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精选8篇)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1

通过项目课程管理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到了项目管理体系的知识及其构架。项目管理总体包括五个过程:启动过程、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执行过程和收尾过程,包含了九大领域的知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整体管理及其方法和工具。在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从更现实的角度进一步体会了什么是项目管理一击学习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工作不论繁复,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而要完成一个项目就需要各式各样的人员整合到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发挥这些人的特色,分配适合的角色,从而更快更好的完成各自的分工,就是项目最需要考虑到问题了。但要真正发挥每个人都特色却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做到的。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思考力。思考力提高了观察敏锐了,才能发掘出他人的特色,并善加利用。发掘出每个人都特色并分配好各人在项目中所处的职位后,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来监督把控每个环节,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执行。以往我们在工作中都接触过各式各样的表格,说起来各个环节似乎都有表格可以监控。可是由于这些表格都是分散开来,针对单独某一个环节的,结果就使得整体管理上缺乏统一性,实施起来难免会出现混乱的感觉。经常出现一个人只着眼自己负责的某一环节,却忽视了整个项目的情况。一旦某一环节上出现了调整,其他人员却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无法及时作出调整。结果就使得整个项目的工作节奏都被打乱了。

因此就像项目管理经验交流时有人说到的:“表格需要做减法”,我们首先应该以项目为单位,将涉及到的所有环节和资源都整合到一起,这样大家就可以知道自己在这整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在项目中于自己相关的前后环节的进展情况,这样执行起计划来就更有依据了。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因此,对建筑企业加强项目管理水平的研究很重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化目标的全过程的一次性综合管理与控制。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项目管理是通过一个组织来实施的,常使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建筑企业如何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要搞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优秀的品格,能抓住工程管理的中心环节项目成本控制,并能够积极运用新的管理手段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施工正常进行。(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现场各级质量检查员都要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对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把关。班组自检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自检记录按分部分项汇总装订,每个分项及检验批完成后,必须进行交接检查验收,验收时交接双方对工序质量,对照图纸逐 检查,符合设汁标准要求后办理交接验收记录,三方签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现场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采用随机抽查和关键过程旁站、巡视的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施工单位,协调解决,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杜绝返工浪费。施工操作中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开始人面积施工前都要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确保操作质量,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具体任务、责任,责任到人,使工作质量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仟心,形成严密的质量工作责任体系。样板经我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验收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 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名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心得 班级:07121211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2

(一)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管理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

高职项目管理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 涵盖了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主要有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教学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项目的基本概念;区分项目和日常运作的区别;掌握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教学的能力目标是:学生能结合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的项目;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取证和决策;运用项目管理的工具, 如WBS, 对项目进行成功的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是按学科体系分类, 忽视了工作过程。

通过较长时间课堂教学考察和试卷解答情况分析, 发现学生的学习基本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上, 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很差。为了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学中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脱节的弊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必须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进行课程总体架构的改革, 对课程总体架构进行了重新设计:根据“工学结合”原则,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把项目管理课程按工作过程分解成几个大模块, 每个大模块下又分成若干个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对应一个学习任务, 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查找资料和求索知识, 由独自啃书本转变成互相讨论和动手实践来完成学习任务, 使学生产生成功感, 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高职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对象是项目, 项目不同于日常运作, 项目是一次性的、不重复的。每个项目都有一个专有的过程和专有的结果, 在项目开始之前, 它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未知的, 只有通过对它的设计和计划, 才能使这些内容由未知变为已知。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必须立足于项目的基本概念和 (进度) 快、 (质量) 好、 (成本) 低的有机统一。因此, 对于一个确定的项目, 其项目管理就是如何处理好质量、成本、进度三者的关系。在项目管理的锥型架构中, 工作范围是硬约束, 一般不能更改;质量、成本、进度是软约束, 可以有所变通;实现上述四个系统要素的有机结合依靠的是组织。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除了要合乎项目环境的结构类型外, 还要根据组织自身的灵活性和系统性, 有机地整合项目中的各种资源, 从而真正实现项目的目标。可以说, 没有范围就没有项目, 没有组织就无法实现质量、成本、进度的有机统一。

依据项目管理六要素组成的锥型架构, 设计高职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分为两大部分, 共十二章。第一部分是项目管理知识篇, 由七章构成, 包括: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项目的范围管理;项目的时间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的成本管理;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第二部分是项目管理流程篇, 由五章构成, 包括:项目的选择与确定;项目计划;项目的实施与控制;项目的收尾阶段;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 课程教学内容还包括及时介绍项目管理领域中的最新动态;采用互动式教学探讨专业案例;结合被普遍接受的教学工具, 如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工学结合”原则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管理课程的总体设计和教学内容设计方案经过实施, 有效克服了传统课程教学中按学科体系分类而忽视工作过程所导致的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脱节的弊病;能够明显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邱菀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0.

[2]张琳.对构建项目管理课程体系的思考技术与管理研究[M].2003, 5.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3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復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4

此次生产仿真设计让我们初步了解了生产的流程,帮助我们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解生产中各岗位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操作。

生产大致分为了三大部分:生产线流程、GPS以及仓储流程,以下会介绍我在此次课设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岗位。

二、课程设计学习到的知识

课程开始我们每位同学都跟组内的同学一起学期安装和拆卸灯光追逐器和中奖游艺机,这是个很细致的活。第一次我们送去质检的时候,老师居然一按按钮就把我们的按钮开关摁下去了,我们只好返工重新安装;第二次送去质检,有两个发光二极管不亮,经过检查是接触不良,在第三次送去质检才合格。这让我们知道安装产品是不能急躁,需要一步一步认真完成的。在安装完灯光追逐器后我们又安装了中奖游戏机,这次我们没有着急,一步一步的,先用大号的十字和一字螺丝刀将机箱盖上的螺丝拧开,将箱盖取下,接着就开始安装橡皮脚了,同时要注意的是,橡皮脚的安装和线路板的固定是同时进行的。安装橡皮脚时要从橡皮脚的外部插入一个3*12的螺丝,用螺丝将橡皮脚固定在箱体外,螺丝在箱体内的那一段则穿过线路板,然后用螺母固定住,四个角都如此做,橡皮脚和线路板就都固定好了。在固定的同时有一个难点,那就是由于线路板比较复杂,安装螺母的时候比较不容易下手,因此要非常小心翼翼才能安装妥当。发光二极管的接线时,因为发光二极管数量多,线的数量也多,接线又必须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接,工作量很大,工序也十分复杂。我们做每一步都认真检查,保证了产品质量,结果一次就通过了质检。

熟悉了生产工位后,我们开始了解整个生产的流程:

(一)生产流水线 首先我们被安排为两人一组进行生产,我跟马瑶分在流水线的4号工位上,学习了怎么操作桌面上的电子看板:

操作过程是:先按4号键确认,然后再按2号键准备输入数字,光标这是应在右上方的工位号那里,按3号键位移将光标移动到需要修改数字的下面,按1改动数字,工位号改为100004。改完后,等原材料配完按8号键领取原材料。

在灯光追逐器制造过程中,我们负责的是第4工位。我们先领料,然后回工位等待流水线开始。第4工位的工作主要是安装发光二极管座,很简单,但一定要拧紧,要不容易再插入二极管的时候脱落。

(二)仓储中心进行入库作业:

步骤:点击“仓储中心”按钮;“入库管理”按钮;“入库单作业”按钮,选择“表身新增”:设置入库委托单号信息,点击“存档”按钮,修改完应入数量,点击“存档”按钮,点击“打印标签”,打印出如下的入库单,操作人员拿着入库单和PDA到现场进行入库操作。在PDA上,点击“登陆”按钮,点击“入库作业”按钮。

扫描入库单号、物料条码,设置运输单、车牌号、送货员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实入数,点击“码垛信息”按钮,设置入库条码、物料条码、数量等信息,使托盘和物品绑定,点击“确定”按钮,点击上图的“入库上架”按钮选择仓库,设置库位算法信息,点击“开始计算”按钮。计算完毕后,列车货物具体入库的库位信息。

(三)原材料仓库:

原材料入库:

我们巩固了前两天认识的各个零件,刚开始操作时还手忙脚乱,还把零件放错过位置也认错过材料,但经过老师的提醒和指导,我们但马上熟悉了工作步骤,在订单收到后进行配货,配货之后入库,入库的地方前面会显示入库零件数,放入后按按钮。之后,各工位进行领料,发完后按钮,灭灯,等全部领料完后绿灯亮起,按下按钮,完成领料。

(四)GPS系统

三、课程设计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 生产线上的工作岗位安排不合理,总共有8个岗位,1到4号工位忙的火热的时候5到8号工位缺什么事情没有被安排,而5到8号忙不过来的时候1到4号工位却又闲了下来。我觉得这样的工位安排很不合理,很浪费时间。尤其是在做中奖游艺机的时候,2号工位只需安装一个小喇叭和一个J型航空插,而7号工位则需要安装20个发光二极管(40根线)和2个按钮开关,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被解决。到了我们自己组建工厂,我们就齐上阵,女生集体负责1-4号工位,男生集体负责5-8号工位,这使我们的速度非常快,第一天做6个中奖游艺机,上午10左右就全完成了。

2. 接线时不能将端子上的螺母拧太松,否则线容易掉出来,避免质检的时候出现接触不良而返工的情况。但实际操作时候拧太紧容易把螺丝拧坏,由于螺丝的头被螺丝刀拧成一个圆,很多主板上的螺丝都坏了,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还有拆卸发光二极管的时候同学直接扥线,造成二极管线断裂,也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

3. 采购时也会出现很多原材料质量上的问题,生产线上的员工辛辛苦苦的完成一件产品送到质检去,结果产品出现问题。像主板的问题,这样浪费了时间,动用了太多的人力,导致生产率会降低。

四、心得体会

通过两个星期的生产仿真设计,我们学会很多生产知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并动手拆装了灯光追逐器和中奖游艺机,轮换了4个岗位,深刻的理解了生产的步骤和各岗位的工作。

《 设计素描》课程总结 篇5

班级:工业设计一班姓名:赵鑫学号:1208011025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迎来了设计素描课,迎来了我们的王老师。王老师在保存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艺术设计与表现能力,并教导我们艺术作品必须有思想,有内涵,有冲击力,画面完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工业设计这一专业的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对设计素描的训练,深有感触。

首先我们开始的是对结构素描的训练,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了我对素描的理解。它包含了多种对比,教会我学会去观察。例如整体地观察,概括地看,联系地看…….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去观察物体,更具体理解物体的结构。

从最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与思考可以切割成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几何体,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体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塑造形象,这样会更加准确,而且进一步将复杂的物体的组成部分的比例量出来,这样物体会更规范。我们便会对所画的几何体的理解更深刻。设计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素描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而设计素描是“再造”,是通过计划和想象而进行的审美创造。绘画素描强调画面的整体性,要求大脑对客观对象进行判断、分析以达到对象与表现结果的一致性。设计素描则强调将收集、贮存的“局部”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组合成新的整体的造型活动。绘画素描着重于对所绘内容的表现效果以传达对现实的感受,过多地投入了作者的情感因素和展示情怀;设计素描是以绘画素描为基础利用其绘画规律并借助于其表现手段来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设计意图,着重于对物形及设计思想的结合来使“观众”产生新的感受。设计素描的画面内容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依据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头脑中不同的理念综合形成画面的形象处理。依据画面自身构成因素与作者的构成理念相结合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处理。设计素描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所有的学习内容与研究都是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基本的方式方法及制作手段的拓展来进行的。让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作时不墨守陈规自由创作出新颖独特、美观的作品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素描基础较为扎实地学生在进行设计创意训练时,能够较好地、生动地、艺术地表现设计意图;而素描基础不是太扎实地学生就不能很有效地将自己的创意有效地表达出来,这就说明传统绘画素描的观察、分析客观物象的思维方法,手与脑的协调性上,对画面的控制能力和审美意识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这就说明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既对传统素描予以继承,同时又有别于传统素描。设计素描侧重于全方位的观察,包括平面形观察、立体观察、横断面(剖面)观察以及运动观察,并且强调从结构到材质,借助理性思维能力创造新造型的技能表达。传统素描提倡“看”,设计素描强调“用”。目的的不同造成了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我们学的是工业设计,现在我们在设计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作品形式的空间感差,二是作品缺乏想象力。两个问题都影响到作品的深度和质量,两者的病根都源自素描基础的训练和认识不足。

空间感是素描造型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问题;“形”是造型的第一位,“整体变形”

课程设计总结-- 篇6

我们本次的课程设计的课题是我校中区的锅炉房安全分析。这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过程,在这一次过程当中,最真实的考察了我们如何将课本的上的知识,转化为我们手中的技能,对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了一次严格的考验。

我校的锅炉房采用的是燃煤锅炉,主要能源是燃煤,冬天为全校师生供热,锅炉房秩序对其进行温度调节,夏天则主要为师生供热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的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的第一步就是对我校的锅炉房进行实地考察,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通过的工作人员的认真沟通,我们进入锅炉房内部,清楚的对其整个系统,内部构造,运行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次考察,对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老师的帮助和锅炉房工作人员的帮助一下,我们顺利进行了接下来的工作,将锅炉房系统单元化,是我们工作的开始,也是重要的一步,在这里非常感谢我们的邓奇根老师的指导,单元化后的锅炉房系统,小而易于分析,在我们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及其影响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在危险源识别和调查过程中,我们受到了锅炉房工作人员的很大的帮助,作为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现场资料和经验,他们清楚的知道,锅炉房整个系统中,哪里才是最重要的,哪里是最危险的,哪里是最容易损坏的,有了工作的人员的帮助,结合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我们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本次作业。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7

一、项目课程的定义

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可以说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二、酒店管理专业设置项目课程的必要性

1、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要求

我国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质量的高低与特色形成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过程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实施方法。因此,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只有进行不断地课程改革,才能建立以“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

2、酒店经营管理特点需求

酒店业是典型的服务业,在经营时间上有明显的淡、旺季,决定了酒店在人力方面的配备也要因时而定,特别每年的交易会及节假日,“校企合作”的方式能为酒店提供充足、良好的人力资源配备,酒店方面也希望短期实习的学生能胜任酒店某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可以立刻上岗,而不是蜻蜓点水似的面面俱到。

另外,酒店的内部组织机构也多以岗位的不同来划分,并重视对岗位工作任务的掌握,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综合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的需求

传统的课程模式形式分为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其中有的课程内容难免出现重复现象,浪费了教学资源。另外,理论为主,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国际学习科学领域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项目课程就能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中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导致技能训练不足、教学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问题,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整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三、酒店管理专业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企业调研。

调研的目的主要是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是项目课程的设置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

了解酒店企业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及对员工能力、技术要求,同时得到企业专家的指导,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优化课程设置,另一方面,也为工作任务分析打下基础。如广东白云学院酒店管理教研室在对07级酒店管理专业项目课程选定前曾对广州及周边城市多家高星级酒店进行调研,调研的范围主要包括历届毕业生就业地,强调针对性,因长期与酒店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得到了酒店管理层的大力相助,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一手资料,酒店企业也非常欢迎学院对课程的改革,项目课程的设置将更符合酒店的用人需求。

2、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课程的门类、课程的结构,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哪些课程应该整合、如何整合,哪些课程的边界应该重新划分,哪些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以及得出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等。具体方法可针对某门课程,邀请企业人员、教学一线人员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分析工作。如酒店管理专业中,按照传统学科课程设置为《酒店礼仪》、《沟通管理》、《酒店理财》、《酒店专业英语》、《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信息系统》等,但通过对工作分析,发现在工作岗位上这些课程的知识都是综合运用的,因此完全可以形成一门综合的项目课程。

3、课程结构开发

这一环节主要是立足工作任务分析表,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体系。形式具体是完成对项目课程的提取,提取的方式可以是按工作过程的顺序为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更适合用此法,如可设置《前厅服务管理》、《餐厅服务管理》、《客房服务管理》等项目课程;另外,也可对课程知识容量较小或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课程,如《营养与保健》课程可以和《烹调技术》课程相结合等。需指出的是,在项目课程设置中,一些传统的基础课程可以被整合到专业课程中,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也可以互相融合,但并不是简单的平行结构,而必须融合到课程任务中。在课程学时的分配方面,要以工作任务模块的重要性和难度为依据,而不能以知识的难易程度为依据。

4、课程内容开发

此环节是立足工作任务分析表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主要任务是明确科目课程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包括课程标准、设置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应划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理论教学够用,实践教学突出。项目在结构上要以工作任务(行动化学习任务)为中心。为了便于教学实施,一般在项目下设置若干模块。项目和模块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然后依次是相关实践性知识、相关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练习。其中,相关性实践知识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主要包括技术规则、技术情境知识和判断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项目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可分为三个模块:前台接待、礼宾部和总机,要求会前厅部工作知识并且十分熟悉前厅部日常运行,会良好的英语能力表达等具体要求。

5、课程实施

(1)强化教师素质能力。项目课程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做;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师,还要是师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事实上,我们永远不可能为课程改革储备好师资。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形成教师什么类型的能力;而如果课程体系不改革,教师也缺乏转变能力的动力。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的具体途径可以是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安排教师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或适当减少教师的教学任务,鼓励教师自主选择企业进行进修;也可聘请合作酒店的专业人士担任课程的指导老师,促进校内校外教师的沟通与学习;邀请合作伙伴的高层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等,都能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2)同步教材建设。项目课程教材的设计,应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选取工作过程知识,突出行动特色,以开发校本教材为着手点,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设定,可将教材的内容分为若干个大的项目,每个项目下在分为若干个任务,在每个任务中将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融为一体进行设计。同时,为了保证教材质量,要选择既有良好工程实践经历又有良好教学积累和课程开发经验的骨干教师任教材主编,完成初稿编写工作,并邀请行业专家、教学专家对教材进行审稿。通过校企共同开发,以确保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能够彰显项目课程的特点。

(3)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是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模式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性生产,建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发展技术实践能力,获得大量无法在教室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实训基地的类型可以是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公共校外实训基地。现在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以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主。如白云学院就非常重视实训基地,在校内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酒店实训场所,包括酒店前台与客房实训场、餐厅技能服务实训场、西餐实训场、形体训练实训场、中、西餐烹调实训场等,引进了先进的酒店管理软件系统,如黑马软件的“食为天”、“乐逍遥”、“靓客栈”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式主要是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可通过参观酒店、参加交易会实习甚至直接安排相关课程在酒店完成等方式进行。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应采用讲授教学、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方式可运用双语教学法、情景化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6、课程评价

传统教学的检验方法是以知识掌握为目标的结果性评价,而项目课程教学是以技能与能力的形成为目标的过程导向的评价体系。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承担的任务、合作意识及工作成果等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据此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分,而且在成果交流、检查、评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其他小组的优点、发现自己小组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推动能力的提升。

如白云学院在《前厅服务管理》项目课程教学中除传统的笔试之外,又增加了模拟测试法、多层考试法、现场面试法、小组讨论法、书面总结汇报法等多种灵活实效方法,全面测试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对实操技能的掌握、对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创新程度等,做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这些考试与考核的方法实施于教学和实训的全过程之中。

四、酒店管理专业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教师能力的制约

项目课程的设置可能是以前几门课程的整合,对老师的能力要求很高,特别在双语教学方面,虽然说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但老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2、教材开发问题

因只是试行阶段,所以项目课程的教材大多只是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开发,以后还要逐步完成教材的编制工作。

3、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措施

教学质量是专业生存的生命线,教学改革的过程应该得以全过程的监督以保证其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3]郝超,蒋庆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30期

[4]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3期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8

关键词:绩效管理 岗位工作流程 项目导向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其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应更加突出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本文介绍了运用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对高职《绩效管理》课程进行的初步设计。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绩效管理》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与课程所对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进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从而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

通过调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如果从事绩效管理工作,首先进入绩效专员岗位,随着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后续会进入绩效主管和人力资源经理岗位。因此笔者根据对绩效管理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进行了序化,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绩效计划设计能力,绩效计划监督能力以及绩效评估与改进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为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围绕“工作过程”展开,确定了以绩效管理岗位工作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路径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模式。按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课程内容项目化,让学生在具体项目过程中发展职业能力。

2.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将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围绕项目展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按照项目要求,完成具体项目任务,教师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

(二)设计思路

主要的思想是突出绩效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采用的步骤为:

1、突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专家介绍绩效管理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2、专业教师归纳相关的工作任务集合,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即确定绩效管理岗位的职业行动领域;

3、参照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明确岗位工作标准、工作目标,将行动领导转换为学习领域;

4、将学习领域进行情境化设计,构建具体的学习项目;

5、通过教学组织与实施,把教室变为工作场所,把企业变为课堂,学生学习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最终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一)内容选取

本课程在内容的取舍上,重点考虑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绩效管理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需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绩效管理岗位就业为导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按企业工作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设定具体的学习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安排

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主要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实际工作情境”。

(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在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将情境模拟、任务分解,教学做用有机结合,采用了“教师介绍项目情况→任务布置→小组任务实施→教师提出意见→小组修正任务→获得最优方案→教师总结→问题反馈”完整实训模式,学生按自愿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实行任务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指导。通过 “实践-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实际工作情境

教学始终在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氛围中进行,每个学生担任企业中的员工,按小组分配工作任务后,要求学生按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训,整个实训过程按企业要求严格把关,组员责任到人,小组协作。小组成员即是学生,又是员工。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企业经营和学生实训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主要考查学生的工作过程、工作表现和最终的学习效果,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充分体现 “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的考核思想。

基于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检验,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轻松地掌握了绩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熟悉了绩效管理工作一般流程,并具备了在实践中开展日常绩效管理工作的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好提升。

注释:

本文隶属于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立项课题《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研究》,课题编号GJKT-12-31.

参考资料:

[1]童加斌.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04.

上一篇:表现体广告中的幽默体广告下一篇:李白《赠汪伦》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