张状况, 多数体育老师对开设冰雪体育课持肯定态度。

3. 对沈阳工程学院高校冬季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

冬季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 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和健康, 更要以“健康第一”为原则,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 除了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还要保证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相关知识, 要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也要重视对学生吃苦耐劳、经受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和学习新技术自信心的培养。

3.1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健康第一”原则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 人体肌肉比较僵硬, 关节灵活性降低, 加上着装较笨重, 如果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学生在运动时产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较大。因此, 在冬季教学期, 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准备活动时间要稍微长一些, 强度要由小及大, 使机体缓慢地进入兴奋状态, 切勿过强过急, 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组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逐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结束部分, 要带领学生做好放松活动, 使身体和各内脏器官得到放松和恢复, 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强度和时间的安排, 防止运动量过大给学生身体带来损伤。

3.2 冬季体育课教学内容应多元化

在冬季教学期, 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 丰富冬季体育课教学内容, 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和器材资源, 并且将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革, 增加适合在冬季开展的趣味项目, 如:雪地足球, 打雪仗等等, 寓教于乐, 提高学生的兴趣, 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冬季体育课程也要注重耐力和力量素质的练习, 增加跳绳、立定跳远、蛙跳等练习内容, 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3.3 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 加大冬季体育课程资金投入

校领导应该提高对冬季体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学校场馆改建和新建的力度, 改善教学环境, 增加资金投入购买体育器材, 尤其是适合冬季体育课程使用的教具。其次, 应增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应多参加各类培训, 更新教育理念, 丰富教学内容, 鼓励体育教师开设冬季选修课, 使得冬季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以满足学生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 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冬季体育活动里来, 激发学生的课程运动兴趣, 保证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受到影响, 使学生的冬季运动量得到保障。

3.4 集中冬季室外体育课授课时间, 开设滑雪、滑冰课程

沈阳工程学院应该开设北方地区特色的地方性冬季体育教学课程, 如:冰雪项目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滑雪等, 这些课程也符合大学生喜爱时尚运动的趋势, 时尚、新颖的冰雪课程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和猎奇的心理, 符合体育教育的需要, 与教育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有条件的学校冬季浇灌冰场, 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与主管教学部门协商安排, 采用集中授课, 考核以健康达标为由学校和学生双方面承担。

3.5 灵活冬季体育课教学形式, 丰富冬季体育课教学手段

对于冬季体育课教学, 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进行分组教学, 对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做到区别对待,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愿参与学习。在课程间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理论课教学,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的比赛录像、介绍比赛规则、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参考文献

[1]甄子会.东北三省普通高校冬季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研究[J].冰雪运动, 2008年第4期.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与修订也不断地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紧密地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依据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及专业特点进行人才培养[1]。本文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研究,旨在为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使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日趋完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分析,并与教育部颁布的教体艺(2003)7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著作、期刊论文等,了解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2)比较分析法:将沈阳师范大学现行课程方案与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培养目标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设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指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2]。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把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胜任学校体育教学、科研、竞训和群体工作能力,具备从事学校体育管理、科研及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可见,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要求的基础上,又结合了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了要具备扎实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强调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性。因此,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比较合理和切实可行的。

2.课程结构分析

2003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课程设置结构除公共课外,将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专业必修课分为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分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程,其中分方向选修课开设了五个方向以供选择,任意选修课分为理论学科选修和技术学科选修,共提供了47门课程供选择。实践性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入学教育、社会调查、就业指导等)、教育实践(见习1-2周,实习8-10周)和科研实践(毕业论文、学术活动)三部分。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按照修学的要求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程。又按照知识结构层次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三大类。其中公共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国家课程方案》基本相同,其中任意选修课程除开设理论选修和技术选修之外,还开设了跨学科选修课程,显示出了课程设置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到“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的要求[3],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可见,国家对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注和沈阳师大落实这一决议的积极性。然而,通过对课程结构的分析发现,沈阳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涉及人文、自然、艺术等学科的课程主要是通识选修课程和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中的跨学科选修课程,其中通识选修课程包括数学与自然学科、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教育学、语言文学与艺术和其他等六个领域,共开设了73门课程,从现有课程数量和课程内容来看,我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数量较多,涉及内容较广泛,但从学分和学时比例方面看,选修学分为8分,仅占总学分的5%,学时为120学时,仅占总学时的4%,学生在73门课程中仅选择4门课程就可以满足学分和学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也仅仅开设了6门课程,最低修读学分仅为2学分,其中康乐设施经营与管理、校园体育文化和体育科技三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划为体育学科领域,而音乐欣赏一门课程在通识选修课程中也开设,就不免造成了课程重复的现象。作为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门类的多学科性大学来说,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通识选修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所占的学分、学时比例较少;开设的跨学科选修课仍然较少,没有较好地利用现有的丰富课程资源。

3.学时比例分析

《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各类课程的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为67.7∶32.3。除去公共课的720学时,专业课程按照1900-2100学时安排,其中必修课为1126学时,选修课为880学时。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总学时为2829,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为66∶24。其中专业必修课为990学时,选修课为413学时。

由上可知,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总学时比国家《课程方案》中要求的高,但需要说明的是沈师大的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占285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0%,而国家《课程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则无学时分配,沈师课程方案中除去实践环节占有的285学时以外,必修课与选修课占有的总学时为2611学时,在国家规定的总学时范围之内。由此可见,沈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安排过程中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实践环节具有合理的学时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才培养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但是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990)学时和选修课(413)学时均远低于国家《课程方案》中要求的1126和880学时,因此,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与《课程方案》中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怎样更合理地处理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之间的关系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1.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合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均低于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时。专业选修课程中涉及人文学科的课程开设仍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程设置没有紧密地贴合培养目标。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门数较多,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学分和学时较少;学科专业选修中的跨学科选修仅开设了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最低学分仅为2学分,作为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门类的多学科性师范大学来说,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开设的跨学科选修课仍然较少,没有较好地利用现有的有利资源。

3.应结合本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使其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充分运用多学科性大学的有利资源,增设一定的跨学科课程,尤其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以供学生选修,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选修课方面可以考虑除核心主干课程外,对其他课程进行整合,以模块形式开展;除去限选这一环节,使选修课程真正地成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课程”;合理调整选修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比例,或对现有的某些项目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小型化课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高效率地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还可以避免课程内容之间不必要的重复。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新课程标准”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征及原则[J].体育成人学刊,2005,(2):12-14.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Z].教体艺[2003]7号,2003.

[3] 黄汉升,等.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3,(2):1-4.

[4] 方千华,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沿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1):104.

[5] 黄汉升,季克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解读[J].体育学刊,2005,12(6):1-3.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篇4

【沈阳医学院排名】沈阳医学院特色专业-沈阳医学院录取分数线沈阳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建校59年来,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已形成集本科、高职专科和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体系,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各级各类医学人才,为国家的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学校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建设了新校区,于2001年10月完成了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面积4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9.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100余种。固定资产6.8亿元,其中教学设备总值达5926万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666人,专任教师356人,教授64人,副教授103人,博士40人,硕士16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市优秀专家8人,入选国家、省、市“百千万人才”工程30余人。招生范围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云南、陕西、天津、青海、山西、安徽、贵州、甘肃、河北等20个省、市、自治区。现有在校生6613人,其中本科在校生3892人,高职专科在校生2721人。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084人。学校毕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医学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外语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学院、社会科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技术中心、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等教学单位,此外还设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及独立学院(沈阳医学院何氏视觉科学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社区康复、眼视光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医药营销、药学等12个医学高职专业。其中预防医学专业为辽宁省示范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为沈阳市示范专业,生理学教研室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学校有七所附属医院,即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原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原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附属三院(沈阳二四二医院)、附属四院(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附属五院(沈

阳二四五医院)、附属六院(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附属七院(沈阳市骨科医院),均为拥有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奉天医院手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重点科系,手外科是奉天医院传统优势学科,在全国享有盛誉。沈洲医院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为市级重点科系,心胸外科2003年完成辽宁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2005年完成同种异体心脏手术,创辽宁省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恢复时间最短、重返工作岗位最快纪录,心血管介入技术在辽宁省处于先进水平。目前附属医院床位数总计4515张。此外,学校还有31个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学校环境与人口健康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学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人体生命科学展览馆为沈阳市科普基地。学校有10个校级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心血管内(外)科学、呼吸内科及手外科学;学校有5个研究中心,并设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有7位院士进站工作并聘为名誉教授。学校与中国医科大学和吉林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39名硕士生导师。学校生理学教研室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为省级优秀课程,病理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护理学基础5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有10项教学成果奖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在研科研课题2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3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54项,其中,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8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4项。在国际、国内公开发表论文243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4篇。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十余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聘请58名国外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有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百余人在校读书。地 址: 沈

阳市黄河北大街146号邮 编: 110034联系电话:

024-62215829网 址:乘车路线:沈阳北站乘坐236路公共汽车沈阳站乘坐255路公共汽车沈阳市内还可乘坐131路、141路、138路、290路、326路、381路、382路公共汽车乘坐以上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篇5

沈阳工程学院在大部分省市以本科二批招生为主,北京理工本科分数线为432,沈阳工程学院在北京最高录取分数线是510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0分,属于二本招生;天津理工本科分数线为407,沈阳工程学院在天津最高录取分数线是556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8分,也是二本招生。

同样的,沈阳工程学院在河北、山西、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全国大部分省市也都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因此被认为是一所二本大学。

此外,沈阳工程学院在专科批次也进行招生,比如20在河北理工最高录取分数线是384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18分,在内蒙古理工最高录取分数线是345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94分。沈阳工程学院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山东、湖南等地区也设有专科批次,但是该校主要招生批次是本科二批。

沈阳工程学院被评为典型就业经验高校,优势专业主要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这些专业都比较好。

沈阳工程学院是985和211吗?

相信看完以上信息,沈阳工程学院是几本您已经心里有数了,估计您还想知道沈阳工程学院是985和211吗?根据教育部门的信息显示,沈阳工程学院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以下是辽宁985大学和211大学名单:

辽宁985大学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学校类型 
1 东北大学 理工
2 大连理工大学 理工

辽宁211大学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学校类型
1 大连理工大学 理工
2 东北大学 理工
3 大连海事大学 理工
4 辽宁大学 综合

沈阳工程学院目前有多少个本、专科专业?今年有无新增加的专业?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篇6

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班 级: 环工1302

姓 名: 李璐

学 号: 131702207

指导教师: 陈广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1月

目录

1、资料收集 .................................................... 1

1.1 工程概述 ............................................... 1

1.2 自然资料 ................................................ 1

1.3 设计任务和内容 .......................................... 2

1.4.污水处理工艺选择――A?/O工艺 ............................ 2

2、设计规模的确定 .............................................. 4

2.1设计规模 ................................................. 4

2.2设计流量 ................................................. 4

3、工艺处理构筑物与设备 ......................................... 4

3.1粗格栅 ................................................... 4

3.2集水间与提升泵房 ......................................... 6

3.3 细格栅 .................................................. 6

4、沉砂池 ...................................................... 8

4.1设计参数 ................................................. 8

4.2设计计算 ................................................. 8

4.3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结果 ................................. 9

5、二级处理 .................................................... 9

5.1工艺原理 ................................................. 9

5.2初次沉淀池 .............................................. 10

5.2.1 设计参数 .......................................... 10

5.2.2 设计计算 .......................................... 10

5.3 A2/O工艺设计计算 ....................................... 12

5.3.1设计参数 ........................................... 12

5.3.2采用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 12

5.3.3反应池主要尺寸 ..................................... 13

5.3.4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 13

5.3.5剩余污泥量的计算 ................................... 15

5.3.6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 16

5.3.7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 18 5.3.8污泥回流设备 ................................... 18

5.3.9混合液回流设备 ................................. 18

5.4二沉池计算 .......................................... 19

5.4.1设计参数 ....................................... 19

5.4.2池体设计计算 ................................... 19

5.4.3进出水系统计算 ................................. 20

6、深度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 22

6.1混凝.................................................... 22

6.1.1混凝工艺作用 ................................... 22

6.1.2滤布滤池中污泥量计算 ........................... 23

6.2 设计消毒接触池各部分尺寸 ........................... 23

7、污泥处理系统 ........................................... 24

7.1污泥泵房 ................................................ 24

7.1.1设计参数 ........................................... 24

7.1.2污泥泵 ............................................. 24

7.1.3集泥池 ............................................. 24

7.1.4泵位及安装 ......................................... 24

7.2污泥浓缩池 .............................................. 24

7.2.1浓缩池尺寸 ......................................... 25

7.2.2浓缩后污泥体积 ..................................... 25

7.3贮泥池 .................................................. 25

7.3.1污泥量 ............................................. 25

7.3.2贮泥池容积 ......................................... 25

7.3.3贮泥池尺寸 ......................................... 26

7.3.4搅拌设备 ........................................... 26

7.4脱水间 .................................................. 26

7.4.1压滤机 ............................................. 26

7.4.2加药量计算 ......................................... 26

8、高程计算 ................................................... 26

9、选泵 ....................................................... 28

10、总体布置 .................................................. 28

10.1平面布置 ............................................. 28

10.2 高程布置 ............................................. 31

附录 .......................................................... 32

1、资料收集

1.1工程概述

某城镇位于江苏苏北地区,现有常住人口35000人。该镇规划期为十年(-2025),规划期末人口为60000人,生活污水综合排放定额为200升/人・天,拟建一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全城镇污水。预计规划期末镇区工业废水总量为10000吨/日,环境规划要求所有工业废水排放均按照《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执行(见表一)。现规划建设一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0吨/日,设计原水水质指标见表2.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中的一级标准A标准,主要排放指标见表2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主要指标 表1

污水厂原水水质主要指标 表2

1.2原始资料

1)气象资料:

(1)气温:全年平均气温为18.5℃,最高气温为42.0℃,最低气温为-6.0℃

(2)降雨量:年平均1025.5mm,日最大273.3mm

(3)最大积雪深度500mm,最大冻土深度60mm

(4)主要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5)风速:历年平均为3.15m/s,最大为15.6m/s

2)排水现状:城镇主干道下均敷设排污管、雨水管,雨污分流。进厂污水管道DN800,管底标高2.95。

2)排放水体: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镇西北角,厂区地面标高为7.0米,排放水体常年平均水位标高为5.8米,最高洪水位标高6.5米。该水体为全镇生活与灌

1、资料收集

1.1工程概述

某城镇位于江苏苏北地区,现有常住人口35000人。该镇规划期为十年(2015-2025),规划期末人口为60000人,生活污水综合排放定额为200升/人・天,拟建一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全城镇污水。预计规划期末镇区工业废水总量为10000吨/日,环境规划要求所有工业废水排放均按照《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执行(见表一)。现规划建设一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0000吨/日,设计原水水质指标见表2.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A标准,主要排放指标见表2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主要指标 表1

污水厂原水水质主要指标 表2

1.2原始资料

1)气象资料:

(1)气温:全年平均气温为18.5℃,最高气温为42.0℃,最低气温为-6.0℃ (2)降雨量:年平均1025.5mm,日最大273.3mm (3)最大积雪深度500mm,最大冻土深度60mm (4)主要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5)风速:历年平均为3.15m/s,最大为15.6m/s

2)排水现状:城镇主干道下均敷设排污管、雨水管,雨污分流。进厂污水管道DN800,管底标高2.95。

2)排放水体: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镇西北角,厂区地面标高为7.0米,排放水体常年平均水位标高为5.8米,最高洪水位标高6.5米。该水体为全镇生活与灌

3)溉水源,镇规划确保其水质不低于三类水标准。

1.3设计任务和内容

1)方案确定

按照原始资料数据进行处理方案分析,确定处理方案,拟定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各处理构筑物,说明选择理由,进行工艺流程中各处理单元的处理原理说明,论述其优缺点,编写设计方案说明书。 2)设计计算

进行各处理单元的去除效率估算;各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应根据同类型污水的实际运行参数或参考有关手册选用;各构筑物的尺寸计算;设备选型计算,效益分析及投资估算。 3)平面和高程布置

根据构筑物的尺寸合理进行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应在完成各构筑物计算及平面布置草图后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可直接查相关资料,但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渠的水头损失则需计算确定。 4)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1.4污水处理工艺选择――A?/O工艺

1、工艺流程

2、基本原理

A2/O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它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一般适用于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 3、A2/O工艺特点:

1)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 2)污泥沉降性能好。

3)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4)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夹带DO和硝酸态氧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率不可能很高。

5)在同时脱氧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

6)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7)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2.5%以上。 3、A2/O工艺的缺点

・反应池容积比A/O脱氮工艺还要大; ・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较高; ・用于中小型污水厂费用偏高; ・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 ・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

2、设计规模的确定

2.1设计规模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以平均时流量计

Q?

20000?1000

?231.48L/s?0.2315m3/s

24?3600

2.2设计流量

Kz?

2.72.7

??1.48Q0.11231.480.11

Qmax?Q?Kz?231.48?1.48?342.59L/s?0.3426m3/s

3、工艺处理构筑物与设备

3.1粗格栅

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被安装在污水管道上,泵房集水井的进口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流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流物,以便减轻后续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被截留的物质为栅渣,栅渣的含水率约为70%~80%,清渣的方法有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两种。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与曲面格栅两种;按格栅栅条的净间隙,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三种。 (一)设计数据:

1、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取0.7m/s; 2、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取α=60?; 3、栅前渠道内的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4、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采用机械除渣; 5、格栅间隙净宽: e=50mm; 6、栅前水深:0.4m; (二) 设计计算:

1、格栅间隙数:格栅设两组,每组通过流量相等, n?

1Qmaxsin?1?0.343?60?

??11个

2ehv2?0.05?0.4?0.7

Qmax――最大设计流量,0.343m3/s; α――格栅安装倾角,取60°; h――栅前水深,取0.4m;

e――栅条间隙宽度, 取50mm;

v――过栅流速,0.7m/s. 2、栅槽宽度:

B=S(n-1)+bn=0.01×(11-1)+0.05×11=0.65m s――栅条宽度,取0.01m 3、过栅水头损失:

因栅条断面为矩形,形状系数为β=2.42

?S?h1????

?b?

V2

?sin??k2g

4

3

0.72?0.01?

?sin60???3?0.02m ?2.42????

0.052?9.8??

4、栅槽总高度:

H?h?h1?h2?0.4?0.02?0.3?0.72m

H―栅槽总高度,m;

h―栅前水深,m;

h2―栅前渠道超高,m,一般用0.3m。

5、栅前槽高度:

H1?h?h2?0.4?0.3?0.7m 6、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设进水渠道宽B1=0.61,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1?20?(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7m/s) l1?

B?B10.65?0.61??0.05m

2tan?12tan20?

7、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l2):

l2?l1?0.025m2

8、栅槽总长度:

L?l1?l2?1.0?0.5?H10.7?0.05?0.025?1.0?0.5??1.98m tan?tan60?

9、每日栅渣量(W)在格栅间隙为50mm情况下,设栅渣量为每1000m?污水产量0.03m? W?

宜采用机械排渣 QmaxW1?864000.343?0.03?86400??0.60m3/d?0.2m3/d K总?10001.48?1000

3.2集水间与提升泵房

选择水池与机器间合建式泵站,采用3台泵(2用1备)每台水泵的流量 Q=343/2=172L/s

集水间的容积,采用相当于最大1台泵5min的.容量

W=0.172×5×60=51.6m3

有效水深采用H=2m,则集水池面积 F=25.8m2

3.3 细格栅

(一) 设计参数

1、设计流量:建两组Q设=Qmax/2=0.34/2=0.17m3/s

2、过栅流速:V2=1m/s;

3、格栅倾角:??60?;

4、格栅间隙:e=10mm;

5、栅前水深h=0.4m;

6、设单位栅渣为:0.03m3栅渣/103m3污水。

(二) 设计计算

1、格栅间隙数: n?Qmaxsin?0.17?sin60???39.5?40个 ehv0.01?0.4?1

2、栅槽宽度:

B?S?n?1??en?0.01?40?1??0.01?40?0.79m

3、过栅水头损失: ?S?h1?????b? V2?sin??k2g 4

321?0.01??sin60??0.32m ?3?2.42?????0.01?2?9.8

4、栅槽总高度:

H?h?h1?h2?0.4?0.32?0.5?1.22m

5、栅前槽高度:

取超高h2=0.5m

H1?h?h2?0.4?0.5?0.9m

6、进水渠宽:

B1?Qmax/20.343/2??0.61m h?v0.4?0.7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

7、栅槽总长度:

L?l1?l2?1.0?0.5?B?B10.79?0.61??0.25m 2tan?12tan20?H10.250.9?0.25??1.0?0.5??2.39m tan?2tan60?

8、栅渣量: W?QmaxW1?864000.343?0.1?86400 3/d, ??2.00m3/d?0.2mK总?10001.48?1000

宜采用机械排渣

W1――栅渣量,查表得0.1;

9、计算结果:

①粗格栅栅条宽度B=0.65m;细格栅B=0.79m;

②粗格栅栅槽总长度L=1.98m;细格栅L=2.39m;

③粗格栅栅后槽总高H=0.72m;细格栅H=1.22m;

④每日粗格栅栅渣量W=0.60m3/d;细栅渣量W=2.00m3/d。

4、沉砂池

沉砂池功能是去除较大的无机颗粒,例如泥砂,煤渣,一般设于泵站、倒虹吸管前,以减轻机械,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沉池之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

选择曝气沉砂池,该沉砂池是在池子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恒速环流。该池的优点是通过调节曝气量,可以控制污水的旋转速度,使沉砂效率较稳定,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对污水起预曝气作用。

4.1设计参数

(一)、曝气沉砂池的设计数据

1、水平流速为0.06~0.12m/s,取V1=0.1m/s;

2、设计有效水深2~3m, h=2m;

3、每立方米污水所需曝气量0.1~0.2m3,取0.2m3

4、清除沉砂的间隔时间T=3d;

5、设计停留时间 t=2min;

6、设计流量Qmax=0.343m3/s。

4.2设计计算

1、池体设计计算:

(1)池子总有效体积:

V?Qmaxt?60?0.343?2?60?41.2m3

(2)水流断面积: A?

(3)池总宽: Qmax0.343??3.43m2 v10.1

A3.43??1.7m h2

沉砂池分两个,每个池子宽度b B?

b?1.7?0.85m 2

(4)池长: L?V41.2??12m A3.43

2、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每立方米污水曝气量D=0.2m3/m3污水,

所需曝气量:q?3600DQmax?3600?0.2?0.343?247m3/h

管道布置:在两格曝气沉沙池的公共隔墙上布置空气干管,

再通过支管与干管连接,曝气管浸水深度为1.8m。

3、沉砂斗体积计算:

设含砂量为 30m3/106m3污水,每两天排砂一次, V?

=Qmax?X?T?86400 KZ?1060.3426?30?2?86400?1.2m3<7.2m3 61.48?10

h30.5(a?a1)L?(0.2?0.4)?12?1.8m3?1.5m3(符合要求) 22沉砂斗各部分尺寸:设斗底宽a1=0.4m,斗高h3=0.5m,沉砂斗上口宽为:a=0.2m 沉砂斗容积为:V0?

池子总高度H

大学网

=h1(超高)+h2+h3=0.5+2+0.5=3.0m

4.3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结果

1.池子总宽度B=1.7m;

2.池子长度L=12.0m;

3.池子总高度H=3.0m。

5、二级处理

5.1工艺原理

1、缺氧池: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液带入的大量NO 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中。BOD5浓度下降,NO 3―N的浓度大幅度下降,而磷的变化很小。

2、厌氧池:该池主要功能为释放磷,使污水中磷的浓度升高,溶解性有机物被生物吸收而使污水中BOD5浓度下降。NH3―N因细胞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

使污水中浓度下降,但NH3―N含量无变化。

3、好氧池: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但该过程使NO 3―N浓度增加,磷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速度下降。

好氧池将NH3―N完全硝化,缺氧池完成脱氮功能;缺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的功能。

污水由进水池打入缺氧反应器,经缺氧反硝化后进入厌氧反应器,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反应,然后溢流至好氧反应器进行氨氧化和吸磷反应,最后进入沉降器;沉降器中部分出水及污泥经回流泵打入缺氧池,出水进入出水池。好氧反应器为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溶氧量主要是通过进气泵流量调节,厌氧和缺氧反应器则通过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来控制。

5.2初次沉淀池

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设两组。平流式沉淀池由流入装置、流出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流入装置由设有侧向或槽底潜孔的配水槽、挡流板组成,起均匀布水与消能作用。流出装置由流出槽与挡板组成。流出槽设有自由溢流堰,溢流堰严格水平,既可保证水流均匀,又可控制沉淀池水位。缓冲层的作用是避免已沉污泥被水流搅起以及缓解冲击负荷;污泥区起贮存、浓缩和排泥的作用。

5.2.1 设计参数

1、设计水量:Qmax=0.232m3/s

2、表面负荷:q=2.0m3/(m2h)

3、沉淀时间:t=1.5h

5.2.2 设计计算

1、池子总面积:

A?

2、沉淀区有效水深: Qmax?36000.232?3600??417.6m2 22

h2?qt?2?1.5=3m

3、沉淀区有效容积:

V1?Qmax?t?3600?0.232?1.5?3600?1252.8m3

4、池长L:

L?vt?3.6?4?1.5?3.6?21.6m

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一般不大于5mm/s,取3mm/s

5、池子总宽度B:

B?

6、池子个数:

n?B19.33??4.8 ,取4个 b4A417.6??19.33m L21.6

b―每座或每格宽度,与刮泥机有关,取b=4m

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

长宽比:

长深比:L21.6??5.4?4 (符合要求) b4L21.6??7.2 h23

8、污泥部分所需总容积V

设污泥含水率95%,两次排泥时间间隔T=2d,污泥量为25g/(人・d),

S?25?100?0.5L/?人?d? 100?95?1000

V?

9、每格池污泥所需容积: SNT0.5?50000?2=?50m3 10001000

V?V50??12.5m3 n4

10、污泥斗容积V1

b?b14?0.5?tg???1.73?3.03m3 22

13.032V1??h4?(b2?bb1?b1)??(16?4?0.5?0.25)?18.43m3 33h4?

11、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2

l1?21.6?0.5?0.3?22.4m

l2?4m

h4?(21.6?0.3?4)?0.01?0.179m

V2?(l1?l222.4?4)h4b=?0.179?4=9.45m3 22

12、污泥斗和梯形部分容积:

V1?V2?18.43?9.45?27.88m3?22m3

13、沉淀池总高度H:设缓冲层高度h3?0.5m

H?h1?h2?h3?h4?h4?0.3?3?0.5?3.03?0.233?7.063m,取7m。

5.3 A2/O工艺设计计算

5.3.1设计参数

1、最大设计流量Qmax=0.23m3/s

2、一级处理出水(SS去除率65%)

BOD5=150mg/l

SS=220?(1-65%)=77mg/l

NH4?-N=40mg/l TP=6mg/l

3、二级处理出水:

CODCr?50mg/l BOD5?10mg/l

SS?10mg/l NH4?-N?5mg/l TP?0.5mg/l

5.3.2采用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1) BOD5污泥负荷N=0.13kgBOD5/(kgMLSS・d)

2) 回流污泥浓度XR=9000mg/L

3) 污泥回流比R=50%

4)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X?

5) 反应池容积V R0.5XR??9000?3000mg/L 1?R1?0.5

V?QS020000?150?=7692m3 NX0.13?3000

6) 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

t?V7692??0.38d?9.12h Q20000

7)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1:1:3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厌?0.2?9.12=1.824h,池容V厌?0.2?7692=1538.4m3;

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缺?0.2?9.12=1.824h,池容V缺?0.2?7692=1538.4m3;

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好?0.6?9.12=5.472h,池容V好?0.6?7692=4615.2m3

8) 厌氧段总磷负荷?Q?TP020000?6?=0.026kgTP/kgMLSS?d XV厌3000?1538.4

9) 好氧段N负荷?Q?TN20000?40?=0.058kgTN/kgMLSS?d XV好3000?4615.2

5.3.3反应池主要尺寸

m3 反应池总容积V?5128

设反应池2组,单组池容V单?

有效水深h?4.0m V5128??2564m3 22

V单2564=?641m2 单组有效面积S单?h4.0

采用5廊道式推流式反应池,廊道宽b?5m 单组反应池长度L?S单641??25.64m?26m B5?5

校核:b/h?5/4?1.25 (满足b/h?1~2)

L/b?26/5?5.2 (满足L/b?5~10)

取超高为1.0m,则反应池总高H=4.0?1.0=5.0m

5.3.4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1)进水管 单组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Q1?Q0.2315??0.12m3/s 22

管道流速v?0.9m/s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A?

管径d?Q10.12??0.13m2 V0.94A

??4?0.130.41m ?

取出水管管径DN450mm Q0.120.12???0.95m/s A()2?0.126

2

2)回流污泥渠道 校核管道流速v?

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渠道设计流量QR

QR?Q?R?0.12?0.5?0.06m3/s

渠道流速v?0.8m/s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A?

管径d?Q10.06??0.075m2 V0.84A

??4?0.0750.31m ?

取回流污泥管管径DN350mm

3)进水井

反应池进水孔尺寸: 进水孔过流量Q2?(1?R)?

孔口流速v?0.6m/s 孔口过水断面积A?Q0.17?=0.29m2 v0.6Q20000?(1?0.5)?=0.17m3/s 22?86400

孔口尺寸取?1.0m?0.5m

进水竖井平面尺寸1.8m?1.8m

4)出水堰及出水竖井,按矩形堰流量公式:

Q3?0.2gbH?1.866bH

Q3?(1?R?R内)Q?0.406m3/s 23232

式中

b?7.5m――堰宽, H――堰上水头高,m

Q0.462H?(3)2?()=0.095m 1.86b1.86?7.5

出水孔过流量Q4?0.23m3/s

孔口流速v?0.6m/s 孔口过水断面积A?Q0.23??0.38m2 v0.6

孔口尺寸取?0.8m?0.8m

进水竖井平面尺寸1.0m?1.0m

5)出水管,单组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

Q5?(1?0.5)?0.23?0.173m3/s 2

管道流速v?1.0m/s; 管道过水断面积:A?Q50.173??0.173m2; v1

管径:d?4A

??4?0.1730.47m; 3.14

取出水管管径DN500mm; 校核管道流速v?Q50.173??0.88m/s, 水头损失h=0.50m。 0.5A()2?2

5.3.5剩余污泥量的计算

1.剩余污泥量的组成部分

剩余污泥量?X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降解BOD产生的污泥量?X1,内源呼吸分解的污泥量?X2以及不可降解和惰性悬浮物?X3(该部分占TSS约50%)。

2.计算参数

污泥增长系数取Y?0.6 污泥自身氧化速率Kd?0.05 f?MLVSS,生活污水取为0.75 MLSS

3.剩余污泥量的计算

(1)降解BOD5产生的污泥量

?X1?Y?Q(S0?Se)?0.6?20000?(0.15?0.01)?1680kg/d

(2)内源呼吸分解的污泥量

?X2?Kd?V?X?0.05?4895.1?0.75?3300?10?3?605.77kg/d

(3)不可降解和惰性悬浮物

?X3?Q?(C0?Ce)?50%?20000?(0.15?0.02)?50%?1300kg/d

(4)剩余污泥总量

?X??X1??X2??X3?1680?605.77?1300?2374.23kg/d

设剩余污泥含水率为99.4%,则剩余污泥体积

Qw1?

2374.23?395.705m3/d (1?99.4%)?1000

5.3.6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设计需氧量AOR。

AOR=(去除BOD5需氧量-剩余污泥中BODu氧当量)+(NH3-N硝化需氧量-剩余污泥中NH3-N的氧当量)-反硝化脱氮产氧量

碳化需氧量D1

PX?YQ?S0?Se??KdVXX?0.6?20000??0.150?0.01??0.05?4895.1?3.3?0.75?1074.23kg/dD1?Q(S0?S)20000?(0.150?0.01)?1.42P=?1.42?1074.23=2571.98kgO2/d X?0.23?5?0.23?51?e1?e

硝化需氧量D2

D2?4.6Q(N0?Ne)?4.6?12.4%?PX

=4.6?20000?(40?5)?0.001?4.6?12.4%?1074.23=2607.26kgO2/d

反硝化脱氮产生的氧量

D3?2.86NT?2.86?15?20000/1000=858kgO2/d

总需要量

AOR?D1?D2?D3?2571.98?2607.26?858=4321.24kgO2/d

最大需要量与平均需氧量之比为1.4,则

AORmax?1.4R?1.4?4321.24=6049.73kgO2/d=252.07kgO2/h 去除1kgBOD5的需氧量=

(1)标准需氧量

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曝气器敷设于池底,距池底0.2m,淹没深度4m,氧转移效率EA=20%,计算温度T=25℃。

53535 Pb?1.013?10?9.8?10?H?1.013?10?9.8?10?4?1.405?10Pa AOR4321.24=?1.54kgO2/kgBOD5 Q(S0?S)20000?(0.150?0.01)

O?21?1?EA??100%?17.54% 79?211?EAPbO?? Csm?25??CS?25?????9.18mg/L 5?2.066?1042?

SOR?AOR?Cs(20)

?(??Csm(T)?CL)?1.204(T?20)?4321.24?9.170.85?(0.95?0.909?9.18?2)?1.2045 =3108.59kgO2/d=130kgO2/h

相应最大时标准需氧量

SORmax?1.4SOR?4352kgO2/d?181kgO2/h

好氧反应池平均时供气量

Gs?SOR130?100=?100=2166.7m3/h 0.3EA0.3?20

最大时供气量

Gsmax?1.4Gs?3033.3m3/h

(2)所需空气压力p

p?h1?h2?h3?h4??h?0.2?4?0.4?0.5?5.1m

式中

h1?h2?0.2m――供凤管到沿程与局部阻力之和 h3=4m――曝气器淹没水头 h4?0.4m――曝气器阻力 ?h?0.5m――富裕水头

(3)曝气器数量计算(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按供氧能力计算所需曝气器数量。

h1?

(4)供风管道计算

供风干管道采用环状布置。 流量QS?SORmax181?=646(个) 2?qc2?0.1411Gsmax??3033.3=1516.65m3/h?0.42m3/s 22

流速v?10m/s 管径d?4QS4?0.42??0.23m v?10?3.14

取干管管径微DN250mm

单侧供气(向单侧廊道供气)支管

1G3033.3Qs单??max??505.55m3/h?0.14m3/s 326

流速v?10m/s 管径d?4QS单4?0.14?0.13m v?10??

取支管管径为DN150mm

双侧供气QS双=2QS单=0.28m3/s

流速v?10m/s 4QS双4?0.28?0.19m 管径d?v?10??

取支管管径DN=200mm

5.3.7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厌氧池设导流墙,将厌氧池分成3格。每格内设潜水搅拌机1台,所需功率按5W/m3池容计算。

厌氧池有效容积V厌=50?7.5?4.0=1500m3

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为5?1500=7500W

5.3.8污泥回流设备

污泥回流比R?100%

污泥回流量QR?RQ?1?20000=20000m3/d?833.33m3/h

设回流污泥泵房1座,内设3台潜污泵(2用1备) 11单泵流量QR单=QR=?833.33=416.67m3/h 22

水泵扬程根据竖向流程确定。

5.3.9混合液回流设备

① 混合液回流泵

混合液回流比R内=200%

混合液回流量QR?R内Q?2?20000=40000m3/d?1666.67m3/h

设混合液回流泵房2座,每座泵房内设3台潜污泵(2用1备) 1Q1单泵流量QR单=?R=?1666.67=416.67m3/h 224

② 混合液回流管。 混合液回流管设计Q6?R内QQ=2?=0.231m3/s 22

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采用v?0.8m/s 管道过水断面积A?

管径d?Q60.231??0.29m2 v0.84A

??4?0.290.61m ?

取泵房进水管管径DN600mm 校核管道流速v?Q6

4?0.231d24=0.82m/s ?0.62

③ 泵房压力出水总管设计流量Q7?Q6?0.231m3/s

设计流速采用v?1.2m/s

Q70.231==0.19m2

v1.2

4A4?0.19管径d??0.49m 管道过水断面积A=??

取泵房压力出水管管径DN500mm

5.4二沉池计算

该沉淀池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5.4.1设计参数

1、设计进水量:Q=20000m3/d;

2、表面负荷:q=1m3/m2h;

3、水力停留时间:t=2.5h;

4、设计池数:n=2。 ??

5.4.2池体设计计算

1、沉淀池水面面积:F=

4FQ20000??416.7m2, nq24?2?1.02、二沉池直径:D=?=4?416.7

??23.03m, 取24m

3、沉淀池部分有效水深:h2=qt=1?2.5=2.5m

4、污泥区高度:h2“=2T(1?R)QX2?2?(1?0.5)?10000?3000??1.50m 24?(X?Xr)F24?(3000?9000)?417.7

5、池边水深:h2=h2+h2”=2.5+1.5=4m

6、污泥斗高:h4=D1?D23.5?2?tan60???tan60??1.3m 22

7、沉淀池总高度:

二次沉淀池拟采用单管吸泥排泥,池底坡度0.05 池中心与池边落差:h3=

超高h1=0.3m

H=h1+h2+h3+h4=0.3+4+0.5125+1.3=6.6125m D?D12?0.05?24?3.5?0.05?0.5125m 2

8、径深比:20/2.5=8(符合要求)。

5.4.3进出水系统计算

(二) 进水槽计算

单池设计污水流量Q单=Q/2?0.232/2?0.116m3/s

进水管设计流量Q进=Q单(1?R)?0.116?(1?0.5)?0.174m3/s

设配水槽宽B=0.8m,配水槽流速取v=1.0m/s。

槽内水深:h=Q0(1?R)0.174??0.22m 3600vB1.0?0.8

布水孔平均流速:vn=2tvGm?2?400?1.06?10-6?20?0.58m/s

Q0(1?R)0.174??153个 3600vnS0.58??0.052

4

?(20?0.8)?0.427m 孔距l:l?153布水孔数n:n?

?出水槽计算

5)单池设计流量Q单=Q/2=0.231/2?0.116m3/s

环形集水槽内流量q集=Q单/2?0.116/2?0.058m3/s

6)环形集水槽设计

采用周边集水槽,单侧集水,每池只有一个总出水口,安全系数k取1.2 集水槽宽度b?0.9?(k?q集)0.4=0.31m 取b?0.40m

集水槽起点水深为h起?0.75b?0.3m

集水槽终点水深为h终?1.25b?0.5m

槽深取0.7m,采用双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取槽宽b=0.8m,槽中流速v?0.6m/s

槽内终点水深h4?q集/vb?0.058?0.6?0.8=0.12m 槽内起点水深h3?2hk3/h4?h4

hk?aq2/gb2?.0?0.0582/(9.81?1.02)?0.07m 2

h3?h4?2hk/h4?0.122?2?0.073/0.12?0.27m 23

校核:当水流增加一倍时,q=0.116 m?/s,v?=0.8m/s

h4?q/vb?0.116?0.8?1.0=0.145

hk?aq2/gb2?.0?0.1162/(9.81?1.02)?0.11m

h3?h4?2hk/h4?0.1452?2?0.113/0.145?0.34m 23

设计取环形槽内水深为0.6m,集水槽总高为0.6+0.3(超高)=0.9m,采用90°三角堰。

集水槽断面尺寸为0.5m×0.9m。

7)出水溢流堰的设计

采用出水三角堰(90°),堰上水头(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H1=0.05m(H2O).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1?1.343H12.47?1.343?0.052.47=0.0008213m3/s

三角堰个数n1?Q单/q1?0.058/0.0008213?71(个)

三角堰中心距(单侧出水)

L1=L/n1??(D?2b)/n1?3.14?(17?2?0.4)/71=0.72m

?排泥部分设计

沉淀池采用周边传动刮吸泥机,周边传动刮吸泥机的线速度为2~3m/min,吸泥机底部设有刮泥板和吸泥管,利用静水压力将污泥吸入污泥槽,沿进水竖井中的排泥管将污泥排出池外。

排泥管管径1000mm,回流污泥量290L/s,流速为0.37m/s

6、深度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6.1混凝

6.1.1混凝工艺的作用

混凝工艺通常设置在固液设备之前,与分离设备组合起到以下作用:

(1)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降低出水浊度和BOD5,一般用于去除粒

度在1nm~100um的分散系物质。

(2)能有效的去除水中微生物、细菌和病毒。

(3)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乳化油、色度、重金属以及其他污染物。

(4)混凝沉淀可去除污水中90%~95%的磷,是最便宜而高效的除磷方法。

(5)投加混凝剂可改善水质,有利于后续处理。

(6)二级处理后的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可获得以下的水质:

SS?7mg/L,BOD5?10mg/L,NH3?N?15mg/L,TP?0.3mg/L

6.1.2滤布滤池中污泥量的计算

生化处理考虑磷的去除达到排放标准,则进入滤布滤池含磷量

S0?1.947mg/L 出水含磷Se?0.5mg/L

设污泥中含磷2.0%,污泥含水率99.4%, (S0-Se)?Q(1.947?0.5)?20000?10?3

??1447kg/d 则污泥量Qs?2.0%2.0%

污泥体积Qw2?Qs1447??241.17m3/d(1?99.4%)?10006

计算时滤布滤池的水头损失取为0.3m。

6.2 设计消毒接触池各部分尺寸

接触时间t=30min

1、接触池容积V=Qmaxt?833.33?0.5?416.67m3

2、采用矩形隔板式接触池2座n?2,每座池容积V1?416.67/2?208.33m3

3、接触池水深h?2.0m,单格宽b?1.8m

则池长L?18?1.8=32.4m,水流长度L?72?1.8?129.6m

每座接触池的分格数=129.6?4(格)32.4

4、加氯间

⑴、加氯量 按每立方米投加5g计,则W?5?20000?10?3?100kg

⑵、加氯设备 选用3台REGAL-2100型负压加氯机(2用1备),单台加氯量

为10kg/h

7、污泥处理系统

7.1污泥泵房

设计污泥回流泵房2座

7.1.1设计参数

污泥回流比100%

设计回流污泥流量20000m3/d

剩余污泥量2130m3/d

7.1.2污泥泵

回流污泥泵6台(4用2备),型号 200QW350-20-37潜水排污泵 剩余污泥泵4台(2用2备),型号 200QW350-20-37潜水排污泵

7.1.3集泥池

⑴、容积 按1台泵最大流量时6min的出流量设计

V?

取集泥池容积50m3

⑵、面积 350?6=35m3 60有效水深H?2.5m,面积F?Q150??20m2 H2.5

集泥池长度取5m,宽度B?F?4m

集泥池平面尺寸L?B=5m?4m

集泥池底部保护水深为1.2m,实际水深为3.7m

7.1.4 泵位及安装

排污泵直接置于集水池内,排污泵检修采用移动吊架。

7.2污泥浓缩池

设计数据:

1、设计流量QW=2000m3/d;

2、污泥浓度C?6g/L;

3、浓缩后含水率97%;

4、浓缩时间T=18h;

6、浓缩池数量1座;

7、浓缩池池型:圆形辐流式。 5、浓缩池固体通量M=30kg/(m2?d);

7.2.1浓缩池尺寸

⑴、面积A=QWC/M=400m2;

⑵、直径D?

⑶、总高度;

工作高度h1?TQW18?2000??2.17m24?A124?692.74A??22.6m;

取超高h2?0.3m,缓冲层高度h3?0.3m,则总高度

H?h1?h2?h3?2.17?0.3?0.3?2.77m

7.2.2浓缩后污泥体积 V?QW(1?P1)?426m3 1?P2

采用周边驱动单臂旋转式刮泥机。

7.3贮泥池

7.3.1污泥量

剩余污泥量400m3/d,含水率97%

初沉污泥量300m3/d,含水率95%

400?(1?97%)?300?(1?95%)污泥总量Q=?245.5m3/d1?92%

7.3.2贮泥池容积

设计贮泥池周期1d,则贮泥池容积

V?Qt?245.5?1=245.5m3

7.3.3贮泥池尺寸

取池深H=4m,则贮泥池面积S?V/H?61.38m2

设计圆形贮泥池1座,直径D?6.1m

7.3.4搅拌设备

为防止污泥在贮泥池终沉淀,贮泥池内设置搅拌设备。设置液下搅拌机1台,功率10kw。

7.4脱水间

7.4.1压滤机

过滤流量253.5m3/d;设置两台压滤机,每台每天工作18h,则每台压滤机处理量Q?253.5?7.04m3/h,选择DY15型带式压滤脱水机。 2?18

7.4.2加药量计算

设计流量253.5m3/d,絮凝剂PAM;

投加量:以干固体的0.4%计,

W=0.4%?(426?3%?300?5%)?60%?0.067t.

8、高程计算

最高洪水位标高=6.5m;平均水位标高=5.8m,厂区地面标高=7.0m 。 H?h1?h2?h3

h1―沿程水头损失,h1=il,i―坡度 i=0.0029;

h2―局部水头损失,h2=h1×50%;

h3―构筑物水头损失;

a.巴氏计量槽

H=0.3m;

巴氏计量槽标高:6.8m

b.消毒池的标高

L=10.945m

h1=iL=0.032m

h3=0.3m

消毒池标高:7.132m

c.滤布滤池

h1=iL=0.040m

h3=0.3m

滤布滤池标高:7.442m

d.二次沉淀池高程损失计算

L=73.96m;

h1=iL=0.005×73.96=0.37m;

1.1192v2

h2=?=2×0.7×=0.096m 2?9.82g

h3=0.2m;

H2=h1+h2+h3=0.37+0.096+0.2=0.666m;

沉淀池标高:8.108m

d.A2/O反应池高程损失计算

L=107.223m;

h1=iL=107.223×0.0029=0.31m;

1.1192v2

h2=?=3×0.7×=0.144m 2?9.82g

h3=0.60m;

H3=h1+h2+h3=0.31+0.144+0.60=1.054m;

A2/O反应池池标高;8.842m

e.初沉池高程损失计算

L=30.166m;

h1=iL=0.0029×30.166=0.087m;

1.1192v2

h2=?=3×0.7×=0.144m 2?9.82g

h3=0.2m;

H2=h1+h2+h3=0.087+0.144+0.2=0.431m;

沉淀池标高:9.593m

f.曝气式沉砂池高程损失计算

L=83.287m;

h1= iL=0.0029×88.287=0.26m;

1.1192v2

h2=?=2×0.7×=0.096m 2?9.82g

h3=0.25m;

H4=h1+h2+h3=0.26+0.096+0.25=0.606m;

曝气式沉砂池标高:10.199m

g.细格栅高程损失计算

h=0.32m;

细格栅标高10.519m

h.污水提升泵高程损失计算

L=3.64m;

h1= iL=0.0029×3.64=0.01m;

h3=0.20m;

H6=h1+h2+h3=0.02+0.01=0.03m;

污泥提升泵扬程: 9m

污水提升泵标高: 1.549m

i、粗格栅高程损失计算

h=0.25m;

粗格栅后标高: 1.799m

粗格栅前标高: 1.779m

j.进水处标高: 6.2m

9、选泵

设置四台泵,三用一备,每台流量为338L/S,扬程为9米,选用KWP80-250(1450r/min)型泵。

10、总体布置

10.1平面布置

㈠平面布置原则

该污水处理厂为新建工程,总平面布置包括: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构筑物及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各种管线、管道及渠道的平面布置,各种辅助建筑物与设施的平面布置,总图平面布置时应遵从以下几条原则:

(1)、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

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建筑物,在做平面布置时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要求和水力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它们在厂区内的平面位置。对此,应考虑:

(1) 贯通、连接各处构筑物之间的管、渠,使之便捷、直通,避免迂回曲折。

(2) 土方量做到基本平衡,并避开劣质土壤地段。

(3) 在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敷设连接管、渠的要求,一般的间距可取值5~10m,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如污泥消化池、沼气贮罐等,其间距应按有关规定确定。

(8)各处理构筑物在平面上布置,应考虑尽量紧凑。

(9)污泥处理构筑物应考虑尽可能单独布置,以方便管理,应布置在厂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二)、管、渠的平面布置:

(1) 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设有贯通、连接的管、渠。此外,还应设有能够使各处理构筑物能够独立运行的管、渠,当某一处构筑物因故停止工作时,其后接处理构筑物仍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

(2) 应设超越全部处理构筑物,直接排放水体的超越管。

(3) 在厂区内还应设有空气管路、沼气管路、给水管路及输配电线路。这些管线有的敷设在地下,但大都在地上,对它们的安装既要便于施工和维护管理,又要紧凑,少占用地。

(3)、辅助建筑物的平面布置:

污水厂内的辅助建筑物有中央控制室、配电间、机修间、仓库、食堂、宿舍、综合楼等。它们是污水处理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 辅助建筑物建筑面积的大小应按具体情况条件而定。辅助建筑物的设置应根据方便、安全等原则确定。

(2)生活居住区、综合楼等建筑物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应位于厂区夏季主风向的上风向。

(3)操作工人的值班室应尽量布置在使工人能够便于观察各处理构筑物和运行情况的位置。

(五)、厂区绿化:

平面布置时应安排充分的绿化地带,改善卫生条件,为污水厂工作人员提供优美的环境。

(六)、道路布置:

在污水厂内应合理的修建道路,方便运输,要设置通向各处理构筑物和辅助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道路的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

(1) 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4m,双车道为6~7m,并应有回车道。

(2) 车行道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

(3) 人行道的宽度为1.5~2.0m。

(4) 通向高架构筑物的扶梯倾角不宜大于45?。

(5) 天桥宽度不宜小于1m。

㈡ 污水厂平面布置(见布置图)

有如下共同特点:

1.布置紧凑,流线清楚。

2.生活活动区,污水区、污泥区,界线分明从大门进去为综合楼宿舍,食堂等,形成入口的生活区,该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距离格栅、污泥区很远,加强绿化,环境较好。

3.污泥区位于下风向且在厂区的最下角,消化池距离构建筑物较远,不影响其它设施。

4.生产辅助区距需检修用电等较多的构筑较近,方便了工作人员。

5.厂区内道路设计考虑工作人员可以顺利到达任何处。

6.设有后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泥饼等由后门运走,而不走前门,避免了影响大门处生活区的环境清洁。

7.采用倒置A2/0法,对溶解氧的控制要求高,所以处理构筑物用暗管连接。

8.绿化率较高。

10.2 高程布置

㈠ 高程布置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及城市排水系统,使污水经一次提升便能顺利自流通过污水处理构筑物排出厂外。

2.协调好高程布置与平面布置的关系,做到既减少占地,又利于污水、污泥输送,并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3.做好污水高程布置与污泥高程布置的配合,尽量同时减少两者的提升次数和高度。

4.协调好污水处理厂总体高程布置与单体竖向设计,既便于正常排放,又有利于检修排空。

㈡ 高程布置结果

由于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市政排水总干管后,经终点泵站提升才排入河流,故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由自身因素决定。

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辐流式二沉池、曝气池、初沉池占地面积较大,如果埋深设计过大,一方面不利于施工,也不利于土方平衡,故按尽量减少埋深。从降低土建工程投资考虑,出水口水面高程定为64m,则相应的构筑物和设施的高

程可以从出水口逆流计算出其水头损失,从而算出来。

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便于维护管理,污水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以按重力流考虑为宜。高程布置时,使接触池的水面与地面相平,然后根据水头损失通过水力计算推前构筑物各控制标高。

附录

参考资料:

(1)《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

(2)《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第二版.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第5册)城市排水.

北京市市政设计院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第9册)专用机械,第二版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第10册)技术经济,第二版.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

张自杰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第二版

王社平高俊发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8)《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第二版

曾科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9)《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第二版

彭党聪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0)《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崔玉川主编.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11)《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第二版

高廷耀,顾国维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杨岳平,徐新华,刘传富主编.《废水处理工程及实例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13)丁亚兰主编.《国内外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4)张统主编.《间歇式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篇7

本文结合沈阳绕城改扩建过程中路基加宽采用的工艺及经验, 谈谈个人的体会。

1 路基加宽设计

1.1 原有公路等级及标准

沈阳绕城高速1995年建成通车, 位于沈阳市主城区的外围, 路线起点位于沈阳市西侧的北李官互通立交, 路线经北环、东环、南环、西环, 终点回到起点闭合成环, 路线全长81.872km。

原沈阳绕城高速设计时速为120km/h, 双向四车道, 路基宽度26.00m, 其中西环中央分隔带3.0m、硬路肩2.5m, 其他段落均为中央分隔带2.0m、硬路肩3.0m。

1.2 原有路基状况及检测的主要结论

旧路路基高度较小, 大部分路段填料来自附近集中取土场, 大部分路段采用沿线砂土、粘土及粉质粘土填筑, 目前路基使用状况良好, 全线未见过大沉降或变形等现象。

1.3 改扩建后路基标准横断面

沈阳绕城高速改扩建工程由四车道高速公路扩建成八车道高速公路, 改建后路基宽度为41m (其中西环路基宽度为42m) , 改建后路基断面如图1所示。

1.4 路基拼宽方案

1.4.1 填方路段

本项目填方路基采用两种形式, 第一种为正常放坡形式, 边坡坡率采用1∶1.5, 其优点是路基安全系数高, 工程造价较低, 缺点是填方量较大, 填料来源受限制;第二种采用重力式路堤墙或路肩墙形式, 其优点是占地较少, 填方量较少, 缺点为项目所在区存在砂土地段, 易形成砂土液化, 造成挡墙失稳。本项目一般情况下采用第一种边坡形式, 局部路段如受拆迁限制, 可在探明挡墙基底地质情况可行的基础上使用重力式挡墙形式。

1.4.2 挖方路段

本项目挖方段落较短, 且均为低挖方, 挖方边坡均为土质边坡, 挖方边坡加宽初步拟采取原坡率、原坡形向外开挖;局部段落受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田影响, 设置挖方挡墙。

1.4.3 拼接实施方案

保证公路加宽质量的关键在于防止或减少加宽部位的裂缝的产生。本项目采用削坡及挖台阶的方式进行加宽。加宽方案如下。

(1) 第一步对原路基坡面进行清除表土, 在原坡面清除表土厚度为30cm。

(2) 第二步对原路基进行削坡处理, 沿原路基路缘石边缘以1∶1的坡度向下清除老路边坡。

(3) 第三步对原路基进行挖台阶, 挖台阶方法如下:

(1) 考虑道旧路硬路肩部分改建后是第3车道大车道, 主要车辆以重车为主, 而旧路硬路肩压实度不足、运营期不走车、后期维护不佳, 所以考虑将旧路硬路肩挖除, 旧路挖台阶位置从路面硬路肩内侧开始开挖 (含挖方段) , 从上往下开挖台阶至路床底面, 每级台阶宽度为80cm, 高度为80cm, 最后一级高度不足80cm时应按照实际的高度进行开挖, 宽度和高度相等, 开挖完一级台阶应及时填筑一级台阶。

路床及路面部分挖台阶方法如下:从原路面自上而下开挖至新建路床底面, 第一级高度为50cm (开挖至原路面级配碎石垫层顶面) 、宽度为50cm;第二级高度为h1 (至新建路床底面) 、宽度为L1 (至原路基削坡边缘) , 第二级台阶高度及宽度随新旧路基高程差值变化而变化。

(2) 新旧路基结合部铺设土工格栅:当加宽时老路路基高度大于3.5m时, 在新建路基路床底面台阶位置铺设一层GDZI50-20型的单向拉伸、光老化等级大于等于Ⅱ级的钢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的宽度为8m。土工格栅应在台阶的根部打设U型钉加固在台阶上, U型钉间距为1m, 同时应在土工格栅连接处设置U型钉。当加宽时老路路基高度小于3.5m时, 可以不铺设土工格栅。表1为土工格栅技术要求。

(3) 为加强路基施工质量, 避免路面新旧结合部开裂, 新建路基的路床部分采用碎石或砂砾等优质材料填筑, 并要求在下路床的顶面进行冲击碾压, 以加强施工质量。

(4) 新填路堤部分每填筑路堤施工4层, 应在全宽路基范围内进行冲击碾压施工, 冲击碾压的行驶速度应控制在≮12km/h;在无法进行冲击碾压的路段及路基顶面接缝处应采用强夯的处理方法保证加宽部位的压实度。

(5) 为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要求在基底填筑50cm厚石渣 (水田及洼地填筑70cm厚石渣) , 并在石渣顶部进行冲击碾压。

新旧路基拼接实施方案如图2。

1.4.4 路基填料与路基压实

为保证改扩建路基施工的质量, 防止路基拼宽产生裂缝等问题, 对路基施工的填料应严格要求,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填料的具体要求见表2。

2 试验段应用效果

2.1 工程概况

试验段桩号范围为K21+500~K28+500, 全长共7.000km。试验段施工日程安排如下:2011年6月2日开始对路基试验段进行填筑;6月8日开始静压及碾压;6月13日冲击碾压;6月14日开始强夯;6月14日完成路基试验段的施工。

2.2 路堤施工

(1) 施工准备

场地清理:施工前应进行场地清理, 对场地内树丛、垃圾等应进行清理, 以提供平整的施工条件。

(2) 放样控制:使用全站仪及水准仪放出路线平面及纵断高程, 合理确定每层施工厚度。

(3) 运料与摊铺:石料应采用未风化、没有裂缝、石质均匀的硬质材料。运料时应合理安排运料路线, 装料时应使填料混合均匀, 避免出现大粒径石料集中的情况。如发现大粒径石块要进行人工破碎, 破碎完粒径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对于细料偏少的路段, 在初步摊铺后, 应在摊铺表面均匀洒上一层细石料, 并保证填满缝隙, 保证摊铺表面平顺, 利于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

(4) 碾压:在施工中采用22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 碾压时速控制在2~4km/h。

(5) 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关键, 对每道工序均应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不合格路段坚决要求返工, 以保证施工质量。

(6) 压实标准的确定:采用压实沉降法作为压实度检测的方法。

(7) 临时排水:施工前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 以避免路基基底积水浸泡软化, 无法压实。施工完成后, 应按设计做好横向排水坡度, 使路面水尽快排出路基范围内。

2.3 试验段结果总结

(1) 压路机碾压:经现场实际操作, 平地机精平后, 采用22t振动压路机碾压, 先静压2遍, 再振压8遍, 碾压工艺为先慢后快, 速度为2~4km/h, 由两侧开始向中间碾压, 或由低处向高处碾压, 横向接头重叠不小于50cm, 纵向接头重叠不得小于1.0~2.0m。

碾压后路基平均沉降13.6cm。碾压后在K22+960和K23+020处进行挖验, 两处测得的压实厚度均达到50cm以上, 符合设计要求。

(2) 冲击碾压:采用蓝派冲击碾冲击, 碾压行驶速度控制在12~14km/h, 冲击碾压20遍。碾压后路基沉降量平均达到6.4cm。

(3) 强夯:按达到600k N·m夯击能的要求, 采用锤重12t, 提升行程不小于5m, 强夯工艺从新建坡脚到新旧路基结合部 (由外到内) 进行满夯一遍;对原有路基的边沟及新旧路基结合部 (2m) 范围内进行补夯处理。强夯后路基沉降量达7.3cm。

3 结语

在吸取现有国内改扩建路基加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采取加宽部分路床材料采用碎石、砂砾等优质材料, 增加冲击碾压及强夯等处理方式, 加强路基施工质量, 避免路面新旧结合部开裂。目前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已建成通车, 整条高速公路加宽部位无明显开裂情况发生, 本文希望通过对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加宽的实际应用, 对今后的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魏明祥.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北李官互通立交改扩建方案分析[J].北方交通, 2012 (3) .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篇8

摘要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人长期运动、增强体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技师学院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强健的身体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文以沈阳技师学院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终身体育问卷调查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地接受体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实施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状况、满足精神需求。终身体育按人生长的顺序和受教育环境不同可分为3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前体育主要是在家庭影响下进行的一些简单活动,其目的是保育和培育。学校体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有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社会体育主要是由社会、单位或家庭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个人的体育活动行为,其目的是运动科学的锻炼方法。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的形成依靠于学校体育。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体育的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体育应肩负起变革学校体育,特别是发展学校体育的双重任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随机选取沈阳技师学院学生,研究沈阳技师学院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有亚健康含义、终身体育含义、学校体育课程是否满意等。问卷300份,收回289份,回收率96.67%;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80%。

2.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Internet和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收集、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新近的研究成果,并在中国期刊网通过关键字“终身体育思想”和“学校体育”等检索文献二十余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终身体育、亚健康等含义的认识不足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边缘状态,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失眠、乏力、头晕、体力下降、易激动、疲倦、记忆力减退等。在调查中有近一半学生对亚健康的含义认识不到,觉得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3%。终身体育的动力在于人的内在因素,但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还有一部分人存有侥幸心理,认为不进行体育锻炼也没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认识方面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接受过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的占29%,接受过大众体育思想教育的占44%。表明有的教师还不能充分领会优化课程结构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忽视启迪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就达不到实施终身体育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运动,会在身体完成各种练习的过程中,得到非常美妙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并加强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如跑步使人向着目标勇往直前,打球使人机智灵活等。从而形成学生运动的主动性,创造性等,为形成终身意识打下基础。

3.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

课堂教学内容应多加强康乐性项目教学,强化大众体育项目,使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化接轨,同步发展。在调查问卷中,接触过保龄球、器械健身等大众项目的占44%。这表明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虽然进行着体育课程内容的调整,但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教师应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学校可在体育活动课程上打破以竞赛为目的的限制,从体育活动课程的角度来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之成为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多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确保大部分学生了解竞赛的全过程,成为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这不但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全面完成技师学院体育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实施终身体育教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4.学校体育教学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课外活动

在调查问卷中,认为体育课内容安排合理、丰富的占36%,认为学校足够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占45%,对所经历的学校体育教育满意的占40%。完整体育课程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三方面。但受传统思想的桎梏,体育课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活动的组织。群体活动没有统一的计划安排,没有专业老师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流于形式。考虑到安全问题,学校也尽可能取消大型集体课外活动,这也是学校体育课程单调的重点原因之一。

二、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校及教师的课程安排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导致技师学院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目前的状况,需要做出调整,一改善体育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三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多举行课外的体育健身活动。

高等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和快感。同时还应当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国家、对民族和对自己都是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袁南宁.试论终身体育教育的教育学基础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12-13.

[2] 姚为俊.从高校体育谈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湖北体育科技.2002:14-15.

上一篇:保持真实的个性下一篇:村主任培训班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