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施工课程设计(精选6篇)
土木教研室 2012年5 月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多层砖混结构办公楼
一、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
(1本工程的建设主管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本工程的建设主管单位与土木工程教研室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3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对本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批意见。
(4本工程的建设主管单位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及有关方案修改往来的一般性函。
(5现行有关的国家规范、规定、规程。
(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S0007—2002。(9房屋建筑图纸统一标准(GB/T50001-2001。(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1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5326-2001。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t1一2001。(1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1996。(1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2003。
2、编制原则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参照房屋建筑学,现行国家标准,针对工程特点,重点从科学的施工管理、最佳的组织部署、全面质量控制、先进的施工工艺等各方面作出规划,在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消耗、节约成本。
二、工程概况
1、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某省××公司的办公楼,位于××市郊××公路边,建筑总面积为6262㎡,平面形式为L型,南北方向长61.77m,东西方向总长39.44m。该建筑物大部分为五层,高18.95m,局部六层,高22.45m,附楼(F~L轴带地下室,在⑾轴线处有一道温度缝,在F轴线处有一道沉降缝。其总平面、立面、平面如附图所示。
本工程承重结构除门厅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半框架结构外,皆采用砖混结构。基础埋深1.9 m,在C15素混凝土垫层上砌条形砖基础,基础中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实心砖墙承重,每层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角处设抗震构造柱;除厕所、盥洗室采用现浇楼板外,其余楼板和屋面均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大梁、楼梯及挑檐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室内地面除门厅、走廊、试验室、厕所、后楼梯、踏步为水磨石面层外,其他皆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室内装修主要采用白灰砂浆外喷106涂料,室外装修以涂料为主。窗间墙为干粘石,腰线、窗套为贴面砖。散水为无筋混凝土一次抹光。
屋面保温为炉渣混凝土,上做二毡三油防水层,铺绿豆砂。上人屋面部分铺设预制混凝
土板。
设备安装及水、暖、电工程配合土建施工。
2、地质及环境条件
根据勘测报告:土壤为Ⅰ级大孔性黄土,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50kn/m2,地下水位在地表下7~8m。本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 m。
建筑场地南侧为已建成建筑物,北侧西侧为本公司地界的围墙,东侧为××公路,距道牙3 m内的人行道不得占用,沿街树木不得损伤。人行道一侧上方尚有高压输电线及电话线通过(见总平面图。
3、施工工期
本工程定于4月1日开工,要求在本年12月30日竣工。限定总工期9个月,日历工期为225天。
4、气象条件
施工期间主导风向偏东,雨季为9月份,冬季为12月到第二年的1月份和2月份。
5、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施工任务由市建×公司承担,该公司分派一个施工队负责。该队瓦工20人,木工16人,以及其他辅助工种工人如钢筋工、机工、电工及普工等共计140人。根据施工需要有部分民工协助工作。装修阶段可从其他施工队调入抹灰工,最多调入70人。
施工中需要的电、水均从城市供电供水网中引入。建筑材料及预制品件可用汽车运入工地。多孔板由市建总公司预制厂制作(运距10km,木制门窗由市木材加工厂制作(运距7km。
临建工程除工人宿舍可利用已建成的家属公寓楼外,其他所需临时设施均应在现场搭建。
可供施工选用的起重机有QT1-6型塔吊,QT1-2型塔吊。汽车除解放牌(5吨外,尚有黄河牌(8吨可以使用。卷扬机、各种搅拌机、木工机械、混凝土震捣器、脚手架、板可根据计划需要进行供应。
6、主要项目实物工程量(见表1-1
7、主体结构工程量明细表(见表1-2 主要项目实物工程量表1-1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工程量 单位数量 基础工程 机械挖土m34032 混凝土垫层m3289 砖基础m3368 基础圈梁、构造柱m394 基础回填土及房心回填土m32450 屋面工程
屋面板上找平层m21425 冷底子油m21425 两道热玛碲脂m21425 炉渣保温层m2116 保温层上砂浆找平层m21465 卷材防水层m21465 上人屋面混凝土板m2334
楼地面工程地下室混凝土地面垫层m2160 水泥砂浆楼地面m24320 水磨石地面m21866 装饰工程内墙面抹灰m219933 顶棚抹灰m25287 外墙贴马赛克m26424 干粘石m2520 贴面砖m2435 室内喷白m220470 其他
厕所木隔断m2250 木门窗安装m21897 木门窗油漆m21897 玻璃安装m21270 台阶散水m2362 搭(拆外脚手架m24500 主体结构工程量明细表表1-2 前楼(1-11轴线 工程项目 工程量
单位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屋顶总计 1.砌砖m3205 205 185 185 185 34 999 2.现浇
模板m266 66 50 50 50 282 钢筋t 0.78 0.78 0.6 0.6 0.6 3.36
混凝土m3 5.92 5.92 4.48 4.48 4.48 25.28 3.现浇楼梯
模板m251 51 51 51 204 钢筋t 0.61 0.61 0.61 0.61 2.44 混凝土m3 5 5 5 5 20 4.现浇圈、大梁、挑檐、楼板 模板m2233 222 155 155 155 920 钢筋t 2.8 2.67 1.86 1.86 1.86 11.05 混凝土m328.6 22.2 15.5 15.5 15.5 97.3 5.安装楼板块253 253 262 262 278 1308 6.楼板灌缝m313.2 13.2 13.2 13.2 14.6 6 7.4 续表
前楼(11-22轴线 工程项目 工程量
单位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总计 1.砌砖墙m3154 157 157 157 157 126 908 2.现浇柱
模板m2138 111 110 110 110 115 694
钢筋t 1.89 1.33 1.3 1.3 1.3 1.38 8.5 混凝土m312.4 9.13 9.12 9.12 9.12 9.48 58.37 3.现浇楼梯
模板m263.2 63.2 63.2 63.2 63.2 316 钢筋t 0.75 0.75 0.75 0.75 0.75 3.75 混凝土m3 6.2 6.2 6.2 6.2 6.2 31 4.现浇圈、大梁、挑檐、楼 模板m2243 193 170 170 170 206 1152 钢筋t 2.66 2.3 1.94 1.94 1.94 2.38 13.16 混凝土m324 18.8 15.5 15.5 15.5 20 109.3 5.安装楼板块91 91 91 91 91 129 584 6.楼板灌缝m39.6 9.6 9.6 9.6 9.6 11.5 59.5 续表 后楼
工程项目单位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屋总计 1.砌砖墙m3190 182 151 151 135 20 1049 2.现浇柱
模板m232 32 22 22 22 178 钢筋t 0.37 0.37 0.26 0.26 0.26 2.09 混凝土m3 2.86 2.86 1.95 1.95 1.95 15.91
3.现浇楼梯
模板m2134 134 120 130 154 820 钢筋t 1.61 1.61 1.44 1.44 1.85 9.85 混凝土m313.4 13.4 13.4 12 14 82 4.现浇圈、大梁、挑檐、楼板 模板m2 钢筋t 混凝土m3 5.安装楼板块149 149 149 149 149 886 6.楼板灌缝m312.4 12.4 12.4 12.4 12.4 74.3
三、施工方案
1、施工程序
本工程划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三个分部工程。其施工流向为:基础和主体为自下而上施工,装饰施工在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自上而下施工,先外装修后内装饰。
施工顺序如下: 总施工顺序: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屋面工程→装饰工程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 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挖土方→垫层→砌基础→混凝土基础→回填土 主体工程的施工顺序:脚手架→砌砖墙→扎构造柱钢筋→柱支模→浇柱混凝土→扎梁钢筋→
梁支模→浇梁混凝土→养护→拆模→安装楼板→楼板灌缝→现浇楼 梯楼
屋面工程的施工顺序:找平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
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顶棚、内墙抹灰→水泥砂浆楼地面/水磨石地面→外墙面装饰→室内
喷白→安装木门窗/厕所木隔断→木门窗油漆→玻璃安装→台阶散水
2、施工段的划分:按所规定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分成三个流水段,I段分为前楼1~11轴;II段分为前楼11~22轴;III段分为后楼F~L轴,进行分段分层流水作业,加快工程进度。
3、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 1土方和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主要施工顺序:放线,挖土,地基处理,垫层混凝土,放脚砌筑,地基圈梁与基础墙管道埋设回填土
(1测量放线
1、施工前应在建筑场地测设主轴线 ①主轴线的布置形状:三点直角形 ②根据建筑红线测设主轴线 ③根据以有建筑物测设轴线
2、房屋基础放线
根据场地上民用建筑主轴线控制点或其他控制点,首先将房屋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定于地上,并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标志。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再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部开间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然后检查房屋轴线的距离,其误差不得超过轴线长的1/2000。最后根据中心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轴线,以便开挖。
(2土方开挖
本基础为砖基础。挖基础时,因基础埋深1.9米,所以挖基槽时需要进行放坡。挖土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重要以机械为主挖深大约2米,人工修坡清底。采用WY-80挖土机两台,黄河牌汽车(8吨两辆、解放牌汽车六辆
1、用WY-100型和WY-80型反铲挖掘机在停机面一次进行开挖;
2、为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坡度正确,机械开挖至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应预留30~5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
3、开挖的基坑深于邻近建筑基础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
4、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推土,或留作回填土,推土坡脚至坡边,坡边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干燥密实土不小于3m,松软土不小于5m。
5、基坑挖好后,应对坑底进行找平、修整。
6、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混凝土垫层
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决定,混凝土浇筑时的塌落度宜为了1~3cm。
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
3、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淤泥和杂物。
4、捣实混凝土宜采用表面震动器。
5、垫层边长超过3cm的,应分仓进行浇筑,其宽度一般为3~4cm,分格缝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材料的地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等划分。
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用草帘等加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日期不少于3昼夜。
7、混凝土强度达到期1.2Mpa以后,才能在其上做面层等。(4地基圈梁与基础墙砌筑
1、砖基础砌筑前,应先检查垫层施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然后清扫垫层表面,将浮土及垃圾清除干净。
2、从两端龙门板轴线处拉上麻线,从麻线上挂下线锤,在垫层上锤尖处打下小钉,引出墙身轴线,而后向两边放出大放脚的底边线。
3、在垫层转角、交接及高低踏步处预先立好基础皮竖杆
4、砌基础时可依皮竖杆先砌几层转角及交接处部分的砖,然后在其间拉准线砌中间部分。内外墙砖基础应同时砌起,如因其他情况不能同时砌起时,应留设斜槎,斜槎的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5、大放脚砌采用一顺一丁砌筑。
6、若砖基础不在同一深度,则应先由底下往上砌筑。
7、大放脚砌到最后一层时,应从龙门板上拉麻线将墙身轴线引下,以保证最后一层位置正确。
8、砖基础中的洞口、管道、沟糟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50cm的洞口,其上方应砌筑平拱或设置过梁。
9、砌完砖基础后,应立即进行回填土,回填土要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
10、浇筑基础圈梁、继续砌上部基础梁前,应先调好构造柱的竖筋。(5回填土
表层杂土和饱和土外运,好土留在楼南侧,用推土机集,供回填用(大约2450立方米,其余要用自卸汽车运走(大约4032-2450=1582立方米。分层回填夯实,采用人工铺设,蛙式打夯机夯实。回填土过筛,肥槽两侧均匀下料,不能机夯的机角处,采用手夯夯实。第一
次填土到暖沟垫层皮。完成室内暖沟支护沟壁后继续回填。为使填土有较长时间沉实,地面垫层混凝土于结构完成后浇筑。为了防止寸水流入坑内,基坑上口筑小护堤。
2主体结构工程
垂直运输机械:在建筑物“L”内侧布置一台QT1—6型塔吊。主要用于运输混凝土构件和圈梁。在一层完成后楼外侧设卷扬机和井架,用于装修材料和灰浆的运输。
脚手架: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硬架支模方案,这样既可以做施工用脚手架,又可做梁板模板的竖向支撑。砌墙用里脚手架,每步架高1.5米。
主体工程主要有砌墙,现浇混凝土圈梁(楼梯,大梁挑楦,构造柱,楼板在基础完工及地层架空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分层分段流水施工,其主要施工顺序如下: 放线-内外墙分步架砌筑-构造柱-预制梁安装-圈梁硬架及现浇支模-圈梁-现浇板钢筋-安装预制楼板并加固-板缝钢筋混凝土浇筑-养护-上层放线-女儿墙
(1放线
(2结构放线:根据轴线控制网接合施工图运用吊装、刚尺、沙线、等工具放出墙、柱、梁及各种洞口等的平面位置,待柱筋驳接完毕,运用水准仪等工具结合标高控制网
将标高测到柱筋上,再按施工图确定梁、板等位置。砌体放线:与结构放线一样, 可先放出墙边线,门窗及洞口等平面位置。并在砖砌体前运用水准仪将标高引测到
固定的结构上,如柱、楼梯上,再用钢尺放出窗台,窗顶,门顶,预留洞底,顶等 的位置,作为砌砖和安装的依据。(2结构墙体砌筑
1、砌筑前,先根据砖墙位置弹出墙身轴线及边线。开始砌筑时先要进行摆砖,排出灰缝宽度。摆砖时应注意门窗位置、砖垛等对灰缝的影响,同时要考虑窗间墙的组砌方法。以及七分头砖、半砖等砌在何处为好,务使各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在同一墙面上各部分的组砌方法应统一,并使上下一致。
2、在砌筑前,先要立皮数,皮数杆上划有砖的厚度、灰缝厚度、门窗、楼板、过梁、圈梁、屋架等构件位置,皮数杆竖立于墙角及某些交接处,其间距以不超过15m为宜。立皮数杆时要用水准仪来进行抄平,使皮数杆上的楼地面标高线位于设计标高位置上。
3、准备好所用材料及工具,施工中所需门窗、预制过梁、插筋、预埋铁件等必须事先作好安排,配合砌筑进度及时送到现场。
4、砌砖时,必须先拉准线。一砖半厚以上的墙要双面拉线,砖块准线砌筑。
5、砌筑实心砖墙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宜铲灰、一块砖、揉一揉”的操作方法,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6、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少于8mm,也不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不低于80%。
7、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对不能同时砌起而必须留搓时,应砌成斜搓,斜搓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8、隔墙于墙若同时砌筑时,可于墙中引出阳搓,并于墙的灰缝中预埋拉结钢筋,其构造于上述相同,但每道不少于两根。
9、如纵横墙均为承重墙,在丁字交接处留搓,可在接搓处下部砌成斜搓,上部留成直搓,并加设拉结钢筋。
10、隔墙与填充墙的顶面与上层结构的接触处,宜用侧砖斜搓挤紧。
11、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的下面,砖墙的阶台水平面上以及挑檐、腰线等中,。应用定砖砌筑。
12、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
13、墙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霾9,宽度超过30m 的洞口,其上面应设置过梁。
(3构造柱
构造柱的柱顶、柱脚应在主体结构中预埋4Φ12短钢筋,构造柱须先砌墙、后浇柱,砌墙时墙与结构柱连接处要砌成马牙,墙高每隔500设2 Φ12钢筋。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竖筋用4 Φ12,箍筋用Φ6@200,墙与柱的拉结筋应在砌墙进行预埋。
(4圈梁:布置在紧靠楼板处,与卫生间、厨房等现浇。
(5过梁
墙内的门洞、窗洞或设备留孔,其洞顶均需设过梁。
选用洞宽为1000-1200时,用刚筋砖过梁,梁底放3 Φ8,入支座长度大于370并用直钩,用1:3水泥砂浆保护层20厚,拱高取洞宽的1/4,用M10混合砂浆砌筑。
(6模板与构件安装
1、构造柱模板
用工具式模具,其两侧砖墙每米高留60×60mm洞口,穿螺栓,用方木或脚手板加固构造柱外侧砖墙,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被挤动。
2、圈梁模板
采用挑扁担法: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处,每隔1m留一顶砖孔洞,穿50*100木枋作扁担,竖立两侧模板,用夹条及斜撑支牢。
3、门庭部分框架柱模板
①柱模采用七夹板,加50*100木枋竖楞和短钢管抱筋,当柱的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600mm 时,应加一道φ12的对拉螺杆。
②安装模板前要检查模板底部是否平整,若不平整应现在模板下口处铺一层水泥砂浆(10-20厚,以免钢筋混凝土浇筑时漏浆而造成柱底烂根。封柱模时应在底部锯一到二个100.50mm 的一方孔,做为浇筑钢筋混凝土前冲洗模内垃圾的清扫孔。柱模加固后,应用线锤检验,仔细校正,垂直偏差不得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
4、门庭部分框架梁模板
①,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线。
②,梁支顶的排列,间距要符合模板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规定,采用可调式多功能脚手架作支顶,其间距一般为914mm,具体视龙骨排列而定。
③,按设计标高调整支顶的标高,然后安装木方,铺上梁底板,并拉线找平。当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梁底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④,门架之间采用交叉联结,并在门架上,中,下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5、现浇楼板模板安装
①,楼板模板铺木版时只要在两端及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或不钉以利拆模,采用定型木模板,需按其闺阁距离铺设搁栅,不够一块定性木模板的空隙,可用木模板镶满或用2~ 3mm厚铁板盖住。
②,挑檐模板必须撑牢拉紧,防止向外倾覆,确保安全。
6、楼梯模板
①,楼梯模板施工起那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及基础模板,再安装楼梯斜梁或楼梯模板,然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外帮侧板应先在其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出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的挡木,在现场装订侧板。
侧板固定,下端于基础外侧板固定撑牢。
③,在砌筑墙后安装楼梯,靠墙一边应设置一道反扶梯基以便吊装踏步侧板。④,楼梯高度要均匀一致,特别要注意最下一步与最上一步的高度,必须考虑道楼梯面粉刷层的厚度,防止由于粉刷层厚度不一二引起的楼梯踏步高度不一的情况。
7、楼板安装
待圈梁的模板拆除后,即可用塔吊安装空心楼板。就位后要做好校正再最后固定。尽快进行板缝钢筋混凝土浇筑,待一定强度后方可以进行下道工序。
3屋面工程(1找平层
1、做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找平层应粘结牢固,没有松动、起壳,翻砂等现象。表面平整,用2m长的直尺检查,找平层与直尺间的空隙不应超过5mm,空隙只准许平缓变化,每米长度内不得多于一处。
3、找平层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天沟纵向坡度不小于5%,内部排水的水港口周围应作成半径为0.5m和坡度不宜小于5%的杯形洼坑。
4、两个面的相界处,如墙、天窗壁、伸缩缝、烟管、管道泛水处以及檐口、天沟、斜沟、水落口、屋脊等,均应做成半径不小于10-15cm的圆弧。
5、找平层宜留设分格缝,缝宽一般为20mm,分格缝应留设在预制板支撑边拼缝处。
6、基层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安装雨水口下弯口,结构基层先铺一层卷材,与弯头搭接不少于5cm,再灌砼。下水管道保持畅通。
(2冷底子油结合层
1、找平层干燥率小于9%后,干燥的基层清理干净后,满涂冷底子油1-2道,要涂刷均匀,表面必须保持清洁。
2、配置沥青砂浆:先浆沥青熔化脱水(方法同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一至四沥青熬制,同时将合格的中砂和粉料按配合比要求拌和均匀,预制烘干至120~140℃,然后将熔化合格的沥青按计量倒入拌合盘上与砂和粉料拌合均匀,并继续加热至要求温度,切忌升温过高,防止沥青碳化变。
3、冷底子油干燥后,按照所放坡度线,铺设沥青砂浆,虚铺砂浆厚度应为压实厚度的1。3-1。4倍,分格缝一般以板的支撑点(屋架或梁、承重墙为界。
4、砂浆刮平后,用火滚压(夏天温度较高时,滚内可不生火,至平整、密实、表面无蜂窝,看不出现压痕为好。
5、滚桶应随时保持清洁,表面可刷柴油,根部及边角滚压不到之处,可用烙铁烫平压实,以不出现压痕为好。
6、留置施工缝时,宜留成斜槎,在继续施工时,将接缝处清理干净,并刷热沥青;一道,冉后铺沥青砂浆,再用火滚或烫平。
7、分格缝留置的间距,一般不大于4M,缝宽一般为20MM,如兼做排气屋面的排气道时,可适当加宽,并与保温层连通。
(3卷材防水层
在冷底子油结合层上做两毡三油防水层严格按照厂家的规定方法施工,卷材铺贴时,自低而高逐排铺设,上下左右互相重叠宽度不小于100MM,浇涂玛绨脂并用滚桶压实,防水卷材端部嵌入女儿墙高度不少于200MM。天沟处防水必须比屋面卷防水多;一层铺贴,以防止老化。完工后铺上绿豆砂保护层。
(4保温层
1、松散保温材料采用炉渣,应经过筛选,严格控制粒径;并应进行加水预焖。
2、松散保温材料应分层铺设,并进行适当压实,每层铺设的厚度,应不大于150MM,其压实的程度及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完工后保温层的允许偏差为+10%或-5%。
4楼地面和装饰工程 楼地面工程:
楼地面施工:清理基层→定点标筋→浇砼砂浆抹平,用2M直尺检查平整度。卫生间楼地面施工:钢筋混凝土楼板面用20厚水泥砂浆找平,刷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1.0厚,沿墙上翻1500高,用1:8水泥陶粒垫坡,20厚水泥砂浆找平。
施工时注涂膜的厚度要达到标准,陶粒找坡时要以地漏口为准,尽量不宜找得过厚。
楼面施工:钢筋混凝土楼面刷素水泥浆一道,20厚1:2水泥砂浆压实抹光,施工时要注意室内标高的一致,每一层的标高要按图施工,要做到每一层地面标高无误差。
装饰工程:(1抹灰工程
1、抹灰工程遵循先外墙,先上后下,先顶棚、墙面后地面的顺序。抹灰前必须先找好规矩,即四角规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准线和墙群、踢脚板线。
2、此为中级抹灰,先用托线板检查墙面平面垂直程度,大致决定抹灰厚度(最薄处一般不小于7MM,再在墙上角做有个亿标准灰饼(用打底砂浆或1:3水泥砂浆,也可用水泥:石灰膏:砂=1:3:9混合砂浆,遇有门窗垛角角处要补做灰饼,大小5CM见方,厚度以墙面平整垂直决定,然后根据这两个灰饼用托线板或线锤挂垂直做墙面下角两个标准灰饼(高低位置一般在踢角线上口,厚度以垂直为准,再用钉子钉在左右灰饼附近墙缝里,栓上小线挂好通线,并根据小线位置每隔1。2-1。5上下加做若干标准灰饼,待灰饼稍干后,在上下灰饼之间抹宽约10CM的砂浆冲筋,用木杆刮平,厚度与灰饼平,待稍干后进行底层抹灰。抹底层砂浆,用1:3水泥砂浆混合砂浆。严格控制找平层砂浆的稠度。
3、底层抹灰完工后,再用1:2水泥砂浆批满。中层砂浆为精找平,厚5MM,以解决基层抹灰找平回缩产生的不平,保证找平层“绝对”平整。其操作应随手带平
4、中层抹灰完成后,再用1:2水泥砂浆罩面。必须仔细操作,确保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纹。
5、中层抹灰完成后,再用1:2水泥砂浆罩面。必须仔细操作,确保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纹。
6、在分层涂抹中,水泥砂浆的抹灰曾,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在中层的砂浆凝固之前,也可在层面上每隔一定距离交叉划出斜痕,以增强面层与中层的黏结。抹灰抹后后应加强撒水养护,防止抹灰空鼓和干裂。
7、冬期施工:砂浆在制作时应掺入化学附加剂如氯化钠、氯化钙、亚硝酸钠、漂白粉等。
(2涂料工程
1、在喷涂前:基层表面必须坚固和无酥松、脱皮、起壳、粉化等现象。
2、涂料应还满足下列要求
①、根据墙面湿度、粗糙度确定相应的稀释比例。
②、涂料中严禁加水及其他溶剂,只能用相应的涂料稀释液调制。③、施工前应彻底搅拌涂料,时间不低于5~10分钟,视搅拌器而定。④、涂料使用过程中,应每隔15分钟搅拌一次。
⑤、稀释比例不同的涂料严禁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色差。
3、在喷涂施工中涂料稠度、空气压力、喷射距离、喷枪运行中的角度和速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涂料稠度必须适中、太稠、不便施工,太稀,影响涂层厚度,容易流淌。空气压力在0.4-0.8N/mm^2之间选择确定,压力选的过低或过高,涂层质感差,涂料损耗多。喷射距离一般为40-60cm,喷嘴离被涂墙面平行移动,运行速度要保持一致。喷涂施工希望连续作业,一气呵成,争取到分隔缝处再停歇。
(3门窗工程
1、门窗为木门窗及铝合金。
2、弹线找规矩:外墙窗,在最高层找出窗位置,以其边为标准,分别用经纬仪 将门窗边线下引,并做好标记,对个别不直的口边进行剔凿处理,门窗的水平线位置应以楼层+1000水平线为标准,往上反量出窗下线,门窗允许偏差宽度±5mm,高度5mm。
3、门窗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对规格尺寸进行分类堆放,标准水平线进行安 装,门窗各部件要求安装牢固,并做好半成品的保护、防止粉刷砂浆粘结到门窗上。
4、木门框四周侧面防腐处理,按设计要求,塑钢窗连接件、固定件等安装用金 属零件,除不锈钢外均进行镀锌处理。
四、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定于4月1日开工,要求在本年12月31日竣工。限 定总工期9个月,日历工期为225天。实际工期为218天。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见附一表。
五、主要材料、机械及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1、施工材料用量表
施工材料计划事安装工程合同规定,承包范围做需材料设备量编制的,所需材料按施工图
实物工程量计算算出,材料表如下: 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 1 普通水泥M3 700 白水泥M3 190 2 砂子M 3 1900 3 砾石M3 1300 4 钢筋T 60 5 模板M2 500(可使用四到五次 6 标准砖万块225 7 生石灰M3 260 8 炉渣M3 120 9 马赛克M2 4500 10 瓷面砖M2 650 11 涂料M2 24300 12 卷材M2 1500
2、主要施工机具表
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用量计划见下表所示: 序号机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单斗挖掘机WY-100和WY-80辆 2 2 自卸汽车8T(东风牌 辆 2 3 塔吊QT1-6 台 1 4 钢筋调直机GT4-1A台 1 5 钢筋切割机GQ40台 1 6 交流电焊机轻型台1 7 插入式振动机V-30,V-38,V-48台 4 8 潜水泵扬20m,153/h台 2 备用一台 9 压刨MB403 B300m台 1 10 木工平刨M506 B600mm台 1 11 圆盘锯台 1 12 多用木工车床台1 13 斗车手推辆10 14 安全网10*10cm,宽3m 15 灰浆搅拌机UJZ-2003m2/h台 1 16 混凝土搅拌机400l 台 2
3、临时设施表
各临时设施结构形式、建筑面积如下表:(办公室一层装配式活动房利用已建宿舍,不再建设
名称结构形式建筑面积(㎡备注职工食堂砖混工棚50 休息室、吸烟室砖混工棚50 搅拌机棚敞开钢棚5×10=50 钢筋加工棚敞开式竹(钢结构8×7.5=60 木工加工棚敞开式竹(钢结构8×6.25=50 木门窗堆棚敞开钢棚8×20=160 石子堆场露天 砂堆场露天 砌块堆场露天 架料堆场露天 脚手架手板堆场露天 模板整理及堆场露天80 心楼板堆场露天160 水泥库成品购入 材料库砖混工棚50 工具库砖混工棚40 厕所砖混工棚2×12=24 淋灰池露天2×20=40
4、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机工 6 0 0 0 0 0 0 0 0 瓦工0 20 20 20 20 20 0 0 0 木工0 0 16 16 16 16 0 0 0 普工100 100 20 20 70 70 70 0 70 钢筋工20 20 20 25 25 25 0 0 0 抹灰工0 0 0 0 0 70 70 70 0 电工 5 5 5 5 5 5 5 5 合计131 141 141 141 191 236 140 70 70
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布置原则:科学、合理、文明、规范: a、职工生活区与施工生产区分开,以便于管理。b、现场满浇素混凝土硬化,建立有效的排污系统。
c、现场分阶段(基础、主体、装饰布置,充分利用现场每一寸土地。d、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做好防护、亮化、绿化工作。
2、标化管理:科学规范,卫生整洁
a、标化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日常工作由标化负责人与物管员负责实施。b、实行平面图管理,经项目经理审批后实施,现场划区包干,材料标识堆放。c、生活区轮流值班,定时打扫,每周检查评比。
d、生产区挂牌施工,谁做谁清,随做随清,工完料净现场清,以组为单位实行旬查考核。
e、施工大门净化(门前三包,亮化(六牌一图,设置监控器,24小时值班,干部职工挂牌上班。
f、楼上隔层设尿桶,专人打扫,禁止随地大小便。g、现场与若干楼层设吸烟室,施工现场禁止吸烟。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QTI-16 临时道路
临时道路临时道路 模板处堆砖处 钢筋库 水泥库 会议室 办公室 电源 大门 卫生间 值班室 水源
混凝土搅拌场和预制板制作 混凝土堆场 沙堆场 食堂
宿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七、质量、安全、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一、质量措施
1、基础开挖时,如发现图纸与勘探图不符,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2、基础及场地回填土应分层夯实至室外地坪标高,以满足铺设轨道与汽车通行的要求,并可保证回填土质量。
3、按照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做好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4、钢筋、构件进场要有专人检验,按型号、类别分别堆放。
5、抹灰前,砌块墙面须清洁,并浇筑湿润。为防止抹灰开裂,要求砂子必须是中砂,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砂浆中的水泥用量。
6、为防止柱子位移,每层都要用经纬仪从标准桩引线。(二、安全措施
1、塔吊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有关塔式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2、第一层主体施工完成后,应沿建筑物四周装设安全网。
3、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
4、砌体的堆放场地场地应预先平整夯实,不得有积水,堆放要稳定,以防止倒塌伤人,高度不得超过三米。
5、非机电人员不得动用机电设备,机电设备防护措施要完善。
6、现场道路保持通畅,消火栓要设明显标记,附近不准堆放,消防工具不得随意挪用。
7、电梯井口要层层封闭,井内每隔二层设一道安全网。
(三、降低成本措施
1、优化施工组织,合理配置资源。
2、落实责任,控制项目成本。
3、规范劳务队伍管理,规避合同风险。
在施工的准备阶段,要根据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配备适当的机械设备类型和施工作业的组织活动,然后将企业成本目标分解细化到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确定成本控制中心的劳动定额、材料定额等具体标准。最后,要根据建设工程的工期和人员规模编制间接费用的明细表,以落实相关的成本控制责任和为业绩考核提供依据。在施工期间要加强对限额领料单和施工任务单的管理工作,确保单据和实际消耗数据分析差异以及生产的原因,实施相应的奖罚措施。要定期检查各部门和责任者的落实成本控制的情况,为施工的正常进行提供物质保障。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要检查实际领料以及消耗情况,做好退料和退料单的审核工作,精心安排好工程竣工阶段的清洁结算工作。
(四、冬、雨季措施
1、雨季施工首先应做准备工作,特别是雨季期间工程材料和防水材料的准备工作。
2、现场要做好排水工作,现场排水通道应随时保证通畅,应设专门人负责,定期疏通。
3、对于原材料的存放,水泥应按不同的品种、标号、出场日期分类码放要遵循先收先进先用,后进后用的原则。避免久存水泥受潮。沙、石、砖尽量大堆堆放,四周设点排水。
4、现场电器、机械要有防雨措施。
5、下雨时砌筑砂浆应减小稠度,并加以覆盖,下雨前新砌体和新浇筑混凝土应加以覆盖,以防雨冲。被雨水冲过的墙体应拆除上面两批砖,中雨以上应停止砌筑和浇筑混凝土。
6、注意收听次日天气情况及近期天气趋势,做好雨季施工准备。雨前浇筑混凝土要根据情况仅可能考虑好施工缝位置,以便大雨来临时浇筑到合理位置。
7、冬季施工应做好保温及养护工作,不得出现覆盖不严、漏盖、少盖以及覆盖太晚等现象。
8、遇到恶劣天气停止施工。施工现场的脚手板、交通运输道路应有防滑措施,霜雪后应将积雪清理干净,并对脚手架、马道、平台等进行检查,如有松动必须及时加固。
9、现场所有的电器和机电设备按规定接零接地、风、雪后要检测无短路后方可使用。
10、施工现场严禁使用裸线,大风雪后,应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查,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课程教学设计
从2004年开始, 高中地理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程结构等都发生改变。在改革过程中, 人教版的地理教材使用的范围比较广。与其他教材相比, 人教版的栏目设置比较合理, 在每一单元后面有“问题研究”一栏。笔者将以《行星地球》一节为例, 探讨“问题研究”的课程教学设计问题。
一、“问题研究”的特点
“问题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议题比较集中, 内涵相对丰富;第二, 它体现出整体性、结构性;第三, 进行课程设计的计划一定要周密, 组织准备工作要充分;第四, 对时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问题研究”的作用
研究性的学习主要是说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从生活中选择并且确定要研究的专题, 通过主动性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知识, 并学会应用, 进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主动学习的条件。通过分析高中必修教材中的“问题研究”, 可以发现“问题研究”选择的主题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是畅想式问题;第二是热点问题;第三是国家层次的问题。
教材中的“问题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话题,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合“问题研究”, 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拓展, 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三、分析“问题研究”的课程教学设计
1. 研究课程标准
在《行星地球》一章中, 第二小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太阳的能量开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分析表达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图。在这个目标指导下, 课堂设计必须体现出知识、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并且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课前的准备工作
(1) 让学生搜寻与“问题研究”相关的资料
现在社会科学技术发达, 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 尤其是网上资源信息量比较大。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主题找寻资料,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上的锻炼。然而, 教师也必须注意,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 查询资料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 效率也不是太高, 因此, 让学生查询资料的次数不能太多。要提高学生查询信息的效率, 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 学生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相关信息的整合, 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在提供资料时,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 讲究侧重点。针对《行星地球》这一章节来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星系、星云图片, 让学生思考天体系统主要的构成, 进而让学生通过搜寻资料掌握天体系统的级别。
(2) 评价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进行评价。在课前, 教师设计几张表格, 让学生填写天体系统的构成情况以及天体级别, 然后教师收取表格, 根据学生填写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时, 对学生应该以激励为主。
3.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教学时,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第二小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 太阳可以为地球提供能量, 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设置“小主持人”的角色方式, 让一名学生引出这个话题, 这名学生应该活泼、开朗, 比较有号召力。教师引导学生从“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对地球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与光热有关的东西”等角度进行思考,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探讨,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4. 采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在“问题研究”中, 学生进行合作或者分享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中成立研究小组, 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提高“问题研究”的效率,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根据《地球的运动》这一小节,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成立研究小组,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一, 成立技术组。所谓技术组就是教师让学生进行演练,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型, 进行地球运动的演练活动, 当地球运转到不同的位置时, 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上的范围有所变化。通过技术组的演练, 学生能够对地球运动的知识有所掌握。
第二, 成立询问组。在学生演练完成后, 教师进行知识的补充, 学生可以对知识有全面的掌握。教师讲解完知识后, 由询问组的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 然后开始提问同学。通过提问, 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存在不足, 并采取措施进行知识的弥补, 进而对知识全面掌握。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 学生对在课堂中掌握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有利于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进行“问题研究”,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不要固定学生的思维方式, 课程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只有这样, “问题研究”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喜强.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研究”部分的新课程教学点滴——以《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一课为例[J].课堂内外 (教师版) , 2012 (07)
[2]卢钢, 彭琰清.高中必修教材中“问题研究”板块的作用与处理策略[J].地理教学, 2010 (05)
目录
1.机械毕业设计任务书………………………………………………3
2.设计目的及总体分析…………………………………………………
3.电动机选择…………………………………………………………6
4.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分配传动比…………………………………7
5.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8
6.V带的传动设计……………………………………………………8
7.齿轮的传动设计……………………………………………………10
8.轴的设计……………………………………………………………13
9.轴承的设计…………………………………………………………18
10.键与联轴器的选择………………………………………………26
11. 润滑方式与密封方式……………………………………………27
摘 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展教学改革以来,教学模式由以往 “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怎样实施课程的引导学习以及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很值得进一步思索。通过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找到适合现阶段的教学设计模式与实施过程。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076-01
一、前言
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的地位愈发的重要了。作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操作技能作为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早已被明确地列为教学的重点。怎样依据目前高职院校人才方案中规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是摆在全体高职院校计算机教研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我国高职院校应加快计算教学改革的进程。
二、教改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阶段,必须先要明确改革的目的进而确定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作为现代化工具进行日常办公和数据处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确定
伴随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基本操作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催使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具体分为计算机相关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操作、文档编辑处理、电子表格运用、演示文稿搭建以及网络基本概念六部分。在授课过程中受到课时少的制约,理论部分内容不全讲授,实操性较强的部分全部在多媒体教室或校内实训室进行。
3.学生初始情况分析
我们对 2010 级非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得到大部分高职学生使用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最初水平。统计结果显示随着初高中对计算机课程投入的加大,有 89.5%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基本知识与简单操作。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Windows操作系统、文档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基础5部分的统计分析,汇总得到学生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初始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1 学生学习课程之前对各操作技能的熟练度
由此可见,学生对 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最为熟悉,76%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其中熟练掌握的达 15.3%,基本掌握的达 60.7%),所有学生对该部分都有过接触。其次过半的学生掌握了文档编辑的操作技能(其中熟练掌握的达 15.8%,基本掌握的达 47%)。相对而言,电子表格部分是学生的软肋,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该部分知识技能的学生累计占 37.9%。同时演示文稿部分学生掌握的也不够理想。由此,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以及提供学习资料时就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加强电子表格与演示文稿两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4.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要根据学生已经对所有讲授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的。例如从上述调查结果中可知,基本掌握文档处理的学生达 60.7%。如此,我们就可以选择“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文档处理部分的内容的讲授。下面是文档处理部分的教学设计,授课时间为100分钟。
4.1教学场所设计
该课程较为适合在校内实训机房或是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实施教学。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料,学生不但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校园网的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获得学习资源,而且还能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其次多媒体网络教室或实训机房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交流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讨论与作品展示,共享学习经验。这种教学场所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老旧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场所运用,能极大地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更好地完成“探索式”教学。
4.2教学情境设计
首先由任课教师提出“学习情境”:假如学生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现在要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按照要求进行编辑和排版,最终形成一份符合答辩规范的文档。毕业论文中可能存在一些格式错误、编辑有问题的部分。作为一名参加答辩的毕业生,请你使用 Microsoft Word2010来完成毕业论文的编辑、修订和排版工作。由于该情境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密切相关,学生立刻会被此任务吸引住,同时产生浓厚兴趣、跃跃欲试,希望能成功地完成任务。
4.3辅助资料设计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任课教师要向学生发放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一些学习资料。包括原始文档与编辑排版后的示范效果文档截图。分发给学生的资料数量不能过多,以几篇未编辑的毕业论文初稿为宜。于此同时,任课教师还要向学生说明课程的自主学习的平台相关学习资料的使用方法,例如教师教学视频、PPT与教案、学习引导等。学生对照老师提供的素材和效果文档截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进一步得到激发,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式地完成学习任务。
4.4自主与协作学习设计
学生在开始完成任务时,任课教师就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了基本编辑、字符格式排版、段落格式排版、插入对象及图文混排、页面格式排版等几个子任务。对于一些简单的子任务,例如文本的编辑、段落的删除与合并操作等可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但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时,如样式的设置、目录的自动生成、奇偶页页眉不同设置等要通过分组协作形式来完成。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每个小组可以展开组内学习,如遇到问题也能及时与教师交流、讨论。通过协作学习,所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被整个班级学生所共享,从而实现共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4.5评价考核设计
在完成探索式学习任务之后,接下来就要求对自己完成的文档进行相互评价,做到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开展学习小组之间的评价,由各学习小组展示各自的最终编辑文档,共同探讨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和策略;最终由教师进行评价,选择好的作品使用“网络教室软件”进行广播教学,归纳和总结。
4.6迁移知识设计
教学最终的环节是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地迁移。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文档处理基本操作的技能时不能就此结束,而是要继续下去、勇于发现 Word文档编辑更广泛的应用,发掘更多操作技巧。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大赛,在大赛的不断历练中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结束语
本文以Word文档处理的讲授过程为例,探究了目前教学改革阶段如何进行合理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文中所采用学习案例的授课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任课教师采用“任务驱动”与“探索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开始要建立情境,提出任务,进一步展示任务的最终效果,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其次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思考操作的要点,发现知识点之问的联系,从而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通过教学过程的改革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惠文,杜炫杰.华南师范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J].计算机教育,2008(2):12-16.[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7-188.[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5-208.[4]陈国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业教育信息,2010,9.[5]刘忠伟,邓英剑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阴职教论坛,2007,(12)
一、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浇捣砼基础→养护、拆模→砌砖柱→安装及固定铁门
二、主要施工方法
(一)基础
围墙基础砼采用C20混凝土施工,必须将基槽表面清理干净,无积水,不得有泥土落入槽内,侧模板支撑在基坑壁上时需注意加固的稳定,不得将模板支撑杆直接支撑在土壁上,支撑下口必须加垫板支撑在密实土层上,以防止浇筑砼时因支撑不牢而发生跑模。
围墙柱基础采用M10水泥砂浆砌MU20块石。
(二)墙体工程
围墙共85米,1.2米高,采用MU10水泥实心砖,M10混合砂浆砌筑,1、按设计弹出围墙轴线。
2、按标高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以20m为标准。
3、砌筑工程所用材料必须先试验后使用,严禁用不合格的材料。
4、砌筑砂浆:砂浆品种,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黄砂不得含有杂物,采用自来水,黄砂杂质含量控制在低于3%的范围以内。
5、施工准备,砌筑前砖或砌块必须用水湿透,但不能过湿或湿润不匀现场。
6、砌筑前必须先将基层表面的砂浆杂物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同时应试摆;砌筑前,应按图纸设计要求预留洞口管道及预埋件。
7、应严格按砖砌工程施工规范操作,在施工部位弹出墙身轴线,立好皮数杆,控制好灰缝厚度,以控制砌筑高度,并用七分砖或小规格砌块配合整砖砌筑转角和墙端部,以达错缝的目的。
8、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9、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为8-12mm;垂直灰缝宽度一般为8-12mm。
10、补砌墙体时,应检查拉结筋的锈蚀情况,如锈蚀较重的,必须用钢丝刷等工具除锈后,方可砌筑隐蔽。
11、按规范要求做砂浆试块,并按期试验。
(三)压顶
采用C25混凝土混凝土,一次性浇筑砼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和浇水,砼的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不得少于7d,对掺用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润湿状态,用塑料布或草帘覆盖。
(四)钢筋工程
1、钢筋在现场钢筋加工房集中加工,制做时应注意钢筋的形状正确,平面上无翘曲不平现象;钢筋末端弯钩的净空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为此对Ⅱ级以上的钢筋不能弯过头再弯回来;钢筋加工成型后允许偏差为:±10mm,箍筋边长±5mm。
2、每批进场钢材要按规定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加工和绑扎。送检必须见证取样,否则不能作为送检试件。对进场的及制作好的成型钢筋必须按规格,分部位进行挂牌堆放。钢筋堆放要垫起,以防锈蚀。
3、钢筋连接采用绑扎连接,绑扎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即用料表核对成品钢筋是否与料表相符;准备所需的钢筋垫块;在绑扎现场画出钢筋位置线。
(五)钢门安装工程
一、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改些什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 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一书则提出, 新课程改革要构建新学生观、新教师观、新学习观、新师生观、新课程观、新教学观、新评价观。这些说明要做好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带来观念的变化: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对教材观念的变化以及对学生观念的变化。
二、第一次设计: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前提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学影响非常大, 没有观念的转变就没有教学方式的改变。以笔者教学《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这一课为例。刚进行教学设计时, 笔者脑海中没有新教材的理念, 仅凭着老教材的上课模式和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式, 对新教材进行了如下设计。
第一次设计
一、“师夷长技”
1.“师夷长技”的提出
(1) 两个代表人物
(1)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 魏源与《海国图志》
(2) “师夷长技”的原因
2.“师夷长技”的实践——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 什么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2) 为什么要实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3) 实行的目的
(4) 与林则徐、魏源的关系
(5) 实行的结果
二、维新变法思想
辩论:要不要维新变法
正方:要维新变法
反方:不要维新变法
(1) 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2) 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区别
(3) 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4) 维新思想的影响
第一次课下来同组的教师就提出了几个问题:“新课程的理念是什么?”“本节课有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观念的变化?从哪些方面体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观念变化?”这几个问题抛出来, 笔者一下子就懵了。因为设计本课的时候笔者更多考虑对教材如何处理, 教学如何围绕着本课的核心: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 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的三个内容, 即背景、过程、影响, 引导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了辩论。因此自认课堂设计还不错, 以为这就是课程改革。一直都认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是为了教而教, 围绕着教材教, 学生跟着老师的要求去做, 没想到这样设计给同事的印象是笔者的教学观念没有变化。
于是笔者开始思考: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变化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变化, 其次要求对教材观念及对学生观念的变化。教学观念变化的基本要求是做到以学定教, 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打破原有的教师满堂灌、学生闷头记的教学现象。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 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 学会在课堂中留白, 让师生的思想得到碰撞,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带着这一认识笔者再次进行课程设计。
三、第二次设计: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不容易
第二次设计
一、“开眼看世界”
1. 原因
2. 代表人物
3. 影响
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提出的背景
2.实践——洋务运动
3.影响
三、维新变法思想
1.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2.实践——维新变法运动
3.影响
这次设计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 所以上课时自我感觉不错, 但是同事听完课后认为“和第一次设计相比可以看出教师思想观念已经有意识地转变, 但是对教材观念、对学生评价观念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因此两次教学设计并没有多大区别”。经过自己仔细对比、分析两次教学设计, 才发现表面上看两次设计是不同的, 但从深层次分析就发现教师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变化。从对学生的评价看, 两次的教学模式都习惯于以背景、过程、影响这三方面进行设计、授课, 侧重点在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的评价和认识依然停留于知识点的掌握与否, 忽略了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成长。从教师对教材的观念看, 在教材的处理上两次授课都侧重于如何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思想史的特点没有体现, 教学的设计严谨有余, 而让师生思想的碰撞留白不足。
两次教学设计都沿袭旧教材的教学方式, 没有体现新教材的理念!这时笔者才意识到原有的教学习惯影响有多大, 要上好新教材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 而要改变教学习惯还要对新旧教材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于是把新教材的教学大纲和课本阅读了一遍, 体会新旧教材的区别:旧教材是以通史的形式编写高中课本, 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脉络比较清楚, 它给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网络, 而对专题史不太重视, 因此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侧重于对知识前后联系的分析。旧教材反映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 能背书就可以把历史学好。而新教材把初中的教学纳入了高中教学的视野, 高中的课程不再是初中课程的重复, 而是在初中的基础上以专题史的形式编写教材。要把高中的历史学好, 得有初中的通史知识, 否则很难弄清历史发生的前因后果和相互间的联系。因此反映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侧重点不在于是否能抓住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而在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收获些什么;反映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以及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关注的重点所在。
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后, 要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 还需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于是笔者又找来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郑大华、彭平一的《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文化转型》, 刘大椿、吴向红的《科学苦旅——科学·社会·文化》, 罗怡明的《康有为君主思想研究:康有为君主思想的演变及探析》等一些书籍、文章来阅读, 通过阅读、查找相关的书籍开拓自己的视野, 通过知识的积累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从而使教学达到举重若轻。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 才有了第三次的教学设计。
四、第三次设计:教学理念的改变带来授课方式的转变
第三次设计
一、两面的林则徐
1. 我们熟悉的林则徐
2.你不知道的林则徐
二、不一样的李鸿章
1.先进的李鸿章
2.彷徨的李鸿章
3. 传统的李鸿章
三、变法的康有为
1.强烈救世的康有为
2.无奈的康有为
第三次设计才真正把握本节课要从哪些方面体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观念变化。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 要以学定教, 所以笔者决定把本节课的第一大亮点放在以人物为导向讲述中国近代思想史。对教材处理的变化, 不再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 而是通过史料的补充丰富教材的内容, 所以本节课的第二大亮点放在以史料的比较推动教学发展。对学生评价的变化, 不再限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而在于拓宽视野, 培养思想情操, 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所以在教学中就借助以人物为导向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这样在反复的思考与修订才最终形成完整的思路。
第三次设计的第一大亮点在于以人物为导向讲述中国近代思想史, 从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看, 要把思想史的内容上得既有深度学生又爱听有一定的难度。思想文化的内容不能讲得太抽象, 否则学生不好理解, 而且容易上成政治理论课。在寻找本节课有什么亮点的过程中, 笔者想到了《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给15岁的孩子讲述哲学的方法是:让一个个历史名人重新站起来, 让他们来讲述自己的思想, 让站在历史这一端的我们和站在历史那一端的他们跨越时空界限进行对话,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烈感受思想巨变的沧海桑田。
教学理念的根本改变, 带来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 笔者最后决定选取三个历史名人, 引领学生感受近代中国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第一个林则徐, 选他而不选魏源, 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的两面性深刻反映了在西方文明大举进攻的时候, 即使如他这样的先进人物、民族英雄, 也认识不到当时中国不改革就没有活路的状况。第二个李鸿章, 他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人物, 洋务运动是在“师夷长技”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主要通过他在洋务运动中的彷徨, 反映新思想到来时社会存在的强大阻力和国家面临的艰难局面。第三个康有为, 他是维新变法的代表, 用他来说明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学西方已不仅是朝廷的官员, 还扩大到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通过康有为变法前后思想的变化, 说明当时一部分人已经认识到学技术的同时要变革旧的制度, 同时也突出以他为代表的社会先进思想, 还不可避免地刻有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用三个历史名人带领学生体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以及中国思想的近代化是如何蹒跚前行的。
五、总结
教学理念的变化带来对教材处理和对学生评价观念的变化, 这体现在本节课的第二大亮点——用史料比较推动教学。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认为, 知识与能力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也进一步印证了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第一, 选什么样的史料?使用这些史料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本课是思想史, 要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与历史名人进行思想交流, 教学中要让学生倾听历史人物的声音, 触摸他们的思想, 所以设计时应首选第一手史料 (历史人物的原话或文章) , 能反映近代东西方的碰撞中, 历史人物如何看待西方的思想主张。其次是后人评价的史料, 这一类史料 (有些是资料) 的选取是为了立体展现历史人物, 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名人, 培养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第二, 如何把史料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本课讲述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 社会思想文化受到的巨大冲击, 夹在新与旧、东方与西方剧烈冲击下的历史人物, 他们是矛盾与彷徨的, 课程设计意图是通过三个历史人物展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矛盾与彷徨, 突出在近代东西方的碰撞中, 中国是如何艰难地向近代化社会迈进的, 所以围绕着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分别设计的几个大小标题, 既是为了突出历史人物在东西方碰撞中内心的矛盾, 更是为了把史料与教学内容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整合。当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了,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对学生的评价就不再受原有的教学习惯的影响, 才能体现新教材的教学理念。
几经修改最终成稿, 多次试讲反复修订才形成最后教案, 在这个过程中, 才深刻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给自己带来的思想观念上的冲击, 才知道所谓思想观念的改变既要包含自身教学理念的变化, 也要包含对教材观念的变化, 更要包含对学生评价观念的变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新教材的理念:以学定教。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 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最终版施工课程设计】推荐阅读:
施工日志最终版09-15
国学知识竞赛最终版05-31
最终版岗位职责11-10
观沧海教案最终版09-08
最终版(民间美术教案)11-13
全部题库含答案最终版12-29
入党志愿书最终版01-03
悬挑脚手架方案最终版09-27
第三章证明三最终版01-11
毕业设计论文最终定稿10-09